小学说课稿模板说课稿
写说课稿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育心理学、教育评价等方面的知识,这有利于促进教师不断学习,积累教学经验。那要怎么写小学说课稿模板说课稿呢?这里提供一些小学说课稿模板说课稿,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小学说课稿模板说课稿篇1
一、紧扣教材说使用:
课文《穷人》是北京课改版十二册,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俄国文学泰斗列夫·托乐斯泰的一篇小说。本单元课文都是叙事写人的,塑造的这些人物都向我们展示了人与人之间最宝贵的情谊,都闪烁着至善至真的人性光辉。三篇文章在塑造人物上各显其能,有的侧重在典型材料的选择上,有的侧重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刻画上,《穷人》则侧重环境、心里的描写。所以,理解、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固然重要,学习、体会写人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课文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课文用朴实、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真情实感,让人深受感动,本课除了题目全文没有一个“穷”字,但“穷”到什么地步,我们却能在文中感受得十分真切。赞颂穷人富于同情,热心助人的美德,课文中没有一句直接赞美的话,然而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收养孤儿,本来就是一件感人的事,而作者把收养孤儿这件事安排在一个五个孩子的家庭里,生活已经十分艰难的穷人桑娜家里,这就更感人至深了。桑娜抱回两个孤儿以后,作者细致地描写了她紧张,担忧,甚至后悔矛盾的复杂心理活动,尽管一家生活十分艰难,收养两个孤儿,无异于给他们极为沉重的生活雪上加霜。文中桑娜夫妇没有说一句豪言壮语,然而他们那种善良,淳朴的美好心灵,却深深地感染着读者。因而,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从桑娜夫妇的思想和言行中感受穷人的美好心灵。教学难点:理解桑娜矛盾的内心,感悟桑娜夫妻的心灵之美。
教学目标是: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读出自己的理解,说出自己的思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沙皇统治下俄国渔民的悲惨生活,感受到桑娜与渔夫善良、宁愿可以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1、从文本读进去,想开去。
2、感受、交流桑娜的内心世界。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文中的重点字、词、句。
3、学习作者是怎样用朴实的语言表达出真情实感。
二、针对学生现状说学情
六年级学生对事物的判断已经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但学生出现了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明思想难的现象。由于本课与学生实际太远,我们的学生都被幸福和富裕包裹着,没有“穷”的感受和认识。理解起来,相对困难一些。
三、结合学情说教与学的优化
(一)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如何将这三者之间的对话落到实处?对于高年级阅读教学,感悟品味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常使用的方式。因此,在本课中,我准备抓住桑娜内心活动的变化这条情感线索,采用启发质疑、以读促悟、层层深入的方法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内涵。
(二)说学法:
学生走进文本,亲近文本,在直接、整体的触摸语言中,有所感悟,并在“悟”中有自己的所得,同时,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反复品味文本,体会作者表达的精妙以及语言蕴含的内在情感,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入境”,引导学生从文本读进去,想开去,用“心理视线”的方法读书,领悟语言文字,让学生的情感得到激发,智力受到启迪,并受到美的熏陶。以此实现学生与文本深层次的对话。我主要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采用“自读自悟、品读关键词句、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以“既立足于文本,又超越文本”的阅读教学的理念为指导。以“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来落实重点、突破难点。
(一)读题激疑
上课伊始,我在学生目光的注视下在黑板上郑重地写下“穷人”两个字,然后,我问学生:“看到‘穷人’两个字,你的脑海里能浮现出什么样的形象?”学生描述自己印象中的“穷人”形象。学生可能会说到“卖火柴的小女孩”,可能会说到“三毛”……然后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被称为‘俄国文学泰斗’的列夫·托勽斯泰的作品《穷人》,这位文学巨匠会给我们讲述一个有关穷人的什么故事?会和你想的一样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样设计的目的之一,是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着力体现自主与探究式学习,增强学生读书的目的性。目的之二是为了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后,我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找出课文哪些自然段是讲这个意思,旨在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直奔文章重点,同时使学生学习全文时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
(二)深层研读。
对课文重点部分的学习,我主要设计了几个问题。由于文章篇幅较长,为了实现长文短教,拟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分析理解,以点带面的导读法,帮助学生读懂全文。第一个大问题是:大师就是大师,全文除了题目外,没有一个穷字,但“穷”到什么程度,我们却能真切的感受,读读课文,你发现了吗?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部分内容。这一问题的设计旨在落实课标充分尊重学生自主的要求,促使学生从自读中获得感悟。在交流这一问题的时候,对重点段的朗读要注意指导,充分诊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强调读出自己的感受。落实新课程标准“尊重学生学习中的独特感受”的要求。指导学生由读不好到读好的过程是新课标“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要求。在课文其他几处朗读体验中,同样要贯穿这一指导思想。
第二大问题是就这部分内容提出自己不懂的或感兴趣的问题。此题设计的意图是使阅读更加自主,体现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标理念下我们大力提倡学生在自读中边读边悟,在自悟中理解,做到能悟则悟,不能悟则生疑,能生疑则质疑,能质疑则解疑。这一环节正是基于前面自读自悟的前提下产生的,是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进行的。对这些问题的解决,老师扮演了孩子们战胜困难的鼓励者、讨论探究的合作着者及孩子发表独特见解的支持者这一应有的角色。在这一环节中
(1)抓住桑娜内心的矛盾心理,引导学生揣摸人物的内心,让学生通过读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感悟到渔夫、桑娜淳朴、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
(2)抓住“熬”字,升华情感。抓住“嗯”这个字不同的读法,揣摸渔夫矛盾的心理。对这部分的学习,是从学生出发,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以交流的策略替代传统的学生应答,使设计具有弹性,旨在适应课堂教学现场生成的特点。
(三)深化主题。
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渔夫和妻子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以后的日子将是何等的难熬,相信此刻同学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无限的忧虑。请大家打开想象的翅膀,续写‘桑娜拉开了帐子’以后……”这样结束课文,意在唤起学生的共鸣,给学生留下一个思维空间,既发挥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又提高了其写作能力。
(四)简介作者
导入时的作者简介是教师“灌”给学生的,学生印象不深。而此时的了解是在对作者产生无限敬佩之情之后的“甘泉”,是学生的需要。
教材只是一个“例子”,是学生学习、使用的一个工具,如何发挥教材的最大功效,使学生最大限度获益,是我努力追求的目标。
小学说课稿模板说课稿篇2
一、说教材。
《蜜蜂》的作者是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他以第一人称写了他所做的一个试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
课文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首先写“我”听说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想做个实验,再写“我”试验的过程。过程大体是在自家花园蜜蜂窝内捉20只左右的蜜蜂,在身上做了记号,叫小女儿守在窝边,“我”走了四公里路,放飞蜜蜂。然后写“我”途中观察和猜测以及试验的结果。结果第二天发现至少有15只蜜蜂没有迷失方向,先后准确无误的回到了家;最后写结论:“我”尚无法理解蜜蜂为什么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在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作者观察、思考、试验的方法和探索精神,所以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认“概、逆”等8个生字。会写“蜜、蜂、辨”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蜜蜂、听说、辨认”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梳理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重点:了解作者观察、思考和实验的方法,感受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有求实的科学作风。
难点:能说出作者的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论。
二、说学法。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初步具有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因而课前,我让学生多渠道收集有关蜜蜂的资料,这既为上课做好了准备,也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新课标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要求课堂与生活进行有效的整合,因而,在本课的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作者那种认真观察、用心思考、对待科学严肃、实事求是的作风。
3.新课标尤其强调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实现素质的全面提升,因而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将着力创设情境,通过“初读、精读、赏读、活读”等方式,开展多层次、多视角的读,让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语文素养。
4.新课程尤其倡导要培养学生的个人意识和团体协作能力,在多维互动的学习中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中,我将多次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个体感悟的基础上,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如小组讨论:(1)实验的过程,考虑周全吗?能不能少掉一环节?(2)你从法布尔身上学到了什么?
三、说教法。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在学生交流所搜集信息的基础上,由谈话激趣拨动学生理智的琴弦,由此,“披情入文”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在课堂中,我会利用精炼的语言,或指导,或点拨,或解疑,或释惑,将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
2.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用生字卡片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如:“辨认”“阻力”“跨进”可以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自己理解。
3.师生对话、品悟句段。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引导学生交流法布尔进行“蜜蜂”实验的目的、过程和实验得到的结论。
(3)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进行交流,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引导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交流)
①把蜜蜂放在纸袋里,带它们走了四公里路。(引导学生明白从距离上说明在这样的距离范围内蜜蜂回到蜂巢没有问题。)
②“我在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那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处飞散”“至少有15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从数量上说明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
③“刮起了狂风”“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从环境上说明,情况很复杂,对蜜蜂认路增加了难度。)
以上交流的重点是实验的过程,其它两项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表达一下。(同时理解不明白的词语)
(4)讨论:读了课文,受到怎样的启发?
①办事应该像法布尔那样仔细认真;
②从文中可以看出,法布尔是一个充满爱心与同情心的人。
4.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蜜蜂靠什么辨认方向?
蜜蜂通常是利用太阳作为罗盘进行导航的,指出蜜蜂就是以太阳作为参照点,通过“舞蹈”告诉其他蜜蜂如何到达它发现的花源地。
(2)你还知道哪些动物辨认的方法?查资料,小组讨论。
5.课堂总结,收束全文。
大科学家法布尔以严谨求实,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认真研究蜜蜂辨认方向的本能,给我们的启示是每一个人都要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件事,要从小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积极探索,为科学事业贡献力量。
小学说课稿模板说课稿篇3
大家下午好!春天来了,嫩绿的小草发出了新芽,五彩的花儿迎着阳光开放,碧绿的柳条在春风中翩翩起舞,欢乐的小鸟在云中歌唱,绵绵的春雨似晶莹的银丝轻轻地飘若人间,又像纯洁地甘露滋润着世间万物。下面我就《春雨蒙蒙的下》一课与大家共同探讨新的教学理念和策略,敬请指教。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春雨蒙蒙的下》选自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第十册第六课,本课重在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新教育观,重视合作与共处意识的培养,训练学生的合唱能力。
《春雨蒙蒙的下》是一首电影插曲,曲调既抒情又形象,其中运用了具有动感的多种切分节奏和弱起节奏,使旋律更加舒情优美,两声部三度音程的运用加强了春雨和声的效果,很好地体现了春雨的美。歌词十分简洁,却又十分隽美,使人由衷地赞美春雨,对春天充满着希望。寓意深刻,教育学生热爱春天,珍惜春天的大好时光。
2、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要求和设计理念,再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课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指导学生以优美抒情的歌声,抒发热爱生活的真挚感
(2)能力目标:进一步提高二声部歌唱的技巧,注意做到音准和谐、音量均及音色统一。
(3)情感与态度:通过本课的学习,启发他们热爱春天,珍惜春天的大好时光。
3、教学安排:结合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难以掌握二声部合唱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划分为二课时。
第一课时:三度音程听辨训练,熟悉旋律,律动。
第二课时:感受歌曲,学唱歌曲,表现歌曲。
下面重点说一说本课的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内在美,能用优美舒展的歌声表达歌曲情感。
(2)提高学生两声部合唱能力,做到音准和谐、音量均及音色统一。教学重点:以优美抒情的歌声,抒发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真挚感情。
教学难点:
(1)提高二声部歌唱的技能,做到音准和谐和音量均及音色统一。
(2)注意掌握歌曲的切分节奏和弱起节奏。
4、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钢琴、实物投影仪学生:有关春景的诗词、春天的植物(柳枝、花草等)、绘画工具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本课包含了音乐、美术、诗歌、文学、思品、自然等多学科的相关知识。在教法上,我综合运用了创设情境、兴趣引入法、视觉图象法、谈话法、体验法、合作学习法、音乐表演法等教法诱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和丰富多彩、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将音响效果与视觉形象结合起来,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老师主导作用,二者相互结合。
2、说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本节课,我以“美”为突破口,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用“欣赏、感受、探究、讨论、表演、合作”等多种方式学习,让学生去感知歌曲、演唱歌曲、表现歌曲,使他们在爱学、乐意学的基础上获取知识、形成技能。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课堂导入
1、苏霍姆林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针对这一特点我创设“春天”这一情景提供了具体生动可联想的音乐环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因此我首先在教室里进行了场景布置,将关于春天的各种自然景观编制成多媒体课件,在教室四周布置几棵柳枝,墙壁贴春雨、小草、小鸟、小花等图片,并配有《渴望春天》的音乐,让学生一走进教室就被山明水秀的大自然昂扬旺盛的生机所吸引,营造和谐学习氛围,把他们带入悠闲自得,心旷神怡的审美情境之中。
2、导入上课开始,教师声情并茂地说:“同学们,春天到了,万物复苏了,大地披上了绿色的外衣,朵朵鲜花竞相开放,这一切都离不开雨水的滋润。”通过教师亲切的话语,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配合多媒体动画,自然过渡到让学生欣赏春雨,学生被绵绵的春雨所吸引,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情不自禁地朗诵起有关春雨的小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等诗句,学生完全沉浸在春雨的意境中,这时让学生说春雨的感觉,便不知不觉引入了新课,学生的学习欲望得到激发,形成一种积极参与的精神状态,从而为新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聆听歌曲,体验感受
1、欣赏歌曲教学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从直观入手,使学生如临其境,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我利用学生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将歌曲的内容通过多媒体用动画的形式呈现于学生眼前,画音结合,使学生很快进入歌曲地审美情景中,唤起他们学唱新歌的欲望。
2、模唱歌曲当学生初步感知歌曲后,引导学生用LU轻声哼唱,使学生再次获得审美体验,感受到旋律美,受到美的熏陶。
(三)学唱歌曲,情绪表达
1、介绍作者,朗读歌词这首歌曲是我国的词作家乔雨老先生为我们少年朋友创作的一首优美的歌曲。教师先充满感情地范读一遍,和学生共同分析歌词,如“绿了河边的杨柳,红了村前的杏花”等不仅句式对称整齐,而且色彩丰富,使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歌词的色彩美、韵律美、对称美、意境美的特点,这样师生融合更能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
2、填词歌唱在美的情境下,让学生分声部演唱,学生因为有了第一课时的学习基础及歌曲的欣赏,已能很好地唱出齐唱部分和合唱部分,然后根据学生演唱的情况,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如第一句:如何唱准“下”的时值和唱齐弱起是这句难点,,我采用让学生看教师的指挥手势解决这一难点。另外歌曲的延音使得旋律更加舒情优美,如:让学生跟老师一起划拍演唱,唱准时值。
3、歌曲处理如何使学生歌曲唱得更富魅力,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边总结边实践体验,指导学生二声部要唱得清晰、和谐,要用较轻的音量,富有弹性的声音歌唱,如“绿了河边的杨柳,红了村前的杏花”加入渐强渐弱的力度记号来演唱,结束句表现出春雨越来越弱、声音越来越小,从而完成教学目的。
4、情感升华为了更进一步使学生对歌曲有深刻的理解,准确表达歌曲情感,教师向学生介绍歌曲选自一部非常感人的电影《绿色钱包》里的插曲,并对《绿色钱包》这部影片作简要介绍,了解歌曲的寓意,使学生懂得歌曲以蒙蒙地春雨象征祖国的关怀,以河边的杨柳、村前的杏花象征青少年,鼓励青少年健康成长,达到寓思想教育于音乐教育之中。
四、成果展示
歌唱春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一大特点,在顺利完成歌曲教学任务后,我将本课内容提炼与升华,让学生讨论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然后分小组进行唱歌曲(演唱形式)、分角色拿道具表演(课前准备)、创作诗词、画一张画等活动,进行合作创编,这个创意使学生从感知美、体现美,上升到创造美、表现美,给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体验的愿望和机会,激发了学生兴趣,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接下来在老师的指导下,由每组推选的代表到讲台前面进行成果展示,给学生搭起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表现、歌唱春天,学生边欣赏春天的美景边观看优美的舞蹈,并有感情地演唱,采用第一段领唱,其他同学合唱歌曲,第二段配乐朗诵(师伴奏),第三段齐唱、合唱。这一环节把歌唱、舞蹈、表演、诗朗诵等相互融合,让学生在自由创编与即兴表演中感受音乐的美,体会创作的快乐,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通过合作,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得到发展。最后,教师通过与学生交谈对本课进行小结,让学生懂得“一年之计在于春”,应该珍惜这美好的春光。
最后学生在歌曲《春雨蒙蒙地下》的音乐声中走出教室。本课我以美丽的春景为主线,层层深入,循序渐进,使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感受音乐的“美”。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力求为学生创设愉悦、轻松、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和音乐环境。以上是我对本课教材内容的分析、设计及安排,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评委、老师给予指正,谢谢!
小学说课稿模板说课稿篇4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和鼓励。要主动地关心和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以及掌声的内在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掌声》这篇课文。还记得这掌声是谁送给谁的吗?
你知道吗?小英来信了!想看看她信里说了什么吗?
【出示投影】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次掌声,它使我鼓起了生活的勇气。我永远感谢这掌声。师读。
小英为什么说忘不了那掌声?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小英是个怎样的孩子。
【投影出示】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班里有位叫小英的同学,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因为小时候生病,一条腿落下了残疾,她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
说也奇怪,从那次演讲以后,小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不再忧郁,开始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甚至还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
(1)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小英的改变吗?分男女生读两段话。
(2)男生的朗读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怎样的小英?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
那么女生的朗读又把一个怎样的小英带到我们面前的呢?也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
读到这儿,在我们心中一定留下一个很大的问号,是什么让小英产生这么大的变化?
【投影出示】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次掌声,它使我鼓起了生活的勇气。我永远感谢这掌声。
指名读。(你是多么迫切地想告诉别人你的想法啊!)(老师感受到了你面对生活的勇气。)
再指名读。(听了她的朗读,我感受到了小英发自内心的感激。)
过渡:掌声竟会有这么神奇的作用!让我们回到那次难忘的演讲中去。
二、感悟重点,领会掌声的内涵
自由读课文2-4段,画出描写掌声的句子。思考:这掌声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为什么要给小英掌声?
指名读句子。
理解第一次掌声
【投影出示】
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指名读
这次掌声是在什么情况下给小英的?(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师述:一天上演讲课,老师让同学们轮流走上台讲故事。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起投向了那个角落。
老师是刚调来的,所以不了解小英的情况。那你们作为小英的同学,应该对小英有一定的了解。谁来说说小英的情况?
现在你就是小英的同学,结合小英平时的表现,说一说当你的目光投向小英时,你在猜测什么?
(不知道她会不会上台呀?平时她从来不发言的,今天不知道讲的好不好?)
看来,同学们还是很关心小英的。
那么小英发现所有人的目光一齐投向自己这里时,是怎样想的?
(大家说的那么好,我说的不如他们。)(大家都在看我,我害怕,我不想让这么多人看到我走路的样子。)
那么,在这段话中,哪一个词语最能反映小英此时的心情呢?“低”。
请一个小组用朗读把小英此时的心情表现出来?指名小组读。(你们读的真好,老师感受到了小英的自卑和胆怯;老师感受到了同学们对小英的关心。)
课文中还有一个自然段也能描写了小英此时的心情?指名读第3段。
(她读的真棒,此时的小英犹豫不定,不知道该怎么办。不想去,可又不能不去。)谁能再一次把小英的这种犹豫展现给大家吗?指名读。
(她的朗读不但展现了小英的犹豫,还读出了小英那红红的眼圈儿和内心的难过。)你能读出小英此刻那难过的心情吗?)
师述:尽管犹豫,尽管眼圈儿红了,小英最终还是——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然后,在大家的注视下,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这需要鼓起多少的勇气啊!
【投影出示】
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
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你能把小英内心的这种情感变化读出来吗?齐读。
多少双眼睛都在注视着小英啊!当你看着小英一摇一晃地走上讲台,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想对小英说什么?
(小英,不要怕,你能行!只要有勇气,再难的事也可以完成!)(加油小英,你已经做的很好了!今天你已经很有进步了!你能站在台上,真是勇敢呀!)
你已经完全把自己当成是小英的同学了。
你真勇敢,你一定能讲的很好!)(有你的鼓励,小英一定能成功)
(你可以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大家是多么的关心小英啊,多么想给小英一点力量,多么想给小英一点勇气和信心啊!
所以——【投影出示】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齐读。
师述:这热烈持久的掌声犹如一阵阵和煦的春风轻轻拂过小英那脆弱的心,犹如一阵阵暖流涌入小英的心。掌声响得如此突然,响得让小英出乎意料。
【投影出示】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你能读出小英内心的感受吗?指名读。(我感受到了小英的感动了)再指名读。(我仿佛看见了小英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齐读两句。好好体会小英内心的感动。
理解第二次掌声。
掌声渐渐平息,小英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她童年的故事。
【投影出示】当她结束演讲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同学们为什么要给小英掌声?(故事十分动人,她的普通话也很好。)
你认为,她的故事怎么能讲的这么好的?和之前的第一次掌声有什么关系?如果没有同学们给小英的第一次掌声,没有同学们对小英的鼓励,小英的演讲是不可能成功的。
如果你就是她的同学,听了小英的演讲,你想对小英说什么?
(你真棒!你的演讲太精彩了!小英,你真了不起!你比很多人都做的好!你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千言万语都化作一阵阵——经久不息的掌声。
再次听到这经久不息的掌声,看到同学们眼中那真诚的肯定和赞扬,小英的内心是多么——感激啊!无数的话语在小英的心头涌动。
【投影出示】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学们的掌声里微笑着走下讲台。
这深深地一躬,包含着小英多少的感激啊!和她走上讲台时所不同,现在,她是怎样走下讲台的呢?
当她微笑着走下讲台,心里又会想些什么?
(原来我也挺棒的。原来我也能和别人一样上台演讲,我也能和别人做的一样好。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呀。)
齐读第二次掌声。
师:两次掌声给了小英多少的勇气和信心啊!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这两次掌声。分组读两次掌声。
师:是掌声给了小英生活的勇气,使小英对自己充满了自信。
【投影出示】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次掌声,它使我鼓起了生活的勇气。我永远感谢这掌声。
齐读。
小英忘不了的不仅是那次掌声,更忘不了的是掌声中包含的同学们对她的关心,支持,尊重,鼓励,通过那次演讲,使小英能坦然地面对自己那残缺的腿……
现在你能体会到为什么掌声能有如此神奇的作用了吧!
再齐读。
三、
引导说话,读背作者的感想
学到这儿,你有什么感受?你想说对大家说些什么?
【投影出示】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齐读。
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
【投影出示】残奥会运动员图片。这些都是参加北京残奥会的运动员,对于他们而言,掌声还可以是什么呢?请听——
师配乐读诗歌。
掌声是一首美妙的歌,能唤起人们的自信!
掌声是一把钥匙,可以打开勇气的大门!
掌声是闪闪的星星,能把孤独的黑夜照亮!
……
【机动】仿写句子:掌声是,。
掌声是,。
现在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对掌声有了新的理解。再齐读。读出你对掌声的理解。
总结: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掌声的激励下,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变得自信开朗。在我们的身边有多少像小英一样的同学啊!你愿意献出自己的掌声吗?请大家用真诚的朗读回答老师!再读课文第7段。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课后,请你选择班级里的一位同学或身边的一个人,写一句鼓励的话语吧!
小学说课稿模板说课稿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现在进行时态的使用。
Whatareyoudoing?
I’mreadingabook.
2.巩固复习一般现在时态的用法。
Whatdoeshedo?
Heisateacher.HeteachesEnglish.
3.理解会说会用会写以下单词teach,readEnglish,befrom,popular.
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现在进行时态,一般现在时态和一般将来时态的含义,结构和用法。
课前准备:
教师要准备录音机,磁带,单词卡片,关于活动的图片,以及三种时态的时间状语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热身(Warmingup)
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引出本课的重点词汇和重点句型。
T:Whatareyoudoingnow?
Ss:I’mreadingEnglish.Whatareyoudoingnow?
T:I’mdoingMathsproblem.
Ss:DoyoulikeMaths?
T:Yes,Ido.Sowhat’syourfavouritesubject?
Ss:MyfavouritesujectisEnglish.
T:DoesTomlikeEnglish?
Ss:No,heisn’t.HelikesPE.
T:Soareyougoingtogotothebookshopthisafternoon?
Ss:Yes,Iam.Let’sgotogether.
T:OK.
2.新课展示(NewPresentation)
教师对本课重点语法进行讲解。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以前学过的时态。
T:在本册书里,我们一共学习了三种时态----现在进行时,一般现在时和一般将来时。Let’shaveareview.
现在进行时是指正在发生的动作和存在的状态。其结构是系动词be+V-ing.Forexample,
(出示小女孩在读英语的图片)SheisreadingEnglish.
(出示小男孩在做作业的图片)Heisdoinghishomework.
小学说课稿模板说课稿篇6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英语第七册Unit2lesson2。这是一节情景对话课,围绕“征询意见”这一日常用语展开。在第一课中,学生已经能能听懂会说cookies,Frenchfries,popcorn等食物单词,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为两个句型:
1.用一般疑问句“Wouldyoulikea/some……?”进行征询意见并作肯定回答和否定回答:Yes,please./No,thanks.
2.用特殊疑问句“Whatwouldyoulike?”“I’dlike……,please.”进行问答。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安排和学生的整体认识水平,从知识教学、能力培养等方面考虑,我确立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能听懂并会说“Whatwouldyoulike?”和“Wouldyoulike……”句型。
2、能力目标:能运用所学句型进行对话表演和口语交际。
3、情感目标:在对话练习中,不断鼓励学生开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4、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能听懂会说“Whatwouldyoulike?”和“Wouldyoulike……”句型。教学难点是能运用所学句型进行对话表演和口语交际。
5、教具准备:录音机,卡片,多媒体
三、说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游戏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为实现以上目标,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
(一)、Warmingup
Singasong.
(通过唱唱、问答的形式,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积极性,而且营造了学习英语的氛围。同时也为本课的教学作了知识的铺垫,构建了知识表象。)
(二)、Revision.
快速呈现食物图片,围绕呈现的图片快速对话。
(以对话的形式,唤起学生的记忆,使学生熟练运用旧知。)
(三)、Presentation
1、呈现图片,演示A部分对话。
T:Wouldyoulikeasandwich?
S:No,thanks.I’dlikeahotdog,please.
2、展示图片,直观形象作练习,重点呈现“Wouldyoulike……”句型,完成B部分练习。
(利用旧知,在已熟练的新单词中学习交际,同时配以相应的图片,加深了对单词的理解,也降低了难度。并由师生操练转向生生操练,由模仿提高到运用。)
3、角色扮演,教师当服务员,请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问题。
(将单词融进有实际意义的对话中,充分体现在交际中教,在运用中学的理念,通过这种方式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运用。)
4、在听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角色表演,回答问题等形式让学生在情景练习达到掌握C部分和D部分的目的。
(由模仿到练习,反复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运用。)
(四)、Playagame.
(这是任务型的活动方式,通过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平等的说英语的机会,鼓励学生在竞赛中学,这样既创造了轻松愉快、自然和谐的课堂气氛,又促进了交际活动的展开。通过评价总结,让学生认识到集体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个人的努力,激发其进一步追求成功的欲望。)
(五)、Homework
(将课内的学习延伸到课外,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知识理解。)
小学说课稿模板说课稿篇7
一、说教材
今天我上的这一课《落花生》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材第九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本文通过介绍作者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在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让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我的这节课是第二课时,因此,我把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含义,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做人的道理。
2、有感情的朗读全文,或背诵全文重点段落。
3、在学习中,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教学重难点是: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二、说教材的教法和学法
本课通过采用借物喻人的写法,让学生对`课文中花生品格的学习,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什么是有用的人,什么是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用的人。所以教学这篇课文,我采用多种新颖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情景教学法、讲授法、谈话法、启发式教学法。
使用情景教学法是因为课文采用到借物喻人的写法。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花生外形不美却很实用的认识,我特意采用这一教学方法。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新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使用讲授法是因为本课是一篇讲读课文,对文中的重点、难点教师要讲解,这样学生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有关内容,便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使用谈话法,在这一问一答的形式下,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文中的疑点、难点。利用这一方法,目的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目的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使用启发式教学法,是确定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教师对文中的问题给予点拨指点,指导学生学习,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索能力。为调动全体学生直接参与学习全过程起到重要作用。
三、说教学过程
1、用情景教学法来导入新课。(直观导入)
我特意出示一则谜语让大家来猜,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猜出后不失时机地又问为什么叫落花生?落花生有什么特征?等问题来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落花生。
2、授新课。
(1)、初读课文。为了直接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我让学生边朗读课文,边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一件什么事?找出文章的重点部分,以便下一步的教学。
(2)、深入理解课文。
为了理解花生的品格。我运用谈话法来导入课文
a、同学们请找出:我们姐弟认为花生有哪些好处?(板书)花生的好处(谈话)父亲说花生有哪些好处呢?父亲是怎样评议花生的?
b、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我还精心设计问题。设计的问题是根据班内学生的程度来设计。由容易到困,由浅入深,让全体学生在轻松、欢快之中学到新的知识,让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他们探究新知的主动权。
父亲用什么方法来议论花生的?你们认为什么是有用的?什么是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生活中像花生一样的事物还有什么?身边有没有具有花生精神的人?(提问个别学生,教师小结)
3、总结全文。
课文以议花生的可贵之处,来说明做人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4、我有设计了说话训练,由于时间关系,这个环节就只能作为作业,放到下一节课了。
本来一开始我还设计了分角色朗读这一环节,可后来说要我上(2)班,我不太了解学生,于是就把这个环节给取消了。
请各位领导、各位老师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采纳的。谢谢大家。
小学说课稿模板说课稿篇8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小学三年级美术教材的内容,是一节用中国画的形式进行点、线的造型表现课,是一节集欣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于一体的美术课。在第四册教材中有一课《水墨游戏》的内容,让学生对中国画用具的使用方法及水墨的基本特点等知识有了一定接触。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中国画的笔墨技巧,而在本节课后安排了《我爱大熊猫》一课学习形体的笔墨造型。所以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中国画的工具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学生对中国画的学习是十分感兴趣的,但对繁杂的笔墨技法较为畏惧。所以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乐趣是关键。《跳舞的点和线》就是抓住学生发展的特点让学生在游戏中感悟"新发现",在不自觉中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巧,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
本节课的目标可分为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重了解中国画的简单知识,欣赏及尝试点、线的各种造型练习。第二课时则用点、线完成有节奏的造型练习。在这里我将以第一课时作为我的说课内容。
二、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了解中国画的艺术要素、基本常识。增强对毛笔运行的轻重、缓急、提按、快慢等方面的体验,以及感受由此产生的点、线的浓淡干湿的趣味变化。操作领域:对点、线的造型进行大胆的想象与表现,构成多样式的彩墨画作品。提高动手能力,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创造能力。
情感领域:通过中国画形式的点、线欣赏研究与游戏式练习,感受中国画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由衷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画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发现彩墨在生宣纸上产生的一种特殊变化,充分感受水墨、色彩浓淡干湿变化的趣味性。
四、教学难点
难点:用水的多少与用力轻重缓急不同所产生的变化,启发学生进行富有创造性的点、线、面构成探索。
五、教法、学法分析
在本课的学习中,应有意识地利用其在绘画过程中已出现的自发性点、线、面倾向,因势利导,运用多次的观察、比较、总结、创作环节,帮助学生学会观察,从而使学生能更为大胆自由的进行表现。
学生对水墨画充满了好奇心和表现的欲望,在本课中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一次次的欣赏、观察研究出点和线不同的表现方式,再进行独立的&39;造型表现。
六、教学流程
1、观察发现,激发审美期待
(我先请学生在宣纸上画出一个点和一条线)"小朋友,你觉得这样的点和线漂亮吗?想让你的点和线活起来、跳着舞和你见面吗?"教师充满诱惑的语言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适时课件播放教材中的三幅彩墨中国画吸引学生的视觉,同时也把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了。在欣赏的过程中让他们自己去观察三幅彩墨中国画,直观又生动,欣赏完毕,让学生说说这三幅画中的点和线为什么会跳舞?分析其中点、线、面构成的疏密、粗细、节奏等韵律变化之美。"原来普普通通的点和线竟然能组成这么多漂亮的水墨画,你也想让自己笔下的点和线会跳舞吗?"接着揭示今天的学习主题--《跳舞的点和线》,从观察欣赏到课题,从学生的兴趣,到勾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保持对绘画的兴趣和着手表现的冲动。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观察,再结合自己的观察来说一说。虽然画面色彩丰富,但学生却能发现这些点和线都是有规律的。儿童的造型方法生动、变形、夸张,甚至抽象;让小朋友对结构有所认识,以儿童所特有的天性,绘画语言会更生动,更具表现力。
2、游戏体验,学习中国画的基本知识
由于学生对中国画的学习会存在一定畏惧心理,所以在认识绘画工具后我让学生用笔在宣纸上自由的挥洒,让其在涂鸦游戏中体验中国画的笔与墨、色、宣纸的特性。这一环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为学生接下来的过程中将画表现得更加生动打下了基础。接着实物投影展示辨析,评述水墨的干湿浓淡变化规律。我将一边示范一边让学生也试着画一画以此来认识用笔、用墨、染色的基本方式,从而让学生直观的掌握水墨的变化规律。
3、自主创新,展开创作过程
有了前面的铺垫和学习,学生都跃跃欲试。在作业之前先让学生欣赏同龄人的作品,在大量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激起学生创作的欲望。再提问"你准备怎样来表现你心中的点和线?它们会带着怎样的色彩?跳着怎样的舞来和你交朋友"?
跳舞的点和线,标签:
让学生把自己绘制的美丽图画贴到黑板上。在此过程中继续播放刚才欣赏过的图片,循环的图片欣赏,让学生在充满愉快感的艺术氛围中进行创造,有所参考,拓宽视野,活跃思维,让他们在无形中受到了美的熏陶。创作过程中鼓励学生把多种方法结合使用,画出和别人不同色彩、不同构图的画,展开比赛,这样就激励学生创新、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4、评画析画,分享创作快乐
师生共同欣赏黑板上学生创作的作品,先让学生互评自评你觉得哪张画最漂亮?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品评:色彩的搭配是否合适、点线的组合是否生动、然后师生互评,教师肯定学生的评价,优秀的作品及时给予表扬,不理想的作品加以鼓励,提醒在以后的作业中要注意克服这些缺点,扬长避短。
5、总结
最后教师总结谈话:中国水墨画是中华民族艺术中绚丽的瑰宝,那么作为新世纪的小主人你应该怎么去继承和发扬呢?请小朋友在课后多去找一找、多去欣赏一下我们的国粹!让学生感受中国画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由衷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画的喜爱之情。
七、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堂课的缩影,一个好的板书能为整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
跳舞的点和线
用笔:中锋、侧锋等
用墨:干湿浓淡
染色:薄而透
小学说课稿模板说课稿篇9
一、教学设计意图
人民的生活水平日趋提高,而社会竞争力越来越强,日趋严峻的生存就业问题已经摆在人们的面前。成人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国家关注的焦点,而现在的青少年却缺少这方面的能力。因此,想通过这堂课,让学生知道团结友爱和竞争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和团结协作的意识,同时也可以体验体育运动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蹲距式起跑》是短距离跑的一种重要起跑方式,它能使身体迅速摆脱静止状态,是学习短距离跑的重要环节,结合四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力强、喜欢游戏等特点,我采用游戏手段贯穿整个课堂,使课堂教学氛围活跃,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游戏是小学生开展有效的健身方法,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深受学生的喜欢,对培养学生的团结协
作及集体主义精神,遵守纪律,勇于进取,敢于创新,大胆竞争等优秀品质起到良好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本次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天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和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强,敢于表现自我,但注意力容易分散,不易长时间集中,所以在本课教学内容的设计中,我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采用游戏活动为主要教学手段,不断变化游戏方法,合理安排,注意启发诱导,鼓励学生自学、自评、互学互练。用游戏引趣、激趣、促趣,使学生逐步养成竞争的习惯,不断促进学生发展。
四、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学习,初步了解蹲距式起跑的动作方法和游戏“火炬传递接力”的方法。
技能目标:使80%的学生初步掌握蹲距式起跑的动作方法,培养学生起跑的正确姿势,巩固起跑的技能,发展学生起跑的能力,促进下肢和内脏器官的发展。
情感目标: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发展学生奔跑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好蹲距式起跑的技术要领。
难点:蹲距式起跑双脚位置的确定、身体重心怎样向上移动和双脚膝关节之间的角度大小。
六、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本课教学以新的“体育课程标准”为教育指导思想。
1、以学生为发展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课的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教学活动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每个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增强团结协作的意识。
2、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乐趣。由于学生在身体条件、运动技能等方面有个别差异,在教学中设计了不同的练习,使学生体验团结的好处和竞争的乐趣。
七、教学方法的运用
针对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遵循“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培养竞争意识”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2、启发教学: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实践分析,来掌握技术动作,提高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3、团结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小团体比赛,互相促进提高,加强学生的合作精神,有助于学生形成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的集体意识。
八、教学流程
本次课的主要内容:蹲距式起跑。由于动作练习比较单调、枯燥,因此,这次课我设计了多个游戏环节,它们包括“大球小球”、“掷飞机”、“比比谁最棒”、“火炬传递接力”等。
开始准备部分:
1、为了把大家的精神集中到课堂上,我运用了集中注意力的游戏“大球小球”。
2、在准备活动中,为了营造快乐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下进行学习,我采用游戏“掷飞机”进行热身
活动,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还使学生下肢的各个关节、韧带活动起来,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基本部分:
第一、“比比谁最棒”(蹲距式起跑)
首先,用语言引导:同学们,我们来比一比谁最棒?有谁知道刘翔在跨110米栏时用的是什么起跑方式?然后,向同学们讲解示范蹲距式起跑的动作方法:
1、安装起跑器的方法:通常采用“普通式”,前起跑器安装在起跑线后一脚半(约40~45厘米)处,后起跑器距离前起跑器一脚半;前、后起跑器的支撑面与地面分别成40~45度角和70~80度角;两个起跑器的中轴线间隔约15厘米。
2、蹲距式起跑动作要领:包括“各就位---准备---跑”三个动作,它们的动作方法分别为:
a、各就位:全身自然放松,踏上起跑器,目视前下方。
b、预备:吸气,从容抬臀略高于肩,肩部略过起跑线。
c、鸣枪起跑:两手迅速推离地面,积极登摆,上体前倾。
最后,自由组合,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比比谁最棒。
第二、进行游戏“火炬传递接力”。
在这个游戏中,先用生动的语言介绍游戏方法:我们先把全班分成人数相等的六队,每两队相距30米相对站立,由一边三个排头先开始一起做蹲距式起跑的姿势,听老师的口令,当跑到与对面的队员相距15米时,对面的队员开始做起跑的姿势,等跑过来的同学拍他的肩,然后开始跑向对面。依次进行。在游戏中还可以变化游戏方法。
结束部分:
在欢快的《幸福拍手操》的伴奏下,师生共同做放松操,进行有效地调整身心,恢复疲劳,音乐停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及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测试能力。师生再见,从而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
九、场地器材:纸飞机40个,塑料瓶6个,录音机1台
小学说课稿模板说课稿篇10
我执教的是《蜗牛的奖杯》的第二课时,它是小学语文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下册的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善飞的蜗牛获得飞行比赛的冠军奖杯以后,自我陶醉,不思进取,结果翅膀退化,奖杯成了坚硬的外壳,只能在地上爬行,告诉我们在荣誉面前骄傲自满就会阻碍自己进步的道理。文本语言生动鲜活,是训练学生朗读、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好教材。与课文相配的两幅插图中蜗牛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蜗牛的样子和神情给学生以丰富的想象空间,有利于引发学生对寓意的感悟。
从学生的发展和我班学生实际情况考虑,根据课程阶段目标及教材特点,我按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看图,引导想象,紧扣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引导学生与文本、教师进行对话,在充分的体验中懂得“谦受益,满招损”的道理。
3、继续学习本课生字“蜻蜓蜂”,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从文本来看,借助看图,引导想象,紧扣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引导学生与文本、教师进行对话,在充分的朗读中体会“谦受益,满招损”的道理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它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唯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到了晚上,蜗牛就睡在奖杯里,生怕被别人偷了去。”这两句话中“唯恐”和“生怕”虽然是近义词,但担心、害怕的程度不同,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体会,因此领悟、体会这两个词在句中的意思成了本课的难点。
本课时主要通过巩固复习;读中感悟,学习课文;创设情境,理解寓意和学写生字四个环节进行教学。具体设想如下:
第一环节:巩固复习
首先我引导学生认读课文中的词语,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为继续学习课文作准备。
第二环节:朗读感悟,学习课文
1、读读悟悟,体会以前蜗牛翅膀的有力
教学一开始,我就出示两张对比鲜明的蜗牛图,让学生在强烈的对比中激起探究欲望。随后,我放手让学生自读一、二两个自然段,组织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我适时点拨学生抓住“有力、自由地飞翔”体会以前的蜗牛翅膀有力,飞行自如。顺势板书自由地飞翔。考虑到学生对于“遥遥领先”一词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紧扣这个词,让学生再读句子,找找能体现“遥遥领先”意思的词语,悟悟词义,知道“遥遥领先”是所有这些参加飞行比赛的对手都被蜗牛甩得很远。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边读边展开想象,将飞行本领高超的蜗牛深深印入脑海。
2、读读品品,感悟得奖后蜗牛的得意
这是本文的重点,及难点所在。教学时,我创设自主阅读的空间,放手让学生自由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然后引导学生交流阅读感受,学生凭借自己的阅读能力体会出蜗牛获得冠军奖杯后得意洋洋的心情。紧接着,我以“得意洋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与文本深入对话,找找描写蜗牛得意洋洋的句子,多读读,多悟悟。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全班交流,我相机点拨,抓住关键词“成天、唯恐、生怕”等体会蜗牛的得意洋洋,再引导学生想象蜗牛成天背着奖杯碰到小动物们会说些什么,从而体会到蜗牛从此不思进取,每时每刻都在想着炫耀自己,把荣誉看得很重的心态。在教学中,我预计“唯恐、生怕”这两个词文言色彩较浓,学生的理解估计不到位,因此,我引导学生自读这两句话,并为“唯恐、生怕”找找近义词,初步感知蜗牛内心担心、害怕的心情。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蜗牛对于“别人不知道自己是飞行冠军”和“奖杯被别人偷去”这两件事更担心哪件事。学生在交流中不仅能体会到语意大体相同而选用不同的词语表达,更显得准确鲜明,而且蜗牛对奖杯、荣誉看重的心态更深地烙在学生脑海中,然后指导学生读出蜗牛既得意又担心的心情就水到渠成了。在此基础上,我通过学生朗读、并观察插图,让学生将又大又重的奖杯与柔弱的蜗牛进行对比,从而引导学生感悟到奖杯的沉重以及蜗牛飞不起来的原因。
3、读读想想,领悟蜗牛翅膀退化的原因。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写了蜗牛因不再练习飞行,翅膀退化了,再也飞不动了。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读,组织交流感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天长日久、退化、勉强”等词语。根据我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在理解“退化”一词时会有困难,因此,我让学生再读第三段,了解蜗牛翅膀退化的原因,帮助学生理解退化一词。从而体会蜗牛不思进取,结果只能在地上慢慢地爬行。
第三环节:创设情境,理解寓意
在学生深入感悟文本的基础上,我利用媒体出示蜗牛以前和现在样子的图片,启发学生观察想象蜗牛现在的心情?接着创设情境:看着现在的自己想到以前能自由自在地飞翔,此时,如果你是蜗牛会说些什么呢?学生通过说话的过程提高认识,深化学生对寓意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出示:满招损,谦受益。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让学生齐读,进一步感悟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第四环节:学写生字
本课重点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正确、美观地书写“蜻、蜓、蜂”三个生字。我利用媒体出示生字,指导学生朗读,找出三个生字的共同点,说说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我范写蜓,要求学生写得紧凑,注意建字底的写法和里面部分下横比上横短。我留五分钟时间让学生当堂练写,同时播放舒缓的音乐,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认真书写。
以上是我对《蜗牛的奖杯》第二课时的初步预设,在整个的课堂教学中,我觉得已经基本完成了自己的预定目标。但在具体的操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一、在指导学生理解第四自然段时,给予学生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没有注意点面结合,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让学生朗读体会退化的意思以及蜗牛翅膀退化的原因,如果能让学生抓住“勉强、慢慢地爬行”等词语,结合文本语言理解词义,知道蜗牛勉强伸出头来还有奖杯变成硬壳,非常沉重的原因,所以只能在地上慢慢地爬行了。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了。
二、在理解“唯恐”、“生怕”的时候,本来是想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读读品品,经过讨论来理解这两个词的意思,由于学生一时领会不了,我担心时间来不及,,我讲得过多,代替了学生的理解,如果让学生想像当时蜗牛想什么?来体会到两个词都是害怕、担心的意思,但是生怕比唯恐表示担心害怕的程度更深,让学生自己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精当,不能交换位置就更好了。
在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之处,恳请各位批评指正!
小学说课稿模板说课稿篇11
一、教材分析:
《美妙的万花筒世界》是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下第一单元《神奇的logo王国》的第五课。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掌握logo语言的基本使用方法,学会一些绘图方面的技巧,渗透编程的思想,初步建立程序语言的概念,为以后高一级的学习打基础。它体现了全新的教育理念,注重对学生综合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发现中去学习,再在学习中去探索,做到玩中学、学中乐。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了logo语言绘图的基本方法,本节课的教学点是重复命令的嵌套。教材利用了知识的迁移规律让学生分析总结出重复命令的嵌套格式。通过例题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掌握利用重复命令的嵌套格式画旋转图形的方法和规律。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重复命令的嵌套。
2、能够熟练运用重复命令嵌套的画图。
能力目标:
通过运用重复命令的嵌套画图的方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以及自学的能力。
情感目标:
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理解重复命令的嵌套格式。
难点是:绘制旋转图形及程序的编写。
四、教具、学具
多媒体网络机房、电子万花筒图案课件。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发现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时,采用展示作品的形式引入,放手让学生分组讨论、实践,采用自学、探究的方式去尝试,教师巡回指导,帮助他们完成自主探索的学习。然后让学生交流,归纳总结出嵌套命令的规律。教学绘制旋转的正方形时,采用教师指导、学生操作的方法进行,在这一过程中,要留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巩固练习。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的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地位,要注意分层次教学,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和启发点拨的作用,同时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六、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1).出示图形学生观察。(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教师导语:同学们这些图案千变万化,你知道是怎样画出来的呢?同学们想不想学?这些图案是用我们学过的LOGO语言画出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LOGO重复命令的嵌套,等学完后你就可以非常轻松地指挥小海龟画出各种各样美妙的图案来。
(2).复习重复命令:(因为只有这些重复命令掌握好了,本节课才能应用熟练,学起来轻松。)
重复命令的格式:
REPEAT重复的次数[重复执行的命令]
如:画正多边形的命令为:
REPEAT边数[FD边长RT360/边数]
画长方形的命令为:
REPEAT2[FD长RT90FD宽RT90]
画菱形:
REPEAT2[FD边长RT30FD边长RT150]
画奇数多角星的命令:
REPEAT角数[FD边长RT180-180/角数]
画半径为R的圆的命令格式为:
REPEAT360[FD3.14/180__RRT1](REPEAT360[FD1RT1])
2、探究新授
(1)让小海龟画一个大风车:
教师导语:课本24页有两种方法,请同学们自己上机尝试练习,做完后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A.学生上机尝试练习。(因为这一个比较简单,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规律,从而总结出重复命令的嵌套。)
方法一:
在命令窗口中键入命令:
REPEAT2[FD80RT90FD20RT90]RT90
REPEAT2[FD80RT90FD20RT90]RT90
REPEAT2[FD80RT90FD20RT90]RT90
REPEAT2[FD80RT90FD20RT90]RT90
方法二:
REPEAT4[REPEAT2[FD80RT90FD20RT90]RT90]
B.归纳总结:
先让学生说异同点,然后总结。
重复命令内又有重复命令,大的套小的,小的嵌入大的,叫做重复命令的嵌套。
(2)指挥小海龟绘制旋转的正方形
A.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上机分步操作,一次键入下列命令:
REPEAT4[REPEAT4[FD40RT90]RT90]
REPEAT12[REPEAT4[FD40RT90]RT30]
REPEAT36[REPEAT4[FD40RT90]RT10]
B.教师提问:绘制旋转的正方形时,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C.学生讨论.
D.归纳总结:绘制旋转图形的方法。
REPEAT旋转次数[绘制单个图形命令RT360/旋转的次数]
3、大显身手
(1)、试一试利用下列命令能画出什么图形。
①REPEAT2[REPEAT4[FD50RT90]RT180]
②REPEAT2[REPEAT3[FD60RT120]RT180]
③REPEAT6[REPEAT4[FD20RT90]RT60]
④REPEAT10[REPEAT5[FD30RT72]RT36]
要求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因为学生只要把以上命令输入即可出来图形,然后再让学生结合命令分析图形。
(2).指挥小海龟绘制图形
REPEAT12[REPEAT2[FD80RT90FD20RT90]RT30]
REPEAT30[REPEAT360[FD3.14/180__30RT1]RT12]
REPEAT18[REPEAT2[FD50RT30FD50RT150]RT20
REPEAT6[REPEAT3[FD80RT120]RT10
4、作品展评。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说说绘制过程。表扬做的好的,鼓励差的。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5、游戏
6、课后总结.这一节课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小,希望课下勇于探索,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研究更多有趣的图形。
七、设计说明(课后反思).
通过本课学习,我发现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是无可限量的,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敢于积极探索问题。孩子们有自己独特的思维,课堂气氛活跃,能够完成教学任务。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今后的课堂中,因更多的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给他们创造更广阔的自由空间。
小学说课稿模板说课稿篇12
《位置与方向》
一、说教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4页。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课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会在给定的条件下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2)通过现实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小组合作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难点: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说教学策略
1、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对本课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2、设计理念:
(1)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教师进行数学教学时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不能死抠教科书,应避免让学生死记枯燥的.概念。这节课从学生的兴趣引入,选择了学生乐于接受,有价值的教学内容为题材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自主的学习。
(2)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新课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合作探究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3、教法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师生、生生到动,合作,探究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新知识。
4、说学法
课程标准指出必须转变学生旧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上力求体现: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探究、合作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通过灵活、有趣和富有创意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5、教学准备:CAI课件,每组学生一张校园平面设计图,学生按教室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就坐。
五、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教学一开始,让学生介绍恩施的旅游景点,自然引入课题位置与方向。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
(二)活动体验,学习新知
1、辨别方向
步骤1:学生介绍辨别方向的方法:
看太阳辨别方向,学生说后,师生边说边做;用指南针辨别方向;在深山看树叶辨别方向;看积雪辨别方向;看北极星辨别方向(学生说后,师生边说边做)。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充分汇报,交流生活中辨别方向的方法,将已有的前、后、左、右的方向知识与东、南、西、北建立联系,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经常要用方位的知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步骤2:用方位词介绍教室的情况,让学生介绍教室的四个方向各有什么东西,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步骤3:游戏活动,听口令做动作
活动(1):老师叫口令,师生做动作;东边的同学起立跺跺脚,西边的同学起立拍拍手,南边的同学起立摸摸脸,北边的同学起立挥挥手。
活动(2):学生帮助老师叫口令:面朝西的同学坐下、面朝东的同学坐下、面朝南的同学坐下、面朝北的同学坐下。
活动(3):学生到教室中间听令做动作,向东站好,向南一转,向西一转,向北一转。
活动(4):学生叫口令老师做动作,面向南站好,向东一转,向北一转,向西一转。
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做中学,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让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轻松愉快地理解了数学知识。
步骤4:引导学生归纳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排列规律。让学生去发现,有利于学生掌握这四个方向的关系,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2、体验方位的相对性,你们组在老师的哪个方向
由于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时期,此时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是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因此,借助师生间的位置关系,让学生体会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相对性容易理解,效果很好。
3、制作校园平面图:利用学具摆出学校的平面图,既让学生感受到校园建筑布局合理、美观,又让学生认识了学校建筑物所在的方向。
(三)实践运用,发展新知
通过灵活有趣,富有创新的练习,看简单的线路图回答:三(6)班的向秀坤家住市政府宿舍,放学回家怎么走?三(6)班同学到市地税局看花园怎么走?判断胡老师要去的广场或超市;小导游摸拟走风景点。让学生把所学的有关方向运用实际生活中,使学生获得充分的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节课是由各种活动贯穿其中,有“说一说”、“做一做”、“猜一猜”、“走一走”、“画一画”等活动,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数学的生活性,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等新理念,使学生愿学、乐学、教学重难点突出,课堂气氛轻松、愉悦,是一个立体化的开放式教学,学生也从中获得大量的知识信息,提高了各种能力。
小学说课稿模板说课稿篇13
认真拟定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前提,是教师提高业务素质有效途径。
各位评委:
您们好!我说课内容是: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选自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第二节。
指导思想:
本课以《新课标》为依据,充分体现“健康第一”教育指导思想,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组织安排教学内容。通过篮球运动,可以发展学生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提高灵敏、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和动作准确性、协调性,增加内脏器官功能。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等优良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篮球运动中最主要基本技术,是全队进攻重要手段,起着组织全队相互配合重要桥梁作用,是高中篮球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更好地学习各种技术和战术基础,传接球技术好坏直接影响到集体力量发挥和战术配合质量,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习和掌握这一技术。本课是高中体育课中学习篮球运动第二节课,起着承上启下作用,运球、传接球技术基本方法并不复杂,但要做到准确、熟练、隐蔽、快速,同时要迅速转换衔接其它技术动作,就比较困难。
学情分析:
本次课授课班级为男生班,共四十人。学生运动技能虽然有差异,但学生总体身体素质都比较好,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很强,有比较强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确定:
1、认知目标:进一步建立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概念。
2、技能目标:巩固提高运球、传接球技术动作和对球控制能力、支配能力,发展灵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集体主义精神。
重、难点确定:
重点:运球手型及按球部位、力量。传接球准确性快速能力。
难点:上下肢协调配合和手对球控制支配掌握能力。
教学策略:
本课教学指导思想主要采用教师启发指导,学生反复练习教学策略,发展学生个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运用灵活多变手段,做到身心结合,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全课组织结构不拘泥于过分统一规整,而以服务练习与教学为目标,力求合理、紧凑、流畅、新颖。
教学流程:
(一)开始部分(2’)
1、课堂常规
2、本课教学内容目标及要求
(二)准备部分(8’
教师先进行各种方法练习和讲解,然后学生自由模仿创新练习。组织形式为散点。学生通过各种练习,培养学生球感和对球兴趣,改善手对球控制和掌握能力,进一步热身,同时活跃课堂气氛,为基本部分做充分准备。
(三)基本部分(30’)
1、运球:高低交替运球,两手交替运球,体前变向运球,急停急起运球等原地和行进间运球练习。
采用学生散点看教师示范模仿练习,同时教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特别是身体姿势、手型、手法和球运行要准确。着重解决手对球按拍力量、方向、掌握。上下肢协调配合和眼视前方,同时给学生一定时间自主创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控制球和支配球能力。
2、先进行一对一“抢运球”对抗练习,然后进行分组“抢运球”对抗练习。加强学生对球控制和支配能力,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对学生表现及时进行鼓励表扬,为下部分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3、原地两人一组双手胸前传接球
要求:前臂发力前伸,手腕急速向外翻转,肩、肘、腕关节放松,全身协调。
4、原地两人一组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
要求:运、传、接运用协调,且要迅速转换衔接。
5、四人一球一组,行进间运球后传球、接球后运球。
要求:运球和传球,接球和运球要相互衔接好、顺,逆方向都要练习。目是利用运球和传接球动作有机紧密衔接,快而连贯,更进一步提高传接球和支配球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
(四)结束部分(5’)
1、放松操
教师带领下学生通过模仿练习,促使学生消除肌肉疲劳,身心得到恢复。
2、对本课进行小结,布置收回器材。
场地器材:
1、场地:篮球场,2、器材:篮球40个,球网4个,
预计教学效果:
预计平均心率为:130--135次/分,
最高心率为180次/分,出现第二十、三十五分钟。
运动密度约为55%,运动负荷为中等稍上。
教学评价:
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对教材特点、重、难点、学生情况等进行比较透彻分析,教法与学法选择遵循教学原则和学生心理特点,顺利地达到本课制定教学目标,学生能教师指导下认真参与各项练习,课堂气氛活跃,师生情感融洽。教学比赛中同学们积极投身与篮球运动之中,学生们篮球场上得到快乐,获得强健体魄和聪明才智。
小学说课稿模板说课稿篇14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学练为目的,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
跳跃运动源于生活,与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能力,又是学生比较熟悉和喜欢的运动项目之一,急行跳远及其游戏简单易学,在自然助跑与起跳相结合动作的身体感受中,学会急行跳远的方法,既可以培养学生跳远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协调性、弹跳力、观察力与时空感,又可以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以及战胜自我,体验成功乐趣,获得自尊和自信,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因此,进行跳远教学具有较高的锻炼价值。
本课是在小学三至四年级跳跃教材——发展跳远能力游戏基础上对技能提出更高要求:助跑与起跳技术(单脚)更好结合上的教学,提醒“加速助跑,积极跳起”。让学生练习中进一步巩固单脚起跳,体验什么动作可以跳得更远。
2、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较之三四年级学生的身体协调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学习注意力集中时间进一步增长,女生身体活动能力与男生差距缩小,因此技能教学过程中,较三四年级有了更高要求,并通过教学进一步发展跳跃能力。
3、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本人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
A、学生通过学练,进一步发展急行跳远的能力,能把助跑和单脚起跳很好结合,并轻巧双脚落地。
B、学生进一步发展身体协调性和弹跳能力,体验跳远时的身体动作感受,初步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提高观察能力和时空感觉。
C、初步养成勇敢、自信、果断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助跑与单脚踏跳结合技术。
学习难点:做动作过程中,全身协调。
4、教学准备(场地器材布置)
器材准备:半片人工草坪足球场,人手一绳,全班分成8组,录音机和轻音乐磁带。
场地布置:做好标识的八组活动区域成扇形,示范和展示区域在圆点附近。
二、说教法
以讲解示范法和游戏竞赛法为主:利用讲解和示范法,使学生明确动作要领及做法。示范法是体育教学中最生动、直观的方式和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学生虽乐学、好动、爱模仿、喜欢游戏,但他们理性思维不是很强,对技术动作的学习兴趣不太高,认识比较粗浅、情绪不太稳定。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难以持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游戏竞赛法,不断激发、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延长有意注意的时间,达到多次重复,巩固提高的作用。
三、说学法
以练习法为主,辅以探究法、观察法:急行跳远的助跑与起跳的结合,光教师讲解示范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只有通过自我体验,练习,探究并在老师的引导下方可以逐步掌握要领,所以课堂上多练习、自我不断尝试、总结、改进、完善。
四、说教学流程
1、激发学生兴趣、热身与导入“同学们都会跳绳吧!那就跳起来吧!大家散开点。”
2、专项引导:单脚、双脚连续跳绳(111、222,11、22,1、2)(提示想尽快跟节奏,膝盖得微屈,有弹性)
3、教师示范完整的急行跳远动作,让学生重点观察助跑与起跳的结合瞬间动作。教师的漂亮动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和教师共同总结出:加速助跑,积极跳起的要领)
4、自主发展跳跃能力:先布置场地(把绳摆放成圆和正方形强调圆——单脚,方——双脚(上一步起跳、双脚落地)(安全提示:强调必须一人练习完毕回到队伍后面后,下一人开始练习)然后到3——5步助跑到自我适当的距离,期间教师个别指导与纠错。(期间多次强调加速助跑,积极跳起、看谁踏得准、落地轻、落地稳等)
5、挑战赛:分自我挑战(及格赛,小组互帮互助,使尽量多的同伴过及格线,男女稍有区别;小组推优赛;全班争优赛)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6、创新游戏:小组编织图形赛(期间播放舒缓的轻音乐!)
7、小结与回收器材
五、教学特色
1、一物多用:在教学的整个过程:热身、主教材教学及游戏中绳子都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并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起到了恰当的作用。
2、标识法:此方法对于规范、强化单脚起跳、双脚落地技术的掌握,起到了直观作用,对习惯培养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3、理论的运用:在学生已有知识、技能水平(单、双脚跳绳)上的自然过渡,学习和掌握更高水平(单脚起跳、双脚落地)的技能要求。
小学说课稿模板说课稿篇15
一、说教材——解读文本,感知“天下奇观”:
《观潮》是第一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作者经过自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以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雄伟壮观的景象。这篇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是先总的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然后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退之后”的时间顺序,描述看到、听到和感到的壮观景象。在重点部分“潮来之时”又按从远到近的顺序,抓住潮声、潮形写出了潮来时的惊心动魄。作者这样清晰的行文顺序,既向学生们揭示了怎样按照必须的顺序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也供给给学生读文,理清文章脉络的一个扶手。这一点将成为我教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颂。明代诗人王在晋以往在《望江台》中写道:“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水自天来。”其中,“奇”,作为主线始终统领全文。具体来说:潮来之前,作者经过观潮人群急切心境的描述,从侧面突出了一个“奇”;潮来之时,作者把潮水由远及近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交织在一齐描述,再现了大潮的势不可挡,进一步突出了一个“奇”;潮头过后,余波“漫天卷地般涌来”,可见潮头虽去,气势犹在,留给我们的仍是一个“奇”。以上就是对自我对教材的一个整体把握和分析。
二、说学生——以学定教,探究“天下奇观”:
四年级是小学阶段由低向高发展的关键期,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必须的自读自悟本事,如:他们在初读课文中,会比较容易地抓住全文的行文顺序,也会在自由读中相继找出直接描述潮水的语句,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变化,所以在教学中,针对学生能够自悟到的,能够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悟。但透过那一系列“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风号浪吼”等的精妙、生动的描述,从而感受到钱塘江大潮不愧是“天下奇观”,那雄伟壮观的景象一次次映像在学生的头脑中,这是四年级学生难以自读自悟到的。虽然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透过一系列精妙、生动的文字去想象的本事还有待于培养和提升。读懂了学生的“懂”与“不懂”,由此我开始制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三、说目标——以学定教,探究“天下奇观”:
我制定的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引导学生边读书,边抓住有关描述潮水的词句,经过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来想象画面,从而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并鼓励学生把自我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让学生感悟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对自然奇观,壮美山河的热爱之情。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3、4自然段,即引导学生抓住潮来时潮水声音变化的词语和潮水形态变化的词语,来理解大潮的雄伟气势。
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而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大潮的雄奇的,从而深切体会到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四、说思路——建构过程,感悟“天下奇观”:
“为学生营造充满真情、诗意的课堂”是我们语文教师共同的追求。应对《观潮》这样一篇大气磅礴,诗意十足的写景散文,我们更应当以强烈的人文意识、多样的学习方式、丰富的读书实践促发孩子独特的情感体验。让孩子们在充满诗意的课堂上与文本实现心灵的对晤,享受阅读的欢乐!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上课伊始,我想用平和的语气和学生们在简便的谈话中渐渐走近文本。试想能够这样展开一番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观潮》这篇课文,还学习了生字新词,那我们就比比谁的记忆力最强,好吗于是,我会分别出示四组词语:
平静
闷雷滚动一条白线
白浪翻滚山崩地裂
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在学生读过这些生字新词后,我相机问道:这四组词语,都是描述钱塘江大潮的,那么有什么不一样呢学生们会轻而易举地回答出来:这四组词语分别描述了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潮水的样貌和声音的。这样设计的意图有二:一是引导学生们复习重点的词语;二是引导学生们快速理清课文大的脉络。紧之后,我故作玄虚,设计一个更加趣味的记忆力比赛的资料,我会快速提问道:课文描述的是哪儿的大潮一年一度的观潮日,是什么时候目的是重温第一课时已经读懂的第二自然段的相关资料。而后,我继续提问:这节课,教师就和大家一齐去钱塘江观潮。是啊,江潮还没有来,江面很平静,可是海塘大堤上早已是人山人海,人们等啊,盼啊!那么,如果你就是这人群中的一员,你会等着什么、盼着什么心境又是怎样的呢就在师生们简便的一问一答中,把学生们已经读懂的重新建构起来,也能够渐渐地让学生们由读者转向一个观潮者,勾起学生们观潮的强烈欲望,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文本当中,身临其境地感受大潮的雄奇。
(二)重点切入,体验大潮的雄奇。
1、自由读,总体感受潮来之时的景象。
我是这样设计自由读导语的:自由轻声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大家要细地听潮、看潮、用心体验潮,用直线画出描述潮来时声音的语句,用曲线画出描述潮来时样貌的语句。
2、指名读、听读,感受潮来之时的巨大变化。
学生自由读后,我想这时教师应当适时地对学生们所画的听到的和看到的语句进行及时的反馈,这是学生们继续理解其巨大变化和雄伟气势所必不可少的。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们在反馈中,可能会打乱顺序,或者遗漏其中的一些语句,这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在学生自由分散反馈后,我们可试着用这样的一个小设计进行纠正与整合。具体来说:认真听教师读3、4自然段中你们所画的语句,看看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几处描述连接起来的。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在书中圈出来。随后师读生听: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构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其中,把表示作者观察、写作顺序的四个词语读得重一些,我想此时在学生头脑中所呈现的决不只是支离破碎的语句,而是感受到潮来之时,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形态的变化以及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来描述潮水变化的叙述方法。
3、细致默读,深入体会潮来之时的雄伟气势。
设计的默读思考题是这样的:请你再细致地读读你刚才所画的语句,边读边想象,看看从哪儿感受到潮来时那壮观的景象,把你由此想象到的批注在书旁。在此基础上,并提出交流的要求:一会儿,你能够借助批注,用语言来描绘你所想象到的,也能够经过朗读,再现出你所想象到的。这样一个问题的设计,我想是基于这样几点思考:一是保证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要有必须的开度,也就是说值得深入思考;二是兼顾到了学生的差异,有的学生善说、有的学生善读,让他们有选择学习方式的权利,尽显他们的才华,带给他们学习语文的欢乐;三是这其中关键性的语句十分多,但难易程度却不一样,为了防止少慢差费现象的发生,以这样不一样的交流方式可使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
4、品读,深入体会潮的声音和形态之奇。
在交流伊始,我们能够出示刚才学生在听读中圈出的表示顺序的那四个词语“远处……”、“过了一会儿……”、“再近些……”、“越来越近……”,引导学生按照记叙顺序,来边读边谈谈自我想象到的。
(1)“远处……”
学生们很容易抓到第一句,我们能够借助学生的朗读,引起大家的发散思考。具体操作是:我刚才听到你在读这句话中,异常突出了“好像闷雷滚动”,你能说说此时听着这滚滚而来的声音,你仿佛想到了什么吗此时,孩子们可能会结合生活实际,说道:平时我听到过大雨来临之前,那由远而近的滚滚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倾盆大雨即将来临,那么此时听到潮水发出的隆隆的声音,虽然比较沉闷,但持续不断,我想潮水的来势也必须很猛、很大。此时,教师可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小结:是啊,就像他刚才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的那样,未见其形,但闻其声,虽然潮水还距离我们很远,但却能听到它滚动不止的声音。而后,再请几个学生带着自我的感受再来读这一句。随之,教师以学生刚才的发言进行过渡:是不是真像你们所说的这潮水来势汹涌呢过了一会儿,潮水又有什么变化呢
(2)“过了一会儿……”
此时,学生们会抓住“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来加以回答:那条白线就是大潮的潮头,说明潮真的来了。随之,教师追问道:观潮的人们从一大早一向等到了午后一点左右,这时最终看到了一条白线,如果你们是观潮的人,你们会怎样样呢这样一个追问,目的是让学生打开想象的空间,把自我当作好像是真的在看潮,真的在听潮。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是我们一向倡导的,那么我想为了不让学生由教师牵着走,不让学生成为旁观者,所以抓住学生与教材的契合点,使他们不由自主地走进文本,促其体验,和作者产生共鸣,这可能是比较实用的一个方法。刚才的一个追问,学生们势必会七嘴八舌地说道:人们会叫喊起来!跳起来!欢呼起来!随即我会问道:那么多的人,大家都这样情不自禁地喊呀、叫呀,这样的场面,能用书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吗显而易见,学生们会不约而同地找到“沸腾”一词。此时让学生想象着沸腾的场面,怀着激动、高兴的心境再读这一句,想必会读得有滋有味。在这种情形下,教师能够准备一小段过渡语,调整一下课堂的节奏,也对作者这样精妙的写法进行阐明,教师能够这样小结:课文既写出了大潮在远处时的声音和样貌,还写出了观潮人的情绪,作者观察得多么仔细啊!你们也很会观潮,不仅仅听到了大潮在远方的声音,看到了大潮在远处的样貌,更难得的是你们还想象到了观潮人的心境,真是不简单。还有的学生会紧之后抓住“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这一句来加以体会。为了避免学生泛泛地想象和空谈,需要在此提示学生经过抓住句中的重点词语来加以体会。这样,学生会相继抓住“很快移来”、“拉长变粗”、“横贯江面”这几个词语,加以具体的想象和描绘:潮水前进的速度越来越快,并且离我们越来越近,我们不只能看到潮水的头,还能看到整个江面都是飞奔而来的潮水,这就是“横贯江面”。如果,在学生的发言中,能抓住“横贯江面”一词来理解,必须要对他及时地给予肯定,并请他经过朗读再现这壮观的景象。随后,教师在那里播放大潮由远及近的视频画面,让学生们更加如临其境,最终让他们齐声朗读这两句话。借着孩子们兴趣盎然的时候,教师可相机导读到浪头越来越近的时候,大潮又是怎样一番情景呢
(3)“再近些……”
“只见白浪翻滚,构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这一句话比较好理解,我想能够提示学生们借助数学常识“两丈相当于6米多”来深刻感受到“两丈多高的水墙”是多么的壮观啊!如果能够,我们在那里能够顺势追问:此时,我们看见的是什么而看不见什么呢看似一个不相关的问题,实则引导学生联系着上文加以想象,更加深刻体会到“两丈多高的水墙”是如此的壮观。此时,从学生们的口中可能会描绘出不一样的画面,有的说:“我们眼中只见汹涌的潮水构成无数的巨浪翻滚着,一浪高过一浪,一浪盖过一浪。”有的说:“我好像看到巨浪相互交错、撞击,构成一堵高大的水墙,而看不到那条白线了。”还有的说:“江边的、远处一切景物都已被这如同水墙一般的、不断翻滚、奔涌的潮水挡住了,看不到了。”这样一个追问必须会撩起学生心中的感慨,而由此转向高潮部分的学习。
(4)“越来越近……”
第四自然段的最终一句,十分值得品味,因为作者用一系列恰如其分的四字词语和两个形象逼真的比喻,不仅仅写出了潮水的声音特点,还写出了潮水形态、颜色的特点,更写出了潮水磅礴汹涌的气势。而更为可贵的是作者很好的把这几个方面交织在一齐,语言简短、富有韵律,带给人无限的遐想。所以,我打算用句子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去不断深入体会这些词句的意思、包含的情感以及其精妙生动的作用。之后,具体操作为:在学生整体感受的基础,经过句子的比较,让学生体会逐步添上的词语所发挥的精妙的作用。如:
A浪潮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B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C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学生们在A和B的比较中,可发现:前文提到了潮水横贯江面,此时潮水掀起的无数巨浪就像千万匹战马一样,马不停蹄地向前奔涌,后浪推着前浪,前浪引着后浪,所以作者用上了“千万匹”这个词语。在B和C的比较中,可发“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写出了潮水铺天盖地般、如万马奔腾般地奔涌的具体样貌,其场面浩大、宏伟、壮观。趁着学生们交流的高潮,请三个同学依次读出这句话,要求一个比一个读得更有气势。其他人闭眼欣赏,以强化这些关键词语的作用。这样形象直观的词句比较和诵读,不仅仅帮忙学生理解了关键词句,让学生感受到课文中语言文字的魅力,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还抓住了本课时教学的重点,突破了难点。趁着学生们意犹未尽之时,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引导学生继续抓住潮水的特点来体会:这磅礴的气势仅从形态能够看出来吗,你还从哪些词句体会到这大潮势不可挡自然而然,孩子们会抓住“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来想象当时大潮咆哮、怒吼着,似乎吞没了整个江边上的一切声响,耳朵也都要被震聋了。这无比巨大的声响更能衬托场面的壮观。这时,再让学生带着此时的感受完整地读出四自然段的最终一句,学生读着文本上的文字,耳边回响着山崩地裂的声音,情寓其中,真正体会到了潮来时声音之奇。这样精妙、精彩的语言很值得让学生积累,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抒发此时无限感慨的情怀,也为了让学生当堂熟读成诵,我想补充一个小设计,可供实际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具体操作是用教师活力引读:浪潮越来越近,只见眼前无数巨浪铺天盖地卷起,奔涌咆哮,此时你们看到到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接读这一句。再引读:浪潮越来越近,只听见耳畔回响着震耳欲聋、震天动地的巨大声响,放眼望去,侧耳聆听,你们又仿佛看到到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接读这一句。
5、有感情朗读,领略大潮的变化奇观。
学生的交流到此能够告一段落了,教师要适时地收口,引导学生纵观这个大潮的变化,让学生把刚才零散的感受化作切实的感悟,让学生一时的感慨化作对大自然神奇魅力的赞叹。教师能够这样做以小结:作者随着时间的推移、位置的变化,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描述了潮来时的景象,使我们仿佛和作者一齐站在钱塘江畔,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大,看到的潮水越来越近,浪头也越来越高。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随之,让学生带着对钱塘江大潮的无限赞叹之情,观看完整的大潮变化的视频。观看完,找四个孩子按照作者描述的顺序,有感情朗读大潮变化的这四个句段。
6、略读潮后,感受大潮气势犹在。
最终一个自然段其实重点词句也不少,但通俗易懂,并且学到这儿,我们都明白还要注意教学时间和重难点的分配,所以,在这样的实际情景下,我想打算用漏读法,让学生找出我漏读的“还在、依旧、才”这三个词语,体会到大潮气势犹在。
五、积累运用,再现天下奇观。
值得和大家探讨的是,我们常说每节课都要让学生有所获,除了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外,积累运用更会让学生得其所。所以,在课终时,我们可留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现场积累运用。那里我有两个预设方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加以选择或整合。预设一: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很注意词语的体会、想象和积累,那么就让我们用上这些生动的词语,编写一段完整的导游词。紧之后出示这样一段不完整的导游词,让学生在括号中用上今日学到的词语,使这段导游词表达得清楚、通顺、生动:今日,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一浪一浪。潮水声犹如。渐渐的,潮过去了,可是。(学生在各自的小练习纸上完成,指名回答,团体反馈)反馈的结果能够是:今日,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风平浪静)。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像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一浪一浪(像千万匹白色战马)。潮水声犹如(山崩地裂)。渐渐的,潮过去了,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在师生共同评价中,允许有不一样答案,如:能够填一一浪一浪(齐头并进);一浪一浪(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一浪一浪(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一浪一浪(漫天卷地地涌来)。预设二,就是改编导游词,如:教师出示这样一段话,让学生用上
书中的好词佳句自行修改。午后一点左右,会从远处传来响声。过了一会儿,大潮就会出现。很快,离我们近了,浪头宽了。再近些,浪更高了。浪潮越来越近,浪会更急,声音会更响。这两个思路设计的意图皆是把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和文字所描绘的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景观以及文中所表达的强烈的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有机结合在一齐,力求构成一种教学艺术的境界,为学生营造出充满真情、诗意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