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说课稿 > 小学说课稿 >

免费说课稿小学语文

时间: 新华 小学说课稿

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规划教学流程,增强教学自信心。免费说课稿小学语文应该写成什么样的?快来看看免费说课稿小学语文,本文为你提供免费说课稿小学语文写作技巧和示例!

免费说课稿小学语文篇1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我在台湾一家航业公司的轮船上工作。

有一次,我们的船停泊在高雄港口。我上了岸,穿过市区,向郊外走去。不记得走了多远,看到前面有一所乡村小学,白色的围墙,门外栽着一排树。

校园里很静。我走近一间教室,站在窗外,见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正在教孩子们学习祖国的文字。他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着: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他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

接着,他先用闽(mǐn)南语,然后又用还不太熟练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又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而真挚的心。

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怀着崇高的敬意,我悄悄地从__走进教室,在最后一排空位上坐下,和孩子们一起,跟着那位教师,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老师和孩子们发现了我,但是,好像谁也没有感到意外。从那一双双眼睛里,可以看出对我是表示欢迎的。教学继续进行着,大家朗读得更起劲了。

下课了,孩子们把我围了起来。

老师也走了过来。他热情地和我握了握手,说:“我的国语讲得不好,是初学的。你知道,在日本统治时期,我们上的都是日本人办的学校,讲国语是不准许的。”

“我觉得,你今天这一课上得好极了!你教得很有感情,孩子们学得也很有感情。”

接着,这位老师一定要领我去看一看他们的小礼堂。

说是礼堂,不过是一间比较宽敞的屋子。

这位老师指着礼堂两面墙上新画的几幅中国历代伟人像,说:“这里原来画的都是日本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我看到上面有孔子,有诸(zhū)葛亮,有郑成功,还有孙中山。看着看着,我的眼睛不觉湿润了。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浓厚的爱国情意啊!

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激动地重复着他刚才教给孩子们的那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免费说课稿小学语文篇2

【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确乎、挪移、涔涔、潸潸、徘徊、遮挽、蒸融”等词语,

理解生词意思;正确书写“蒸”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文章,有感情地朗读并积累具体描写“时间匆匆,一去不返”的语句,体会作者对时间的逝去感到无奈、惋惜和不甘虚度此生的思想感情。(重点)

3、学习通过不同修辞、不同句式表达情感方法并尝试运用。(难点)

【评价设计】

通过检查课前预习,达成并检测学习目标1;

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达成学习目标2、3;

通过仿写句子,完成学习目标3的检测。

【学习流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咱们来学习第10课“匆匆”(板书课题),注意写的时候不要匆匆忙忙而忘记了中间这个长点,请大家齐读课题。

2、揭示课题,理解匆匆的意思。

二、检查预习(10分钟)

(一)词语检查

(1)小组合作读词,抽写,小组长将本组出错最多的字写到黑板上。

(2)集体交流,学写“蒸”字。

A、师板演“蒸”字笔画、笔顺,

B、生在练习本上写三个。同桌交换评价:正确加一颗星,美观加一颗星

(3)检查读词(课件出1出示词语)

正确认读下列词语

匆匆 一去不复返头涔涔泪潸潸挪移

跨过溜走蒸融遮挽徘徊

A、指名读,随机正音:徊(huái)旋转(zhuàn)

B、齐读。

(二)借助词语感知文章大意

1、将词语重新分组,自读思考(课件出2出示词语)

联系文章内容想一想,每组分别是描写什么的词语

匆匆 一去不复返(时间特点)

挪移跨过溜走蒸融(时间是怎样逝去的)

头涔涔泪潸潸遮挽徘徊(作者感叹)

2、把括号里的词语连起来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借助关键词语概括文章的大意,这是理清文章脉络的好方法。

(三)简介作者

(1)我们都知道,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谁把它定格在文字中?关于他,能简单的说一说吗?

(2)请看大屏幕----(课件3出示朱自清画像、作品及特点。)

(朱自清画像)他是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语言简练,情感丰富,被誉为“现代散文的典范”,他一生刻苦勤勉,共出版著作百余部,代表作有大家熟悉的《荷塘月色》《背影》等等。

3、咱们今天学习的就是他的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

【引导学生朗读重点词语,既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效果,又让学生借助词语感知文章大意,同时渗透了学法指导,增强了教学的有效性。“蒸”字是书写难点,指导正确规范书写,检测目标1;简介作者,为进一步阅读、理解文章奠定基础。】

(四)交流疑惑,以学定教(预设)

1、预习时有同学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头涔涔而泪潸潸呢?”那我们就从这个问题开始我们的品读。(课件4出示: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2、“头涔涔”“泪潸潸”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这一句话呢?(一想到时间的流逝就头痛脑胀,流汗,流泪不止。)

3、你能读一读吗?(抽生读)

4、方法提示:同学们,要联系上下文,一边读,一边用心去感受,去与作者,与文章对话,你才能真正读懂作者为什么会因时间的流逝而“头涔涔”“泪潸潸”了。

【文章很长,内容很多,找到一个关键点切入,突出学习重点。】

三、研读文章,感悟情感,体会表达。(28分钟)

(一)自主合作,感知“头涔涔而泪潸潸”(8分钟)

1、读文章1——3自然段,把你认为能令作者“头涔涔”“泪潸潸”的句子,圈一圈,划一划,填写好自主学习记录单。匆匆优质课教案设计

自主学习记录表

令作者感到“头涔涔”“泪潸潸”的句子谈体会,感情读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每小组找准一个点进行合作学习,确定最佳展示方案,为集体展示做好准备。

【通过自主学习及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有序地完成重点内容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达成学习目标2。】

(二)精读引领,体会“头涔涔而泪潸潸”。(根据学生汇报,顺学而导)(15分钟)

预设一:课件4出示句子: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1、引导学生谈体会。

(1)运用了排比句。(评价:你能注意到作者的语言表达,这是学习语文很重要的方法。)

(2)指导朗读:燕子,杨柳,桃花,它们走了,没关系,在来年的春天都会回来,那将是一幅多么美的图画,该怎么读呢?

(3)生练习读句子。(教师指导读出“去——来”“枯——青”“谢——开”的充满希望。)

(4)回应头涔涔而泪潸潸

过渡:作者主要是要说这个意思吗?(写这个排比句是为了更加鲜明的

对比出作者因时间一去不复返而头涔涔,泪潸潸。)把这种鲜明的对比读出来吧!

(生读句子“但是,聪明的……不复返呢?”男女同学分别读出这两个层次)。

预设二:课件5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1、谈谈读了这段话,你又有了什么样的感受?(感觉到时间过得太快了;

觉得时间是在不经意的时候就悄悄的溜走了……)

2、引导想象一滴水滴在大海里的`情景。轻轻地闭上眼睛,边听边展开你丰

富的想象——

师声情并茂旁白:“辽阔的大海一望无垠,海水一浪赶着一浪奔涌向前,这时,针尖上的一滴水滴进了的这浩翰的大海里。”同学们,你看得到那一滴水吗?你听得到那一滴水的声音吗?(看不见,听不到)

3、你又联想到了什么呢?(一滴清透的小水珠落进了一望无际的大海里,我们根本就来不及看到,根本听不见它的声音;时间就好像这一滴水,一去不复返了。)

4、是啊,作者的八千多个日子就这样无声无息,稍纵即逝啊!把作者的叹

息通过你的读表达出来吧。(生有感情地朗读。)

5、体会用词的准确:

算一算,八千多日子是多少年呢?(约23年)为什么作者不用23年,却要用八千呢?(更显得数字多,逝去的年月多,更让人惋惜。)

6、体会作者的心情:

当作者突然间想到了自己的23个青春年华已一去不复返,他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呢?你能用一个词形容吗?(焦急、难受、猛醒、后悔、紧张、痛惜,害怕、……)

7、引导感情朗读:

把你体会到的作者的这种情感,通过你的读表达出来吧!(生再感情朗读。)

8、二次回应“头涔涔而泪潸潸”:

一想到这些,作者怎能不“头涔涔而泪潸潸”呢?我们再来读这一句。

(生多种形式练习读“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师相机评价)

预设三:

课件6出示句子: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生朗读。(音乐配读)

2、感悟内容:

通过生活小事来写,写了哪些小事?(洗手、吃饭、默默时、遮挽时、天黑时、睁开眼、叹息)

指导朗读:分排按不同内容接龙读、男女合作读(男同学读什么时候,女同学读怎样过去)

3、感悟表达:

时间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它的流逝更是难以描写,可作者是运用什么样的语言把它描写得如此生动,活泼呢?(作者用了排比的方法写出了时间匆匆而过;作者用了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时间在我们没有察觉的时候就溜走了)

引领三读:

一读体会拟人的生动:作者不是直接说:我们要爱惜时间呀!而是把时间当人来写,它能-----(生:能“跨”能“飞”,能“闪”能“溜”)!简直是个淘气的小精灵,这样当然更生动、形象了,读——

二读体会作者的无奈:是啊,你再怎么遮挽也是没有用的,时间就是这样,

怎么也留不住它匆匆流去的光阴,读——

三读体会叠词的婉转:“斜斜”“默默”“匆匆”“茫茫然”“轻轻悄悄”

“玲玲俐俐”,这样的词语应该怎样读?(轻巧婉转)我们再合作读(师读到“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生接读“于是——……)

【通过读培养语感;通过读体味语言文字之美;通过读用心灵和作者直接对话,从而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

5、仿写:

(1)作家的这份迷茫,这份留恋,这份无奈已引起了我们的共鸣,那么,

你们那四千多个日子又是怎么溜去的呢?学着朱自清先生的写法,抓住生活中的小事写一写。(课件7)

(2)生动笔进行片段练习。

(3)交流:生1、2、3读自己的作品。师相机评价

【练笔既让学生学了写作,又拉近了与作者的感情。】

(5)再次回应“头涔涔而泪潸潸”

作者的八千多个日子就这样在不经意间溜走了,你们的四千多个日子,老师的一万六千多个日子,也这样无声无息地逝去了,一想到这些,我们怎能不头涔涔而泪潸潸呢?作者又怎能不头涔涔而泪潸潸呢?读——(生读:“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引导学生在对语言的品味和欣赏中走进作者的内心,深读文章,沉浸其中,透过语言文字,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突出朗读的目的性、层次性、指导性】

(三)反思拓展,不再“头涔涔而泪潸潸”(5分钟)

1、时光就是这样稍纵即逝,在我们的叹息中闪过去了。读到这里,我真有一种坐不住了的感觉,你又想到了什么呢?(以前浪费时间,惭愧!原来时间就是这样过去的……)

2、作者又想到了什么呢?我们合作读一读第四自然段。你又能悟出些什么来呢?(作者不甘心就这样。)从哪里读出他的不甘心呢?

3、课件8出示句子

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

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4、引导体会两个“赤裸裸”的意思

两个“赤裸裸”,意思一样么?(不一样。前一个是光着身子从娘胎里来到这个世界,而后一个是指自己对别人,对社会毫无贡献的离去。)

所以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生齐读:“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么一遭呢?”

5、引导感悟:作者白白走这一遭了吗?留下了什么“痕迹”?

请看大屏幕上的这份朱自清的资料(课件9),大家浏览一遍,看看对你是否有所启迪?

朱自清(1898.11.22—1948.8.12)幼年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912年入高等小学,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2月写的《睡罢,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处女作。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他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还写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

6、激情朗读:

正是朱自清先生感悟人生苦短,时间匆匆,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辛勤劳作的结果呀!读出你对作者的敬佩之情吧。(师生对答:生问: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师答:不能,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7、追问引发深思:同学们,读到这里,谈到这里,大家一定想到了,朱自清先生写这篇散文,仅仅是让我们珍惜时间吗?(生齐答:珍惜生命!)

【通过追问,补充朱自清的创作成就资料,加深对作者情感的理解,;进一步达成学习目标2】

8、我们已去的四千多日子留下些什么痕迹?

(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痕迹”:儿时照片、荣誉、试卷、发表的文章等)

9、同学们,面对一去不复返的时光,面对作者一次次的提问,作为21世纪的主人,我们应该交出怎样的答卷呢?。

【反省自己三千多日子留下什么痕迹,及回答“我们该怎样走这一遭?”就是让学生再次深切地体会时光匆匆、要有所作为。进一步达成学习目标2】

四、自我评价,总结学法(1分钟)

学生课堂自我评价。相机引导明确散文特点:形散神聚

【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收获,培养学生将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的能力,树立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

五、推荐作业,课外延伸(1分钟)(课件10)

1、推荐阅读:朱自清作品《荷塘月色》《背影》《绿》。

2、小练笔:以“日子”为主题,自创一首诗或写一篇文章,记录下你或你身边人的日子,再谈谈你对此的看法和感受。

免费说课稿小学语文篇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6个“会写字”,学习3个新部首“又字旁”“绞丝旁”“门字框”。

2、培养学生能够多方法识字、记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能够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难点:

让学生能够多方式地识字、记字。

教学准备:

课件、拼音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亲爱的小朋友们,昨天我们学习了一首优美的诗歌《小树谣》,你们能背 诵了吗? 全班一齐背诵课文。

2、请小朋友们从文中找到6个要求会写的字,并读一读它们所在的句子。

3、出示课件图片:小朋友们,我们刚把生字宝宝找到,可它们实在太贪玩儿了,瞧!它们又跑到了小熊的火车上,我们得尽快把它们找回来,有信心吗?

二、 生字教学

1、出示“成”。

(1) 指名读拼音 ,重点指导“成”的读音为后鼻音。

(2) 学生观察“成”的结构,重点指导卧钩的书写。

(3) 老师带领学生一起书写“成”字。

(4) 分别请学生组词、造句,并分析“成”字和笔顺、结构。

(5) 让学生闭上眼睛书空。

2、出示“对”。

接下来我们再去看看第二节车厢里是哪个生字吧!

(1) 指名读拼音。

(2) 指导书写,重点指导偏旁“又”的书写,捺要变成点。

(3) 分别请学生组词、造句,说说“对”的笔顺、结构。

(4) 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的?闭上眼睛书空。

3、同样的方法学习“叶”、“红”、“它”、“间”。

三、 我是记忆大师。

1、课间休息记字“拍拍手”,老师带领学生们边读记儿歌,边拍手。

大城市,没有土,剩下一个“成”,成成成,成长的“成”。

左边又,右边寸,左右相加就是“对”,对对对,对方的“对”。

左边口,右边十,左右想加就是“叶”,叶叶叶,叶子的“叶”。

绞丝旁,小工人,合在一起就是“红”,红红红,红花的“红”。

宝盖头,小匕首,上下想加就是“它”,它它它,它们的“它”。

一扇门,日字住,里外相加就是“间”,间间间,中间的“间”。

2、猜谜语记字。

小朋友们,森林里小动物们正在进行猜谜语大赛,可有些小动物们遇到了难题,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出示课件:

(1)城边没有土。 (成)

(2)宝盖底下藏匕首。 (它)

(3)“又”加一“寸”。 (对)

(4)工人站在丝线旁。 (红)

(5)“十”“口”左右换,来把花儿衬。(叶)

(6)“门”里有太阳。 (间)

3、读拼音,写汉字游戏。

小朋友,森林大王老虎看大家这么聪明,还想考考大家,你们怕吗? 请一个小朋友上台,任意抽取一张拼音卡片,其他小朋友拿出小手写出相应的汉字。

四、 课堂小结。

这节课,大家成功地把六个生字宝宝回家,希望大家以后多运用它们哦。

五、 作业。

1、用你喜欢的生字组词,并造句。

2、将每个汉字写一行,要求组词,并写出笔顺。

免费说课稿小学语文篇4

复习目标:

1、复习第四单元的课文内容

2、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要求背诵、默写内容:

1《钓鱼的启示》第60页第10自然段父亲告诫我的话

2《落花生》第66页第10、12、13自然段

二、复习第四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精读文重点词句的意思

13、《钓鱼的启示》

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三十四年前,“我”和父亲去钓鱼,由于离捕捞鲈鱼开放时间还有两小时,父亲要“我”把好不容易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当时,我很不乐意,但还是依依不舍地把鱼放了。三十四年后,我成了一名建筑师,深深体会到了: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启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就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鱼”指吸引人的,让人动心的事物,如:金钱、地位、荣誉…

《钓鱼的启示》中,我得到的启示是:“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终生的启示是:“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2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①“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鸠(法国著名家)

②“非常的.境遇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莎士比亚(英国著名戏剧家)

15、《落花生》(叙事散文,借物喻人)作者:许地山

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我们”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谈论花生好处的事。

做人的道理:要学习花生内在秀美,不求虚名,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奉献;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落花生》

1《落花生》是一叙事散文,采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告诉我们,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有没有实际用处,主要是指看对他人和社会有没有好处及贡献。)

2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其中,议花生是课文的重点部分,作者通过花生的特点,赞美了默默奉献、不图虚名的品格。

3许地山:笔名落华生,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三、背诵“日积月累”

四、复习

(一)、复习学过的四单元的类型

(二)、提醒考试应注意的事项

1、认真审题

2、确定要写的内容

3、不要忘记写题目

4、注意语句通顺

5、不写错别字

6、第一格不定标点符号

省略号占两格、引用人物的话要用双引号、

7、字数要写够

8、多看

五、作业:

1、默写“日积月累“

2、抄写“读读写写“1次

免费说课稿小学语文篇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写......等字,会读并理解......等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方式,提高......能力,体会......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产生......共鸣;培养......精神;陶冶......情操。

例:《窃读记》

知识与技能:会写“窃、腋”等7个生字,会读并理解“窃、倾盆大雨”等14个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重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遣词造句的精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是教材中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着重指导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内容。

教学难点:本课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就是学生对教材中不易理解掌握的地方。

(重难点的确立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

三、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依旧拓新、承上启下、开门见山、设置疑问、引起悬念、直观演示等。

2、讲授新课——初读

自主探究:默读、轻读

字词:读正确、通顺,弄清词义

内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情感:画出感动的句子,记录你的感受。

字词关:

范读朗读:教师/名家

交流汇报:记忆方法,解决途径

个别纠正:重点识记

指名朗读:共同评价

内容关:思考文中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3、讲授新课——析读

要求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包括如何提问、如何启发、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详细步骤安排、需用时间等。

例:《触摸春天》

A.安静是怎样触摸春天的?找出文中相应的句子加以说明。

(1)作者用哪些人物描写方法刻画安静触摸春天?(动作描写)

(2)哪些动词体现出安静触摸春天的过程?(流畅、磕磕绊绊、慢慢、伸出、伸向)

“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换做是你,你做的到吗?为什么安静可以?

(3)一个盲女孩不是呆在家中,而是整天在花香中流连,穿梭,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女孩?

(4)文中哪个词语体现出安静触摸春天带给主人公“我”的震撼。(极其准确)

(5)试着读一读,体会应该用什么语气。

B.安静是怎么处理这只蝴蝶的呢?

(1)安静为什么放飞这只蝴蝶?(让蝴蝶回归自由,善良)

(2)那安静能看见这只飞走的蝴蝶吗?(看不见)

(3)那她为什么还要“仰起头来张望”。(用心感受)

(4)想象安静此时的内心世界是什么样的?(向往、好奇、期待......)

(5)这说明安静是一个怎样的.女孩?(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C.面对此情此景,身为主人公的我都做些什么?

(1)为什么说安静的心上,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她想象蝴蝶飞走的样子)

(2)我在看到安静抓蝴蝶和放蝴蝶时是什么样的心情?(由惊讶到感动)

(3)从中你能感受到主人公“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4、讲授新课——品读

文章写的感人至深,你觉得是哪里写的好呢?

品手法:比喻、对比、排比、首位照应、说明方法、感官等等

品情感:感人、启发(联系生活实际)

这首诗通俗易懂,却耐人寻味,你认为哪里写的好呢?为什么?

四、巩固练习

要求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梯度、有密度,要考虑到进行的方式和所需时间。

讨论主旨,联系现实——改写剧本,小组表演——分享经历,代表汇报——拓展阅读,对比感悟。

要考虑怎样进行,是教师还是学生归纳,以及所需时间。

五、课堂小结

可以采用教师总结的方式,也可以用学生总结的方式。具体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来进行选择。

六、作业安排

要考虑布置哪些内容,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释等。

学科内:

识字写字——阅读培养——口语交际——写作练习

学科间:

语言——音乐美术——数学

行动类:

学科内:

(1)识字写字:摘抄喜欢的美词美句

(2)阅读培养:搜集......风俗习惯

(3)口语交际:将这篇文章复述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4)写作练习:想象一下,如果你就是随作者一同进入......的其中一位,那么,步入此情此景的你,当时会有怎样的心情呢?

学科间:

(1)语言:搜集词汇

(2)音乐美术:分享描绘......风光的歌曲和画作

行动类:

搜集各民族风俗习惯,小组合作办一份”......“为主题的板报。

七、板书设计

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板书要求科学性、整体性、条理性。

免费说课稿小学语文篇6

《慈母情深》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浅显易懂。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在了解“语文导学”的要求上,放手让他们自主阅读学习。在读通读熟的基础上,让学生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并勾画出描写的语句,写下自己的感想。然后组织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有哪些感受和体会,提出不懂得问题师生共同解决。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文章的主旨就一目了然了。当然课文记叙的是六十年代的故事,对于现在的孩子难以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这对理解课文带来了障碍。为了能让现在这些孩子体会到课文中的困苦生活,我补充了梁晓声的`原著《母亲》中的几段文字,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有了这一辅助资料,理解课文更深刻了,更加深了对母亲的崇敬之情。

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使学生在交流中理解了课文,从而实现了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免费说课稿小学语文篇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插图、生活实际,结合诗人背景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感情。

3、了解诗画特点,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大意,欣赏诗中景物,领悟诗人情怀,学习表达方法,感受古诗魅力。

一、以花入画,以画入诗,走进诗文。

1、以花的话题入画

师:在我们的教室窗台上摆满了我们精心养植的花草,它们点缀了我们的教室,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关于这些花,你了解些什么?

2、学生交流。

师:清代诗人郑燮对兰花情有独钟,他专画兰竹,五十余年,不画他物。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郑燮的画作。

CAI显示:《兰竹石轴图》、《兰石图》、《墨兰图轴》、《山顶妙香图轴》

2、师:郑燮不仅爱画兰花,而且还用写诗的方式表达对兰花的喜爱。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题于《山顶妙香图轴》上的古诗《题画兰》。教师范读。

板书课题,学生读题、解题。

二、习文读诗,明了诗意。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集体正音。

3、再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与音韵。

4、全班齐读。

5、了解诗中大意,师配乐讲述

三、精读品诗,感悟诗情。

学习第一句

(一)看兰

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思:兰花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千山顶上头)

2、身边的兰花和这里的兰花进行对比:

3、指导读第一句。

师:是呀,而这里的兰花却是长在“千山顶上头”呀,这么高!谁能把这种高给读出来呢?

师小结并过渡:兰花,它长在千山之顶,可以俯视群山,仰望皓月,真正的怡然自得呀!它还有什么特点呢?

学习第二句

(一)闻香

1、生:——突岩深缝妙香稠(课件显示)

2、师:香吗?闻一闻!(香)哪里看出来?(妙香稠)

(二)品香

1、初步理解“妙香稠”的字面含义。

师:香到什么程度?(稠)读出“稠”的感受。

2、进一步体会花香的“妙”

师:花香本是四溢的呀,为什么这里的花香却这么“稠”?请你们再读读这句诗。

学生谈。

师:本该四溢的花香在突岩深缝间聚集,竟香浓到令人感到粘稠,这是多么奇妙的花香啊!

来,再读这句诗,读出又粘稠又奇妙的花香来。

过渡:难道这里的兰花真有那么香吗?带着这个问题听听老师下面的介绍。

3、进一步理解“妙香稠”的含义。

4、师:听了有关郑燮的介绍,结合郑燮的人生经历,这里的“妙香稠”还暗指什么呢?

师:兰花啊,只有你高贵纯洁的兰花才能理解郑板桥呀!读第二句诗。

5、全班齐读一、二句诗。

学习三、四句诗

1、师:你们再轻声读读三、四句诗,读懂了什么?

结合刚才的介绍,这里的的“喧闹”仅仅是在写兰花和兰花脚下的浮云吗?

2、师:身处其中的郑燮是什么态度呢?(来不相知去不留)

是呀,这不就是郑燮的志向的表白吗?这里的兰花不就是郑燮的真实写照吗?这就叫“借物言志”。(板书:借物言志)

3、小结。

4、指名读,边读边评价。

5、回归整体

配乐齐度读古诗。

免费说课稿小学语文篇8

一、教材简析:

《匆匆》是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单元讲读课文。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是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匆匆》是现代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可奈何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课文语言丰富,含义深刻,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写得生动形象,是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从课文内容想开去的首篇课文。

二、教学理念:

根据课标精神,本课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力求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课文,在朗读中感悟真情,在积累中提高素养。

设计特色感悟品析积累运用

三、教学准备:

VCD、

四、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四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品读来赏析语言文字的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流程:

(一)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谈话激情,导入课文

2、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让学生自己读,读单元提示,明确本文在单元中的位置,再通读课文,了解课文中的“匆匆”指的是什么,“这篇文章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要求学生认真、全面地读课文,让学生先进行充分的读书活动,读后开始发言。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引导学生进行初读感悟,并进行教学信息的反馈,以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读书情况,既达到了整体感知的目的,又有的放矢地激发了学生深层次赏读课文的兴趣。)

(二)品读、赏析、读中悟情

1、教师:《匆匆》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形象生动地描述下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文章中有很多语句值得我们品析和深思。

2、请同学们认真研读课文,找出含义深刻的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向同学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

3、学生读课文,进行圈、点、勾、画并准备发言。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话题辐射全文,通过以说代讲、以读促讲来学习课文,既突破重点和难点,又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但这一话题有一定难度,教师应加以引导点拨。)

教师从以下几方面引导:

(1)品读叠词和短句的妙用。如叠词的应用,“匆匆”、“默默”、“斜斜”、“白白”、“茫茫然”、“赤____”、“轻轻悄悄”、“伶伶俐俐”,这些词用得巧妙,细致入微地刻画时间的踪迹,表达作者的无奈之情。“去的尽管去了,来着尽管来着;去来的时间又是怎样的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这些句子都是短句,简朴、轻灵,读起来令人感到格外的轻巧、婉转,越读越爱读。

(2)品读各种修辞手法寄寓的含义。排比:“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写出了时间的流逝;拟人:“时间能‘跨’能‘飞’”,读起来倍感亲切。说过去的日子“如轻烟”、“如薄雾”、“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这是用了比喻的手法,借此写出时光匆匆,表达作者无奈惋惜以及要珍惜时间的心态。

(3)品读文中精彩句段。“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这个排比句具体写出了日子是怎样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排比句式,说出你的日子在生活中是怎样流逝的,以此来进行听、读、说、写的训练。“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引导学生注意这个前后照应的设问句,体会它的好处,引导学生去思考:作者回答这个问题了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4)引导学生重视文章的表达方法与内容的关系。文章第一段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理解时仅仅让学生知道运用对比手法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对比手法的运用恰当地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恋之情。燕子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有再青的时候,桃花有再开的时候,惟有时光不再,去了,就一去无回。作者通过鲜明的对比把这种情感表达得自然、贴切、耐人寻味,唤起了读者的共鸣,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5)注重引导学生在品析过程中诵读文章,力求达到“读读品品,品品读读”的教学氛围。

(“以读促讲,以说代讲”,促进了学生感悟,培养了语感。既避免了“满堂问”的现象,又使教学产生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2、3)

(三)诵读、积累优美句子

1、这篇文章精妙的词语、精美的句子比比皆是,值得我们学习。

2、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品析以及自己的认识,找出文中你认为写的好的语句,把自己的感情融于朗读之中,然后记忆,看谁记得多记得快。

3、交流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2)背一背你喜欢的句子。

4、配乐轻声齐读

教师随着文章的情感掌握音乐的音量大小。

(这一板块的设计,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积累语句,通过“找出文章中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的学习活动,提供学生选择的机会,以发挥个性,较好地达成教学目的1、3。)

(四)延读,从课文内容想开去

这一环节可安排在课堂内外两部分。

课内:学生学完课文后,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对时间的体验来谈谈感受,可以从一首诗谈起,或从名人名言谈起,或从一件事谈起,各抒己见。

课外:(1)引导学生走近朱自清,去读朱自清的散文,如:《荷塘月色》、《春》、《背影》等,让学生感受作家语言文字的优美,提高写作能力。

(2)阅读有关时间宝贵的诗词、文章、名人名言。

(3)召开读书报告会。

(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资源,但在信息社会中,教材显然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资源,教师必须积极拓展新的领域,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想开去,从教材向外延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免费说课稿小学语文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16个新词语。

2.能照样子一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3.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2和第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4.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它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个创举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而骄傲。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步阅读课文,了解课文梗概,学习车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人新课:

你们看见过哪些桥?我国有哪些著名的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扛大桥、上海南浦大桥、赵卅f桥等)。

板书:赵州桥。教学生字“赵”“州”。

师赵州桥虽然没有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那样高大,但却是一座世界有名的大桥。这座桥为什么能闻名于世界呢?我们学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听录音看课文,了解课文梗概。

(三)自字生字新词:

1自学生字表上的生字,掌握字的音、形。注意“砌”字的结构,“慧”、”互”、“匠”等字的笔画笔顺。

2默读课文,划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不懂的词语,和联系上下文理解。

(四)检查自学生字、新词情况

(五)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正确地读,即不加字、不减字、不错字。)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每个自然段各讲了什么内容?

3讨论后,师生共同小结。

板书:

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赵州桥

非常雄伟、坚固

不但坚同,而且美观

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六)作业:

1抄写生字及课后题3的词语。

2完成谋堂作业本中的1、2两题。

3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讲读课文1、2段,弄清赵州桥设计上的两个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用卡片抽读生字、新词。

2.课文中讲了什么?分哪几个方面讲?

(二)讲读课文第1段。

1.默读第1段:

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主要告诉我们什么?还告诉我们什么?

讨论::共二句话,主要讲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还告诉我们赵州桥的地点、设计者和建造的年代。

2.“闻名”什么意思?它的近义词是什么?(有名)

3.指名朗读o

(三)讲读课文第2段o

1.自由读第2段:

思考:

(1)赵州桥闻名于世界,它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雄伟、坚固)“雄伟”什么意思

(2)课文中哪些句子是描写赵州桥雄伟、坚固的?请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o

2.出示两幅投影图,让学生比较:一幅是甲桥即赵州桥简图j一幅是乙桥,河中有桥墩,用长的单石桥板铺成的普通桥。通过两桥的比较,使学生了解:甲桥是拱形桥,无桥墩,大桥洞顶上两边各有两个小桥洞;而乙桥是平板桥,有桥墩,桥洞顶上没有小桥洞。

3.大桥洞没有桥墩有什么好处?(减少冲击力、节省石料。)

4.四个小桥洞有什么好处?(减少冲击力,减轻桥身重量、节省石料。)

5.李春为什么要设计成拱形的石桥7

实验比较:用相同材料制成的拱形桥和普通桥相比,哪个承受的重量大?

先用长30cm、宽3cm的薄竹片平放在桥墩上,在桥面中央放物体A。问:桥面发生什么情况?(下陷)。说明了什么?(桥面不能承受这一重量)。再将同一薄竹片变成拱形,并固定好两头,将物体A放在拱形最高处。问:桥面下陷了吗?将重量大于A的物体B放在拱形桥上。问:桥面能承受吗?对比实验说明了什么?

(用相同材料制成的拱形桥,承受的重量,要比普通桥大得多。)

6.“设计”什么意思?课文中“这种设计”是指哪种设计?

(大桥洞没有桥墩、四个小桥洞)谁能用“设计”说一句话?

7.课文中哪个句子写出了这种设计上的优点?

(既……又…)回答后用“既……又……”口头造句。然后指名朗读这一句。

8.齐读第2段后回答: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讨论后小结:这座桥大桥洞没有桥墩,洞顶上的左右两边各有两个小桥洞,它既减少冲击力,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从来没有的,’所以说是一个创举。

9.这一段主要写了赵州桥设计上雄伟坚固的特点,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在这一段中,有些词语和句子跟这段话的主要内容关系特别密切,请找出这些词语和句子。(”雄伟”、“创举”;“赵州桥非常雄伟”)

师:我们在阅读文章时抓住了关键词句,就如同找到了打开文章“门窗”的钥匙,对深刻理解文章的具体内容和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比较容易了。在写文章时,如果我们围绕关键的词句‘写,这样文章的主题就突出,中心就明确了。

(四)看投影片系统说说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也可练习背诵第2段)。

(五)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本中3、4、5题。

2.熟读课文第二段。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课文3、4段,重点理解课文第3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挛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所以闻名世界,是因为桥的设计雄伟、坚固,是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赵州桥不但雄伟、坚固,还十分美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3段,看赵州桥是怎样的美观。

(二)自由朗读第3段:

1.思考并讨论:

(1)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2)这一句在段的开头有什么作用?(是个过渡句,起承上启下作用。“坚固”一词总结了上段写桥设计上的特点

“美观”一词又概括了本段所写的桥的另一个特点。

2.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写出桥的美观的?

(1)课文中写了大桥哪一部分的美观,它是怎么写的?指名读有关句子。

板书:雕刻精美有的有的还有的

(2)“似乎”是什么意思?用“似乎”口头造句。

3.分析句子:

用投影片出示句子:有的……有的…还有的……所有的……。

(1)齐读投影片上的句子。

师:这段话中有两个分号,表示连接的三个句子问的并列关系,并列地写出了三种龙的样子,最后一句是前面几句的总的说明。这种写作手法是“先分后总。

如果把最后一句调到前面去,请同学们读一读,是否可以?这里的`写作手法是“先总后分”。

4.对照投影片上的图案引读课文。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_____________。桥面两侧有_____________,栏板上雕刻着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还有的_____________。所有的龙_____________,真像_____________。

5.作者写赵州桥的美观,为什么只写了桥面两侧石栏板上雕刻的图案?

(因为石栏板上雕刻的三幅神态各异、象活的一样的龙的图案,最能说明大桥的美观,最能突出主题,所以只选择这一部分写。)

6.练习背诵课文第3段(基础较差的班级改为读第3段)。

(三)讲读第4段:

赵州桥不但雄伟、坚固,而且精致美观,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1.齐读第4段。

思考讨论: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小结:这一段是课文的总结,告诉我们赵州桥是我国的宝贵的历史遗产,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四)齐读全文o

(五)归纳板书内容,总结课文的写作特点:

课文按总分总的顺序,先总述了赵州桥是石拱桥闻名世界,最后总结了赵州桥的建造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才干的杰出表现,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课文2、3段分别围绕“雄伟”、“坚固”、“美观”这些关键词和“赵州桥非常雄伟”、“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的总起句来写,这样就使主题更突出,中心更明确。

(六)除了赵州桥,你们知道我国还有哪些闻名世界的古代建筑?

(万里长城、北京故宫、苏州林园、杭州六和塔、灵隐寺、大禹陵、保国寺、国清寺等)

(七)启发学生谈感想:

我们的祖先建造了许许多多闻名于世界的建筑物,对此,你们有什么想法?

(这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才干,说明了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曾为人类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我们要弘扬民族精神,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自强自立从小刻苦学习,练好本领,将来更好地建设家乡、建设祖国。)

(课文学完后,可结合学习单元提示,以明确单元训练重点。)

(八)作业。

1.用“设计”、“似乎”书面造句。

2.完成课堂作业本中第6、7两题。

3.课堂小练笔:围绕一个句子写一段话。

免费说课稿小学语文篇10

学习目标

⒈认识“县、济、匠”等10个生字,会写“县、设”等14个字。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全部、横跨、创举、减轻、冲击力、重量、节省、坚固、美观、石栏、栏板、精美、图案、前爪、回首、遥望、双龙戏珠、才干、宝贵、遗产”等词语。

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⒊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⒋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搜集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才能的资料及有关桥梁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⒈谈话

中国人民历来是勤劳善良、充满着智慧,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人间奇迹。其中就有许多世界闻名的古代建筑,同学们知道有哪些呢?(长城、故宫等)赵州桥也是我国的古代建筑。它是怎样的一座桥呢,有什么特点呢?

⒉简介赵州桥(播放赵州桥的图片)

打开地图,我国东部的川流映入眼帘,对于跨越河道,有利民生的桥梁,古人有许多幻想和实践,传说中的八仙之一韩湘子,就因一天造一桥,造福人类而得到赞说。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发明了建桥技术,汉代的画像砖上刻有为数不少的拱桥图形。我国现存最早的拱桥,是建于一千三百年前的赵州桥。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横跨赵州(今河北赵县)的洨河之上,全长50.82米[全长应为64.4米],桥面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是一座单孔坦拱式桥梁。拱券[桥梁、门窗等建筑物上筑成弧形的部分。券,读“xuàn”]净跨37.37米,在当时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了。赵州桥由隋朝石匠李春主持设计和参加建造的。

赵州桥的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弓形的,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一般桥都有桥墩,两个桥墩之间的桥洞,都采用半圆形的弧,桥洞的高一般是这段桥身长度的一半,这样桥才稳固。赵州桥如果只用一个桥洞,桥洞两边架桥墩,那么桥洞就得高25米(因为桥长50米),车马行人过桥就会像爬山一样困难。而要想降低桥的高度,就得多修几个桥洞,多造几个桥墩。这样既费工,又费料,桥下行船也不方便。(因为当时造桥全用石料,但那地方石料不易取得,因此造什么样的桥才能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就需要精心设计和建造。)

李春在拱桥建造工艺上进行了重大的革新创造。他创造的坦拱式、敞肩式建桥法,在当时堪称独步,桥梁质量上乘。由于李春及其他工程技术人员的努力,赵州桥结构合理,外型秀丽,富有民族风格,素有“奇巧固护,甲于天下”的美誉。

赵州桥建成之后,成为北通涿郡(今北京西南),南通东都洛阳的交通要冲。历经千年风霜以及车压人行、洪水冲击的考验,至今仍可通行车辆,成为世界桥梁建筑的一个奇迹。 赵州桥建成700多之后,也就是公元14世纪,欧洲才有人造出类似的石拱桥,那就是法国泰克河上建造的一座拱形桥——赛雷桥。但早已毁坏。而赵州桥一直保存到今天,因此更加引起世人注目,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拱桥。

我国古代造桥技艺在实践中继承发扬,留下了许多杰作,如广西侗乡的风雨桥,又称廊桥;河北程阳的永济桥等等。如今,横跨江河湖海的大桥比比皆是,谱写了我国桥梁的崭新一页。

⒊揭示课题

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赵州桥,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⒈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结合注音多读几遍。

⒉采用自读、同座互读的形式练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⒊教师检查。

⑴检查生字词

设计、参加、雄伟、全部、横跨、创举、减轻、冲击力、重量

节省、坚固、美观、石栏、栏板、精美、图案、前 爪、回首

遥望、双龙戏珠、 才干、宝贵、遗产、雕刻、智 慧

⑵检查课文朗读,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这篇说明性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⒈自由朗读课文

为什么说“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带着这个问题认真地学习每一个自然段。

⒉理清脉络

思考:课文哪一部分是写赵州桥的外形(结构)特点?(2)哪一部分是写赵州桥的美观?(3)

第一段(1)写明了赵州桥的地理位置、设计者和建造年代。

第二段(2)写赵州桥的外形(结构)特点,以及讲这样设计的好处。(好处:减轻冲击力,节省石料)

第三段(3)写赵州桥的美观。

第四段(4)写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四、课下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⒈认读字词

⒉朗读课文

二、研读课文,体会感悟

⒈品读感悟第一段

⑴指名朗读

⑵研读感悟

①说说赵州桥的地理位置、设计者和建造年代。

②“世界闻名”“一千三百多年”说明什么?

(前者说明赵州桥不但在中国,而且在世界是都很有名,表现了这座桥很不一般,突出了它的价值和地位;后者是说历经一段很长很长的时间。想象:在这样漫长的岁月里,赵州桥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承受了多少人踩车轧,至今仍横架在洨河上,说明这座桥很坚固,设计合理,工程质量高,充分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⒉品读感悟第二段

①默读分层

第一层(1、2)讲赵州桥非常雄伟。

第一层(3、4)讲赵州桥在设计上有两个特点。

第一层(5)讲赵州桥的作用。

第一层(6)讲赵州桥的设计特点。

②默读填空

这一段先讲赵州桥非常雄伟,是通过它的具体长度和宽度来说明的。接着介绍赵州桥在设计上有两个特点:一是桥下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大桥洞;二是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各有两个拱形小桥洞。然后讲赵州桥的作用。最后讲赵州桥的设计优点:一是坚固,二是节省石料。这种高超巧妙的设计称得上“世界之最”。因此,说它是建桥史是的一个创举。

③出示:“赵州桥非常雄伟。”

理解:这是一个总起句,后面介绍了赵州桥的长度、宽度、建筑材料、形状特点等,都是围绕“雄伟”展开的具体描写。可以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这种围绕一句话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作者是通过什么来说明赵州桥的雄伟的?(长和宽。比如说,一个教室的长是9米左右,50多米就有五六个教室那么长,9米大约是一个教室的长。)“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说明什么?(这座桥功能齐全。这种各行其道的设计,体现了设计者的聪明才智,这一思想对以后桥梁的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师:课文写赵州桥的雄伟,主要运用了数字表达的方法。在学生朗读时,可以引导学生仔细体会这些数字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把“雄伟” 的气魄读出来。

④设计上有哪两个特点?(对照图)

⑤其作用是什么?(平时……,发大水时……)

⑥这种设计优点是什么?(既……又……)用“既……又……”练习说话。

⑦出示: “这种设计在建桥是一个创举。”

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创举”,字典中的解释:从来没有过的举动或事业。赵州桥这样的石拱桥是隋朝李春第一个设计出来的,这是李春的首创。是没有先例的。)

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是一个创举?(因为这种设计既……又……,所以……)

⑧想:这种设计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吗?(符合:一是平时水少,发大水时水多;二是赵州桥全用石料,但此地石料不易采得。)

⒊品读感悟第三段

①指名朗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什么?(美观)作者用哪句话把上一段写其坚固和这一段写其美观连接在一起的?(第一句)

②默读课文,填空

桥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③作者主要抓住什么来讲赵州桥的美观的?(主要抓住桥两侧石栏的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师:栏板上的雕刻也属于石雕,在石头上雕刻想像有多大的难度。(一般的石匠是难以胜任的。只有手艺高超的精工巧匠才能完成。赵州桥已有1300多年了,但雕刻的图案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说明雕刻很有深度,很有功夫。)

④雕刻的龙个是什么样的姿态?句中的分号起什么作用?

(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分别介绍了三种龙的不同姿态。第一种“相互缠绕,吐着水花”。“缠绕”指两条龙的身体绕在一起。第二种“前爪相抵,回首遥望”。“飞龙”是说腾空飞起的龙。“抵着”是用前爪顶着之意。“回首遥望”是说它们前爪虽然相互顶着,头却没有相对,而都回过头看着远处。第三种“双龙戏珠”,是两条龙在玩一个珠子。“戏” 是玩之意。句中的分号表示并列关系中的停顿。这三个小分句描述了龙的一种.种生动的姿态,每种不同的姿态之间用上分号加以区别。)

⑤理解最后一句。(看出把龙雕刻得生动逼真。“所有的龙”,既包括前面列举的三种姿态的龙,也包括没有讲到的其他姿态的咯功能,指的是栏板上雕刻着的每__。这些图案使人感到赵州桥不仅是一座具有实用价值的桥,而且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它从科学性到实用性,从实用性到艺术性都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⑥作者是用哪句话把上一段写其坚固和这一段写其美观连接在一起的?(第一句)理解这句话的作用?(这句话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也是二、三段内容的概括句。这句话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隐含的意思就是前面的内容讲了“坚固”,下面的内容即将要讲“美观”。也就是第一个分句总结了第二段的主要内容,第二个分句提示并概括了第三段主要的内容。有了这一过渡句就自然地把二、三段联系在一起。课文使用这样的表达方式,使文章显得眉目清楚。学生在交流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时,不一定要求说出很深的道理,只要学生了解到,这个句子既概括了前面的内容,又引出了下面的内容就可以了。)

⑦这一段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主要讲什么?作者采用什么方法来写的?用“不但……而且……”练习说话。

(先用“不但……而且……”这个过渡句,点出本段讲述重点——美观;再具体讲图案精美;最后总结赞美。采用“总起——具体——总结”这一形式写的。找出总起和总结句。)

⒋品读感悟第四段

①朗读,理解“智慧”“才干”“历史遗产”。

②为什么说赵州桥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①赵州桥设计的很有特色。②赵州桥雄伟、坚固,已有1300多年了还完好无损。③赵州桥美观。都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赵州桥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是后人引以为自豪的。赵州桥的构造以及栏板上图案的设计,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龙,谁也没有见过。它的形象以及各种不同姿态,都是凭借人们的想象画出来的。桥的建造和图案的雕刻都需要精湛的技艺,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才干,由此可见,赵州桥不仅是一座具有实用价值的桥,而且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它从科学性到实用性,从实用性到艺术性都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所以……)

③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三、全文总结

⒈在通篇文章中,我们能够体会到,作者不仅是在介绍桥,赞美桥,同时也是在赞美造桥的人,我们更能够体会到作者在写作时充满着的骄傲和自豪的感情。所以,读课文时,我们要站在作者的角度,既表达出作者所要表现的情绪,也表达出自己从文本中体验到的情感。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情感朗读课文,

思考:赵州桥为什么世界闻名?

⒉中心:这篇说明性的课文通过介绍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⒊教师小结:赵州桥以它独特的建筑风格闻名中外,世界上许多桥梁专家都到赵州桥参观学习,如今赵州桥旁,竖立着李春的塑像,以纪念这位伟大的古代建筑师。可见赵州桥的影响有多么深远。

免费说课稿小学语文篇11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尝过中秋的月饼,赏过重阳的菊花,我们又迎来了一场场凉丝丝的秋雨。同学们当中有谁喜欢秋天这个季节,能说说为什么吗?

(学生自由发言后)师:是的,很多人都喜爱秋天,爱它的天高云淡,爱它的四野飘香,爱它的霜色洁白,也爱它的叠翠流金……今天,就让我们随着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秋日的私语》一起走进现代诗人何其芳的《秋天》,去领略秋的风采,倾听秋的诉说。

【设计说明】说秋,旨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初步感受秋天的美好,引入本课内容。

二、感知课文

1.师配乐诵读诗歌,生一边听读一边欣赏大屏幕展示的一幅幅秋景。

【设计说明】赏秋,旨在培养学生听的能力,感受美的意境、语言、旋律、情感,得到美的陶冶。

2.资料助读:作者简介。

3.齐声诵读。师作朗读指导:重音的处理。

【设计说明】读秋,旨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

4.指名朗读。A生读,全班同学找出每一诗节的中心句。(生回答后)明确:全诗依次描绘了三个场景的秋天。B生再读,全班同学闭上眼睛听读,脑海中想象一幅幅秋天的画面。

【设计说明】想秋,旨在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深入领会诗的意境。

5.小组合作:A一人朗读,其他三人点评得失。

B讨论:

(1)三个场景分别是怎样的图画,概括。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设计说明】点秋,旨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理解诗的主旨,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

6.自由朗读,仔细品味诗歌的语言,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说理由。

【设计说明】品秋,体现阅读的个性化要求,旨在使学生在交流中既锻炼口语组织能力,又互相启发,加深理解和感悟。

7.师小结,生回顾。看大屏幕上一组秋景图,配乐齐声诵读全诗。

三、拓展延伸

1、比较阅读。资料:(美)狄金森《秋景》。比较此诗与课文的异同。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比较与欣赏能力,在比较中,更容易理解不同诗人不同的诗风,不同诗作不同诗味。

2、欣赏品评。资料:沙白《秋》。谈谈认识:你认为哪个词句最生动?

【设计说明】侧重于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的能力,并借此巩固一点修辞知识。

3、资料交流。交流展示课前搜集的关于秋天的各种形式的资料,资源共享。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激发他们从生活中利用各种资源加强学科课程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免费说课稿小学语文篇12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字,重点认识“智、慧”两个字,会写11个字,重点指导书写“县、设、史”3个字。正确读写“雄伟、坚固、创举、美观、缠绕、智慧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抄写第3自然段,体会课文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

3.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对中国历史遗产的热爱与保护。

教学重点:

了解一句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对中国历史遗产的热爱与保护。

教学准备:

1.PPT课件

2.生字词卡片

3.收集有关桥梁方面的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课件,激趣导入课文

请同学们欣赏(各种桥的课件图片)

在生活中个,千姿百态的桥为我们构成了一道独特的优美风景。乡下村头,潺潺流水的小石桥;街头闹市,人来人往,川流不息的天桥。车水马龙、耸立空中的立交桥,构成人间独特的风景线。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雄伟的长江南京大桥,横卧在滚滚江涛之上的郑州黄河公路大桥.......见证了我国桥梁事业的飞速发展,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聪明才干。

1400多年前,隋朝的李春设计参与修建了举世闻名的石孔桥。谁知道它的名字叫什么?

同学们想知道吧,请欣赏(赵州桥的课件)

请大家说一说;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生:雄伟、坚固、美观

课文是怎样描述这座桥的呢?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欣赏、学习课文内容,领略赵州桥的飒爽英姿。板书:(赵州桥)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用笔画出文中带生字的词语,多读几遍。

3.同桌间,相互说一说赵州桥的建造特点。

三、检查学习字词,理解课文大意的情况

1.展示生字,指名拼读,认读

县济匠砌横坚雕抵智慧

设参部跨举击固栏案爪贵

2.指名学生教读,同桌间互读,相互检查

3.教师引导学习识记生字,辨析字形、字意

4.指名认读多音字、组词,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字义、读音

cān (参加) héng(横跨)

参{ 横{

shēn(人参) hèng(蛮横)

zhuǎ(鸡爪) gàn(干部)

爪{ 干{

zhǎo(爪牙) gān(干净)

5.检查词语认读,教学

让全班学生参与,自由选择词语,练习说句子。

生:雄伟.......高大雄伟的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真棒)

生:精美......朋友送我一个精美的文具盒。(多么深厚的友情啊)

生:宝贵......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财富。(珍惜我们的生命,让生命更精彩)

生:创举.......北京鸟巢的造型设计是世界建筑的伟大创举。(说的多好啊)

........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由选择雄伟、精美、宝贵、创举四个词语,让学生感知这四个词语的美感,并为揭示赵州桥的坚固、美感埋下伏笔。】

6.请同学们小组推荐代表,说说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

四、精读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

1.朗读第一自然段课文,读出自豪的感情

2.指名生说一说,读懂了什么?

生:交流汇报

文中介绍说明了赵州桥的位置、名称、设计者、历史状况。

师:赵州桥成为我国桥梁建造一颗璀璨的奇葩,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我们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下面,我们带着自豪的感情诵读课文。

【设计意图:小组交流汇报,积极调动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

五、赏析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请同学们品读本段课文。

2.引导感悟:(1)写赵州桥作者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它在本段中起什么作用?介绍了桥的哪方面知识?(2)用了什么说明方法?(3)设计上有什么特点?这种设计好出在哪里?(4)写作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生:围绕“赵州桥非常雄伟。”写作,是本段中心句,具有总领全段的作用。主要写赵州桥的雄伟、坚固。

生:写“赵州桥的长50多米、宽9米多,......横跨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那个方法,具有科学性。

生: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①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②大桥洞顶上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这种设计的作用:“减轻流水的冲击力,减轻桥身的重量,节省石料,是建桥的一个创举”。

生:本段写作上的特点是:“总写——分述”的写法,围绕一句话把内容写具体。

【设计意图:运用小组交流和汇报方式学习本段,让学生更加感受到赵州桥的雄伟与坚固,突出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

六、指导书写

1.教师提示;书写时,坐直,保持身姿的正确,握笔姿势。

2.书写规范,注意字结构布局,观察,模仿,写美观。

七、通过课下搜集,你还知道哪些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检查巩固

1.引导学生说一说赵州桥的设计特点

2.完成练习(课件展示)

赵州桥非常_________,长________,宽_______。.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________,只有一个________,大桥洞顶上___________,还各有________,这种设计,在建桥是_________,既减轻了___________,使桥不易___________,又减轻了_________,节省了__________。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欣赏赵州桥的魅力。

二、品读欣赏课文第三自然段

1.请大家朗读第3自然段

2.思考问题:(1)本段围绕哪句话写作?(2)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文中主要写了那些精美图案?画出文中相关的语句。(3)作者用了哪些关联词语?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些生动的画面吗?(4)写话:有的.......有的.......还有的........

3.大家分组交流讨论,汇报

生:课文围绕第一句“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来写。这一句在全文中是一个过渡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总结上文写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又提示下文要写的是赵州桥的“美丽壮观”。

(写话练习)不但......而且.......

生:本段主要写赵州桥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课件展示)三种龙的不同姿态:

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遥首相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分角色朗读)理解语句意思

生:作者用的关联词是: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些龙的生动图案,用词语形容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生:练习写话

有的........,有的.....,还有的.........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游戏,有的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有的在跳皮筋,还有的在打乒乓球,操场上热闹极了。

有的........,有的........,还有的.......池塘里的荷花,有的含苞欲放,羞羞答答,有的刚绽开娇嫩的花苞,还有的怒放,开得正艳,美丽极了,引得游人流连忘返。

有的.......,有的.......,还有的..........考试的时候,同学们在考场里,有的正奋笔疾书,有的正沉思苦想,还有的已经答完试卷,正在检阅,大家的表现真是千姿百态。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写话这一环节,体会课文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

4.引导赏析课文

作者写作中,秒写赵州桥的特点,用总----分的写法,围绕一个中心,分层写作,使中心表达得更准确详细。我们要借鉴这种写法,在自己的习作中,试着把事情写具体详细。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小组合作交流:

前三自然段,写了赵州桥的设计特点,雄伟,坚固,美观,为什么还要再写第4自然段呢?

2.怎样理解“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为什么说“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3.指导朗读

四、完成课后习题,试着运用下面的词语,向游客介绍一下赵州桥。

五、总结全文

作者写赵州桥的雄伟,壮观,美丽,刻画描写生动细腻,栩栩如生。不仅是再赞桥,更是在赞美造桥的劳动人民,赞美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学习本文,我们应该感到骄傲和自豪。爱我们的祖国,立志把她建设得更加美好。

六、拓展延伸

1.赵州桥的知识介绍: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位于河北赵县的洨河上,始建于隋朝开皇大业年间(581-618),它是我国最早建造的石拱桥,对世界的桥梁建造有着深远的影响。它的独特设计,减轻了桥身的重量,又节省了石料,既美观,又大方,这种“敞肩拱”的运用为世界桥梁的首创,比欧洲的设计早了1100多年。在中国文学,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赞扬,宋代赵州刺史杜德源诗曰:“驾石飞梁尽一红,苍龙惊蛰背磨空”。元代刘百熙有诗赞曰:“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199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你的家乡还有什么样的桥?动手画一画,写一写。

免费说课稿小学语文篇13

设计理念:

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确,语文教学应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造个性化的阅读氛围,让课堂充满童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基于以上观点,本课教学通过巧设情境,注重双向互动,以孩子们喜欢的童话故事为主线,即以一封拟人化风娃娃的“救助信”清新导入,并贯穿全课。努力做到课伊始,趣已生,课行中,趣正浓,课虽尽,趣犹存。让学生学有情趣,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幸福成长的沃土,成为一次有滋有味的精神会餐。

预设学习目标:

喜欢这篇童话故事,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懂得“做好事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的道理。愉快地认记“抽、续”等12个生字,在与他人的交流中收获一种或几种识字的好方法,随文理解“断断续续、无影无踪、纤夫”。会正确书写“表示伤”三个生字,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魔方、词语魔方

教学流程预设:

一、激趣导入

1.猜谜激趣:

“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孩子们,猜猜看,它是谁?(风)

2.揭题:今天,我们认识的新朋友就是来自风家族的一位小成员──“风娃娃”(师板书:风娃娃)风娃娃长着一张胖乎乎的小脸蛋,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真可爱!(师边叙述边板画风娃娃)

3.读题:想和风娃娃交朋友吗?那就和风娃娃打个招呼吧!

[伴随着老师生动、童趣的导语,一个活泼、可爱的“风娃娃”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把孩子们带入了情境,拉近了与风娃娃的距离。于是,孩子们就兴趣盎然地开始了与风娃娃的交流]

4.(过渡):这几天,风娃娃碰到了一件烦心事,这不,他写信向我们求助来了,想和老师一起看看这封信吗?

(课件出示风娃娃的求助信及童声配音)

求助信

亲爱的小朋友:

你们好!

我是风妈妈的孩子风娃娃,我长着一张胖乎乎的小脸,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大伙儿都夸我是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前几天,风妈妈见我已经长大了,就让我去帮人们做点事。知道吗?我可喜欢帮人们做事了,可是我帮人们做事,为什么人们有时还要责怪我?呜……

你的朋友:风娃娃

2005年9月12日

(1)质疑:咦,风娃娃都碰到什么烦心事呀?

(2)是呀,看到风娃娃这样伤心,你一定想帮帮它。可是,风娃娃到底是做了哪些事,求助信上可没告诉我们,怎么办?那就赶紧请出手中的小博士吧!(师晃动书本)让我们一同到书中看个明白吧!

[一封拟人化的风娃娃求助信,让孩子们耳目一新,激起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唤起了孩子们的责任心。有了这份情感的牵引,有了这样的期待视野,孩子们才会产生强烈的阅读愿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示:第一遍读课文,你会给自己和小伙伴提个什么要求?(师相机进行初读课文学法指导)

[二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初读课文的方法,让他们给自己或身边的伙伴提出初读要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交流中明确初读要求,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1.相信有了大家的温馨提示,我们一定会把书读好,那就开始吧!(生自由读课文)

2.趣味识字

(1)摘智慧果

过渡:第一次读课文就知道那么多,小朋友们真会读书。瞧,风妈妈让风娃娃送来了许多智慧果请我们尝尝。

(课件:带本课生字的“智慧果”开心地跳入)

①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读生字:自由读、齐读、小组比赛读、抽读。

②交流识记方法

(2)玩生字词语魔方

①师转动带生字的魔方,学生认读生字。

②四人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一人转动生字魔方,其他学生认读。

③师转动六面写着本课词语的魔方,组织学生玩一玩。

[将单一、枯燥的生字教学容入富有童趣的游戏之中,真正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

3.指名分段读课文,交流风娃娃都到了哪些地方?做了什么事?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田野

吹动大风车

河边

推动帆船

广场

吹跑风筝、衣服,吹断小树

三、研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学习第2段

让我们跟随着风娃娃一同到田野去看看吧!

1.自由读第二段:人们是喜欢风娃娃还是在责怪风娃娃?说说你的理由。

2.结合重点句指导读中感悟

①“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使劲向风车吹去。”

②“秧苗喝足了水,笑着不住地点头,风娃娃也高兴极了!”

交流:

(1)品读句子①:风娃娃是怎样吹动大风车的?(课件演示,并相机理解“断断续续”,指导读句子①)

(2)品读句子②

◆读着,读着,我们仿佛都成了小秧苗。瞧,小秧苗正喝着风娃娃送来甜甜的水呢!

◆来,可爱的小秧苗,和风娃娃说句话吧!

◆[通过创设角色变化的情境,激发学生与风娃娃对话的欲望。]

(二)分组学习,品读课文第3段、6—8段

带着小秧苗的感谢,风娃娃又兴高采烈地来到河边和广场,请小朋友选择喜欢的一个地方做个小调查,人们是喜欢风娃娃还是在责怪风娃娃?并说出你的理由。

1.分组合作学习

2.小组汇报

第3段教学策略预设:

(1)自由读,交流人们是喜欢风娃娃还是责怪风娃娃,说说理由。

(2)理解“他们弯着腰,流着汗,喊着号子,船却走得很慢。”一句,体会纤夫十分辛苦。

(3)指导朗读

(4)填空:风娃娃想:帮助人们做好事,真(),只要有()就行。

第6—8段教学策略预设:

(1)自由读,交流人们是喜欢风娃娃还是责怪风娃娃,说说理由。

(2)理解“无影无踪”

(3)如果你就是那棵受伤的小树、那只断线的风筝、那件被吹跑的衣服,你想对风娃娃说些什么?

(4)指导朗读

四、明理小结

1.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时需要风大点,有时又希望风小点。什么时候你希望风大点儿?什么时候希望风小点儿?

2.听了你们的话,风娃娃明白了自己的错误,瞧,他又写了一封信向我们表示感谢来了。

(课件出示风娃娃的感谢信)

感谢信

亲爱小朋友:

你们好!

和大家一起学习真快乐!你们真是有智慧的小朋友,在你们的帮助下,我懂得了做好事光有好的愿望是不行的,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让我们共同记住这个道理,争做一位人人喜欢的好娃娃!

你的朋友:风娃娃

2005年9月12日

(生读风娃娃的感谢信)

[学生在读信中与风娃娃一同明白了“做好事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的道理,体会到帮助风娃娃的快乐,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所在。]

五、写字教学

shānɡbiǎoshì

1.出示句子:小朋友们热情地帮助了风娃娃,风娃娃不再心了,它高兴地向我们感谢。

2.瞧,风娃娃多能干呀!它用“伤、表、示”写了一句话。咱们也来跟风娃娃比一比,学会写这三个生字宝宝。

3.指导书写“伤、表示”。

4.学生练写

[在特殊的语境中开展写字教学]

板书设计:

风娃娃

田野

吹动大风车

河边

推动帆船

广场

吹跑风筝、衣服,吹断小树

免费说课稿小学语文篇14

设计理念:

《扁鹊治病》这则寓言故事文字简练形象,寓意深刻。文章的语言很生动,如蔡桓公对扁鹊的几个态度的变化,让人回味无穷。新课标指出:“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语文教学就是要凭借语言文字,训练语言,发展思维,让学生在理解、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本课教学设计力求通过“解读文本,品味语言;建构文本,增加积累;超越文本,凸显主题。”从而发展语言,提高思维。另外,本文是古文翻译而来的,学生在此之前没有接触过古文,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引入古文,让学生和古文“第一次亲密接触”,力图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学古文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拜见”、“名医”等词语的意思。

2.展开合理想象,把课文句子补充具体、生动。

3.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渐。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阅读之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名医”,导入新课

1.抓住“望闻问切”四大诊法介绍扁鹊。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名医”(板书:扁鹊)。一起读一读他的名字。

师:扁鹊真名叫秦越人,是战国时代著名的医学家,他救死扶伤,而且能做到妙手回春、起死回生。要说扁鹊在医学上最大的贡献,还是他创造了“望闻问切”四大诊法,“望”指的就是看病人的症状,“闻”指的就是闻一闻病人身体的味道,“问”就是询问病人一些问题,“切”就是为病人把脉。扁鹊所创的“望闻问切”四大诊法,在几千年后的今天,还被中医沿用,说明扁鹊的确是个了不起的医生。让我们怀着敬意,再叫一叫他的名字。

2.出示课题。

师:这样一位神医,却有人不相信他的医术,不让他治病,他是谁?(板书:蔡桓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扁鹊治病》这个寓言故事。

【设计意图:用扁鹊的医术高明导入,并提出问题──有人不让神医治病,意为在让学生了解扁鹊这个人的同时,也对课文内容打上个问号,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如果读完一遍,老师还没有叫停,就接着读第二遍、第三遍。

2.指名朗读。根据学生的朗读,教学生字词。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么长的一篇文章,记起来太麻烦了,你能不能用简单的几句话告诉我们,这个故事在讲什么?

【设计意图: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还有一定难度,教师注意了提问的.方式,把生硬的“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换成了“用简单的话告诉我们故事在讲什么”,在对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思考方法的指导,降低了难度。】

三、抓住“名师”,读悟感知

通过几个同学的叙述,我们对课文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就是作者把想说的话、想告诉我们的道理放在了故事中。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课文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

1.出示第一自然段:

有一天,名医扁鹊去拜见蔡桓公。

理解“名医”:什么叫名医?(有名的医生)那么有名的老师叫──名师,有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叫──名嘴。

2.文章的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们扁鹊是一位“名医”,那么课文中一定会有很多句子可看出这一点。请大家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表现扁鹊是一位名医的句子。

【设计意图:构建大的阅读话题,能让学生有更大的学习空间进行思维训练、语言积累。学生围绕“名医”展开学习。交流时,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分板块进行教学,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A.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你从哪儿看出扁鹊是一位“名医”?(站了一会儿、小病、发展)

师:扁鹊仅仅是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就发现了蔡桓公皮肤上的小病,真是医术高明啊!(板书:医术高明)

B.又过了十来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

你从哪儿看出扁鹊是一位“名医”?(老远望见、只看了几眼)

师:扁鹊也许只看了一眼,也许只看了两眼,就已经知道蔡桓公的病情发展,真是医术高明的医生!

C.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

师:这个句子很长,很难读,又很重要。它集中体现了蔡桓公病情的发展和治疗方式由简单逐渐变得复杂。扁鹊只用了“望闻问切”中的“望”就完成了诊断。真是个医术高明的医生。让我们再把这句话读一读。

D.扁鹊三次请求给蔡桓公治病。

如果学生没有提问,教师就引导:医术高明就能成为一位名医吗?扁鹊一次又一次地要求给蔡桓公看病,可以看出什么?(学生讨论)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医生才叫名医。(板书:医德高尚。)

师:也许医术高明的医生很多,他们不一定都能成为“名医”,只有像扁鹊那样,既拥有高明的医术,还要有高尚的医德,才是真正的“名医”。

3.既然有这样一个“名医”为蔡桓公治病,为什么蔡桓公最后还会病死呢?默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与蔡桓公病死原因有关的句子。

4.交流。

A.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朗读。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请你们想象一下,蔡桓公说这句话的时候,会用什么样的语气、动作、神态?

【设计意图:语文课要上得有语文味,就应该立足文本,文本没有写蔡桓公说话的表情、动作、神态,而让学生在想象补充中了解蔡桓公对扁鹊的态度,则可达到语言文字训练与人文教学目标的和谐统一。】

B.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医治没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不相信)

C.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句子写得很简单,你能不能用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下蔡桓公生气时的样子?

5.因为对扁鹊的不信任、不高兴、不理睬,蔡桓公一次又一次拒绝了扁鹊治病的请求,最后他后悔了吗?从哪个自然段看出来?

指名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你从什么地方看出蔡桓公相信他是一位名医了?(抓住“请”字理解蔡桓公的后悔。)

当蔡桓公要去请扁鹊治病的时候,已经过了医治疾病的最佳时机,扁鹊走了,病入膏肓、浑身疼痛的蔡桓公只能等死。你想象一下,此时此刻,蔡桓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交流。(师归纳:后悔莫及、百感交集、痛苦不堪、防微杜渐、讳疾忌医)

【设计意图:课堂练笔要紧紧围绕文本进行。这个环节的设计,围绕“蔡桓公的懊恼”展开,在学生的写作中,自然而然会把寓言故事的寓意包含在内,突破了教学难点,融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为一体,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提升了语文素养。】

四、理解寓意,初识古文

1.你觉得蔡桓公是个怎样的人?(傲慢、固执、不听劝告)

2.我们读了这个故事,可以从蔡桓公之死得到哪些教训?(教师归纳板书:防微杜渐、讳疾忌医)

3.介绍作者韩非。

通过这个寓言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很多道理,变得比半个小时前更聪明了。在欣喜之余,我们还要感谢本文的作者──韩非。我们一起去认识认识他。

课件出示韩非资料。

4.阅读韩非的原文。

我们今天学习的寓言故事《扁鹊治病》就是出自《韩非子》。大家都知道,古人写文章都带有“之乎者也”,读起来比较难懂。而我们课本中的故事是人们翻译后的白话文,我数了一下,课文的字数是436个字,这样生动的一个寓言故事,你们猜猜韩非用了多少个字来写?韩非仅仅用了198个字,还不到原文的三分之一,今天我们就来读读原文的第一段(课件出示):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jiàn),扁鹊曰:“君有疾在腠(còu)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hào)治不病以为功。”

师:能读得懂吗?老师说一句课文的句子,看看你们能不能在这篇古文中找到写这个意思的句子──“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医治没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生找句子,对比读,谈感受。

【设计意图: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教师在教学中用“对比读”的方法,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古文简洁生动的特点,为今后的古文学习打下基础。】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推荐阅读书目:《古文观止》、《伊索寓言》。

免费说课稿小学语文篇15

一、谜语导课

1、说谜语:它生活在水中,不属于鱼类,它有两只大眼睛,大大的嘴巴,一条长尾巴。(边写边板书:鳄)

2、你知道鳄鱼吗?(学生说老师更正其中的错误。)

3、过渡:有位生物学家经过仔细的观察,给我们介绍一些有关鳄鱼的故事。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5、质疑:(学生根据题目提问)

6、通过预习了解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文中是谁与谁争斗?

7、指导读好“宾”与“槟”区别。“侵”的读音是前鼻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它们怎么争斗的内容。划出鳄鱼之间争斗的规矩。

2、指导读“矩”,轻声的读法。

3、学生汇报两句话。找出“兴风作浪”、“点到为止”两个词。

三、精讲“兴风作浪”

(一)理解“兴风作浪”这个词语的意思

1、板书“兴风作浪”,先读准音。开火车读。

2、文中有个句子直接写出了兴风作浪的意思,出示“罗宾用自己的尾巴掀起了比入侵者更大的风浪。”找出“兴风作浪”的意思(掀起风浪)

3、出示字典中“兴”的义项。选择义项。

4、出示“兴风作浪”的比喻义,挑选意思。

(二)学习文中有关“兴风作浪”的文字。

1、指名读第二小节,入侵者如何“兴风作浪”,挑起事端?括出其中的句子。

2、自由读句子,你感觉如何?(嚣张,骄傲,挑衅)像这样就是嚣张的意思。指导识记“嚣”与“器”区别。在书中描红“嚣”。

3、通过指导朗读,将这种感受读出来。练读,指名读,从语气,从表情指导,再指名读。

4、它会吼叫什么?你能想象一下罗宾怎么“兴风作浪”吗?仿照书中描写入侵者的句子,说一说。再想一想罗宾会说什么。

5、“技不如人”什么意思?“技”指哪一方面的本领?

四、精讲“点到为止”

1、指名读第三小节,划出罗宾是怎么做的句子,小组交流。

2、补白设计:罗宾好像在说什么?指名交流;持续五分钟,好像在说什么;挪开好像在说什么。

3、一切都似乎在警告——引读第三小节最后的句子。

4、理解“点到为止”。“止”的意思,选义项。再说词义。

五、总结“约定俗成的规矩”

1、习惯上这样,就叫“约定俗成”。板书:约定俗成

2、小结本节课所学

3、本文想告诉我们:留意生活,观察生活,你会有所发现和收获。

六、板书设计

6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