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说课稿 > 小学说课稿 >

说课稿2000字小学

时间: 新华 小学说课稿

说课稿是教师进行教学交流和分享的平台,也是学校开展教研活动和管理工作的有力工具。这里给大家分享说课稿2000字小学,方便大家写说课稿2000字小学时参考。

说课稿2000字小学

说课稿2000字小学篇1

一、说教学理念

根据水平一的学生爱动、好学、注意力指向性较弱,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还是以直接兴趣为主的特点,本课安排以旧报纸为“道具”球进行系列活动,以运球为主教材,采用层层递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花最短的时间,学到本课安排的基本运动技能。在教学中通过教师语言的描述,音乐的渲染,自由想象练习,小组合作交流,实践运用等手段,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浓厚的运动兴趣,满足儿童对运动求知欲,达到增强学生运球能力和掌握专项运动基本技能、技巧的教学目标。

二、说教材

自足球运动进校园活动开展以来,足球运动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因为它有很强的集体性和趣味性,在活动中不仅可以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还可以充分激发小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竞争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本课安排的有关运球的练习,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以及基本功,做到从小抓起,从基础做起。小足球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个体育项目,也是小学体育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发展学生的柔韧,协调,力量等身体素质有着显著的效果。

三、说学生

本次授课对象是小学二年级学生,他们正是好动,善玩的好时段,他们正处在学习球类运动的启蒙阶段,本课以旧报纸为学习足球的主线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利用运球的多种方法,阶梯性的创设了运球的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循序渐进的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四、说学习目标

因此本课的学习目标是:

运动参与目标:认识足球,喜欢足球,熟悉球性,对足球产生兴趣,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运动技能目标:在游戏中了解并初步掌握足球运球的三种方法,发展身体的协调性。

身体健康目标:通过运球发展学生灵敏、反应、协调性,促进学生身体正常发育。

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展现自我,表现出良好的交往与合作的意识与行为。

五、说重点难点

基于对教学目标的学习,我认为本课的……

教学重点:掌握运球的动作技能,学会多种运球方法。

教学难点:动作协调连贯,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说教学内容

根据课题“趣味小足球”这一学习内容,我以就报纸为主线安排了四个方面学习内容。

第一部分激发兴趣阶段,这部分我把旧报纸折成小帽子戴在头上作为道具,通过口令“我是女生嘿!嘿!嘿!我是男生哈!哈!哈!嘿!嘿!嘿!哈!哈!哈!嘿!嘿!哈!哈!嘿!!哈!哦也!”组织学生对歌游戏来调动课堂气氛,让二年级小同学体验到体育课的乐趣。

第二部分发展兴趣阶段,同样是以帽子为道具跳《军中姐妹》的舞蹈,根据音乐节奏鲜明的特点这个舞蹈有两个作用一是复习变换队形、踏步走,二是让同学们通过韵律达到充分热身的目的。整个韵律活动中教师示范并提示动作要领。

第三部分保持兴趣阶段,这部分主要是小足球的运球练习教学程序为:通过小魔术把头上的帽子变成球→组织学生随意运球总结出三种部位运球方法→通过图片认识脚的部位→教师讲解并示范三种不同部位的运球方法→组织学生分别尝试用不同的部位运球练习→选出自己喜欢的部位进行运球练习→讲解并示范一步一运的运球方法→停球练习→把同学们分成四组,小组成员的小球变成一个打球进行运球接力小游戏。

在整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童趣的语言、讲解示范、音乐的渲染、自由想象、小组合作交流、游戏等手段,激发对小足球浓厚的兴趣,达到增强学生运球的能力。在教学中尽量做到精讲多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练”,在学练中使运动技能得到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错误动作技术,动作不协调,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我会及时提醒纠正,教师或让优生做正确的动作示范,让学生观察,积极模仿,反复练习正确的动作,形成正确动作的动力定型。同时,还可能会出现学生在学习中不按要求进行练习,影响课堂教学秩序。这时我会及时纠正并加以引导,积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育他们遵守体育道德的良好个人品格。

第四部分兴趣延伸阶段,让学生们通过手中的纸足球,把它折成自己喜欢的小扇子,自由创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最后同学之间小组之间相互交流展示自己的成果,相互拍照留影。

七、说教学资源

1、旧报纸是本节课的主线,主要突出取材容易,一材多用的特点,以突出本节课的“趣”。由于二年级学生处在学习球类运动的启蒙阶段,对小足球运球技术的完成有一定的障碍,所以本课采用纸球代替小足球,先让学生通过纸球熟悉球性,提高运球能力,这样大大减少了失败感及对足球的恐惧感,容易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音乐用于韵律活动和活动的背景,因为音乐有着鲜明的节奏,既可以给予课堂烘托气氛,渲染氛围,又能够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有利于教师进行课堂教学。

3、通过知识传授中利用图片综合讲解,使自己更加直观的了解脚部结构。

4、四个小体操垫作为活动的边界,既明确了学生活动的界限,又保障了学生的安全。

说课稿2000字小学篇2

一、说教材

《家》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通过用学生的熟悉的事物作比,让学生体会为什么说“祖国就是我们的家”。这首儿童诗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通过本文的感情朗读,落实《小语大纲》中提出的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任务。同时进行说话和表演训练,进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针对低年级段学生的年龄特征,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8个生字,"蓝、祖"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一种笔画。

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祖国哺育我们成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

课文的第五句“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是教学难点。为抓住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从本课儿童诗的特点考虑,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时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此外还有以读代讲法,读中感悟法等。

学法: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的学习过程,要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从过去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益,把课堂这一个广阔的舞台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素质,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学生采用:看、听、读、演的方法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上课开始,我先给学生播放歌曲《幸福的家》用欢乐的音乐渲染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家。接着,引出课题:有一首很美的诗,题目就叫家(板书课题:家jiā)

指名读课题。

并设疑:诗里的家究竟是怎样的。

(二)看图识字,整体感知

(出示书上插图)这里的景色美吗?你看到了什么?再引导学生认识“白云、种子”等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并相机正音,接着通过提问“他们的家在哪里?”引出课文内容,启发学生互动交流,然后我结合学生回答,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教师:蓝蓝的天空白云飘,鸟儿在树林里欢快地歌唱,鱼儿在小河里自由地游来游去,种子在泥土里慢慢地生根发芽,多么优美的景色呀!书上是怎样写的呢?自己读一读课文。并出示自读要求:自读课文,把字音读准,诗句读连贯。读完后老师加以检查,指名读。

(三)巧设情境,突破难点

1、第一句

(1)白云的家在哪儿?(出示白云图)练习

说话:蓝天是——的家。(出示白云、小鸟、鱼儿、种子图)说说它们的家在哪儿?

(2)把(四幅图)它们送回家(贴图),“送回家”时需说一句话:——是——的家。

(3)自由朗读,你最喜欢读哪一行。

①想不想看看白云的家?白云的家怎么样?指导读第一行:指名读、范读,学生闭上眼睛,仿佛看到了什么?齐读。练习用“蓝天是——的家”说话。

②出示第二行:如果你是一只小鸟,会在树林里干什么?你和小伙伴会说什么?你的心情怎么样?开心的读第二行。练习用“树林是——的家”说话。

③出示第三行:(显示动画)鱼儿在干什么?鱼儿能离开水吗?学着鱼儿游动,读句子。练习用“小河是——的家”说话。

④出示第四行:(看图)猜一猜种子在泥土里会慢慢地怎么样?让我们来做一粒种子,演一演你是怎样慢慢长大的。是呀!种子从生根发芽到长叶开花都离不开泥土提供的营养,读句子,练习用“泥土是——的家”说话。

(4)课文的第五句“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是全文的重点句。由于低年级学生对祖国了解甚少,我预计理解本诗句的精确得当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因此,我先调动学生大脑中与祖国相关的知识储备,创设“我对祖国知多少”的情境,引导学生自由交流课前了解的知识。接着在音乐的渲染下,播放祖国山水风光的图片:辽阔的原野,巍峨的高山,雄伟的天安门广场和遍地的鲜花,让学生来感受祖国的伟大和美丽的景象,进而感悟祖国就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园。激发学生体会在祖国的哺育健康学习、生活、成长的快乐,进而感悟“祖国就是小朋友幸福的家。”最后引导学生走入诗的意境。在音乐声中感情朗读,入情入境,与文本产生情感的共鸣。最后再出示句子“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指名读,齐读。

(四)拓展延伸,迁移练习

师:这首诗仿佛就是我们同学们心中流淌出来的歌,刚才我们了解到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的家,那么你们还知道什么是谁的家呢?请四人小组讨论讨论。

在整体感受文本的基础上,请学生仿照课文,实现迁移,创设“学做小诗人”的实践活动,把语文课的视野延伸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中,不仅巧妙地进行语言训练,更积淀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而且体现大语文观教学。

(五)识写生字,探究入微

重点教学生字白、云。出示生字卡片:白、云,指名读准字音,组词。然后让学生自己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从旁点拨和指导,再让孩子们做小老师说说如何写好这两个字。

最后老师师范写,学生描红。

说课稿2000字小学篇3

Goodmorning,ladiesandgentlemen!I’msohonoredtostandherethatIhopeallofyoucansupportme!各位老师、评委大家好!今天很荣幸能站在这里,借此平台。我结合卫星资源教学在小学阶段在小学三年级英语教学中应用与大家一起分享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Unit3Howmany?第二课时。本课是功能型的交际训练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和运用询问多少的句型:Howmany……canyousee?Icansee…以及单词:eleventwelvethirteenfrteenfifteen.根据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我将本课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一)语言知识目标

1、使学生掌握询问多少的句型。并且能在活动中灵活运用。

Howmany…canyousee?

Icansee….

2、学习认读单词:eleventwelvethirteenfourteenfifteen.

(二)语言技能目标

1、使学生能够根据指令做动作。

2、根据图片、实物和情境说出单词和句子。

3、在图文或场景下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和表演。

(三)、情感态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有兴趣听、说英语、背歌谣、参与游戏,勇于开口、乐于模仿。

(四)、化意识目标

能够恰当的使用英语中询问多少的句型,了解英语国家中询问多少的方式。

(五)、说重点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三会单词:eleventwelvethirteenfourteenfifteen

和句型:Howmany…canyousee?Icansee….

(六)、说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读准名词复数的读音。

我主要通过感知新教材---设置---灵活运用着三个主要步骤来突破教材重难点。具体表现在课堂程序中。

二、说教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运用就演示教学法和充分利用卫星资源及光盘教学法。运用实物、图片等给学生

一个直观的的形象,再加上远程资源和光盘的动画效果。充分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对于

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说学法

1、模仿教学法---让学生跟着电视老师模仿。这主要是利用了小学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

2、小组活动学习发---把全班分成小组,学生互相交流、切磋、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合作中感受学习英语的乐趣及交流的意义。

3、情景教学法---设置各种不同的情景,是教学活动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激发了学生想说的愿望。

4、游戏法和鼓励法

课堂评价主要一鼓励法为主,同时通过游戏进行操练和赠送小礼物的方法。是学生乐于参与,渴望成功的心理得到满足。

四、说课堂程序

整个教学程序我采用了听,说,玩演,唱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具体的设计为热身---新知---趣味操练---巩固练习.

Step1,课前热身

1)、利用光盘播放Let`ssay部分的歌谣,并要求学生试着跟唱。这样课堂气氛充分调动起来。

2),利用远程资源播放Let`ssay部分报电话号码的动画,让学生复习从1到10的数字。

Step2、新知导入

1)、教师播放Let`slearn部分的内容,让学生感知新知。然后教师带着满脸疑惑问:Howmanynumberscanyousee?Doyouknow?自答:Icansee15.这样一来Howmany…canyousee?这一句式就会在情景中被输入。

2)、教师在动画世上点击要学的新单词让学生模仿。板书三会单词并进行教学。

3)、自己准备的图片,教师发出指令。Eg:Kite,学生即指出自己图上的风筝并说:Icansee…kites。教师重复说:Icansee…kites。这个游戏可以让学生掌握英语中名词复数的读音。

Step3、趣味操练

根据小学英语标准的基本理念中采用多种途径,倡导体验和参与。我设置以下方法进行操练:

1、练一练:运用远程资源播放一张图片,是由数字连起来的动物的形状。要求学生听音按顺序把所听到的用线连起来,后看看是一只什么动物。这游戏不仅让学生复习到数字、提高了听力,且激发了学生动手的能力。

2、做一做:把全班分成5个小组,教师发出指令。要求学生站队报数,从1到15。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的方式发挥了以生为主体教学标准

3、在英语课程任务中提出要求让学生了解世界文化差异,增强世界意识,使学生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栋梁。通过设计“幸运数字”这一环节让学生了解西方人眼中的幸运数字是哪些。

Step4巩固练习

1、作出一个chant

Catcatelevencats

Rabbitrabbittwelverabbits

Tigertigerthirteentigers

Birdbirdfourteenbirds

这部分主要是让学声巩固名词复数的读音。

2、利用光盘把教学的重点播放一边让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回顾一遍,起到了巩固的作用。

五、总结并布置任务

1、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所学的单词及句型。并要求回去把单词读给爸妈听,让学生爱表现的心理充分得到发挥,增强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

2、利用远程资源播放Tenlittlecandlesdance的歌曲。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结束新课。以上便是我的说课,谢谢大家!

说课稿2000字小学篇4

各位专家学者,同行的教友们:

您们好!我叫__。现任__市x小学体育教师,今天我为同行说课的内容如下:

一、课堂教学内容:投准练习。(水平三)

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投掷是锻炼身体的重要项目之一,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它是小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训练身体协调性,促进上肢肌肉关节,韧带等机能的发展,增强力量的好教材。投准练习从小学一、二年级中就开始安排学习,三至六年级中还经常出现,整个教材的编写过程是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提高的纵向编排方式,由此可见,这是一项以发展学生的投掷能力,全面锻炼学生身体的实用教材。

2、课堂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体育《新课程标准》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实际,以学生为主体,把目标适应千差万别的学生,而不是让千差万别的学生去适应同一个目标,本课为该教材的第一课时。目标设定如下:

①、认知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轻物投掷的常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②、技能目标:通过学生逐步学会投掷技术,发展学生的投掷能力。

③、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勇敢,团结合作等身体素质。

本课的重点是:发展学生的协调性和力量。

本课的难点是:转体,引球的动作连贯。

3、课堂教学关键

投掷项目的技术本身比较难掌握且是按照传统的课堂教学比较枯燥,乏味,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打纸飞机,打矿泉水瓶等,给学生设定学生想玩的情境,让学生在玩游戏中惨透到课堂教学中。活跃学生的课堂气氛和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帮扶“差生”是本课课堂教学的关键。

4、学习安排

动作的学习采用学生玩球直接导入课题,在主教材学习中是教师设疑,让学生探索与尝试,并学会创造性思维去体会和学习。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由易到难,师生互动不断达到高潮的学习过程。

三、说学情

1、有利因素

根据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好玩、模仿能力和求知欲较强,且本课采用的情境和游戏比赛的教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比较容易接受。

2、不利因素

虽然学生已掌握一些投掷的基础技术,但学习新技术动作有一定阻力,个别学生因心理因素不够稳定,又容易产生满足或厌学的情绪。因此在课堂教学时采用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四、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讲解示范法、分组练习法、游戏竞赛法。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目睹到这种现象,教师一味地强行地灌注给学生,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这样单调的技术动作,忽略了小孩子爱玩的天性,我设计这堂课是针对这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在新体育课程改革中,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因此,我采用游戏等多种课堂教学方法,以灵活多变的手段贯穿始终,使学生在玩中分享运动的喜悦,真正体会体育的乐趣,最终达到掌握技能和锻炼身体的目的。

五、说学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进行自主练习,使学生动手、动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师生相互交流,生生之间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创新欲望,更有利于启发学生进行学习。

六、说课堂教学程序

体育课的结构是人体的参与活动,根据人体机能活动能力的变化规律,我把本节课学生要学习的内容灌穿在游戏中,使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从而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本节课我分为开始准备阶段,发展探究阶段,恢复身心阶段,三个阶段进行课堂教学。

(一)、开始准备阶段

1、课堂常规

2、准备阶段:玩羽毛球,根据人体活动的基本规律,从静止状态到运动状态必须有一个适应过程,所以让学生拿羽毛球自由发挥想象地玩,如:有抛高起来接的,抛远的等等这能使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得到充分的活动,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一环节约为10分钟左右。运动强度为“中”。

(二)、发展探究阶段

这部分是课的主题部分,是解决课堂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关键,是“教”与“学”的重点。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多练为主,大胆创新,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本节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手段来进行课堂教学。

1、通过语言的提示与引导,让学生利用玩纸飞机和纸球进行抛接练习,充分地展示他们的想象能力,模仿能力,激发学生投准欲望。

2、让学生自主寻找目标,进行抛击练习,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表现的舞台,同时,也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

3、组织学生成“正方形”四组的队形进行打矿泉水瓶比赛,其中任选四位学生交替当各组的裁判,比赛时,在定时间内打中多的一组为胜,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这一环节约为25分钟,运动程度为:强。

(三)、恢复身心阶段

1、为了使学生恢复心理和生理负荷,通过讲解有关环境保护的常识,让学生把刚才上课掉在地上的纸捡起来放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本课的学习。

2、总结本课的优、缺点、表扬为主。

3、布置学生收还器材。

这一环节约为5分钟,运动强度为:弱。

场地:标准篮球场地。

器材:4个圆圈,40张白纸,40个羽毛球,40个矿泉水瓶,40个沙包。

说课稿2000字小学篇5

一、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荷花》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6册第1单元的第3篇课文。它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全文分两部分,第1部分(1~3)自然段,直接赞美了荷花的清香、形状、姿势。第2部分(第4、5自然段)通过想象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变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佼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这篇课文的教学,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发达的特点,要充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进行美的教育。

(二)、根据本课以上特点,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出12个生字。能正确写出12个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地部分,积累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的读书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感受荷花的美丽,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的体验。

(四)教学难点:理解“如果把眼前的荷花,比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话的含义

二、说教法: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达到目标,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主要教法:

1.图文对照法:“图”是客观事物的描绘,“文”是语言文字对客观事物的记载。具体的画面内容,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本文可利用《荷花》插图,帮助学生学词、学句、理解、想象。

2.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学法:

1.读写结合法:读是吸收,写是表达。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2.比较法:“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推敲,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教具准备:挂图、录音机、课件

四、教学过程设计

我是紧扣“美”字进行设计的:

(一)、谈话导入

出示《荷花》插图,请学生说说有关荷花的古诗和看荷花的感受,唤起对荷花美的回忆,谈话后揭示课题。这样的导入既展示了学生的文化素质、语言表达,也可以激发学生读书、积累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以后思考:荷花美在哪里?课文怎样写荷花的美?

(2)划出生字新词。

2.检查生字新词学习情况,并当堂反馈矫正。同时培养用词造句的能力,因为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文的过渡。

(三)、细读第二段

以“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引入第二段学习,这段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形状美,学生最感兴趣,所以我就采用“直奔重点段”的方法。这一段教学的着力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感受、想象荷花的美,并能有滋有味地读出美。

首先指名读文,然后找出这段的总起句和具体写荷花三句话中的重点词。接着就抓住具体写荷花的三句话,进行教学。这样先学后导,导练结合,有利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这三句话的教学我分三步走:1.让学生在挂图上批出三个句子所写的相对应的荷花。2.引导学生把这三句话的意思说出来:有的刚开,有的全开了,有的将要开。并拿它与课文原句在读中比较,在比较中读,想象荷花的美。3、以“荷花是那样美,谁能把它读得很美很美呢?”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练读、指名读、评读。在教学完这三句话后,引导学生:“红花还需绿叶扶,花美,那么叶子呢?”通过看图,指导有感情读,想象一池荷叶长势之美。而“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一句我是抓住“冒”字进行教学的,教师在挂图上直观演示后,让学生给“冒”字换个词,理解“冒”的意思,再让学生练习说“荷花是怎样冒出来的?”比如开开心心地冒出来。“冒出来仿佛想干什么?”这一环节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汇,培养超凡的想象力。最后,让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想象相应画面。

四、学习第三段

在第二段读出美的基础上。第三段的着力点是根据有关句子想象美、表达美,使美感进一步深化。

1.出示投影:看图想象,写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____。有的____。还有的_____。它们真是啊!(1)小小组讨论,再写下来;(2)指名说。

课文中没有对“姿势”进行具体描写,这样的教学设计,既锻炼学生想象力。又对第二自然段总分写法进行迁移,训练学生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可谓一举三得。

2.指图引读这一段最后两句话。

3.要求学生轻声读这一段,说说“为什么画家如果能画出这一池荷花可真了不起”进一步感受荷花的千姿百态、生机盎然。同时化解本课难点。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

以“作者为什么会去看荷花呢?”这一问题导入第一自然段学习。这一段较简单,只有2句话,所以只要求学生轻声读课文后,用“谁”、“怎么样”或“干什么”的句式说说这一段主要意思。

六、总结全文

引导学生从学法、课文内容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总结。

说课稿2000字小学篇6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小学五年级的体育游戏小精灵学本领,是本单元的第一课

(一)指导思想

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五个领域目标为依据,促进学生的团结与协作,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结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热烈的氛围中,提高技能与体能,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二)教材的选择与学情分析

为了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课选择了以身体健康目标为主的游戏活动。本课通过教师适当的点拨,使活泼好动的低年级学生通过在反复的.游戏活动中,主动探索并初步掌握浅易的生活知识和学习简单的动作技能,寓学习于游戏活动之中,寓乐于教学之中,发展学生柔韧、灵敏、协调素质,提高身体素质。让每个小朋友都能成为健康活泼的小精灵。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充分发挥小朋友的想象能力。

2、技能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走、跑、跳。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刻苦锻炼及集体协作等思想品质。

(四)组织教学

根据低年级学生接受性强,模仿力强、活泼好动、喜欢游戏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激情引趣——学习新知发展个性——寓教于乐——恢复调整,四个阶段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引起思维与探索的兴趣,达到教与学的统一,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本课通过多种形式,使学生个性得以展示,情绪得到宣泄,合作得到加强,身心得到发展,在培养爱心的同时,也就提高了相互关注与合作的能力与意识。

重点: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快乐,发展身体素质

难点:小组积极合作、讨论,总结参与游戏经验。

(五)教法与学法

教师主要采用故事导入、讲解示范,通过情景的创设,来调动学生浓厚的练习兴趣,来达到激发参与、传授技能、提高体能、培养爱心的目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联想能力、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并为学生提供自主练习、协作练习的时间与空间。

(六)场地器材

操场一片体操凳三个海绵垫三个跨栏架三个三个纯净水瓶(装满水)

(七)教学程序

(一)开始部分:

(1)集合整队清点人数;将小朋友分成三横排,面向老师。

(2)师生问好,宣布本次课任务及要求;

(3)安排见习生,并让见习的小朋友作为裁判,参与到本课的活动当中。

(二)准备部分:

(1)慢跑五年级的小朋友也许对慢跑的作用还不是很了解,我告诉他们:慢跑是为了活动大家的小肌肉,不让他受伤。我问大家要是受伤了会怎么样啊?小朋友争抢着回答。有小朋友说疼,有的说长不了大个子,有的说要住院。我对小朋友的回答大加赞赏。同时告诉他们有什么不舒服的一定要告诉我。这样能帮助大家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然后带领小朋友围绕操场慢跑1圈,预热身体。

(2)徒手操部分让小朋友联想生活中小动物,教大家模仿小动物的动作青蛙游泳小朋友学习青蛙划水动作活动上肢。

小兔跳跳让小朋友模仿小兔子跳。活动下肢和脚踝。

小螃蟹过马路小朋友们螃蟹是怎么走的?螃蟹是横着走的,所以也让小朋友半屈膝学螃蟹横着走。

(三)基本部分:

课的开始给学生讲一个故事:一个快乐的小精灵被怪物格格乌抓走了,他的好伙伴准备救他,可是怪物太强大了,所以大家开始练本领。大家辛苦的练本领,一起努力,终于救出了他。

"同学门想不想像小精灵一样学本领啊?"

小朋友们兴趣高涨都想像小精灵一样学本领。

本课用分组比赛的形式看哪一组小精灵能学到真本领:首先让小朋友分成三组过独木桥(体操凳)上面走过,再跨越大河(跳过垫子),穿越丛林(10米快速跑),穿过隧道(从跨栏架底下穿过),举起巨石(一大瓶2.5l纯净水),要求小朋友把巨石高举两次,放下后再快速返回,与下一位同学击掌后回到队尾。分别练习学生的平衡、跳跃、速度、柔韧、力量、耐力。游戏的开始,小朋友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本领,鼓励每组小朋友相互商量怎样才能顺利通过。最后开始小组比赛。看哪个队完成的失误少、速度快,哪个队就是最快学到真本领的小精灵队。比赛的时候,场上的小朋友紧张的比赛,场下的同学们欢呼雀跃为同伴加油。比赛结束对表扬获胜的队,鼓励暂时落后的队,让大家在下一次上课的时候再一争胜负。这样,胜利的队即不会太大意,防止被其他队超过;失败的队也不会丧失积极性。我想会在课后相互的讲自己的经验,相互总结经验。在本节课学生兴趣高涨,活动气氛浓厚。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本课,也完成了教学目标,突出了教学重难点。

(四)结束部分:每个小朋友不仅仅是小精灵,还是小蝴蝶,在蝴蝶的轻轻飞舞中作放松活动。在集合队伍后,我们大家一起模仿小蝴蝶飞舞,放松身体,平静呼吸。再模仿电视中武林人一样调息身体。

(八)预计效果与负荷

通过课的周密计划,采用合理的教法和手段。85%以上的学生应能较好地掌握动作,全面完成教学任务。预计最高心率可达到140~150次分,密度约50%,中等偏上强度。

说课稿2000字小学篇7

一、说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34课《小蝌蚪找妈妈》。

二、.说教材

《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34课,它以浅显的文字生动的描写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同时向学生叙述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文章之所以被安排在第八单元里,因为它体现了“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让我们去探索,去发现”的教学理念。从教材编排看,课文中人物角色较多,语言生动趣味性强,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典型教材:从教材结构看,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段落相仿,也是进行学法指导的最佳范例。同时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尤其低年级更应该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三、说目标

设计意图:根据新课标大纲的要求,又结合文本的实际,我对本课制定以下重难点:

1、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小组交流,结合平常的识字方法,会认本课二类生字,会写“有、在、什、么”等六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自然段。通过朗读初步感知蝌蚪和青蛙的特点。

3、抓主线“找”,在找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知道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变化。同时告诉学生遇事要主动探究,学会礼貌待人。

4、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及分角色朗读,让小朋友感受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

四、重难点

设计意图: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文本的实际,我对本课制定以下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八个字,会写两个字,有感情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告诉学生遇事主动探究。

五、说教法:

设计意图: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朗读课文,完成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情景再现策略。课堂上通过课件,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引领学生进入故事意境。2.合作学习策略。学生合作表演课文中具体情节和分角色朗读达到深层体验。

六、结合学情说学法。

新课标要求对低年级段的学生培养阅读兴趣,感受阅读乐趣。本课有利于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和想象力。所以我把本课的`学习方法突出为“看.读.品.演”。看,就是图文对照,初步感受课文。读,是通过朗读,体验情感。品,是品词析句,积累运用。演,是创设情景进入角色。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因此,我充分发挥了教材的示范作用,构建了“导拨读训式”教学模式,坚持以读为基础,读训相结合的方法,侧重培养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的能力。

【知识链接】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链接,让学生对青蛙进一步产生了解。

青蛙是杂食性动物,青蛙捕食大量田间害虫,是对人类有益的动物。它不单单是害虫的天敌,丰收的卫士,那熟悉而又悦耳的蛙鸣,其实就如同是大自然永远弹奏不完的美妙音乐,是一首恬静而又和谐的田野之歌。“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有蛙的叫声农民就有播种的希望,有蛙声就有收获的喜悦和欢乐!

青蛙的本领

1、捉虫能手。2、歌唱家。3、运动健将4、伪装高手

七、教学过程:

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的重难点和课堂改革的要求,我制定了一下几个环节:

【自主学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设计意图:因为小学一年级最重视字词的教学,所以在上第二课时前先对一类字进行巩固、联系。

Shénmetiáojiànlāmiànbiàndng

()()()()

二、我是记忆小能手。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对上节课的知识有了回顾。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的脑袋,()的身子,甩着()的尾巴,()的游来游去。

三、我是一本小字典。(给汉字注拼音)

设计意图:依据大纲的要求,小学一年级把字词放为重点,所以我设计此题:

蝌()蚪()游()什()么()

青()蛙()鲤()鱼()变()

【合作探究】

设计意图:根据本课的要求、及重难点的编排,我在合作探究方面设计3个问题。

1、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请在课本里找出来,并用横线画出来)对于这个问题的提出,正好和学习目标相结合。也完成了教学目标。

2、通过个人读、老师范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感受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这一点是个重点。新课标要求对低年级段的学生培养阅读兴趣,感受阅读乐趣。本课有利于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和想象力。

3、通过学生对合作探究的1、2小题的学习,充分让学生知道一个道理:遇事要主动探究,学会礼貌待人。

【拓展延伸】:

在拓展延伸方面,是对本课的一个升华,所以我设计一个口语交际:自己观察一种小动物,并把他的生长过程描述出来。(可以向爸爸妈妈请教,也可以查资料)

【教师总结】

孩子们,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我们懂得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同时我们又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遇到事情自己多观察、多发现。

【课堂检测】

1、简单写一下小蝌蚪变青蛙是我过程。

小蝌蚪先长出(),过了几天长出(),又过了几天(),最后()

2、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明白()的道理。

说课稿2000字小学篇8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

2.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画角。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角。

教学难点:正确画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

2、提问:从图中你发现什么?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一)联系实际,找角

1、说一说你从图中发现什么?

2、小组活动:找角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物体上有角,你能找到吗?现在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

(二)初步感知,指角

师: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请几个学生上台指)

师:老师明白了,同学们指出的角原来是这样一个图形(边说边在黑板上点一个点),这是个角吗?

生:不是,这是个点。

师:对,这是个点,刚才同学们指的不就是这样吗?想想看,怎样才能将你想的样子完整地指出来?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指指看(学生活动)

师:哪位同学能指给大家看一看。(再一次请同学上台指)

师:现在同学们指角的时候,不光指了一个点,还指出了两条直直的线,也就是这样一个图形(出示现成的角),但大部分同学的指法还不对。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样指角的?(教师示范)

会指了吗?在小组里再互相指指

(三)小组合作,折角

师:请同学们拿出一张圆形的纸,这张纸有角吗?

生:没有。

师:怎样才能折成一个角?(师生折角,生高举角展示)

师:这里面有好多小秘密,用这个尖尖的扎扎手,有什么感觉,再摸一摸两边,有什么感觉?

谁能给这尖尖的取个名字?谁能给这两条直直的取个名字?

师:像这样从一点引出两条直直的线的图形,就可以说它是一个角。谁能告诉大家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同桌互说:自己折的角的顶点、边在哪里?

(四)动手操作,演示活动角

1、师:(出示活动角,两边重合)

请同学们拿出活动角,跟老师一起做(师让活动角慢慢张开)

你发现角有什么变化?

师:请你跟我这样做。

你又发现角有什么变化?

师:通过刚才的操作,我们知道角有大有小,角的大小跟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边叉得越开,角就越大。

2、魔术

师:同学们表现真好,老师送你们一个魔术。(抽动活动角)

你看到什么?角的大小有没有变化?

师: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3、比较角的大小

师:(课件出示)猜一猜,下面两个角,哪个大?哪个小?

师:怎样验证?(打开p40,用三角板验证)

你发现什么?

(课件演示:两个角重合)

(五)体验感悟,画角

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请把角的样子画在纸上。(学生利用自己喜欢的工具试一试)

2、展示学生画的角

师:画得怎样?

3、师示范画

师:想知道怎样画又快又美观吗?

4、请用正确的画法再次画一个角。

[评析:教师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的机会,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在探索和自主体验过程中,学生获得体验]

(六)总结升华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三、巩固拓展(游戏)

1.师: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老师奖励你们做游戏,好吗?(好)同学们喜欢爬山吗?(喜欢)今天咱们就来做个爬山游戏。看,这就是那座山,在通往山顶的路上,设了这样几个关口,只有顺利闯关,才能到达山顶。哪组同学愿意带领大家率先闯过第一关

电脑出示:下面图形哪个是角

2、师:现在继续闯第二关。电脑出示:下面图形中有几个角?

3、师:第三关最难,谁有信心继续闯关?电脑出示:下图中有几个角?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习内容贴近儿童,教学设计体现了“生活——数学——生活”的整体思路,是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数学课程的人文精神和社会性。如授课伊市始,教师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图入手,引导小组讨论:图中哪些物体上有角?教学中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在找角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到角这一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初步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生活,同时初步感悟到角的基本特征。整个教学过程,找角——指角——折角——做角——画角,无一不是学生的主动操作与探索,可以说,正是由于教师敢放手,才有了学生的主动探索与思考,才有了学生的自主构建,才有了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才有了学生的全员参与,才形成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心态,才有了学生的主动体验。我设计了找一找、折一折、摸一摸、做一做、画一画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建立角的表象,丰富了对角的认识,发展了空间观念,真正体现了“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模型的过程”这一基本理念。本节课我没有完全按照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照本宣科,而是在准确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现有知识水平出发,对教材进行了恰到好处的“改造”,这样的改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更贴近,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更容易接受。这也是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体现

说课稿2000字小学篇9

一、说教材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亲身的经历和感受写下了《草原》这篇访问记。文章记叙了他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作者通过对草原景色美和人情美的不断认识这条明线,以及自己情感发展的暗线,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充分体现出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二、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2、通过多读以及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

4、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及热爱西部的情感。

三、说重难点

熟读课文,弄清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蒙汉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是本课的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不仅一碧千里,而且生机勃勃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说过: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我特制定本文的教法如下:

1、诵读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诵读课文,从读中学,从读中悟,让学生在读书声中理解课文内容,受到优美文字的熏陶。

2、谈话法:在教学过程中,多次采用谈话法,让学生自主讨论,汇报自己的收获。

五、说学法

新课程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索、研究性的学习。同时重视朗读的训练,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以下学习方法的指导:

1.预习方法的指导:在预习中注重让学生反复诵读,领会文意,提出问题。

2.思维方法的指导:教学中,通过分析,引导学生抓住字词句的内在联系,诱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

3.读书方法的指导: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景物特点,品读精彩语段。

六、说教学过程:

1.激趣揭题,通过我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歌,激发学生兴趣,揭示出本课课题《草原》

2.初读课文感知美:小组长组织组员读书,或齐读,或个别读,或二人读。读书形式由组长决定。听读过程中要完成三个任务:

(1)纠正字音,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讨论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3)要互相质疑尝试解疑、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弥补独立学习的不足、

3、自读课文感悟美: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自己明白了什么?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3)师生交流:用简练的语言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之后的感受、你是如何感受到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很深?

4、品读体验,走进美

〈1〉走进“景色美”。

a、草原景色美丽。那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才把草原的景色写的如此美丽的呢?学生默读,勾画出语句找学生回答。

b、生汇报:

(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通过“高歌”一词引导学生朗读。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碧千里”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4)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也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引导学生体会拟人句的妙处。

〈2〉走进“人情美”

a、草原的天很可爱,景色也很迷人,草原的人民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体现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的语句很多,用上面的学习方法,把体现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的语句画出来,和同桌说说体会。

b、学生汇报:

(1)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抓住“飞”字换成“跑”字行吗?引导学生读出急切的语气。

(2)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的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体会蒙汉人民心灵相通。

(3)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体会蒙古人民热情款待。

〈3〉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让学生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4〉师小结:

是啊,草原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是我们深受感动,难以忘怀,这都是因为我们蒙汉民族是生活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的兄弟姐妹,我们各民族是互利互助,团结友爱的民族。

〈5〉拓展延伸“书写美”

(1)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民族团结互助的事情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

(2)畅谈收获

(3)写作:假如你是一个随行参观的一个人话别之际,你也一定会邀请蒙族老乡到你的家乡去作客,你是如何向他们介绍家乡的美景和风俗习惯?试着说一说,再写下来。

〈6〉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力求简单完整,直观形象,梗概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对课文的结构,表现的中心一目了然,不仅体现教材的重难点,而且有助于学生揣摩写法。

说课稿2000字小学篇10

《荷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按看荷花的顺序展开,写了公园里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并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抒发了作者对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丰富语言积累的好教材。为此根据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1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以学定教,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情感目标:通过创设情景、借助媒体,品味词句,深入感知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荷花的神韵,和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符合本课特点,能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使语文学习具有趣味性、审美性,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

说教学重点

其中1、2两个目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体会荷花的神韵,体会大自然的美,深化学生的阅读感受则是教学的难点。

说教学程序:

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比较发达的特点,我打算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旨在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情感,使他们投入课文所设置的.情景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第一课时:

设置形象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在语境中认识10个生字,重点指导读好后鼻音的生字“蓬、梦”,多音字“骨”;指导生字的书写时,重点注意“蓬”是上下结构的字,“翩”字要写紧凑。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设问激趣。

针对本课生字的发音特点出示重点新词组织学生认读,读好后鼻音、儿化音以及叠词。在学生齐读课题后提问:同学们看过荷花吗?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见过的荷花。(美丽、漂亮、亭亭玉立、千姿百态……)在作者心中,荷花又是怎样的呢?今天,让我们随着作者再次走进公园,再去看看荷花。

这个环节既对上课时的学习进行了反馈,也使学生产生想看荷花的想法,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为本课时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创设情境,理解课文。

第一自然段:略讲

通过指名朗读,了解“我”看见荷花的时间和地点。抓住“一……就……”的句式,感受荷花清香,抓住“赶紧”和“跑”体会作者的急切心情,读出作者的感受。

第二自然段:详讲

教学第二自然段,我打算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在荷花池边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在组织讨论时,以学定教,从学生的意愿出发,确定学习语句的顺序。让学生读读课文,说说自己的感受,动手比画比画,结合展示的画面与语言的渲染,展开充分的想象,尽情感受荷叶的茂盛之美、形态之美,荷花的姿态之美、色彩之美。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以游人的身份用观赏者的眼光读课文看课文,使他们产生真切的体验,把自己的感受融入朗读之中,自然地表达赞美、喜爱之情。

第三自然段:

第一句通过一组荷花的图片和语言的渲染,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对荷花的风韵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性理解。

第二句是本文的一个难点,我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进行梳理后确定重点问题,放手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深入其中倾听学生发言,并适时给予指导。再组织交流,加以点拨。理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时,先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赏析方法,引导他们从“色彩”、“姿态”等多个角度去评价眼前的这一池荷花,再次品读第二、三自然段,感受荷花的美。理解“活的画”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感受荷花的勃勃生机。“画家”一词的理解,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不同的学生对此一定会有不同的理解,学生可能会说是“夏天”,是“大自然”,或许还会说是中荷花的人,这些答案都可以给予肯定。

二、三自然段的设计,从文本出发,让学生从文到图再到文,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细细品位,并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的感受从文本的美转向对大自然的美的升华。

第四自然段:

这一段借助“一幅活的画”来想像荷花,描写中“我“与荷花融为一体。因此我设计了一个活动化的表演情景,让学生来扮演荷花,通过肢体语言来体会“翩翩起舞、随风飘动”;并通过录象、音乐的渲染,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让学生戴上头饰,扮演文中“蜻蜓、蝴蝶、小鸟”,讲述清早飞行的快乐、昨夜做的好梦,并进行创造性对话,说说小虾、蝴蝶、小鸟可能会对美丽的荷花说些什么。让学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给学生配上音乐图片朗读课文,让学生置身其中,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心灵,进入美的境界,再次进感受美。

这样设计让学生在充分发挥想象的同时,既训练了学生说话,又让他们置身荷花中,进一步感受荷花的动态美,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发展,审美水平得到提高。

第五自然段

扣住“才”、“不是”、“是”等关键词,讨论“我怎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从而感受到此时“我”完全陶醉其中、沉浸其中。而荷花的美也就不言而喻了。

说课稿2000字小学篇11

我说课的内容是认识分数,本节课选自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与学法以及教学过程这5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在本册本单元学习之前,学生认识的数都是整数,而认识分数是数的概念的第一次拓展。并且分数的意义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本节课认识分数,是认识一个图形或物体的几分之一。几分之一既是一个分数,又是一个分数单位,对以后认识几分之几、分数大小的比较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基于本课教学内容在本单元的地位与作用及教材编排意图,我拟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分数,能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直观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运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2.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活动经验。

3.情感目标:通过具体实例,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

三.教学方法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这一理念,本节课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操作实验法、观察法和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分食物、折纸片、涂颜色、找分数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主动构建数学知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圆片等图形的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由小朋友到郊外游玩引入分食物。

(1)有四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平均每个小朋友分几个?

(2)有2瓶水,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瓶?这两个问题,学生很自然的用2、1等整数来描述分的结果,这时我出示第三个问题:

1个蛋糕平均分给两给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多少?学生会说每个小朋友分半个,“半个”还能像刚才那样用整数来表示吗?那该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成为教学的出发点和矛盾产生的创生点,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此时教师揭示本节课教学内容并板书课题:认识分数(板书)

(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1.认识1/2(1)课件演示,初步认识:多媒体课件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的过程。指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蛋糕的一半。用数学的语言来说,就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写作1/2。(板书:1/2)接着引导学生明白:中间短短的横线叫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数线下的“2”表示平均分成两份,分数线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一份。再让学生一起读一读,让学生借助分蛋糕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1/2的,明白平均分成的两份中,每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

(2)动手操作,促进内化:

①让学生动手用长方形纸来表示出1/2,体验不同折法。

②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要求学生运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1/2所表示的意义,特别要讲清是谁的1/2。并启发学生思考:不同的图形,只要是把它平均分两份,,每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

③判断涂色部分是不是1/2,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这些反例来突出“平均分”在分数概念中的核心作用,形成有意义的建构。这一环节着眼一个“动”字,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主动地从不同的角度去进一步认识1/2,丰富1/2的表象,建构1/2的意义,使学生对数的认识由整数扩展到了1/2,也为后面学习其他分数提供思路和方法。

2.认识几分之一出示一个1/3的图形,让学生交流指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1/3,追问4份、5份·······又应该怎样用分数来表示?课件出示已经分好的图形,让学生试着用分数来表示。总结:把一个图形或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

3.比较分数的大小课件出示课本的例2,通过让学生折一折进一步感知分数的比大小。先折出圆片的1/2,1/4,直观比较大小,再猜猜看与1/8比较谁大谁小,并且通过折纸验证自己猜想的对不对。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使学生体会和感悟:同一个物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得到的每一份就越少,完善学生对几分之一的认识。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练习按照基础——提高——拓展分成了三个层次,意在能让学生更好的巩固新知,并能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和拓展,做到有趣、有益、有层、有度。

1.基本练习:把一张纸条平均分成三份,用红色线表示的那一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分成六份呢?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2.找出下图中生活中的分数。提供生动有趣的画面,让学生感知并找出其中藏着的分数。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解决问题。

(四)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老师做简单总结,激发学生学习分数更浓厚的兴趣,为下面的学习打基础。让学生找出多美滋广告里藏着的分数,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说课稿2000字小学篇12

我说课的内容是新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2Lesson9。

一、说教材

本单元话题是What’syournumber?,本节课是在学生上学期已经掌握简单动物的单词、本学期接触this和that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字母Kk,Ll和单词kangaroo,lion并在此基础上进行What’sthis?It’sa….句型教学,并对内容进行适当的扩展和延伸,为后面继续学习该话题做好铺垫,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他们想象力丰富,对事物充满好奇,乐于表演,喜欢游戏,其思维特点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为辅.三年级学生已经学过Who’sthis?Who’sthat?句型和一些简单动物的名称,学生对动物和字母应该不陌生,对单词的学习应该不很困难。但要想真正的运用所学的句型来询问不认识的动物或物品还需教师的引导与适时点拨。在充分学习和练习的基础上,逐步去感知、感悟,最后达成运用的目标,应该可以做到。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字母Kk,Ll和单词kangaroo,lion并掌握句型What’sthis?It’sa….并能熟练进行交流

2.能力目标:能够用所学单词句型,并根据自己的喜好用英语来询问不认识的动物或物品介绍自己的物品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交际的愿望,使他们逐渐形成相互了解、相互友爱等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主动合作的意识,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

根据本课教学分析及教学目标制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三会单词:kangaroo,lion和字母Kk,Ll

(2)句型:单词并掌握句型What’sthis?It’sa….并能熟练进行交流.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单词和句型自编chant,能够运用句型来询问不认识的物品。

四、说教学过程

(一)Warmingup

1.教师与学生进行日常口语会话练习。

2.播放《What’sthis?What’sthat?》flash歌曲,让学生唱起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天气真好,让我们去动物园去看看小动物吧。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学过的小动物单词,复习旧知,教师利用“What’sthis?”进行提问,让学生感知的的含义。

(二)Presentation

1.游戏,Let’sguess.做动作来猜动物名称,之后做袋鼠跳跃的动作,给出单词。

2.板书、拼写单词kangaroo,利用chantK,K,kangaroo来掌握这个单词。教师提问:“What’sthis?”引导学生回答Akangaroo或It’sakangaroo.同桌互问What’sthis?It’sakangaroo.,利用计时器看哪组用时最短,给予奖励。

3.利用简笔画在黑板上展示lion,教师提问What’sthis?板书、拼写单词lion,利用chantL,L,lion来掌握这个单词。教师提问:“What’sthis?”引导学生回答Alion或It’salion.同桌互问What’sthis?It’salion.,利用计时器看哪组用时最短,给予奖励。

4.播放课文动画,仔细观看后回答问题:What’sthis?学生跟读后分角色朗读,学生表演课文。

5.拓展joey,lioncub等单词以满足学生的需要。

(三)Practice

1.教师出示动物图片,学生展开新的对话,如:Goodmorning!

Goodmorning!What’sthis?A….Wow,it’ssmall/big/cute.Whatcolourisit?It’s….

2.竞赛:act,askandanswer.

(四)拓展训练

1.编一个chant,What’sthis?What’sthis?What’sthis,GaoWei?Alion.Alion.It’salion.

3.编一个新的chant,并设计一些动作。

(五)Homework

用英语询问自己不认识的物品或动物。

五、说教法

我将采用情景法、全身反应法、直观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What’sthis?这个话题为核心,以语言功能为主线,以任务型活动为媒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使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方式实现任务目标,使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从而达成上述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六、说学法

我采用歌曲和chant贯穿整堂课中,利用实物投影、课件等多种手段,真实利用身边的情境,采用多种形式的操练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理解,在交流中掌握,在交流中记忆,让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感知语言和习得语言,从而来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说课稿2000字小学篇13

一、说教材

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较为重要的教学内容。这节教材的内容有:画圆的步骤和方法,圆心、半径和直径的认识,圆的特征。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初步感受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通过圆的有关知识的学习,不仅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

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同时掌握圆的基本特征。再引导学生借助“圆规”方式画,再次感受圆的特征,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这样的编排,学生对于圆的相关概念及特征的理解和把握一般都是建立在教师的明确指引和调控之下,学生相对独立的探索空间不够,而与此同时,学生对于圆所内涵的文化特性也无从感受、体验。基于以上认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加强操作、研讨等数学活动,通过小组学习这种主要形式,引导学生实践、探索,逐步形成圆的表象,掌握圆的特征。教学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尝试成功的愉悦。另一方面,又借助媒体,将自然、社会、历史、数学等各个领域中的“圆”有效整合进本课教学,充分放大圆所内涵的文化特性。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教学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点:

教学目标

1.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知道同一圆内直径、半径的特征,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关系,并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圆的直径或半径。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知道圆各部分名称与关系

2.学会画圆

教学难点:画出规定条件的圆

三、说教学方法

1.教法。

思维往往是从动手开始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中。要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本节课在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教学圆的画法时,安排了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与讨论,让他们探索、发现圆的特征。

2.学法。

教师不单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所以我在学法上安排了: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等方法。教学圆的特征时,主要采用了操作法,学生借助圆形纸片,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发现特征后,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能自学的尽量让学生自学,教学圆的画法时,采用了尝试法与操作法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概括能力、探索精神和尝试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

首先我会让学生举举生活中的例子。“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的?”学生可能会说出:硬币、光碟、路标、钟面、车轮等,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的。让学生初步感知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接着我会出示多媒体课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初步感知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接着,我会出示的两组图形,第一组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第二组就是刚认识的圆,通过对比,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一组图形是由线段首尾连接所围成的,而圆是由曲线所围成的,形成正确表象——圆是一种平面上的曲线图形。

1.找圆心、认识半径、直径

首先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圆形纸对折后打开,用笔和直尺把折痕画出来,并在圆形纸的其他位置上重复上面的折纸活动二、三次。操作后,问:“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自学课本让学生自己去了解它们的名称和特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2.掌握画圆方法

在教学画圆的过程中,我同样会放手让同学们大胆的动脑,动手探索不同的画圆方法。学生可能会想到借助圆形物体画圆,用绕线钉子画圆,还有用圆规画圆等等。最后我会让学生自学画圆的方法,通过学生的汇报,我引导他们归纳出画圆的一般步骤:(1)定点(也就是定圆心的位置)(2)定长(也就是定半径的长度),(3)旋转画圆。接着我会示范一次画圆的方法,强调画好后要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3.利用特征,解决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充满数学。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价值。

说课稿2000字小学篇14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英语PEP教材四年级上册Unit2Myschoolbag中的第四课时,内容包括P。BLet’slearnLet’schant两部分。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生词twenty—one?thirty,thirty—one?forty,forty—one?fifty,以及会运用句型Howmany?doyouhave?Howmany?canyousee?

2、教材的地位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一册教材中Unit1和第二册Unit5Whereismyruler?的基础上再次学习有关学习用品的话题。本课是第三册Unit2中的第四课时,学好本课为更好地学习本单元有关学习用品的话题奠定了基础,也为下面第四册Unit1Ourschool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说目标

1、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要求、本课的内容和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听、说、认、读本课时的主要的单词Twenty—fifty;听懂歌谣,并按节奏念出本课时的chant。

技能目标:能综合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将新学词汇运用于句型中,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乐于听、说英语,乐于模仿,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掌握单词twenty—one?thirty,thirty—one?forty,forty—one?fifty,做到能听、说、认、读,听懂歌谣,并按节奏念出本课时的chant。

难点是将新学词汇运用于句型Howmany?doyouhave?Ihave?中,联系生活来运用及交流。以及thirteen与thirty,fourteen与forty,fifteen与fifty。的发音。

三、说教法

1、教法设计英语的习得过程是新旧语言知识不断交替复现的过程。在本节课导入新课时,我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温故知新。在操练单词时,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相同点强化记忆。我还发挥英语歌曲、chant、游戏比赛以及TPR活动的激趣作用,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通过多种活动来操练重点单词和句型,突破教学重难点,并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

2、学法指导通过说、唱、玩、演、比赛以及小组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习得英语,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小组学习中培养和发展合作意识。

3、教学手段在本节课中,我采用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并借助实物、图片、单词卡片等多种媒体进行教学,以及利用活泼的歌谣、激烈的竞赛、有趣的游戏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点结合在一起,实现教学目的。

四、说过程

(一)warm—up/revision

1、T:Boysandgirls,Let’ssingEnglishsongs:"Tenlittlecandles"and"one,two,three,"ok?Pleasesinganddancewithme。

(师生共同练习有关数字的歌曲,边唱边表演)

2、复习各类书的名并练习Howmanybooksdoyouhave?/Howmanypenscanyousee?的句型(通过自然的交流,在逼真的情境中操练句式,并鼓励学生开口)

(二)Presentation

1、T:Now,Lookhere。Ihavesomanybook:Englishbooks,Chinesebooksandmathbooks。HowmanyEnglishbookscanyousee?Let’scounttogether。

2、接着引出Thirty,forty和fifty并让学生注意到这些单词都以—ty结尾,特别需要注意是twelve,twenty,thirteen,thirty,fourteen,forty,fifteen,fifty。读音之间的区分。

3、(让学生练习句型Howmany?canyousee?回答Icansee?)多媒体出示各色物体:balloons,flowers,dogs,cat,bananas等,两个人一组根据画面内容进行回答。)

4、Listentothetape:Let’schant(教师运用课本实物及手势示范新的歌谣,要特别强调thirty,forty,fifty的读音,然后让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下,在理解的基础上随节奏跟唱歌谣)

(三)趣味操练(Practice)

进行踢毽子、跳绳的比赛两个人一组,一人踢或跳,另一个人数。教师计时,时间到后,由记数人报数汇报结果。教师再次记时,小组内的两人进行

五、说评价

在本节课中,我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采用歌曲、游戏、竞赛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有节奏的歌谣中体验语言,在活泼优美的旋律中感觉语言,在轻松愉快的语言活动中输入语言。我还注重学生能力的训练,采用小组合作、个人展示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既培养学生的个性,也培养他们在小组活动中相互合作、相互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说课稿2000字小学篇15

一、说教材

《荷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按看荷花的顺序展开,写了公园里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并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抒发了作者对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丰富语言积累的好教材。为此根据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l.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1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以学定教,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情感目标:通过创设情景、借助媒体,品味词句,深入感知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荷花的神韵,和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符合本课特点,能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使语文学习具有趣味性、审美性,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

二、说教学重、难点

其中1、2两个目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体会荷花的神韵,体会大自然的美,深化学生的阅读感受则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学程序

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比较发达的特点,我打算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旨在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情感,使他们投入课文所设置的情景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第一课时:设置形象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在语境中认识10个生字,重点指导读好后鼻音的生字“蓬、梦”,多音字“骨”;指导生字的书写时,重点注意“蓬”是上下结构的字,“翩”字要写紧凑。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设问激趣。

针对本课生字的发音特点出示重点新词组织学生认读,读好后鼻音、儿化音以及叠词。在学生齐读课题后提问:同学们看过荷花吗?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见过的荷花。(美丽、漂亮、亭亭玉立、千姿百态……)在作者心中,荷花又是怎样的呢?今天,让我们随着作者再次走进公园,再去看看荷花。

这个环节既对上课时的.学习进行了反馈,也使学生产生想看荷花的想法,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为本课时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创设情境,理解课文。

第一自然段:略讲

通过指名朗读,了解“我”看见荷花的时间和地点。抓住“一……就……”的句式,感受荷花清香,抓住“赶紧”和“跑”体会作者的急切心情,读出作者的感受。

第二自然段:详讲

教学第二自然段,我打算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在荷花池边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在组织讨论时,以学定教,从学生的意愿出发,确定学习语句的顺序。让学生读读课文,说说自己的感受,动手比画比画,结合展示的画面与语言的渲染,展开充分的想象,尽情感受荷叶的茂盛之美、形态之美,荷花的姿态之美、色彩之美。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以游人的身份用观赏者的眼光读课文看课文,使他们产生真切的体验,把自己的感受融入朗读之中,自然地表达赞美、喜爱之情。

第三自然段:

第一句通过一组荷花的图片和语言的渲染,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对荷花的风韵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性理解。

第二句是本文的一个难点,我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进行梳理后确定重点问题,放手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深入其中倾听学生发言,并适时给予指导。再组织交流,加以点拨。理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时,先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赏析方法,引导他们从“色彩”、“姿态”等多个角度去评价眼前的这一池荷花,再次品读第二、三自然段,感受荷花的美。理解“活的画”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感受荷花的勃勃生机。“画家”一词的理解,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不同的学生对此一定会有不同的理解,学生可能会说是“夏天”,是“大自然”,或许还会说是中荷花的人,这些答案都可以给予肯定。

(三)三自然段的设计

从文本出发,让学生从文到图再到文,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细细品位,并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的感受从文本的美转向对大自然的美的升华。

第四自然段:

这一段借助“一幅活的画”来想像荷花,描写中“我“与荷花融为一体。因此我设计了一个活动化的表演情景,让学生来扮演荷花,通过肢体语言来体会“翩翩起舞、随风飘动”;并通过录象、音乐的渲染,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让学生戴上头饰,扮演文中“蜻蜓、蝴蝶、小鸟”,讲述清早飞行的快乐、昨夜做的好梦,并进行创造性对话,说说小虾、蝴蝶、小鸟可能会对美丽的荷花说些什么。让学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给学生配上音乐图片朗读课文,让学生置身其中,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心灵,进入美的境界,再次进感受美。

这样设计让学生在充分发挥想象的同时,既训练了学生说话,又让他们置身荷花中,进一步感受荷花的动态美,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发展,审美水平得到提高。

第五自然段:

扣住“才”、“不是”、“是”等关键词,讨论“我怎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从而感受到此时“我”完全陶醉其中、沉浸其中。而荷花的美也就不言而喻了。

四、个性作业、自主设计

总结:在教学活动中我掌握好宏观调控,调整控制好节奏速度,在提问时,注意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能力和水。

说课稿2000字小学篇16

一、教材简说

《去年的树》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讲述的是一个鸟儿和树是一对好朋友,它们约定好第二年再相见,可是第二年春天,鸟儿回来之后,大树已经被人类加工成火柴燃烧了。本篇童话情深意浓,带着些许伤感色彩,赞美了高尚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语言朴实无华,全文在平淡语言中蕴含着深挚透明的美。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读文,品味重点词句。会入情入境地演读课文。

过程和方法:学会多元交流,多向对话。学会把课文读薄,读厚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使学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为落实教学目标,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因此设定这篇课文的重点:领悟小鸟的四次对,并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感受。

三、说学法和教法

1、学法:

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方式是多样化的,主要有:读,品,悟,议,辩,入。为了让"阅读教学成为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结合本课的教学实际,我用到的是:读,入。

读:采用自由读,找朋友读,演读等多种方法,真正做到以读激情。在这个过程中我会注意启发学生的感觉,比如在指导最后一段时会在前三段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焦急,牵挂,担心的心情去读。

入:是一种体验式的学习方式。我会让学生两次研读课文,"你"就是那只小鸟了,体验小鸟的心情。

2、教法:

俗语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采用了自读感悟,合作探究等方法,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同时准备了有效的多媒体课件,让鸟儿对树的那种浓浓深情跃入学生脑间。

四、教学流程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重温旧知,夯实基础;媒体激趣,体会深情;研读对话,训练朗读;体悟中心,升华情感的教学思路。

(一)、重温旧知,夯实基础

直接检查学生对词语掌握情况。因为在实践中我深切地体会到无论怎样课改,语文教学目的只有一个: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而后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这篇童话写的是一只什么样的鸟?学生会通过回忆说出小鸟是一只诚信、信守诺言、可爱的小鸟。学生在回答问题中对小鸟有了更深入的情感。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走进文本,进行合理想像

(二)、媒体激趣,体会深情。

(媒体出示画面),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出示第1节指名读再齐读,引导学生感受大树和鸟儿在一起很快乐,然后引读第二节(媒体出示第2节)。

读后同桌合演鸟儿和大树道别的场面。在表演和评议过程中体会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

最后利用自读、指名读、齐读、分组对读等多种形式指导朗读。

我这样设计是想通过读——演——读的过程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小鸟与大树之间的深情厚谊。

(三)、研读对话,训练朗读

我先让学生快速地默读课文,学生自然就找到了小鸟寻找大树时的三组对话,然后指名3个学生交流(媒体出示3组对话)让学生在小组里面分角色合作朗读这3组对话,汇报点评。而后让学生通过"加提示语"的方法练习朗读。(出示课件加提示语)

熟读对话后,鼓励学生表演,师适时进行角色采访。

这样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小鸟和大树之间的那份真情,这种演绎朗读和情境表演等手段,利于学生体验小鸟当时的心情,实现对重点难点的突破。

为了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零距离接触,我设计了换位体验的角色采访,把学生带入课文,达到了文我一体,文中有我,我中有文的境界。

(四)、体悟中心,升华情感

教师引读最后1节。齐读课文后,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抓住两个"看"字,补充对话,(出示填空课件)体会小鸟两次看的不同意义,揭示有关奉献、真情、诚信的人文内涵。在体会小鸟的深情基础上将文中的小鸟改成"我",使学生又一次进入文本,在学生了解了小鸟的心理后,将守信这个主题渗透到课堂中。

这时,让孩子们从文本中走出来再一次换位思考:代大树写一张友情卡。

(我认为这样就能够使情感的熏陶与语文实践活动完美地结合起来。)此时,大树这一单一角色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表达需求,所以我就因势利导,进行拓展说话练习。把单一角色扩展成多位角色:想对谁说就对说谁,包括小鸟、大树、伐木工人、小女孩,也可以是作者,甚至是树桩。

这样的设计,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新理念,让学生在学文前积累,学文中积累,学文后积累,从而为提升孩子的文化底蕴,提高语文素养奠定坚实基础。

(五)、总结

总结是升华文章情感的佳径,师生共同总结达到一种师与生,生与文本间的情感共鸣。

五、板书设计

去年的树

好朋友

鸟儿(图)——————大树(图)

唱寻听

诚信守诺

这样的设计既增强了直观性,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一目了然,又增加了自主性,有助于学生对对话学习的自主选择。

学生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伙伴,是组织者,引导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对于本课的教学设想,我力争构建生命的,诗意的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学习主体!

说课稿2000字小学篇17

说教材

1、教材分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它是在学生过去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比较角的大小。学生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2、学情分析: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生活中,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我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年龄特点,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建立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比较角的大小。知道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创设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4、教学重点:能正确找出生活中的角和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比较角的大小。

5、教学难点: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说教法、学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我采用了直观情境教学法、演示操作法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通过找一找、画一画、玩一玩、比一比等活动,在动手实践中,化抽象的数学知识为看得着、摸得到的东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学会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训练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留意身边的事物,培养了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老师带来一些图形朋友,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请学生把他们分成两类。(生可自由说出自己的想法)

引导学生说出圆没有角,其它三个图形都有角。

2、揭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认识角(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课的引入从学生熟悉的图形和分类的知识入手,抓住低年级学生的好胜心及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为以后探索新知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二、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一)找角

1、让学生自由说说自己见过生活中的角,并用手指一指自己身边的角。

2、课件出示剪刀、钟、红领巾,让学生说说它们的角藏在哪儿,用手指一指,并用课件演示请出这些角。

(二)认识角

1、摸角并感知角

让学生拿出三角尺,找出其中的一个角,用手摸一摸(教师注意动作的引导和示范)和同桌说说发现。学生活动,教师指导。

2、认识角的顶点和边

让生汇报有什么发现

生汇报:角有个尖尖的、刺手。让别的学生摸摸是否有同样的感觉。

揭示:我们把这个地方叫角的顶点。

生汇报:角的两边是平平的、直直的

揭示:我们把这样的线叫边。

再让学生观察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三)画角、介绍角的名称及读写法

1、让学生在纸上画几个不同的角。学生活动,教师指导。

2、请一位学生说出画法,并在黑板上示范画一个角,标出它的顶点和边。

3、教师再示范画一个角。

4、给角取名。为了便于区别这两个角,我们可以给它取名,比如第一个角我们可以在角的两边张开的地方,用一个小“)”线把两边连起来,然后在它的后面写上1,记作1,读作角1,(师板书),第二个角让学生取名,记下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生活中学生对角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角的几何认识还是第一次,教学时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生活中找角,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图形,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特点,这样,从直观图形到抽象概念,层次分明,过度自然,学生容易接受,顺利突出本节课重点。)

(四)练一练

1、辨角(课件出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找角:书中67页指一指。

(设计意图:学生对角建立起概念的前提下,让学生练习,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角的认识,增强分析能力,并及时反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三、动手操作,比较角的大小

(一)玩一玩

教师出示活动角,并让学生拿出自己的活动角玩一玩,有什么发现,生汇报交流(板书:张口大,角就大;张口小,角就小。)

(二)比一比

1、请生将自己手中的角固定好,然后同桌的比一比,看谁的角大,谁的角小,并请两位学生上前比,教师指导比的方法。

2、师拿出两个角(一个边长但张口小,另一个边短但张口大)让生猜谁大谁小,再放在一起比,引导学生说出角的大小只与张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发现的能力。)

四、总结评价,内化延伸

1、角的应用。让学生说出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角。

2、如果我是角:假如你是一个可爱的角,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自己吗。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说出角的用处,加深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最后总结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梳理,内化了新知。)

说课稿2000字小学篇18

一、说教材

1、本节课选自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本教材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针,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本节课所学的是FLASH(Dreamweaver)制作过程的重要内容,主要学习的灵活运用,是在学生对掌握后的能力提高训练,激发学生制作出更加精彩的FLASH(Dreamweaver)作品的灵感。

2、教学目标:(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分三个方面)

①知识与技能:(1)学生通过操作练习,熟练使用;

(2)学生通过操作练习,熟练使用;

(3)结合前面知识,特作包含的作品。

②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教师引导、动脑思考、交流与实践操作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

(2)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本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在协作与交流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肯定自己的价值。

3、教学重、难点:(如今信息技术学科不再是孤立的技能性工具,我们更要考虑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过程,本着这一理念,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生通过本节课学习,熟练制作;

难点:学生通过交流与实践操作掌握技巧,并做到与学科完美整合。

二、说学习者特征

1、学生是八年级的学生;

2、学生已经学习了;

3、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有趣的感性知识;

4、学生善于和同学交流,能够虚心学习他人长处;

5、学生强烈希望自己能够制作一份FLASH(Dreamweaver)作品。

三、说教学策略

1、信息技术纲要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当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本课的新知识环节中的学习目标是以任务方式出现的,例如。

2、本课内容比较抽象,我本着直观性教学的原则,多次采利用直观演示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奋点。比如在。

3、为了更好的突破重难点,我把“探究——合作——创新”的思想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

4、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增强分析问题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使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四、说教学过程:

依据新课程改革教学理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采用“激趣导入、探究新知、协作提高、观摩欣赏”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激趣导入:

广播游戏(播放视频、播放动画),学生带着无比的兴奋观看完游戏(视频、动画),我提出:这样的视频(动画)我们也能制作,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制作一件这样的作品。那就让我们马上出发吧。

这样的设计,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浓厚兴趣,成功地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和探求之心。

(二)探究新知:

本环节以任务驱动式展开分层教学。

任务一:,

由我来通过屏幕广播方式演示示范操作过程,让学生们观看我我操作过程中作品的变化是什么?(这样设计是为了勾起学生的好奇心,训练学生的观察力)。给学生分钟,在学生完成任务后,对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加以强调、说明,同时肯定学生的成绩。(我这样设计目的是及时对学生的操作成果进行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确定自己的方向)

任务二:如果,我们接下来该如何操作呢?

在这一环节里我设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同桌交流以及我及时必要的补充,完成书中设定的任务。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参与为标志,不能将结果简单地塞给学生,而应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然后互相讨论补充,教师总结。

任务三:,这是与学科有关的问题,这个任务我设计让学生通过认真研读“日积月累”后,与同桌交流讨论,然后制作演示,适时请几名同学谈一下自己的操作过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学生在交流中弥补自己的不足。

任务四:我们生活中真实的是这样吗?学生回答后,接下来我们共同来学习制作。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借助老师的直观演示学习。

(三)协作提高:本环节是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升华,是本节课最具闪光点的一环,在这时里既应充分体现学生的合作讨论,又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创新,所以我设计以小组为单位,在学习了以上内容的基础上,完成本组的一件个性作品。

(四)观摩欣赏:在这个环节里,我请学生通过屏幕广播功能去欣赏学生作品,互相看一看,评一评,虚心的学习他人的长处。(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梳理所学知识,加深记忆的目的。)

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书中______练习。

五、说评价:

本节课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采用如下三种方式进行,一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学生操作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二是在小组协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的互评过程;三是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后,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完成自我评价。

总结:

本节课,我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给他们一些求知欲望,多一些学习的兴趣,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体验,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

说课稿2000字小学篇19

《雪孩子》这篇课文选自语文人教版第一册第六单元。课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叙述了勇敢的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成了一朵白云的童话故事。文章易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借助图画阅读的能力。本篇课文为首次出现不注拼音的课文,让学生尝试着自己阅读,激发学习语文的成就感。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根据文章在本册中的安排位置及低段孩子现在的学习特征和学习情况,我为孩子们定了如下学习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3个字。认识1个偏旁“子”。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本文安排2课时,第1课时,认识生字初读课文,学习一、二自然段。第2课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课文3~8自然段,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体会雪孩子助人为乐的精神。会写“瓜、衣来”3个字。

说课价值

小学生在他们幼儿时期的具体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开始明显地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初级抽象逻辑思维的方向,一个是一般形象思维的方向。无论哪一个方向都离不开具体的物象,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这种学习特点,尽可能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把学生领进一个五彩缤纷的童话世界中。当充满情趣的画面展现在孩子面前时,学生会积极主动地认字,自己想办法记字,再由教师根据学生的识记情况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就会事半功倍。

说课课件设计

低段孩子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形象思维又离不开具体的物象,故在设计本文的教学过程时,我采取情境教学的模式,声画同步、视听结合的教学手段,反映课文的内在意义,刺激孩子形象思维对具体物象的感知力,帮助他们从具体形象思维的`比较粗糙的、外表的、现象的层次中,向一般形象思维的精确的、内在的和本质的较高层次过渡。

说课方法

因本文是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故学习课文时,首先让学生采用图文结合、字句结合、互帮互助的方式,在游戏中学的形式,来学习文章及生字,其次让学生读中识字、读中观图、读中说话、读中想象、读中悟情。

说课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好学教育:

(课件出示:雪花纷飞的场景)下雪啦!下雪啦!雪花可真美啊!(板书:雪)谁知道雪花是怎么样的?美丽的雪花下了一天一夜,房子上、树上、地上一片白。看雪地上来了一个孩子,(出示“雪孩子”图形剪影)同学们,你们知道它是谁?(雪孩子、雪娃娃、雪人??)(板书:孩子)谁认识“孩”这个字?(说说“孩”的音形义)最后齐读课题。这一环节旨在为学生创设一个美丽的情境,通过板画雪花、出示雪孩子引起孩子们学习《雪孩子》这篇课文的兴趣。

初读感知

雪孩子长得怎么样?(可爱、很漂亮、很白)是的,它很美,很可爱。老师这里有一个关于这个可爱的雪孩子的非常感人的故事,你们想读吗?在读课文前,胡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遇到不认识的字,你会怎么办?(预设:问同学,问老师,看后面的生字表??)这一环节在交流认字的办法的同时,教给学生学习生字的方法。

1、下面老师就让大家读这个故事,请同学们注意,自己读一读课文,并圈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弄懂圈出的字的读音。这一步是想让学生先自己学会不认识的生字,这样的印象可能会更深。

2、学习生字词(出示以下生字词)让往/一起玩化了/休息知道/烧着了睡觉/玩累了救出了柴堆,指名学生领读(第一组都是后鼻音,第三组的第2个音节读轻声,第四组的“着”“觉”是多音字,第四组词中很多没出现过)。出现不带拼音的词语组合,及单字气球游戏,学生认读。(个别读,小组读,全班读)学生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

3、再自己读课文,思考这个故事讲了雪孩子的一件什么事?(预设:1这个故事讲的是雪孩子舍己救人的事。这个故事讲的是雪孩子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从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的故事??)说得对。这个环节是学生整体感知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是说话能力训练。

品读课文

教师为学生提供具体物象的目的不是单纯地让他们描述那是什么样子,更重要的是引发他们的想象。而想象是一种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自由度极高的思维活动,学生们可以根据生活中存在的事物或生活中尚未出现过的事物,让自己的思维自由地驰骋,任意变换和组合。老师在思维教学活动中只是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具体材料,给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的机会,使学生的想象力在自由的环境中得以增长。

学习第一自然段

那么这个故事发生前天气是怎么样的呢?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第一段,然后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朗读课文)(故事发生前,天气是这样的,大雪一连下了好几天。)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雪下得大,下的时间也长呢?用波浪线画下来。(“一天一夜”)谁能用读来表现雪下得很大,下得久的意思。(指名读,再齐读第一段的第一句)下了这么大的雪,屋外该是怎样的美景呢?(出示图片与句子:房子上、树上、地上一片白。)这是一幅多美的雪景图啊。(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的第二句)这一步帮助学生读中观图,理解文本内容。

说课稿2000字小学篇20

尊敬的评委老师:

您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地球的新生》,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版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说教材地位和作用:《地球的新生》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六课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本课主要内容是学习海报的制作,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海报的制作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勇于创新的学习态度,这是一节集欣赏性、操作性、创造性、互动性于一体的美术课程。

2、说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地球是我们人类唯一的美丽家园以及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培养孩子保护地球环境和资源的意识.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各种绘画形式的创作方法,利用画面表达希望和建议。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对地球的热爱之情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3、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设计、制作保护地球的海报、手抄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及对环境和资源的热爱。难点:构图和版面设计的创新。

二、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属于小学高年级阶段,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相对较强,有一定的生活体验,本节课的设置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三、说教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针对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本节课我采取了情景教学法、问题讨论法、引导观赏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教学本课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的优美的教学情境。新课一开始,我通过让学生__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大学生视野,努力营造一个民和谐、宽松的教学气氛,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他们投入地学。

2、问题讨论法:问题讨论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摒弃了传统教学教师形象的束缚,加大了课堂教学中生生互动的密度,有助于问题的深入,解决了本课的难点问题。

3、引导观赏法: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我注意引导他们感受艺术的形式美感,艺术与生活、艺术与环境的关系。

四、说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特点的需要,本课我倡导学生采用以下学法:

1、自主探究法: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要重要。因此,我把质疑、释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抓住教学中的疑点和难点,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你知道这是怎么画出来的吗?”等,启发鼓励学生思考探索,大胆想象,各抒己见,逐步解疑。引导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探求新知。体验到喜获知识,迈向成功的欢乐,进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2、自学尝试法: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时代的需要,是美术教学改革的需要。因此,在讲到__的制作时,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学,大胆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鼓励他们说说、谈谈、画画,动脑、动口、动手,自己学会思维,学会分析,学会表达,不断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3、合作学习法:我们培养的是跨世纪的人才,学生除了自身努力学习、勇于创新外,还必须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为此,我在学生作业这一环节设计??让他们集思广益、取长补短。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视频导入,播放自然灾害,如地震、泥石流等短片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注意力快速进入到课堂中来,问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地质灾害问题,那么我们要怎样保护环境呢?

(二)引导启发,探究新知。

1、展示教师设计的海报,引导学生观察教师是怎样表现地球的新生。

2、用欣赏图片的方法,比较课本第10页选取两幅图片的共同点,让学生说出两幅海报图片的共同组成部分。

A、文字B、图片C、色彩

3、教师出示四种宣传海报常见的艺术风格。

①写实②装饰③抽象④漫画

4、教师示范,探究制作步骤。

①确定主题②构思构图③充实完善

(三)巩固练习,合作创造。

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一幅《地球的新生》海报设计,要求:主题明确、色彩鲜明、构图简洁。

(四)展示作品,激励评价。

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式进行评价。

1、自评:让学生自己说说自己的作品名称,觉得自己什么地方最棒?

2、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谈谈自己的看法,吸取别人的优点,有更好的建议也可以提出来,提高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教师评价:以激励性的方式,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学生参与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德育渗透,课后拓展。

地球是我们人类美丽的家园,保护地球的环境和资源,与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我们以班级为单位,组织一次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宣传活动。

六、板书设计

我将黑板分成三部分,左边展示教师范作,中间板书本课知识点,右边展示学生作品。本节课通过精心设问、合作探究、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评委老师!

7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