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说课稿 > 小学说课稿 >

说课稿的模板小学

时间: 新华 小学说课稿

说课稿的撰写,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能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什么样的说课稿的模板小学才算是优秀的呢?这里整理一些说课稿的模板小学,方便大家学习。

说课稿的模板小学

说课稿的模板小学篇1

一、教材分析

《可爱的动物》是重庆大学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三册“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单元中的一课。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解PowerPoint、学会PowerPoint中插入多张幻灯片之后,对美化幻灯片、插入剪贴画的学习;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在幻灯片中插入影片、表格打下基础。

本课教材从学生喜欢的小动物入手,学习插入剪贴画的方法,图文并茂、操作步骤讲解详细,学习内容虽然简单,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受书上步骤限制,在实际应用中就不太容易灵活运用、举一反三。

二、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对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学生的操作能力已经达到会制作有多张幻灯片的演示文稿,能在幻灯片中插入文本框的水平。同时,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思维定势少,喜欢观察、发问、探索、质疑,喜欢展示自己的发现,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去保护他们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他们就会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这一切都为这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学会在幻灯片中插入剪贴画,以及改变剪贴画大小、位置的方法;学会修改幻灯片背景的方法;

②、能够运用本课知识点独立设计制作多页图文并茂,背景丰富的演示文稿;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制作3-5张本课知识点卡片。

情感与态度:培养合作和探究意识。引导学生能够正确的欣赏、评价同学的作品。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剪贴画的插入、背景色的修改。

教学难点:剪贴画大小、位置调整和幻灯片背景设置的灵活运用。

四、教法与学法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因此教师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精神,教师只能是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是为学生服务的,而学生则是实践者、领悟者、应用者,是教师服务的对象。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结合本课教材的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法主要采用:激趣法、质疑法、竞赛法等,学生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实践操作、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等方法进行学习。

五、教具准备

知识点卡片范例。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复习引入:(3-4分钟)

将全班学生分为三个小组,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将通过小组间竞赛的方式进行,鼓励同学之间展开积极友好的竞争。并组织学生开始第一场比赛:知识抢答赛,复习前面几课所学知识点:“如何打开PowerPoint?一个演示文稿中可以有几张幻灯片?可以直接在幻灯片中写文字吗?怎样插入文本框?”老师带头提出几个问题之后,由学生代表出题考问。最后由老师提出问题:“在幻灯片中怎样插入剪贴画?剪贴画的大小、位置可以调整吗?幻灯片的背景色可以修改吗?”把在本课中将要涉及到的知识点,用提问的方式引出。

设计意图:五年级的孩子集体荣誉感强,喜欢同学之间开展各种比赛,可以抓住这一特点开展良性竞赛活动,在复习前面所学知识点的同时,活跃课堂气氛,并在调动起全班学习热情的同时用新问题难住大家,引出本课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2、自主探究、掌握操作方法:(18-20分钟)

(1)初步试探:让学生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自读课文,并尝试在电脑上动手插一两张小动物的剪贴画,改变幻灯片的背景颜色。比一比看哪一小组做得又快又好。教师巡视观看、鼓励学生、提出帮助学生深入思考的意见;

设计意图: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之后,马上让学生自主看书学习、给孩子解决简单问题的机会,让孩子初步品尝到成功的快乐。

(2)答疑解惑:请遇到困难的学生在全班大胆提出问题,如:“剪贴画的大小怎么调整?是不是剪贴画和文本框的位置都可以移动?后插入的剪贴画遮住了先插入的剪贴画怎么办?幻灯片设置中的‘全部应用’和‘应用’有什么区别?颜色列表框中没有自己需要的颜色怎么办?”由其他学生共同帮助解决这些难题。并给予爱动脑筋、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成功解决问题的小组以奖励;

设计意图:学生间的互助,不仅缩短了学生间的差异,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还让部分孩子体会到帮助同学的快乐。

(3)自由探索:在前面练习和交流的基础上,老师提出更进一步的问题,如:“还有什么简便快捷的方法插入剪贴画?幻灯片的背景色可以像在Photoshop中一样同时涂上两种或更多颜色吗?可以将自己画的画设置成为幻灯片背景吗?”让学生自己动手找快捷键、右键菜单等更简便的方法。

设计意图:留出时间让孩子自己探索,不仅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引导鼓励学生不受书本限制,独辟蹊径。让孩子充分享受探索的快乐。

(4)归纳小结:让学生归纳总结,将学到的知识点整理记录在卡片上,如:“插入剪贴画的方法”、“改变剪贴画大小和位置的方法”、“修改幻灯片背景的方法”。小组之间比赛,看哪些同学归纳得既准确又细致。

设计意图:因为信息技术课每周的课时少,但所学的知识点多且没有规律可循,与其每节课讲一点,忘一点,还不如每节课都将学到的细小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形成卡片,集少成多。类似于记英语单词的卡片,既加深印象,又方便携带。在巩固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一种学习的好方法。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3、实践应用、巩固新知:(10-12分钟)

要求全班学生在10分钟内,用刚才所学方法,制作一个5页以上的演示文稿,要求在“动物世界”、“交通工具大展厅”、“温馨家园”、“周游世界名城”、“北京20__”、“我爱科学”等主题中任选几个来用各种种类、大小的剪贴画组成的演示文稿,并保存在指定位置

设计意图:本课的教学内容比较简单,把如何灵活运用所学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并在这一环节中用大量的练习来巩固、让学生将看书所学和自己探索到的方法通过大量的实践、运用,反复练习来消化吸收,从而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同时也给他们创造一个施展才能、发挥想象力和创作欲望的机会。

4、展示作品、交流评价:(3-5分钟)

引导学生从图文内容是否贴切、技法的运用是否正确、背景的设计是否突出主题、剪贴画的大小位置是否得当、构图是否合理等几个方面,自我评价之后在小组间展开互评,评出“最佳技术奖”、“最佳设计奖”、等,然后推选出几个作品在全班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辨别的能力。让学生不要只用好和不好来评价,而是说出好在哪里。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结果的多样化。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信息的辨别力和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正是我们信息技术课致力所求的目标。

5、总结、拓展:(2-3分钟)

通过上一个环节的作业评价,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示范作品的优秀之处和同学给自己提出的意见,整理归纳成知识卡片。最后欣赏一段有影片和声音的演示文稿,引出下节课学习内容,结束本课。

设计意图:本环节带领学生围绕本课目标进行归纳小结,让学生学有所获;还让学生对以后的学习兴趣不减,这既是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一种提高后继课质量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带着期望走进课堂,带着兴趣继续探索信息技术的奥秘,那么他的学习一定是积极、主动的!

说课稿的模板小学篇2

说课内容:

1.跨越式跳高,

2.游戏“打鸭脚”自选.

设计思想:在“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教育思想指导下,依据学生心理、生理特点,结合教学器材、设施来设计,创造一个和谐、民主、宽松、愉悦学习环境。通过学习“跨越式跳高”来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和健身能力。做到以强身育人为宗旨,始终贯彻“授之以渔”教育理念,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本教材内容在教材中所处地位和作用。《跨越式跳高》是《体育与健康》课程(人教版)第二册跳跃单元内容之一。“跨越式”在生活中常被运用跨越跳过一定高度物自然动作,更是许多孩子用来展示自己跳跃能力方法。跨越式跳高因简单易行,并具有发展弹跳力,提高身体灵敏性和协调性,锻炼身体作用而深受师生喜爱。“跨越式”跳高学习不仅是深入学习“俯卧式”、“背越式”跳高奠基石,也是其它跳跃运动项目学习基础。

(二)教材重点难点:跨越式跳高技术并不复杂,学生基本有些跳高技术,但都比较自然随意。根据多年教学经验,这节课我确定重点与难点为:

1.重点起跳技术,过杆与落地技术。

理论依据:跳高过程是人体运动由动能(冲力)快速转化成势能(高度)连续过程,主要通过起跳来转化;而过杆姿势方法决定跳高水平。

2.难点助跑、起跳、过杆及落地用力协调性、连贯性。

理论依据:因跳高技术是一个需要完整动作过程,如果跑、起跳、过杆、落地不连贯,不能协调完成,那么整个跳高技术就不能掌握,就不能实现教学目标,所以定它为难点。

二、说学情

学情分析:学生身体骨骼、肌肉、韧带、关节处在快速增长时期,这阶段学生思维敏捷,模仿能力强,体能恢复快特点,加之争强好胜,好奇心强,求知欲望高具有初生牛牛犊不怕虎性格,正是开展体育锻炼黄金阶段。但由于个体差异大,独生子女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相对偏弱些,自我抑制能力差,练习时间无法长时间集中弱点,所以在开展教学活动中既要鼓励素质好大胆创新学习,又要考虑弱势群体帮助,引导他们掌握技术同时树立自信心,克服心理障碍。力争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锻炼和发展。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心理、生理特点以及学生跳跃基础,结合教材作用,这节课教学目标是按水平四《标准》来确定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进一步掌握跨越式跳高运动技能、技巧,运用所学跳跃各种障碍。

2.技能目标:通过练习,熟练运用所学跳跃技术安全进行体育锻炼活动。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生活态度。

四、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与学法是教学过程中一对不可分割整体。以教学目标为准绳,依据学龄特点,结合学生原有基础,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教学法优势基础上。主要运用:

教法:

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语言、示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创新火花。

2.纠正错误法;由于学生间个体差异,完成练习情况各有不同,通过纠正获得正确动作,提高学习信心。

3.游戏法,用游戏活动方法开展教学。

学法:自主尝试法,合作探究学习法。让学生采用“听、看、想、练、问、比”学习方法,发挥学生主体地位,通过学生自主去尝试,互相对比,讨论,观察、练习等方式获得新知。

五、说教学程序

根据认识事物规律和运动技能形成过程:即泛化——分化——巩固——自动化过程,结合学生运动基础,本课教学流程为:准备部分、游戏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实施步骤:

(一)准备部分,约2分钟

常规工作后把准备好挂图,分解动作图解,完整动作图片,跳高各技术组成部分要领及一些跳高运动员比赛图片发放、挂起让全班同学观摩学习。

意图:让学生认识所学内容,明确任务、目标、方向。

(二)游戏“打鸭脚”(约7分钟)

玩法1、将全班分成若干组,用单脚支撑,在指定圆池内跳动(直径5米),一人蒙眼在圈中间,用胶皮杆在地面划圈平扫,由慢到快,灵活扫动,扫到哪里,学生必须采用单脚跳躲方法躲闪。

玩法2、将全班分成若干组,每组选四人先在圈外用小沙包打池内鸭子脚,。其它同学在圈子内跑动,被打到换打。

作用:这个游戏通过躲、跳、跨、跑活动,发展学生弹跳及灵活性素质,激发学习兴趣,克服心理紧张气氛。

意图:一是热身,放松肌肉、关节、神经为更强练习做好准备。二是激活课堂气氛,减轻心理压力。同时为学习跳远打下基础。

(三)基本部分约27分钟

1.游戏“猴子摘桃”3分钟

①你能找出让自己摘到更高桃子办法吗?把桃(球)挂在不同高度,让猴子(学生)跳起摸球。

练习方法:通过原地、短距离助跑,单或双脚起跳摸吊着不同高度球。

②你脚能踢到多少个桃子(球)?练习方法:通过原地、短距离助跑,用脚尖踢不同高度吊着球。

目:用游戏活动发展弹跳力,提高练习兴趣,练习不同起跳、摆腿技术。

意图:让学生通过要摘桃就得跳起来,要踢高就得把腿摆起来,将本能跳跃能力发挥出来。达到起跳、腾空、落地、身体平衡素质练习。

2.讨论:2分钟,出示讨论提纲

(1)跳高由那几部分组成?

(2)跑得快就跳得高吗?让同学之间讨论学习内容、通过对图片、概念、动作要领学习从理论认识跳高是什么。

意图:利用恢复些体力时间设问激趣,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下一阶段学习。

3.尝试“鲤鱼跃龙门”约4分钟

用“鲤鱼跃龙门”故事发起尝试跳高练习。学生根据自己能力和基础,选择小组,尝试着跨越横杆,起跳高度自定,完成练习3到4次。部分弱势可用橡皮筋代替杆或过斜杆来完成任务。

老师巡回观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注意观察别人练习情况。

目的:解学生基础,发现问题,

①助跑与起跳不能连贯;

②起跳方法不合理;

③腾空不过杆;

④心理紧张;

⑤女生中出现双脚起跳等问题。

收获:初步认识跳高完整技术包括助跑、起跳、腾空过杆、落地四环节组成,体会到并非跑得快就跳得高。

意图:用游戏方法复习跨越式跳高技术,用“成功”激发热情,用鼓励增强信心,变被动为主动。为下一步教学准备。

4.讲解、示范,针对主要问题,交流改进方法:约5分钟

①请两到三位跳高“高手”给同学们表演示范。老师讲解动作要领,分析动作,分析大问题。

②老师做分步动作与完整动作示范,并与学生交流、解答问题。

目:使学生在大脑里快速形成正确动作表象,解自己问题所在,能针对性练习与改进。

③技术引导:(口诀)助跑自然轻松要快,后步小;起跳先脚跟后前掌,迅蹬伸;身过杆,落摆腿,屈缓冲。

5.分组学习约9分钟

根据学生水平基础重新分组,充分发挥体育骨干作用。

①学困生练习

这部分学生多为女生和独生子,身体素质差些,运动能力低。

从自己弱势出发,分步掌握到整体配合至基本掌握跳高技术,同时还要注意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减轻心理紧张状况。

方法:进行分解强化训练为主,降低技术要求,用助跳器帮助起跳,从过斜杆起步,用橡皮筋做杆,用海棉垫保护,减轻心理压力。反复练习,逐渐掌握各环节技术,达到可以完成助跑起跳过杆完成跳高动作。

目:是让学生建立完整动作技术。

②一般生练习

这类学生有一定基础,自己通过认真观察和图片资料自学,在经过同学帮助和教师点拨,很快掌握新知识。

通过多次反复完整动作练习,熟练掌握跨越式跳高技术。

方法:根据自己存在“问题”通过不断次练习与改进;观摩其他同学跳高动作;与他人讨论助跑与起跳结合技术,纠正错误、多余动作,寻找确定最适合自己跳高方法。

目:熟练中巩固提高自己跳高技术。

③优秀生练习

发挥骨干作用,帮助弱生,并向更高难度发起挑战,强调安全问题。

对部分身体素质好,运动水平高,掌握动作快,大胆鼓励他们自己根据获得信息,自己确定高度目标,并进一步探索其它跳高方法,如剪式、卧式、背式跳高,鼓励大胆创新,向更高高度发起挑战。

目:以点带面,共同发展。

老师巡回参与小组练习,全面兼顾不同水平学生,重点放在学困生和一般群体上。意图:根据学生能力强弱,动作水平高低,按其不同级别,要求不同,练习方法不同,满足其不同要求,使每个学生各取所需,自得其乐。

6.创造记录约4分钟

以小组为单位,发起挑战,不断提高跳越高度,并找到自己最好和跳高成绩。要求,学生进行自我展示,对自己与他人点评、互评,用掌声鼓励同学。小组长记录情况。

老师参与技术薄弱组活动,进一步指导和鼓励。

目:让学生将所学展现出来,用实力证明自己,我能行。

意图:对学生学习情况全面检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7.放松练习2分钟

在一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荡漾着美丽白塔……。”《让我们荡起双浆》歌曲音乐伴奏下,让同学们根着老师用些节奏轻快,难度小动作放松机体,缓和情绪,恢复体力。

(四)学习总结2分钟

把同学集中起来,认真听取每个小组长简单汇报,用提问方法帮助同学复习所学知识内容,明确“要想跳得高,必须弹跳好和必须要助跑速度与起跳合理结合,此外不同跳高姿势,在腾空中身体重心高度与横杆间有着不同距离,因此,选择过杆技术是跳高又一个条件。”大家知道今后努力方向。回收器材,下课

六、预计课效果: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认真参与各个练习,课堂气氛活跃,师生感情融洽。全班同学能基本掌握正确动作要领,完成率在85%左右。预计课练习密度为35%左右,最高心率为150--160次/分,平均心率达到120--130次/分。让学生既出汗又脸带微笑,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七、场地器材:跳高架8付、橡皮筋4条、录音机1台、海绵垫12张、小黑板2块、跨越式跳高挂图一套、各阶段动作练习图片、动作分解图片(多张)录音机一台,录音带二盒。

说课稿的模板小学篇3

一、说教材

我说课内容是__X第X单元第__课,本课是功能型交际型交际训练课,我借助任务型教学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将听、说、玩、演、唱溶于一体,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和愿望,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体验荣誉感和成就感从而树立自信心,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际能力。

结合新课程标准和大纲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我将本课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语言知识目标:

1、使学生掌握介绍他人句型:

①What&39;sthis?

②Thisis.

2、学习认读单词:grandfather,grandther

语言技能目标:

①、使学生能够根据指令做动作。

②、根据图片和情境说出单词和句子。

③、在图文或场景下进行简单英语交流和表演。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有兴趣听、说英语、背歌谣,做游戏、敢干开口,乐于模仿,在鼓励性评价中树立信心在小组活动中积极参与合作,从而意识到交流对于学习英语重要意义。

充分利用教材和教师多媒体教学所提供学习资源,实现自由参与和创新,能主动与他人交流,并克服交流中困难,使交际顺利进行。

文化意识目标:

能够恰当使用英语中家庭成员之间称呼,问候语,了解英语国家中介绍他人方式并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小学英语说课稿尽在江西易公教育

二、结合教学目标要求,我把本课重难点设置为

1、介绍他人句型Thisis……

2、对情境进行模仿,创新。

我主要通过感知新教材设置灵活运用这三个主要步骤来突破教材重难点。在教学开始让学生以旧带新引入新知,通过对教材了解感知新任务,并在教师用红灯,头饰、图片、录音等多种媒介感官刺激下实现对知识体验和实践最后在真实生活情境中运用、实现能力发展。

说教法和学法:

(一)小组活动学习法

把全班分成6个小组事先用表示家庭成员名称单词命名,课堂各项教学活动匀以小组活动为主线,结对或全班活动为辅,学生互相交流,切磋,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合作中感受学习英语乐趣及交流意义,也通过小组成员之间荣辱与共关系而形成同步学习环境。

二)情境教学法:

我将教学建立在满足学生心理需要基础上。使教学活动带有浓厚情感色彩,在单词和句型练习中使用了家人照片,在表演中带上饰演家人头饰,在加生活化录音为学生设置了真实而有效场景激发了想说愿望也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提高。

三)鼓励法

课堂评价主要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分别采用了师评、组评、自评为主要方式,课上师恰当使用激励性评语和赠送小礼物方法让学生渴望成功心理得到满足,这也是激励学生积极投身英语学习一个最简单而有效方法。

我把本课教学模式设置为

激趣设境语言交流人格发展

下面说一下教具安排和使用

依据英语教学直观性,趣味性、实践性教学原则,结合合作学习和任务型教学新理念,我利用了电子零、照片、头饰、幻灯、录音、竞赛板、贴画、小礼物等媒体设计教学,学习则利用自制组标、头饰、家庭照等媒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三、说课堂程序

整个教学程序我采用了听、说、玩、演、唱一系列教学活动,具体设计为热身新知趣味操练巩固练习。

Step1课前热身

1)电子琴伴奏演唱Fatherandther渲染课堂气氛

2)出示组标并请四个学生到讲台前,背对学生戴上father,ther,brther,sister的头饰,猜一猜他到底扮演是哪一角色。

3)检查上节课布置对话表演。(小组活动)

说课稿的模板小学篇4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稿的题目是《倍的意义》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46、

二、教材分析:

“倍的认识”一节是在学习了乘法口诀后出现的。引导学生用画圆圈图图的方式,建立“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3、教学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思路

(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4、重点: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实际上就是看: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

难点:在理解倍的意义基础上,掌握求一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

5、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数学练习本

二、说教法:

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主要采用电化教学、启发谈话、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动手摆小棒和图片,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三、说学法:

1、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本节课创设情境奇花岛探迷,先复习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从而推进学习自动生成知识: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就是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熟悉感,为学生创设一种用数学眼光分析观察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本课教学过程充分依靠教材的编排思路,挖掘教材的编排特点,分以下环节进行教学。

一、切入举偶,谈话导入

二、对话平台

温故知新

原来老爷爷在给他做介绍呢:“我今年种了牡丹花和兰花(随机操作课件:牡丹花为1个2,)谁能来说说兰花是(4)个(2)。”

生回答。

师:“表现得好,(多媒体)送你们一枝蝴蝶花,看!漂亮吗?”“再来一枝。”

你看到了什么?数数果实有几个,花朵有几朵?

“谁会再来说一说这句话?”

(多媒体)师:春天到了,大地一片生机,万物复苏,老爷爷想把奇花岛打扮得更加美丽,他想在南边的坡上种上一些花。看,爷爷把坑都挖好了。

师:大家看看爷爷挖的两排坑数有什么关系呢?

谁再来说说第二排的'坑数是第一排坑数的几倍?

师:你知道为什么说第二排的坑数是第一排坑数的二倍吗?

生反馈。

师:看看大家的劳动成果吧!(多媒体)操作课件以示奖励和赞赏。

师说:如果老爷爷在第2排再挖3个坑,现在的你们还能发现什么“倍”的关系吗?

生思考,反馈:第二排坑数是第一排坑数的三倍。

师:你说得真棒!可你知道为什么说第二排坑数是第一排坑数的三倍吗?

师:想知道第二排的个数是第一排个数的几倍,就先想想第二排的个数里有几个第一排的个数。

师:孩子们你们表现真的精彩!我提议,大家为自己鼓鼓掌加把油好不好?

玩中学

师:3个题目都没有难倒大家,爷爷十分高兴,他要邀请大家到他的后花园去玩玩。

师:哟!爷爷后花园门口就有两种漂亮的花。嘿,这边墙上还有两行字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喇叭花2朵,白玉兰12朵)

师:过去我们都用O来表示物体,今天我们用一个O代表一朵花,比如:

喇叭花:OO

玉兰花:OOOOOOOOOOOO

请大家拿出练习本来画一画吧!看谁画得又快又好。

学生绘画,老师巡视。

生反馈绘画过程和想法。

师:如果现在请你来圈一圈,你认为应该几个圈一圈?

师:好,动手圈一圈吧

把你发现的说给大家听听吧!

你能试着写出算式吗?

生反馈

师:倍不是单位名称,不能带作单位。师小结并板书:像这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用除法。

齐读

师:今天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大家在奇花岛上获得了一个关于求谁是谁的几倍的秘密方法。学了这么久,大家想不想玩一个刺激的。现在老师要来给大家变一个魔术,好吗?

学中做

(操作多媒体:)摆花

老师在第一排摆上2朵花,在第2排摆上2个2朵,请大家说第2排花的朵数是第一排的几倍并且说出算式。

老师在第1排增加到4朵,在第二排摆上12朵,学生说倍数以及算式。

第一排摆上3朵,如果我想让第二排的朵数是第一排的2倍,我该怎么摆?

大家看看这两排花下面还有3行字,大家齐读题目:

把第一排的花朵数看成()份,把第2排的花朵数有这样的()份,所以,第2排是第1排的()倍。

把你想到的说给周围的同学听听。

反馈。齐读。

玩中乐

师:美景欣赏够了,我们来做个拍倍数的游戏好吗?

生拍我跟:生拍2下,我拍6下,说:老师拍的次数是你的3倍。6÷2=3

我拍生跟:生说倍数,说算式。

生生互动。

做中得(多媒体幻灯)

1、书中练习P46-47

2、按ESC退出奇花岛课件,切换到幻灯课件。

3、填空:

4、课件出示主题图:再过两个多月就要到元旦节了,咱们校长和老师为了让同学们能够过得有意义和快乐,决定在那天进行一场文艺演出,瞧!这就是同学们在彩排节目的现场。

咱们一起把上面的句子读一读吧。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写算式,说想法。

小结:我们在这节课中学会了什么?

三、活动延伸,知识应用与拓展

量一量班上的黑板的长度和宽度,再估一估长度大约是宽度的几倍。

这里有一封信,是我们刚才离开奇花岛的时候老爷爷悄悄给我的,他告诉我考验完小朋友的时候,一定要记着把这封信读给大家听听。大家想听听老爷爷都给我们写什么了吗?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粗浅的见解和认识,欢迎提出您宝贵的意见,谢谢!

说课稿的模板小学篇5

一、说教材

认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是建立空间观念的基本内容。第六单元“认识物体”所认识的是四种最常见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其教学目的是通过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搭一搭”等活动,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直观几何体的不同形状,并知道相应的名称,不要求学生能表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

我制定了以下四个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在玩中观察和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懂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二、说教法和学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说课稿认识物体: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都处于一个引导者、组织者与合作者的位置,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努力创设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与空间进行学习,使学生切实感受物体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养成主动地探索新知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的设计努力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利用“分一分”、“找朋友”、“摸一摸”、“搭一搭”等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表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通过动手分一分,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

2、游戏找朋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由实物抽象出形状图形,培养学生抽象能力,在由形状说出生活中是这种形状的实物的练习活动,建立起四种几何体在头脑中的表象。

3、通过摸一摸的游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4、搭一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可以得到自由的发挥,并能感受复杂物体的形状与简单几何体之间的联系。

说课稿的模板小学篇6

教学目标

数学教学首先关注的是教育,其次才是教学。要充分利用数学知识这个载体,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能力都能得到培养和发展。因此,我根据新课程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了如下的学习目标:

(1)理解记忆5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进行表内乘法的计算。

(2)经历归纳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来历。

(3)通过找规律,归纳口诀,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语言表达、合作交流的能力

1、教学重点、难点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他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进行表内乘法的计算,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其中,亲历并理解口诀的形成过程和口诀的含义、作用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设想

新课程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的问题情境法和探究学习法。

1、密切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教学需要注重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只有创设了亲切、自然、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才能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让学生在快乐中参与学习。本节课从学生喜欢的谜语入手,以手为样本,常设情境导入,从而引出5的乘法口诀,犹如练习中,把5的乘法口诀和生活中常见的时钟联系起来,使学生倍感亲切,而且更加容易记忆。

2、重视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

新课表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课堂学习要与学生的原有经验相联系,要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出发。在本课中我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看图后自己说出是1个5,算式就是1×5或5×1,自己编出口诀一五得五,在动手操作中完成后面的口诀。

3、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一个人的学习效果虽然离不开他的智力因素,但非智力因素可使人的全部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而且具有动力性质。因而在学习中,务必重视情感、态度、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放手让学生去说、去做,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归纳整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教学流程

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4个部分:

●创设情境,激活原有经验认知结构;

●合作探究,引导主动进行认知结构;

●巩固应用,强化已形成的认知结构;

●拓展延伸,运用新知结构解决问题。

这样的安排,参照了小学数学认知建构课堂教学模式,目的是要让每个学生都会用自己内心的体验和主动参与去学习数学,积极参与整个学习的过程,并已到学生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产生学习动机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获得新知识,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1、谜语导入创设情境

“十个好兄弟,分成两个班,互相团结紧,排山又倒海”——这个关于手的谜语,把学生带入一个宽松愉快的氛围,并且迅速进入到最佳学习状态中,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

接着让学生探索新知,说出几个5,并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通过计算一个5,到5个5,学生会发现如果把乘法算式写成加法算式,在用加法来帮助计算得出答案,实在太麻烦了,这时就需要一种新的更好的方法,就是用乘法口诀来帮助计算。这样即使学生体会到了运用乘法口诀的必要新,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到渠成地引出了今天的学习内容。

2、合作探究,突破难点

根据学生的起点,在教学之前,很多学生对乘法口诀已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把精力放在了解每句口诀的来源和每句口诀的含义上来。我让同桌合作交流编完整的.5的口诀这一环节的设置,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参与数学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自主探索、发展创造、讨论交流,在互相启发的学习过程中,能力得到发展。

3、反馈练习,加深理解。

记忆5的乘法口诀,是本课的重点之一,而练习是学生熟记乘法口诀的基本途径。教师只有选择了生动有趣又行之有效的练习形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预期的目的。

4、拓展延伸,运用新知结构解决问题。

创设认识表盘,快速说出1分钟是一个五、2分钟是两个五、3分钟是三个五、5分钟是5个五……训练学生的快速反映,将知识得以巩固和提高。

教学预想

本节课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得出5的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让不同程度的学生能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正确的都给予肯定,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说课稿的模板小学篇7

(出示远程图片)今天我为大家说的是《爬天都峰》这一课。这是学生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学习的第一组第3篇课文,通过本组教学,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因此这一组教材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段语文教学的接口处,而这篇课文是第3篇精读课文,所以它在本单元是举足轻重的。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这篇课文分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学生字词,检查评议,书写生字。

这里我单说第二课时:提示课题,提出学习任务读议结合,理解重点句段,依据板书,弄清全文之间的联系。

根据课标3—4年级阶段目标要求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注重体现人文精神。根据三年级学生具有初步理解词句意思的。能力;学生能初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说教学策略】

1、利用丰富的远程教育资源,让学生享受优秀的教学服务。

2、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生动形象的画面,能帮助学生解决重点难点。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营造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困素,使其主体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学生对于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可根据媒体上提供的内容找到答案。例如:天都峰的特点学生就可以在多媒体中找到。

3、小学语文课是一门基础课,通过词句的理解,基础知识的训练最终归宿到能力的培养上,这样的方法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把钥匙,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不教”。

【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读课文。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学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说教学重点】

体会句子,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说教法】

针对教学内容,我打算在教学中充分借助远程教育接收的课件,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形象思维训练。从图中理解体会,教师通过“教、扶、放”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让多媒体辅助教学,以情景教学法激发兴趣,使其乐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说学法】

脑动心到,心口一致,合作交流,疑难共解。

【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分析题眼

(1)先以质疑的方式,引入课题,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山峰的图片,质疑:我们怎么才能上到山上去?(课题《爬天都峰》)并通过多媒体展示远程教育资源中天都峰的图片,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天都峰怎么样?有什么特点?引出天都峰的高和陡。然后让学生展示一下搜集到的天都峰的有关资料,并小组交流。再通过比较“登山”与“爬山”让他们体会爬山是手脚并用。这为后面的体会思想起到铺垫作用。

(2)朗读课文[播放远程教育资源——情景朗读],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把文章分为三部分。

二、品释词语,明白道理

1、(出示远程教育资源图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一部分,小组讨论:天都峰有什么特点?找出句子读一读。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二部分,联系上下文理解“奋力、手脚并用、终于”等词语。小组讨论:人物的动作、语言,体验我的心情。

3、自读第三部分,自由讨论:老爷爷为什么要谢我,我为什么要谢老爷爷?“居然”是什么意思?如果用上别的词语效果一样吗?(果然、突然、忽然)并分角色读“老爷爷和我”的对话。齐读爸爸的话,品析“汲取”是什么意思?你从爸爸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善于从别人的身上吸取力量)

4、拓展学习(远程教育资源),想一想,假如你在爬天都峰,请把你在“爬天都峰”中的感受介绍给大家。

三、教学反馈与情感教育

这节课同学们都学习得很积极,课文《爬天都峰》主要讲了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互相鼓励,一起爬上天都峰的事,从这件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呢?我们今后遇到困难应该怎么做呢?(要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干什么事只要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一定能成功)。从而体现了情感教育渗透于教学过程中。

说课稿的模板小学篇8

《花钟》

一、说教材

《花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四组紧扣细心观察这个专题的一篇文章,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作者先讲观察后的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时间是不同的。并形象例举了牵牛花等9种花不同的开花时间来说明这个发现;接着分析回答了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两个原因: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关,与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最后扩展开去,谈到植物学家修建“花钟”,其做法很奇妙。

二、说学情

学生基础较好,进入三年级,有了比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比较丰富的语言积累,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

三、说教学目标

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我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定位在: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舒展、欣然怒放、大致”等词语的意思。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是教学的重点。

四、说教法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体验性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读中感悟、读中体验,采用“激趣——发现——感悟——实践”的思路,引导学生在自主中学习本文。

五、说学法

我主要采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读中感悟、读中发现、读中理解,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千姿百态的花,发现鲜花的奥秘,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动手实践,解决教学重难点。

六、说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我是分五个环节进行设计的:

(一)欣赏鲜花,悄然入情

为了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目的,我用多媒体课件制作了精美的鲜花画面,并配上美妙的音乐,带着学生去赏花。欣赏后,让学生用积累的词语描绘刚刚看到的鲜花。随后,课件出示课文中的句子:(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再让学生美美地读一读这一句,感受鲜花的美丽迷人。由此切入课题:这些鲜花不但漂亮迷人,在他们身上还藏着许多有趣的秘密呢!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第13课《花钟》。

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积极的状态。

(二)自由读文,发现秘密

因为第一课时学生把课文读得比较熟练了,我直奔主题:再一次自由读文,边读边想:读了课文之后,你发现了花的哪些秘密?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后,我归纳学生的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花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并适时播放课件(九个时段的九种花),引读描写的九种花开的九句话。

(三)归纳现象,品味美文,写作训练

第一段语言很美。作者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鲜花的开放,并抓住鲜花的形态特征巧妙地来描写。我让学生把朗读、理解、感悟紧密结合起来。先自由朗读这句话,边读边做动作,看看说就像这些盛开的花朵。有的学生吹起了小喇叭,有的学生则绽开了自己甜甜的笑脸,也有的学生在舒展自己的筋骨,这时我结合课件相机来学习这几句话理解“欣然怒放”“舒展”等词语,欣赏各种花开的样子,然后一起美美的品味文意。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是教学的重点,为了突破这个重点,体会不同的句式表达的效果中,增强语言感悟能力,并引导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能够迁移运用。我设计了一个比较题:李老师也写了一些这些花开的句子,你们读一读,和书上的比一比,看看我写得好不好?这时课件出示我写的句子,我把句子全换成“午时花开花了”,“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这样的方式。学生读起来觉得枯燥、单调,从比较中的得出:同样是写花开,作者抓着了花的形态特征,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很巧妙。比较之后,顺势进行小练笔:你还知道哪些花在什么时候开放?

能不能像作者一样来写一写呢?用“——点,——花————————。”进行练笔。

(四)小组合作,揭示原因

课文第二段是归纳原因,我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大自然真是奇妙!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一样呢?我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第二段来解决吧!先来看看小组合作学习单:

小组合作学习单

1、读一读

用自己租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二段。

2、议一议

在小组里讨论讨论: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

3、填一填:造成不同的值五开花的时间不同的原因是:

(1)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有着密切的关系。

(2)还有的花,需要()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因此与()有关。

4、说一说

昙花为什么会在九点含笑一现?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小组学习之前有要求和目标,学习之后有相应的检测,这样的小学学习就真正达到了“合作探究”的效果。

(五)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学生发现了鲜花的秘密,了解了其中的原因,该实践运用了。我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世界上最早、最的“日内瓦大花钟”再次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由朗读第三段,并想一想:这种做法有什么妙处?

在教学第三段时,我抓住“大致”一词展开教学让学生明白“语也是一种准确的表达,是对客观事物真实状况的准确反映。无论开花时间,还是原因的分析,都是在一定有范围、有一定的条件限制的,把话说死了,看似肯定,反而不科学了。最后,我建议我们师生在课堂上试着做一个花钟,掀起了这节课的又一高潮。师生合作做好花钟后,有些指针上是空白的,正好是延伸拓展课堂的机会。我差了很多资料,都没有找到在两点钟开放的花,还有些指针该用什么样的花来表示呢?需要同学们到课外和大自然去寻找,激发学生发现大自然的兴趣。

七、板书设计

花钟(图)

有趣

板书设计是微型的教案,我用抓重点词语的方法,设计了新颖的板书,“花钟”两个字是写在课堂上作的两面花钟的中心。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八、说教学效果

总之,这节课我抓住以上几点教学设计,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发现,读中体会,学会了合作,积累迁移,并进行小练笔,比较好地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说课稿的模板小学篇9

一、说课资料

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2~14页《平均分》

二、教材简析

除法是本册教学的重点资料,它的含义又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所以平均分这部分知识就充分显示出它的基础性和重要性。教材安排了两教时,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包括以下几层资料:(1)例1经过主题图创设情境,由“每份分得同样多”引出平均分的含义。

(2)经过例2、例3,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例2是已知总数和份数的等份除,例3是已知总数和每份数的包含除。本课时的教学资料是例1、例2。经过平均分的学习,为学生学习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从而顺利地理解除法含义。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以上教学资料的特点,本课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让学生经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构成平均分的表象。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钟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本事。

3、在实践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体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含义的`基础上,所以我觉得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出“平均分”的含义,构成表象。而两年级学生的思维完整性还不够,所以本课的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种方法,为除法的认识和计算作准备。而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是让学生始终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探究,并经过动手操作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从而构成清晰的表象。

三、教学设想

为达成教学目标,设计本课时我意图体现如下教法:

1、采用主题式教学,以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为依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进取性;

2、经过多次的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经历数学的建模过程。

3、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形式,每个活动面向全体,同时在开放性练习的设计上又注重个性的张扬。

同时又设计了与教法相适应的学法,即:

1、让学生始终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经过小组合作,给每个学生创造充分的动手实践机会,在各种形式与资料的分一分活动中体验平均分的特点和方法。

3、练习的设计注重学生问题解决本事的培养,基础的问题解决在新授后同步完成;综合的实践应用放在课尾,以开放生动的形式加以呈现。

鉴于以上教学法的设想,我在备课时对教材资料做了自我适当的处理,并试图用以下一个教学流程来展示我的教学:

1、经过分配奖品的实际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自主选择分配方法上感受平均分和不平均分各自的作用,同时初步理解“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含义。

2、经过小组合作平均分配礼物,在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会用简洁而完整的话叙述平均分的结果。

3、经过确定练习,巩固平均分的特点,引导学生按要求平均分,并能把不平均分变成平均分。

4、再次小组合作,引导学生用不一样的方法平均分,并在汇报交流时,进行分法的优化,渗透除法的计算。

5、开放创新的综合练习:“我是小小设计师”,经过学生感兴趣的“为演出服选择纽扣式样和数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平均分知识灵活创新地解决实际问题,并为下节课包含除作准备;同时,能在最终的结果中发现“被除数不变,除数越小(大),商就越大(小)”的除法规律,并注重学生审美意识和统筹安排本事的培养。

四、教学实施

备课时的教学理念、教学意图必须经过课堂教学实践,经过学生动态表现的综合分析才有其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在开展对本课教学时我分以下几个步骤努力实施我的备课精神: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创设情境:小朋友,我们庄市小学的活动可丰富啦,在刚刚结束的语文知识竞赛当中,__班的__、__、__分别取得了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学校准备了6本精美的笔记本奖励给这三个小朋友,你觉得怎样分比较好呢?(学生自由发言)

(2)这三个小朋友十分聪明,在数学测验当中她们又获得了并列第一名,还是6本笔记本作为奖品,这次你会怎样分?

(3)比较这两种不一样的分法,你发现什么?到小组里说一说吧。

(4)小结:是呀,像第二次每个小朋友分得同样多,这样的分法叫做什么?(平均分)

(5)第二次你们为什么平均分呢?(因为他们名次相同)

第一次是平均分吗?为什么这样分?

(6)师:是的,在生活中有时需要平均分,有时却不需要平均分。

此刻这三个小朋友想把6要笔记本送给结对的两个小伙伴,怎样分比较好?

(每个小朋友都分3本)

(7)这种分法叫什么?那么我们能够这么说:把6本笔记本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3本。

谁能这样说一说?自我说一遍吧。

(8)6本本子平均分给几个小朋友?(2个)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我们也能够看作平均分成2份,每个小朋友分到几本?(3本)能够说每份都是3本。说明每份分得怎样样?(同样多)

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

(二)实践操作,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1、创设情境

新学期,__小学的爱心小火苗行动开始了!每个小组也把准备好的奖品送给你

们组结对的小朋友吧。看看你们组的学习用品是什么?共有几件?要求平均分给几个结对的小朋友?

2、小组合作,分一分,说一说,并把结果填在纸上

汇报;媒体任意出示下头几句话:

把4个铅笔盒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个。

把12块橡皮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个。

把8把尺子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把。

把10本本子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本。

3、同步练习,巩固平均分的特点

寒假里,__X家来了几个结对的小朋友,他拿出了好多好吃的招待他们。想一想,是平均分吗?为什么?

(1)10个香蕉:4、6

(2)12个面包:3、3、3、3

(3)8盒年奶:3、3、2

(4)把八块巧克力平均分给四个小朋友,谁分的对呢?(书上16面第二题。用手势表示)

师:第三种第份分得的同样多,为什么不对呢?

(要求是平均分给四个小朋友,它是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份数和份数搞错了。)

那你觉得在平均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要看清分的份数,再看看每份是不是同样多)

(三)进一步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探究多种方法

1、师:我们学校也准备了一些图书要送给手拉手兄弟班级呢。15本书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本?你们会怎样分?小组合作分一分吧。

2、汇报结果(学生可能有不一样的方法,但聪明的学生就会在平均分的时候,用上乘法口诀来帮忙,为学习除法作了准备)

3、每人动手分一分

低年级的小朋友制作了许多贺卡,一共有九张,平均分给三个手拉手班级,每个班分到几张,选你喜欢的方式按要求分一分,并说一说分的结果。

你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么分?

4、想一想,说出分的结果

大队部还准备了12个书包,平均分给期望小学4个班,每班分到()个

(四)全课总结

(五)再次体验,拓展思维

1、创设情境,提出活动要求

六一节的时候,我们要和结对的小朋友同台表演呢。学校设计了一些演出服(出现5种式样的衣服,)少了些什么?一齐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小组合作为这些漂亮的衣服配上纽扣吧。

先听清楚教师的要求:每组都有12粒纽扣,平均钉在一种式样的衣服上,每次要分完哦,你们想平均钉在几件衣服上,试一试摆一摆,并把结果填在练习纸上。

2、学生汇报,媒体出示结果

12钉在(1)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12)粒。

12钉在(2)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6)粒。

12钉在(3)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4)粒。

12钉在(4)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3)粒。

12钉在(6)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2)粒。

12钉在(12)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1)粒。

问:仔细观察结果记录,你们发现了什么?

你们明白为什么钉的件数越多,平均每件的纽扣数就越少呢?(总数不变)

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案,选出你们觉得最适合这件衣服漂亮的配法,将纽扣粘在真正的样品上。完成的小组,就一来将你们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吧!

说课稿的模板小学篇10

一、说教材

《珍珠鸟》是新教材七年级下册中的一篇现代散文。该单元共选入了五篇描写人类的生存伙伴——动物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仅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对人和自然关系的思考,而且还试图动物世界里折射出人类的生活轨迹。《珍珠鸟》一文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我”和珍珠鸟一家三口从相识、熟悉、亲近,到相依相伴的关系变化过程。

一开卷,向读者走来的便是一位爱鸟有情、养鸟有道的“我”,他为一对珍珠鸟营造了具有大自然气息的绿色环境,且细致入微地呵护着它们,双鸟轻松自在地生活着。雏鸟诞生于“人间”。这只小鸟不像其父辈,它没有面对陌生环境的惶恐,也眉宇久居笼中的萎顿。虽然“大鸟”在笼中对他“再三呼唤”,小珍珠鸟还是尽情地在主人家里呼吸着自由的气息,其形轻捷,其神欢快。作家以饱蘸感情的笔墨描绘了多么可爱的一只小生灵!特别是它与主人和谐而自然的关系尤感人至深。文章展露了这种关系的形成,它是极为有序的。对此,作家细致入微地描述了小鸟从“离我较远”到“一点点挨近”,到“淘气地陪伴我”。最后“居然落到我的肩上”的全过程。这里鸟已不是鸟,它有了人的性灵,我们见到的不再是调皮的小鸟在玩耍,我们见到的是稚子偎依在父母幸福、温馨的怀抱里。作者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结束全文,可说是水到渠成。

二、说目标、重难点

学习这篇散文,不仅可以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深入体验人与动物间的挚爱真情,还能让学生领略到散文的语言美,作者细腻的描绘和朴素的文采,恰似一颗滚圆的珍珠。因此,教学本文,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和能力目标:

积累生动的词语和优美、深刻的语句。引导学生欣赏和运用拟人的表现手法,学习和积累描写动物或自然的方法,以读为主,读写结合。进一步强化学生朗读、默读、快读、精读等能力,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习惯,注重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引导。把“读与写”有机联系起来,开展“读动物,写动物”的活动。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引导学生初步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理解文章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抓住文章的关键词语或句子,把握全文感情基调,领会作者的情怀,分析“我”与“珍珠鸟”建立相互信赖关系的过程和原因。

(3)过程和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4)教学重点:

①重点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

②难点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涵义

展示人和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

提高对课文的感悟能力及拟人化语言的运用。

三、说教法

《珍珠鸟》是根据作家冯骥才的散文改编的,描写了“我”为一种怕人的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使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说明“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课文写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很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整堂课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分两次自学。从以下四点入手设计和组织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首先用奥运会上运动员给鸟儿下跪祈祷的故事导入新课。播放课件,让学生认识珍珠鸟,引起兴趣。然后出示「自学提示1」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初读后,及时检查生字、词语。然后谈课文讲了什么故事?及自己的阅读感受。

有的感受到“珍珠鸟是一种可爱的小鸟,作者非常喜爱它”,有的说“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小鸟,但它却不怕作者”,还有的说“感受到作者和珍珠鸟有种亲近的情意”。这些感受都是孩子们独自的情感体验,是真实而可贵的,虽然来自直觉,有些粗糙、肤浅,却是理解主题的基础。教师应珍视这些感受,进而引导学生深入读书,理解作者写作的真谛。

2、细读课文,合作探究,理解“真爱”。

通过初读,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珍珠鸟的爱。但要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仅仅体会到“爱”是不够的。这“美好的境界”是什么呢?仅有“爱”就能创造出这美好的境界吗?显然,教师这时应抓住学生的初步感受,引导学生向纵深开掘:“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小鸟,但它却不怕作者,为什么不怕?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进而让学生细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珍珠鸟“不一般”的爱:起初,作者把珍珠鸟挂在“异常茂盛”的“生着长长垂蔓的法国吊兰”中间,为它营造了“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的环境,鸟儿才传出“笛儿”般的叫声。接着,小鸟出生了,爱鸟的作者该是多么好奇啊!可作者却“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眼睛”惊动它们。于是,鸟儿渐渐把“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作者所做的这一切,是对鸟儿的爱,体现在对鸟儿生活习性的充分尊重。

小鸟在“屋里飞来飞去”,“落在柜顶上”、“书架上”、“画框上”、“啄大文豪的名字”、“撞灯绳”,可作者却“不管它”,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飞。这里体现了作者的包容,是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即对鸟儿的充分理解和宽容。

鸟儿胆子越来越大,它“蹦到‘我’的杯子上喝茶”,“啄‘我’颤动的笔尖”,而“我”却“不动声色”,“默默享受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以至于“我”“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这时,鸟儿接近“我”,“我”接近鸟儿,这浓浓的爱意,是一种勾通,是零距离的接触,是一种互为欣赏。

直到有一天,鸟儿落在“我”的肩上睡着了,作者流出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种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的人鸟合一的感人情景,使人感悟到更深层次的爱——“信赖”。这种“美好的境界”不是每个人随时随处都能感受到的,那是需要付出的。有了作者对鸟儿的“不一般”的爱,才有了“信赖”,才有了享受那份美好境界的幸运。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找到以上相关的句段反复体会、交流。从中感受到那些描写“我”为鸟儿做了些什么的语段是有层次的,作者对鸟儿“不一般”的爱,体现在他顺乎了鸟的习性和天性,在“尊重——理解——宽容——勾通——欣赏——信赖”的层层深入的情感体味中,学生对课文最后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真正有了感悟。这种感悟由浅入深,除了对本义、引伸义、深层含义的理解,也有对“不言之义”的领会。

3、课外拓展延伸,让学生体会“尊重、平等、信赖”的主题。

在学生通过欣赏性阅读获得情感满足的基础上,我设计一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图片。和人类捕杀动物的镜头,让学生在对比中获得情感体验。然后让学生谈认识,在交流中,有的同学谈到“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要靠平等、尊重、信赖来创造”。此时本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完成。然后我又播放了伊拉克战争的镜头,让学生谈认识。有的同学谈到人类应该和谐相处、国与国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相互信赖不能以强凌弱。有的感慨“如果世界充满爱,将会创造多少美好的境界”;更有一位同学谈到了对人生的感悟:“初中生活快一年了,竟没有一个可以信赖的好朋友……原来‘信赖’是要付出的。如果我们经常问问自己对别人付出了爱心吗?有没有尊重别人?在别人给你带来麻烦的时候,有没有理解或宽容?有没有尝试着与别人勾通?有没有欣赏过别人?……那么,也许就会得到很多朋友,会创造很多美好的境界……”学生的感受多么可贵,从感性的认识已经上升到了理性的思考。

四、说学法

1养成快速阅读的习惯。学会快速阅读,并掌握在快速阅读中筛选信息的能力。

2学会自学。整堂课主要让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进行自学。

3学会联系实际,并有所感悟。这是对文章的进一步理解,能培养学生说和议的能力。

4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培养。这种新的学习理念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之得到不断地强化和训练。

五、说设计

1、导入新课。

导入设计要以“一石击水”之势,在课前极短的时间内抓住学生的心神,释放学生的心智潜能。我采用故事情境导人新课,激发学生的想像力,给学生自读课文产生积极的心理影响。如:我用下面这个故事导入——“可能喜欢体育的同学都知道,2002年1月份在澳大利亚举行的网球公开赛上,当时赛场上的气氛十分紧张,运动员你来我往打得非常激烈,就在这个时候,不知道什么原因,一只小鸟飞进了赛场,而球不偏不倚地击中了它,当时小鸟惨叫了一声,跌落到地上。本来在体育比赛中,运动员的球击伤小鸟的事情纯属偶然,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一幕却让我们感到非常震惊,运动员马上停止了比赛,跑到小鸟跟前,当他发现小鸟已经死去的时候,痛苦地跪在地上,默默地祈祷了许久,才重新投入了比赛。现场的.观众对此报以热烈的掌声。可是有人说这未免有些小题大作了,你的看法是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

2、展示目标

1了解珍珠鸟的样子和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我”与“珍珠鸟”建立相互信赖关系的过程和原因

3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涵义

3、「自学」1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扫除生字障碍。

2、请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

3、请学生用喜悦的语气读自己喜爱的片段,说说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向我们传达什么信息。

3、「自学」2合作探究:

首先、分组讨论。(大屏幕上显示研讨问题)

(1)“我”和小雏鸟之间的信赖关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2)课文最后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请各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集中力量进行研讨,之后全班各组交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师总结,深入文章主旨。然后、自由质疑,大胆创新。

4、自由质疑,大胆创新。

对于这篇散文,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请在小组内提出来,共同解决;如果有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共同讨论。

组内自由质疑探讨;发表个人见解。有代表性的问题,全班交流。

4、课外拓展,培养能力。

设计这一环节,目的是深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对事物的分析、比较、思辩能力。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曾说:“学校中求知识的目的,不在于知识的本身,而在于使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方法。”只有积极思考、独立探究、善于发现、敢于质疑,才能调动学生内在的动机潜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的拓展,可从突破重难点人手,设计一些题目:

1、《珍珠鸟》为我们描绘了人与动物关系的理想境界,但在现实世界中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象我们想象的那样美好呢?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为保护环境做哪些事情呢?(多媒体展示)

3、交流两句当代作家的名言警句。(多媒体展示)

六、作业

1、为我们的校园设计一些环保标语。

2、用喜悦的语气,写自己喜爱的动物。

七、结束语

“保护环境,关爱动物”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应该落实到日常行动中,如果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奉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那么这个世界将会更加和谐、美好。

八、板书

课例反思:

这节课,是我参加“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认证”参评的教学设计,现就其主要特点,点评如下: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开始时用“为一只鸟而下跪”的故事引入,让学生发表自己对这件事的见解,使学生产生了学习探讨的冲动和兴趣,拉近了自己与课文的距离。

2、重视朗读训练,促进整体感知。

语文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这节课在教学指导过程中就突出体现了这一点,多角度、多方式地培养学生朗读,调动学生情感体验,整体感知,很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程改革新的理念,突出了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的基本要求,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

3、突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堂课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课堂上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参与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与教师交流以及相互之间的交流,体现了他们的积极思维,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在自主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获益匪浅。

4、课外拓展,培养能力。

这堂课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在于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进行课外拓展。让学生针对社会上残害动物的现象,谈自己对关爱动物、尊重生命的认识。并在日常生活中做些力所能及的保护动物的事情,引导学生初步思考人与动物关系问题。将本课“信赖、尊重、平等”的主题用于生活中,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了很好的培养。

说课稿的模板小学篇11

一、说教材

1、对教材的理解

《穷人》一课所处的位置是第十一册的第五单元,本组课文都是外国文学名篇,课文虽然不同,但都表达了作者真挚强烈的感情。因此,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一点外国文化,感受这些作品中蕴涵的那种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还要继续落实上一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穷人》是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的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课文用朴实、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真情实感。文章的特色在于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美好心灵。文章多处出现了人物之间的对话及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是练习朗读的佳作。

2、素质教育目标的确立: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已有认知水平确定如下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教学点

a.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顾惜、勉强、忐忑不安、自作自受、熬过去”等词语。

b.理解下列重点句

①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②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揍我一顿也好!

③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2)能力训练点

a.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b.培养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的能力。

c.培养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3)情感渗透点

通过学习,了解穷人的美好品质,向学生进行关心他人、奉献爱心的教育。

3、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难点

重点是从人物的行动、语言、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启发学生在弄清主要人物性格特点、思想品质及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理想象是难点。

(2)解决办法

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因此,我采用抓重点词句进行品析,指导朗读来解决。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结合教材特点,以学生为主体,立足于学生能力的发展,采用以下教法与学法。

教法:运用反馈教学法的理论,以信息反馈为主线,把自读、自悟贯穿始终,教师主要采用点拔、诱导、激趣等方法指导学生读文,尽量做到该讲则讲,力求达到自读、自悟、自得。

学法:主要采用批注、朗读、演读等方式让学生扎扎实实地读,让学生字字入目,句句入心,声声入情。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计划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解决生字新词,读通读顺课文,弄清人物的关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第二课时,以读代讲,通过揣摩、品味描写人物心理活动、行为、语言的句段来体会作者表达上的高明之处,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穷人苦难的生活,高尚的品格;第三课时,续写《穷人》,展示并评议学生的作品。

接下来向老师们展示的是我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触发探究

教师出示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问:同学们,认识他吗?他就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虽然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锐利异常、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写出了许多传世之作,如《战争与和平》《复活》等,被誉为“世界文豪”,这足以说明他文字功夫了得。请同学们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课文,看看你能发现他文笔的高明之处吗?生自读全文并思索。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兴趣的源泉藏在深处,你得去挖掘,才能发现它。本环节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对列夫托尔斯泰产生敬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强烈兴趣,限度地发挥了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有助于学生再次感知课文的“语表层”,为学生深入探究课文打下基础。

(二)呈现专题,潜心探究

过渡语:你们发现了作者在表达上的高明之处了吗?估计学生会说出作者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对话等方面描写得十分细腻、成功,下面我们就来具体感受作者细腻的文笔吧!

设计意图:这样做是“先入为主”,让学生在还没有细品文章时就对文章产生了好印象,就会形成良好的心理期盼,为学生潜心探究课文打下情感的基础。

专题探究一:感受穷人生活的艰难

1、出示第一个探究专题及其学习建议:⑴自由小声地读,用横线画出能体现穷人“穷”的语句,用笔写出自己的感受或疑问,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⑵为了使你的回答清楚明了,建议这样汇报:我从体会到(想到了)。

设计意图:在探究中,教师给出建议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学生潜心探究,更好地解决探究专题,更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与表达习惯。

2、生汇报交流,师随机指导朗读。这个环节主要采用个别朗读指导,辅以重点语句的齐读指导,其间穿插朗读方法的介绍,如抓重点词体会后再细读,读书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等等。

3、让生提出探究中不懂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学生探究完这部分后会发现文中一处看似矛盾的地方:桑娜家那么穷,为什么文中写到“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通过释疑自然引出第二个探究专题。

专题探究二:感受穷人美好的品质

此探究过程与专题探究一类似,教师出示专题探究内容及学习建议后让学生自读、勾画、批注、交流。由于这个专题内容涉及整篇课文,因此这一环节的朗读指导主要抓住描写最为精彩的第九自然段与第二十四自然段进行品味赏读,在微观上探究。如何进行微观探究呢?下面以第九自然段为例来谈谈我的做法。

出示第九自然段: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然后分三步进行教学:⑴指名读,学生思考桑娜的内心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体会桑娜由“担忧─害怕─后悔─坚定”的心理变化历程。⑵抓住省略号,启发学生想象文中没有表达出来的桑娜此时的一些内心活动。⑶再通过个别读、范读等形式加深理解,丰富情感,使读有目的、有层次、有收获。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微观探究主要是以点代面,把这两处的心理活动与人物语言揣摩透了,文中其它自然段的心理活动与语言描写学生领悟起来就容易多了,同时,这样的指导也会真正起到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作用。

最后,抓住渔夫回家后与桑娜的对话进行角色朗读。并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发挥想象,进一步体会渔夫与桑娜的善良。

设计意图:分角色朗读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运用前面所获得的读书方法,实现读的迁移,通过看图想象,进一步体会桑娜与渔夫的美好品质,为续写故事作好铺垫。

第二个教学环节总的设计意图: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如何培养?只有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才能形成。此环节的两个探究专题是根据课文内容确定的,避免了探究的盲目性,同时这两个探究专题具有集中性(因为它们涵盖了课文的内容)、开放性(因为它们答案多维),为学生提供了自主阅读的平台。在探究中,教师指导学生心入其境地读书,更能让学生与文中人物产生情感上的和谐共振。

(三)课外延伸,拓展探究

教师总结:通篇课文,除了课题之外,再也找不到一个“穷”字,然而,在字里行间,却处处反映了穷人的贫穷与困苦;全文也没有一个“美”字,通篇文章却赞美了穷人美好的品质。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同学们可以试着用今天的学习方法(多读多体会),去自学本组剩下的两篇课文,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找找列夫.托尔斯泰的其它名著,去感受他文笔的精妙。

设计意图:此环节可以延续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课余自己读,自觉地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板书设计:

穷人

勤劳

善良

桑娜抱担忧后悔决定

渔夫熬忧虑思考决定

宁可……也不……

设计意图:此板书力求做到紧扣教材,选词精当,从整体看线索分明,重点突出,使人一目了然。

说课稿的模板小学篇12

各位尊敬的教师:

大家好!接下来,我将对我所执教的《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这一绘本阅读教学进行说课,请大家多多指教!

目前,各校正在不断努力探索并践行着班级图书会活动。如何以班级图书会为平台,有效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读书习惯,同时又不增加孩子们的学习负担,让他们享受真正的欢乐阅读呢我想,以绘本为载体的阅读教学也许能给我们带来许多启发与思考。

今日我所选的绘本,是日本作家宫西达也的代表作之一。整本绘本色彩丰富明快,线条粗犷有力,情节生动曲折,风格质朴纯真,十分贴合儿童的认知特点,能和儿童产生较好的共鸣。而其蕴藏在故事中的丰富内涵和深厚情感,则需要教师课前进行认真细致的解读,从而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悟。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颗爱的种子,即使是粗暴可怕的霸王龙。在遇到小甲龙之前,霸王龙凶狠的外表下其实包裹着一颗孤独的心。它从未被人信任过,从未被人关爱过,也从没有谁为它骄傲过。在遇到小甲龙之后,小甲龙对“爸爸”的无限信任、真诚关爱和无比骄傲,让霸王龙埋在坚硬“土壤”里的“爱的种子”发芽啦。虽然失去了“很好吃”的美味,霸王龙却尝到了被爱的滋味。因为有人爱着,它便不再孤独。同时,在爱与被爱之间存在着循环往复的通道,小甲龙也不再孤单,霸王龙为它挡住敌人的袭击,教它各种本领,并帮忙它回到了父母的身边。在一齐的日子,对它俩而言都是一段幸福的时光。这就是《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带给我们的关于爱的思考与感悟。

本次执教我是借班上课,经过课前与三(4)班的语文教师进行沟通、了解之外,还给这个班学生导读了另外两本绘本,以此来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整体情景和个体差异,以便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关注每个学生。

结合以上分析,依据新课标的三个维度,我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1.了解故事资料,感受霸王龙和小甲龙之间深沉的爱。

2.学会仔细观察绘本图画,培养边读边想的好习惯。

3.经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自主合作交流的精神,分享阅读的欢乐与感动。

接下来,我就着重说说这节课想着力体现的几个方面

1、关注学生差异,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

小班化的先进理念要求我们“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为他们在课堂上动脑、动口、动手供给更广阔的空间,使教育好每一个学生的目标的实施得到更有力的保证。”为此,我在课前自觉研究学情,尽可能地了解每一个学生,异常是对于后进生的学习,给予了重点关注和个别辅导。

我着重分析了9名需要异常关注的学生:

1、6、9号:胆子小,羞于交际;

2、4、5号:理解感悟方面稍微滞后;

7、8号观察本事较差

3号异常好动

在分四人小组时,将这9名同学分散到各组中去,这样的异质分组,目的是让其他本事强的孩子带动这些本事弱的孩子进行进取的思考、讨论。当然,在四人小组讨论时,我也会不断巡视整体情景,并异常关注这9名学生,可是关注的侧重点也有差异:1、6、9号鼓励他们勇敢地展示自己,2、4、5号则倾听他们的理解,随机指导;7、8号要引导仔细观察画面,3号需要随时关注他的守纪情景。

2、引导学习方法,让每个孩子在会自主合作与互动交流中获得自己独特的体验。教学应当走向文本,课堂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自主去发现、去思考、去交流、去探究。但教师也应当体现引导者的作业,给予学生学法的引导。在这节课中我安排了两个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环节,还有两段自主阅读的时间。

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应当安排在适宜的时候,在这节课上,“哪幅画面让你最感动”这个问题是学生理解的一个重点。为了让学生更大可能地得到学习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我安排了小组讨论,使每个学生都有时间充分交流,去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为了避免有的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只是担任听众的主角,以及避免在倾听组员发言时不够认真的现象,我特地安排了根据发言情景自己贴星和给同伴贴星的环节。那里体现了学生的自己评价与同伴之间的相互评价。目的就是为了鼓励每个孩子大胆地乐于表达,并且学会倾听,懂得欣赏他人,享受合作学习带来的欢乐。

本次教学中还有一个难点就是让学生在了解整个故事资料之后说说读懂了什么我安排了自主阅读的环节,同样使每个学生都有了发现的机会,思考的时间,去深入文本解读。学生因自身的差异,有了许多的不一样发现,也是在开放式的、互动的团体交流中,获得了更多的信息分享和思维碰撞。

3、追求情趣课堂,让每个孩子都能分享到阅读的乐趣。

人教社的王林教师说过,要营造“为乐趣而教的儿童文学课堂”,仅有课堂充满情趣才能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节课中,我除了精选绘本之外,还努力营造氛围,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当甲龙宝宝在霸王龙怀里香甜地睡着时,配上一段甜蜜温暖的音乐,营造温馨宁静的氛围,很容易就引起学生的心灵共振,联想起自己和爸爸妈妈之间的幸福时刻。当结尾霸王龙要离开小甲龙时,配上一段有着淡淡忧伤的纯净音乐,将霸王龙和小甲龙之间那份不舍的父子深情渲染得淋漓尽致。学生很容易就投入到这情境中去了,深深地被感动了。此外,我还运用了许多导读策略:看图、猜想、联想、讨论等,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放飞自己的童心,享受真正的欢乐阅读。

说课稿的模板小学篇13

教材分析:

《咏柳》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千古佳作,诗人用独特的笔触描写了春天的柳树,歌颂和赞美了春天的创造力。依据学生实际及教材特点,从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确定本课。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本课的5个会写字。

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到美,并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

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体会诗歌思想感情。

教学方式的构建

语文教学首先是人文教育。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之瑰宝,如何顺应新课程理念,使学生愉快轻松的学习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领悟作者的审美情趣呢,在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以读为主旋律,以读促读思,读中悟情,让学生在读读,吟吟,唱唱,演演,画画中轻松领悟诗歌魅力。

1.初读,文通字顺。即一看见诗后,要求学生先大声朗读,读准字音,扫清生字词的障,碍,把诗读的通畅,既是学生的兴趣所致,也是为以后的深入理解奠定基础。

2.再读,领悟诗意。即在读顺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自己借助插图读动诗句。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不一定能全读懂诗中每词每句的含义,可通过小组或全班交流诗句的含义。当然,在最疑惑时还需老师精当的点拨。

3.读,体会感情。古曰“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之而入情”,在了解了诗的大意后再反复朗读就能体会到诗中情感,这里我们可以借用多媒体手段把学生带到春的意境,加强感知,形成表象,此外,我会借助录音范读,让学生听中感悟,从模仿练读中得到自悟提高。

4.读,熟读成诵。在悟情的基础上熟读,指导有感情的读,以达到成颂的目的。

5.读,唱唱,画画,演演。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诗再现,让诗丰富的内涵再现,让学生得到真正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1.课前我以一首《春天在哪里》为引子,并播放几幅春景图,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引入正题:同学们,春天来了,自然界的景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谈春天的景色)春天是温暖的,是充满生机的,是美好的。自古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文,今天,我们学习的《咏柳》,就是唐代大诗人贺知章,通过描写柳树来赞美春天的诗。

2.解题:“咏”,歌颂、赞美。咏柳,赞美柳树。那么,诗人在诗中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

(二)朗读全诗,初知大意——领略美

通过初读课文后,我会问学生:你读懂了什么,请大家自由来说说,有的可能会说柳树真美,我会趁热打铁问:你认为最美德地方是什么,

有的会说树很高,有的会说叶很绿,我会顺势引导这柳树的确很美惹人喜爱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呢?学生一定会说赞美的语气,这时,我让学生齐读古诗进一步体会它的美。

(三)质疑问难,想象意境熟读成颂——欣赏美

此时,学生的情感已经被调动起来了,我适时进行引导:现在你们面对的就是美丽的春景,想不想作一回诗人也来吟颂一下这首诗呢,接着,我会放上音乐,让学生大胆的去表现把诗中丰富的内涵大声的朗读出来。

(四)自主作业,迁移能力——延伸美

乘着学生的情绪高涨时,我会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诗再现可以画可以演把诗中丰富的内涵变为简单的形象画面,再现诗中意境,得到真正的理解。

总之,这一节课我以读为本,以读促思重在感悟为教学方式,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学习方法,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陶冶了情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真正从朗读课文中感受到阅读的兴趣。

说课稿的模板小学篇14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仁,大家好。

我叫__×,来自于__×小学,很高兴有这次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量”的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设计这三个方面对本节课加以说明。(过渡:首先我谈谈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从知识方面来讲有厘米的认识做基础,从经验方面来讲,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历。这时,水到渠成的学习“毫米的认识”,能让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节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毫米和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使学生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目标

(1)使学生经历毫米的含义以及1毫米长度单位观念的形成过程。

(2)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

(1)结合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逐步逼近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2)使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

重点是:认识长度单位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

难点是:让学生建立毫米的长度观念。

二、说教法

本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所采用的教法是:

1、谈话引入法

2、现有知识与实际需要矛盾冲突法

3、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

三、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选择如下学法:

1、操作实践法

2、联想类比法

四、教学准备(为了开展教学活动,我打算做如下教学准备。)

1、电教媒体

2、为每小组准备一张估测记录单和一把没有毫米刻度的硬纸版做的尺子。

3、教师准备一把米尺、一枚一分硬币、一张电话卡等。学生自己准备常用直尺。

五、教学程序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法学法的选择,我把本节课的教学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这一阶段里,我按照谈话引入、复习旧知—→实践活动、引起冲突—→现实需要、引入新课这一流程开展活动。

2、谈话引入,复习旧知

我抓住这一节课是新学期开始的第一节课这个契机,围绕“学生身高的变化”这一话题展开讨论。我准备这样设计谈话: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老师有个惊喜的发现,发现大家都长高啦!你知道你现在有多高吗?请大家估一估,这个同学的身高是多少?然后让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并提问:刚才我们测量的数据中,有几个学过的长度单位,你能给大家说说这些长度单位吗?

通过估测学生身高这一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唤起学生对已知长度单位有关知识的回顾和对经验的总结,架好了学习新知识的桥梁。

3、实践活动,引起冲突

接着,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刚才通过测量,我们知道了这个同学的身高,那么测量在生活中还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可能会说:老师我觉得测量能知道自己到底长高了没有,还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测量能知道我们到底要穿多少号的衣服,更有的同学会说:老师,我觉得测量能让我们知道房子呀、树木哇都有多高,能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周围的事物,也能使我们更好的做事情。等等

我由学生身高测量这一个体事件扩展开来,引导学生放眼周围,通过对生活现象的举例,使学生对测量的重要性和生活中测量应用的广泛性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体会到掌握测量方法的必要性。

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估计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并填写记录单。

最后,我发给每小组一把特制的没有毫米刻度的纸尺,要求学生对数学课本的长、宽、厚进行测量。学生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互相讨论如何表述测量的结果。

纸尺上只有厘米的刻度,学生精确测量非常困难。我有意制造这个矛盾,是为了使学生的现有知识和现实需要发生矛盾冲突,让学生体会到:只有米和厘米两个长度单位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准确的量出物体的长度还必须寻找一个更小的长度单位,从而产生要探索新知识的强烈欲望。这就为下面新知识的探索设置了有利的悬念。

3、现实需要,引入新课

这时我很自然的提出问题:同学们,要想精确知道它的长度,有什么好办法吗?在小组讨论内一下。

学生经过一翻思考会提出这样的设想:我们能不能把1厘米分得小一些,或找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有的学生也可能会直接说出可以用毫米做单位。

这时我就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

你从哪儿知道毫米的?大家都认为厘米作单位太大了,要创造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刚才有同学说用毫米作单位,他说对了。毫米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从而进入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探究体验,形成知识(在这个阶段,我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了如下版块)

版块1、认识毫米及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这一阶段,首先让学生独立观察直尺,然后配合学生的汇报我准备采用多媒体进行演示。(这是一个放大的直尺)通过动画,清晰的反映出毫米和厘米的关系,对学生的有意注意进行正确的导向,提高课堂效率,突出了“1厘米等于10毫米”这个教学重点。

版块2、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我准备组织学生进行如下活动)

(1)让学生回忆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1毫米。

(2)我借助1分硬币、电话卡等让学生明白这些东西的厚度大约1毫米。

(3)让学生闭眼想象并用手势表示1毫米的长度。

(4)让学生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宽度、厚度大约1毫米。

(5)用手势表示2毫米、5毫米、10毫米的长度。

(6)说一说,测量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长度一般用毫米做单位。

(7)完成p3做一做,让学生体验测量的过程。

设计这一系列的活动,目的是使学生借助实物进行类比,帮助学生更好的建立毫米这一长度单位的表象,使学生对毫米的认识逐步深入,从而突破教学难点。这样不仅提高了估测的能力,而且还能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又能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服务的思想。

版块3、小结

我由学生自主小结,畅谈这节课的收获。

第三阶段:实践应用,拓展深化

首先,我组织学生完成教材第5面练习一的第一题和第二题。

然后,让学生量数学课本的厚度(用毫米做单位)

接着,要求学生估一估课本中的纸多少页的厚度是1毫米?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证一下。

设计这一实践活动的意图,是想通过估计、测量、验证的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毫米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毫米长度观念的形成,不仅培养了学生用毫米做单位进行测量的能力,而且还使学生体验了逐步逼近的数学思想,有利于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形成。其中量数学书的厚度解决了学生先前遇到的问题,也起到了前后呼应的作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最后让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结束本节课的教学。

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我采用“做”数学的教育理念,主要注重新课的引入,注重学生活动的开放性、有序性和有效性。总的设计思路为:以学生身高的变化为切入点展开教学;接着,在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宽、厚的活动中引起认知冲突;然后让学生用眼观察直尺、结合课件认识毫米和厘米的关系;接下来,让学生在类比联想中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最后,让学生在实际测量活动中深化拓展知识。当然这是我预设的教学程序,实际上教学流程还要随着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而变化。

我的课说完了,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敬请大家指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大家辛苦了,谢谢大家!

说课稿的模板小学篇15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应聘小学美术的三号考生,今天我要试讲的内容是小学一年级美术《漂亮的瓶子》(板书题目)。

一、动画导入

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特约嘉宾,他是大耳朵图图,可能有些小朋友认识他。图图遇到了麻烦事,他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今天带了剪刀、卡纸和彩笔,准备做手工,他想请大家来帮忙。到底是什么麻烦事呢?请看大屏幕。

2、哦,原来是图图把妈妈最心爱的花瓶打碎了,他非常着急,我们怎么帮帮他呢?

(学生回答:老师,我们可以帮助图图做一个花瓶)

我们可以帮图图设计一个花瓶(张贴:花瓶),设计的花瓶一定要漂亮(张贴:漂亮的),图图才能得到妈妈的原谅哟!

二、教学新知

1、中国人特聪明,在很久以前就设计出了许多漂亮的花瓶。让我们一起去欣赏漂亮的中国陶瓷艺术吧。

师:你喜欢这些瓶子吗?为什么喜欢它呢?

(学生:因为它外形美观,制作精美,图案漂亮,色彩鲜艳)

表扬懂得从细处观察的学生。

2、这些漂亮的花瓶和我们人的身体一样,也有头有脚,它们的头叫做瓶口,脚叫做瓶脚,中间鼓鼓的大肚子叫做瓶肚,瓶口下面细细的部分叫做瓶颈。有的瓶子两边还长了两只大耳朵,我们就叫它瓶耳(老师边展示课件花瓶的图案边讲解)。

3、那老师如果在中间用一条线把瓶子分成了两半(课件),大家仔细观察这些花瓶,你发现瓶子左右两边大小怎样,形状怎样?(学生:两边的大小一样、形状一样)

老师:同学们真聪明,观察得真仔细。是的,这条线把瓶子分成大小完全相同的两半,我们就叫它对称。

老师:那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是对称的啊?

学生:我们看到的蝴蝶是对称的,蜜蜂是对称的,人也是对称的。

4、(1)我们用手中的纸也能折出对称型。拿起你们手中的纸,跟着老师一起来折对称的长方形。这样边对边,角对角对好了,然后按平中间线。

(2)在剪花瓶之前,我们要画出心中花瓶的样子。花瓶是对称的,我们只要画出花瓶的一半就可以了。老师把连起来的这边放在左边,开口的这边放在右边,然后我以左边为瓶子的中间线,画出花瓶造型的一半。(媒体:折剪法的提示)

5、师:那么,怎样才能剪出一个大瓶子呢?(沿着纸的外形剪,尽量占满纸)

6、要让花瓶变得更加漂亮,我们还得给它进行装饰,让花瓶穿上漂亮的外衣。(出示做好的花瓶,贴于黑板上)这是老师装饰的花瓶,那么大家看一下,我们怎样能够让花瓶更加美丽呢?(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我们可以通过装饰让花瓶更加漂亮,比如:

(1)装饰花瓶时,我们可以给花瓶画上美丽的图案,涂上好看的颜色;

(2)也可以用彩色卡纸剪出各种图案,贴在花瓶上。

7、别的小朋友也设计了许多漂亮的花瓶,想不想看看?(媒体出示)

师:1、这些瓶子美吗?

2、这些瓶子美在哪里?用了哪些方法进行美化的?

(学生回答省略)

三、学生创作实践。

1、大家想不想也有这么漂亮的花瓶啊,哦,大家都想啊,那让我们开动脑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也来动手设计自己心中最漂亮的花瓶,待会儿老师把你们设计出的最漂亮的十个花瓶放到柜子里展出,然后选出最最漂亮的花瓶送给图图好吗?时间不多了,老师给你们十分钟的时间,赶快行动吧!

2、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你们制作瓶子的时候。

(1)要保持安静;(2)有问题请举手。开始行动吧!

步骤如下:

A对折纸,画出半个瓶子造型;B剪出造型;C勾画花纹,装饰美化。

四、展评添趣,总结延伸

今天同学们做的瓶子都很漂亮,图图非常感激我们班的小朋友!那我们今天的课就到此结束,大家回家后按照老师讲的方法,再制作一个更漂亮的瓶子送给亲爱的爸爸妈妈,好吗?

5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