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说课稿 > 小学说课稿 >

小学语文最新说课稿

时间: 新华 小学说课稿

说课稿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联系和互动的重要工具,可以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写好小学语文最新说课稿是有技巧的,接下来给大家分享小学语文最新说课稿,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语文最新说课稿篇1

一、说教材:

《奇异的琥珀》是S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21课,此单元的主题是“科学与发现”,训练的重点是默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认真领会说明的道理,培养学生对科学,对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质疑、探索的精神。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体会作者说明语言的生动准确;二是体会作者推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我努力关注文本,关注学生,尽力把读的时间,说的机会,问的权利,评的自由还给学生。为此,我从以下几方面设计了教学过程。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与学生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10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熟悉课文内容,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推测这块琥珀形成和发现的过程的,明白这样想象的依据是什么。

4、复述故事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认读、识记、组词、听写等方式掌握本课生字,借助字典、词典的工具书来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2、通过朗读练习和指导,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和熟悉课文内容的目的。

3、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讨与交流,明白这块琥珀为什么是奇异的以及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和发现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默读、朗读、理解、想象能力。

(四)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体会科学家合理推测的依据。

2、难点:理解科学家推测的依据。

三、说设计理念:

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作者说明语言的生动准确;体会作者推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教学中重朗读、重感悟、重情感、重创新。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四、说教学思路与意图:

(一)、板书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奇异的琥珀

2、教师谈话设悬:

谁知道什么是琥珀?为什么课文的题目不直接叫琥珀而要叫奇异的琥珀?这琥珀奇异之处在哪里?【意图】(给学生设置悬念,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学生预习课文:

1、带着刚才的疑问去预习课文。

2、在读课文的时候自学生字新词。

3、初步熟悉课文的内容,明白这块琥珀为什么是奇异的?它是什么样子的?(分组合作学习)

(三)检查与反馈:

1、生字新词的检查:

(1)指后进生拼读生字,其余的学生认真听,然后指学生为其正音。

【意图】(让后进生参与学习中来,摸清班上学生拼读生字的能力。)

(2)指学生上黑板听写生字,其余的学生在稿纸上听写,然后同学互相订正。

【意图】(增强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

(3)指学生上黑板为生字组词,其余的在稿纸上组词,然后同学互相订正。

(4)全班齐读生字新词。

2、课文朗读的检查:

(1)指几个学生朗读随机指定的段落,其余的学生认真听,并在有误的地方做上记号,为评价朗读做准备。

【意图】(检查学生是否对课文的任何一段话都比较熟悉。)

(2)学生评价朗读。

【意图】(检查学生听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

3、对课文内容理解程度的检查:(见预习要求)

(1)各小组选举代表发言。

(2)各小组学生互相补充。

【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从读、想、写、说等各方面锻炼学生。)

(四)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肯定表现好评的组和学生,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

【意图】(肯定和批评并行,让学生既有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又能知道自己的不足,做到取长补短。)

(五)课堂练习:

1、同学互相听写词语。

2、同学互相朗读课文。

【意图】(当堂学习当堂掌握。)

小学语文最新说课稿篇2

一、依标扣本,说教材

教材分析:

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大家好。我是丰镇市实验小学的一名教师,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花钟》。《花钟》是一篇具有浓厚科学性的阅读文章,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儿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最后讲植物学家修建“花钟”,其做法很奇妙。文章思路清晰,文质兼美。表达方式丰富,设计意图是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教学目标:

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2、情感与价值目标:激发观察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认真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语言表达非常有特色,描写花开的句子用了不同的表达方式,在理解课文基础上,要应用到平时的写句中,这是本文的重点。尝试对一些句子换一种说法是本文的难点。

教学安排:为了顺利达成目标,我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今天,我主要是说第二课时,在不同形式的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不同的表达方法。

二、紧扣重点,说教法

新课程倡导简简单单,扎扎实实学语文,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本课设计时,我删繁就简,围绕“花钟”这个主线,借课件入手赏花钟──以读为本识花钟──合作交流探花钟──延伸拓展编花钟,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使他们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迁移。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三、以人为本,说学情

三年级语文正处于由低年级识字教学为主向高年级阅读教学为主过渡阶段。重要任务是进行段的训练,在段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

四、以学定教,说流程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分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悄然入情赏花钟

为了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目的,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出示日内瓦大花钟,与学生共同欣赏,我这样激情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现在请大家看:这就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瑞士日内瓦大花钟,瑞士素有“花园之国”和“钟表之乡”的美誉。能工巧匠绝妙地将花卉同钟表的制造结合起来,别出心裁地创造了“花钟”。花钟上有哪些花儿?这些花分别是什么时候开放呢怎么能组成一座钟呢?你们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去读书,发现其中的秘密吧。这样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调动起来,教学也因学生的入情而进入积极状态,引入第二环节的学习。

(二)品读美文识花钟。

引领学生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我准备分这样几个步骤指导学习。

1.指名读文,找中心句。

指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找出本段的中心句,然后用课件出示中心句。告诉学生找中心句是归纳段意的方法之一。

2.轻声读,找花名。

接着我再让学生轻声读描写花开的句子,找一找课文中写了哪几种花。我把收集到的9种鲜花的图片一一展示给学生欣赏,配上音乐和简单的介绍,为学生的品句作铺垫。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本,把写自己喜欢的花的句子体会着多读几遍是展示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好机会。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与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更好地理解课文。

学生美读句子时,我及时点拨。比如:当学生说喜欢牵牛花的句子时,他一边美美地的读句子,可能会一边做了个吹喇叭的动作,样子十分调皮、神气,我一定及时竖起大拇指表扬他:“你读得真棒,你真像那朵可爱的牵牛花”。当学生说喜欢描写万寿菊的句子时,我猜测学生不太理解“欣然怒放”,我特别点出万寿菊的图片让学生想象,及时提示:这盛开的万寿菊圆圆的像小朋友的什么呀?学生说:万寿菊像一张张娃娃灿烂的笑脸。我立刻奖励一朵小菊花以示鼓励;如果学生还不大理解时,我会找一位同学上台演示“笑脸”,我来范读句子,指导学生在一定语言环境中品词、品句。这样既欣赏了语言文字之美,也提高了学生细心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

4.读写结合,学表达。

为了体会不同的花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我以课后练习题为蓝本,让学生在填空中感悟用词的准确和不同的表达技巧。我设计了一个比较题:我用课件出示我写的句子,我把句子换成“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蔷薇花开了,七点睡莲开了,十二点午时花开了……”这样的表达方式和课文中的句子对比,然后进行对比发现,体会交流。省略号是文本的又一个亮点。我会问:同学们,你们平时观察到哪些花在什么时间开放呀?借机让学生结合平时观察,生活积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填补课文中省略号的空白,以突出这篇课文在本单元中的引领作用。最后,我又回到本段,图文结合,我读花名,学生读花开的部分,引读美文,让教师、学生、文本甚至与编者融为一体。

(三)合作交流探花钟。

课文第二段是归纳原因,我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我先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读一读: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议一议:在小组里讨论讨论: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

3.填一填,一天中造成不同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的原因是:

(1)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有着密切的关系;

(2)还有的花,需要()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因此与()有关。

4.说一说:昙花为什么会在九点含笑一现?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接着按照三个层次进行: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全班汇报的流程,共同学习。考虑到填一填这个环节,学生不能很好完成,我根据学生回答及时点拨,让学生结合课文,多读多体会,找出答案。小组学习之前,有要求和目标,活动时让学生充分自主读书,师生平等交流,学习之后有相应的汇报检测,这样小组学习就达到了合作、探究的效果。

(四)拓展延伸编花钟

发现了鲜花的秘密,了解了其中的原因,再引导学习课文第三段,学生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我再次播放大花钟让学生欣赏:瑞士的日内瓦花钟把美丽的鲜花与钟表奇妙地结合在一起,给人以美的享受,各国的能工巧匠们纷纷效仿,制做出了形形色色的花钟,这里有俄罗斯花钟、日本花钟、北京花钟。这些花钟装点了城市,美化了生活。

2.同时,我还抓住“大致”一词,让学生读句子,体会到与前面写花开的时间范围词一样,也是语言的一种准确的表达。

3.最后我提议大家一起来做一个花钟吧!同学们把自己搜集的资料快乐的一起编了一个新的花钟。让学生深刻理解花钟的秘密,那就是这些花在二十四小时内陆续开放。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必要时,我会推荐科学书籍如法布尔《昆虫记》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故事等等。总之,教无定法,让学生在不同层次多样化的读书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注重学生仔细观察等方面的养成教育。最后,读练结合,建议学生们观察周围的花草并写成日记,为本单元习作埋下伏笔。

五、浓缩文本,说板书

板书设计是教案浓缩,课文内容的主线,主题的升华。我利用学生收集的资料图片,编成花钟,作为本课的板书设计,体会到花的有趣与钟表结合的奇妙,回归文本整体。

当然,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我会加强反思,努力前进,希望各位老师给予指导,谢谢。

小学语文最新说课稿篇3

我执教的是《蜗牛的奖杯》的第二课时,它是小学语文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下册的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善飞的蜗牛获得飞行比赛的冠军奖杯以后,自我陶醉,不思进取,结果翅膀退化,奖杯成了坚硬的外壳,只能在地上爬行,告诉我们在荣誉面前骄傲自满就会阻碍自己进步的道理。文本语言生动鲜活,是训练学生朗读、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好教材。与课文相配的两幅插图中蜗牛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蜗牛的样子和神情给学生以丰富的想象空间,有利于引发学生对寓意的感悟。

从学生的发展和我班学生实际情况考虑,根据课程阶段目标及教材特点,我按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看图,引导想象,紧扣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引导学生与文本、教师进行对话,在充分的体验中懂得“谦受益,满招损”的道理。

3、继续学习本课生字“蜻蜓蜂”,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从文本来看,借助看图,引导想象,紧扣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引导学生与文本、教师进行对话,在充分的朗读中体会“谦受益,满招损”的道理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它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唯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到了晚上,蜗牛就睡在奖杯里,生怕被别人偷了去。”这两句话中“唯恐”和“生怕”虽然是近义词,但担心、害怕的程度不同,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体会,因此领悟、体会这两个词在句中的意思成了本课的难点。

本课时主要通过巩固复习;读中感悟,学习课文;创设情境,理解寓意和学写生字四个环节进行教学。具体设想如下:

第一环节:巩固复习

首先我引导学生认读课文中的词语,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为继续学习课文作准备。

第二环节:朗读感悟,学习课文

1、读读悟悟,体会以前蜗牛翅膀的有力

教学一开始,我就出示两张对比鲜明的蜗牛图,让学生在强烈的对比中激起探究欲望。随后,我放手让学生自读一、二两个自然段,组织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我适时点拨学生抓住“有力、自由地飞翔”体会以前的蜗牛翅膀有力,飞行自如。顺势板书自由地飞翔。考虑到学生对于“遥遥领先”一词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紧扣这个词,让学生再读句子,找找能体现“遥遥领先”意思的词语,悟悟词义,知道“遥遥领先”是所有这些参加飞行比赛的对手都被蜗牛甩得很远。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边读边展开想象,将飞行本领高超的蜗牛深深印入脑海。

2、读读品品,感悟得奖后蜗牛的得意

这是本文的重点,及难点所在。教学时,我创设自主阅读的空间,放手让学生自由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然后引导学生交流阅读感受,学生凭借自己的阅读能力体会出蜗牛获得冠军奖杯后得意洋洋的心情。紧接着,我以“得意洋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与文本深入对话,找找描写蜗牛得意洋洋的句子,多读读,多悟悟。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全班交流,我相机点拨,抓住关键词“成天、唯恐、生怕”等体会蜗牛的得意洋洋,再引导学生想象蜗牛成天背着奖杯碰到小动物们会说些什么,从而体会到蜗牛从此不思进取,每时每刻都在想着炫耀自己,把荣誉看得很重的心态。在教学中,我预计“唯恐、生怕”这两个词文言色彩较浓,学生的理解估计不到位,因此,我引导学生自读这两句话,并为“唯恐、生怕”找找近义词,初步感知蜗牛内心担心、害怕的心情。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蜗牛对于“别人不知道自己是飞行冠军”和“奖杯被别人偷去”这两件事更担心哪件事。学生在交流中不仅能体会到语意大体相同而选用不同的词语表达,更显得准确鲜明,而且蜗牛对奖杯、荣誉看重的心态更深地烙在学生脑海中,然后指导学生读出蜗牛既得意又担心的心情就水到渠成了。在此基础上,我通过学生朗读、并观察插图,让学生将又大又重的奖杯与柔弱的蜗牛进行对比,从而引导学生感悟到奖杯的沉重以及蜗牛飞不起来的原因。

3、读读想想,领悟蜗牛翅膀退化的原因。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写了蜗牛因不再练习飞行,翅膀退化了,再也飞不动了。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读,组织交流感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天长日久、退化、勉强”等词语。根据我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在理解“退化”一词时会有困难,因此,我让学生再读第三段,了解蜗牛翅膀退化的原因,帮助学生理解退化一词。从而体会蜗牛不思进取,结果只能在地上慢慢地爬行。

第三环节:创设情境,理解寓意

在学生深入感悟文本的基础上,我利用媒体出示蜗牛以前和现在样子的图片,启发学生观察想象蜗牛现在的心情?接着创设情境:看着现在的自己想到以前能自由自在地飞翔,此时,如果你是蜗牛会说些什么呢?学生通过说话的过程提高认识,深化学生对寓意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出示:满招损,谦受益。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让学生齐读,进一步感悟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第四环节:学写生字

本课重点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正确、美观地书写“蜻、蜓、蜂”三个生字。我利用媒体出示生字,指导学生朗读,找出三个生字的共同点,说说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我范写蜓,要求学生写得紧凑,注意建字底的写法和里面部分下横比上横短。我留五分钟时间让学生当堂练写,同时播放舒缓的音乐,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认真书写。

以上是我对《蜗牛的奖杯》第二课时的初步预设,在整个的课堂教学中,我觉得已经基本完成了自己的预定目标。但在具体的操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一、在指导学生理解第四自然段时,给予学生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没有注意点面结合,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让学生朗读体会退化的意思以及蜗牛翅膀退化的原因,如果能让学生抓住“勉强、慢慢地爬行”等词语,结合文本语言理解词义,知道蜗牛勉强伸出头来还有奖杯变成硬壳,非常沉重的原因,所以只能在地上慢慢地爬行了。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了。

二、在理解“唯恐”、“生怕”的时候,本来是想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读读品品,经过讨论来理解这两个词的意思,由于学生一时领会不了,我担心时间来不及,,我讲得过多,代替了学生的理解,如果让学生想像当时蜗牛想什么?来体会到两个词都是害怕、担心的意思,但是生怕比唯恐表示担心害怕的程度更深,让学生自己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精当,不能交换位置就更好了。

在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之处,恳请各位批评指正!

小学语文最新说课稿篇4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册第22课《丰碑》第2课时。

2、教材简析:这是讲读课文。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军需处长把自己的棉衣让给了战友,自己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赞扬了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

3、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丰碑是第七组教材的一篇讲读课文。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是“详写与略写”。学懂了这篇课文,落实了这一训练重点,学生在今后的阅读中不单是从的内容去理解,还懂得从材料的安排来理解的结构,从而也使学生知道在写作中详略得当地进行写作,安排材料。

4、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根据教学大纲,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思想品德的教育三个方面全面考虑,而且要明确具体,切实可行,符合学生的实际,以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

(1)本课时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因此,可确认为本课时的知识目标。

(2)在教学时,我围绕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及将军的情感变化的语句进行分析,从而体会军需处长的高贵品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领悟了理解人物品质的方法,培养了学习能力,因此,理解人物品质重点的语段作为本课时的能力目标。

(3)本课时的教学,让学生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这是本课时的思想的教育目标。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5、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2)弄懂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二、说教法

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根据教材内容和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灵活合理的进行多种教法的优化组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以读代讲法,做到讲与练结合,扶与放结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说学法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学。”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需教教学生会学。本课时教学要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从而体会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在授课时,我引导学生学习讨论,从描写军需处长的神态、动作、衣着的词句中品词、析句,从而体会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课文写将军的情感变化的语段,实际上是为了从侧面衬托军需处长的伟大,在教学这部分时,我引导学生去分析将军的神态、动作、语言,体会他的心情,让学生在想一想、划一划、议一议、读一读的过程中,体会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他们不仅学懂了这篇课文,还使他们知道今后在学习这类时,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质,从中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程序设计

(一)由题入文,设置悬念。

一上课,让学生齐读课题后,便让学生回答课题“丰碑”是指什么?让学生知道丰碑是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杰作或伟大的功绩。紧接着我问课文中的丰碑指什么?学生从课文中便能找出答案,这丰碑指的是军需处长。这时我让学生知道军需处长在军队中是负责管理什么的?这为体现军需处长的高贵品质埋下了伏笔。于是我又问道: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呢?这引起了同学们的深思。这样设置么悬念,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从整体上去了解的内容。

(二)剖析课文,理解中心。

赞扬的是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这也是教学中需要学生领悟的重点。为了突破重点,我抓住了最能体现军需处长崇高精神的语段进行深入地分析理解。我首先引导学生分析描写军需处长的课文第七自然段。在教学这一重点段时,我首先利用媒体展现了被冻僵的军需处长的画面,以画面来感染学生,再找出有关自然段让学生学习讨论这段话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军需处长的?并想想哪些词语用得好。学生不难找出“安详”“镇定”“单薄破旧”这些词语用得好,然后我进一步诱导学生去分析。我问道:“为什么军需处长穿得这么单薄?”这样一点拨,使学生明白到这是一支装备很差的队伍,他们最缺的是棉衣。军需处长把棉衣让给了战友。我紧接着说:“这么严寒的天气,军需处长的穿着这么单薄,他明明知道自己会被冻死,可他的神态为什么这么镇定,这么安详呢?这一问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他们明白了军需处长这么做是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所以,他十分镇定、安详;他们明白了军需处长这么镇定、安详是因为自己尽到责任,死而无憾;他们明白了军需处长这么镇定、安详是因为早已把死置之度外了。这样,在不知不觉中,便让学生体会到了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配乐朗读,并进行配乐范读,在读中进一步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一股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对将军的描写,实际上是为了从侧面衬托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在教学这一重点部分时,我先让学生找出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将军看到老红军牺牲时的神态、动作、语言的变化。然后让学生划出这些词语体会。为了帮助学生梳理,我让学生填表分析将军的情感变化。我问学生,当看到冻僵的老战士时,将军为什么叫军需处长来?当没有人回答他时,他为什么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这些问题让学生明白这时将军认为军需处长没给这位老战士发棉衣,以至冻死。这是军需处长失职造成的严重后果。他要叫军需处长来追究责任,这也为下文体现军需处长的伟大作了个埋伏;当将军知道这位牺牲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将军为什么向这位军需处长庄严地敬了一个军礼?这是一个较难的问题。这一个军礼,包含了将军复杂的感情。他为自己错怪了军需处长而内疚。这一无声的军礼,表达了将军的千言万语和对军需处长的哀悼。学生明白了这一点,也就从中体会到了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使同学们再次受到震撼。在分析这些句子的同时,我让学生比较“愣了一下”和“愣住了”有什么区别;“抽动”和“抖动”有什么区别。这样学生的基础知识扎扎实实得到训练,也学会在特定的句子中体会词义。在分析清楚将军的情感变化后,我让学生满怀深情地朗读,学生在读中再一次被军需处长的伟大感动了,再次激起了情感的波澜。

为了落实这一单元训练重点,我紧接着问道:“课文为什么详写军需处长牺牲时的神态、动作、衣着和详写将军的神态、动作、语言?这一问让学生知道:这都是为了突出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也让学生知道和中心思想关系特别密切的材料应详细些,为学生今后习作作铺垫。

五、深入体会,强化中心。

通过上面的学习,学生已能体会到军需处长那种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这时我便问: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呢?我让学生边看图边回答,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去分析问题,这时学生都能说军需处长的外形,确实像一座晶莹的丰碑,更重要的是他舍己为人、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是不朽的,他永远铭记在战士们心中,解决了这一画龙点睛的问题,学生便由表及里地了解了课文的内容。

在讲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时,我让学生体会脚步声为什么是沉重坚定的?让学生体会到战士心情的沉重,但心中因为树立了军需处长那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充满了胜利的信心,从而进一步体会到因为受到军需处长的鼓舞,战士们一定能经受严峻的考验,一定能战胜重重困难。这样,也使同学们从中受到鼓舞。

六、总结课文,熏陶情感。

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不仅在战士们心中树立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在同学们的心中也树立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军需处长和晶莹的丰碑一样永垂不朽。人们常说:“文道结合”。在总结课文时,我便对学生说:“你从军需处长身上想到了什么?”这时学生纷纷把对军需处长的崇敬表达出来。

七、布置作业,巩固知识。

为了巩固堂上所学的知识,我给学生布置两题作业:

(1)用“湿润”“晶莹”造句;

(2)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小学语文最新说课稿篇5

【说教材】

《花钟》通过牵牛花、午时花、夜来香分别提醒小白兔起床、吃午饭、睡觉,告诉了我们不同的花有不同的开花时间。课文抓住了每一种花说话时的神态、语言,形象地写出了每一种花的特点,让读者眼前仿佛出现了这些可爱的花,从而激发了读者进一步了解植物的兴趣。字里行间充满童趣,读来琅琅上口,学生非常喜爱。

【说学情】

通过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在识记汉字方面已熟练地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如:借助拼音、联系生活实际、找姐妹字、编顺口溜等,这些好方法能帮助学生积累汉字,提高识字效率。在阅读方面,学生经过大半个学期的学习已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与热情,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已能做到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不唱读、不顿读,从中体验到了阅读所带来的快乐。

【说目标】

本课教学目标(详见教学设计)的制定除识字写字及正确朗读课文等常规目标外,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要求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能根据划线部分的提示读好句子,这样的目标制定能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面向全体,集中而适切。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则是了解牵牛花、午时花、夜来香开花的时间,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植物的兴趣。旨在鼓励学生从课内向课外延伸,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说教法】

直观性的多媒体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多媒体具有直观、形象、生动、

娱乐和信息量大的特点,既能用它的声、形来吸引孩子,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又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多学、乐学、好学。同时还能调节课堂气氛,创设教学情境,为教师实施更有效的教学形式打下基础。

在课的引入部分,老师所出示的牵牛花、午时花、夜来香这三盆花,以及与之开花时间相对应的三个花钟,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弄清小山羊为什么要送三盆花给小白兔,原来这三盆花是花钟,能告诉小白兔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在学习课文第一节及其文中两个生字时,电脑一步一步清晰演示读课文识字的三步学习法,为以后学生自学文中其余七个生字作好铺垫。同时电脑还将“香”等四个生字的字形形象地再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主动介入学习过程,启发想象力,也帮助学生寻找到了记忆的钥匙,有效地提高了识字能力。当老师让学生给“香”字再找一些好朋友时,电脑事先设定钟面秒针的速度,让学生跟秒针展开激烈赛跑,快速读出由“香”字组成的各种不同词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学习课文第二、三节及其七个生字的环节中,利用电脑动画演示课文内容,再配上课文录音,使学生能够生动、直观地看到课文中的内容。动画栩栩如生,将依附于文字的内容转化为画面,使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动画故事。这一特点正好与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相吻合,使学生津津有味地看,从而快快乐乐地学,为后面深入地学习奠定基础。随着课文的深入学习,电脑还能根据需要随机出示重点语句,帮助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对于以识字为主的一年级新教材来说,电脑多媒体的使用,还有一个更大的作用,那就是能变幻出丰富多彩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在游戏中巩固和复习。例如,这节课最后设计的复习生字新词部分,结合课文内容,师生共同参与游戏“小蝴蝶采花粉”,学生词、句读对了,花儿就会竞相开放,露出可爱的笑脸。到最后,满园的鲜花都盛开了,五颜六色,美丽极了!这也意味着孩子们已顺利完成今天新知的学习,喜悦之情油然而升。

【说学法】

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进行听的训练十分必要。本课教学通过让学生带着问题听故事来导入课文,对全文进行感知,与此同时,培养了学生善于倾听的好习惯。在教给学生读课文识字的三步学习法后,让学生利用这一学习方法:

圈生字读准音,想办法记字形,找朋友组成词自学第二、三小节中的几个生字,用老师指导和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又习得了一种识记汉字的方法。

课文内容的学习,主要通过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做动作辅助朗读,上台表演课文内容等方式,来理解课文内容,达到积累语言文字的目的。与此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让每个学生有充分表现的机会。

【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设计,本节课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揭示课题。

本课教学通过让学生带着问题听故事来导入课文,对全文进行感知,培养了学生善于倾听的好习惯。

2、读第一节课文,学习两个生字。

这一环节中,老师借助第一小节中的两个生字的学习,指导学生习得读课文识字的方法,即先找到生字的位置在短文中圈出,把句子读正确,知道生字的读音;再读准字音,想方设法记住生字的字形;最后给生字找课内课外的朋友组成词语,了解字义。比较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与训练。

1、读第二、三节课文,学习七个生字。

这一环节中先让学生看动画片,整体感知第二节课文内容,之后让学生自由读文,找出牵牛花、午时花和夜来香是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提醒小白兔的句子,通过老师带读、引读等方式读好句子。关于牵牛花、午时花和夜来香分别对小白兔说了些什么?它们又是怎样说的?则是课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为此,通过老师范读,做动作辅助朗读、上台表演读等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体验到了

读的愉悦。最后引读课文第三节,且运用这节课中教过的读课文识字的三步学习法自学其中的七个生字,随后通过游戏“捡树叶”巩固复习七个生字及组成的词语。

2、练习读句子,积累词句。

读第三节,引出“再”字。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一个填空练习,让学生根据句义想想该填“在”还是“再”,有效地帮助学生从用法上区分了这两个很容易混淆的同音字。

3、复习巩固生字新词。

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小蝴蝶采花粉”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在游戏中巩固和复习。

4、开展语言实践活动

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选择一种花来介绍一下有关的知识,既是学生课外知识的拓展,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5、指导描摹

本课写字指导书写“香、再”两字。在指导的过程中教师要先示范,再让学生描摹,重在引导学生观察汉字“香、再”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小学语文最新说课稿篇6

一、说设计理念

备课时,我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三年级段的教学特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激发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感受人物形象,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增强复述故事的能力,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激发阅读兴趣。

二、说教材分析

《女娲补天》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以及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编者将这篇课文放在以“神话、传说故事”为主题的单元中,其意图有个方面:一是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三、说学情

学生大都喜欢神话故事,前面已经熟读了课文,对这一神奇的故事有了初步了解,加之通过上学期的《盘古开天地》和阅读课外神话,对“神话”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来学习,学生就能体会到女娲的献身精神,感受到古代人民的想象是多么丰富。

四、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具体学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女娲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补天的过程。体会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畏艰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2、培养学生品读、感悟课文的能力,积累优美词句。

3?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课文学习的重点是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是教学难点。

五、教学过程。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来完成教学。

第一环节:复习导入

复习生字导入新课,这样为学生读通顺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做铺垫。

第二环节,启发质疑,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我让学生通过读课题,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然后让学生找哪些自然段写了女娲补天的原因?哪些自然段写了女娲补天的过程?这样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的内容。

第三环节,品读体会灾难的可怕

这一环节我引导学生通过第2自然段的语句来体会灾难的可怕,为体会女娲的善良勇敢做铺垫。

第四环节,精读补天过程,感悟人物形象

这一环节我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引导学生学习第三段,找五彩石的过程,向更深层次前进——体会女娲精神的伟大之处,从而落实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先自由读,画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这个问题贯穿了女娲找五彩石的整个过程,引导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敏锐地捕捉关键语句,并引导想象。在此环节中我安排了充足时间,尽量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感受、想象中去,体会女娲的找石的艰辛和不怕危险困难的精神。

学生可能会找出女娲补天历尽千难万险的语句,如“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学生也可能会找到描写女娲辛苦、忙碌的语句,如“忙了几天几夜……”

我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利用课件出示能体现女娲伟大之处的句子,如:“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之后让学生交流感受,发挥想象:在这几天几夜里,女娲都干了些什么?她会上哪些地方找纯青石呢?……并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感受来读一读这些句子。

同时我力求适时通过对学生的评价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通过学生体会“几天几夜”“找啊找啊”“终于”等关键词语,告诉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并引导学生展开想像,等等,这样不是在为了这篇课文而教,而是为提高学生学语文的能力打下基础,烹调出浓浓的语文味来。

这一环节还要突出学生的自读自悟。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想法。为学生的思维拓展创设空间,为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创造机会。当学生在充分的想象、感悟后抓住了女娲善良、勇敢、甘于奉献的精神品质时,本节课教学重点的落实也就水到渠成了。

落实了重点,紧接着就要进行第二步,难点的突破。课文第四段向我们描绘了女娲的补天过程,让我们感受到了女娲的神力和神奇。在这段的指导中我始终抓住女娲补天的一系列动作词语,请学生先默读勾画,再让同桌互读合作勾画词语,接着把这些词语放回到文本中在细细品读,谈谈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词语。学生在读在体会的时候,头脑中就会再现女娲的补天画面,进而感受故事的神奇。这时,学生有的可能对女娲冶炼的过程印象深刻,体会出炼石的不易和她的神力;有的可能对补天动作感受深刻,从中体会出女娲的神力;还有的可能对金光四射的画面感兴趣,想象出金光四射的场景,在这想象、交流中故事的神奇自然传递给了学生。通过对这一连串动词的想象及复述来突破难点,同时积累了这些优美的词语。

第五环节,小结内容,总结女娲的精神

天补好了,你想对女娲说些什么呢?此时,学生对女娲的感受深刻了,“了不起”“真伟大”“真神奇”“谢谢你”这些发自学生内心的感受油然而生,体会出了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畏艰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小学语文最新说课稿篇7

【说教材】

《海底世界》这是一篇以介绍海底知识为主的科普类文章,主要介绍了海底的奇异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根据本单元的重点: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这篇文章可以分两段:

第一段(1—2):主要介绍海底的奇异景色;

第二段(3—5):主要介绍海底丰富的物产。

【说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读写“是否”等词语,理解“窃窃私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2.初步学会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分段的方法,能根据问题的提示理解长句与难句的意思,会背诵第2自然段。

3.能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还好像……”的句式造句。

4.知道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说教学重点】

1.了解海底景色的奇异;

2.能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还好像……”的句式造句。

(把这两点作为重点的理由是:奇异是第一段的中心词,有利于文章知识的集中与拓展;排比式的句式训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排比的好处,还可以积累写作经验,提高语言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是能够具体地了解海底景色的奇异。

【说教学时数】

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结合教学目标,我安排了2课时来教学这篇课文:

第一课时:学会“否、窃、汪”3个生字,理解“窃窃私语”等词语的意思;具体了解海底奇异的景色,感受海洋的奇特。

第二课时:学会“肌”等5个生字,理解“梭子”等词语的意思。了解海底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秘密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海洋意识。

【说学法】

科普类文章往往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比较容易理解。我觉得在这堂课中:

“小组合作,自主探索”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体现了学生为本,教师是一个组织者的新教学理念;其次,“感情朗读”能够让学生在读中领悟出海底景色的奇异,培养学生的美感意识;“形象表演或者声音模仿既是对抽象文字的具体反应,又是培养学生其他能力(比如表演能力)的一个契机。

【说教法】

为了使学生能更清晰而又形象的了解海底的奇异景色,除了用“朗读品析法”和学生进行交流以外,我还较多地应用了电化教学,如:利用投影片展示海底的景色,用音乐感染学生,用录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

结合上述,我设计了5部分来完成我的教学:一、放飞想象;二、眼见为实;三、侧耳倾听;四、总结全文;五、作业布置。具体过程如下:

【说教学过程】

一、放飞想象。

播放一段海浪与海鸟相伴的音乐,引导学生静静聆听,在脑中自由想象。欣赏完后,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听到的大海的样子等。(这一环节的设计,可以帮助教学者了解学生对大海的已有认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机地进入课堂)

二、眼见为实。

播放录像,感受海面的波涛澎湃。

1.联系画面,理解“波涛澎湃”的意思。(形象而直接)

2.设问句激疑:你可知道,大海深处的景色是怎样的吗?海面上虽然波涛澎湃,海底却是一片宁静。若不相信,就请你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海底宁静的原因。(这样自然地就带领学生进入了课本)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板书:海底:宁静

3.请生再读一读课文,可以探讨,看看海底还是怎样的?

在给予一定时间讨论的基础上,集体交流,同时板书:黑暗。

录像展示,进一步感受海底的黑暗,然后由录像作为引线,使学生认识海洋中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对于深水鱼,学生是相当陌生的,录像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不用过多的解释,学生就了解了,既解决了领悟的难点,又能够记忆深刻)

三、侧耳倾听。

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师边说边出示这一句子:

1.认识生字:否,强调它的发音。

2.引导学生认识设问句及其特点:自问自答。并请生说说设问句。

播放一段很轻的声音,请生聆听:听,海底的动物在窃窃私语。

理解“窃窃私语”的意思,做做“窃窃私语”的样子。

那么这些声音是怎么样的呢?请生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划一划。

1.请一位学生朗读。

2.相互评价一下,读得怎么样。(其实,在评价的过程中,就已经引导学生如何朗读了)

3.出示句子: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

(1)齐读。

(2)分析句子的结构:总分结构。

(3)体会运用比喻形式的排比句的好处。(这一部分主要引导学生从读当中去领悟,一是感受声音的形象,二是了解声音的种类多。)

(4)认识象声词:嗡嗡、啾啾、汪汪。能模仿再写出3个象声词。

(5)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还好像……”造句。(落实教学重点。)由于学生存在着差异,对于一部分基础稍差的学生,降低难度,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还好像……”造句。

集体交流,互相评价,独立修改。

(6)再读一读,背一背这一句子。(分散背诵难点)

4.除了这些声音以外,海底的动物还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呢?自由继续朗读课文。

5.设疑:海底不是宁静的吗?为什么又要描写这么多的声音呢?引导学生理解:宁静不是死寂,能够听到这么小的声音,更能体现出海底的宁静。

6.请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学有余力的可以试背诵。

四、总结全文:

海底的世界是黑暗的,又是光亮的,海底的世界是宁静的,又是热闹的。海底是奇异的,还是丰富的。(板书)

请你自学课文3—5自然段,了解海底是丰富的原因。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3、4题。

2.自学3—5自然段。

六、板书:

海底:宁静——热闹

——景色奇异

黑暗——光亮

此板书的设计在于:重点突出,对比鲜明,结构清晰。

我的整个过程设计,不仅让学生从文字中去感受海底的奇异景色,更通过直观的录像去感知,初步唤起了学生的海洋意识。

小学语文最新说课稿篇8

(1)学习第二至四段,围绕“借”与“不愿借”的.四次对话,着重讲读第一次对话,通过圈、点、划、读、议领悟出学习方法,再让学生按此方法去读第二至四次对话,使学生在读中领悟其中的规律。

(2)通过学习最后一段,结合课后学习伙伴的话题,实现由读话到说话写话的迁移。这种练习的设计有利于发掘学生创新精神,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最新说课稿篇9

一、说教材

《珍珠鸟》是冯骥才的一篇著名的散文。文章的主人公是一只小小的怕人的珍珠鸟。文章以细腻动人的笔触描绘了人与鸟之间因信赖而形成的美好境界。其篇章结构构思巧妙、语言文字气韵悠长、人文教育启迪更是多方面的。

作为美文《珍珠鸟》被多个教材选用。被列入精读、略读课文不等,解读的角度和侧重点也不尽相同。

今天,我说课的《珍珠鸟》是教科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第八单元“快乐读书屋”里的一篇略读课文。它所诠释的单元主题是“信任他人”。继主体课文《桃林那间小木屋》《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和“快乐读书屋”《小鸟和守林老人》后《珍珠鸟》以生动真实的故事告诉学生:人与动物之间的信任是一种纯洁、高尚的情感,它比金钱更珍贵。同时引导学生学会给予别人信任,并珍惜他人给予的信任。文章以珍珠鸟从怕人到一点点与我熟悉,到胆子渐渐变大,到一点点亲近我,再到完全信赖我为感情线索,叙述和描写了我与珍珠鸟的情感交流过程。全文以珍珠鸟的步步试探与我爱的回应为主线,随着时间的推移,展开我与鸟的情感交流,最后水到渠成地生发出文章的主题:信赖创造美好的境界。文章字里行间蕴含浓浓的爱意和浓郁深沉的诗情,细细品味,本文也是一篇爱与美的诗章。因此对本文的人文教育启迪也是多角度、多侧面的,这也就给了学生独特体验与交流的机会。给教者以取舍的空间。

说实话,《珍珠鸟》这样精美的一篇文章,可讲处甚多。在选入中学教材时,我曾讲过三课时。而现在,怍为一篇略读课文,我只有40分钟的时间。我必须割舍。因此依据文章的特点和单元教学主题及学生实际,我从两方面入手,首先,作为略读课文,我要把它作为培养学生默读和略读能力的载体功能发挥出来。同时,我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爱与信任营造的美好境界,从而获得美的享受和爱的熏陶。进而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见解。并外化为具体的爱心与诚信行动。鸣奏一曲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颂歌。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

1、默读课文,认识文后10个生字。提高阅读速度,快速理解课文大意。培养学生默读和感情朗读的能力。

2、体味与感受我与珍珠鸟之间因信赖而创造的美好境界。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3、进行扩展阅读,扩大阅读范围,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

4、引发学生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激发他们关爱动物、珍视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快速理解课文。培养略读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珍珠鸟图片、以自然音乐为主的背景音乐。以此为学生营造一个亲切自然的欣赏氛围,激活他们的思维,便于他们展开联想和想象。

二、说教法

1、“情境教学法”,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化,引导学生发挥想像和创造性思维,来揣摩理解课文,感悟文情。

2、朗读型美读鉴赏法:(此法由叶圣陶先生提出)。《珍珠鸟》描写的`人鸟相亲的感人画面,语言优美精致,有着浓郁的诗意,适合朗读。朱自清先生说“对于写在纸上的死的语言,可以从声音里得其意味,变成活的语气。”表情化的朗读可以把作者感情的流程直接诉诸于学生的听觉,加之伴随着语意的理解,学生的心灵和情感逐渐被打动,从而使他们逐渐展开全面的鉴赏活动。这样以读导讲,以讲导读,更能使学生明晰而深刻地感受到作品中的意蕴。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鉴于时间关系我会在随文理解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稍加指导,助生体悟.声情并茂。

3.讨论法、解疑法

运用这些方法利于整个课堂上师生的互动,也更容易营造一种浓浓的欣赏氛围,让学生享受到交流体验的快乐。

三、说学法

说学生

(1)从德育角度讲,现代学生并不缺少“被人爱”,相反地,恰恰是因为拥有太多的“被人爱”,反而使他们缺少了一种“爱别人”的胸怀,根据陶行知的教育理念,最美好的教育应该是把孩子们对善的向往提升起来,把人的良知焕发出来,使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建立起独立的精神,健全的人格,懂得爱和自由,乐于创造,热爱自然,学会生活和怀有理解人生的渴望。因此,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爱与诚信”的教育是责无旁贷的,也是力所能及的。

(2)从语文角度讲,小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往往还只停留在以情节判断作品好坏这一浅层面上。因此,帮助学生品味文学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长期任务。

我所在学校的三年级学生,感情丰富,感受力好,思维活跃,常有奇思妙想让老师耳目一新。因此,我力求以情促生产生共鸣,以情开启学生爱心之门,达到情文并茂,心领神会的效果。

说学法

(1)朗读鉴赏法

小学生由于阅历浅,生活积累少,以及思维能力的限制,他们不可能如初高中生一样,对作品进行理性的分析。而只能通过对语言的感受体味来切入文本,对作品获得感性的认识。因此,可课上的读依然占很大比重。默读为主,感情朗读为辅。学生的朗读可以让学生调集各种审美心理因素,去亲历再造作者言语表达生动性的过程,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获得再创造的兴趣和喜悦。

(2)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探讨,可以开阔他们的眼界,培养他们合作的精神。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而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讨论中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在质疑时引发学生求知欲、大胆探究主题,获得心灵的净化和美的熏陶。让学生感受作者用爱心营造的氛围,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激起学生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出示:两个故事

辽宁省宽甸县军民村有一位叫黄丽杰的妇女,五年前(1999年)她用准备买蔬菜种子和大棚薄膜的300块钱救下了一只差点成为人口中食的受伤的大雁。她和丈夫精心治好大雁的伤,大雁不愿离开他们,就呆在了他们家里。他们给它取了个名――雁宝(自己的儿子叫忠宝),还买来大白鹅和它做伴。从此雁宝成了他们家庭的正式成员,并且和那六只大白鹅日久生情,生下了许多小雁。黄丽杰一家成了远近闻名的养雁专业户。

北京有一位老太太,她收养了100只流浪猫,从此这些猫咪有了温暖的家,不再风餐露宿;老太太也因为有了这些猫咪做伴而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生活充实而愉快。

师:看了这些故事你有什么感触?

学生交流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确实,动物是人类的生存伙伴,有了它们,世界才如此丰富多彩、生趣盎然。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的《珍珠鸟》,去感受作者与鸟之间和谐共处、亲如家人的美好境界。)

板书课题:珍珠鸟

课件出示:珍珠鸟图片

师:看了珍珠鸟的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交流

(珍珠鸟很可爱、珍珠鸟很美丽……)

师:同学们眼中的珍珠鸟是可爱的、美丽的,那么作者笔下的珍珠鸟是怎样的呢?请同学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珍珠鸟的句子,并想想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二、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珍珠鸟的句子,并想想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交流

随机板书:

鸟的变化显得怕人渐渐胆大开始亲近完全信赖

师:是什么原因使珍珠鸟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

(“我”的照料、我的呵护……)

师: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作者是如何呵护珍珠鸟的句子。(可以根据鸟的变化过程来找相应的句子。)

3、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我的举动的句子,

4、交流

随机板书:

“我”的呵护提供环境不管它不去伤害不去惊扰

师:是啊正是由于作者这么细心地、耐心地照料珍珠鸟,尊重它们的生存空间,给它们提供宽松、自由的活动场所,不惊扰它的活动,甚至宽容它的淘气捣蛋。就像许多宠爱孩子的爸爸妈妈迁就他们调皮的孩子一样。所以赢得了小鸟对人的信赖,它才敢这样胆大妄为地到处蹦跳,才可以这样放心大胆地睡觉。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此时此刻,小珍珠鸟已经把我当作了(朋友),我的肩是它(既温暖又舒适的巢,鸟亲昵的趴在我肩头睡着了,还呷呷嘴,似乎在做梦。想象:此时的鸟做了一个什么梦?这是一幅多么温馨的画面,你能给这幅画起个合适的名字吗?

5、交流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看着熟睡的小鸟,作者也写出了自己的感受: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课件出示:齐读这句话)

6、用你自己的语言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7、、交流

师:在作者的眼中,鸟是幸福的,作者也是幸福的,这就是作者所说的美好的境界。其实,在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图片。(课件出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图片)

师:人和动物竟能达到如此的境界,使我们得到一个启示:人与人之间只要互相坦诚,互相信赖,理解、宽容、和睦相处,也能创造能美好的境界,请你也仿照作者的写法写一句有关信赖方面的你自己的格言吧。

8、交流

信赖,是友谊天长地久的桥梁。

信赖,是创建友谊桥梁的工程师。

信赖,会使我们的家园充满和谐与温馨。

信赖,是打开和谐美满生活的金钥匙。

信赖,往往能创造出奇迹。

信赖,虽不是金钱,但比金钱更可贵,因为他能使人与人变得理解、宽容。……)

三、拓展延伸

1、“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在你看来,为了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创造这种境界,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这个环节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感悟)

2、自读教科书选读课文5《诗两首》中的《雨中我和一只白色鸟相遇》,读出感情,读出诗的深刻意蕴。体会作者爱鸟护鸟一生一世的承诺。感受鸟儿与人类不是暂时友好接触,而是永远的朋友。

四、总结升华

今天这节课我们在作家冯骥才的书房里,目睹了一幅人鸟相亲的画卷,又在雨中观赏了人鸟倾谈的画面。这是“信赖“创造出的这美好的境界!“信赖”是一种关爱,一份宽容、一点呵护,是彼此的尊重,只要心中充满了爱,老师相信不仅在作家冯骥才的书房里,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你、我、他,都能在自由的天空下创造出更加美好的境界。(课件出示:我爱我自己,也爱雏鸟。我爱我的双亲,也爱雏鸟的双亲。——冰心)让我们把这句话送给天下所有爱鸟的人们。

多媒体展示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画面,配以优美的音乐旋律,结束今天的课堂学习。

五、作业

1、这篇文章为我们描绘出很多美好的画面,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任选一个画下来。

2、你和小动物之间发生过什么故事吗?喜欢写作的同学可以把这个故事写下来

板书设计:

尊重

“我”珍珠鸟

小学语文最新说课稿篇10

根据大纲要求,三年级阶段着重进行段的训练。第六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是用"谁"、"怎么样"的句式概括自然段大意。学会用总分的方法写一段话。课文第二自然段就是用总分方法写的一段话,教学时可作学法迁移,安排学生练笔。围绕教材和单元的特点《荷花》第一教时可设定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自学为主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6个新词的意思。

2.按提示分析指定的句子。

3.理解并概括1、3自然段的大意。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二自然段。

5.初步了解荷花的美丽、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概括1、3自然段的大意。

教学难点:理解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

小学语文最新说课稿篇11

一、说教材

《丰碑》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每十册第七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叙述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红军的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而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这位军需处长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高贵品质。

《丰碑》的主人公是军需处长,可全文直接描写军需处长的地方不多,而是用了大量的笔墨细致地描写了将军的神态和动作,感情真挚浓烈,有力地衬托了军需处长的高大形象。

在认真分析了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丰碑》这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语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情感目标: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理解丰碑的含义。

能力目标:学习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记叙的方法。初步领会文章侧面描写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丰碑的含义。

二、说教法

1、质疑问难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能激发学生浓厚的思考兴趣和创新思维。

2、多媒体直观法:课堂中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快、更准、更深地理解课文内容。

3、自主、合作、探究法: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在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部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可以锻炼学生的协作精神,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4、表演法:表演是学生喜爱的一种活动方式,在课堂中运用表演法,能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

5、诵读感悟法:《丰碑》一课语言精练生动,思想性强,故事感人至深。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可以实现语感的积淀。

三、说学法

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习和掌握知识,而尤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方法,变我学会为我会学。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课堂上,引导学生运用读一读、画一画、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的学习方法逐步学习课文,入情入境,自悟自得。

四、说教学流程

针对教材特点,我把这课的教学时间定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学习课文的第1、2自然段。这里我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在这一课时里,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来达到教学目标。

第一个教学环节渲染气氛,读题导入

1、利用多媒体出示红军长征途中爬雪山的行军画面,播放狂风呼啸的录音。教师激情导入: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多少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今天,我们将把纷飞的思绪再一次拉回到那艰苦的战争岁月,去聆听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的又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2、教师先板书一个碑字,让学生组词理解字义。然后板书丰字,让学生,根据词义选择义项。这样,学生很容易弄懂课题的意思是:高大的石碑、高大的纪念碑这时,教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问,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一定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是一座什么纪念碑,是纪念谁的?

这样导入课文,会立即将学生带入一个特定的情境中,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也为学生把握课文重点奠定了基础。

第二个教学环节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1、学生自由读课文,指名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学生不难从课文的第13自然段找到答案:丰碑是指被大雪覆盖的、冻僵的军需处长。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再提出问题: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学生思考后一定能提出:为什么被大雪覆盖的,冻僵的军需处长是一座丰碑呢?教师表扬学生问题提得好,鼓励学生再读课文,自悟自得。

2、学生再读课文,在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做上记号,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这个环节的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还引导学生扣住了本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幼口、幼脑、幼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精神。

第三个教学环节:感悟丰碑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到第十三自然段,思考两个问题:

①文中除了讲军需处长,还讲了谁?

②哪些内容直接描写军需处长?哪些内容写将军?(这些环节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重点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学生默读自学课文第七自然段,教师提出自学要求:

①画出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神态、穿着的词。

②议一议:从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讨论完毕,各小组作小结,然后在全班汇报交流,教师抓住重难点进行点拨指导。

在体会军需处长穿着单薄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换词法理解贴的精妙。然后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的冰天雪地、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等词语,利用电教手段辅助以、大雪纷飞、狂风呼啸的画面来感受天气的严寒。

这个环节旨在让学生在联系比较中,在情境体验中充分感受到军需处长是因为穿得太少而被严寒活活冻死的。

在体会军需处长动作、神态的时候,首先让学生理解镇定、安详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讨论问题:军需处长掌管着整个部队所需的给养、被服等,怎么会被活活冻死呢?他冻僵时为什么表现得那样镇定、安详?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明白:军需处长是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战友,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为了革命,他视死如归。为了人民,他死得其所。

在学生体会了军需处长的高尚品质后,我设计了各种形式的朗读:引读、指导朗读、加一个抒情句子颂读、自由读。比如:加抒情句子读:这位老战士是多么伟大,多么坚强啊!

这一环节通过理解重点词语,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不仅使学生感悟到军需处长的高尚品质,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而且记住了好词好句,积累了语言。

3、体会将军的动作、神态描写

①画一画:课文哪些地方描写了将军的神态?

②议一议:将军的神态描写反映了他怎样的心情?

③演一演:指名表演将军敬礼的动作,其他同学评价,体会将军的心情。

④在学生充分讨论交流后,教师出示填空练习题,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探究结果。

这一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在读、议、演、品将军神态变化的词句后明白:通过描写将军错怪军需处长后的愧疚之情以及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更显出军需处长形象的高大,品质的高贵。写将军实际上是作者从侧面刻画军需处长的形象,让学生体会到衬托手法的妙处。

4、体会丰碑的&39;含义

多媒体出示第13自然段的课文内容,利用课件展示情境。

①指名读后引导学生理解晶莹的意思。生活中哪些东西是晶莹的?课文中指什么?

②学生讨论交流问题: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冻僵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

③启发学生谈一谈:面对这座晶莹的丰碑,你想说点什么或者做点什么?

④指导感情朗读,齐读。

这个环节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利用电教媒体展示了特定的情境,减缓了理解难点的坡度。学生在读议中体例到军城,处长舍已为人、勇于献身的精神像一座纪念碑一样永垂不朽,流芳百世。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第四个教学环节首尾联系深化主题

面对行军途中将要面临的严峻考验,将军开始是什么样的心理?(担心)现在他还担心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1、指名读第14自然段,思考:战士们的脚步声为什么是沉重而坚定的?

2、要求学生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后提出问题:为什么说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

引导学生联系军需处长的高尚品质来理解,然后指导学生用坚定的语气来朗读。

3、配画播放《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歌曲。

这个环节通过抓重点词句的教学,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学生明白了军需处长仅仅是千千万万个红军中的一个代表,他的精神就是红军队伍的精神。配画播放歌曲让学生再次入情入境,深刻感悟。

第五个教学环节拓展延伸

根据下面的题目,自选一题,课后完成。

1、搜集红军战士的英雄事迹,办一份手抄报。

2、自读资料:有关殷雪梅舍身救人的英雄事迹的报道

读了这则报道,你有什么感想?写一写。

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观,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链接了学生的课堂内外,拓宽了学生的眼界,深化了学生的认识,培养了学生读写结合的能力。

小学语文最新说课稿篇12

一、说教材

《珍珠鸟》是新教材七年级下册中的一篇现代散文。该单元共选入了五篇描写人类的生存伙伴——动物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仅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对人和自然关系的思考,而且还试图动物世界里折射出人类的生活轨迹。《珍珠鸟》一文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我”和珍珠鸟一家三口从相识、熟悉、亲近,到相依相伴的关系变化过程。

一开卷,向读者走来的便是一位爱鸟有情、养鸟有道的“我”,他为一对珍珠鸟营造了具有大自然气息的绿色环境,且细致入微地呵护着它们,双鸟轻松自在地生活着。雏鸟诞生于“人间”。这只小鸟不像其父辈,它没有面对陌生环境的惶恐,也眉宇久居笼中的萎顿。虽然“大鸟”在笼中对他“再三呼唤”,小珍珠鸟还是尽情地在主人家里呼吸着自由的气息,其形轻捷,其神欢快。作家以饱蘸感情的笔墨描绘了多么可爱的一只小生灵!特别是它与主人和谐而自然的关系尤感人至深。文章展露了这种关系的形成,它是极为有序的。对此,作家细致入微地描述了小鸟从“离我较远”到“一点点挨近”,到“淘气地陪伴我”。最后“居然落到我的肩上”的全过程。这里鸟已不是鸟,它有了人的性灵,我们见到的不再是调皮的小鸟在玩耍,我们见到的是稚子偎依在父母幸福、温馨的怀抱里。作者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结束全文,可说是水到渠成。

二、说目标、重难点

学习这篇散文,不仅可以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深入体验人与动物间的挚爱真情,还能让学生领略到散文的语言美,作者细腻的描绘和朴素的文采,恰似一颗滚圆的珍珠。因此,教学本文,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和能力目标:

积累生动的词语和优美、深刻的语句。引导学生欣赏和运用拟人的表现手法,学习和积累描写动物或自然的方法,以读为主,读写结合。进一步强化学生朗读、默读、快读、精读等能力,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习惯,注重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引导。把“读与写”有机联系起来,开展“读动物,写动物”的活动。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引导学生初步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理解文章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抓住文章的关键词语或句子,把握全文感情基调,领会作者的情怀,分析“我”与“珍珠鸟”建立相互信赖关系的过程和原因。

(3)过程和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4)教学重点:

①重点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

②难点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涵义

展示人和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

提高对课文的感悟能力及拟人化语言的运用。

三、说教法

《珍珠鸟》是根据作家冯骥才的散文改编的,描写了“我”为一种怕人的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使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说明“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课文写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很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整堂课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分两次自学。从以下四点入手设计和组织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首先用奥运会上运动员给鸟儿下跪祈祷的故事导入新课。播放课件,让学生认识珍珠鸟,引起兴趣。然后出示「自学提示1」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初读后,及时检查生字、词语。然后谈课文讲了什么故事?及自己的阅读感受。

有的感受到“珍珠鸟是一种可爱的小鸟,作者非常喜爱它”,有的说“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小鸟,但它却不怕作者”,还有的说“感受到作者和珍珠鸟有种亲近的情意”。这些感受都是孩子们独自的情感体验,是真实而可贵的,虽然来自直觉,有些粗糙、肤浅,却是理解主题的基础。教师应珍视这些感受,进而引导学生深入读书,理解作者写作的真谛。

2、细读课文,合作探究,理解“真爱”。

通过初读,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珍珠鸟的爱。但要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仅仅体会到“爱”是不够的。这“美好的境界”是什么呢?仅有“爱”就能创造出这美好的境界吗?显然,教师这时应抓住学生的初步感受,引导学生向纵深开掘:“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小鸟,但它却不怕作者,为什么不怕?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进而让学生细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珍珠鸟“不一般”的爱:起初,作者把珍珠鸟挂在“异常茂盛”的“生着长长垂蔓的法国吊兰”中间,为它营造了“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的环境,鸟儿才传出“笛儿”般的叫声。接着,小鸟出生了,爱鸟的作者该是多么好奇啊!可作者却“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眼睛”惊动它们。于是,鸟儿渐渐把“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作者所做的这一切,是对鸟儿的爱,体现在对鸟儿生活习性的充分尊重。

小鸟在“屋里飞来飞去”,“落在柜顶上”、“书架上”、“画框上”、“啄大文豪的名字”、“撞灯绳”,可作者却“不管它”,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飞。这里体现了作者的包容,是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即对鸟儿的充分理解和宽容。

鸟儿胆子越来越大,它“蹦到‘我’的杯子上喝茶”,“啄‘我’颤动的笔尖”,而“我”却“不动声色”,“默默享受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以至于“我”“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这时,鸟儿接近“我”,“我”接近鸟儿,这浓浓的爱意,是一种勾通,是零距离的接触,是一种互为欣赏。

直到有一天,鸟儿落在“我”的肩上睡着了,作者流出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种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的人鸟合一的感人情景,使人感悟到更深层次的爱——“信赖”。这种“美好的境界”不是每个人随时随处都能感受到的,那是需要付出的。有了作者对鸟儿的“不一般”的爱,才有了“信赖”,才有了享受那份美好境界的幸运。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找到以上相关的句段反复体会、交流。从中感受到那些描写“我”为鸟儿做了些什么的语段是有层次的,作者对鸟儿“不一般”的爱,体现在他顺乎了鸟的习性和天性,在“尊重——理解——宽容——勾通——欣赏——信赖”的层层深入的情感体味中,学生对课文最后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真正有了感悟。这种感悟由浅入深,除了对本义、引伸义、深层含义的理解,也有对“不言之义”的领会。

3、课外拓展延伸,让学生体会“尊重、平等、信赖”的主题。

在学生通过欣赏性阅读获得情感满足的基础上,我设计一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图片。和人类捕杀动物的镜头,让学生在对比中获得情感体验。然后让学生谈认识,在交流中,有的同学谈到“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要靠平等、尊重、信赖来创造”。此时本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完成。然后我又播放了伊拉克战争的镜头,让学生谈认识。有的同学谈到人类应该和谐相处、国与国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相互信赖不能以强凌弱。有的感慨“如果世界充满爱,将会创造多少美好的境界”;更有一位同学谈到了对人生的感悟:“初中生活快一年了,竟没有一个可以信赖的好朋友……原来‘信赖’是要付出的。如果我们经常问问自己对别人付出了爱心吗?有没有尊重别人?在别人给你带来麻烦的时候,有没有理解或宽容?有没有尝试着与别人勾通?有没有欣赏过别人?……那么,也许就会得到很多朋友,会创造很多美好的境界……”学生的感受多么可贵,从感性的认识已经上升到了理性的思考。

四、说学法

1养成快速阅读的习惯。学会快速阅读,并掌握在快速阅读中筛选信息的能力。

2学会自学。整堂课主要让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进行自学。

3学会联系实际,并有所感悟。这是对文章的进一步理解,能培养学生说和议的能力。

4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培养。这种新的学习理念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之得到不断地强化和训练。

五、说设计

1、导入新课。

导入设计要以“一石击水”之势,在课前极短的时间内抓住学生的心神,释放学生的心智潜能。我采用故事情境导人新课,激发学生的想像力,给学生自读课文产生积极的心理影响。如:我用下面这个故事导入——“可能喜欢体育的同学都知道,2002年1月份在澳大利亚举行的网球公开赛上,当时赛场上的气氛十分紧张,运动员你来我往打得非常激烈,就在这个时候,不知道什么原因,一只小鸟飞进了赛场,而球不偏不倚地击中了它,当时小鸟惨叫了一声,跌落到地上。本来在体育比赛中,运动员的球击伤小鸟的事情纯属偶然,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一幕却让我们感到非常震惊,运动员马上停止了比赛,跑到小鸟跟前,当他发现小鸟已经死去的时候,痛苦地跪在地上,默默地祈祷了许久,才重新投入了比赛。现场的.观众对此报以热烈的掌声。可是有人说这未免有些小题大作了,你的看法是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

2、展示目标

1了解珍珠鸟的样子和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我”与“珍珠鸟”建立相互信赖关系的过程和原因

3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涵义

3、「自学」1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扫除生字障碍。

2、请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

3、请学生用喜悦的语气读自己喜爱的片段,说说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向我们传达什么信息。

3、「自学」2合作探究:

首先、分组讨论。(大屏幕上显示研讨问题)

(1)“我”和小雏鸟之间的信赖关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2)课文最后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请各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集中力量进行研讨,之后全班各组交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师总结,深入文章主旨。然后、自由质疑,大胆创新。

4、自由质疑,大胆创新。

对于这篇散文,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请在小组内提出来,共同解决;如果有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共同讨论。

组内自由质疑探讨;发表个人见解。有代表性的问题,全班交流。

4、课外拓展,培养能力。

设计这一环节,目的是深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对事物的分析、比较、思辩能力。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曾说:“学校中求知识的目的,不在于知识的本身,而在于使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方法。”只有积极思考、独立探究、善于发现、敢于质疑,才能调动学生内在的动机潜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的拓展,可从突破重难点人手,设计一些题目:

1、《珍珠鸟》为我们描绘了人与动物关系的理想境界,但在现实世界中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象我们想象的那样美好呢?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为保护环境做哪些事情呢?(多媒体展示)

3、交流两句当代作家的名言警句。(多媒体展示)

六、作业

1、为我们的校园设计一些环保标语。

2、用喜悦的语气,写自己喜爱的动物。

七、结束语

“保护环境,关爱动物”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应该落实到日常行动中,如果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奉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那么这个世界将会更加和谐、美好。

八、板书

课例反思:

这节课,是我参加“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认证”参评的教学设计,现就其主要特点,点评如下: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开始时用“为一只鸟而下跪”的故事引入,让学生发表自己对这件事的见解,使学生产生了学习探讨的冲动和兴趣,拉近了自己与课文的距离。

2、重视朗读训练,促进整体感知。

语文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这节课在教学指导过程中就突出体现了这一点,多角度、多方式地培养学生朗读,调动学生情感体验,整体感知,很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程改革新的理念,突出了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的基本要求,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

3、突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堂课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课堂上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参与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与教师交流以及相互之间的交流,体现了他们的积极思维,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在自主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获益匪浅。

4、课外拓展,培养能力。

这堂课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在于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进行课外拓展。让学生针对社会上残害动物的现象,谈自己对关爱动物、尊重生命的认识。并在日常生活中做些力所能及的保护动物的事情,引导学生初步思考人与动物关系问题。将本课“信赖、尊重、平等”的主题用于生活中,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了很好的培养。

小学语文最新说课稿篇13

抓住一个“借”字,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读懂四次对话,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第二至四段采用引读,然后指导学生着重读第一次对话,画出重点词。运用第一次对话的学法,学习第二、三、四次对话。第四次对话,可引导学生同桌分角色表情朗读。学习第二段时,还可与观察文中插图结合起来。

讲读最后一段

思考: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结合观察第二幅插图)从林园园的神情联想她在想什么,答案让学生自悟自得,教师只作相机诱导,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质疑启思,合作学习

学生可能会问:“林园园不肯将铅笔借给同学,是不是一个坏孩子”或从李丽的角度提问:“李丽不接笔,很有自尊”可引导学生发表意见,深入讨论,不必强求一致。为学生构建互动的模式,营造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氛围。

小学语文最新说课稿篇14

一、说教材

《草原》是一篇图文并茂,情景交融的精读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进入内蒙古大草原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和受到内蒙同胞热情款待的情景。作者用极其清新,优美的语言,把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渲染的淋漓尽致,学生通过学习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从中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友情,并升华为民族情,同时激发学生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为本组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围绕着训练重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认知目标:掌握14个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如"勾勒"和"渲染".弄清本文的思想内容。

2、技能目标:揣摩、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与初步的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丛中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友情,并升华为民族情。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根据教学目标,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1、教学重点:熟读课文,弄清文章的思想内容,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中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友情,并升华为民族情。

2、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四、说教法

新课标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只能不再是过去的"教学生会念书",而是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索,同时重视朗读的训练,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因此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我将采取情境教学法和诵读法进行教学。

1、情境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充分的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草原美丽景观的图片,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的美的渴望和追求,拓宽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更深层次的体味美的意境。

2、诵读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以读促学,让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读出情感,读出感悟,读出内涵。

五、说学法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教",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会放手让学生读读、画画、议议,把听,说,读,写相结合,以读为主,让学生边读边想,不断通过读去揣摩和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最终水到渠成,轻松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六、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我力求把美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感受草原自然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声像感知,激情导入——让学生期待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推动学生学习进步的重要条件。在本课的导入中,我将充分的利用多媒体的感官刺激作用来启动学生的认知倾向,在新课导入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同学们,今天老师把吉祥三宝一家带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吉祥三宝他们想带大家一起去神游他们美丽的家乡。"此时,我将会播放《吉祥三宝》的视频声象,让学生对吉祥三宝的家乡内蒙古大草原充满了期待和幻想,这时我会在黑板上板书课题"草原".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更好的带着学生神游美丽的大草原。】

(二)图文结合,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美

在第一自然段的学习当中,我将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草原美丽景观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和发现草原的自然美,学生由情创意,触景生情,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对于文中重点的语句,我将会出示与之相应的图片,由于图片的颜色鲜艳,形象突出,学生可以更加容易的接受和理解,例如文中的其中一个重点句子,"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象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流,轻轻流入云际。"在这句话的学习中,我将引导学生重点抓住"渲染"和"勾勒"进行理解,并让学生动手画画。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结合图象,更好的理解词语的意思,并体会到小丘线条的优美。】

(三)自读品味,展开想象,让学生感受美

小学各年级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采取小组读,齐读,自读,指名读等形式,以读代讲,让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读出形象,读出感情,读出内涵,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我将会配上与之相应的背景音乐,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边读边想,边读边勾画出草原美丽,恬静的景色

【设计意图:让学生更加真切的走进大草原,从中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

(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感悟美

每个学生的阅读感受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必须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需求。因此,在这个环节上,我设计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小组汇报的学习方式,在第二部分的学习中,我将会放手让学生学习他们最喜欢的部分,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并汇报你觉得最能体现蒙古同胞人情好客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主要是引导学生自主自发的学习,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精神,从而实现学生与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交流对话,同时也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五)突破重点,体会情深,升华美

俗话说:"画龙贵在点睛。",在这个环节上,我将引导学生紧紧的抓住"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一点题之句,让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揣摩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友情,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情感得到升华,把蒙汉情升华为民族情。

(六)整体回顾,拓展迁移,让美得到延伸

课上到这里已经接近尾声,因此我将会引导学生再次的朗读全文,让学生在脑海中再现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

学生通过学习《草原》一文,激发了学生对西部的兴趣和欲望,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课时即将结束之际,我为学生提供了相应的学习资料,例如与之相关的网址,书刊等,并鼓励学生自主的查找相关的资料。并与同学之间共同分享自己的学习资源

【设计意图: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是为本组"走进西部"其他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七)板书设计

天空:清鲜明朗惊叹

美丽的风光〈〉

草地:一碧千里舒服

热情迎接

1、草原激情相见

美丽的蒙古人〈盛情款待〉蒙汉情深

尽情联欢

深情话别

小学语文最新说课稿篇15

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课文《美丽的小路》。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说说我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和教学思路:第一是教材分析,第二是教学目标,第三是教学环节。

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

《美丽的小路》是一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它是一个有关环境卫生的童话故事,课文通过鸭先生小屋前小路的变化及居住在附近的动物不同的感受,告诉小朋友要保护环境,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样才有美好的生活。本文情境优美,语言生动、有趣,每个小动物的语言、动作都富有性格特征和戏剧化的效果,非常适合分角色进行朗读训练。

我上的是第一课时,因此我把教学目标定为:

1、认识“先、鹿、慢”等14个生字,会写“先、千”两个生字。

2、能正确朗读课文,有感情朗读1-7段,体会动物们前后两种不同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春天来了,天气可真好呀!忍不住就想出去走走,走着走着,就来到了一个美丽的地方。(课件出示:一条长长的小路,路上铺着花花绿绿的鹅卵石,路旁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还有一栋小鸭住的房子。)

你看到了什么?

2、路上铺着花花绿绿的鹅卵石,路旁开着武装斗争的鲜花,这可真是一条“美丽的小路”呀!

板书课题:11、美丽的小路

3、谁能美美地来念一念?指名读齐读

[情境的创设,给学生以遐想的空间。只有调动学生情感的参与,语文教学才能达到高层次和理想化的境界。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到了这条美丽的小路上,充分感受小路的美丽,体会小路带给人们的惬意。走过小路,学生看到了五颜六色的花,闻到了花香,听到了清脆的鸟鸣,甚至就像真的踏在了小路上。他们尽情说着自己的所见,这样的感受是在情境创设的基础上实现的。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从课开始就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很浓,在阅读课文时全身心地投入。]

二、初读课文

1、今天,我们就要一起去这条美丽的小路看一看,请你轻轻打开语文书,翻到11课,自己美美地读一读这篇课文,好了之后把生字宝宝在文中圈出来。开始。

2、下面,我们一起来认一认课文中的生字宝宝。

圏生字,领读。

三、研读课文小学教学

1、这真是一条美丽的小路呀!这么美丽的小路在哪里呀?自己快速默读第一段,找一找,找到了发信号。

2、你怎么知道是在鸭先生的门前?指名读

3、你就是鸭先生,屋前有这么美丽的一条小路,你会怎么样?

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4、是呀,这可真是一条美丽的小路呀,走在这条小路上,看看路上的鹅卵石,真——,看看路边的小草,呀,真——,再看看那树,真——,那开着的花,真——,深深吸一口气,真——,闭上眼睛,咦,好像听到——,真——!

5、走在这么美丽的小路上,真忍不住起夸一夸呢!请你来。

6、兔姑娘和鹿先生走过也忍不住要来夸一夸,他们会怎么夸呢?请你自己读读第2、3段,做一回兔姑娘和鹿先生。

7、下面,老师要请一位兔姑娘来演一演,老师来读旁白。——理解“轻轻”

还要请一位鹿先生。——理解“慢慢”

男生是鹿先生,女生是兔先生,我们一起来试试。

[角色往往决定着人的思维、情感、语言和行动。在语文教学中,从“学生”到“学生”的固定角色,常常使学生陷入“被接受”、“被教育”的传统模式和消极状态中,必然影响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地,有创意的活动。学生如果由“学生角色”转换成自己喜爱的动物角色,拉近了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这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能激起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激发学生交流的积极性,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思维和语言。

运用角色转换,使学生入情入境地体验,他们的情感随着课文情感的变化、体验的深入而不断地变化。他们与文本对话,在体验中感悟,使情感交融,思维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拓展。在角色转化中,激发了学生的体验,学生被卷入到文本的情感中,产生共鸣,逐步升华为自己的情感。]

8、走在美丽的小路上,心情也很好呢!难怪朋友们都喜欢在这里散散步,说说话。可是,没过多久,小路就变了样。(出示图片)

你看到了什么?

9、你的心情怎么样?指导朗读

10、兔姑娘又从小路走过,她皱起了眉头,说:——呀,美丽的小路不见了。

请一生,问:兔姑娘,你为什么皱起眉头呀?

鹿先生也从小路走过,他捂上了鼻子,说:——咦,美丽的小路怎么不见了?

请一生,问:鹿先生,你为什么捂上鼻子呀?

鸭先生也叫起来:——天哪,我的美丽的小路呢?

请一生,问:鸭先生为什么要叫起来呀?

11、兔姑娘、鹿先生也很难过呢。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更难过。

分角色朗读。(女:兔男:鹿合:鸭)

[这里我们让学生借助文本,大胆展开想象,说出自己认为的此刻的小路,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在想象的空间驰骋,叙说着自己的想象,在想象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此时教师出示变脏的小路,只见垃圾遍地,苍蝇飞舞,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拨动了学生的心弦,走在垃圾路上,再次让学生谈失去美的感受,饭菜的酸臭味,纸屑水果皮等让蝴蝶看不见花朵的美丽,蜜蜂闻不到花儿的香味,纷纷飞走了,苍蝇在上面飞来飞去。此时的课文朗读,可以说是水到渠成,学生以惊奇/气愤/着急/失望的语气读出美丽的小路不见了。在朗读中流淌着对文本更深一层的理解。]

四、书写生字

1、对呀,美丽的小路怎么不见了呢?它能不能找回来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下面,请你把书翻到48页,这节课我们要来写“先”和“千”两个字。

2、学写“先”和“洗”比一比,记一记描红,书写

3、学写“千”和“干”比一比,记一记描红,书写

这篇文章中出现了很多人物的对话,尤其在课文的1-8小节,是进行分角色朗读的好材料。我在教学过程中,以合作者的角色出现,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采用自由读、个别读、表演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将每一个学生带入课文所表述的情境中,用语感连接学生的感官、感受和情感。以读代讲,让学生让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事物,用朗读来实践。这节课,学生的朗读很出彩,语调、动作、表情都很到位,相信学生肯定很有体会,并且他们对文本的参与性也很高。但是就是由于热情太高了,所以有些学生的情绪有些涣散,没有跟着我的思路在走。这一点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好好琢磨,怎样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

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