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说课稿 > 小学说课稿 >

简单说课稿小学语文

时间: 新华 小学说课稿

教案中需要注重教学过程的安排,包括导入、授课、互动、练习、总结等环节,确保教学过程有序。写好简单说课稿小学语文是有技巧的,接下来给大家分享简单说课稿小学语文,方便大家学习。

简单说课稿小学语文篇1

课时目标

1、会准确读本课生字词,知道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字面含义。

2、知道更羸是怎样根据大雁飞得慢,叫得悲惨,一步一步推断出不用箭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

3、会找重点段落,读懂自然段的意思。

4、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更羸是怎样根据大雁飞得慢,叫得悲惨,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怎么知道不用箭,只要拉了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

2、抓住重点段进行读懂自然段的训练。

教学准备

投影、录音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引入

1、同学们,昨天布置了让大家自读28课惊弓之鸟,自学生词,下面谁先来汇报一下你学生字的情况。

2、出示生字卡

wèi

cǎn

pīn

gēng

léi

bēng

魏(魏国)

惨(悲惨)

愈(愈合)

拼(拼命)

3、学生个别读、全班齐读1次。

4、自学中还遇到哪些不会读的字呢?

5、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28.

惊弓之鸟。(齐读课题)

6、看了课题,你知道这个鸟审指什鸟呢?(大雁)

7、谁来说说你所知道大雁的有关生活习性呢?(大雁是群居动物,飞行时有时排成个人字,有时排成个一字)

(出示挂图)同学们真聪明、知道的知识真多。

二、学习课文

1、下面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找找你想老师、同学帮助你解答什么问题?

2、自由朗读、质疑。

3、质疑汇报

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许多问题,这节课我们要解决的学习目标是(出示课时目标:1、2、3、4)。

4、请同学们自己组合学习小组,先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带着小组学习提示(幻灯出示)学习课文。

5、小组学习,讨论汇报

过渡: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学习中气氛很热烈,态度很认真,下面谁先来汇报一下你学习的情况?

(1)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板书:看到慢慢地飞来

听到边飞边鸣

(小组学习提示1)

更羸从大雁慢慢飞,边飞边鸣,分析出这是一只受伤失群的大雁,是因为他是射箭能手,养成注意观察的习惯,才会对魏王说:自己不用箭,只用弓就能射下大雁。

(2)更羸指着大雁对魏王说: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

朗读,指导读出更羸充满自信的语气。

(3)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已的耳朵,问道,你有这样的本事?读出魏王怀疑的语调。

(小组学习提示3)

想象一下他心里的想法。也许会想:就算你更羸是个有名的射箭能手,可不用箭,只用弓射雁也许是大活,我不信你。

(4)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两句句子的比较,体会直字)

(大雁是怎样掉下来的?)

板书:听到弦响(嘣)直往上飞↑直掉下来↓

直在这一自然段出现了几次?(两次)

两个直字意思有什么不同?谁上来用符号表示?

前一个直有一个劲使劲拼命飞的意思,后一个直是笔直掉下来。一个汉字的直字,就有这样丰富的意思,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丰富多彩呀!今后一定要努力学习,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美。

(5)啊!魏王看了,大吃一惊,说:真有这样的本事!

这里的本事指什么?(本领)

看课文插图,图上的更羸是拉弓前还是拉弓后,你从哪看出的?

读出又惊讶又赞叹的语气,体会魏王语气的变化,魏王简直不相信自已的眼睛。

更羸只拉弓,不用箭,就把大雁射下来的本事。魏王有什么反应?

(大吃一惊)

魏王为什么会大吃一惊?

学习汇报。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提示:用引读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重点理解更羸善观察和动脑,用以帮助学生理解全文内容。

师:(引读)飞得慢。

生:(齐读)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

师:叫得悲惨。

生: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师:它一听到弦响

生: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

师:它一使劲

生:伤口又裂开,就掉了下来,

师:你读懂了什么?

生:这些就是更羸知道这只鸟是只惊弓之鸟的原因。

生:分角色通读全文

三、总结课文

读得真好,这节课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更羸是怎样根据大雁飞得慢,叫得悲惨,一步一步推断出不用箭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读课文,说说你学习惊弓之鸟这个成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受到什么启发?

28

惊弓之鸟

不用箭只拉弓掉下来本事

看到慢慢地飞飞得慢:伤口作痛

弦响(嘣)→害怕

听到边飞边鸣叫得惨:孤单失群

仔细观察认真分析

简单说课稿小学语文篇2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自主认识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联系生活理解“穿梭、注视”等词语,结合语境理解“相当到家”。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用段意归并法概括主要内容。

3.通过阅读比较,了解纪昌练眼力的经过,联系重点词句体会纪昌专心刻苦、有毅力等品质,明白“学习要练好基本功”的道理。

教学重点

在学习文本表达方式的过程中,体会人物品质,感悟寓意。

教学难点

明白“学习要练好基本功”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形成期待

1.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词语:守株待兔拔苗助长亡羊补牢南辕北辙自相矛盾掩耳盗铃

读着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都是寓言故事,都有一个小故事,里面有一个道理)这些故事与其它故事有什么不一样?

2.导入:这节课我们也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

⑴指名读题,正音:读纪(jì)对吗?来看看字典里的注释,相信你会有所发现。

(根据字义选择读音,出示解释:1.jì:①记载②世纪③制度,纪律④表示地质年代2.jǐ:姓。)。

⑵指名读,齐读课题,评价:字正腔圆、字字清晰……

⑶板书题目:纪昌学射(生在桌上书写,提醒“昌”的写法,上窄下宽。)

3.寓言的题目往往是故事内容的浓缩,再读读题目,你猜猜故事可能写什么?围绕着“学”字,说说你最想知道什么?

质疑:向谁学?怎么学?结果怎样?为什么要学?副板书梳理问题。

二、初读感知,把握内容

1.带着问题再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交流反馈:

(1)读音:(分组出示)能读好这几个词语吗?指名读,注意听。

妻子梭子虱子/百发百中聚精会神

逐一出示图片、实物(虱子:大小只有芝麻粒那么大的小虫虫;见过梭子吗:织布时用来穿引织线用的工具;梭子在织布机上来回地快速穿行,用上课文中的一个词叫——来回穿梭,高速公路快速行驶的汽车看过去也像梭子似的——来回穿梭。)

(2)交流解疑。板书:练眼力百发百中

向谁学:在哪一段?读第一段并成一句话说说,纪昌向射箭能手飞卫请教射箭;

结果怎样:在哪一段?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怎么学:纪昌先练眼力,再练开弓放箭。

3.把“向谁学、怎么学、结果怎样”连起来简洁地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纪昌向射箭高手飞卫学习射箭,飞卫让他先练眼力,(先练盯着目标不眨眼,再练把小的看成大的,)最后才学开弓射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4.指题目过渡:题目是说纪昌学射的,为什么用了两大段写练眼力呢?

三、比较学文,体会表达

1.先仔细读课文2、3自然段,也练练你们的眼力,看这两个自然段有什么相同之处?教师巡视。看看自己能找到几处,跟同桌交流交流。

2.交流反馈,板块教学。

板块一:两段都提了要求——不眨眼看大

(1)读:这是飞卫老师提出的要求,他说——他还说——

(逐句出示,指名读,教师示范读。)

(2)说:你从老师的话中还听出了什么?

(两次要求明确;严厉;语气强烈说明很重视这一点;要求一次比一次高……)

(3)小结:虽然两项练习的要求不同,可飞卫老师要求难度都很高,飞卫老师的话也都毫无商量余地。

板块二:苦练的过程相同——体会纪昌是同样的专心和勤奋。

出示语段:

(1)你是怎么知道纪昌练习专心勤奋的?请你读读纪昌两次练习眼力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看法。

(2)重点交流,板书:“注视”、“盯着”。

简单说课稿小学语文篇3

【教学思路】

由设置问题入手,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自学课文,提出疑问,之后,通过教师启发和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掌握课文内容,懂得课文中蕴含的道理,启发学生学习更羸思考问题的方式。

【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内容,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2、通过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进行弄懂自然段意思的训练,并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3、学习本课生字,懂得“能手”“本事”“大吃一惊”“孤单失群”等词语的意思,并懂得“惊弓之鸟”这一成语的意思。

4、练习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掌握更羸的思考方式,懂得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惊弓之鸟》,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板书课题)

2、解题:

“惊”、“之”是什么意思?“弓”是什么意思?“鸟”在本课指什么?这四个字连起来是什么意思?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出示自学思考题。

1、读课文,读准音,把语句读通顺。

2、利用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新词的意思。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划出不理解的地方,准备提出来。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投影片认读生字词。

2、你理解了哪几个新词的意思?(指名说)

3、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更羸放空箭射下一只受伤的大雁的事)学生说时可以详细些。

四、质疑

过渡:读了课文,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能讨论解决的讨论解决,当堂不能解决的师生梳理归纳成几个中心问题。)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思考、讨论课上归纳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深入地学习课文。对于重点问题,我们将展开讨论,大家要各抒己见,达到准确地理解课文,领会其含义。

二、指导自学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

⑴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哪些自然段写更羸不用箭就射下了大雁这件事的`?第6~9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⑵课文的叙述顺序是怎样的?

2、集体交流:

(1~5自然段告诉我们更羸不用箭就射下了大雁,6-9自然段讲的是这件事情发生的原因。课文的叙述顺序:先说事情结果,后讲事情原因。)

3、学习1~5自然段:

⑴指读1~5自然段,思考:读了这几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主要人物是更羸;他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说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能把一只大雁射下来,结果真的射下了大雁。)

⑵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经过吗?(加上自己的演示。特别是大雁的“直往上飞”和“直掉下来”要能演示出来。)

⑶指导朗读:

更羸和魏王说话时应是怎样的语气?(更羸很有信心,魏王怀疑;结果令魏王吃惊。)能读出这些意思吗?

①学生练读。

②范读指导。

③指名分角色读。

4、学习6~9自然段:

⑴过渡: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

学生独立默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⑵集体交流:

要引导学生理解:认真观察:看到:飞得慢;听到:叫得惨。

分析:受过伤、孤单失群、害怕。

推断: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

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6~9自然段内容吗?

⑷朗读指导:

(更羸很自信,魏王吃惊。)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①学生练读。

②指名分角色读。(范读指导。)

⑸指导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①教师引背。

②学生试背。

③指名背。

三、总结

1、用自己的话说说“惊弓之鸟”一词的意思。说说比喻意义。(比喻受过惊吓见到一点儿动静就特别害怕的人。)

2、人们在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到“惊弓之鸟”这个词?(加深理解。学会运用。)

3、学了课文,你还有什么收获?

(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他看得认真,听得仔细,并且能够把看到的、听到的和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进行思考,这种正确的思维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4、练习复述全文。

四、布置作业

继续练习,复述全文。

五、板书

惊弓之鸟

观察分析判断

飞得慢受过伤害怕

掉下来

叫得惨孤单无群高飞

简单说课稿小学语文篇4

教学《王二小》,应该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和学文,熟悉课文的语言文字,了解王二小的事迹,激发学生崇敬英雄、学习英雄的感情。为此,可以这样安排教学过程。

一、由图入文,讲英雄的故事。

1.整体感知。将文中的四幅插图以投影的形式出示,同时播放《歌唱王二小》的乐曲,此时教师范读课文,读后让学生说说:图中出现了哪些人物王二小是什么人

2.看图说话。先指导学生逐一观察插图,说出插图的内容,然后要求学生将四幅图的内容连起来,把故事说完整。

3.读通课文。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披文入情,知英雄的人格。

1.找一找。引导学生先找出与四幅插图相对应的课文段落,读一读;再从这些段落中画出直接写图意的句子;然后分别用一个短评来概括每幅插图的内容。如:

(1)边放牛边放哨;

(2)叫他带路;

(3)带进埋伏圈;

(4)消灭敌人。

2.想一想。引导学生回想平时观看过的影视片,如《小兵张嘎》等,让他们了解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体会战争年代的血雨腥风,并结合有关内容理解儿童团员扫荡敌人八路军等词语。

3.议一议。为什么说王二小是小英雄呢要求学生讲述王二小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的经过,体会王二小的机智和不怕牺牲的精神;并要求结合讲述用上迷了路带路装着顺从埋伏圈上了当消灭等词语。

4.写一写。引导学生对照插图,根据课文,把下列句子填写完整(括号内是应填内容):

(1)王二小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

(2)王二小被敌人逼着(带路)。

(3)王二小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4)王二小(被敌人)杀害了。

简单说课稿小学语文篇5

【教学目标】

1.选取自己喜欢的好地方分享给大家,并把推荐的理由写清楚,能够引起同学们对这个地方的向往之情。

2.能用普通话和同学们交谈,其他同学做到认真倾听。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选取自己喜欢的好地方分享给大家,并把推荐的理由写清楚,能够引起同学们对这个地方的向往之情。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现在的社会交通便利,我们出行非常方便,那你们一定去过很多地方,有没有让你难以忘怀的地方?比如水乡的小镇让我们赏心悦目,游乐场让我们兴奋不已,书店让我们流连忘返,住家附近的小树林是我们的快乐天堂……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地方,你愿意和大家分享吗?推荐一个好地方给同学们吧。(板书:推荐一个好地方)

今天,我们来共同完成习作一:推荐一个好地方。

二、明确目标。

1.师: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喜欢的地方也就会不同,那么怎样把你喜欢的地方介绍给大家呢?怎样介绍才更有条理,也让人感到你喜欢的地方很美,也让大家和你一样喜欢那个地方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2页,读一读,大家一定能找到答案。

2.确定习作主题:推荐一处自己喜欢的地方,要写出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使别人读了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写同一个地方的同学,可以交流交流,相互取长补短。

3.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

a.写作范围:自己喜欢的一个地方。

b.通过描写这个地方与众不同之处,使别人读了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因此要抓住这个地方的特点来写。

4.确定自己要写的内容。

a.你打算推荐什么地方?

b.这个地方在哪里?

c.有什么特别之处?

三、学习示例。

1.打开课本12页,认真读一读。

推荐一个古镇。

这个古镇很美……

在那里可以了解以前人们的生活……

这个古镇有很多好吃的……

2.师:你来说说从示例的描述中,你能找到什么规律?

生:①要按一定顺序写了;②抓住特点进行描写;③重点部分需要详写;④要把自己对这个地方喜欢之情写出来。

四、回顾课文。

师:回忆一下我们刚学过的课文,那篇文章是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来写的?

小组讨论后回答。

生:《观潮》就是写景的文章。在文中作者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写的。作者观察仔细,语言生动,把钱塘江大潮写得壮观神奇,让人如同身临其境。

生: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学习《观察》的写作顺序。

五、写作提纲。

师生讨论并归纳:

1.可先写景物的总特点。介绍自己要推荐的地点.环境情况以及大致特征。(总写)

2.然后按照观察的顺序来详细写,注意语句要通顺、优美。(分写)

①一种:可以按照游览或观赏的顺序来描写。

②二种:可以选几处(两三处)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写。

③三种:可以按照方位变化来描写。

④展开合理想象。

3.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要细致描写。

4.结尾,可写一写自己对景物的感受。(总写)(板书:结尾感受)

六、动笔练习。

1.下面,请大家按照刚才的习作要求:写一处你去过或想去的地方,把这个地方的景物特点按一定的顺序写清楚,写具体。比一比,谁写的地方最吸引人。

2.展示作品,师生共同评议修改。

谁愿意第一个上来,交流分享你的作文。

哪些地方写得好,你最欣赏哪里,你还想送给她什么建议。

3.修改习作。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课后同学们还可以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其他同学听,听取同学的建议,修改自己的文章。

例文:

最美云霄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个好地方,它就是我的家乡——云霄。云霄位于福建省南部沿海,是漳州文明的发祥地,素有“开漳圣地”之称。

云霄的景点有很多:七星山、乌山、将军山、红树林、佳洲岛……那里个个风景如画,美不胜收。

我最喜欢红树林了!一艘艘游船,像水蛇一样在林中穿梭自如,不管多窄的地方都可以平稳穿过,速度极快,还可以作急转弯呢!我坐在船上悠闲地欣赏两旁的风景。只见白鹭一会儿展翅高飞,一会儿冲向水面叼起水中的作文小鱼飞走了,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云霄不但风景优美,而且物产丰富。

云霄的特产有很多:枇杷、下河杨桃、列屿巴非蛤、竹塔泥蚶……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当然是开春第一果的枇杷了!云霄可是枇杷之乡。这里的枇杷品种众多:有解放钟、森尾早生、早钟6号……这里的人们可厉害了!还培育出了新品种——白枇杷。白枇杷不但汁多,而且味道甜美,使回味无穷!

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云霄真是一个好地方啊!欢迎大家来这里做客。

简单说课稿小学语文篇6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要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已经学过了很多的寓言故事,能说出几个吗?每个寓言的背后都有一个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个寓言故事,相信每个同学又有收获的。

二、自学课文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交流:两则寓言中提到了四个人物,分别是谁?

板书:纪昌飞卫扁鹊蔡桓公

4、知名2位同学分度两则寓言,思考:能否用一个词来概括以上人物的特点?

5、交流并板书:

(勤学苦练)的纪昌(医术高明)的扁鹊

(堪称名师)的飞卫(固执己见)的蔡桓公

三、学习第一则寓言:

1、自由读课文,思考: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2、交流一:飞卫说的两处话

(1)指名读,想一想该怎么读?

(2)提示:你就是堪称名师的飞卫,该怎样对你的徒弟说话,而且要把你的要求说清楚,使对方听明白,并且又不失名士的这种谆谆教导。再次指明读,不行的话,老师范读

(3)说说你从飞卫的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要求达到:比眼力是学射箭的基本要求。从而展开;那些本领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如:游泳

(4)飞卫的要求“眼睛不要眨一眨”,飞卫仅仅是说眼睛不要眨一眨吗?到底还想说什么?

从而提升:飞卫的还告诉纪昌要坚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废。

3、交流二:纪昌的勤学苦练的两处

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拓展:纪昌练习眼力的时候,还会怎样练习?想像说话

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1)自由读,思:从那些字词看出纪昌的勤学苦练?

(2)交流:通过“躺”“睁大”“注视”“每天”“聚精会神”“盯”等词语,读出他的认真和虚心。

(3)纪昌练习眼里取得的非凡成绩──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要读出夸张的描写。

4功夫不负有心人,纪昌的勤学苦练终于成功了,引读

5学了这则寓言故事,你有什么启发,请写下来?(小练笔)

三、总结提升

1、纪昌学射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任何本领,都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想掌握射箭本领,就要先练眼力。

2、说话:要想掌握骑车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滑冰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操作电脑本领,就要……;要想掌握……,就要……。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扁鹊是个医术高明的医生,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一找,丛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请把句子画出来

2学生自由读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

2交流:从哪些地方看出扁鹊是个医术高明的医生?

3交流一:课文的第二小节

(1)根据学生的交流形成板书:皮肤―――――体内

(2)皮肤上的病是扁鹊现在看到的,那发展到内这应该是―――扁鹊诊断的?

(3)扁鹊的诊断是正确吗?请你找出根据。

(4)从而引出扁鹊的几次话。特别要引出最后的话,多读几次。

4交流二:蔡桓公的固执己见

(1)从哪些地方看出蔡桓公的固执己见,自由读

(2)交流并练习对话思:共几次于蔡桓公进行对话

(3)指导学生读好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要结合揣摩他们的心理读来读。扁鹊的话要诚恳耐心。

注意:特别是“此时浑身疼痛的他,又会怎么想呢?

交流受到的启示。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适时点拨:蔡桓公怎样才不会死呢?本来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人命呢?使学生体会到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固执己见等道理。

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想想蔡桓公听了你的话会说什么?也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三总结拓展

纪昌学射和扁鹊治病这两则寓言,使我们明白了学习、做事、做人的道理。这样优秀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余时间读一读“郑人买履”“买椟还珠”“自相矛盾”等寓言故事,相信你一定能得到更多有益的启示。

简单说课稿小学语文篇7

教学目标

★要学课文的会认会写生字和笔画。

★学习各种识字方法与朗读方法、诵读课文。

★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明白人民在勤劳中的智慧。

教学准备

★卡片课文生字词语

★课文插图课件

★桃树挂图

教学重点

★会认会写生字和笔画

★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结合生活,激发兴趣

1、用课件出示文中第一幅插图:堆雪人。让学生看图说话,并结合实际说一说自己在冬天里,一场鹅毛大雪过后,最喜欢做什么?相机发展语言。

2、洁白的雪为冬天披上了神秘的面纱,赋予了冬天童话般的色彩。那么你们知道冬天的节气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冬天节气的谚语《九九歌》。(教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圈点文题中的“九”,这个字是我们要书写的第一个字。谁想说说这个字怎么写?应该注意什么(课件演示“九”的笔顺)引导学生观察九字在虚宫格里的位置。重点在笔顺。师范写,生练习写。(每个写1个)。扩词。

4、九九歌究竟写了什么呢?我们快快打开语文书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读(听字音,语气,节奏)

领读(读准字音,模仿语气)

自由读(圈出本课要认读的生字,同桌互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准字音。)

试读课文,巩固生字,即能够把课文较通顺、流畅地读出来。

2、什么是九九歌呢?学生汇报。

3、教师讲解:从冬至开始,每九天为一个九,叫数九,这样从冬至起,一九、二九…………一直数到九九,共八十一天。《九九歌》描写的就是这八十一天的天气,温度的变化。跟节气有关的谚语又叫农谚,是农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确气象和农时变化的通俗易懂的固定语句,通常作为他们耕种作息的依据。

三、自主读文,随文、随图识字

1、课件出示文中的六幅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从中挑选一幅自己喜欢的图画,要求能用简单的话说出图的大意,并能用文中的句子配图。先在小组内交流。

2、小组汇报。相机教学文中生字,二类字读准音,一类字记住形。这里重点指导学习“力、边、遍”。在此环节中,应引导学生文、图结合,利用多种方法识字,巧记字形:如学生会说“四”像窗户和窗帘,字理识字,区别形近字方法学习“手”、“毛”,部件组合法学习力+口=加等。(中间加入休息:边读文边做律动)

3.学习新笔画“竖弯”,教师在虚格中范写“四”、“六”,生练写。

4、游戏巩固识字:摘桃子。玩法:挂图出示一棵桃树,树上“结”满了桃子——生字卡片,每个字卡后面是它的读音或词语,大声读对者就可以将桃子摘回去。

四、指导朗读,体会意义

1、通过领读、接读、拍手读、看插图背和自评、互评的方式来训练学生掌握朗读技巧,引导学生有节奏的朗读。

2、引导学生通过图文结合的方法理解“不出手、冰上走、看柳、河开、雁来,耕牛走”的意思。

3、在学生充分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将课文读熟,再图文结合,展开背诵。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布置

1、《九九歌》也因地而异,课后可以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收集祖国各地《九九歌》的资料,体会不同地区不一样的泥土气息和甘醇如酒的亲情

2、有条件的查一查《夏九九歌》。

3、我国还流传着许多谚语大家可以查一查或问一问家长。

简单说课稿小学语文篇8

教学要求

1.学会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经过,理解“讳疾忌医是十分有害的”的道理。

3.在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自读自悟了解蔡桓公“讳疾忌医”的语言神情,反复的读扁鹊的解释,明白寓意。

课时布置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读音和区分字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的语气。

3.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经过。

重点难点

自读自悟了解蔡桓公“讳疾忌医”的语言神情,反复的读扁鹊的解释,明白寓意。

教具准备

1.查资料了解扁鹊和蔡桓公的生平。

2.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0)

1.自读课文,留心生字新词的读音。检测正音。

2.提出自身还不理解的词语,交流理解。

3.用自身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简介扁鹊生平。

二、激发兴趣,深入研读(20)

1.同学们想把这个寓言故事演一演吗?

(引导明确要演好故事,必需先精读课文。)

2.自由分组,研读课文,想想:要注意哪些地方才干把故事演好?

3.全班交流,读悟结合。演好故事需要注意的地方,如:

⑴发现时间的变化,即时间顺序:一天——过了十来天——十来天后——又过了十几天——五天以后。

⑵弄清蔡桓公病情不时恶化:病在皮肤——发展到皮肉之间——发展到肠胃里——深入骨髓——浑身疼痛而死。

⑶注意扁鹊拜见蔡桓公神色动作的变化:站了一会儿——只好退出——连忙退出——立刻掉头就跑——最后跑到秦国。

(鼓励展开想象。注意精读第5段。)

⑷注意蔡桓公语言、神色的逼真:

①豪不在意,说“医生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以便邀功请赏。“

②假装没听见,没有理睬他。

③满脸不高兴。

④觉得奇怪,派人去问原因。

⑤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

⑥病死。

(注意透过这些词句走进蔡桓公的内心世界,指导读出感情。)

三、课堂小结(3)

四、安排作业(5)

1.写本课生字新词。

2.复述课文内容。

教后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讳疾忌医是十分有害的“的道理。

重点难点

自读自悟了解蔡桓公“讳疾忌医”的语言神情,反复的读扁鹊的解释,明白寓意。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8)

1.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和书写。

2.指名用自身的话讲述故事的内容。

二、小组合作,扮演评价(20)

(强调扮演和评价都要紧扣课文内容,最好能展开想象。)

1.小组合作,分角色,根据课文内容彩排。

2.扮演评价:是否理解了解课文内容,人物形象是否鲜活等。

三、感悟寓意,拓展延伸(7)

1.这个寓言告诉俺们一个什么道理?

(讳疾忌医十分有害)

2.你从故事中还得到了什么启示?

(比方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自身的坏习惯、坏毛病要尽早改掉等。)

四、安排作业(10)

1.看拼音,写汉字

shìtàngpàiyāobài

解()敷()指()()请()见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一天,扁鹊第()蔡桓公,他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告诉蔡桓公皮肤上()。过了十来天,扁鹊第()次拜见蔡桓公发现他的病已经发展到()之间了。十来天之后,扁鹊第()次拜见蔡桓公告诉他的病已经发展到()里。又过了十来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立刻掉头就跑,因为蔡桓公的病已经(),无药可治了。

板书设计

扁鹊的诊断蔡桓公的反应

扁病在皮肤豪不在意

鹊病在皮肉之间假装没听见讳疾忌医

治病在肠胃里满脸不高兴十分有害

病病在骨髓觉得奇怪

结局在意料之中浑身疼痛而死

简单说课稿小学语文篇9

教育目的: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分清是非,学习优秀榜样,预防犯罪,为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基础。

活动过程:人人心中有榜样、榜样在身边、避免学习榜样的盲目性

ⅰ.引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问:这段话是谁说的?

答:保尔

主持人甲:年3月中央电视台播放电视连续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中年人重读保尔,唤起他们对人生的回忆,因为保尔曾是一代人的英雄。

ⅱ.主持人乙:历史走过了半个世纪,人们仍记得保尔,保尔的这段话仍让人们时时想起,成为激励许多人奋进的动力。现代美国有一个英雄,因为有了他的贡献,才使我们进入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

问:这个人是谁?

答:比尔·盖茨

主持人甲:盖茨敏锐地捕捉到时代发展的先机,准确地把握社会生活与科技进步的趋势,通过自身努力,造就了一个微软帝国。他不仅凭智慧和能力证明了知识可以创造财富,并在为个人谋求巨大财富的同时,大大地影响和改变了人类社会。

主持人乙:人人心中都有榜样,保尔和盖茨谁是英雄?谁是你们的榜样?

讨论5分钟后请部分同学发表看法。

成坤:两者都是。一个创造精神文明,一个创造物质文明,他们都对社会作

出了贡献。凌锋:我认为盖茨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而保尔是革命时期的英雄,现在已经不入流了。

ⅲ.主持人甲(过渡):关于这个话题我们先争到这。其实争论的意义已超出了争论本质,它意味着我们在思考,这是叩问人生的过程。保尔和盖茨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主持人乙:在我们的周围也不乏榜样,他们可能是你的亲人、朋友或者同学。

1、请几个同学说说他们身边的榜样。

丽清:相信自己

南南:崇拜妈

常银:崇拜自己

2、推选班级之星。

德育之星:黄华棣            音乐之星:章仙平

文学之星:金 欣            学习之星:金 琼

全能之星:林恩华            智慧之星:陶乃贵

美术之星:林瀚森            勤学之星:徐义珠

ⅳ.主持人甲:每个人都有长处,每个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主持人乙:古语云:“近朱者示,近墨者黑”。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身边既人优秀人才,也有丑恶分子,时时提醒自己,不要盲目学习榜样。下面请看一则小品。

(两个初中时的同学在上学路上相遇)

甲(垂头丧气):唉,这次半期考没考,回家挨了一顿骂,以后不知该怎么办。

乙(颇为得意):我这次考得挺好的,不仅老师表扬我进步了,爸妈还给我奖励呢。

甲:你怎么进步这么快?能教我一招吗?

乙:教你一条捷径:搬答案

甲(迷茫):怎么个搬法?

乙:就是把别人的答案搬过来

甲:这不是窃取别人的劳动果实吗?

乙:孔乙已说过“窃书不算偷”,我这叫“搬”怎能叫“偷”?

甲:看来我也要试试,读书太苦了。

就此展开讨论。

简单说课稿小学语文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成、对”等6个字,学习“又字旁、绞丝旁、门字框”。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在读中感悟“小树在春风里摇绿了嫩芽和树梢,摇红了花蕊和花苞”,以及小树和小鸟说的话,识字,培养想象力。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1、看插图小树在风中点头,小鸟在树上嬉戏,让学生仔细观察,问:你看到了什么?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2、理解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再整体感知。

1、借音自读课文,一节一节地读,再连起来读。

2、标出课文一共有几小节,并用横线画出生字词,然后自己反复拼读,把生字读准。

3、同桌互相认读生字,并纠正读音。开火车选读带拼音的生字词,再读去掉拼音的生字词,全班读。

4、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小组合作,轮读课文。再指名读、评读。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选你最喜欢的一节反复读,想想:读了这节,你明白了什么?小组交流。

3、检查,你最喜欢读哪小节,你读懂了什么?

4、读了第一小节,你明白了什么?读了第二小节,你懂得了什么?读了第三小节,你又知道了什么?教师再指导朗读

四、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新课

认读生字。回忆课文内容

二、背诵,诵中感悟

1、谁能准确、流利地把课文读一读?

2、练习背诵,同桌互相背背。指名背。

三、书写,学会生字

1、认读带拼音的生词,再认读没拼音的生词,然后用“会认字”与“会写字”组词、说话。

2、仔细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边书空边说说笔顺。

3、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互相说说。教师指导书写,再独立书写。

四、识词、积累运用。

认读词语花篮里的词。你从这里还学会了哪些新词?把你最喜欢的选几个填在花篮里。选择你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再小结全文。

简单说课稿小学语文篇11

教学目标:

认识“钥、匙、趁”等八个生字,会写“爽、菠、萝”等7个生字。

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欣赏图文,感受秋天的美好,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认读生字,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能正确认读生字,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谈话导入

出示雨点图,问:这是什么?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雨吗?

2、过渡: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秋雨的美吧!

(出示雨图,用平时积累的词语来形容雨,让学生学会运用词语,并懂得平时词语的积累是很重要的。用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来引入课文,自然,贴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读通课文。

1、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把要认读的生字用横线划出来。

2、检查认读情况。

A、出示生字卡片,分男、女生读。

B、同桌互读,一点一读,相互帮助,相互评价,并说说你是怎么来记住这些字的。

3、这些单个的生字都认识了,那么我把它们放在小诗当中,你还能正确认读吗?

课件出示小诗,指名读,齐读。

小诗:是谁像一把钥匙?

是谁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是谁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是谁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啊!是绵绵的秋雨,是凉爽的秋风!

(生字认读是本课的重点,通过自己找读,卡片认读,同桌互读等形式后,再把生字融入到小诗中加以巩固。出示这首小诗,也为学生在接下去环节中回答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的作个铺垫。)

4、学生再次快速地朗读课文,用小括号把带有生字的词组找出来,并读一读。

5、课件出示词组,学生齐读。

6、出示“一把钥匙、趁你没留意”,重点指出“匙”读轻声。引导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齐读。

7、过渡:那秋天的大门打开了,你将看到什么呢?

出示词组:五彩缤纷的颜料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

橘子、柿子你挤我碰菠萝甜甜的

分男女生读。

8、像这样的词组、句子在课文中还有很多很多,让我们一起到课文的2-3自然段中去找找,把你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等会来读给大家听听。(生读)

9、交流,生个别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重点出示“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扇”是多音字。

10、过渡:秋天不仅有五彩缤纷的颜色,有香甜的气味,秋天的雨还会吹起金色的小喇叭呢!让我们来读读这几个词:“金色的小喇叭、衔来树枝造房子、油亮亮的衣裳”“裳”读轻声。

11、找出带有这几个词语的句子来读一读。

(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把每个自然段中分布的词语分别拿出来,分自然段来朗读,一方

面是为了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另一面让学生各自来说说自己喜欢的句子,从而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

12、过渡: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就让我们再一次自由感受一下秋天的美吧!这次,我们已经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所以老师要请大家来带问题读课文了,让我们先来看看课后的小话筒。

请一学生读题目。生带问题自由读,读后可以与同桌互相交流。

(充分利用教科书的课后练习,指导学生养成认真读题的好习惯。)

13、生答,师出示四个方面。并说明课文的结构,这几个句子都在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而后面的句子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14、大家合作读全文,突出四个方面的总起句。师引读。

(课件出示四句话,并且让学生知道这几个句子都在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后面的句子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并且通过师生合作读课文,师读第一句,来加强这几句话的特殊性。)

三、书写生字。

1、出示7个要写的字。请一学生上台按规律分类。

(可以按偏旁分类,也可以按结构分类。重点指导“木”在左边和在下面的区别。)

2、师范写学生认为最难写的字。

(“爽”最容易出现笔顺错误,重点指导。)

3、在生字本上写一个,并组个词。

四、拓展

1、出示关于秋天的美景。

(作为学生学习认真的奖励,一可以放松一下,二为第二课时,更好地感受秋天的美做好铺垫。)

2、出示关于秋雨的美文,供学生欣赏,并把好词好句摘抄下来。

(补充的文章结构与课文相似,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都是总起句,可以巩固课文的结构。摘抄好词句,使学生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读文感受秋天美。

简单说课稿小学语文篇12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

2、分角色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4、学习作者主次分明、借物喻理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初步学习分清文章主次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做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进入课堂

1、猜谜语: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说一个谜语,让你们来猜猜,好不好?

师: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个白胖子。

2、学生猜。引入课题:落花生

3、师:那你们知道为什么叫“落花生”吗?

(因为它是地上开花,花落以后在地下结果的作物,所以叫落花生。)

二、生品尝花生,谈论花生的各种好处

师引:同学们,那你们爱吃花生吗?今天啊,老师为你们每个小组都准备了花生,让你们尝尝。吃过花生,还要结合生活实际所得,谈谈花生的各种好处。

(注意:保持教师的清洁卫生。)

生:

1、分小组品尝后,小组讨论、小结。

2、全班汇报交流。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引:同学们,你们谈得真不错,打开课本,这里也有一家子在吃花生、议花生呢!看看他们说了些什么?

1、复习生字词:

师:昨天,我们熟悉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那下面老师就考考你们,看还认不认识这些生字宝宝。

2、出示课件,学生认读、抽生认读、开火车读。

四、理解课文,明白道理

1、再读感知:

下面我请同学们快速地朗读课文,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课件出示)

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学生朗读思考汇报,教师适机点拨板书:

①种花生──

②收花生──

③吃花生──

④议花生

2、逐部分理解:

(1)理解种花生、收花生:(略写。)

①下面同学们找一找,课文哪一段在讲种花生?

师:从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②第一段中哪一句是在写种花生的过程?

“买种”、“翻土”、“播种”、“浇水”这几词语能颠倒顺序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明白:这几个词是按种花生的过程排列的,不能颠倒。

③姐弟几个通过辛勤的劳动,收获了花生,一起读读最后一句:

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句中的“居然”表达了他们怎样的心情呢?

(这个词写出了收获时大家出乎意料的高兴心情。)

(2)理解吃花生时议花生的重点部分:

引入:亲手种的花生有了个好收成,当然大家都很高兴,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还邀请父亲也参加。看到课文“那晚上天色不太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师:父亲和孩子们一起吃饭本是很平常的事,为什么作者告诉我们,父亲来了,是“难得”“实在难得”呢?

(理解父亲不顾“天色不好”、“公务的繁忙”,前来过收获节,品尝劳动的果实,享受劳动的乐趣。)

(3)抓住重点,精读领悟:

师:父亲这样难得回来吃饭,就是为了品尝新花生吗?下面我们带着这样的疑虑学习课文最后部分。

出示课件:课堂兴趣套餐。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

②讨论:

三个孩子在谈论花生的好处时,谈到了哪些方面?

③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

A、分小组合作讨论;

B、汇报学习情况,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C、你能非常有感情地把父亲说的这段话读出来吗?谁愿意来展示一下?

教师充分肯定学生。

(出示课件,演示介绍这几种植物的生长特点。)

(父亲认为桃子、石榴、苹果是显露在外的,非常引人注目,而落花生没有漂亮的外表,也不善于把自己的作用展示给人们。)

(4)下面我们再来看看父亲接下来说的一段话:

学生齐读这一段落。

理解:父亲希望我们像花生,不要做只讲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同学们,你们愿意做像落花生这样的人吗?也许有的同学在犯嘀咕了。

(5)课件出示:兴趣发言在激烈的现代社会中,你是想做苹果那样的人呢,还是想做花生那样的人?请同学们实话实说,各抒己见。

①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②老师:苹果、桃子、石榴,既好看又好吃,既善于展示自己,又把香甜的果汁贡献给人们。为什么非要做像花生这样的人呢?

师:如果你这样想,当然不错。在这里父亲这样说,是为了感悟花生不哗众取宠、默默奉献的精神。

(6)师过渡:这次“收获节”,有了父亲,我们的收获真大,请看:

出示课件: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句话是作者的心声,其实也是同学们的感悟,那就把这句话送给大家,愿他伴随你健康成长。

3、回忆文章的主次、深化文章中心:作者花大量的笔墨写“议花生”,目的是告诉人们,做人要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所以你们在写作文时,也要注意分清文章的主次。

分析:

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发挥语文课的美育功能,实际上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也是语文教学向更高层次的攀升,教学活动原本是智慧与情感融合在一起的、人类追求文明的活动。教学的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教学不能没有美。因为我们的教学对象正是一群天生爱美的学生,我们的教材更是从不同侧面显示着、蕴涵着自然之美、社会之美或艺术之美。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促进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学理应充分地体现美、利用美。

如教《落花生》就根据作者决心做个落花生式的人并用行动实现了这一决心等内容,让学生议论学后自己有什么想法,应该怎样做人。学生表示要做落花生式的人。

学生有了愉快的情感体验,就会表现在他的思想中,成为行为的`动力,对实际行动起调节和促进作用,学生会自主活动,人人参与,促进认知、情感、个性行为等全面和谐主动地发展,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简单说课稿小学语文篇13

一、教材分析

《桂花雨》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文章以“桂花”为线索,作者通过回忆童年时代故乡的桂花和与母亲一起摇桂花的事,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

二、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讲,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赏析文本的能力,再加上本组课文前两篇文章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感情基础,所以,在这篇独立阅读课文中,学生对作者思念家乡的感情能感受,也能领悟

三、设计思想

文章清新自然,感情丰富真挚,在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让学生走进作者与作者情感相融,是我本课设计与研究的重点。

四、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文本中的桂花香、摇花乐

3、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2、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在教学中我采用“读——赏——悟”的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运用多媒体手段加以辅助,使教学更直观。

(1)读: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

(2)赏:赏读文中优美的句子,积累内化。尤其是抓住描写桂花香味的句子中的“浸”字,以及摇桂花时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来品析。

(3)悟:抓住母亲的话让学生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在读中悟法。

七、课前准备

自制幻灯片

八、教学建议: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老师和你们一起认识了很多女作家,也欣赏了她们优美的篇章,比如林海音的《窃读记》、叶文玲的《我的长生果》。今天,老师再给大家介绍一名女作家——琦君。(课件展示)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对我们提出了这样的阅读要求:(课件展示)

2、听录音,注意纠正文中没读对的字词。

3、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4、自由朗读,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在阅读中,同学们有没有感觉出作者对桂花有着怎样的情感呢?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喜欢

6、作者为什么喜欢桂花?(桂花香、摇花乐)

三、品读课文

(一)、在文中找出描写桂花香的句子,抓住“浸”分析

(二)、享受摇花乐

1、在文中找出摇桂花的句子读一读。

2、画出句中一系列动作的词,感受摇花的乐。

3、看到这纷纷下落的桂花,作者情不自禁的喊了起来,(课件展示)你想喊吗?你想怎么喊?喊给大家听听。

四、悟情

因为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所以作者喜欢,因为摇桂花太使人感到快乐了,所以作者喜欢。正是因为对桂花的喜爱,才使得作者上了中学,全家离开了家乡来到杭州,还忘不了要去欣赏桂花,并且还要给母亲带回一大袋,满以为母亲会赞美桂花的香味,可是母亲却说(课件展示)难道真的是这里(杭州)的桂花不香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是呀,不是因为这里的桂花不香,而是因为家乡的桂花充盈了母亲的生活,倾注了母亲的情感,母亲不是用鼻子闻桂花,而是用情感看桂花。那到底是一种什么情感让母亲觉得家乡的桂花香些呢?(思念家乡)

母亲的这句话也让作者又一次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想起童年的桂花香,想起童年的摇花乐。(课件展示)

同学们,作者母亲的这句话,也让老师想起了一句古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呀,对于一个远离故土,在外漂泊的人来说,家乡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哪怕是那一片飘浮的云彩,都可以勾起他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请欣赏《故乡的云》

小结:那一声声“归来吧”是故乡对游子的深情呼唤,也是游子对故乡深深的眷念,课文中,作者通过回忆小时候故乡的桂花和摇桂花的快乐,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学们,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什么让你魂牵梦绕吗?是童年的小摇车,还是隔壁家的杨桃树?请仔细想想,写一篇短文给老师。

板书设计:

桂花香

桂花雨思念家乡

摇花乐

课后反思:

《桂花雨》是琦君写的一篇散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真正体会作者的思乡情。教授本节课后,我有如下感想:

一、精心指导学生朗读,在朗读中感受作者对桂花的喜爱。

课文的第一小节主要写了作者最喜欢桂花。在指导学生朗读这段话时,我就在“最迷人”等字眼上做文章,问学生作者最喜欢桂花的什么?学生开始只能回答出最喜欢桂花的“香气迷人”。其实作者是通过对比其他的花,来表现桂花的“不爱张扬”。开始学生回答不出,我就让学生静心默读课文,一遍下来,学生举手了,找到了课文的原句,“笨笨拙拙”,“不与繁花争艳”等,于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的朗读水到渠成,很有感情。

二、指导学生读出快乐

课文的第三小节是重点段落,在这节中,我的亮点就是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摇花乐”,我和学生同摇同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喊摇花时的句子,学生很放得开,喊得入情,做得自然,效果很好,连我也被感染了,忍不住和学生一起喊,一起读。

三、指导学生读出真情

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是作者真情的流露,这时需要学生静心体会,默默感受,特别是母亲的那句话以及作者怀念童年的那份情,所以在学习这两段的时候,我一开始就拎出来,在精读课文前先让学生朗读,在学完课文的基础上,再次将这两段话提出来,学生此时的体会已深刻,不用多讲,他们就体会到了作者和母亲的那份情。

母亲的这句话也让作者又一次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想起童年的桂花香,想起童年的摇花乐。(课件展示)

同学们,作者母亲的这句话,也让老师想起了一句古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呀,对于一个远离故土,在外漂泊的人来说,家乡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哪怕是那一片飘浮的云彩,都可以勾起他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请欣赏《故乡的云》

小结:那一声声“归来吧”是故乡对游子的深情呼唤,也是游子对故乡深深的眷念,课文中,作者通过回忆小时候故乡的桂花和摇桂花的快乐,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学们,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什么让你魂牵梦绕吗?是童年的小摇车,还是隔壁家的杨桃树?请仔细想想,写一篇短文给老师。

板书设计:

桂花香

桂花雨思念家乡

摇花乐

简单说课稿小学语文篇14

知识与技能:

1、学会10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诞生经过。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二泉映月》乐曲的丰富内涵。

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感悟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感悟并背诵课文,从而体验盲人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阿炳身世和他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用心灵聆听名曲。

1、同学们,你们平时都喜欢听什么样的音乐?(指名说)

2、这节课,老师先播放一段感人的典子。世界的指挥家小泽征尔第一次听到这首典子时,曾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他说:“听这首曲子,应该跪下来听。”究竟是什么样的曲子,能如此地打动小泽征尔的心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聆听吧!

3、播放《二泉映月》,生用心听,看自己听出了什么。听后谈感受,并说出曲子的创作者。

4、一首名曲,我们用心去听时,会听出丰富的意蕴,阿炳为什么能创作出这样动人的音乐?这篇课文又讲了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二泉映月》

(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用心灵感受阿炳。

1、《二泉映月》这首二胡曲是阿炳用纤细的琴弦,苦难的人生坎坷的经历,用长期积淀的种.种情怀创作的。他一生的悲、一生的根、一生的爱全部融进了这首深情的旋律中,欣赏完这首感人的旋律,让我们走近阿炳,了解阿炳。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阿炳。

(出示阿炳像)

2、他是一位双眼失明的盲人,这个世界再怎么五彩缤纷,对他来说都只有漆黑一片,他从小就没有爹娘,浓浓的父爱,伟大的母爱,对他来说却只是一个遥远的梦想,他流落街头,形同乞丐,他生活贫困,疾病缠身。为了生活,他只得以卖艺为生,他饱受了人间的艰辛和苦难,更雪上加霜的是,他的亲人――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也离开了人世。

(出示词语:双目失明 没爹没娘 流落街头 形同乞丐 生活贫困 疾病缠身 卖艺为生 饱受艰辛)

3、请同学们用心去读一读这些浓缩了阿炳悲惨一生的词语,让我们用心去感受这位盲人的不幸命运。

4、读完了这些词语,你想说些什么?(指名说)

三、用心灵诵读课文。

1、这位尝尽人间辛酸的盲人为什么能创作出如此不朽的乐曲呢?打开课文,听听老师给大家带来的配乐朗读。

(教师范读课文)

2、听完了朗读,你们觉得老师读得好吗?好在哪里?

(指名学生说)

3、听着音乐,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课文第五自然段集中体现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所体现的内容和意境,自由练读课文。

(学生练读)

5、指名诵读第5自然段。

6、评一评,说一说。

四、用心灵感悟内涵。

1、请同学们再好好地读一读这一自然段,你从中读出了阿炳的什么样的内心世界?

(生自读自悟、师巡视,个别交流点拨)

2、谁来说一说,读了这一自然段,你从中读出了阿炳的什么样的内心世界?为什么?

(指名说,说完后,让学生将这些词语写在黑板上。如:悲伤、痛苦、爱、信心……)

3、同学们、阿炳用他那纤弱的琴弦,苦难的人生谱写了如此不朽的作品中,此时此刻,你能用一两句话来表达我们对阿炳由衷的敬佩吗?

(指名读)

4、阿炳的一生是苦难的一生,他用音乐诉说了他坎坷的人生经历,同学们,如果这个时候我再问你,《二泉映月》写什么,你还会简单地告诉我《二泉映月》仅仅是一首曲子吗?你会怎样回答?

(师生共同总结)

5、总结升华。

五、回顾全文,课外拓展。

1、琴弦即心弦,琴声即心声。让我们用我们整个心灵再一次感受那动人心弦《二泉映月》。

(播放《二泉映月》再读课文)

2、上网查阅资料,听阿炳的音乐开展“走近阿炳”的活动,感受民间音乐家坎坷的一生。

简单说课稿小学语文篇15

一、教材分析

《扁鹊治病》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写扁鹊拜见蔡桓公,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因而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了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

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学习这篇寓言:一是使学生在读中领悟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提倡个性化解读文本。

二、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扁鹊治病、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教学的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人食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生病自然要看医生,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古代医生,他是谁呢?请听下面的故事。

有一次,扁鹊和弟子子阳、子豹等人路过虢国,虢太子恰好患病,病得很厉害,人们都以为他死了。为此,全国正举行大规模的祈祷活动,把国家大事都撂在一边。扁鹊得知后,前去为虢太子医治。扁鹊告诉国君,太子患的是“尸厥”(类似今天的休克或假死)。于是,扁鹊叫弟子子阳磨制针石,在太子头顶中央凹陷处的百会穴扎了一针。过一会儿,太子就苏醒过来。接着,扁鹊叫弟子子豹在太子两胁下做药熨疗法。不久,太子就能坐起来。再服二十天的汤药,虢太子就完全恢复了健康。从此以后,天下人都知道扁鹊有“起死回生”之术。

师:故事中主要讲的是谁,他干什么职业的?

用我们平时的一个词语我们叫扁鹊:(神医)

用我们书上的一个词语我们叫扁鹊:(名医)

(由“神医”引出课文中的“名医”一词,并板书)

师:看来扁鹊真不愧是神医。就是这个神医扁鹊,与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并广为流传。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寓言故事《扁鹊治病》。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1、请同学打开书,轻声读课文。

2、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3、提出自己的疑问或写下自己受到的启示,准备与大家交流。

(三)交流讨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扁鹊是名医,蔡桓公却病死了,扁鹊是否徒有虚名?围绕这个问题默读课文,勾画出你认为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字,词,句,并做好批注。

(1)学生交流汇报。

学生可能会找到“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说”这里的他只站着看了一会,就可以知道他皮肤上有病,说明他医术高明;几次拜见都只是通过看就知道他的病情,说明他确实是名医。

(老师相机介绍:相传扁鹊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创造了:望,闻,问,切四大诊法,中医沿用至今,他尤其擅长望诊和切诊。)

(2)、对于蔡桓公的死,名医扁鹊怎么解释解释?

1、(大屏幕出示第五自然段)

(指导朗读,可以采用个人读与齐读想结合的方式)

2、名医似乎名不虚传,但是蔡桓公确实死了,想一想蔡桓公的病经历了几个阶段?(四个阶段)你是怎么找到的?

读词的方法:能够治好——可以治好——还能治好——只能等死

读标点的方法:(分号)

把这几个词放回文章中,你想到了什么?(小病不及时医治会成大病)

把这几个词放在生活中,你想到了什么?(小的错误不及时改正会酿成大错——防微杜渐)

(这里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寓意,同时介绍读书方法:由此及彼地读书,孩子们会越来越聪明。)

3、蔡桓公的病由轻到重,前后不过月余,他的病就发展到无药可救,虽悄然不觉,却来势凶猛,导致蔡桓公之死的根源是谁?(蔡桓公)(以下分析人物的性格:扁鹊——医德高尚;蔡桓公——固执)让我们的眼球再次聚焦蔡桓公,看看他的表现怎样?请同学们拿起笔,仔细地读,边读边勾画。(学生很容易找到下面一些句子)

(1)“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蔡桓公对扁鹊的话不以为然,嫌他胡说自己有病而生气、愤怒。

(2)“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派人去请扁鹊”。

“奇怪”,是奇怪扁鹊的行为不同以往──掉头跑了,不再讲自己有病,直到听了扁鹊的解释,也无动于衷,病入膏肓后再找扁鹊,是说他开始相信扁鹊说的话了。

(3)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鹊为什么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说?

(体会扁鹊的医德高尚)

(4)“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不久,蔡桓公病死了。”这些带有时间的句子,隐含着写出了蔡桓公的病由轻到重的发展过程。前后不过月余,蔡桓公的病就发展到无药可救。虽悄然不觉,却来势凶猛,暗含了要防微杜渐的道理。并且,从扁鹊在月余时间,不管蔡桓公的态度怎样,几次来提醒蔡桓公的病情,劝戒他及时治病,足见其医德的高尚。

从蔡的一言一行中你读出了什么?(固执)

固执是他的思想,真好,你从一个人的言行看到了(思想)。

(同时介绍写作方法:在我们作文的时候一个人的思想可以通过他的言行来表现)

4、相机指导读好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要结合揣摩他们的心理读好。(扁鹊的话——诚恳耐心。蔡桓公——固执,傲慢。)

(四)拓展

如果你就是20__多年前的见证者,你就是蔡桓公的左右手,看到眼前发生的一幕又一幕,你会向蔡桓公进言什么?请你拿起笔在书上写下来。(学生汇报)

(五)交流受到的启示。

蔡桓公本来患的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人命呢?

(使学生体会到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讳疾忌医,固执己见等道理。)

(六)结束语:

孩子们从这篇课文里懂得了这样多的道理,这就是中国古典文学——寓言的魅力。

6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