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怎么写模板小学数学
编写教案有助于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说课稿怎么写模板小学数学应该写成什么样的?快来看看说课稿怎么写模板小学数学,本文为你提供说课稿怎么写模板小学数学写作技巧和示例!
说课稿怎么写模板小学数学篇1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00~10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使学生经历小数意义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讨论交流、与人合作。
3、通过了解小数的发展与应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的意义,感受小数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知学习
1、数体温表,认识自然数、整数。
学生数体温表。揭示:像这样表示物体个数的1、2、3等等的数是自然数,0也是自然数,它们也都是整数。
2、读体温表,引发认知冲突。
课件演示体温表上的温度:①36℃②37℃③温度上升不到1大格
学生认读体温表上的温度,发现:第三次的温度不能用整数表示了。
3、自主设疑,指明学习方向。
交流:你想从哪些方面学习小数?根据交流出示关键词:读写、意义、作用等。
明确研究方向: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开始学习。
二、从人民币入手,初步认识小数
1、小数的读写。
播放录音:买了一个书签,用了0.1元。
指名一个学生到黑板上写0.1,指导写法。
全体学生在作业纸上写0.1,并读一读。
2、画图表示小数。
独立思考:0.1元就是多少钱?如果用一个长方形代表1元,0.1元怎么表示?
交流得出:1角是元,也可以写成0.1元。
3、举一反三说小数。
自主尝试:仍然用长方形代表1元,随意取几份,再说出分数和小数。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的式子,如:2角=元=0.2元。
4、归纳概括规律。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读一读这些式子,想一想有规律吗?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得出:几角是十分之几元,也就是零点几元。
反过来,零点几元也就表示十分之几元。
三、联系长度单位,进一步认识小数
1.表示米尺上的小数。
独立思考:怎么找到米尺上的小数?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长?
学生交流,得出:一份是1分米,也是1/10米,还可以写成0.1米。
2.自主练习:填一填。
我发现:几分米就是()米,也就是()米。
3.概括交流规律。
学生交流作业,得出:几分米就是十分之几米,也就是零点几米。
反过来,零点几米也就表示十分之几米。
4.测量中应用小数。课件演示:用尺测量橡皮的长度。
思考:一块橡皮的长度不到1分米,怎么表示它的长度?
交流得出:6厘米=分米=0.6分米。
四、脱离具体情境,揭示小数意义。
1、概括小数的意义。
引导观察:我们在人民币、米尺中找到小数,并发现了一些规律。脱离原有单位,再读一读这些分数和小数,你又发现了什么?
交流小结:十分之几就是零点几,零点几也就表示十分之几。
2、巩固小数的意义。
学生看图填写分数和小数。
五、探究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认识小数各部分名称
1、用小数表示文具盒的长度。
课件演示:用尺测量文具盒的长度。
思考:文具盒的长度超过2分米,怎么表示?
2、自主练习:填一填。
文具盒长()分米()厘米,也可以写成()分米。
交流得出:2分米3厘米=2.3分米。
进一步交流:2分米3厘米等于2.3分米,是怎么想的?
小结:像这样测量结果不是整数时,可以用小数表示。
3、认识小数各部分名称。
介绍小数各部分名称,请学生到黑板上摆出小数各部分名称,再一起说一说。
六、多角度练习,感受小数的作用
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小数。
(1)丹顶鹤身长约1.5米。
交流:1.5米是()分米,又是()厘米。
学生认识到:同样的长度,单位较小时可以用整数表示,用更大的单位就需要小数。
(2)珠穆朗玛峰高约8844.4米。
交流:8844.4是一个小数吗?这个小数怎么样?
自主体会:小数并不一定小。
(3)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首次载人交会对接,误差必须保持在1.8分米范围内。
比划交流:1.8分米有多长?1.8在哪两个相邻的整数之间?
(4)世界读书日纪念邮票面值1.2元。
交流:1.2元是几元几角?
2、解决课开始时遇到的读体温表的问题。
学以致用:学生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小数是因为需要才产生的。
3、数轴上的小数。
课件演示:标着0、1、2、3的数轴。
讨论交流:数轴上有哪些数?它们都是什么数?能找到小数吗?
七、畅谈学习收获,了解小数的发展
1、课堂小结。
回顾总结: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小数的世界,关于小数,你心中的问题有答案了吗?你知道了些什么?
2、介绍小数的发展。
课件演示:
在我国古代,人们用低一格摆算筹的方
法表示小数。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小数表示方法。
后来又出现了一些表示小数的方法。
大约在400年前,有人用小圆点来分隔小数里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确定了现在这样表示小数的形式。
自主体会:小数最早是在我国开始使用的,这是中国人智慧的象征。
3、课外延伸。
观察发现:这个小数(46.32)和我们刚刚学的小数有什么不同?
引发思考:两位小数怎么读?它们又表示什么?
这些问题留待我们今后进一步学习、探索。
说课稿怎么写模板小学数学篇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1~53页化简比 。
【教学目标】
1) 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
2) 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难点】
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蜂蜜、水、量筒、水杯和自制课件
【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说 明
一。 制蜂蜜水的活动:哪一杯更甜?
同学们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活动:各小组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蜂蜜、水、量筒、水杯等实验物品,动手调制蜂蜜水。
各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议一议哪个小组调制蜂蜜水更甜。
[课件出示]课本P51图片,同时配上画外音:
一个男同学说:我调制的一杯蜂蜜水用了40毫升蜂蜜、360毫升水。
一个女同学说:我调制的一杯蜂蜜水用了10毫升蜂蜜、90毫升水。
师:他们俩调制的蜂蜜水哪一杯更甜?请估一估,再试一试。
我们先分别写出它们的比。
40:360
10:90
就这样直接比较他们俩谁调制的蜂蜜水更甜还是有困难,用什么办法来解决呢?请分组讨论一下。
40:360= = =1:9
10:90= = =1:9
得出结论:两杯水一样甜。
二。化简比。
分数可以约分,比也可以化简。
0.7:0.8 :
师:刚才我们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整数与整数的比。现在请同学们先自己尝试一下化简小数与小数的比和分数与分数的比,然后请同学说一说是根据什么来化简的。
0.7:0.8 :
=0.70.8 =
=78 = 4
=7:8 =
=8:5
完成书上试一试化简下面各比。
15:21 0.12:0.4 : 1:
请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化简比的方法,全班集体订正。
三。课堂练习。
[课件出示]课本P52 第1题:连一连
在学生中开展比赛,鼓励学生独立完成。
[课件出示]课本P52 第2题:写出各杯子中糖与水的质量比。
1)写出四个杯子中糖和水的质量比。
2)这几杯糖水有一样甜的吗?
3)还能写出糖与糖水的质量比吗?
[课件出示]课本P52 第3题:
(1)(2)题自己独立完成;
(3)题投球命中率同学讨论完成。
四、总结
师:同学们一起来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阅读数学课本P51比的化简。
我们是根据什么来化简比的呢?
是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的。
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化简比?或者说我们用化简比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五、独立完成课本P53 第4题和第5题。
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动手调制蜂蜜水。通过调制蜂蜜水的活动,让学生在解决哪一杯更甜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进一步感受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学会化简比的方法。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整数与整数的比。
这是小数与小数的比和分数与分数的比,还是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目的是让学生在不同题目中巩固化简比的方法。
进一步巩固化简比的方法。
巩固化简比。
这几杯糖水有一样甜的吗?这个问题需要化简比或求出比值后才能确定投球命中率的高低,其实就是比值大小的比较。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完成(1),(2)两题的基础上,在小组内讨论完成(3)题,然后在班级交流每组的情况,从而让学生明白判断投球命中率的高低要看比值的大小。
说课稿怎么写模板小学数学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
2.结合图例,理解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方法并进行检验。
3.掌握解方程的格式和写法。
过程与方法
经历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认识过程,提高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培养检验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
难点:会检验方程的解。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1、复习旧知,迁移导入
(1)在上一节课的学习活动中,我们探究了哪些规律?
学生回顾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及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
(2)学习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呢?今天我们解方程就需要充分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
2、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8.2.1教学教材第67页例1。
(1)课件出示例1。
从图中知道哪些信息?学生观察图片,交流图片数学信息。盒子中的皮球与外面的3皮个球加起来共有9个,方程怎么列?得到χ+3=9
学生自己先列出方程,然后指名回答。
【板书:χ+3=9】
如何解方程?要求盒子中一共有多少个皮球,也就是求等于什么,我们该怎么利用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来求出方程的解呢?
(2)出示第67页分析图示,学生观察图示,交流想法。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解方程的过程:
(3)为什么方程两边同时减去3,而不是别的数?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因为,两边减去3以后,左边刚好剩下一个χ,这样,右边就刚好是χ的值。因此,解方程说得实际一点就是通过等式的变换,如何使方程的一边只剩下一个χ即可。
追问:χ=6带不带单位呢?让学生明白χ在这里只代表一个数值,因此不带单位。
(4)如何检验χ=6是不是正确的答案?引导学生学习检验方程的解得方法,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板书】:
小结:通过刚才解方程的过程,我们知道了在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减去一个相同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可以帮助我们解方程。
【注意】:在书写的过程中写的都是等式,而不是递等式。
(5)认识、区别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①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刚才,χ=6就是方程χ+3=9的解。而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刚才,想出办法求出χ+3=9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板书】: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②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说起来差不多,但它们的意义却大不相同,它们之间的有何不同?
在小组内议一议,明确,方程的解是一个具体的值,而解方程是一个求解的过程。
③刚才我们把χ=6代入方程中,得到方程左边=右边,说明χ=6是方程χ+3=9的解。
8.2.2教学教材第68页例2。
(1)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我们再来解一个方程。
出示例2:解方程3χ=18
怎样才能求到1个χ是多少呢?
观察示意图,互相讨论,指名回答。
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3,得到χ=6。
让学生打开书68页,把例2中的解题过程补充完整。
为什么两边同时除以的是3,而不是其它数呢?
两边同时除以3,刚好把左边变成1个χ。
使学生明确:在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方程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2)组织学生动手检验。
(3)这是我们解方程常用的两种方法,想不想用它们来试一试呢?
8.2.3教学教材第68页例3。
(1)出示:解方程20-χ=9
(2)指名学生板演,解出方程20-χ=9的解。
(3)交流归纳解方程的方法。
(4)小结:等式两边加上相同的式子,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3、深化理解,拓展应用。
说课稿怎么写模板小学数学篇4
【教材分析】
长短、高矮都属于比较物体长度的问题。是学习计数、计算和ht的学习的准备性知识。比高矮有两方面内容:一是高矮的概念。二是比高矮的方法。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节课。主要使学生感知高矮的概念。探索比的方法。教学时采用自主探索、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方式。首先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观察,初步感知人或物体有高有矮,引出高矮的概念;接着让学生想一想怎么知道人或物体有高有矮的,引出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去探索;最后通过各种活动、游戏。让学生体验比较的方法。加深对高矮概念的认识。
【学情分析】
低年级儿童在入学前,己经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感知。初步积累了有关比长短、比高矮的感性经验。但由于学生年龄小。观察能力有限,看问题、观察物体不全面,所以教学时,注意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并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别人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的好习惯。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各种比较的活动。让学生去探索。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及时进行评价,使学生饰得看问题要全面,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感知人或物体有高有矮。
2.通过组织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探索、学会比较高矮的方法。体验长短、高矮都是比出来的。都是比较物体长度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在真实的情境中让学生经历体验比较高矮方法的过程,加深对高矮概念的认识。
2.在比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师指导下。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有关比较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学会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活动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形状相同但高矮不同的两个瓶子、绳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一)引导观察教师选四名高矮差距较大的学生到讲台。让学生观察。
问:看到他们四个同学。你想告诉老师什么?
(二)交流汇报学生观察后,先与同位说一说,再汇报。
学生可能说衣服的颜色不同、男女性别不同、有胖有瘦、有高有矮等。教师都给予肯定。
启发引导说出学生有高有矮。
教师板书:高矮【设计意图:创设此情境是通过学生观察引出“高矮”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初步感知人或物体有高有矮,自然有趣。】
二、自主合作,探究方法
(一)引入研究的内容教师选两个高矮差不多的学生。站在讲台两边。让学生判断谁高谁矮。
学生观察后汇报(学生可能说:看不出谁高谁矮。或说甲高、乙高、一样高)。
(二)探究比较高矮的方法1.怎样知道人或物有高有矮呢?
2.小组讨论交流比较高矮的方法。教师参与其中。
3.小组汇报、交流学生可能说出:(”两人站在一起比;(2)两人拉紧绳放在头顶。看哪头高;(3)用尺子量;(4)用小棍搭个小桥让他们通过;(5)靠墙作记号等。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三)强化比较的方法1.让学生再来比一比。
(1)教师选一男(高)一女(矮)两生上台比一比。
要求:比一比,说一说。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学生比较后会说:.‘男生高。”教师趁机和男生站在一起。让学生比一比:“我们俩比。谁高谁矮?’’学生会说:“老师高。”教师抓住机会问:‘。为什么你们刚才说男生高,现在又说老师高至到底这个男生是高是矮呢?”
(2)小组讨论。应怎样把话说清楚。说完整。
汇报时。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2.再请两个同学来比一比。
学生比时。让一生站在讲台上。一生站在讲台下。教师问:
“这样比行吗?为什么?’’再让一生抬起脚后跟比。问:‘。这样比行吗?为什么?,’
学生一定会说:这样比不行。教师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不行。学生可能会讲:不合理、站得不一样高、应站在同一水平线上比等。
3.出示两个瓶子(下面不齐。并用纸遮住。只让学生看到上半部分)。
问:猜一猜,这两个瓶子哪个高?哪个矮?
大多数学生会说:上面高的那个高。这时教师再打开纸让学生比一比。
【设计意图】:在创设的各种情境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并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亲自体验比较高矮的方法,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信心。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让学生学会听取他人意见。从中受益。
学会合作。活动中鼓励学生大胆说。在说的基础上规范学生的语言。让不生明确高矮是相对的;比较高矮时要合理。要合乎规则。要站在同一水平线上比;还要明白比长短、比高矮都要9体看。全部看。橄得看问题要全面。
三、实践应用。加深理解
(一)投影练习用实物投影仪投影练习一第7题图。学生独立完成(要让学生充分说,也可和其他动物比)),
(二)摸高活动和搭高活动1.学生站在地上摸。
2.跳起来摸(活动后学生谈体会)。
(三)游戏活动1.同学们,学校要举办运动会。从每个班选10名的学生参加入场式,咱们班这么多学生,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帮老师选出来吗?先想一想,再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告诉老师(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小组讨论、汇报)。
2.自由结合成小组((5-8人)按高矮排成队。比一比。看哪组又快又好(学生自由活动后。说一说是如何排的)。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活动、游戏。使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自主参与、合作学习,充分体验比较高矮的多种方法。加深对高矮概念的认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
畅谈感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遗憾?
让学生自由大胆地谈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谈。让学生都能体会成功的喜悦。并且感受知识是无限的。增强继续学习的欲 望。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课下看一看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比长短,哪些可以比高矮。
说给同学或家长听。
【设计意图】:拓展延仲,既联系生活又巩固知识。给学生一个开放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实践能力。
【教学反思】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本节课以师生共同活动为主。学生人人参与,主动探索。创设了多种实践活动,实现了开放式教学,让学生亲自体验、观察、感知高矮。小组合作、自主探索比较高矮的方法。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了多种方法的产生。课堂气氛活跃。每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每个学生都学有所长。特别是在探索比较高矮的方法和游戏活动时。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找出了不同的方法。通过小组交流、汇报,使学生体会到解决同一问题有不同的方法,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在活动中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说课稿怎么写模板小学数学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简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包括结绳计事等远古计数方法、算筹的简单知识、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器、和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史。展示人类伟大的创造过程和聪明才智,体会到人们为了方便在计算工具方面的探索和努力,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
2.使学生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计算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利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正确使用存储运算键。
【教学策略】
1.计算工具的介绍可以结合第25页的阅读材料进行,使学生对计算工具的发展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2.算盘的介绍具有丰富的文化传统教育因素,学生可事先查阅资料,介绍算盘的发展过程和曾经广泛使用、对亚洲国家的影响等辉煌历史。
3.介绍电子计算器时,重点在向学生介绍常用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时,可利用学生手中的计算器,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各个功能键的作用。在弄清如何计算,和存储键如何使用等重难点时可运用电脑课件进行实际的演示。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来上一节数学课。同学们都知道,数学总是离不开计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计算工具。(板书课题:计算工具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计算工具
你都知道哪些计算的工具?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介绍?
生可能会答:计算器、算盘……
设计意图:学生课前通过预习,查找资料。课一开始即让学生展示自己所了解的计算工具,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习兴趣。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有重点的请学生介绍如绳结、算筹等使用的方法,从而进一步使学生体会计算工具发展的过程。
1.远古计数:
师:看来同学们的知识都非常丰富,但有关计算工具的知识还远不止这些,计算工具从古到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产生了计数的需要。人们就用什么来计数?(板书:远古计数)
生回忆:手指、石子、结绳或在木棒上刻痕来计数。
2.算筹:
师:这种方法只能计数,而不能清楚的表示出计数级是什么事情,人们开始想一些新的办法来计数。这就出现了这样一种计数方法——算筹。(出示课件)
(板书:算筹)
师:介绍算筹:我国古代人用算筹计算。算筹是用271根木棍或竹子制成。在多媒体白板上展示。算筹是如何用来计数的。有数位,哪一位表示几就用小棍来表示。一个竖棍就是1,二个就是2,五个就用一个横棍来表示……空格表示零。
3.算盘:
师:后来我国劳动人民创造了算盘作为计算工具。七八百年前,算盘已经在我国广泛使用。出示实物。
展示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下面每颗珠子表示1。一档共表示多少?表示15。因为我国古代是15进制。现在是满十进一。所以算盘后来游船到日本、朝鲜等国。进行了改进。就是老师手里的这个算盘。上面是1颗珠子。一档表示多少?一档表示10。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特别实用。他计算数目较大和数目较多的加减法,更为简便。
4.计算器:
师:我们现在最常用的计算工具是哪一个?
生:计算器。
师:你在哪里见过计算器?
生可能回答:菜市场、早市计算菜的价钱。超市计算物品的价钱。……(学生介绍)
师:拿出你手中的计算器,同学们可以互相看一看,你们的计算器各部相同?因为根据各种不同的需要,所以有科学专用的计算器,有最简洁的计算器……但他们的功能都大致相同。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手中的计算器,让学生对计算器的大小、模样、作用有初步的了解,为下一步具体学习计算器的使用打下基础。并引起探索的兴趣。
5.电子计算机:
师:接下来科技又向前推进,人们又发明了什么?
生:电脑。微机。
师:电子计算机。(出示课件)
生看课件: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
师: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计算工具会更加先进。就等着在座的各位,你们这一代人去实现。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演变史,认识算筹、各种算盘,了解算盘计数,让学生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中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课件的展示快捷,而且本身它就是电子计算机,展示现代科技的发达。并引导学生,科技不会停滞,未来更先进的计算工具就等着你去发现,发明。
三、计算器的认识和使用
师: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使用计算器。拿出你们的计算器。你认识哪些功能键?他们都是干什么的?自己按按试试,琢磨琢磨。
生摸索,尝试各个键子的作用,发现了就说出来。
师根据学生的发现,引导全体学生学习。跟着老师的指示尝试。
师:还有date表示日期,老师刚才听见有的计算器有声音,你知道如何去掉音乐和声音吗?自己琢磨琢磨。
师:电脑展示各个功能键的名称。边出示,边讲解。
师:现在我们就来用你手中的计算器进行计算。尝试一道加法:4468+1792=
生进行操作。然后说出结果,并说明输入过程。先输入4468,再输入加号,输入1792,再输入等号。
结果就出现了。(师可用电脑课件实际演示计算过程。)
师:尝试减法、乘法、除法和小数计算。32010-8925= 126×39= 312÷8=
6.34-4.7=
生进行操作,输入数据,并说出计算结果。
师:计算综合算式。复习运算顺序。当计算6396÷(520-438)时,怎么办?
生讨论方法。可以用纸记录下来,再接着算。可以……
师:我们来学习存储运算键的使用。M+表示存储数据,m-表示删除数据,mr表示提取数据。我们来尝试一下。输入520-438,算出结果,输入m+进行存储,然后输入6396÷,再输入mr进行提取,输入等号。
师:重新演示一遍,以巩固。出示一道题目,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计算,并找一名同学到电脑上来演示。边演示边讲解过程。
设计意图:认识计算器,我选用自主探究法,让学生自主了解计算器各个功能键的作用,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探究计算规律,尤其是存储功能键的使用更是有趣又有难度。既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也可以端正学生对待计算器的正确态度,懂得合理地利用它。
四、练习应用:
师:看来同学们都会使用计算器,那我们就借助计算器来做一个游戏好不好?
1.闯关游戏:
(游戏规则:1、以小组为单位,共闯两关,两关都过即为获胜。2、每关开始以老师口令为准。)
2.寻找方法速算:
25×4×8= 13897×16×0= 99+199= 155555÷5=
五、拓展延伸: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计算工具,你还想了解哪些有关的知识?课下同学们可以到网页中继续去了解计算器的相关知识。
【板书设计】
计算工具的认识
1.远古计数
2.筹算
3.算盘
4.计算器:m+存储 m-删除 mr提取
5.计算机
说课稿怎么写模板小学数学篇6
教学课题:
十几减8。
教学内容:
教材第13页例2、做一做及练习三1、2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8。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重点难点:
掌握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常用的“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8+3= 9+5= 7+6= 8+5= 7+4= 9+2= 9+8= 8+7=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9+( )=16 8+( )=13 9+( )=15 8+( )=17
3、12-9=3,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探究新知,展示交流
1、出示例2。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复述画面内容。
一共有12个风车,我们要买8个,还剩几个?
(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3)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
12-8=4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10 - 8 =2 8 + 4 = 12 2 + 2 = 4 12 – 8 = 4
(5)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几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其中第一种方法比较快,它采用的是“想加算减”的思考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思考方法。
2、补充练习:摆一摆,算一算。
让学生在书桌上摆出8个红圆片,再摆出5个黄圆片,然后再摆上大圆圈。提问
(1)这种摆法表示什么意思?(8个红圆片,5个黄圆片,一共有13个圆片。)
(2)再用虚线套住7个红圆片,这种摆法又表示什么意思?该怎样列式?(13—8=5或13—5=8)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三、检测与反馈
1、完成P13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巩固破十法)]
2、完成P15页“做一做”的第二题。计算并说出上下两行之间的关系?(巩固“想加法算减法”)
3、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十几减8
12-8 =
10-8 = 2 8 + 4 = 12
2 + 2 = 4 12–8 =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有了十几减9一课作基础,学习十几减8就减低了难度。孩子们在探究算法的过程中,圈一圈,摆一摆,从而使学生建立了减法的模型。为今后学习解决问题打下了基础。个别同学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有待提高,平时要加强口算训练。
说课稿怎么写模板小学数学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统计的过程,掌握统计的方法,会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2、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使学生掌握统计的方法,体验和感受整理数据的过程。
教学难点
观察统计图,回答提出的问题。
教具准备
投影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 谈话。
(1) 同学们,新年快到了,我们布置教室需要一些气球,你们说是哪种颜色的气球可以多买一些?
红色 黄色 绿色 蓝色
(2)学生自由发言
问:多买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3)让我们来统计一下吧
二、制成条形统计图。
(1) 你想用什么方法记录?
红色 黄色 绿色 蓝色
(2)统计,制成统计图
(3)回答问题
1、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调查了( )名同学。
2、喜欢( )颜色的人最多?喜欢( )颜色的人最少?
3、如果你们班有一名同学没来,他最有可能喜欢( )颜色?
4、布置会场,多买些什么颜色的气球比较好呢?
三、实践活动:
每一位同学调查本组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什么?
动画片体育比赛 电影 新闻
做一次统计
四、总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说课稿怎么写模板小学数学篇8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教材其侧重点是:在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一种在数学学习上、研究问题上都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同时使学生感悟到应用数学模型解题所带来的便利。本课的教学,并非只是让学生会熟练解决与植树问题相类似的实际问题,而是把解决植树问题作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一个学习支点。借助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一定的思维能力。
我所执教的《植树问题》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教材共安排了三个例题,两端都种,两端都不种,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本节课我主要研究的是三种情况都种的植树问题。经过深思熟虑,我在课堂教学实施中着力想解决好以下问题:
如何让学生经历一个“将复杂问题转化为一个简单的问题来研究,再运用所发现的规律来解决复杂的问题”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对五指的手指个数与手指缝之间关系的探究,在直观形象的手指演示中学生直接感知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创设了问题情境使学生了解了间距在生活中的应用;在突破本课难点部分我通过一棵一棵的种树的课件演示使学生产生了对植树问题中这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是否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一棵一棵的种太麻烦了….”学生产生了这样的思想,确定了“转化的需要”,接下来,实施策略的产生与方法可行性验证;学生给出了例题不同的答案,此处留空白,让学生通过学具的摆、数、画等方法探究出棵数与间隔数之间存在:棵数=间隔数+1,反过来验证例题哪个答案是正确的,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不断的观察、思考、操作完成了数学思想的建模。但在做题的过程中,学生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为什么植树问题屡教不会?”我进行以下反思:
首先,我只是在奥数课上系统讲解了植树问题,在我们的数学课本中没有作为一个知识点出现,只是出现在练习题目中,所以我们没有在课堂上拿出时间进行系统的讲解。
其次,无法将脑海中的数学模型与实际的植树问题联系起来。虽然记住了“五根手指四个空”但是却无法与实际的安装路灯、插彩旗以及种树等问题联系起来。他们不知道手指的间隔与种树、安灯和插彩旗有什么关系。
再次,当我们在讲解植树问题的时候,我们往往是这样讲解的:“同学们,600米的小路,每隔5米一棵树,咱们现在求间隔?”学生很容易列式:600÷5.然后我们问这样结束了吗?学生说:“没有,还要加1”。只是在一问一答的模式中教学,从来没有让学生自己通过画一画的方式来种小树。如果在讲解的时候。结合手指,然后让学生结合实际来画一画,数一数到底间隔数和数学的棵树之间的关系,自己动手发现的规律远远比我们告诉的记得牢的多。
有了这次植树问题的教训,以后再遇到像“植树问题”这样的典型问题时,我一定会在建立模型的基础上然学生通过充分的动手体验去获得知识,这样远比老师告诉他的效果好!没有一堂课是完美的,我的这节课依然如此,但是我相信,只要不放弃努力,不放弃前进的脚步,我们会继续不断的探索下去。
说课稿怎么写模板小学数学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积极思考、正确比较,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等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知道你们已经学习了数的组成,数的读写和数的顺序,老师想来考考你们,你们敢不敢接受老师的考验:
(1)、6是x位数,100是x位数,82是x位数。
(2)、28的8在x位上,表示x个x;2在x位上,表示x个x。
(3)、36是由x个十和x个一组成的;4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x;99里有x个十和x个一,它后面是x。
(4)、按照数据的顺序填数:
34、35、x、3769、70、x、72
2、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下面再来看看这两道题。
(1)、在○里填入“>”、“<”、“=”。
15○20__○98○8
(2)在66、25、9、89、75、100这些数中,最小的是x,的是x。
生回答后,问:“你怎么能这么快就知道哪个数最小,哪个数?”引导学生说出一位数比两位数小,两位数比三位数小,最终得出:位数多的数较大。
3、即时练习。
4、如果都是两位数,我们能不能也这么快的比出大小呢?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老师手上有一些卡片,卡片上都是两位数,我们请两个小组派出一位代表来抽取卡片,看看哪组抽取的卡片上的数更大。
开始游戏。
在游戏中使学生明白比较两位数大小的方法。
2、小结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比较大小,先看数的位数,位数多的数更大;如果都是两位数,十位不同比十位,十位相同比个位。
三、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2页的“做一做”,再指名学生说说是怎么比的。
2、你能说一说六十几有哪些数?(按顺序说一说)这些数与六十相比,比六十大还是小?比七十呢?四十几在几十与几十之间?八十几比几十大,比几十小?
四、拓展题:
1、连线。(课件)
2、填上合适的数。
26<2□47="">□7100>3□58<5□78<□2
3、你知道我是谁吗?(课件)
五、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说课稿怎么写模板小学数学篇10
一、古语鸡兔同笼题,揭示课题。
1、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生模仿古人读题,说说自己的理解。
2、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简化鸡兔同笼。
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2、探究方法
(1)列表法
鸡876543210兔012345678
(2)画图假设
用圆圈来表示鸡兔的头。那么,不管鸡兔具体有几只,我们首先要画几个圆圈?
现在,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说说看,接下来该怎么办了?
师根据学生的述说添画脚,并适时地提问、板书:
少了几只脚?
2只2只地添,得添几个这样的2只?
94-70=24
24÷2=12
35-12=23
小结:看来,画图确实挺形象、直观的,同学们也容易理解。
三、推广应用,形成技能
“鸡兔同笼”问题不仅在中国非常有名,还流传到许多其他的国家。比方说
我们的邻国日本,有一种“龟鹤算”的数学问题,就是从“鸡兔同笼”演变过去的。
出示:有龟和鹤共40只,龟的腿和鹤的腿共有112条。龟、鹤各有几只?
师:请你们用今天这节课学到的方法来解决这道题。
四、全总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跨越了1500多年的历史,探讨了中国古代的数学名题。其实,像“鸡兔同笼”这样有趣的数学问题,在中国古代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多了解这方面的资料,我想,对你们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本节亮点:
1、本节课,杨老师主要介绍的是”表格法“和”画图假设法“,让学生一一列举出来或者画图,化抽象为具体。
2、杨老师在处理”画图假设法“中,借助画图,把每一步列式所求的什么,引导学生说清楚。
说课稿怎么写模板小学数学篇11
一、说设计理念
《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新课程提倡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并充分开发各种课程资源,实现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教材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二、说教材
《节日礼物》,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和在实际生活中有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经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在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观察物体的具体活动中,判断观察对象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节内容包括由低到高观察同一物体和由远到近观察同一物体,学生掌握这些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推理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根据提供的情境图,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物体的范围变化。
(2)过程与方法:
①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合理猜想、小组讨论等活动,体会并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
②让学生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过程,发展学生的运动智能、空间想象智能;
③促进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交流等能力的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我,培养其积极的乐学态度;
②通过合作交流,养成互助合作的习惯,培养团队协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画面,判断观察者从高到低不同的观察位置所观察的对象在其视觉中对应的范围。
教学难点:
如何根据图片判断观察位置,以及判断所观察的对象在其视觉中对应的范围。
重难点突破:
仔细观察、大胆猜想是判断所观察的对象在其视觉中对应的范围的突破口。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做到以活动促发展,我采用自主体验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合理猜想、小组讨论等活动,自主进行体验、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
1、情境教学法
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快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课始的故事导入、课中新知识学习的情境创设等,把学生领入乐学的氛围之中。
2、操作法
利用学生自己,让学生动一动,说一说,动脑、动口,调动他们喜学、爱学、乐学的情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数学学习的活动中,自主进行体验、探究。
3、观察讨论法
通过让学生独立观察、猜想、小组讨论等,体验、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物体的范围变化,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4、练习法
叶圣陶先生说:凡能力总要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所以,在自主体验、探究、学习新知识后,就要通过一些有层次、生活化、形式多样的练习,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把所学的知识真正内化,形成技能技巧。
四、说教学流程
教学是通过两个活动完成的。
活动一:由低到高观察物体
数学来源于生活,我首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模拟数学情境,通过数学活动的手段,从中帮助学生真正去发现、感悟、理解、解决教材中抽象、枯燥的数学问题,
对于书本中的主题图,很多学生难以理解,这时我就让学生亲身体验。同学们,老师想考考你们的眼力,请你们从三个不同的位置观察自己的课桌,好吗?请看(课件)要求:①蹲着观察;②眼睛与桌面在一条直线上观察;③站着观察。观看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同学们,你所看到的物体画面有什么不同呢?说得对,由低到高来观察物体,由于位置不同所看到的物体画面的范围也不一样。
这时我把书中的主题图《节日礼物》改成练习,出示课题节日礼物,同时这时出示课件,同时让学生思考:小狗贝贝从蹲在地上到最后爬上桌子,它观察礼物的位置有什么变化?观察的对象又有什么变化呢?这时学生就能在刚刚亲身活动的基础上看到东西的变化很快的判断出他们观看时所处的位置,观察位置由低到高,观察对象的范围逐渐扩大。(板书低到高范围扩大)那么大家在生活中你有碰到过这样的事吗?能举一个例子吗?谁来说一说,前后左右可以交流一下。你们说的都很好。通过说一说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活动二:由远到近观察物体的不同
对于设计由远到近观看物体教学时,因为学生在课前的准备过程中通过观察学校内的景物,使学生对于从远到近观察物体和从近到远观察物体有了感性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进行说说生活中碰到这样的情况时,从近到远观察物体你发现有什么变化呢?对,站得远,看到的范围大;站得近,看到的范围小,但是清楚。(板书远到近范围缩小)。接着我不作较多的讲解,直接进行了练习,课件出示:小明沿小路向树林看守人的小屋走去的动态画面。途中标出A、B两点,再出示两幅图和问题: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中,哪幅是在A点处看到的,哪幅是在B点处看到的?大家先独立完成,再将你的想法小组内说一说,进一步巩固了远近观看的规律。然后再次请同学们分组从教室的最后面、中间及讲台上这三个地点来观察黑板,再次体验远、近观察物体的不同。从而验证了刚才交流中发现的规律。贴近了生活实际,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数学确实就在我们的身边!
实际应用、拓展延伸:
1、基本练习。
2、拓展练习。
3、生活延伸,动手操作。
动手操作这一环节是57页的画面(课件显示),同学们请先观察然后在书上分别画出小明站在A、B位置时所看到的树的范围。能完成吗?好开始。
(这时学生分组活动,学生有困难时,我呢作适当的巡视指导。)
通过有层次、生活化、形式多样的练习,不仅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还受到了为人处世的思想教育。
说课稿怎么写模板小学数学篇12
《物体分类》大班科学教案
活动目标:
1.能将物品按用途进行分类。
2.能正确表述自己的分类理由。
3.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4.愿意大胆尝试,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掌握物品用途的相关经验。
物质准备:若干实物,图谱标记、实物图片,分类盒,分类板等。
活动过程:
一、以认识物品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整理物品,让幼儿初步学习按物品的用途分类。
1.引导幼儿将篮子里的物品,按照它们的特点分到篮子里的三个格子中,想想看可以怎么分。
2.分好后和同伴说说你的分类理由。
三、师观察幼儿操作并个别指导。
四、师幼互动交流。
师:谁来说说他是怎么分,为什么要把它们分在一起?
五、运用图谱标记帮助幼儿梳理分类经验。
1.师:出示嘴巴、手、苹果、积木、汽车等标记卡,引导幼儿从中选出分别代表“吃的”“玩的”“用的”的标记。
2.师引导幼儿根据标记,将自己篮子里的物品按标记摆放好。
六、分组练习,巩固按物品的用途分类。
1.介绍操作材料。
2.提出要求。
3.幼儿操作,师巡视指导。
4.师小结。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主要是让幼儿能将物品按用途进行分类,并且能正确表达自己的分类理由。在活动中,我首先以“认识物品”导入活动,并让幼儿“整理物品”,学习按物品的用途分类,幼儿个个都能将物品按食物、日用品和玩具等不同用途进行分类,也能说出分类的理由。接着引导幼儿运用图谱标记“送物品回家”,幼儿也都能将自己篮子里的物品按标记摆放好。可是在接下来的操作材料中,幼儿在给物品按标记分类中产生很大的分歧,有的标记相差非常细微,有很多小朋友容易看错,虽然在操作之前我有提示过了,但了解是一回事,真正做时有很大一部分幼儿不仔细观察标记,都分类错了。而这一切都反应出幼儿对画面的观察不够细心,做事太过于急促。
说课稿怎么写模板小学数学篇13
1、认识整千数 (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数和写数 (读数时写汉字 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5、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9,
最小的一位数是0.
最大的二位数是99,
最小的二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
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
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
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6、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 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 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上10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7、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8、公式:
被减数=减数+差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文
说课稿怎么写模板小学数学篇1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1~5的序数;
2、帮助幼儿初步理解简单的序数对应关系。
活动准备:
1、挂图《儿童乐园》;
2、5只小蝴蝶(有1只与其它4只颜色不同),数字卡片1~5,箭头卡片;
3、嘟嘟牛,胖胖猪,宝宝兔,贝贝羊,小王子图片各一张;
4、师1个黄色数块,4个红色数块,每个幼儿1个黄色数块,4个红色数块。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情境挂图,引导幼儿观察:
1、教师引导幼儿整体观察。
师:"小朋友们,你们周六、周日休息的时候,都跟爸爸妈妈去哪里玩啊?"(幼儿自由回答)师:"那今天老师带你们到数学王国的儿童乐园里看一看。你们都看到了什么?"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火车、过山车、排队的队伍并提问有关排序与序数的知识。
(1)小火车有几节车厢?从车头方向数过来,没有人的是第几节车厢?
师:小朋友们听!什么声音?呜......轰隆隆隆......(火车)这是火车的车头,这是火车的车厢,小火车有几节车厢?从车头方向数过来,宝宝兔坐在第几节车厢上?从车头方向数过来,第五节车厢是什么颜色的?从车头方向数过来,第几节车厢没有人?那会是谁呢?原来是数学王国的胖胖猪,它也在儿童乐园里,请你们来找一找。(请个别幼儿上来指出来)他指的对吗?原来胖胖猪在玩过山车的游戏。
(2)过山车有几个座位?从车头方向数过来,第四个座位坐的是谁?
师:过山车有几个座位?我们从下往上数,1、2、3、4、5,一共有五个座位。从下往上数,胖胖猪坐在第几个座位上?从下往上数,第四个座位坐的是谁?从下往上数,没有人坐的座位是谁?原来她是数学王国的小美丽,她呢?喜欢捉迷藏,就藏在儿童乐园里,手里还拿着一个气球,请你来找一找。请个别幼儿上来指出来)原来小美丽在排队买票。
(3)有几个人在排队买票?从左往右数过来,拿气球的小朋友排第几?
师:有几个人在排队买票?从售票窗口数过来,小美丽排第几?她后面排的是谁?那嘟嘟牛他排在从售票窗口数过来的第几位?现在该轮到谁来排队了?为什么?(幼儿自由回答)因为小小鼠排在从售票窗口数过来的第一位。
二、情景引入:
1、"数学王国的儿童乐园里这么热闹,吸引了很多小动物来,我们一起看看谁来了?"(师将儿童乐园挂图拿掉,出示小蝴蝶)"那小蝴蝶们也想排着直直的一横排飞去儿童乐园,你们谁来帮帮他们?(请个别幼操作)2、游戏:帮小蝴蝶们排排队,飞去儿童乐园喽!
师:"小蝴蝶们说了,我们还不知道为我们分别排在第几位呢?"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神奇的宝贝,你们看!"师出示1~5数字卡片及箭头图卡。
师:"这里有数字宝宝和神奇的箭头。那箭头怎么神奇呢?它会告诉我们这些蝴蝶分别排在第几位。"师(手指一只蝴蝶):那这只蝴蝶它排在从箭头方向数过来的第几位?(幼儿自由回答)我们就把数字几放在它的下面。(师操作示范)师(再指一只蝴蝶):那这只蝴蝶它排在从箭头方向数过来的第几位?(幼儿自由回答)我们就把数字几放在它的下面。(个别幼儿操作)师:"现在呀,剩下的三只蝴蝶也着急了,他们也想快点飞去儿童乐园。老师请三个小朋友上来,分别拿一个数字宝宝为这三只蝴蝶排排队。"(幼儿操作)3、找不同。
师:"它们一样吗?"(颜色不一样)"那我们看看颜色不一样的蝴蝶它排在第几?我们就把数字几圈起来。"师:"现在呀,小蝴蝶们很高兴,谢谢你们帮他们排成了直直的一横排,并且知道他们都排在第几位。他们正排着队飞去儿童乐园呢!"三、小王子召集小动物们玩"排排队"的游戏。
师:"小朋友们听:谁又来了?哞哞哞......(嘟嘟牛)特别能吃的.....(胖胖猪)长着长长耳朵的.....(宝宝兔)咩咩咩......(贝贝羊)等等我,等等我,还有我呢......(小王子)"师:"小王子要召集它们玩"排排队"的游戏,我们用什么来代表他们呢?今天我还带来了神奇的宝贝,数块宝宝。小王子说:他喜欢黄颜色的数块,我们就用筐里唯一一个黄色数块来代表小王子。小动物们说我们喜欢红颜色的数块,拿我们就用这些黄色数块分别表示这些小动物。"游戏开始,小王子召集小动物们排排队。
师:"好,现在小王子召集小动物们来排排队了,一二一,一二一。小朋友看,小王子排在从箭头方向数过来的第几位?我们用数块怎么来表示它们?(师示范操作)游戏重新开始,小王子重新召集小动物们排排队。(请个别幼儿操作或请全班幼儿操作完成)师给每位幼儿发操作材料。
游戏可再玩1~2次。(请全班幼儿操作完成)游戏结束。
师:小王子它们玩累了,要休息了,请你们把你们手中的数块一个一个拆开,在桌子中间那一个筐,放到筐里,再把筐放到桌子中间摞起来,收好。接下来请你们跟着老师一起来玩排排队的游戏。(可带幼儿入厕)
说课稿怎么写模板小学数学篇15
教材分析及学生分析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起始课.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数与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它的意义与分数又有所不同。学生只有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才能正确地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六年级的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也具备了初步的自学能力,因此,如何激活学生的相关经验,适时进行数学化,让学生完成百分数意义的建构,是本课教学的关键。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依据课标要求及学生实际,确定如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知道百分数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了解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的区别,并能正确熟练地读写百分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思考、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让学生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及概括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能用数学语言描述和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借助生活经验,通过生活实例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初步理解百分数。
师:昨天我们进行了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的测查,老师特别统计了一下这次考试的情况,请看:
数学第二单元知识测查情况:
90分以上的30人,占50%
80分以上的18人,占30%
70分以上的6人,占10%
60分以上的6人,占10%
师:你从中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生:我知道了这次测查,90分以上的人数比较多。
生:我知道了70分和60分的人数一样多。
师:在这条信息中出现了一种我们没有学过的数,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数吗?
生:百分数
师:在生活中,你们见过百分数吗?请说一说自己收集到的信息。
生1:我看到汇源果汁中,原果蔬汁含量100%
生2:我搜集到一件衣服的标签,上面写着:含棉60%
生3:社会书中写着:
(师评:你们真是些细心的孩子!)
师:究竟什么才是百分数呢?下面让我们共同来研究百分数。(板书课题:百分数)
[反思:本课教学前,我们刚刚进行一次数学测查,我抓住学生急于知道测查结果这一心理导入新课,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建构百分数的意义
师:老师这有一条信息:
出示:某小学六年级的1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17人
师:根据这条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六年级的三好学生人数占六年级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17÷100=17/100
继续出示:五年级的2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30人。
师: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能求出五年级的三好学生人数占五年级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师:列式
生:30÷200=3/20
师:同学们根据这两条信息提出了问题,老师也想提一个问题,哪个年级的三好学生人数占的比率大呢?
生:六年级三好学生人数占的比率大。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把3/20通分后,变成15/100,这样我就知道了六年级三好学生人数占的比率大。
师:像17/100、15/100这样分母是100的分数就是百分数。(板书:分母是100)
师:17/100是表示谁是谁的17/100呢?
生:17/100是表示六年级三好学生人数占六年级总人数的一百分之十七。
师:15/100呢?
生:15/100表示五年级的三好学生人数占五年级总人数的一百分之十五。
师:它们都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
生:百分之几。
师:像这样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还有两个名字,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板书:百分数的意义)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你能用百分数的意义来说明我们班昨天测查的情况吗?请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汇报:
甲:50%是表示90分以上的学生占全班总人数的50%。
乙:30%是表示80分以上的学生占全班总人数的30%。
丙:10%是表示70分以上的学生占全班总人数的10%。
丁:10%是表示60分以上的学生占全班总人数的10%。
师:你还能用百分数的意义说明你课前搜集的百分数表示什么吗?
生1:原果蔬汁含量100%,是表示原果蔬汁占汇源果汁饮料的10%。
生2:我搜集到这件衣服的标签上面写着:含棉60%,是表示棉的含量占这件衣服所需材料的60%。
生3:社会书中写着:
师:运用百分数,有什么好处呢?
生:百分数便于比较数量的大小。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了百分数的含义,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在写百分数时,要用到一种特殊的符号,我想这部分知识大家通过自学就能学会
[反思:一环节的教学设计,我经过了反复的推敲,由完整地出示两条信息,变为逐一出示信息,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完全具有发现数学问题、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学生理解百分数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也为建构百分数的意义做了铺垫。]
2、自学百分数的读、写法
师:请同学们看书第105页,自学百分数的读、写法。
汇报:
生:我知道这种特殊的符号叫百分号。
生:写百分数时,只要在分数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就可以了。
师:在自学的过程中,你发现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了吗?生1:我发现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小数。
生2:我发现百分数的分子在大于100时,不必把它化成带分数。
生3:我发现百分数不用约分。
生4:我发现读百分数与读分母是100的分数也有点不同。读百分数时读作:百分之几,而读分母是100的分数时,却要读作一百分之几。
(师评:同学们看书看得真仔细)
师:那么,百分数与分数是不是只有这些区别呢?
[反思:这一环节中,充分发挥了课本的示范作用,同时,学生自主探索、独立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3、探究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师:请看:下列三句话中的分数,哪些可以改成百分数?哪些不能?
(1)修了一条路的3/5。
(2)杨树的`棵数是松树的1/4。
(3)一根绳长5/8米。
生:我认为3/5、1/4可以改成百分数,而5/8米不能改成百分数。因为百分数只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它不能表示具体的量。
师:你们同意他的看法吗?
师:的确,百分数只能表示谁是谁的百分之几,而不能表示具体的量这是百分数与分数的最大区别。
师:同学们对百分数已经有了很多认识,其实,百分数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下面,我们再看一看,百分数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
[反思: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
(三)拓展延伸,深化提高。
1、出示信息:
(1)我国的耕地面积约占世界的7%。
(2)我国的人口占世界的22%。
看了这两条信息,你想到什么?
生:看了这两条信息,我知道了中国人多,而耕地面积少,所以我们要节约资源。
2、出示两种衣服的标签:A含棉100%B含棉75%
师:如果你是顾客,你会买哪一种,请说说你的想法。
生:我会买含棉100%的,因为它穿起来舒服。
生:我会买含棉75%的,因为它不缩水。
3、先读出下列百分数,再用合适的百分数填空。
100%2%120%90%10%
(1)小汽车的速度是卡车速度的()
(2)六年一班有58人,今天全部出席,出席的人数占班级人数的()
(3)这次测验,不及格人数只占总人数的()
(4)我班在植树活动中栽了一些树苗,成活的棵数占总棵数的(),死亡的棵数占总棵数的()。
师:你是怎样选择这些百分数填空的呢?
生:小汽车的速度要比卡车的快,所以小汽车的速度是卡车速度的120%。
生:六年一班的同学,今天全部出席,所以出席的人数占班级人数的100%
生:这次测验,不及格人数只占总人数的2%,我是先看第(4)小题,因为树苗除了成活的,就是死亡的,所以成活的棵数加上死亡的棵数应是100%,这样,成活的棵数应占总棵数的90%,死亡的棵数应占总棵数的10%。
师:你们不仅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还很善于分析问题。
[反思:通过三道习题的设计,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渗透了德育教育.并对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思维的灵活性给予评价。]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知道了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生:我知道了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小数。百分数的分子在大于100时,不必把它化成带分数。百分数不用约分。
生:我知道了百分数只能表示谁是谁的百分之几,而不能表示具体的量。
生:我知道了百分数便于比较,所以在生活中应用广泛。
师:我们对百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后我们还将利用百分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很多实际问题。
(五)整体反思:
百分数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又为进一步学习百分数知识做好铺垫。因此,本节课我做了精心的设计,并将我的教学设想应用于教学实践,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本节课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为学生积极、主动、自主的探索提供条件。在初步感知百分数及建构百分数意义的过程中,精心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并让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处理这些事实,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2、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在抽象出百分数的概念后,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3、充分发挥课本的作用,学生能看懂学会的,教师就放手,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百分数读写法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学,不仅学会了百分数的读写,还通过观察,发现了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即: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小数,百分数的分子大于分母时,不必化成带分数,百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必约分。这些知识的获得,是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判断得出的结论,从中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