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说课稿 > 小学说课稿 >

小学说课稿内容

时间: 新华 小学说课稿

好的说课稿应该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教学思路和教学目标,让听众能够轻松理解。小学说课稿内容怎样写才正确?接下来给大家整理小学说课稿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说课稿内容

小学说课稿内容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即教材第27页例3。

一、说教材:

此知识点是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这些计算技能的基础上学习的。该内容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也为继续学习笔算多位数乘法、解决问题打好基础,所以,本课时的教学设计关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熟悉的情境和事物,便于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在自主学习、与同伴合作交流等过程中学习新的知识,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本课时的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和进位的笔算方法,大部分学生能准确地、比较熟练地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因此,根据学生学习经验、认知水平确定。)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准确地、比较熟练地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

2、能力目标:通过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估算来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在掌握的计算方法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计算方法来计算,培养学生解题的灵活性。(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重点确定为。)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学生能在掌握的计算方法中,灵活选择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根据教学设计,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依据计算教学的特点,我选择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六、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通过采取有扶有放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二)学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记忆,而是有目的地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为此,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水平,本节课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七、说教学过程: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虽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因此我设计四个环节来完成本课时的教学。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通过复习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为本堂课做好铺垫。(多媒体出示)

1、估算:

401×9≈798×7≈295×6≈

502×2≈498×4≈285×5≈

抽学生说估算结果,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估算的。

2、笔算:

321×3=453×5=

学生计算后,抽两位学生上黑板演练,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笔算的。

3、揭示课题:这节课就用我们学过的这些知识,继续研究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3情境图。

(1)看图理解题意:

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题中告诉我们在教室铺地砖这件事,题中告诉的条件有铺一间教室要用285块地砖,要用1500块地砖铺5间同样大小的教室。问题是能不能铺。

(2)探索解题思路:

要求能不能铺5间同样大小的教室,要思考哪些问题?(分小组讨论后交流)

A:考虑铺地砖过程中的损耗问题。教师指出:实际生活中我们要考虑铺地砖时的损耗问题,但是为了减少解题难度,我们在这里把地砖的损耗省略不计。

B: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明确解题思路:先算出5间教室要多少块地砖?然后用它的积和1500块进行比较。

C:计算方法(是选择笔算还是估算)

(3)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教师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对学生有扶有放,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并参与他们的讨论,对学生中出现的各种合理的想法,给予肯定、鼓励和扶持。)

2、拓展延伸,及时巩固:

如果每间教室在铺地砖时需要680千克水泥,这5间教室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水泥?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交流:这次你选择了什么计算方法?(教师帮助学生分析出这道题要求精确计算,但题中的数据不是很大,因此有些计算能力强的学生选择口算是对的;有些计算能力不是很强的,选择笔算也没有错。)

3、分小组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引导学生总结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根据题中告诉的条件和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要根据题中的要求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口算、笔算、估算中选择简便的、符合实际需要的计算方法来计算。)

(三)巩固应用,内化新知:

1、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习五第6题。

(1)引导学生看图理解题意,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口述解题思路。(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多媒体课件上对条件和问题进行梳理)

(2)学生独立解答,解答后抽学生说一说是选择什么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的,并说一说具体的计算过程。

2、练习五第8题:

组织学生观察图表,说一说从中获取的信息,然后让学生根据题目要求独立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根据题意多提问题,根据学生所提的合理问题,全班进行练习解答、评讲。)

(四)总结提高,质疑反思:

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明白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八、说板书设计: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方法一:285×5=1425(块)方法二:285×5≈1500(块)

1425<15001500=1500

答:1500块地砖能铺5间同样大小的教室。

小学说课稿内容篇2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下面我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理念、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准备、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进行一下阐述:

一、说教材

()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年级册第()页至第页的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领域的知识。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学会了,本课将进一步学习,教材注意创设情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适时的提出,并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同时启发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知识的基础。

根据这一部分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对比等学习活动,认识,理解,掌握,探究和发现,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⒉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在自主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实现自主发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教学难点是。

二、说学情

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富有好胜心理,并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学到知识。

三、说教学理念

课堂教学首先是情感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知识成长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构建、动态形成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原有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新知。

数学学习过程理应成为学生享受教师服务的过程。

基于以上教学理念,我在教学中遵循“引导探究学习,促进主动发展”的新教改思路。力求体现教学中的主动学习原则、最佳动机原则、阶段性渐进原则和直观性原则。

四、说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在教学中采用以情景教学法、观察发现法为主,以多媒体演示法为辅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注意创设情景,设计启发性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适时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让学生更直观地学到知识,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状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说学法

⒈根据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达到人人学数学的目的。

⒉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易于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并体会学习的乐趣。

六、说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根据教材内容自制的多媒体课件以及等教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等学具。

七、说教学流程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即: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尝试探究,解决问题——多层训练,深化知识——质疑总结,反思评价。

每个环节的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首先,我播放根据教材内容自制多媒体动画,引出课本主题图。接着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提出与有关的数学问题。教师指出本课要重点研究的几个问题是:。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精彩的开头,不仅能使学生很快由抵制状态进入兴奋状态,还能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成自我需要,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在这个环节中,我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引入,更接近学生生活,更能让学生接受,从而激发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快速的进入学习高潮]

第二环节:尝试探究,解决问题。

本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活动。

活动一:

活动二:

活动三:

…………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这一教学理念,在本环节中,我前后组织学生进行了几次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保持高度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的活动过程中,始终以愉悦的心情,亲身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参与意识;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同时也掌握和体会数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实现自主体验,获得自主发展。]

第三环节:多层训练,深化知识。

本环节我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有针对性、层次分明的练习题组(基本题、变式题、拓展题、开放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新知,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练习题组设计如下: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完善。同时强化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第四环节:质疑总结,反思评价。

这一环节,我利用课件展示以下几个问题:

⑴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⑵你有什么收获?

⑶你有什么感想?

⑷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⑸你还有什么疑惑?

⑹你感觉自己今天表现如何?你感觉你组内的其他同学表现如何?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位学生充分发言,交流学习所得。在评价方面:先让学生自评,接着让学生互评,最后教师表扬全班学生,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使他们更加热爱数学。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交流学习所得,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八、说板书设计

科学的板书设计往往对学生全面理解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课的板书设计包括:。这样的板书设计既条理清楚、简单明了、一目了然;同时又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帮助作用。

以上是我对这部分知识的分析与教学设计。由于时间短促,有很多不当之处,希望各位评委老师多加批评指正,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小学说课稿内容篇3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牛津小学英语》4B中的Unit3What&39;syourjob?本单元的核心教学内容是“谈论人物”,主要谈论了人物的姓名、年龄和职业。

(二)教学目标:

听、说、读、词汇policeman,policewoman,waiter,waitress,worker,driver,cook,farmer.

听、说、读、句型What&39;syour/his/herjob?

教学重点:

能正确听、说、读、写词汇policeman,policewoman,waiter,waitress,worker,driver,cook,farmer.

教学难点:

正确听、说、读、句型What&39;syour/his/herjob?和一些比较难读、难拼的单词。

二、说教法

1.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从学生身边的情况展开讨论。

2.课堂上穿插一定的小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说教学程序

Step1、Freetalk

每一堂课的开头很重要,要在上课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兴趣,这样便容易开展下面的内容。在这一部分,我先问候了几位学生,然后以他们熟悉的人为谜底,用他们前两个单元学习的句型Who’sthatboy/girlwith…?作为谜面,既复习旧知,又很好地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为下面的合作学习打下基础。

Step2、Leadin

紧接着,我又用游戏猜单词复习一、二单元所学的单词,最后出示字母j让学生猜,从而引出本课的第一个生词job.在此基础上,顺势揭示课题并学习本课句型,同时运用已学过的职业单词教师、医生、护士操练句型。

Step3、Presentation

由于本课有八个单词,其中四个单词的末尾恰好都是er,根据这个特点,我将这四个单词安排在一起教学。在呈现这些新单词时我设计了不同的方法,如以方向盘引出driver,以工人帽引出worker,以图片引出farmer,以托盘和茶杯引出waiter。同时,在朗读单词的时候,相机进行了句型的操练。

Step4、Consolidation

在教完这四个单词后,我又引导学生总结发音规律,想一想我们学过的哪些单词末尾也有er,以帮助学生总结语言材料中的规律并加以应用。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习的兴趣,我设计了一个chant作为巩固练习。这首儿歌简单易学,读起来朗朗上口。He&39;sawaiter.Welcomewaiter.She&39;sadriver.Hello,hello,driver.You&39;reaworker.Averygoodworker.I&39;mafarmer.Ahappyhappyfarmer.

Step5、Presentation

在新授另外四个单词时,我也尝试了不同的方法,如自己表演女服务员让学生猜;请一胖男生戴上厨师帽,手拿单词卡cook进行教学,同时将cook与book,look进行比较,以绕口令的形式训练学生的口齿,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会新知识。最后在教policeman和policewoman时,我先出示女警帽和男警帽引出police,然后请一女生和男生上来试戴,引导学生自学policeman和policewoman,同时用本课的句型进行操练。课堂气氛活泼,师生配合融洽。

Step6、Consolidation

在最后的巩固部分,我设计了一个男女生的对抗赛,对抗赛分为两个环节,一是Actandguess。让学生表演某一职业,然后提问What&39;smyjob?同组的学生猜出他(她)的职业。第二个环节是看首字母或尾字母猜单词并拼出来。这样的游戏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起到记忆单词的作用。

小学说课稿内容篇4

一、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任务驱动,激趣导入

(二)初步尝试,探究新知

(三)教师引导,巩固新知

(四)强化练习,形成技能

(五)课外实践,拓展延伸

二、具体阐述如下:

(一)激趣导入讲授新知

首先,教师开门见山直接问学生你喜欢电脑吗?会用电脑干什么?同学们会这么多呀!现在我可要考考你们了:看,知道这是什么吗?(课件出示埃尼阿克)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加以简单的总结:它是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名为埃尼阿克,它于1946年生于美国,它的主要元件是电子管。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生的爱心,乐于助人的精神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全课奠定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复习已经掌握的操作技巧,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

(二)教师引导,探究新知:

同学们,随着第一台计算机的产生,计算机就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你们能通过自已的能力找到答案吗?

任务一:电脑发展史

如:计算机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时期组成器件时间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5年~1955年)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5年~1965年)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1965年~1980年)

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1980年~至今)

这一环节我把学生分成4人1小组,分工协作1位组长,2位搜索资料(不仅仅只有网上收搜索),1位加工整理,1位负责汇报。这个环节我放手让学生看教材、或上网找资料自己完成任务。孩子们都有很强探索欲和表现欲,教师正是抓住了孩子们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亲自体验,在探究中学习到蕴含在其中的技能。在这种情境中,就有可能使学生充分发挥潜能。可能有人会担心这一环节放手让学生去做,有的孩子完不成任务会挫伤他的积极性,我认为孩子都有很强的好胜心,这一环节他没有完成任务反而会促使他带着问题更好的学习。

讲解完后教师出示几幅现代微型机的图片。让学生认一认,说一说,再出示任务二。

任务二:计算机的分类(看书、老师课件)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任务三:想像未来的电脑会是什么样的?

当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让学生想像未来的电脑会是什么样的?你的未来电脑都有些什么?学生会说有键盘、鼠标等。这时教师引出计算机中能看的见得和摸得着的叫做硬件。如鼠标、键盘、显示器等。

教师举例:音乐、画图我们能摸得着吗?那么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我们就把它叫做“软件”。(板书)

计算机中也是一样的,你能举例说明吗?(画图、Word、电子报刊等)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这些都是软件。可是我有个问题了,我想听音乐,可是连计算机都打不开了,我还能听吗?那么,这些能管理计算机的软件就是系统软件。因此,我们又将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板书)

这一环节,学生在教师的讲解演示以生活中的事物为例子来说明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使学生很容易就区分出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很好的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

(三)强化练习,形成技能:

测试1:继续收集你们小组探究的问题。

测试2:你能想像出未来计算机会发展成什么样吗?能把它画出来或描写出来吗?

测试3:小组间互相出题测试,看看谁的新知掌握的好。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让学生自己选择喜爱的内容进行巩固练习,使原来枯燥乏味的机械练习充满了生机,学生在亢奋的思维状态下进一步巩固新知,也促使学生乐学、善学。

因此,本课中我采用师评、生评、互评、自评等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如教师在学生作业中找出有特点作品,让学生自己进行评价或让同学对作品进行评价,这样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同时,也加强了小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四)课外实践,拓展延伸:

让学生把本节课收集到的内容回家后制作成电子报刊或小动画,然后当小老师讲解给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听。

给学生一个开放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课外收集信息、加工整理信息的欲望,同时也是一次很好的反馈机会。

三、总体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让他们学得更主动、更轻松;力求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达成教学目标。

小学说课稿内容篇5

月球之谜

一、说教材

《月球之谜》是新课程标准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科普性文章。文章短小精悍,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可读性强,趣味性强。全文紧扣“谜”来写,可谓“谜”象丛生。开篇从“遐想”入手,引出一连串的问题,首写“谜”。接着写人们对月球的了解,以及开展的实验,看似在“揭密”,其实,处处生“谜”,再写“谜”。然后用一个自然段的省略号,留下无穷无尽的“谜”,三写“谜”。正因为如此,课文为读者留下了无限的空间,让读者去遐想,去探索。因此,这是一篇激发学生探索热情的好教材。编者在文尾提供了一个“资料袋”,不但介绍了月球上的引力,还介绍了月球上环形山的命名,以及有哪四位中国科学家的名字给这些山命了名,意在激发学生长大了去探索宇宙的奥秘。与此同时,课后第三题收录了一些写月亮的诗句,赋予了教材诗意的想象空间和丰富的人文内涵。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认识8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有关的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4)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谜?

教学难点:利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与奥秘,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二、说设计理念

探索奥秘是人类的天性,因为每个正常的人都有求知欲。从某种意义上说,“谜”是推动人不断探索、不断前进、不断发展的动力。让孩子们从小就心中有“谜”,试图去解开这些“谜”,这本身就是一个孕育发展和创造的过程。因此,本教学设计力图通过语言文字的阅读,把“谜”播种在孩子们的心田,使之成为持续学习和进步的动力。怎样才能把“谜”播种在孩子们的心田里呢?语文课有语文的方式,那就是:引导孩子在与文本、文化和客观世界的对话中,去敞亮,去点染。

三、说教学流程

一、遐想:从诗意的世界中走来

开课,让学生“进入”宏大而有韵韵味的时空背景,是读好课文的基础。因此,可以制作一个关于月亮的短片,音乐与画面同时作用于学生的感观。在这样的环境里来阅读课文,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出示月亮的课件。导语:夜幕降临,或圆或缺的月亮高高地悬挂在夜空,面对那皎洁的月光,不知有多少人遐想过。此时此刻,面对这样一轮月亮,你想到了什么?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启发学生-度地去遐想,如:联想到写月亮的诗句;联想到登月的情景;联想到“嫦娥奔月”登神话故事;联想到月球上的自然景观……

2、总结学生对月亮的遐想,引出课题:月球之谜

3、释题:“谜”是什么意思?与“迷”和“秘”的意思有什么不同?这个“谜”是课文的眼睛,阅读时,我们抓住了它,就能很好地理解课文。

二、读文:在品味语言中激活心灵

人类对于自身以外的知识的感知都浸润在语言中。语言是我们存在的家,就像世界是我们居住的家一样。在语文课上,要让“谜”在孩子心田生根、发芽,就离不开对文本语言的品味。但这种品味是“儿童视觉”的品味,是儿童和文本和世界的对话。因此,本环节根据儿童的特点设计了如下步骤:

1、自由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读生字、新词。

(2)说说读了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估计学生会初步知道课文写了月球上的景色和月球之谜。在教学时可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指导学生朗读:

这里的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却洒满灿烂的阳光。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月球是一篇荒漠。

3、顺学而导,突出重点。

紧紧扣住“谜”,指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展开想象:

(1)课文写了哪些月球之谜?请学生阅读课文,勾画出来。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这一连串实验结果是多么令人费解啊”一句,“令人费解”是什么意思?这些实验,哪些地方令人费解?

(4)月球之谜仅仅只有这些吗?(不只这些)可从文章中的哪些地方看出?(倒数第2自然段的省略号看出)请再读课文,并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说说还有哪些月球之谜需要去解开,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这里,学生可以从教材提供的文本和图片提出问题,如,根据课文对月球表面的描写(这里的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却洒满灿烂的阳光。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月球是一篇荒漠。)来提出问题,也可以根据过去对月球的了解提出问题,还可以根据所查的资料提出问题,甚至可以根据所阅读的故事、古诗来提出问题。总之,尽可能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甚至幻想。因为每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之谜都将激励学生不断地去探索。

三、探索:再追寻人类脚步中播种

任何一个人都是历史中的人,历史是人们的根。面对这么多月球之谜,人类是怎么做的呢?需要让孩子们追寻人类的脚步,在追寻中播种希望和梦想。而课文中恰好有这样一些语句,给予了明确的提示,如:“古往今来,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人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对神秘的月球,人类将继续探索下去。”因此,教学时,可安排如下环节:

1、面对这么多月球之谜,人类是怎么做的呢?请读读课文和课文后的资料,以及自己查找的资料,说一说。

2、出示月亮的课件,教师启导:“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这里的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却洒满灿烂的阳光。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月球是一片荒漠。”面对这轮明月,面对人类探索月球的种.种努力,你又什么话想说吗?

小学说课稿内容篇6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为协力竞走。下面我将从:设计理念、教材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七个部分进行阐述说课。

一、设计理念:

现阶段体育新课程标准中,合作交流、共同参与、自主、探究等词随处可见,这些词汇的出现给了我们强烈的信息,就是设计要让孩子主动动起来的课堂,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时,最大限度的将时间与空间交给学生,给予学生充分展示和发挥自我的舞台。我的教学中也一直追求者“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这一教学理念。

二、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课属于体育竞赛类内容,本学段为四年级处于水平二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特征为:活波好动、好胜心强、爱表现自己。本课主要为了发展学生的协调性、灵敏性和力量体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和乐于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依据新课程标要求,本阶段学生主要以培养体育兴趣,体验体育乐趣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学,因此在设计本课时,加入了大量的引导、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带来欢乐感。

三、教学目标:

依据本课活动特点及新课标要求,根据学生所处阶段的活泼好动、好胜心强、爱表现自我的特征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掌握协力竞走技巧,积极参加并完成协力竞走。

2、通过体验式学习,让学生自主合作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和拼搏不屈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要求,本课内容特点以及学生阶段特征,我确定了以下重难点:

重点:掌握协力竞走技巧,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难点:动作协调有序,合作默契。

难点突破:本课由简到难,从徒手协力——四人协力——八人协力,循序渐进,让学生合作并自主体验、总结协力竞走技巧,以此突破难点。

五、教学方法

1、示范法讲解:教师、优生示范动作,学生形成直观学习。

2、合作探究法: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各项活动,并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激发学生兴趣。

4、游戏竞赛法:采用小游戏,激发学习兴趣,体验体育乐趣。

六、学习方法

1、体验学习法:学生通过自己亲身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总结运动要领。

2、模仿学习法:模仿示范、分解动作,直观学习动作运动轨迹。

3、自主合作学习:学生自主练习、与队友合作学习,培养合作意识和自学能力。

4、游戏参与法:学生积极参与游戏当中,体验运动与成功带来的乐趣。

七、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帮助体委集合整队、报数。

2、师生问好,清查人数。

3、宣布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提出安全要求。

4、检查服饰、安排见习生。

设计意图:养成良好的体育课上课习惯,强调上课过程中的安全教育。

(二)准备部分

1、合作热身:并步跳击掌、并步跳拉手摆臂、背对背马步跳。

2、原地活动脚踝、手腕、膝关节。

设计意图:

1、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完成热身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默契。

2、针对本课运动特点针对性的进行了三个部位的热身,预防损伤,确保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

(三)基本部分

1。原地转向游戏

①四排站立,原地以排头第一个学生为圆心,整体队伍转向90度。(设计意图:学生已个体存在,转的过程中会比较乱。)

②左右手搭腰合作转体90度。(设计意图:学生成为一个整体,转动过程中相对会提交整齐,与上面形成对比。)

③分享原因。(总结:整体不容易乱,引出团结合作,互相协作才能完成更好。)

2、协力竞走

(1)四人协力竞走(设计意图:循序渐进,由简到难)

①宣布要求:强调如果有人摔倒,举手示意并大声喊停;不能故意往前趴、推、压别人;爱护器材,全部人下来再动手挪动踏板。

②体验式接力:学生自主分配安排分组并组织完成比赛。

③分享总结。

④再次进行比赛。

(2)八人协力竞走(设计意图:提高难度,让学生得到更进一步的学习和深刻的掌握理解协作的意义和重要性。)

①体验式练习:分四组自主进行尝试性完成协力竞走,寻找技巧。

②分享总结经验,并合理安排组员。

③完成八人协力竞走比赛。

(四)结束部分

1、集合放松

①跟节奏拍打放松腰部、腿部。(节奏:踏踏踏踏踏踏踏)

②导电式抖动放松。(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身心愉悦的环境下进行放松,更有利于调节。)

2、总结回顾本课,并安排课后要求。

3、下课,师生道别。

小学说课稿内容篇7

本课依据体育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创新为主线,学生发展为中心,采用快乐教学模式,以“灌篮高手”、NBA、姚明等学生们耳熟能详的话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运动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激情。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省编义务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十课的内容,其教材内容主要有跳起接球,运球接力,以及游戏打龙尾。球类项目向来是学生们比较喜欢的一项活动,篮球运动是由跑、跳、投等动作组成,是在快速、激烈、对抗的情况下通过传递、抛接、运拍,最终把球送入固定篮圈的一项综合性的体育运动,具有集体性、竞争性强、趣味性浓等特点,通过篮球运动,可以发展学生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提高灵敏、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和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增加内脏器官的功能。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等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是一项有很高锻炼价值的运动项目。而且NBA的热播,姚明等篮球明星的助阵,动画片《灌篮高手》的热播,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热情长盛不衰。本课以此为切入点,对本课教材内容进行一系列整合。篮球在前学期及三年级时学生都有过接触,一些运球、传球的基本概念都有所理解,本课将运球作为巩固内容,新授跳起接球的动作技术,结合游戏进行练习,改创了一些体育器具的用法,有效的利用了资源。最后安排放松游戏打龙尾,使整节课轻松愉悦,又充满了激情。

二、学情分析

1、四年级学生具有其明显的年龄特征:自我约束力还比较差;模仿能力强;同伴协作能力有所提高。

2、学生的运动能力,性格爱好具有一定的差异,男女生性格表现开始显现差异,动作技能的掌握也出现分层。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运动参与:学生具有积极参与的态度和行为,乐于学习和展示自我;

运动技能:通过行进间运球的练习,以及跳起接球的各种练习,掌握运球的技术要领以及跳起接球的时机掌握。

身体健康:发展速度、反应及灵敏协调等素质;

社会适应: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守纪的团队主义精神;

心理健康:在集体比赛中,体验成功与失败,正确的调试自己的情绪

本课重点:跳起接球运球

本课难点:游戏内容的整合练习中,动作技能的正确运用;跳起接球的反应、协调及时间的掌握。

四、教学方法运用

1、教法本课结合体育与健康的教学新理念,大胆运用创新教学,一改以往先示范后讲解再练习的常规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线。首先采用情绪激励法和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还采用图示法、游戏竞赛法,激发学生“我很想学”的情感,为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而打下基础。

2、学法本课,学生主要采用: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首先让学生在尝试练习中积极的练习。而后在练习中,通过学生间相互对比、交流、评价和小组探讨中悟出动作要领,理解含义。最后通过集体表演、个人展示相结合,解决所发现的问题。通过游戏比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的自主性。

五、场地及器材准备篮球20个头饰若干篮球网或用呼啦圈代替4个录音机及磁带篮球明星图片

六、课的过程设计

(一)情景导入,激发情趣

1、课的常规组织队型:“L”型设计意图:采用L型队列分布,学生视野变广,而且能更清楚的接受老师所教授的内容。

2、导入:听音乐,语言导入,提议我们今天也要成立篮球部落。

设计意图:教师以热播的动画片《灌篮高手》导入,以其中的人物头饰作诱,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提议成立篮球部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集体荣誉感。

3、篮球组队:学生以组为单位成立不同的篮球部落,部落命名;并选取队长,戴上头饰标记。(学生积极创想命名,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团队主人翁意识)

4、热身演练:绕篮球场跑动,教师语言指示,进行跑三步后跳起练习;两人并排跑,听口令后跳起互击掌练习。设计意图:热身准备活动,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作好准备,达到热身效果;两人的合作练习,培养学生的配合能力,以及协调反应的能力。

(二)课题展开,增技促能

1、明星模仿秀:展示图片,选取篮球明星,各种起跳的姿势图片,请同学们模仿练习。组织: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负责;组内交流,分析动作,合作练习;组间展示,评选最佳动作明星。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模仿能力强,明星的图片,这些新异的刺激和有趣的活动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模仿明星的各种接球姿势,通过大家都来模仿表演,既可以达到愉悦学生的身心的目的,又让学生形成了跳起接球的动作概念。通过组间的合作及展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课堂上应给学生一个较大的自由学习空间,自己琢磨动作、看图解学习动作、与同伴互相学习、与教师商讨动作等。

2、运球传球:两人合作,自主巩固练习。

3、灌篮大行动组织方法:学生分人数相等的四组,由排头开始运球至距“篮”(每组派一同学持篮筐或用呼啦圈替代)1.5M处投“篮”,进球后运球返回,交于第二人继续,最先完成队为胜。练习过程中激情的《灌篮高手》片尾曲音乐伴奏。

设计意图:利用片中激情的音乐来创设情境,从而感染学生。让学生体验一回灌篮高手。进一步刺激学生的兴致,充分发掘学生运动潜能,通过教师评价,学生间互评,促进学生改进动作。在比赛过程中体现“我能行”。使学生能在比赛过程中体验成功。

(三)延伸游戏:打龙尾组织方法:学生站成圈,其中一组学生站中间,搭肩组成一条龙,可在圈内活动躲避球,但不能脱节,圈上人互相传接球,找准时机击“龙尾”,被击中后出圈。设计意图:调节学生身心,培养机智,巩固传界求技术,发展投准能力。

(四)本课小结总结评价评选“灌篮高手”,从几方面评价,学生表现,掌握技能情况,学情展示情况,课堂团队协作等多方面进行评比,积极鼓励,并选取图片或头饰作为奖励品。

七、本课设计特色

1、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合作能力的培养,本课运用情景教学,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片展示,积极模仿练习,采用小组合作,小组长负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通过组间展示比较,培养学生大胆展示自我的能力,和积极自主学习的态度。

2、渗透德育,通过成立‘篮球部落’,让学生体会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以及在团队中自我行为的.约束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

3、体现了快乐体育的教学原则,本堂课多次采用比、接力赛等形式,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还在于把音乐引进了课堂,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另外还表现在一些细节上,比如说接力赛时鼓励学生为本队的学生加油鼓劲,在游戏设计上,始终围绕课题,使动作技能在游戏中得以巩固提高;“快乐体育”是新课标所提倡的,也是我们每位体育教师所追求的课堂教学形式。本堂课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我们可以想象的到整堂课学生脸上的笑容将是灿烂的,喝彩声、加油声不断。

4、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发展,纵观整堂课老师只是以一名主持人的身份存在,课堂中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在练习中感悟动作要领。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使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5、积极的评价机制,选取一些头饰、图片等作为奖励,激发学生兴趣,体验成功乐趣。

6、重视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本堂课的练习内容涉及到了手臂、腿、腰、背等全身各关节、各肌肉群的运动,更加关注了学生身体协调能力的训练,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

小学说课稿内容篇8

一、教学目标:

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体育课程标准水平二的目标,以及二年级学生的特点,确定本课目标如下:

1、90%的学生能列举并做出简单的技巧动作,并能说出所做技巧动作的术语,如:前滚翻、跪跳起等。

2、80%的学生能做出2-3个技巧动作的组合练习,并能够努力展示自我,体验在活动中成功的心理感受。

3、通过游戏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协作、竞争意识。

二、说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内容为《技巧组合》,为技巧单元第四课时。依据本课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的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能做出简单的技巧组合动作,并说出动作术语;教学难点为: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怎样进行技巧动作组合。根据(水平二)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教师正确引导下,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来进行技巧组合练习。并配以学生喜爱的奥运火炬接力的游戏,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于一些技术性的东西不是很感兴趣,但通过低年段和前两个课时的教学,该年龄段学生对前滚翻、后滚翻等一些一些简单的技巧已初步掌握,在此基础上利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达成本课的预期目标。预测:根据本课的特点,学生积极参与练习,大胆、积极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学习情趣高涨,课堂气氛活跃,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技巧动作组合练习,并能在练习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和情感交流。

四、教学策略:

(一)说教法:

1、谈话启发法:通过语言导入,创设情境(游玩体操训练馆)营造一种欢快的氛围,以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

2、复习法:引导学生复习以前所学技巧动作,进一步巩固动作技能。

3、游戏教学法:敢于打破过去陈旧的准备活动框架,利用游戏来启发、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参与练习。

4、评价法:以鼓励为主,适当引导,运用随堂口头评价。

(二)说学法:

1、自主学习法: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寻求答案。

2、合作学习法: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分工,围绕如何组合技巧进行探讨、研究,有绪地进行练习。

3、探究学习法:教师设疑,让学生自主协作,探究。

4、互评互帮法:通过相互观察,相互交流讨论,相互评价,互帮互学。

5、分层学习法:对基础好的学生,提出进行多个技巧的组合练习,并可插入一定难度的技巧动作;对基础差的学生,利用简单的技巧动作,进行2-3个动作的组合练习。

五、教学流程图:

活跃气氛----主动参与----自主学练,合作探究----交流分享

创设情境自主游戏,复习技巧了解知识,寓趣于乐,合作探究体验反馈

六、教学过程:

本课以技巧组合为教材,搭配奥运火炬接力游戏教材,整节课以游玩体操训练馆,迎接20_北京奥运为主线。让学生自主学练、探究学联,使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技巧组合动作。利用游戏培养学生的协作竞争意识,培养民族自豪感,树立健康第一的知道思想。

1、激情引趣

教师采用谈话启发法创设情境开课,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奥运体操项目的小常识,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组以开火车,开汽车等形式去游玩体操训练馆。

2、主动参与

教师启发诱导学生通过分组合作游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在游戏中完成准备活动。学生在自主游戏的同时,教师边巡视,边诱导,并参与游戏。

3、自主学练,合作探究

(一)学习技巧组合

通过教师设问我们学国哪些技巧动作?从而引导学生复习以前所学技巧动作,并进行分组练习,展示,互动评价。在学生展示单个动作并进行评价后,教师设疑能不能把这些单个动作组合起来进行练习?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分组讨论、探究、练习。教师并巡视辅导,然后再进行展示、互评、互学、互练,从而进一步巩固技巧组合动作练习。

(二)游戏奥运火炬接力

奥运火炬接力是本课的第二教学内容,是在传统游戏十字接力的基础上,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通过设置障碍、变换距离、变换组别的方法而进行改编的游戏教材。教师通过语言导入游戏教学,引导学生设置山峰等障碍,通过变换距离、组别进行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运动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

3、交流分享、身心恢复

4、垫上舞蹈《让我们荡起双桨》:伴随轻松的旋律,学生坐在小船上以舞蹈形式恢复身心,结束本课。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的收获,以怎样的实际行动来迎接20_北京奥运。

小学说课稿内容篇9

一、设计理念

本课1、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即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具体是凭借文本的语言,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维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丰富精神世界。

2、还语文本色——上出浓浓的语文味。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达到真、纯、实、活的教学境界;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

二、教材解读

(一)教材简说

《给予树》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组的一篇课文。本文通过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

(二)教材处理和课时目标

教材处理: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教学我安排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读通课文,学习生字词,并教学课文1-3自然段。第二课时:学习全文,练习朗读,在朗读感悟中体会金吉亚善良之心、仁爱之情、体贴之意。依据以上的.理念和教学法,以及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特色,特制定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1、理解“如愿以偿、援助、善良、同情、仁爱、体贴、诚挚”等词语的意思。通过关键词句的理解,一层一层加深对“给予”“给予树”内涵的感悟。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与文本对话、朗读感悟,体会金吉亚善良之心、仁爱之情、体贴之意。4、拓展目标:学生根据对“给予”的理解,结合生活实际,仿写一句“给予是……”的句子,然后集体创作一首小诗,更加深对“给予’”的理解,并能运用。

三、教法学法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的法子要依据学的法子”。教与学要高度统一。结合三年级的已有基础和本文的特色,确定以下教法学法:

①语句的理解: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词句,借助生活体验等方法。如“援助、同情、体贴、诚挚、善良、仁爱、如愿以偿、”等词的理解。(这是课标对中年级的要求)②语文实践——即采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学生也用语文的方式学语文,即在大量的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如朗读感悟,读写结合等。③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过程

研究了教材、确定了教法、学法,为了体现我的设计理念,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一、整理感知,把握“给予”;二、研读文本,感悟“给予”;三、学习结尾,深化“给予”;四、拓展延伸,升华“给予”。下面我就依托这四大环节,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得以落实。

一、整理感知,把握“给予”

(一)上课伊始,我说:同学们,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给予树》,谁能告诉我“给予”是什么意思?请你围绕课文的内容用“谁给予谁什么”说一句话。(这样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给予”导入新课,不仅帮学生整理了课文内容,还为学习金吉亚的给予做了铺垫。)

(二)接着,课件出示一幅绚丽多彩的圣诞树,我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并问:引述:这明明是一棵圣诞树,可书上却给它取了一个特别的名字,叫“”。读课题,这是为什么?【带着这个问题让学生走进文本,让问题起到导向作用,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和兴趣。】

二、研读文本,感悟“给予”

1、请学生自由朗读第4、5自然段,找一找课文哪里提到了给予树?学生反馈后,请学生读一读这两句话,说说哪个词语首先跳到她的眼中?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教师随机抓住“援助”作为重点,进行识字教学,力求音形义并借助字形使学生明白“援助”就是伸出双手去帮助别人,给他温暖。

之后教师进行深情的描述:援助中心就有这么一个小女孩,需要大家的援助。请学生再好好读读第4自然段,说说金吉亚眼中的小女孩是怎么样的?教师引领学生深入文本,凭借语言文本,让学生置身于文本的情境中,通过引导学生与文本多次对话,让学生感受到1、小女孩什么都没有,借机我追问:“小女孩什么也没有。你能想象她没有什么?”让学生通过想象交流,体会小女孩什么都没有。然后为了加深体会,教师出示出示穷苦女孩的图片,配上悲伤的背景音乐,教师解说。听完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使学生走进金吉亚的内心,体会小女孩悲惨的生活着,她什么都没有。在学生体会深刻的时刻,再次指导朗读。接着教师引述,是啊,小女孩什么都没有,她发出了一个求助之声,她多么渴望拥有一个洋娃娃,她一直盼望(拥有一个洋娃娃),那她想要洋娃娃干什么呢?她会怎样一直盼望呢?带着这几个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洋娃娃对小女孩来说太重要了,指导学生读出她迫切的心愿,读完后引述:面对这么可怜的小女孩,金吉亚是怎么做的?让学生再次品读课文,找出(于是,我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的句子,指名读再齐读,来体会金吉亚的快乐,并结合情景让学生理解“如愿以偿”板书:如愿以偿。

1.接着教师讲述:以给予是快乐的,可金吉亚在向妈妈讲这件事时,说话的声音却很低,显然还很难过,这是为什么?让学生快速默读全文。并抓住“沉默不语、声音很低、像样的礼物、到处逛、我的钱……”等词语词句来体会金吉亚难过的心情,之后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语文课要给学生留下什么?首先是语言。如何留下呢?杨再隋先生说的好:要充分的、有效的读书,让学生把书读出意,读出形,读出味,读出神。所以以上环节,我引导学生立足文本,引导学生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指导读通、读顺、读懂、读好,读中留下语言,充满了浓浓的语文味,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融为一体。】

三、学习结尾,深化“给予”

师:妈妈了解了整件事情后,看到难过的金吉亚,会怎么安慰她呢?接着教师先让学生同桌交流,个别交流等说话训练,引领学生走进金吉亚的内心世界,使作者、文本、读者三位一体,与人物产生共鸣,然后请学生带着激动的情感读最后一段,明白为什么把援助中心的圣诞树叫做“给予树”。知晓给予树也是树。(给予爱心、温暖、快乐、帮助、希望、善良、仁爱、同情、体贴;让人心想事成、如愿以偿的树……)板书;善良、仁爱、同情、体贴

四、拓展延伸,升华“给予”

师说:给予树不仅在援助中心,更种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给予无处不在,给予是快乐的,有时……

出示小诗:给予是快乐,给予是给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让出座位;给予是给下班的爸爸妈妈送上一杯热茶;给予是向遇到困难的小伙伴伸出温暖的双手;给予是……是的,给予永远比得到更快乐!

让学生根据学生实际,仿写一句,教师巡回,选择优秀的集体创作一首诗。

【这个环节的设计课堂练笔紧紧围绕文本进行,,围绕“给予”展开,由扶到放,从简到难,融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为一体,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提升了语文素养。】

五.说板书设计: 31给予树

援助

善良同情

如愿以偿

仁爱体贴

小学说课稿内容篇10

一、说教材

1、对教材的理解

《穷人》一课所处的位置是第十一册的第五单元,本组课文都是外国文学名篇,课文虽然不同,但都表达了作者真挚强烈的感情。因此,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一点外国文化,感受这些作品中蕴涵的那种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还要继续落实上一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穷人》是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的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课文用朴实、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真情实感。文章的特色在于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美好心灵。文章多处出现了人物之间的对话及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是练习朗读的佳作。

2、素质教育目标的确立: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已有认知水平确定如下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教学点

a.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顾惜、勉强、忐忑不安、自作自受、熬过去”等词语。

b.理解下列重点句

①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②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揍我一顿也好!

③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2)能力训练点

a.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b.培养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的能力。

c.培养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3)情感渗透点

通过学习,了解穷人的美好品质,向学生进行关心他人、奉献爱心的教育。

3、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难点

重点是从人物的行动、语言、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启发学生在弄清主要人物性格特点、思想品质及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理想象是难点。

(2)解决办法

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因此,我采用抓重点词句进行品析,指导朗读来解决。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结合教材特点,以学生为主体,立足于学生能力的发展,采用以下教法与学法。

教法:运用反馈教学法的理论,以信息反馈为主线,把自读、自悟贯穿始终,教师主要采用点拔、诱导、激趣等方法指导学生读文,尽量做到该讲则讲,力求达到自读、自悟、自得。

学法:主要采用批注、朗读、演读等方式让学生扎扎实实地读,让学生字字入目,句句入心,声声入情。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计划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解决生字新词,读通读顺课文,弄清人物的关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第二课时,以读代讲,通过揣摩、品味描写人物心理活动、行为、语言的句段来体会作者表达上的高明之处,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穷人苦难的生活,高尚的品格;第三课时,续写《穷人》,展示并评议学生的作品。

接下来向老师们展示的是我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触发探究

教师出示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问:同学们,认识他吗?他就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虽然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锐利异常、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写出了许多传世之作,如《战争与和平》《复活》等,被誉为“世界文豪”,这足以说明他文字功夫了得。请同学们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课文,看看你能发现他文笔的高明之处吗?生自读全文并思索。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兴趣的源泉藏在深处,你得去挖掘,才能发现它。本环节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对列夫托尔斯泰产生敬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强烈兴趣,限度地发挥了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有助于学生再次感知课文的“语表层”,为学生深入探究课文打下基础。

(二)呈现专题,潜心探究

过渡语:你们发现了作者在表达上的高明之处了吗?估计学生会说出作者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对话等方面描写得十分细腻、成功,下面我们就来具体感受作者细腻的文笔吧!

设计意图:这样做是“先入为主”,让学生在还没有细品文章时就对文章产生了好印象,就会形成良好的心理期盼,为学生潜心探究课文打下情感的基础。

专题探究一:感受穷人生活的艰难

1、出示第一个探究专题及其学习建议:⑴自由小声地读,用横线画出能体现穷人“穷”的语句,用笔写出自己的感受或疑问,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⑵为了使你的回答清楚明了,建议这样汇报:我从体会到(想到了)。

设计意图:在探究中,教师给出建议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学生潜心探究,更好地解决探究专题,更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与表达习惯。

2、生汇报交流,师随机指导朗读。这个环节主要采用个别朗读指导,辅以重点语句的齐读指导,其间穿插朗读方法的介绍,如抓重点词体会后再细读,读书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等等。

3、让生提出探究中不懂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学生探究完这部分后会发现文中一处看似矛盾的地方:桑娜家那么穷,为什么文中写到“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通过释疑自然引出第二个探究专题。

专题探究二:感受穷人美好的品质

此探究过程与专题探究一类似,教师出示专题探究内容及学习建议后让学生自读、勾画、批注、交流。由于这个专题内容涉及整篇课文,因此这一环节的朗读指导主要抓住描写最为精彩的第九自然段与第二十四自然段进行品味赏读,在微观上探究。如何进行微观探究呢?下面以第九自然段为例来谈谈我的做法。

出示第九自然段: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然后分三步进行教学:⑴指名读,学生思考桑娜的内心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体会桑娜由“担忧─害怕─后悔─坚定”的心理变化历程。⑵抓住省略号,启发学生想象文中没有表达出来的桑娜此时的一些内心活动。⑶再通过个别读、范读等形式加深理解,丰富情感,使读有目的、有层次、有收获。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微观探究主要是以点代面,把这两处的心理活动与人物语言揣摩透了,文中其它自然段的心理活动与语言描写学生领悟起来就容易多了,同时,这样的指导也会真正起到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作用。

最后,抓住渔夫回家后与桑娜的对话进行角色朗读。并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发挥想象,进一步体会渔夫与桑娜的善良。

设计意图:分角色朗读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运用前面所获得的读书方法,实现读的迁移,通过看图想象,进一步体会桑娜与渔夫的美好品质,为续写故事作好铺垫。

第二个教学环节总的设计意图: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如何培养?只有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才能形成。此环节的两个探究专题是根据课文内容确定的,避免了探究的盲目性,同时这两个探究专题具有集中性(因为它们涵盖了课文的内容)、开放性(因为它们答案多维),为学生提供了自主阅读的平台。在探究中,教师指导学生心入其境地读书,更能让学生与文中人物产生情感上的和谐共振。

(三)课外延伸,拓展探究

教师总结:通篇课文,除了课题之外,再也找不到一个“穷”字,然而,在字里行间,却处处反映了穷人的贫穷与困苦;全文也没有一个“美”字,通篇文章却赞美了穷人美好的品质。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同学们可以试着用今天的学习方法(多读多体会),去自学本组剩下的两篇课文,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找找列夫.托尔斯泰的其它名著,去感受他文笔的精妙。

设计意图:此环节可以延续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课余自己读,自觉地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板书设计:

穷人

勤劳

善良

桑娜抱担忧后悔决定

渔夫熬忧虑思考决定

宁可……也不……

设计意图:此板书力求做到紧扣教材,选词精当,从整体看线索分明,重点突出,使人一目了然。

小学说课稿内容篇11

一、说教材

“解决问题”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第42页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经验的基础上安排的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自己观察情景图,理解题意,然后解决问题。学好本课知识,为学生以后的解决数学问题打下良好基础。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本课的知识特点,我预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1、通过“商店买东西”的情境,灵活运用有关除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通过独立探索、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进一步加强对7——9的乘法口诀计算除法的掌握。

3、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得能力。

4、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在问题处理中,体验成功,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试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1.我以学生熟悉喜爱的玩具商店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观察情景图,把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应用于解决新问题过程中,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在教学时,我立足于让学生自主收集、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学生合乎情理的阐述,给于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信心。不断的引导和鼓励,使学生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引导学生自己观察情景图并提出问题,适时地进行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说出“怎么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玩具贯穿课堂始终,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一)以旧引新,激活经验。本环节重在唤醒学生已有只是经验,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在这个环节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玩具商店情境,很好地激发了的探究欲望。使学生逐步自主解决问题,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在小组合作交流中突出重点,回顾解决问题的步骤,形成解题模式。

(三)深入理解,巩固练习。通过解决三道层次分明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一方面对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做一个系统的回顾,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五、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板书主要呈现解决问题的步骤,重点突出。本板书能给学生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小学说课稿内容篇12

各位评委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通分》棚的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八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通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分数基本性质的直接应用,在分数加减法中常常用到。因此通分是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是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和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重要步骤,所以必须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部分内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学习了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所以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难度不大,重点让学生讲解判断大小的理由并及时归纳总结。至于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一部分同学其实已经知道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比较,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成果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来引入通分,再通过自学环节,顺理成章的让学生转入本节的重点学习中。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将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能准确快速地比较各类分数的大小,理解通分的意义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合作、交流、归纳等一系列数学活动,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的比较。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五、教法和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1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因此,在教学中我以学生的发展为立足点,以自我探究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采用启发诱导、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辩析、合作交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全程、全身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教学中,教师不单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所以本节课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①让学生学会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并且上台讲解,实现兵教兵。②发现特征后能用语言表达出来。③能自学的尽量让学生自学。④通过观察、分析,引导学生掌握对事物本质进行总结的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我将出示3个小题的题目。

1、把六分之一和十二分之五化成分母是24的分数。说说根据什么性质来化的?

2、求下面两组书的最小公倍数。

24和36

26和39

3、比较大小

7分之5和7分之3

17分之9和15分之9

说说同分母、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是什么?

一、激趣引入,自学导航。

1.出示地球的图片。

2(1)这是地球,我们的家,你有什么想说的?

(很美,要好好保护它;水的面积多还是陆地面积多;)

(2)出示例4的条件:从数据(3/10和7/10)上分析陆地多还是海洋多?

师:地球上的海洋比较多,所以地球又叫做水球、蓝星。

师:对这两个分数,很容易比较它们的大小,是因为它们什么相同?除了分母相同的分数能比较它们的大小以外,还有哪些分数我们也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分子相同,分子分母都不同,)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渗透爱护地球的环保教育,让学生回顾旧知识:分母相同的分数是怎样比较的,讲清楚理由,这也为下面的学习打好基础并埋下伏笔。

二、导学反馈

1.师:昨天已经让同学们预习了课本第73页,学生边汇报,老师边引导小结方法:

师:第一行的分数你是怎样比较的?第二行呢?

分母相同,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分子相同,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师:这些分数都能直接比较大小。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学生已经掌握,这里老师引导学生小结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也为后面引出异分母分数做好铺垫。

2、随堂练习P73做一做

(二)探究新知

情景导入:豆类含有较高的蛋白质,经常有利于人体健康。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两种————黄豆和蚕豆。

黄豆:我是豆类家族的一员,我的个头小小的,皮肤黄黄的,我叫黄豆,我的蛋白质含量大约占5分之2、蚕豆:我也是豆类家族的一员,我的个头比黄豆大很多,皮肤是棕色的,我是蚕豆。

我的蛋白质含量大约占4分之1

(1)52和41与上面的分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分子、分母都不同)

(2)你会比较它们的大小吗?课本介绍哪种方法?(板书课本的方法)课本介绍的方法叫什么?(板书课题通分)

(3)你还想到哪些方法?

学生边汇报,老师边板演过程,引导思考方法:(投影学生的方法)

①化成同分母分数比较大

小②化成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

③化成小数比较大小

④画图比较

3、小结:同学们想到的方法真多,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常常会用到通分的方法。

设计意图:有了前面同分母和同分子分数的比较作为基础,学生通过看书自学,能更好地明白异分母分数为什么要通分再比较大小,同时也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题能力。这里的教学中还设计了:“你还想到什么方法?”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不仅局限在通分这种方法上,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学生质疑:在预习中你还有什么疑问想提出来?预设学生会问以下问题:

(1)什么叫做异分母分数?什么叫做公分母?

(2)怎样进行通分?通分有什么作用?

(老师有意识地板书:异分母分数)下面我们就带着问题深入学习通分。

设计意图:通分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学生虽然预习了,但还有很多问题弄不明白,这时候应有足够时间让学生提出质疑。

(三)即时巩固:课本74页做一做

通过练习完成对本节课知识的巩固。

(四)反馈总结:

这节课我学会了什么?共发言几次?在什么方面表现较好?给自己的表现可以打几分?

七、作业布置:

练习十八23

八、板书设计:

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大小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小学说课稿内容篇13

【说教材】

《麋鹿》是一篇记叙文,介绍了我国珍稀野生动物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体现了国家对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教学这篇课文,不仅让学生了解称为“四不像”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同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也要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新课标的的教学要求,结合五年级学生的的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的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知识、能力、情感目标。

【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7个生字,会写其中的9个,理解部分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学着讲解员的样子说说麋鹿的外形特点。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说教学重点】

课文介绍了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学生学习课文,除了了解课文内容,还要用自己的话介绍麋鹿的外形特点和传奇色彩。因此我认为本课的重点确定为: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结合课文内容,学着解说员的样子来介绍麋鹿的外形特点、传奇色彩。

3.通过课文的学习来体会我国对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

【说教学准备】

我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服务教学为宗旨,在课件设计上我没有过多的花哨,只是出示一些麋鹿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直观认识麋鹿,导入课文。再利用教学软件突出重点段(第二、三小节),再配上相应形态的麋鹿图片,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探讨、交流,帮助突破课文的重难点。

【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我设想让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后检查学生学习生字和课文的预习和朗读情况,后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并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麋鹿良好的生活环境。

第二课时:

我通过“创设情境导入——引导深读、理解课文——我是小小解说员”等环节来学习理解课文、巩固课文。在这个过程中,最后我布置“送一份美好的祝愿给麋鹿”的作业。

第三课时:

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参与的热情,精心创设“我是小小解说员”的情景,让学生来介绍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惯和传奇色彩。

第一步:

“创设情景导入”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而我们中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谁能说说我国有那些珍贵的野生动物?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知识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出示麋鹿的图片。

说说你想从课文中了解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他们想了解的知识)跟着老师一起来认识“麋”字的构字结构。(复习形声字的构字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去看个究竟。

第二步:

“初读感知”。

第一、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这样做考虑到每位学生阅读的方式不同,尊重他们自己的阅读方式,让他们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下学习,对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

第二、检查初读情况。检查生字的学习情况时让他们先自由读如遇到不会读或不理解的地方问问最近的同学,然后点名读。检查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落时,让学生试着说说这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相关的图片和内容,如麋鹿角、尾巴等,同时也取得更为直观的教学效果。

第三、在了解课文在向我们介绍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惯和传奇色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分段。

第四、学生在初读后能初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了,然后引导学生去学习第一自然段。

第三步:“细读感悟第一自然段”

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解决的问题来过度:原来麋鹿俗称“四不像”,它的经历也充满了神奇色彩,这让我们越发想深入的了解它,跟它去交个朋友,是吗?想要了解它,首先就必须知道它所处何地,环境如何。请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跟同桌交流一下麋鹿的生活环境?交流时要引导学生体会黄海滩涂的静谧、美丽,体会大丰自然保护区的确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最后引导学生齐读。

第四步:最后为学生留有五分让学生抄写本课的生字或认为自己值得抄写的词语。再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这样是为了改变单一的抄写,激发学生抄写的兴趣,张扬学生的个性。

【说板书设计】

外形特点

麋鹿黄海滩涂生活习性

(理想场所)传奇色彩

小学说课稿内容篇14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来推导有关的性质。因此,三角形的认识是学习的平面图形知识的起点,也为学习的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打下基础。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角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本节课是三角形认识的第二阶段。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特征和特性,并会给三角形画高。

2、能力目标:学会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去获得的学习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操作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在小组合作、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团结协助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教学难点:给三角形确定高和画高。

(四)教具准备:三角板、课件、数学用具盒、幻灯片

(五)学具准备:三角尺、数学用具盒、图纸。

三、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本节课我根据“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理念,以学生参与活动为主线,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本,独立探索,再让学生操作实践,合作交流,从而达到概念的自主建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之美。

2、说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法,我主要采用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来亲身经历“做数学”的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建立学习成就感和信心,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四、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秉着新课标的精神,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我将教学思路拟定为“创设情境、诱发兴趣——合作交流、探索新知——深化训练,拓展延伸——质疑反思,总结评价”,努力构建探索型的和谐课堂教学模式。

五、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精简明了,突出重点,体现本课时的内在联系,更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的认识。

小学说课稿内容篇15

运行教材是二、二年级的教学内容之一。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劳动和体育活动中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它也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活动能力。它属于田径运动范畴,是田径运动的基本项目。对提高田径运动水平和其他体育项目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是一种运动锻炼。在1级教材中出现,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力量素质差,控制能力弱,对运动技能的掌握不强。本课以跑步为教材,旨在让学生通过游戏活动发现问题,提高跑步技能和动作的质量。因此,在这一阶段的跑步教学中,应在学生对跑步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改进跑步动作,加强正确的跑步姿势,以达到提高体育锻炼能力的目的。本课是单元教学的第二课,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影响跑步的因素。以跳远为辅助教材,培养学生的跳远能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今后发展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习情况分析:

本课程的对象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学生的天性是积极的。他们对体育活动感兴趣,喜欢学习别人的运动技能。但也存在着任性、小气、依赖性强、缺乏合作精神等不良心理倾向。他们的群体意识逐渐加深。除了对个人比赛感兴趣外,他们还对集体比赛感兴趣。开始注意老师和学生对自己的态度。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采用游戏的形式,使学生能够在小组中进行协作,有效地激发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习目标:

1.通过模拟危险情况,培养学生勇敢前进、不怕困难的精神。

2.使90%的学生了解影响跑步的因素。

3.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协调他们的动作,从而发展他们的跳跃能力。

4.创造问题,开发智力,培养学生勇敢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步长和步频的影响因素

难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方法:

1.主题情境教学法:本课的主要教学方法是创设快乐岛。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游戏,提问,引导学生实践和分析,解决问题。

3.团结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通过小组比赛,我们可以互相促进,互相提高,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帮助学生形成集体互助意识,共同提高。

4.直观教学法:通过直观教学,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游戏方法和规则。

5.在组织形式上,我们采取了集体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教学过程及教学思路:

导游组(10分钟)

1.《快乐小渔人——准备》

(1)集合团队,向老师和同学问好。

1.全班分成四列。

2.检查受训者的人数。

3.老师和学生的问候。

(2)创建场景,引入主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海吗?你知道那些渔民是怎么生活的吗?老师,今天我将带你去岛上散步,玩耍,体验渔民的生活。

组织:全班分成四列。

教师活动:

1.宣布主题:快乐的小渔夫

2.提出了本课程的要求。

教学思路:通过情景故事为学生创设活动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快乐小渔夫开始”

同学们,要到达海滩,你们需要穿过危险的地形。你准备好了吗?咱们现在就走吧。

组织:老师在整个班级的关系。(通过音乐,学生克服障碍)

教师活动:

1.教师带领学生参观自然地形。

2.老师用语言来提示学生在山路上行走,在水沟里跳水,在悬崖上翻越。

6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