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经典说课稿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果,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如何写出优秀的小学六年级语文经典说课稿?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六年级语文经典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六年级语文经典说课稿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泌、玫、瑰”3个会认字和“搬、玫、瑰、柿、供”5个会写字,掌握“搬家、玫瑰、西红柿、供不应求、发号施令、前所未有、水土不服”等词语。
2.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并体会课文语言特点。
3.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科学知识。
4.激发探索科学的强烈欲望。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现代转基因技术科学知识。
教学难点: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及课文的语言特点。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泌、玫、瑰”3个会认字和“搬、玫、瑰、柿、供”5个会写字,掌握“搬家、玫瑰、西红柿、供不应求、发号施令、前所未有、水土不服”等词语。
2.读懂课文,感知大意,理清层次,编列阅读提纲。
3.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搜集有关基因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组织谈话:同学们,你们长得都像谁呢?
2.学生自由发言。(“像爸爸”、“像妈妈”、“像舅舅”、“谁都很像”……)
3.教师追问:为什么有的同学与父母那么相似,好像同一个模子倒出来的,有的却找不到与父母相同的特征呢?
4.学生畅所欲言,教师评价。
5.教师描述、揭题:原来在我们的体内有一种叫做基因的东西会遗传,它决定了我们每个人的特点。当妈妈生下我们时,爸爸、妈妈的基因就传到了我们身上,如果这些基因没有发生意外情况时,我们就会长得与爸爸妈妈很像,但如果碰到一些异常的情况,基因就会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长得不怎么像或根本不像爸爸妈妈了。基因啊,是一个很神秘也很神奇的东西,所有生物体内都有基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基因有关的文章。
6.教师板书课题:种瓜得豆。
7.学生读题并对课题提出疑问。(种瓜应该得瓜,种豆才会得豆,种瓜怎么会得豆呢?)
8.教师引导读文:从常理来讲,种瓜是不可能收获豆子,但如果你读了课文,认识了基因及其有关技术,你就会豁然开朗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学生字新词,认读识记。
3.理解词语。
发号施令:号,号令;施,发布。发命令,下指示。
前所未有:从来没有过的。
水土不服:水土,泛指自然环境和气候。指不能适应某个地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
乐不可支:形容快乐到了极点。
供不应求:供,供应,供给;求,需要。供应不能满足需要。
和平共处:指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彼此争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彼此间经济和文化联系。在本课中指转基因猪的心脏移植到人体后可以在人体中适应并工作。
4.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⑴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一个什么科学知识?
⑵围绕着这一知识都介绍了哪些内容?
⑶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介绍的,读后,列一个阅读提纲。
5.小组交流后,再全班交流解疑。
全文按总—分结构,每个分述部分都有总述句概括该部分的主要内容。
6.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转基因技术能做到“种瓜得豆”。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第三部分(第5—10自然段):介绍了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三、编列提纲,理清层次
1.指导编写课文第二部分的阅读提纲。
⑴认真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弄清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⑵想想各个自然段间的联系,说说作者是如何向人们说明转基因技术的?
⑶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⑷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示范编写阅读提纲,理清文章层次。
第2自然段以“什么是转基因技术呢?”为过渡段,点明这一部分要写的内容。
第3自然段介绍了基因的作用。
第4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是转基因技术。可分两层:
第一层:摸清一些生物体内基因的本领,让一种生物里的“大管家”搬到另一种生物里去发挥它应有的本领。
第二层:转基因技术也因有“水土不服”或不被接受而失败的。
2.学法小结,独立编写课文第三部分的阅读提纲。
⑴指名反馈。
⑵集体评议,达成共识。
第5自然段是过渡段,引出科学家研究基因技术的意义。
第6—9自然段写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大有用武之地。
第6段概述;789段举例说明:培育转基因棉花、培育出蓝色玫瑰、培育转基因大豆和西红柿。
第10自然段讲转基因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种瓜得豆看似不可思议,但由于现代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却完全能够做到。这科学技术的神奇力量真是令人惊叹呀!
五、作业设计
1.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完整地编写本课的阅读提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文,品析语言,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阅读链接《话说基因工程》,感受文章的情趣,激发阅读以及探索的欲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2.说说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
3.结合学生的发言,出示阅读提纲,进行整体感知。
4.回忆编写阅读提纲的方法。
二、品析语句,体会写法
1.导语: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介绍的是生物学中高深的转基因技术,你们能读懂文中的内容吗?(生齐答:能。)
2.追问:作者到底用了什么写法将这如此高深的生物技术写得这般通俗易懂?
(用打比方(比喻)的写法来介绍深奥的科学知识。)
3.默读课文,用“ ”从文中找出运用了打比方(比喻)写法的语句,谈谈这种写法对自己读懂课文有什么帮助?
4.先独立找句子,再在小组内交流、介绍。
5.指名反馈,全斑交流,找出语句,体会写法。
⑴这些基因是每种植物或动物的“大管家”,有的管叶子长得圆还是扁,有的管脚长得长还是短……当然,植物结瓜还是结豆,也是由基因来“发号施令”的。
句中用“大管家”“发号施令”来说明基因在动植物体内所发挥的作用,写得十分通俗、形象,让人一读就懂。
⑵这种让基因“搬家”的技术,就叫转基因技术。
用“搬家”这种生活中熟悉的行为,来介绍转基因技术,十分形象直观,使高深的科学知识变得浅显易懂。
⑶这样,只要“搬到新家”的“大管家”“住得惯”,发挥自己的本领,就会创造出某种前所未有的新生物。……当然,如果“搬到新家”的基因“水土不服”,“住不惯”,或者原有的“住户”不认它,把它“赶”出去,那么,这项转基因技术就算失败。
用搬家适应新环境的生活行为来说明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原理,既生动有趣,又通俗易懂。
6.教师小结:作者借助丰富的想象力,运用打比方的写法,用人们熟悉的生活行为来形象地介绍深奥的科学知识,使文章所表达的内容通俗易懂,并且富有情趣。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4自然段。
8.教师过渡、引导:文中除了打比方的写法令人叫绝,还有其他哪些写法也值得我们学习?
9.学生自由发言,并指出文中相关的内容。
⑴前后照应的写法。(课文第l与第5自然段)
⑵设问激趣的写法。(课文第1与第2自然段)
⑶详略得当的写法。(课文第7、8、9自然段)
⑷举例说明的写法。(课文第7~10自然段)
10.结合学生的发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有关段落。
三、阅读链接,编写提纲
1.学生独立阅读选文《话说基因工程》。
2.运用所学的方法为短文编写阅读提纲。
3.小组交流阅读提纲,发现不足,马上提出建议,进行修改。
4.指名反馈,全斑交流。
5.展开想象,举例说说怎样合理使用基因工程为人类造福。
四、课堂小结
转基因技术、基因工程对我们来说曾经是那么陌生、那么神秘,作者运用打比方与列举事例的写法为我们作了形象而生动的介绍,使我们在阅读时感到通俗易懂且富有情趣。我们在感叹科学技术的神奇与伟大的同时,不得不佩服作者写法之高明。
五、作业设计
1.摘抄文中表达生动的语句。
2.完成自测题。
小学六年级语文经典说课稿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歼灭、憧憬、千钧一发”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顺序。
3、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感悟革命先烈为理想而献身的无私和伟大,珍惜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
4、掌握学习课文的基本方法。
教学流程:
一、扣文题,整体感知
1、出示课题“灯光”,本文围绕灯光讲了一件什么事?
2、自由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遇到重要的或难读的词语做个标记。
3、学生推荐要注意的词语,给大家一些温馨的提醒。
如:豫皖苏平原、围歼战、胸墙、憧憬、黑魆魆、千钧一发、璀璨等。
4、寻找灯光:划出带有“灯”或“灯光”的句子。
学生勾画,同桌轮读。
5、(课件出示)紧扣文章题目,寻找相关语句,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之一。静静地读,依据这些语句,用精炼的语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引导学生避免重复,抓住重点:__广场上的千万盏灯,让我想起了亲爱的战友——郝副营长。他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6、理清课文表达顺序:通过初步阅读,你发现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认识倒叙的写法及首尾呼应的特点。
(设计意图:传授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略读课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针对文章篇幅较长,引导学生扣文题,勾画相关语句,使学生快速抓住文章主要内容,这正是学法的传授。生字教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课堂给他们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理清课文表达顺序,认识倒叙写法及首尾呼应的特点,积累写作经验。)
二、理文脉,认知文本
1、面对灯光,文中的人们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多好啊!”)这是文章的文眼。学课文时,依据文眼,理清脉络,我们的目光便不会游离于次要内容,围绕文章重点展开学习,这是学习课文的又一个好方法。
2、自读自悟,认知文本
“多好啊!”出现了 次,第 次是(谁) 在 这一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了 ,会想 。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同学可作补充或提出不同的见解。
引导学生体会第三次郝副营长说这句话时的神态。
什么叫“陷”?怎样地陷?他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顺着文脉来认知文本,利于学生有重点地自读自悟。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语文教学应更多地关注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传授学文的方法,利于学生长远的发展。略读课文的教学,教师应提出提纲挈领的问题,组织学生有方向的学习,展示学的过程。)
三、奔中心,聚焦“灯光”
1、学到这,能说说文章为什么以灯光为题呢?(灯光给人带来光明和温暖,这也是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如果只想到这一层,远远不够。我们的学习应由表及里,进行深层次的思考。默读课文,再想想这个问题。
2、学生默读。教师引导:文中还有一处特殊的“灯光”,你发现到了吗?(郝副营长在黑暗中点燃书本,照亮后续部队前进的道路。)
3、聚焦“灯光”。让我们静下心来读第十自然段,用心感受这特殊的“灯光”
(1)“千钧一发”能用拆词法说说它的意思吗?请联系文中语句介绍当时的情况。
“灯光”对战友意味着什么?(生的希望,战斗的胜利……)
(2)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郝副营长清楚会有这样的后果吗?这样做是为了谁?请联系上文对郝副营长的描写,静静地思考。
“灯光”对郝副营长意味着什么?(为了全国解放,为了让后代过上安宁生活而牺牲自己。)
4、再现“灯光”。
(1)想:(配乐)教师深情而满含敬意地范读。请大家在脑海中再现这一感人的画面。
(2)写:根据刚才的想象,写写郝副营长当时的心情、动作、神情,让英雄的形象刻画得更清晰。
(3)读:郝副营长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的幸福和安乐,让我们满怀敬意来读这特殊的“灯光”。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的教学并不是一味地放,对于重点及难点,也应适当地点拨。以“灯光”为突破口,直奔文本的中心。通过理解重点词“千钧一发”,了解当时危急的情况,认识“灯光”对战友与对郝副营长自己的不同意义,理解他是为了理想而英勇献身。采用“想”“写”“读”三种方式,引领学生多层次感悟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受到情感熏陶。)
四、拓文路,升华主题
1、最后的告别:战斗结束后,我们把郝副营长埋在茂密的沙柳丛里。战友们脱下帽子,泪眼婆娑。他们即将奔赴下一个战场,心中涌动着无数的心里话想对亲爱的郝副营长说。你听见了吗?
2、这“灯光”会熄灭吗?请发表你的看法。(这“灯光”其实象征着英雄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因此不会熄灭,必将永远闪耀在人们的心中。)
3、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涌现出无数“灯光”式的人物。正是他们默默地燃烧自己,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你知道他们的故事吗?
推荐影片:《长征》《太行山上》……
推荐书籍:《红岩》《英雄人物的故事》
4、无论过去多少时间,生活在幸福中的人们不要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不要忘记那些革命先烈。
(设计意图:拓展文路,让孩子们郝副营长作最后的告别,给学生一个情感的宣泄口。由直观可感的“灯光”,升华到象征着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联想到诸多英雄人物,深感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同时由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观看影片,阅读书籍,了解更多革命先辈的事迹,受到情感的熏陶。)
小学六年级语文经典说课稿篇3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认真观。自主积累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挂图,结合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逐步养成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明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和“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在今后学习中进行实践,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准备:
1投影片
2搜集有关中山陵、莫高窟、圆明园、故宫、漓江、黄山等名胜古迹的资料。
3课前出好一期黑板报。
4准备一次演讲(限定2分钟)参考话题(1)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2)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3)要有正确的读写姿势。
5课前参观校(或乡镇)的有线电视台,采访节目制作的有关情况。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出示明代画家董其昌的一幅绘画作品(如《黄山雪霁图》、《秋兴八景图》等),说说看了图的感受。
讲述:这是明代画家董其昌的画,怎样才能画好画呢?他说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板书)。其实不光是学画,这种方法对我们学习语文也很有益处。那么,“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什么意思呢?学习语文为什么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应该怎样通过“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途径来学习语文知识呢?学习了这一课我们就明白了。
二指导看图,学习怎样“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1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指导观察第一页的三幅图。
(1)观察第一幅图。
(2)讲述;图上画的天文台,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参观的是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我国远在五六千年以前就创造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测天仪器——浑天仪,并取得了辉煌的天文学成就。看到这些古代天文仪器,会想到什么?
指名说。
小结:同学们说得对,我们都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感到骄傲的。
(3)观察第二幅图
过渡:在参观了古天文仪器后,老师又带领同学们去了天文展览馆,他们看到了什么呢?
说说展览馆墙上的照片上有些什么内容。
指名说
小结:同学们要从小爱科学,努力学习,长大后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4)观察第四幅图
图上画了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指名说
小结:老师带领学生欣赏碑刻,碑刻就是刻在石碑上的文字或者图画,这些文字或图画大多出自画家之手,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
图上的同学们看到这块碑刻,会怎样想,怎么说?
指名说
同学们在书法课或外出旅游时,欣赏过哪些碑刻?在欣赏过程中,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讨论交流
2指导观察第2~3页通版插图。
(1)逐幅图观察第一行的四幅图。
观察第2页最上面的两幅图。
说说图上画了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他们游览了漓江和黄山之后会有什么感受?
分组讨论。
指名说。
观察第3页最上面的图。
分别说说图上画了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同学们参观了植物园会有什么收获?与丹顶鹤一起嬉戏会有什么样的乐趣?
指名说。
(2)观察大海图。
a.说说图上海面是什么样的景象。
b.小结:我国海域辽阔,海岸线很长,站在海边,眺望大海,能让人领略到“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和“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光灿烂,若出其里”的壮美景象(投影映示,教师简要释义,学生朗读)。
c.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所得(包括生活积累),结合自己所读的关于大海的文学作品,谈谈自己见到辽阔大海后的感受。
指名说。
观察右边的两幅图
a说说图上同学在干什么,中山陵和莫高窟在什么地方,同学们游览这些名胜后会说什么。
指名说
b让学生结合造假课前收集的关于中山陵和莫高窟的资料,介绍一下这两处名胜。
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听了介绍,你有什么感受,获得了什么知识?
指名说
(3)观察第三行插图
观察左边一幅图
a说说图上是哪儿,在什么地方。
b说说圆明园美在哪里,它又是怎样被破坏的。
请同学介绍
c听了同学介绍有什么感想?
指名说
观察右边一幅图
a说好所图上是哪儿,在什么地方?
b故宫规模宏大,建筑技术高超,同学们课前已经查阅了资料,知道得一定比老师多,谁愿意老介绍?
指名说
评点
c听了同学们介绍你懂得了什么?
指名说
评点
(4)小结: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也学到了不少知识。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同学们有机会去这些地方走走看看,一定会学到很多知识。
(5)你们的家长曾到过哪些地方,游览过什么名胜、什么景点,有什么感受?
指名说
三、总结
1通过观察插图,你知道了什么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吗?
2谈谈准备怎样“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讨论交流
3小结: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不仅可以从书本上获得,从课本上获得,还可以走出课堂,走出课本,走向社会,大自然中获取。大千世界万事万物,自然界的各色景观处处有学问,处处有语文。在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学会读社会和自然这样的大书,这就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图中的这些同学,他们走出课堂,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在这个过程中也增长了语文知识,收获很大。
当然,“行万里路”并不一定要有“万里”之遥,同学们可以从身边开始,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运用语文,读好社会和自然这本大书。同时还可以结合日记,记下自己的观察所得,这对于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很有帮助。
四作业
1阅读徐霞客的故事,学习他“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精神,加深对“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体会。
2深入大自然和社会,写观察日记。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通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中“多种渠道学习语文”和上一课“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学习,你知道了应该怎样学好语文吗?
2、教师谈话:学习语文的渠道多种多样,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就是实践的重要。我们要在生活实践中学会运用语文这个工具,不仅在实践中学习语文,更要在运用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板书课题)
二、指导看图,教学生学会运用语文
1、观察第4、5页第一行的两幅图。
(1)教师边指图边讲述:图上是一所学校的闭路电视系统,左边是控制室,里面的几位同学通过屏幕,既可以知道全校的情况,也可以把信号传到预定的地方,右边是学校电视台的播音室,通过摄像机和专门的路线可以把声音传导控制室,由控制室根据需要加以处理。
(2)图上的几位同学是怎样工作的?
指名说。教师给予提示和补充。
(3)课前同学们参观访问了校(或乡镇)有线视台,谁来说说他们是怎样制作节目的?指名说。
(4)小结。
2、观察第二行插图。
(1)左边一幅图。
1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写字的同学是用什么姿势写字的?他们是怎样握笔的,字写得怎样?别的同学表情怎样?
同桌讨论、交流。
2、小结。
3、请班上毛笔字写得好的一两名同学作书法表演(字不宜多),并表扬认真写字的同学。
(2)右边一幅图。
1、说说图上画的是一次什么活动,参赛的同学什么样,神态怎样?指名说。
2、我们在第十一册已经学习过演讲,老师也请大家课前作了准备,哪位同学愿意到前面来演讲?请两位同学作演讲表演,同学予以简短评价。
3、观察第三行插图。
(1)左边一幅图。
1、图上的同学正在开展什么活动,大家分别在干什么?指名说。
2、讨论:古诗文课外活动的形式很多,如集体或单独朗诵、配乐朗诵、背诵、抽签朗诵或背某一诗文,突出某一主题的朗诵,比如背有关写月亮的诗句,指定某一作品的朗诵、背诵,比如背李白的诗句等。
3、抽签背诵古诗文。教师评价。
(2)右边一幅图。
1、说说图上有谁,在干什么,他们办的黑板报质量怎样。指名说。
2、我们班这期的黑板报出得也非常好,栏目丰富,插图精美,书写完整。我们请本期的作者和编辑分别来介绍一下他们是怎样选择内容、写好稿件、确定栏目、设计插图的。
指名介绍。同学评价。
3、同学们对出好黑板报还有什么建议?指名说。教师评价。
4、观察第4页左上角的图。
(1)说说图上有谁,在干什么,小报的质量怎么样。
指名说。
(2)展览各组课前出的小报,说说质量怎样,然后请几位编者或作者谈谈是怎样编这期报纸的。指名说。
5、观察第5页6右下脚的插图。
(1)讲述:这是一个学校的学生正在表演课本剧《母亲的恩情》,图中两个同学分别扮演孟郊和他的母亲。
(2)图上同学表演得怎样?指名说。
(3)同学们学过不少课文,也演过课本剧,请参加过演出活动的同学谈谈演出的要求和体会。
(4)小结。
三、总结
1、交流同学们在课前搜集的在实践中应用语文的例子。
2、小结。
四、作业
1、分组编辑出版小报。
2、练习排演课本剧。
3、多参加语文课外活动。
五、联系前面学过的有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十一),说说自己在这方面的收获。
小学六年级语文经典说课稿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意思,积累词语
2、读懂课文,编写阅读提纲,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
3、抓住有关语句,体会文中打比方写法的表达效果。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自学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表达的意思。
2、联系生活,展开想象,理解内容。
3、品析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现代科学技术的神奇与伟大
2、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强烈欲望。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学会编写阅读提纲。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语句,体会文中打比方写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义,加以积累。
2、读懂课文,感知大意,理清层次,编列阅读提纲。
3、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你第一次看到“种瓜得豆”这个课题时,是不是觉得很奇怪?莫非是写错了吗?就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懂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个常理,种瓜怎么会得豆呢?可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这已经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的疑问就会得到解决。
2、教师板书课题:种瓜得豆
3、学生读题并对课题提出疑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学生认读识记,重点强调:玫瑰的瑰读轻声,供不应求的供读一声。
3、分段开火车朗读课文,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4、讨论: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是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5、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转基因技术能做到“种瓜得豆”。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第三部分(第5—10自然段):介绍了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三、编列提纲、理清层次
1、指导编写课文第二部分的阅读提纲
⑴认真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弄清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⑵想想各个自然段间的联系,说说作者是如何向人们说明转基因技术的?
⑶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⑷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示范编写阅读提纲,理清文章层次。
①提出问题。
②介绍基因的作用。
③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2、学法小结,独立编写课文第三部分的阅读提纲。
⑴指名反馈。
⑵集体评议,达成共识。
①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不怕棉铃虫的转基因棉花、蓝色的转基因玫瑰、可杀死杂草的转基因大豆、不容易腐烂的转基因西红柿)
②转基因在医学上的应用。
(用转基因猪的心脏为人体实施心脏移植手术)
四、课堂小结
种瓜得豆看似不可思议,但由于现代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却完全能够做到。这科学技术的神奇力量真是令人惊叹呀!
五、布置作业
1、读读本课的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完整地编写本课的阅读提纲。
3、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转基因技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文,品析语言,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阅读链接《话说基因工程》,感受文章的情趣,激发阅读以及探索的欲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2、回忆编写阅读提纲的方法。
(通读全文,了解文主要介绍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每个方面又分别说了什么,按顺序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
二、品析语句,体会写法
1、读了这篇课文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你觉得课文在表达方法上(叙述方法、语言表达)有什么特点值得我们学习?
(打比方)
3、课文运用了打比方的写法来形象地介绍深奥的科学知识,如“基因是每种植物或动物的‘大管家’”。从课文中再找出这样的语句读一读,谈谈这种写法对自己读懂课文有什么帮助。
4、学生默读课文,动笔用“———”从文中找出运用了打比方写法的语句,谈谈这种写法对自己读懂课文有什么帮助?
5、先独立找句子,再在小组内交流、介绍。
6、指名反馈,全班交流,找出语句,体会写法。
7、教师小结:作者借助丰富的想象力,运用打比方的写法,用人们熟悉的生活行为来形象地介绍深奥的科学知识,使文章所表达的内容通俗易懂,并且富有情趣。
8、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4自然段。
9、把你觉得描写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部分找出来读给大家听。
10、结合学生的发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有关段落。
三、阅读链接,编写提纲
1、学生独立阅读选文《话说基因工程》。
2、运用所学的方法为短文编写阅读提纲。
3、小组交流阅读提纲,发现不足,进行修改。
4、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5、展开想象,举例说明怎样合理使用基因工程为人类造福。
小学六年级语文经典说课稿篇5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
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
本册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轻叩诗
歌的大门”。其中,“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
1、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2、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3、加强导学功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口语交际·习作”的编排,加强指导,明确要求5、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6、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三、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教学中既要注意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又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
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
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文学习的总目标和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阶段性
目标,关注学生经过小学阶段最后两年的学习,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
在此基础上明确六年级上学期在第三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教到什么程度,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另外,教学每一个专题时,要明确本专题的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和学习目标,无论教学进行到哪一部分都要与单元学习重点联系起来,做到“瞻前顾后”──前面学过的适时总结、复习、应用,后面要用到的,要适时做好铺垫。
2、识字、写字教学3、阅读教学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识字量不断增加,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高,
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抽象、归纳的能力。阅读教学要注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读书、习作的能力。
(1)、首先理清专题的脉络,弄清楚课文在专题中的地位、作用,
注意结合专题学习重点来组织教学内容。
(2)、教学时注意结合课后思考练习题,防止人为拔高或离题万里
地发挥。
本册教材大多数课文思想性强、人文内涵丰富。关注人文内涵,体
会思想感情,是学习课文要完成的任务之一,但是,人文内涵的开掘要
适可而止,不可脱离文本,更不可不顾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
精读课文后的习题,从课文自身的特点出发,根据专题学习重点精
心编写,应当是教学课文的主要依据。本册教材课后题主要体现以下学习要求:
指导朗读、默读;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抓住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课文,体会表达效果;积累语言,鼓励运用。
小学六年级语文经典说课稿篇6
《瑞恩的井》讲述的是一个6岁的小男孩瑞恩为了实现让非洲的孩子能喝上洁净的水的梦想,额外帮家里做家务来攒钱造井,他的事迹感动了身边的很多人。终于,瑞恩的井建成了。这就是梦想的力量。瑞恩的爱心、决心和执着,感染着每一个人。有一千个老师就有一千种语文。本课中,蒋老师用他的智慧、才情和对新课程的深切感悟,诠释出的语文具有典型的个性。
一、人性的语文——心理相容
语文具有工具性,同时又具有人文性,这是不争的事实。语文课堂应浸润人性的色彩,负载精神的使命,流溢生命的动感。
人性的语文,就是要挖掘课程中蕴涵的美好人性。这堂课中说的是瑞恩为了能够让非洲的孩子喝上洁净的水,并去努力实现梦想的事,说的是瑞恩的梦想和执着。这些,无一不是美好情感在文本中的体现。
人性的语文,就是要创设唤醒学生、感染学生的课堂氛围,唤醒和培植学生心中的美好情感。课程中蕴涵的情感只有成为唤醒学生心灵的源泉和动力时,才能实现其陶冶、熏陶的价值。上课伊始,蒋老师动情地说:在无意中发现了这篇文章,并且百读不厌,几次热泪盈眶。蒋老师做的,就是一种唤醒的工作,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思维,使学生进入文本的情景,产生阅读期待。
二、对话的语文——情趣彰显
对话的语文,就是在课堂这个特定的情境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文本之间交流沟通的过程。对话的语文,不局限于单纯的语言形式,也是双方精神、情感、生命的对话。
对话的语文,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读书。整体感知主要靠读,有所感悟主要靠读,培养语感主要靠读,情感熏陶主要靠读,积累语言更是靠读。正如清人唐彪所言“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本课中,蒋老师让孩子们仔细地读课文,看看段落是文章的灵魂,不能省去,并让孩子们边读边划,读完后有所权衡,第二次才划。这就读书的方法。最后进行交流。由此体会了瑞恩的信心、决心、同情心和爱心。在老师的引读下全班齐读,读出了文中小主人翁梦想的力量。这种以“主问题”的形式带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采用了多层次、多方式、循序渐进的读,使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的有效对话得以实现。
三、生活的语文——灵性涌动
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学生带着自己生活的知识经验、兴致灵感、思考需求参与语文课堂。“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语文处处洋溢着生活的气息。
生活的语文,就是要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来生成语文课程。从一定意义上说,生活的语文就是儿童的语文,就是基于儿童体验的语文。儿童在语文实践过程中,不但是课程意义的接受者,更是课程内涵的主动建构者。学生是以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体验去解读课程、建构意义的。本课中,蒋老师让孩子们用“假如是我”、“换作别人”来说,来体验瑞恩额外做家务攒钱的艰辛。有的说,假如是我,哥哥弟弟都去玩了,我也会去玩,换作别人也跟我一样;有的说,在暴风雪这样的天气里去捡树枝,如果是我,我一定冷死了,而且会生冻疮;有的说,全家都看电影去了,我也一定要跟着去,少少的两块钱,我早就放弃了。这就是换位思考后,让孩子们体会瑞恩首先是个孩子,然后再是一个杰出的孩子。
生活的语文,就是能用之于学生生活的语文。蒋老师问:你们怎么理解爱心?有的说,爱心不是可怜的同情;有的说是关心。蒋老师趁机联系在生活中你是怎样来做体现爱心的事。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上,学生将语文与生活相联系,主动建构语文;又将语文拓展到生活、拓展到课外,将语文的外延扩展到整个生活。语文课程的意义在学生的建构中得到了重新发掘,这一发掘,融入了学生的情感、智慧、悟性和灵性,使学生的积累和潜能得到了喷发和涌动。
小学六年级语文经典说课稿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3、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地球的概况
教学重点:
1、了解地球的概况
2、理解作者为什么要以“只有一个地球”为题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采用梦中遨游太空与地球妈妈对话的形式引入课题,理解在宇宙中地球是渺小的,而供人类居住的陆地更小;地球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可人类却随意毁坏自然资源。在此基础上知道要好好保护地球。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导言: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老师昨晚做了一个奇妙的梦。老师梦见同学们制造了一艘奇特的宇宙飞船,邀请老师去参观。老师坐在宇宙飞船的驾驶舱里,高兴极了,忍不住这里看看,那里摸摸。忽然,飞船外面变得漆黑一片,只看见到处是闪闪的星星。坏了,飞船飞到宇宙中来了!可这时老师并不害怕,因为宇宙中的星星太美丽了,也太好客了!都说要请老师去它们家做客。忽然,老师看见一个晶莹透亮,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的圆东西(课件出示地球的图案)。这是什么东西,你们知道吗?(学生回答,老师板书:地球)这就是地球,地球就像妈妈一样,人类就生活在她的怀抱里。
2、师:地球妈妈也很好客,于是老师就和她聊了起来。你们有什么问题要老师问问地球妈妈吗?
(学生自由发问,老师不作回答。)
3、小结:同学们向地球妈妈提了许多问题,但地球妈妈并没有告诉老师答案,她说你们的问题有些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有些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从科普读物中了解,有些要等我们长大后去探索。那么,现在就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
课文写了地球的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选择喜欢的文段读读。
(学生读了以后请几个说说写了什么。)
三、学文明理
师:现在,先让我们来遨游太空,看看地球妈妈的样子吧!
(电脑出示地球全貌图。)
1、谁能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地球?(要说出地球美。)
2、课文中哪些句子写了地球美的,找出来读一读。
3、除了讲到地球的美,再好好读读第一、二自然段,看看还从中知道什么?
1)学生自由读,自己想,然后再小组交流讨论。
2)学生汇报。(板书:渺小人类活动范围小)
过渡引入:看来同学们对地球妈妈的样子还是比较了解的,地球妈妈知道了一定很高兴。可是,地球妈妈这几天生病了!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
4、让学生先讨论,再指名说说。
5、找出课文中的有关语句,画上“-----”线
6、学生汇报
7、学生讨论并举例说说人们如何随意毁坏自然资源和滥用化学品。
8、交流:你们还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做法也会给地球妈妈造成伤害呢?
9、指导有感情朗读。
四、双向导行
1、过渡: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就像是地球妈妈的血和肉,人类随意的&39;破坏和伤害,地球妈妈当然会生病了。地球妈妈生病了,我们人类会怎么样呢?
2、课件播放人类破坏地球的影象。
3、看了这些人类破坏地球的情况,你想对地球妈妈说些什么呢?说的时候可以用上一些关联词,如“因为……所以……”或“如果……就……”等,也可以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4、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地球妈妈知道她的孩子们那么爱她,想帮她把病治好,她肯定会重新露出笑容的。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保护地球。大家知道吗?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让我们从现在做起,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每人写一两条保护地球的宣传语,好吗?
1)学生写宣传标语
2)学生宣读自己写的宣传语,师生互动评价
五、拓展延伸
师:有人说,当地球的资源用完了后,我们可以到其它星球上去呀!到底我们能否到其它星球上去居住呢?课外请同学们去收集有关材料,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来探讨。
小学六年级语文经典说课稿篇8
学习目标
1会有感情地朗读文章。
2能辨析“募集、募捐、捐助”这三个词语。
3知道瑞恩是一个善良、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努力的好孩子。领会“有决心、有毅力,总能把事情做好。”这个道理。
教学重点
1会有感情地朗读文章。
2领会“有决心、有毅力,总能把事情做好。”这个道理。
教学难点
1知道瑞恩是一个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努力的好孩子。
2理解“瑞恩的井一一为了这个痛苦的社会”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介绍“井”,导入新课。
(请看到过井的学生举举手,并请他们说说井的作用。)
(井一一从地面往下凿成的能取水的深洞,洞壁多砌上砖石。)
2出示课题——瑞恩的井,齐读。
3根据课题提问。
归纳学生的问题:
瑞恩是谁?
瑞恩怎么会有一口井的?(为什么这口井是瑞恩的?)
这口井在哪里?
……
(以上问题较为简单,当场可以解决。)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
2检查朗读的情况。
(1)文章共有几小节?(12小节)
(2)指名分小节读课文。
3出示:
瑞恩是。从老师口中,他知道,(6岁的加拿大一年级的小学生)(学校正在为非洲儿童募捐)还知道。于是,他挣到了70美元。可是这钱不足以打(70美元可以打一口井)(帮长辈做家务)一口井。在的帮助下,瑞恩开始了面向整个加拿大的,也加入(妈妈)(募捐活动)(他的同学)了捐助的行列。他们还与非洲的孩子们。两年后的,8岁的瑞(相互通信)(一个夏天的早晨)恩和妈妈来到,这里有一口,当地的孩子们(乌干达的一所小学附近)(瑞恩的井)(热烈欢迎瑞。现在,瑞恩的募集活动,那些钱将被用来。恩的到来)(还在继续)(在非洲打井和购买设备)
4交流答案,齐读这段话。
5辨析“捐助、募捐、募集”。
(1)这段话包括三层意思:
出示:
①学校正在为非洲儿童募捐。
②瑞恩靠做家务挣来了70美元,他的这笔钱将用来捐助乌干达北部一所小学的孩子们。③瑞恩在妈妈的帮助下开始了面向整个加拿大的募集活动,这一活动至今还在继续。
指名分别读这三句句子。
(2)从课文中找到与这三句句子相对应的小节。
(1~2节)
(3~4节)
(9~12节)
全班齐读1~2节,男生读3~8节,女生读9~12节。
板书:学校在募捐→瑞恩的捐助→瑞恩在募集
(3)利用工具书,比较三个词语的异同。
相同:都有捐款、捐物的意思。
不同:募捐是募集捐助的意思。
募集是广泛征集的意思。
捐助是拿出财物来帮助的意思。
“募集、募捐”有号召大家来捐助的一层意思。
捐助则是指自己捐款捐物。
三再读课文,谈谈感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觉得瑞恩是个怎样的孩子?为什么?可以用书中的句子来说。
2交流:
瑞恩是个善良的孩子。(有同情心、助人为乐、关心别人、心好等都行。)
板书:善良
(1)瑞恩回家对妈妈说:“我需要70美元为非洲孩子打一口井。”
(2)瑞恩眼睛里充满了泪水,又一次提出请求:“非洲的孩子们就要死了,他们没有干净的水喝!”
(3)瑞恩眼睛一亮,爽快地答应了。
(4)这一天晚上,瑞恩一直默默地对自己说:“我希望非洲每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注意黑体字的读法。)
瑞恩是个为了实现目标而不懈努力的孩子。(有毅力、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等都行。)
板书: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努力
(1)第一项工作是为地板吸尘,瑞恩干了两个小时。当朋友们在外边玩的时候,他得到了第一个2美元。
(2)瑞恩说:“我将继续努力,我希望非洲的每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
(3)这一天晚上,瑞恩一直默默地对自己说:“我希望非洲每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注意黑体字的读法。)
四三读课文,悟悟道理。
1齐读课文,找找直接点题的一句话:瑞恩的井——为了这个痛苦的社会。
(个别读)
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生活在非洲这片平脊的土地,其实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没有食物,没有水,饥饿、疾病、死亡威胁着人们。而瑞恩捐助的这口井给那里的人带来了希望。
2我们从瑞恩身上学些什么?
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任何事情都能做好!
这就是瑞恩的井带给我们的启示。
3说话练习:
以《好样的!瑞恩!》为题,说说你读了这篇文章后有什么感受。
4总结全文。
附板书:
瑞恩的井
学校在募捐→瑞恩的捐助→瑞恩在募集
善良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努力
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任何事情都能做好!
小学六年级语文经典说课稿篇9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科学知识。
2、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并体会课文语言的特点。
3、学会“泌、玫、瑰”3个会认字和“搬、玫、瑰、柿、供”5个会写字,掌握“搬家、玫瑰、西红柿、供不应求”等词语。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搜集有关基因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组织谈话:同学们,你们长得都像谁呢?
2、学生自由发言。(“像爸爸”、“像妈妈”、“像舅舅”、“谁都很像”)
3、教师追问:为什么有的同学与父母那么相似,好像同一个模子倒出来的,有的却找不到与父母相同的特征呢?
4、学生畅所欲言,教师评价。
5、教师描述、揭题:原来在我们的体内有一种叫做基因的东西会遗传,它决定了我们每个人的特点。当妈妈生下我们时,爸爸、妈妈的基因就传到了我们身上,如果这些基因没有发生意外情况时,我们就会长得与爸爸妈妈很像,但如果碰到一些异常的情况,基因就会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长得不怎么像或根本不像爸爸妈妈了。基因啊,是一个很神秘也很神奇的东西,所有生物体内都有基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基因有关的文章。
6、教师板书课题:种瓜得豆。
7、学生读题并对课题提出疑问。(种瓜应该得瓜,种豆才会得豆,种瓜怎么会得豆呢?)
8、教师引导读文:从常理来讲,种瓜是不可能收获豆子,但如果你读了课文,认识了基因及其有关技术,你就会豁然开朗了。
二、自学探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学生字新词,认读识记。
3、理解词语。
发号施令:号,号令;施,发布。发命令,下指示。前所未有:从来没有过的。水土不服:水土,泛指自然环境和气候。指不能适应某个地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
乐不可支:形容快乐到了极点。
供不应求:供,供应,供给;求,需要。供应不能满足需要。和平共处:指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彼此争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彼此间经济和文化联系。在本课中指转基因猪的心脏移植到人体后可以在人体中适应并工作。
4、讨论解疑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⑴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一个什么科学知识?
⑵围绕着这一知识都介绍了哪些内容?
⑶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介绍的,读后,列一个阅读提纲。
5、小组交流后,再全班交流解疑。
全文按总—分结构,每个分述部分都有总述句概括该部分的主要内容。
6、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转基因技术能做到“种瓜得豆”。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第三部分(第5—10自然段):介绍了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三、编列提纲,理清层次
指导编写课文第二部分的阅读提纲。
1、认真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弄清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2、想想各个自然段间的联系,说说作者是如何向人们说明转基因技术的?
3、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4、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示范编写阅读提纲,理清文章层次。
第2自然段以“什么是转基因技术呢?”为过渡段,点明这一部分要写的内容。
第3自然段介绍了基因的作用。
第4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是转基因技术。可分两层;
第一层:摸清一些生物体内基因的本领,让一种生物里的“大管家”搬到另一种生物里去发挥它应有的本领。
第二层:转基因技术也因有“水土不服”或不被接受而失败的。
学法小结,独立编写课文第三部分的阅读提纲。
1、指名反馈。
2、集体评议,达成共识。
第5自然段是过渡段,引出科学家研究基因技术的意义。
第6—9自然段写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大有用武之地。
第6段概述;789段举例说明:培育转基因棉花、培育出蓝色玫瑰、培育转基因大豆和西红柿。
第10自然段讲转基因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
小学六年级语文经典说课稿篇10
教材简析:
课文讲述的是一个6岁的小男孩瑞恩为了实现让非洲的孩子能喝上洁净的水的梦想,额外帮家里做家务来攒钱造井,他的事迹感动了身边的很多人。终于,瑞恩的井建成了。这就是梦想的力量。瑞恩的爱心、决心和执着,感染着每一个人。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故事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引导学生从人物语言、举止上去把握人物内心的精神世界
3、培养学生浏览、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能过“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体验合作探究学习的乐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引导学生形成正确、有意义的人生观、价值观
2、激励学生超越自我,实现梦想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从人物语言、举止上去把握人物内在的精神品质
2、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责任
b)整体感知
●请一名同学介绍瑞恩,教师做适当的补充。
●快速浏览全文,简要概括瑞恩为实现自己的梦想都做了些什么?
c)合作探究
●文中是从哪些方面刻画瑞恩这一形象的?
●并结合自身谈一谈你从瑞恩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
d)思维拓展
●一个六岁的孩子,对自己的梦想为什么会如此执着?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在我们的身边有没有这样感人的人和事?
●谈自己的梦想,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你希望你的家人、朋友如何对待你的梦想。以小组为单位,准备一分钟演讲。
e)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
●教师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文中的主人公瑞恩让我们的思想、灵魂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要强盛,需要几代人的不断努力奋斗,同学们让我们以瑞恩那样的人为榜样,做一名有理想、有责任心、有爱心的新世纪的中学生。
1、有感情、熟练地朗读课文。
2、理解故事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3、能够感悟并有所启示。
教学重点及难点:体会瑞恩的爱心、同情心、学会关心他人。
教法:互动参与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瑞恩的井》,这是生活在加拿大一个普通家庭的一个普通男孩身上的故事,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故事的内容。
二自主学习
募捐mùjuān草棚péng羞怯qiè水泵bèng
登载zǎi擦cā罐guàn
三合作学习
(一)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交流对课文整体感受(理解故事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根据文章的内容、写法设问,质疑解难
(二)重点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学生点评。
找出描写瑞恩言行的句子,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瑞恩:富有爱心,具有超人的毅力,恒心。(例子略)
四探究学习
1、“我希望非洲每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这句话有什么意义?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两次,既是瑞恩决定攒钱的原因,也是瑞恩能实现自己的梦想的精神动力,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进一步表现了瑞思的真诚,无私,没有国界的爱。
2、瑞恩的行为让我们认识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真理。
五回顾反思
1、请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2、如何看待给瑞恩以极大支持的妈妈。
3、瑞思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那你的梦想是什么,又如何实现呢?
教后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文中的主人公瑞恩让我们的思想、灵魂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要强盛,需要几代人的不断努力奋斗,同学们让我们以瑞恩那样的人为榜样,做一个有理想、有责任心、有爱心的新世纪的小学生。
小学六年级语文经典说课稿篇11
《有的人》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课前准备:
1、搜集、阅读鲁迅资料;
2、标出诗歌小节数;
3、复习朗读本单元前几篇课文的关键句子。
教学关键词:活、死、俯、骑。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
上课前,老师想了解一下你们对鲁迅知道多少?(抽生说)
是的,中国现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鲁迅被誉为我们的&39;“民族魂”。要写一位如此伟大的人物,是很难的,而要通过一首诗去歌颂鲁迅更是难上加难。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近“初识鲁迅”的最后一篇课文,它恰恰就是通过一首诗去歌颂鲁迅的。这就是诗人臧克家写的《有的人》。大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读通顺正确。
三分诗,七分读。请大家走进这7个小节28行诗中,把诗读正确读流利。(生读)
汇报自读情况。(抽生读前6小节,最后一小节齐读)对于你们的朗读,老师不作任何评判,我请来了一位高人,(播放课件。听轻重,听情感,听节奏)是高手吧,说说哪个句子你现在可以读得更好了?我们跟着他一起进步吧,读这一句。
三、再读读构思。
自己再通读全诗,看一看7个小节之中藏有哪些写作技巧?(生汇报后,幻灯出示)大家看看是不是这样的?第一小节和后面的6个小节是总分关系,思路清晰;全诗都运用了对比写法,感情表达更加强烈;234小节分别和567小节照应,结构严谨。有了这个示意图,我们现在就像拧起了一根绳子,诗歌的每一句都在这根绳子上,这叫全局在握、胸有成竹。
四、品读第一小节。
既然第一小节总起全诗,那请问,是靠哪些字统领全诗的?读一读找一找。(板书:“死”、“活”)两个“活”,两个“死”,意思一样吗?(生答)那你就读出这种不一样来吧。
是的,有的人虽生如死,那是行尸走肉;有的人虽死犹生,那是因为他们的精神永存。来,读出这种醍醐灌顶的感受吧,读出我们的警告和呼吁。(齐读本小节)
五、品读“虽生如死”。
有的人活得崇高伟大,有的人活得无耻卑微,我们就来看看,是哪些句子对“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作出了完整的回答?
抽生读。读出蔑视(那是痴心妄想)、咒骂(那是罪有应得)、痛恨(只要有良知的人都会怀有这种感情)、不屑一顾。
小学六年级语文经典说课稿篇12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和2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体会作者对北京、对生活的热爱。
3.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并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关于童谣的课件;各地区各民族春节习俗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能说说你们家乡过春节的一两件事吗?
2.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去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2.请学生按自然段轮流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自己不太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3.交流汇报,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的、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本课指除夕夜的“闹”与元旦的“静”形成鲜明对比。
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更,变更。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4.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三、细读课文,了解习俗
1.北京的春节从哪天开始,到哪天结束?
2.默读课文,小组合作填写下表,主要事例写得详细一点。
时间主要事例
腊八腊八粥,腊八蒜
腊月十九买杂拌儿,买爆竹,买玩意儿
二十三祭灶
除夕穿新衣,贴对联和年画,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祭祖,守岁
元旦男人出门拜年,女人在家待客,逛庙会
元宵悬灯结彩,放花炮
3.交流填表情况,老师相机在表格中板书关键词。有不同意见的相互讨论。
4.观察上表,你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吗?
四、朗读体会,感受民俗
1.通过阅读填表,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元宵节)
2.除夕和元宵节这两天中你更喜欢哪一天,请找出相应的段落,试着把热闹喜庆的气氛读出来。
五、小结,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知道了课文的写作顺序,朗读了自己喜爱的段落。课文中还有很多生字新词需要大家用心去揣摩,联系上下文记住它们的音形义。下节课我们进行听写比赛。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腊月熬粥饺子腊八蒜高醋年糕逛庙会
1.对照课文检查改错,评出本次的听写冠军。
2.讲解易错字。
“熬粥”的“熬”字,左上方的一竖不能和下面的一撇连成一笔;“醋”字的左边不能写成“西”。
二、深入片段,品读课文
1.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有哪几个时间段?
指名回答,老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十九放年假,二十三过小年,除夕,元旦,元宵节
2.准备过年。
①在这五个时间段中,哪个时间段是准备过年的情景?(腊八,正月十九放年假)
②请找出课文中描写人们准备过年的段落。(1—7自然段)你想用哪个词语来形容人们准备过年的场面?(可以用自己的话,也可以找出文中的“忙乱、紧张”)
③大人在忙些什么?小孩儿在忙些什么?他们这时心情怎么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④你最喜欢哪一种活动?请找出来读一读。
⑤指名朗读,读出你的感受。
⑥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春节前的这段时间你都会干些什么。
3.过年时。
①交流: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除夕、元旦、元宵)的特点是什么?(热闹)
②都是一样热闹吗?默读思考:除夕、元旦、元宵这三个日子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找出文中关键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
③交流各自的体会,教师相机引导:
除夕:喜庆、团圆;元旦:悠闲、快乐;元宵:红火、美丽。
④品读“除夕”一段,进一步体会喜庆、团圆。
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烈;抓“除非、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⑤品读“元旦”一段,进一步体会元旦的悠闲、快乐。
重点指导朗读写人们“逛庙会”的地方,来体会悠闲与快乐。
⑥重点品味“元宵节”的气氛。
画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排比句的作用。引导想象:还会有哪些花灯呢?除了灯,还有什么?
重点句子品读:“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
三、总结课文,领悟写法
1.总结课文:从腊八到正月十九,一个多月的时间,课文却只记叙了五个时间段的主要活动,就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用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2.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①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再读写“腊八”一段,思考:腊八的活动很多,为什么单写腊八粥、腊八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种抓主要特点描写的方法课文中还有很多,你能再举一例吗?
③如果让你写春节,你打算怎么写?回忆你过春节的情景,写一写。
四、作业
朗读课文,读出过年的喜庆气氛。
板书:
北京的春节
除夕:喜庆、团圆
元旦:悠闲、快乐
小学六年级语文经典说课稿篇1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另外再认识4个生字,理解文中的词语。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哲理。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对天游峰的扫路人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有关天游峰的图片材料、课文的朗读录音等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仔细听老师说一句话,“没攀登过天游峰的人,不能算到过武夷山”。你听懂了什么意思?(板书:天游峰)看天游峰景色的图片,再说说看后的感受,或想到了什么诗句。
2、相信我们读了课文后,一定会对天游峰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还要跟作者一起去认识一位可敬的老人——天游峰的扫路人,(板书完课题),他一定也会给你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3、齐读课题再质疑:你们想知道有关老人的哪些情况?读了课题,你们有问题要提出来吗?(学生自由提问)
二、初读课文
1、带着问题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生字词的音,读通句子。
2、自己喜欢哪一段就多读几遍,准备读给同学听。
3、交流指读喜欢的段落,说说自己的理由,让同学评议读书情况,结合纠错。
三、再读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圈划文中的好句子,找出读不懂的句子或有疑问的句子准备质疑。对自己理解的句子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准备交流。
2、小组讨论一下各自的问题,看看能否解决别人的问题,对小组讨论后解决不了的问题准备质疑。
3、交流:可以读好句子,说理由;也可以质疑提问或解答别人的问题,还可以谈自己的理解,老师结合评议交流情况,解决一些浅显的问题,鼓励并表扬会提问、肯动脑的学生。
四、作业
1、让学生认准生字的字形,找找易错的字,提醒一下班里的同学。
2、学生描红临写生字。
3、抄写本课的生词及好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天游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老人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学生说说印象中的天游峰,谈谈对老人的印象。
二、读讲课文
1、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能反映天游峰特点和老人特点的句子来读读,读出你的感受来。
2、交流读句,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结合进行评议,指导读书并练习读好下列段落。(第二自然段、第七自然段、第三自然段中“我徇声迎了上去…………每天负责打扫登天游峰的石阶。”第六自然段、第八自然段、第十自然段)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高、陡、险、美、乐观、开朗、豁达、爱工作、勤锻炼……)
3、老师有一个问题,你们能帮我解答吗?老人扫天游峰到底累不累?(分成两组:一组认为累,一组认为不累)
4、学生再读课文,分别从课文中找出认为累或不累的理由来。
5、交流读句,说出理由,让人听出累或不累。
6、评价学生读书情况,鼓励学生读书要边读边想,要读出自己的理解来。
三、作业
1、摘抄描写老人外貌的句子和描写天游峰特点的句子。
2、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读了课文,你想对天游峰的扫路人说什么话?(学生自由发言)
二、读讲课文
1、作者最后对老人说了这样一句话,(引读作者的一句话)作者是不是在跟他开玩笑?
2、讨论并说出“是”或“不是”的理由。再读作者的话,体会作者对老人的祝福。
3、你认为老人能不能活到一百岁?为什么?再读老人的话,体会老人的乐观和自信。
4、学到这里,你对老人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你还想对老人说些什么?
5、质疑:现在你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吗?(学生讨论解决)
三、赏读课文
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挑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多读读。
2、小组读书,将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组内的同学听。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作业
1、用一句话写出自己学了课文后的感受。
2、课外读读《守林人》。
板书设计:
天 游 峰 的 扫 路 人
(高、陡、险、美)(乐观、开朗、
豁达、自信、爱工作、勤锻炼)
累 不累
小学六年级语文经典说课稿篇14
《孙悟空棒打白骨精》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运用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在反复阅读中理解人物形象。
2、体会中国古代章回小说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理解人物形象。
难点:理解孙悟空性格的多样性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组织教学
(板书课题。)
这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三二课。
读一读课题:孙悟空棒打白骨精
二、学习探究
1、切入 询问:能否把课题换成“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示意:写作忌题文不对应。) 把标题中的“白骨精”换作“老公公”好不好?(示意:容易误解,认为行者不尊老。原文题应明了。) 问:白骨精为何要变成“老公公”? ——情节的延续。联系之前的两变——村姑、老婆婆,都是为了迷惑唐僧、猪八戒。
2、深入文本涵咏
▲孙悟空为什么要打她? 学生可能答:“害人”、“吃唐僧”“除害”等,是要求学生找孙悟空自己的原话:“„„三番来戏弄我师父„„” 有何依据证明白骨精要害人?
①节。白骨精的自言自语:“好个猴王„„若是被别处妖魔捞了去,好道就笑破他人口,使碎自家心„„”
②节。“长老啊„„安葬茔中。”
总结:白骨精奸诈、狡猾。
要求学生模仿白骨精朗读有关语句。
想不想给她一个忠告?——(害人之心不可有、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 白骨精的蒙骗有效果吗?
①蒙住了唐僧;
◇ 一节中的语言独白:“那公公路也走不上来„„”
◇ 念紧箍咒惩罚行者、驱赶行者,钻进离间计圈套。
②骗住了猪八戒;
◇ 一节中的语言:A.“师傅,你且莫要„„”B.“行者打杀„„”
◇ 三小节的语言:A.“好行者!疯发了!„„”B.“师傅,他的手重棍凶„„”
③但骗不了孙悟空:这叫“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要求一个学生读出: 行者笑道:“我是个„„你瞒得了诸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是个妖精!”
阐述:妖精要骗人、吃人、害人,可谓罪大恶极,孙悟空识破诡计,为民除害,那是天经地义。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吗?
▲孙悟空怎样打白骨精的? 学生读出文中相关语句:“行者掣出„„才断了灵光。”
◇行者掣出棒来,自忖思道„„又思量道„„(想清楚了再打)
◇叫当坊土地、本处山神道:“„„与我在半空中作证,不许走了。”(定好证人后打)
◇那大圣棍起处,打到妖魔,才断绝了灵光。(干脆利索地打) ——表明行者勇敢、坚定、无私、心细。 ——妖怪打死了,孙悟空功德无量,换作你是他师傅,师弟,你将会怎样? 学生淡看法。 但课文的后续情节令人大跌眼镜:一个懵了;一个笑了。
▲ 唐僧为什么要念咒语并驱逐孙悟空?
◇ 他不识妖精。
依据;
①段中“阿弥陀佛„„”
◇ 受了挑唆。认为行者“滥杀无辜” 依据: ②段中“唐僧果然耳软„„” ③段中的语言描写。“唐僧道:‘猴头„„你回去罢!’”;
③、⑤段中的神态刻画。“唐僧发怒道„„越添恼怒„„转回身不睬„„不肯转意回心” ——请评价一下唐僧的行为。(太傻、太绝、太迂、太胆小„„) 你要不要提醒一下这样的师傅?(要明察秋毫,处事要明辨是非„„)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有一个人对唐僧后续行为的发生影响蛮大的,那个人是——(猪八戒) “八戒在旁边又笑.道”,如何理解他的笑?——幸灾乐祸 猪八戒扮演了怎样一个角色?——挑唆者。
这对小说的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使小说情节一波三折(章回小说的特点) 引导关注有杀伤力的语言描述:①③段。
A、“师傅,你且莫要„„”
B、“行者打杀„„”
C、“好行者!疯发了!„„”
D、“师傅,他的手重棍凶„„” ※猪八戒为何要挑唆师傅与行者关系?
(动机参考:不识妖、怨恨行者打死了“美女”、嫉妒行者功劳„„) 在做人方面,给八戒提个醒,如何?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家和万事兴;不要窝里斗„„)
▲ 孙悟空如何面对师傅的一再驱逐? 阅读文中描写悟空师徒关系的有关内容,圈画批点评价。
②段“凭我花言巧语„„”(顽)
③段“师傅错怪了我也„„只是你手下无人。”(怨)
④段“„„不如不作此意。”(怕)
⑤段“却又软款对唐僧说„„”(孝)
⑥段临走嘱托;忍气含悲而别。(义) 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他“义”的文字。
读到这里,你想对孙悟空说什么?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真金不怕火烧„„) ※离开师傅师弟,到花果山享受自由,这难道不正是行者所向往的吗,他为什么对惩罚他的师傅还那么留恋? 占山为王,享受自由,果然快乐,但他念念不忘师傅曾救他的恩情,可见他有情有义有度量,有智有勇有谋略。
3、小结。现在,你最想对课文中的哪个人做评价?有词语说出你对他的评价。(教师板书) 参考—— 白骨精: 奸诈狡猾,装腔作势,蒙骗人 猪八戒: 爱挑唆,搬弄是非,自私狭隘。
唐僧;
① 是非不分
② 胆小怕事;毫无主见
③ 固执 孙悟空;明察秋毫、行事心细、有智有勇、知恩图报、重情重义、赤胆忠心,忍辱负重。 我们了解到: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是——语言描写。现在请你在文中选个人,也对他说几句话,如何?
交流。
3、作业
完成文后学习建议“积累”诸题。
假如有一天,唐僧了解了真相,他会怎样想自己的行为?请站在唐僧的角度,写一 段心理活动。
板书设计:
孙悟空棒打白骨精
吴承恩
白骨精 狡猾奸诈
猪八戒 搬弄是非
唐三藏 人妖不分
孙悟空 重情重义
小学六年级语文经典说课稿篇15
《习作3:___让生活更美好》
教学目标:
1.能够认真审题,恰当选题,运用典型、新颖的材料把题目补充完整,进行习作。
2.能运用本单元学习的习作方法,将一件事情写具体、写生动,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能中心明确,行文流畅,巧用描写、巧用修辞、巧用标点符号,为文章增添色彩,吸引读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认真审题,恰当选题,运用典型、新颖的材料把题目补充完整,进行习作。
难点:能中心明确,行文流畅,巧用描写、巧用修辞、巧用标点符号,将一件事情写具体、写生动,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观察搜集哪些事情让生活更美好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明天会更好》音频、微课《美好生活》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明天会更好》音频)师伴随着音乐导入新课:同学们,生活是美好的,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想过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学生自由回答)是啊,生活中,听听音乐会让心情放松,愉快;种种花,把种子种下去,等待发芽、长大,会有成就感;旅旅游看看美景,会增长见识。如何用笔镌刻它,化为笔下灵动的文字,记录这美好生活呢?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半命题作文:________让生活更美好。
二、小组合作,审题指导。
1.回忆你生活中的美好画面,想一想,是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
学生组内自由交流:(展示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师引导学生总结出:美食、旅行、梦想、创意、集邮、阅读、种花、诚信……
2.它是怎样影响你的生活的?可以通过写哪件事来体现这样的影响?
组内自由交流:
师引导点拨:本次习作,其实就是把我们生活中的经历、感悟,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新颖活泼的形式写下来,能表现生活的内涵,同时,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写法引领,明确思路。
师引导点拨:
1.立意选材,新颖、典型。
半命题作文立意选材范围广,要从自己熟悉的事物中选择新颖、典型的,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创造性,吸引读者。可以从“家庭、学校、社会、自然和自身”这个思维体系去拓展思维,从而选择自己熟悉的素材。如:从家庭考虑,可选择美食、亲情、母爱等;从学校考虑,可选择友谊、师爱等;从社会考虑,可选择谦让、诚信、爱心、宽容等;从自身考虑,可选择阅读、集邮、梦想、创意等。
2.开篇点题,结尾扣题。
开篇点出文章主题,让读者一看就明白,你要写什么。结尾要扣到主题上,首尾呼应,使中心更明确。
3.行文过程,切入点要小。
习作时切入点越小越好,这样能小中见大。从自我生活实际中选择拟题,采用多种表达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现自己的体验与感悟。
4.描写事例,生动具体。
习作时围绕中心,巧用描写、巧用修辞、巧用标点符号,将一件事情写具体、写生动,为文章增添色彩,吸引读者。达到中心明确、行文流畅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回顾课文,学以致用。
1.回顾课文《竹节人》第一部分“有一段时间,我们全迷上了斗竹节人。”点出主题“斗竹节人”让生活更美好。接着写出“我们”制作竹节人的过程,“斗竹节人”的乐趣,表现了“我们”对“斗竹节人”游戏的入迷。
2.仿照《竹节人》的写法,小组合作交流你选择的事例。
五、明确要求,例文导航。
1.欣赏微课《美好生活》开阔学生的习作思路,拓宽学生的选材范围。
2习作要求:
(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是美食、旅行、梦想、创意、集邮、阅读、种花、诚信……写作视角要与众不同,突出一个“更”字。
(2)能结合具体事例,巧用描写、巧用修辞、巧用标点符号,将一件事情写具体、写生动,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用心想好后再写,要认真书写,卷面规范、整洁,大方。
(4)字数要求600字左右。
3.例文赏析:
谦让让生活更美好
傍晚,一抹黑色出现,静静蚕食着天空,路灯逐渐亮了,像是家人对孩子的呼唤,柔和的亮着,指引回家的路。
我和妍骑车穿过一辆又一辆自行车,以极快的速度向家驶去。
到了回家的路口,我向妍道别,然后回过头无奈的看着连续不断的汽车,像窜流不息的小溪一样流过。我粗略地数了一下,竟有三十多辆。
终于看见一条大一点的车缝,我眼睛一亮,正要冲过去,一辆汽车在我鼻前呼啸而过。我目瞪口呆,轻抚着胸口,在那里,我的心脏正急促的跳着……我苦笑不得,继续等待。
突然,一辆车的速度慢了下来,无视后边拼命鸣笛的车龙停了下来。窗玻璃被旋开,一位阿姨扭过头对我说:“小妹妹,你等很久了,你先过吧!”从没想过这种事真的会发生在我身边,我原以为,这座城市,已经被冷漠吞噬了。我惊讶地问她:“为什么?”那位阿姨却笑着说:“曾经,我也像你一样,常常被前面的车堵得不行,直到有一天,一辆车很谦让地让我先过。”
我突然感觉,城市的空气里多了些温度。我向她道过谢,继续向家前行。很快,我坐在了沙发上。回想起那句话,心口暖暖地充满着一种叫感动的东西。
第二天,我骑车去上学。我和另一辆自行车被堵在一条小路上。小径很窄只容得下,一个人通过。于是,我偏过头,轻声地对我旁边的人说:“你先过吧。”他感激地看了我一眼就迅速地骑了过去。原来我也可以让人感动啊,想着想着不禁轻笑了出来。我开始觉得,这座城市很温暖,很可爱,很美好。
谦让,让生活更美好!
六、实战演习,作业设计。
完成习作:_______让生活更美好。
温馨提示:
(1)把题目补充完整。
(2)能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写作方法,给语言增添色彩。
(3)记叙一件具体的事情,表达出真情实感。
(4)书写认真,卷面规范、整洁、大方。
(5)字数要求6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