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说课稿 > 小学说课稿 >

集合说课稿小学数学

时间: 新华 小学说课稿

编写教案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规划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写好集合说课稿小学数学要注意什么?小编给大家分享集合说课稿小学数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集合说课稿小学数学篇1

一、习作内容分析

六年级上册教材与五年级一样,对习作有了两条新的安排,

一是在每组语文园地中安排一次习作,全册安排八次习作,有四次与口语交际合并安排,

二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安排了四次小练笔,八次但愿次做分别是:一处景物,观察日记,童话故事,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写导游词,成长的故事,想象作文。

二、学生现状分析

学生经过五年级的训练,已有了一定的习作能力,大部分同学能有顺序的写作,心中有物,能主动写作,有三名同学习作能力差,许多作指导。

三、习作目标

1、培养学生习作兴趣,让学生乐于表达

2、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

3、鼓励学生运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法,丰富自己的表达注意好的作品对习作的`引用作用

4、重视习作以后的交流和展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5、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联系学生实际,写学生熟悉的人和事

2、鼓励学生多读,多观察,让学生坚持写观察日记

3、在习作内容和形式上给学生留有比较大的自由

4、注意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习作后的交流和展示,使学生从中获得习作的快乐,逐步提高习作的能力

5、结合课文学习,以多种形式让学生经常练笔

五、改进教学的措施

1、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

2、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3、加强个别指导,注重学生的差异性

4、引导学生习作后的交流和展示

六、教学重,难点

习作指导

七、教具学具准备

1、课件、图片

2、搜集相关资料

八、教学时间安排

全册8次习作,每次习作1-2课时,讲评1课时,共约16-20课时

集合说课稿小学数学篇2

学情分析:

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必须建立在长度估测的基础上。由于学生只认识了“厘米”和“米”,很容易作出非此即彼的简单推断。虽然旗杆、课桌、小鸟、篮球场等在生活中很常见,但学生并不一定都清楚它们的长度,也就是说我们应高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运用单位和数据相结合及借助参照物的方法,恰当选择长度单位。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建立米和厘米的长度观念。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单位和数据相结合的判断方法。

难点:学会借助参照物进行判断。

教学准备:

课件、橡皮、杯子、直尺等

教学流程:

复习导入→通过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

探究新知→会运用长度单位解决问题

↓↓

巩固应用→通过训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应用

↓↓

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复习导入:

1.用手势比划出1厘米、5厘米、1米各有多长。

2.播放课件:长颈鹿与小羊比本领的动画片。

师:在长颈鹿和小羊比本领时,为什么长颈鹿赢了?

生:因为长颈鹿长得高。

师:长颈鹿到底有多高呢?是5厘米还是5米?由此引入新课。

探究新知:

1.想一想。

课件出示高大的长颈鹿图片。

师:你们在现实生活中见过长颈鹿吗?在哪里见过?

生:在动物园里见过。

师:联系实际想一想,你和长颈鹿相比,谁高?

生:长颈鹿比我高。

2.议一议。

提出问题:长颈鹿高5厘米还是5米?

学生小组合作,通过手势比划感知5厘米和5米有多长,并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巡视,注意发现有代表性的观点,为向全班汇报作准备。

3.说一说。

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

生1:我大拇指的宽度大约1厘米,5厘米就是5个1厘米,也就是用大拇指的宽量5次的长度,这跟我的中指的长度差不多,长颈鹿不可能那么矮,所以我觉得长颈鹿有5米高。

生2:我尺子上从0到5的长度就是5厘米。

这太短了,还没有长颈鹿的耳朵长,所以我觉得长颈鹿不可能是5厘米,只能是5米高。

生3:我伸开双臂,两手之间的距离大约1米,还没有长颈鹿的脖子长,我觉得长颈鹿有好几个1米,应该是5米高。

生4:我的身高1米多,还没有长颈鹿的脚高,所以长颈鹿应该是5米高,而不可能是5厘米高。

生5:4个小朋友的身高加起来差不多和长颈鹿一样高,所以长颈鹿是5米高。

巩固应用:

1.教材第7页做一做。

2.选择合适的长度,在括号里画“√”。

(1)黑板长:①3厘米()②3米()

(2)橡皮长:①2厘米()②2米()

(3)大树高:①10厘米()②10米()

学生自己辨别以上物体的长度,教师及时反馈。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测量较短的物体,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测量较长(高)的物体,一般用米作单位。

橡皮长2厘米长颈鹿高5米

大树高10米

集合说课稿小学数学篇3

教学目标:

1.知道储蓄的专用名称:本金、利率、利息。

2.会计算利息和税后利息。

3.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怎样求利息和税后利息。

教学难点:怎样求税后利息。

教学过程:

老师:现在已经是12月下旬了,一转眼,我们马上就要过年了,过年高兴不高兴?干嘛高兴?

学生自由说。

老师:有压岁钱的同学举手?大家都是怎么处理的?

学生:存入银行。

老师:干嘛存进银行?

学生自由讨论。

1、存入银行安全。

2、合理支配财产。

3、支援国家建设。

4、增加一些收入。

老师:大家对存款知道得还真不少!你还知道什么?

学生自由说。

取款时银行多付的钱叫利息。

在储蓄时,存入银行的钱叫本金。

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板书)

老师: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用数量关系式表示?

学生:利息/本金=利率

老师:利息等于什么呢?

学生:利息=本金利率。

老师:书上是这样说得吗?

学生: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老师:为什么乘以时间?为什么乘以(1-20%)?

小伟在20__年12月15日存入银行100元,今年12月15日他拿到了101.58元

本金、利息分别是什么?

本金是100元,利息是101.58元还是1.58元?到底是多少元?为什么?1.58元,太少了吧?怎么不多一些呢?

利息由利率和本金决定。(利率是由银行统一规定可以按年计算,也可以按月计算)

年利率表

金融机构存款利率表

20__年2月21日起执行

项目

存期

年利率%

整存整取

一年

1.98%

二年

2.25%

三年

2.52%

五年

2.79%

看得懂吗?

三年期年利率2.52%,三年中每年的利率是2.52%,算算看?

中国农业银行储蓄利息清单(客户留存)

20__年3月12日单位:(元)

户名

王小强

帐号

09-5216897

存款日期

20__/3/12

取款日期

20__/3/12

本金

400.00元

年利率

利息

实付本息合计

出现存款一年的年利率为1.98%,

学生:利息为4001.98%=7.92元

本息合计为407.92元。

师:出示正确答案实付本息合计406.34元。

学生交流后回答:还要计算税后利息。400+7.92(1-20%)=400+6.336元406.34元

取款日期为20__/3/12呢?

出示:

中国农业银行储蓄利息清单(客户留存)

20__年3月12日单位:(元)

户名

王小强

帐号

09-5216897

存款日期

20__/3/12

取款日期

20__/3/12

本金

400.00元

年利率

税后利息

实付本息合计

老师:4001.98%2,是吗?

学生:两年的年利率是2.25%,利息就是4002.25%2。

老师:为什么乘以2?

学生:4002.25%求的是两年中一年可以得到的`利息。

唐老师20__年9月1日把__元钱存入银行,存定期五年,年利率是2.79%,到期后唐老师能得到利息多少元?

20002.79%5=279元

279(1-20%)=223.2元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利息应用题(板书)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帮助班主任赵老师解决实际问

练习:李老师有500元钱,打算存入银行二年,可以有两种储蓄方法,一种是存二年期的,年利率是2.43%;另一种先存一年,年利率是2.25%,第一年到期后再把本金和税后利息取出来合在一起,再存入银行一年,选择哪一种方法得到的利息多一些?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吗?

1、为什么要乘以算好利息后乘以(1-20%),不直接将利率下降?

2、为什么没有存定期四年的年利率?

3、我们国家的利率为什么要下调?

集合说课稿小学数学篇4

教学目标:

1、能读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直观、有效的表示信息。

3、让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教学准备:

各种统计图、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前一课认识了扇形统计图,谁能说出它特点?

指名回答。那么这一节课就学习在什么情况下要用什么样的统计图。

二、学习新课。

1、出示我国从第23届奥运会开始获得金牌,第24——28届奥运会我国获奖牌情况统计表。

2、让学生说一说从统计表中获得信息。

3、用投影仪出示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4、分别提出教材中的三个问题,让学生们交流。

5、教师小结:折线统计图能明显的看出第24——28届奥运会我国获得奖牌数的变化情况,条形统计图能更明显的看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获得的金牌数。扇形统计图能看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奖牌的分布情况。

三、说一说。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三种统计图的各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补充、评议。教师评价。

四、练一练。

在小组内交流分别用哪种统计图合适?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五、实践活动。

交流课前收集到的各种统计图,体会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板书设计:

奥运会(统计图的选择)

折线统计图:明显地看出第24——28届奥运会我国获得奖牌数的变化情况。

条形统计图:更明显地看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获得的金牌数。

扇形统计图:看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奖牌的分布情况。

集合说课稿小学数学篇5

教学内容:

P29、P30“百分数的应用(四)”

教学目标:

1、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与储蓄有关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结合储蓄等活动,学习合理理财,逐步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课前布置学生分小组到银行去调查利率并了解有关储蓄的知识。

师:课前同学们到银行调查了有关储蓄的知识,哪个小组愿意和大家交流你们的调查情况。

组1:我知道人们把钱放到银行是有好处的。可以得到一些利息。

组2:现在银行可以办各种储蓄卡,如果到外地出差,不用带现金,只带卡就可以了,既方便又安全

组3:我们调查了存款的年利率。

存期(整存整取)

年利率%

一年2.25

二年2.70

三年3.24

五年3.60

组4:我们知道国债和教育储蓄不收利息税,其他的要交20%的利息税。„„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了解了这么多。老师知道同学们在过年的时候,得到了一些压岁钱,你觉得怎样处理这些压岁钱呢?

生:当然是存到银行了。

二、探究思考。

师:是啊,存到银行不但能支援国家建设,到期还能得到利息。根据存款的种类和时间的长短,利率是不一样的。咱们就以笑笑的300元为例,如果你有300元钱,打算怎样存款,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想存三年整存整取,时间长一些利息就会多。

生:我存一年的整存整取,如果时间太长,需要用钱时取出来,就按活期存款计算利息了,那样利息就少了。

师:你知道得真多,活期存款的利率低一些。„„

师:同学们想得很周到,我们存钱时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怎样存,刚才同学们说的存款方式,到期后利息究竟是多少呢?我们一起来计算。

(教师给出计算利息公式:利息=本金x年利率x年限,并给出年利率表,学生计算300元存一年和三年整存整取的利息。)

板书

300x2.25%x1

=6.75(元)

300x3.24%x3

=29.16(元)

师:从1999年11月1日起,个人在银行存款所得利息应按20%纳税,这就是利息税。国家将这部分税收用于社会福利事业。

师:下面大家再算一算300元存一年和三年整存整取各应交多少利息税?

学生汇报

6.75x20%=29.16x20%=

师:那有没有不用交利息税的呢?

生:

师:对,只有国债和教育储蓄是不需要交利息税的。

三、练习巩固。

1、小明的爸爸打算把5000元钱存入银行(两年后用)。他如何存取才能得到最多的利息?

2、小华把得到的200元压岁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一年。她准备到期后将钱全部取出捐给“希望工程”。如果按年利率2.25%计算,到期后小华可以捐给“希望工程”多少元钱?

3、__把2000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五年,年利率是3.60%,利息税率为20%。到期后,__的本金和利息共有多少元?__交了多少利息税?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前布置学生分小组到银行调查利率并了解有关储蓄的知识。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调查活动中,接触到更多的实际生活中的百分数,认识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提出“怎样处理这些钱”“存入银行有什么好处”等问题,使学生从中了解储蓄的意义。

学生己有了储蓄的知识基础,对于存款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讨论,在讨论交流中,学生感受到,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储蓄方式。再引出计算利息的方法。

由于讨论的问题和数据都来自于学生,这样就使计算利息更具有实际意义,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

拓展学生的思维。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支援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

集合说课稿小学数学篇6

教学目标:

1、 明白东南西北的方向概念。

2、 能够正确辨别物体的方向。

3、 能够利用东南西北来描述物体的方位。

4、 通过学习东南西北的知识来感受我们祖国的地大物博,认识到生活中处处都存在数学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正确辨别物体的方向。

2、利用东南西北来描述物体的方位。

教学难点:

1、建立东南西北的方向概念。

2、在实际生活中正确运用东南西北的知识来为生活服务,特别是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参照物的方向的体会。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卡片,学生课前收集生活中判断方向的物体。

教学设计:

一、 活动引入

1、 学生根据老师口令做动作。

2、 提问引入,提示课题。

二、 初步感受东、南、西、北的相对位置

1、 为学生分组并命名:东方队,南方队,西方队,北方队,中心队。

2、 说一说:中心队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队?

3、 说一说:四周各队的对面各是什么队?体会北方队与南队,东方队与西方队是相对的。

三、 在地图上认识东、南、西、北

1、 观察地图,认识方向标。

2、 通过内蒙古自治区,海南,西藏,上海四个地方,在地图上认识东南西北。

3、 小结: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 活动记忆。

四、 闯关大行动

第一关:“五岳”命名我能行!

第二关:东、南、西、北我能辨!

第三关:灵活运用我最棒!

第四关:智慧生活我能行!

集合说课稿小学数学篇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1~11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通过操作、试验、讨论、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要求学生经历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的思维过程,归纳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促进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难点

要求学生经历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的思维过程,归纳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促进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具准备

课件等。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出示天平教具,提问:这是什么(天平)你知道天平的作用吗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新课讲授】

1、自主探索。

(1)出示教材第111页例1:这里有3瓶钙片,其中有一瓶少了3片,你能用什么方法把它找出来吗

(2)独立思考。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设想,积极发言。

方案:打开瓶子数一数,用手掂掂,用天平称。(板书课题:找次品)

2、自主探索用天平找次品的基本方法。

(1)引导学生探索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大家猜猜,怎样利用天平找出这瓶少了的钙片,我们可以拿出3个学具,代替钙片,想象一下,怎样才能找出少了的那瓶

(2)独立思考,有一定思维结果的时候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

①一个一个地称重量(利用砝码),最轻的就是少了的那一瓶;

②利用推理:在天平两端各放一瓶,根据天平是否平衡来判断哪一瓶是少的。如果天平平衡,说明剩下的一瓶就是少的;如果天平不平衡,说明上扬的一端是少的。

(4)小结并揭示课题。

①综合比较几种方法(数一数,掂一掂,盘秤称,天平称……),哪一种更加快速,准确

②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些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重量不同的,轻一点或是重一点。利用天平能够快速准确地把它找出来,我们把这类问题叫做找次品。

3、如果这里有5瓶钙片,其中1瓶少了3片,请你设法把它找出来。

4、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并汇报。

汇报:

(1)先拿两瓶放在天平两端,如果天平平衡,说明这两瓶都是合格的,再拿两瓶放在天平两端,如果天平还是平衡,说明这两瓶还是合格的,那剩下的一瓶就是不合格的。

(2)先拿两瓶放在天平两端,如果天平两端平衡,说明这两瓶都是合格的,再拿两瓶放在天平两端,如果天平不平衡,说明上扬的一端就是不合格的。

(3)先把5瓶分成2瓶一组,在天平两端各放两瓶,如果天平平衡,说明这四瓶都是合格的,那剩下的一瓶就是不合格的。

(4)先把5瓶分成2瓶一组,在天平两端各放两瓶,如果天平不平衡,说明上扬的一端就是不合格的,把上扬的那一端的两瓶再放在天平两端,天平上扬的一端就是不合格的。

5、小结:

第一种方案,每一份是1个,至少需要称2次就一定能找出来。

第二种方案,每一份是2个,至少需要称2次就一定能找出来。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112页“做一做”。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共同完成。

2、完成教材第113页练习二十七的第1~6题。

答案:

1、第5瓶

2、(2)3次(3)能(4)有可能

3、小明5岁,爸爸29岁。

4、3次

5、略

6、能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找次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是什么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课后反思】

本节课内容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大都可以采取学生动手实践、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教学。实际教学时,可先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充分地操作、试验、讨论、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在活动中出现的一些共性的问题,教师可集中解决,如有的学生在称的次数少于至少能保证找出次品的次数时,就找出了次品,这时教师应提醒学生把所有的可能性都考虑进去。活动完成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分组汇报结果,并在黑板或屏幕上一一展示,让学生感受到同一问题却有多种解决方案,同时也为后面寻求最优的解决策略打下了研究、分析的基础。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活动,仅仅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基础或前奏,教学的重点在于活动后的猜测、归纳、推理活动,由此促进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操作活动中,学生往往会得出多种解题策略。教学时,老师应引导学生从这些纷繁复杂的方法中,从简化解题过程的角度,找出最优的解决策略。实际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观察各种解决策略,引导学生发现把待测物品平均分成3份称的方法最好,在此基础上,就可让学生进行猜测:这种方法在待测物品的数量更大时是否也成立呢从而可引发学生进一步进行归纳、推理等数学思考活动。教师可引导学生逐步脱离具体的实物操作,转而采用列表、画图等方式进行较为抽象的分析,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

集合说课稿小学数学篇8

教学目标:

1.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寻找等量关系,初步掌握列方程解两、三步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2.从不同角度探究解题的思路,让学生学会在计算公式中求各个量的方法。

3.让学生初步体会利用等量关系分析问题的优越性。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学习在计算公式中求各个量的方法。

2.让学生体会利用等量关系分析问题的优越性。

教具准备:

配套教与学的平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解方程

8x ÷ 2 =28       7(x+3)÷ 2 =28

2(x +17 )=40     6(5+x)÷ 2 =36

2.任意选择一题进行检验。

3.复习以前学过的公式:C=2(a+b)

C=4a   S=ab   S=ah÷2   S=(a+b)h÷2 ……

4.揭示课题:列方程解应用题(1)

[说明:复习部分安排解方程,一方面帮助学生巩固方程的合理解法;另一方面也对方程的检验格式稍作复习,便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同时,适当地帮助学生整理与复习计算公式,这样导入新课比较自然,也有助于展开后续的学习。]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题:用一根长为28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多少厘米?

(1)学生尝试。(抽生板演)

(2)分析、交流

先设这个长方形的宽是x厘米,

再找等量关系来列方程。

(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就是一个等量关系。)

(3)板书:解:设这个长方形的宽是x厘米。

2(8 +x )=28

8+x =14

x =6

答:这个长方形的宽是6厘米。

(4)比较算术与方程的解法。(建议学生,选择方程的方法。)

(5)检验。

2.补充例题:一块三角形土地的面积是900平方米,高36米,它的底边长多少米?

问:(1)这道题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什么?

(2)能不能直接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算出高。

(3)可以利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列方程,未知数高怎样表示?

学生练习并交流。

3.小结:根据计算公式列方程解应用题。

[说明:让学生通过尝试、分析、交流、比较的探究活动,进一步体会用方程解的优越性。探究活动开始,先让学生尝试练习,学生会出现方程和算术两种解法;后小组比较、大组交流,让学生自己来解决问题。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方程与算术解法的比较,让学生体会用方程解的优越性,特别是列方程时的优越性。]

三、巩固练习

1.只列方程不求解

(1)有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3600㎡,宽是40m,长应是多少米?

(2)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是26厘米,它的长是8厘米,它的宽应是多少厘米?

(3)已知正方形的周长是100厘米,它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2.练一练:列方程解应用题

(1)长方形游泳池占地600平方米,长30米,游泳池宽多少米?

(2)面积为15平方厘米的三角形纸片的底边长6厘米,这条底边上的高是多少厘米?

(3)一块梯形草坪的面积是30平方米,量得上底长4米,高6米,它的下底长多少米?

(学生练习并交流。)

3.总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四、课堂总结

1.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2.布置作业:练习册

集合说课稿小学数学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活动中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领会左右的意义.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活动中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通过学生已有的经验认识左右

(一)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左右吗?哪是左,哪是右?

1.学生:左右手;左右眼;我写字的手是右手.……

2.引入课题:你们说的真好,说明你们对左右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左右.

教师板书:左右

(二)在游戏中初步认识左右

教师:我们来一起做个游戏好不好?

1.游戏(师说生做)

(1)请举起你的.左手,右手……

(2)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做?(指名做:举左手、右手、左手摸左耳、左手摸右耳)

(3)快请你们看一看挨着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2.教师提问:不知你们看出没有,这个同学怎么一会儿在左,一会儿在右呢?

二、活动二:动手摆(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左右)

(一)情境引入

今天,一些同学要去看电影,他们准备带上一些水果,我们快看看他们都带了哪些水果,并把水果摆整齐.(小组拿出水果图片)

(二)老师说,小组合作摆.

1.中间摆一个梨,梨的左边摆一个苹果,梨的右边摆一个草莓,在这三个水果的最右边摆一根香蕉.

(1)出示图片:水果图片1

2.桃子摆在从左数的第二个.

(1)出示图片:水果图片2

(2)观察这五个水果的左右的位置,你们都知道了什么?

3.把糖摆在梨的左边(体验不同的摆法)

(1)出示图片:水果图片3

(2)出示图片:水果图片4

(3)出示图片:水果图片5

4.讨论:为什么这三种摆法都对?

(三)练习

1.教师:观察你座位的左边都有谁?右边都有谁?

2.自由活动

还有一块饼干,请你们把饼干摆个位置,摆好后说一说饼干的位置在哪.

三、活动三:在生活中进一步认识左右,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一)出示图片:找朋友

1.教师:我们帮同学们整理好水果,准备出发了,可是一检查还少小明没有来,于是

就派小刚去请,但小刚却忘记小明家是几号房间了,只知道是在一上楼的左边,我们快帮助小刚找一找吧!

2.集体反馈

3.拍一拍、想一想

(1)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左右,下面我们做个游戏好吗?

(2)拍手游戏

小组两人相对,用自己的右手拍对方同学的右手,用自己的左手拍对方同学的左手.

(3)提出问题:通过刚才的游戏,你发现了什么?

4.做一做,动动脑

(1)教师:认识左右,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2)出示图片:练习3

(3)小结:由于方向不同,左右就不同,判断时应把自己当作走路的人.平时我们上

下楼时,都要向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走,按次序走.

(4)出示图片:练习4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度过了愉快的40分钟,你们喜欢这节课吗?在我们的生活中,认识左右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帮助,就让我们在生活中去体会吧!

探究活动

拍手游戏

游戏目的

1.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前、后、左、右、上、下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反应能力.

游戏歌词

冰板、冰板,冰冰板板,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骨碌骨碌锤,骨碌骨碌叉,骨碌骨碌一个还剩三,看谁能得大红花.

游戏过程

1.教师介绍拍手游戏的歌词,并教会学生.

2.要求学生根据歌词加上手上的动作.

3.学生以两人为一小组,分组进行表演.

4.选出最好的一组作为班级课间休息的游戏.

听反话

游戏目的

1.通过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领会左右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反应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游戏规则

1.学生要根据教师的口令做出相反的动作.

2.做错动作的学生要为其他学生表演节目.

游戏过程

1.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纵队),面向教师站好.

2.教师发出口令,学生做出相反动作.如:教师说:“向左看”,学生就把头转向右边;教师说:“向前一步”,学生就向后一步;教师说:“摸左耳”,学生就摸自己的右耳.

游戏说明

1.这个游戏可以在教室中进行,也可以在操场上进行.

2.在操场上活动时,可以增加一些内容.比如“向上跳”“向前跑”“蹲下”等等.

集合说课稿小学数学篇10

〖教学目标〗

1.结合“儿童乐园”这一现实的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从相同加数连加的运算中抽象出乘法算式,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掌握它的读法、写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3.结合具体情境,会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教材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学习内容,本节课是在上一节“数一数”的基础上,结合“儿童乐园”的现实情境,不仅让学生经历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计算相同加数连加的情境中抽象出乘

法算式,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并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及各部分的名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本教材已经取消了被乘数与乘数的区分。会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写成乘法算式,或者会用相应的相同加数连加算式计算乘法算式的结果,都是学生是否理解乘法运算意义的标志。把相同加数连加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关键是确定两个乘数各是多少:一个乘数就是相同的加数,不会出错;另一个乘数是相同加数的个数,它隐含在连加算式中,要加以强调。这也是教材设计的一个亮点。强调这一点,有助于加深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昌吉市第一小学地处郊区,与农村相邻。由于地处城乡结合处,学生生源多属于农村及外地打工子女,学生虽有吃苦耐劳精神,但由于生活环境、经济状况都较差,学生接受外界信息资源条件较差。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师:同学们,我们数学的王国里有一个欢声笑语的地方,那就是“儿童乐园”!想去看一看吗?请看大屏幕,(电脑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些什么?谁来说一说?

生:有乘飞机的,划船的,还有坐火车的。

生:我发现了每架飞机上的人数同样多,每节车厢的人数同样多。

师:能根据这幅画面提出数学问题吗?小组合作提问题,并列式计算。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①有多少人坐小飞机?④休息的有几人?

2+2+2+2=8(人)1+2+3=6(人)

②划船的有几人?

3+3+3=9(人)

③小火车上坐有多少人?

4+4+4+4+4+4=24(人)

师:观察以上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左边的算式加数相同,右边的算式加数不同。

(评析教师充分利用主题图“儿童乐园”这一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

学习兴趣,同时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知到了相同加数相加的情况在生活中处处存在。通过观察发现了所有的加法有一般加法和特殊加法(即加数都相同的加法)两类,为理解乘法的意义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设置疑点,探究新知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与加法有联系的乘法的知识。(板书:乘法的初步认识)

1.针对算式4+4+4+4+4+4=24(人),进行乘法教学。

师:在上面这个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中,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生:相同加数是4,有6个4。)

师:6个4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

(边说边板书)6×4=24或4×6=24。并结合所写的乘法算式介绍它各部分的名称与读法。

2.请各小组把本组刚才列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汇报。师追问:2+2+2+2=2×4时,4是从哪儿来的?引起学生关注和讨论。

(评析通过讨论“4”是从哪儿来的这个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计算相同加数的连加问题,列乘法算式比较简便。)

3.利用乘法知识试一试。(教材第5页“试一试”的题目)

①独立列式;

②相互检查;

③互相说一说:3×4或4×3中的4是从哪儿来的?7×2和2×7中的2是从哪儿来的?

④全班汇报、反馈。

(评析试一试,目的是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通过说一说,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精神,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巧设练习,巩固拓展

1.看图列式。(电脑出示)

○○○○

○○○○○○○○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这是个。

2.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电脑出示)

5+5+5=15,这是个5相加,

乘法算式是×=×=。

4+4+4+4+4=20,这是个4相加,

乘法算式是×=×=。

3.拓展练习。

算式1+2+3=6和3+3+3+6=15能直接改写成乘法算式吗?谁能想办法把它改写成乘法算式?

4.延伸应用。(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

(评析练习设计,形式多样、富有生活趣味;突出层次性、挑战性、开放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

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1.能很好地把握新课程理念,遵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形式新颖、富有意义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

2.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民主的课堂气氛,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交流意识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3.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4.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调节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习兴趣,最后设计开放性的练习,把数学知识生活化,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本节课不足的地方在于:

学生对练习题的掌握情况较好,正确率达到95%,但拓展练习中“1+2+3=6,3+3+3+6=15能直接改写成乘法算式吗”有一半学生不会写,主要原因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不灵活、不全面,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案例点评〗

本节课教师能充分利用主题图“儿童乐园”这一生活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察、发现、讨论、交流、汇报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意义,感受乘法的作用,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练习设计形式多样,具有开放性、挑战性;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把数学知识生活化,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

〖编者点评〗

1.呈现“儿童乐园”的主题情境后,与其问学生“你都看到了些什么?谁来说一说”(这样的问题没有挑战性,不需要数学思考,谁都能轻易说上几句),不如开门见山地问:“谁能从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一开始就吸引到有意义、有价值的数学活动中来。

2.小组合作提问题,并列式计算,这一学习环节的安排可以细一点,让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和“做数学”的机会,要求:①每个学生轮流在小组里提一个彼此不重复的数学问题;②当一位同学提问题时,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在草稿本上列式计算,解决了这个问题后再提新问题;③小组交流所列的算式,互相评价,订正错误;④总结本组一共提出并解决了几个数学问题,准备全班汇报交流。建立在独立、个别作业基础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克服“滥竽充数”或走过场的现象,也有助于加强小组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要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地描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数学问题应当包括已知条件与求解目标两部分。“有多少人坐小飞机”这只是数学问题中的求解目标,不是数学问题的全部。学生要从情境中选择相关的信息作为已知条件,并完整地描述一个数学问题,如“有4架小飞机,每架坐2人,有多少人坐飞机?”教师在描述或板书数学问题时,也要注意数学问题的完整性,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4.当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算式后,让各小组把刚才所列的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这个〖教学设计〗是必要的。但必须要求每个学生都会,应当让每个学生都在草稿本上独立地完成改写,再进行小组交流、反馈。

5.在拓展练习中“1+2+3=6,3+3+3+6=15能直接改写成乘法算式吗”有一半学生不会写,这不奇怪。只有对抽象的算式具有分析水平的学生,才可能完成这样的任务;小学二年级学生初学乘法,不宜向他们提出这样的学习任务。提出超越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学习任务也是没有意义的,它会导致学生的机械学习,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本节教材设计有这样的意图:让学生能够体验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儿童乐园”中的某个问题情境,可以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相应地列出不同的算式,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如“3张椅子分别坐着1个、2个和3个小孩,共有几个小孩坐在椅子上”,相应的算式是“1+2+3=6(人)”。同样的情境,还可以提出“前排椅子坐3个小孩,后排椅子也坐3个小孩,两排椅子共坐着几个小孩”,相应的算式是“3+3=6(人)”或“3×2=6(人)”,仅此而已。脱离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把1+2+3=6直接改写成乘法算式,并不符合教材的设计意图和要求。

集合说课稿小学数学篇1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知道十分之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教学重点:认识小数。

教学难点: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投影片,商标标签。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小数

1.出示文具标价牌。

开学了,妈妈给小华买了一些文具。

书包 45元 文具盒 18元 圆珠笔 3.50元

铅笔 0.20元 橡皮 0.15元 日记本 3元

(在黑板上依次贴出商品的标价牌。)

2.区别整数与小数。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不能把这些文具标价中的数分成两类?怎样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移动黑板的上文具标价牌分成两类。

书 包 45元 圆珠笔 0.50元

文具盒 18元 铅 笔 0.20元

日记本 3元 橡 皮 0.15元

左边这组数45、18、3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都是整数。准还能举出其他整数的例子?

3.引入课题。

右边这组数它们有一个什么特点?(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像这样的数叫做小数。(拿走黑板上三个整数标价牌。)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认识。

板书:认识小数

二、认识小数

1.你会读小数吗?

让学生试读文具标价的三个小数。

2.认识以元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哪些同学已知道,它们分别表示多少钱?

元 角 分

3. 5  0      3元5角

0. 2  0       2角

0. 1  5       1角5分

3.完成88页表格中的填空。

4.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

三、教学例1

1.出示例1情景图。

让学生说出图意和图中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2.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出示米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用分数表示是1/10米,还可以写成0.1米。

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米?

3.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指着米尺问: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厘米?用分数表示是1/100米,还可以写成0.01米。

3厘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18厘米呢?

让学生把答案填在课本上。

4.小组讨论

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  )米。

全班交流,写成1.30米和1.3米都对的。

5.学生类推:完成89页的“做一做”。

四、课堂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一的第1、2题。

板书设计:

元 角 分

3. 5  0      3元5角

0. 2  0       2角

0. 1  5       1角5分

集合说课稿小学数学篇12

教学目的:

①让幼儿知道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口编5以内的加法应用题。

②培养幼儿的分析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

小朋友、蝴蝶各一套图;图片(画有小朋友拍球、小鸡吃虫)一张;

卡片、动物胶片若干,21=?数字卡若干,鱼、鸭、狗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引起兴趣

二、“看谁答得对”(边讲边出示图卡)

师:老师编应用题,你们用动物的叫声回答。“草地上,有1只小狗,又来了2只小狗,一共有几只小狗?”(汪、汪、汪)

三、幼儿学编加法应用题(集体活动)

1.教师示范编应用题(出示小朋友一套图)

师:应用题讲了一件事(小朋友做操),2个已知道的数(2和1),还提出一个问题?(一共有几个小朋友)这道应用题用什么方法运算?为什么说21=3(2和1合起来是3)。

2.教师编应用题,幼儿找出应用题的三个要求(出示蝴蝶一套图)。

师:刚才编的应用题讲了一件事?有哪两个已知道的数?还提出一个什么问题?

3.幼儿看图编加法应用题(出示画小朋友拍球、小鸡吃虫)。

师:看谁能根据三个要求来编应用题,编得又快又完整(并用“三个要求”检查应用题对、错)。

四、分组活动

师:桌上有几种材料,可以看图片、图案、式子来编应用题,看谁能根据一件事、两个已知道的数,提出一个问题这三个要求来编应用题,编得又快又好,并且列出式子,计算结果。

指导:①提示幼儿根据“三个要求”编应用题。

②让幼儿选择适宜的材料活动。

五、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编题

集合说课稿小学数学篇13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储蓄的意义,明确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公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够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投资意识和节约爱储蓄的好习惯。

内容分析1、重点:使学生明确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公式。

2、难点: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做含意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会利用利息计算公式解答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学生上网去查寻或向父母了解有关的储蓄知识;

2、银行定期存款凭条;3、教学课件。

教学策略质疑解疑,合作探究,学会搜集整理资料

教学模式导入依提纲自学小组交流自学体会师生补充说明

教学程序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爸爸妈妈每个月的工资都做什么用了吗?剩下的暂时不用的钱呢?把钱存入银行有什么好处?那么怎样计算存款的利息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问题。(板书课题:利息)学生自由谈。检查学生课前的调查情况。

二、自学教材领悟新知

三、小组讨论解决疑难

四、排疑解难学后测查

A:排疑解难师:下面请同学们依据自学提纲,独立自学教材38——39页的内容。屏幕显示自学提纲:1、存款的意义2、存款的种类和形式3、本金、利率和利息的含义4、存款的利息计算公式5、小丽整存整取的年利率为2.25%,年利率2.25%的含义6、利息的多少是由什么决定的?教师巡回指导,并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把重点的地方画下来。师:大家在自学过程中都学到了一些新的知识,也可能会遇到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依据自学提纲把自己自学所获得的知识及遇到的问题带到小组进行交流,讨论解决。若还不能解决的问题请暂时保留。(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倾听学生提出的新问题及解决办法。理解有误的与同学们商讨解决。使学生从悟中学。)针对学生在自学中、小组讨论中遇到的疑难发现的新问题,师生共学生自己读书。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学生画。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学生提出解决不了的问题。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质疑解疑的能力。培养学生会读书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锻炼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锻炼学生通过自己查找

B:屏幕出示:C:认识存款凭条,填写定期存款凭条。D:汇报上网查询到的相关资料。五、加强反馈巩固新知六、总结深入强化新知七、课后作业:同商量,研究解决。(也可利用学生上网查找的资料来共同解决)师:下面老师想检查一下大家的自学情况,看屏幕小红1999年10月1日在银行定期存了200元钱,如果存整存整取二年期的年利率是7.92%,到_年10月1日小红一共能得到多少元?(读题,给学生思考时间,谁能说一说你的想法。学生上前板演,其他人在练习本做)1、拿出存款凭条,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2、指导学生填写并算出你将获得的利息。(选几个放展示台展示)师:你还知道存款的哪些知识或常识?1、基本练:选择题(略)2、提高练:应用题(略)3、思考题(略)依自学提纲进行总结复习,说说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略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自己做。学生观察。学生自己填。汇报搜集到的资料。学生自由说。资料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检测自学情况。锻炼学生把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锻炼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

板书设计:百分数的应用——利息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200×7.92%×2×(1-20%)+200

集合说课稿小学数学篇14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

数数活动,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数出百以内的数,知道10个10是100。

3、通过选择合适的数数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设计思路:

1、体现数与生活密切联系,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课前安排小调查,课中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分类、数数等,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

2、促进学生主动、个性化地学习。数数中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自认为最快的方法进行,对于方法不作统一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老师今天第一次给一年五班的小朋友上课,先给大家来个自我介绍吧!我姓吴,今年34岁,身高155厘米,体重46千克,家住东山大道138号,每天上下班乘坐11路公共汽车。我平时喜欢听歌,这不刚买了个MP3,花了我398元。

小朋友们能象老师这样说一句带有数字的话吗?(指名说一说)

看来生活中的数字可真多,你们会数数吗?谁能从1数到20?(指名数)

谁能接着往下数?(数字接龙数到100)

除了一个一个地数到100,谁还有其它的数法?(指名2个2个地、5个5个地、10个10个地数到100)

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100以内的数。

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

二、数100以内的数

课件演示主题图:春天来了,草原上来了许多的羊在玩耍,猜一猜一共有多少只?(学生自由猜)

究竟猜得对不对呢,我们还是来数数看吧!(学生翻看书上的主题图数一数)

汇报一下你们数得结果吧!(100只)100可比我们以前学的数多得多呢,你们是怎么数的呢?(学生汇报)

课件演示:10只羊圈在一起是一个十。教师边演示学生边数:1个十、2个十、3个十……9个十、10个十)

10个十是多少呢?(学生齐答100)

教师板书:10个十是100

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在书上画圈再数一遍。

三、学生操作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物品,数出100个来,要求使人一看就知道是100个,比一比谁数得又快又准。

学生汇报自己是怎样数的,并展示自己的物品。

四、数的组成

老师在黑板上摆小棒,学生观察,并说说一共摆了多少根。

师:谁能说说老师是怎么摆的呢?(先摆了2个十根,再1根1根地摆了9根)那么29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呢?

师:你们能照老师的样摆一摆吗?

老师说一个数学生摆出来,并说说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五、巩固练习

完成课后相应的习题。

六、游戏

数字接龙:老师报一个数字,学生接着数出它后面的5个数或前面的5个数来。

集合说课稿小学数学篇15

教学目标:使学生重视估算的现实应用,理解估算的方法,并学会用“≈”表示估算结果。

教学重、难点:加法估算的理解与应用。

教具:教学用光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说说下面的各数各接近几百。

896401609593689

2、揭示课题。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出示家电图,商店里有这么几样商品,请你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和各自的价格。

估计一下,买一台电话机和一台取暖器,大约需要几百元?指名口答说说自已的想法。

500元是一个准确的价格吗?(不是,它是一个大约的价格,所以在这里不能用等号,而要用约等号“≈”

读作:二百零六加二百九十二约等于五百元。

指导学生写约等号,再齐读。

2、教学试一试。

完成第(1)问题。学生用估算的方法自已解决,指名说说估算的方法和理由,列出相应的算式。

完成第(2)、第(3)题。先独立完成,再组织不同的方法。

3、小结。

三、巩固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1~7题。

6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