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说课稿 > 学科说课稿 > 数学说课稿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时间: 小龙 数学说课稿

说课稿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指导,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好的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说课稿是怎样的?这里给大家提供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说课稿,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说课稿【篇1】

说教材:

本节课主要通过在简单的购物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生活及进一步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特点以及本节课的地位和要求,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自我探究、讨论交流,让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乐趣。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和计算法则。

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是一堂计算教学课,我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现状采用了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性和主动性。按照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说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掌握程度,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2、自主探索,发现方法;

3、深化认识,实践应用;

4、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例1的情境图

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说说知道了哪些信息?能根据刚才观察到的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然后根据问题列出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相关问题及相应的算式

2、再让学生根据上面的算式,讨论交流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时相机揭示课题,并板书(小数加法和减法)。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数学思想。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自主探索,发现方法

1、在教学例1的第(1)问小数加法时。先让学生自主探索,立思考,尝试用竖式计算。然后让学生在小组里相互说说各自是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学生可能出现不同的算法,选取不同的算法板演,让全班交流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列式计算。最终得出结论: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一样,也要数位对齐,而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可以做到相同数位对齐。

2、在教学例1的第(2)问小数减法时。我把探究知识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已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解决问题,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能学习,爱学习的目的。

(设计理念:数学活动中,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在例题教学中,我力求体现由扶到放的思想,让学生通过讨论、判断、分析等方法进行列竖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学习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能力。)

3、“试一试”的练习让学生计算后说说自己的做法,然后把计算结果化简,着重让学生说一说化简的结果和依据。使学生知道小数末尾有0时一般要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进行化简。

4、最后进行总结和归纳。先在小组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吗?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设计理念: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实现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学生自由总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序地回忆自己在进行小数计算时先做了什么(列竖式);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对于计算的结果,当小数末尾有0时,是怎么处理的(去掉末尾的0)。这样,不但帮助学生总结了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而且使学生懂得总结、概括的一般方法。)

三、深化认识,实践应用

练习是数学学习中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答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对法则的应用,更好的领会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以便学生掌握知识并能熟练应用。

1、基础性练习:完成“练一练”第1题和第2题。

做“练一练”第1题可以直接让学生立完成,再说一说计算中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别是24加9、9是整数加小数,也应该把小数点对齐着算。7、56减4、56的差的小数部分是0,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差应该怎样化简?差是多少。

做“练一练”第2题时,先让学生通过立思考找出每道题中的错误,再分别改正,并组织交流。

2、应用性练习: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央视两名青年歌手的综合成绩进行比较(相关数据的对比),看谁的表现较好!”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引导学生小结所学知识,并谈谈今天的学习收获。

通过这样的归纳与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再次进行系统地整理与巩固,突出本课的重点,构建了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认识。

纵观整节课的设计,突出了让学生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学习,这样,既体现的新课程的理念,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粗浅的预设,还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说课稿【篇2】

一、说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认识几分之一。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无论是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及计算上,分数和整数都有着很大的差异。认识几分之一是第七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学生简单理解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坚实的基础。教材的安排贴近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非常注重情境的创设。

学情分析:

低年级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具有较强的具体性,概念形成主要依赖对感性材料的概括。学生在二年级上学期时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意义,能把一些实物图片进行平均分,这为本课的学习提供了感性基础。

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意图,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数学思考和创新精神。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表示的具体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各种图形纸片若干张、彩色笔等。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实现确立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情境教学法、演示法、操作法、观察法和讨论法。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想学、乐学;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过程,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中主动建构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流程

根据新课标理念,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来组织教学: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最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数学学习的机会。”因此,新课伊始,我就创设了两个小朋友分水果的情境。把这些水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得到几个苹果?几个梨?几个西瓜?请你用掌声回答,答案是几就拍几下。当学生拍到“半个”西瓜时,产生了质疑:“‘半个’应该怎么拍呢?能用什么数来表示呢?”从而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新的数:分数。

拍掌引入分数,我是参考了吴正宪老师的精彩课堂设计,我觉得这个设计非常巧妙。首先拍掌能使全班学生注意力快速集中,其次“半个”无法拍掌表示,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新知的欲望。

第二个环节:动手操作,建构新知。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因此我精心设计了六个活动来进行教学。

活动1.课件演示,建立表象

几分之一的表象认识比较抽象,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认识“二分之一”时,我利用课件演示并让学生仔细观察: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个西瓜的1/2。这一半是西瓜的1/2,那么,另一半呢?也是这个西瓜的1/2。在这里,我多让几位学生说一说,这个二分之一是怎么得来的?让学生明白,只要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其中任意一份都是整个西瓜的1/2。通过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建立了1/2的表象。

活动2.读写1/2,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

初次认识分数,教师的引领显得尤其重要,我利用课件演示,示范读、写1/2,和学生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再让学生书空1/2,并快速地在本子上写出两个1/2。这样,学生在读写分数的过程中,初步感知了分数。

活动3.动手操作,折出1/2。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1/2的含义,我设计了这个活动: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它的1/2吗?并涂色表示出来。折好后,让学生举起来,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一说1/2表示的具体含义,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我有意识地展示学生不同的折法,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他们的折法不同,折出的形状也不同,而涂色部分都可以用1/2表示呢?”学生在观察讨论中发现:“只要是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了两份,每份就是这个长方形的1/2。”在动手操作中,帮助学生实现了1/2从有意接受到自由表达的过程。

活动4.举1/2反例,内化1/2。

我拿着一张圆纸片问:“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1/2,请仔细观察,老师把这张圆纸片这样(随便)撕成了两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1/2吗?为什么?”接着出示几道判断题给学生判断,通过正反例子的对比,突出分数概念中相当重要的前提条件――平均分,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活动5.类比迁移,创造几分之一。

当学生认识了1/2,我顺应学生好表现的心理特点,大胆放手,让学生类比迁移,自主创造几分之一,彰显学生的个性。

⑴联想: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认识分数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⑵操作:折纸、涂色,表示出一张纸的几分之一。

⑶交流:先和同桌说一说:你折出了一张纸的几分之一?再全班交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展示并说一说分数的含义。

⑷探究:选择学生作品中不同的图形展示,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这些图形的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1/4来表示呢?让学生深刻体会: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这个图形的1/4。

活动6.深入探究,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在这里,我利用一个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猴子和小猪在一次分西瓜的时候,也想用我们今天学过的分数,它们都想多吃点。小猴子想:我太喜欢吃西瓜了,我要吃这个西瓜的1/2。小猪想:我肚皮大,吃得多,我要吃这个西瓜的1/4。你知道,它们俩谁吃得更多一些吗?为什么?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我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出示以下直观图让学生观察,你能比较这几个分数的大小吗?看着直观图,学生很快回答:1/2>1/4>1/8。你还发现了什么?假如把这个圆无限制地平均分下去,得到的每一份会越来越?小。最后得出结论: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那故事中的小猴子和小猪谁吃的更多一些?学生自然回答,小猴子吃的更多一些。由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激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形成分数的完整概念。

以上六个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中,深刻体会了分数的含义。充分体现出数学知识不是教师直接给予的,而是在学生一步步的操作、交流、感受、体悟中动态生成的,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第三个环节:分层巩固,拓展提高。

在练习环节,我层层深入,设计了写、涂、说、猜四个练习。

写:你能用分数表示下列图形的涂色部分吗?

涂:看分数,涂颜色。

以上两题是基础练习题,面向全体学生。以下两题是拓展提高题,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说:下面的画面让你联想到了哪些分数?

意大利国旗、西瓜图、柜子图。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只有当数学问题和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具体的,生动的、富有生命力的。利用生活中的事物理解分数的意义,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还培养了学生丰富的联想能力。

猜:涂色部分会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先让学生估计、猜测,再用课件验证。最后,我让学生说一说做这道题你还有什么发现?学生可能会说,我发现1/4比1/16大,我发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等等。从预设到生成,从估计意识的培养到发散思维的训练,这一道题承载着丰厚的数学内涵。

第四个环节:课堂小结,延伸铺垫

先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有利于建立完整的认知结构。

再说一说,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可能会说几分之一的分数,也可能会说几分之几的分数,为下一节课进一步学习分数做了很好的铺垫。

四、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力求图文并茂,重点突出,对整节课的学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纵观整节课,我通过创设情境、动手操作,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观察、思考、操作、探究等活动中,亲历“做数学”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说课稿【篇3】

各位专家评委,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综合实践活动《走进军营》的主题确立课。下面我将从活动背景、活动目标、活动重难点、活动时长、活动准备及活动过程几方面开展我的说课。

一、活动背景

1、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步入少年时代,对未来充满了幻想。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平时在家特别享受父母关爱。因此,利用他们对军人的崇拜之情,带他们走进军营,参观营地,亲身体验军人生活,感悟军人气质,对于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磨练坚强的意志,有很重要的作用。

2、今年的7.28洪水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伤痛,前来救援的65331部队曾经就驻扎在我们操场上,也让我们的孩子近距离领略了军人的风采,对军营的生活更加好奇。

二、活动目标

1、了解军人紧张而有序的生活,体会人民卫士的艰辛,感受生活的安定来之不易,激发学生热爱解放军之情。

2、体验军队严格的纪律,严谨的工作作风、优良的生活作风,以提高学生纪律意识、团队意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3、了解有关军事、国防的`知识。

4、使学生学有榜样,奋发向上,形成心有祖国、心有集体、心有他人的思想感情。

5、对学生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初步的社会责任感。

三、活动重点、难点

1、保证学生活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提高学生合作探究及团体协作能力。

四、活动时长

8课时

五、活动前的准备

1.与驻军单位沟通;

2.准备摄像机、照相机等设备;

3.设计采访卡和各种活动记录表;

4、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礼貌教育。

六、活动流程(主题确立课)

1、导入

播放7.28军营抗洪视频以及军营驻扎在我校的照片,创设情境导入。7.28是真实发生在我们周围的灾难,学生感触较深,同时抗灾过程中也有很多同学接触到了我们可爱的人民子弟兵,学生谈论热情高涨,由学生观后感引导至本课主题生成。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2、主题分解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提出自己最想知道的关于军营的问题。

(2)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展示,合并筛选。

(3)对一些简单的问题可以请知道的同学给予解答。

(4)学生进行讨论对各问题进行归类分组,确立子课题。

陆军概况

我国军人总数?

女军人数量?

部队分布地区?

主要职责?

当兵的条件?

军人的生活

军人伙食?

军人一定要穿军装吗?

军人的工资有多少?

军人的假期有多少?

军人的工作

军人一天的工作时间也是8小时吗?

训练时间有多少?

所有军人都会打枪吗?

军人如何升职?

军人的学习

军人需要学习吗?

军人都学些什么?

军人有考试吗?

3、规划活动小组

(1)学生自由选择喜欢探究的方向。投其所好,提高学生探究热情。

(2)但如果出现某组成员数量偏差较大时,教师适当地采用鼓励的方法给予调整。达到人数平衡,确保各组活动顺利进行。

4、成立活动小组

(1)由活动小组内所有成员商议确定小组名称,推选小组长,以及确定本组口号。增加新成立活动组成员间的互动。

(2)各小组汇报展示自己的组名及口号。增强小组凝聚力,培养小组荣誉感。为各小组团体协作探究做好铺垫。

5、总结

(1)对本节课学生仍存在的问题教师给予解答。

(2)教师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

(3)鼓励学生课外进行收集整理资料。并做好相关记录及资料的保存。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说课稿【篇4】

一、说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本课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它是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基础。教材所呈现的内容,不仅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安排了“分一分、折一折、比一比三个活动”。意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观察思考中学习、体验、感受数学。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地位、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学生情况的思考,我依据《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拟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认知目标: 在看一看、想一想、折一折、说一说、猜一猜一系列活动中,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分数和比较大小。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分数和比较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

三、说教学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正方形纸三张

2、学具:不同形状的手工制、彩笔、尺子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结合九九重阳节出示一幅生活情景图,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两人准备了哪些食品?怎样分才能让两人都满意?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板题)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经历由整数到分数的过程,着眼一个“探”字,抓住新旧知识间的连接点。】

(二)探索新知

1、认识

设疑: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同步演示分数的书写,分数线、分母、分子)这一份就是这个月饼的 ,另一份呢?(也是它的 ) 它指的是谁?

2、加深理解

(1)折纸游戏:让学生动手折各种图形来表示出 ,体验不同折法。

(2)、展示作品:追问:平均分的图形不同,它们的 相同吗?为什么?

(3)、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分数的含义。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发展自己,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进一步认识 ,丰富 的表象。着眼一个“动”字。:通过有意识的追问,使学生感受到: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 。整个环节从操作实践开始,以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完成,既重视操作,又重视知识点的学习,着眼于设疑和解惑,形成有意义的建构】

(4)、判断:下列图形的涂色部分能用表示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这些反例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以便更好的突破教学难点。进一步突出“平均分”在分数概念中的核心作用。同时很巧妙的`引出 】

3、 深入探究分数

(1)、认识

①折一折正方形纸的

②画一画正方形纸的

③说一说 的含义

④写一写 这个分数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理解 的基础上,自然的掌握 的含义,并通过辨析明白:为什么图形相同,折法不同,每份都用表示 ,进一步明确分数的含义。】

(2)猜一猜

我们认识了 和 ,猜一猜还可能有几分之一?你怎么知道的?

【设计意图:再次提供给学生自主发展的机会,在猜测验证中主动拓宽知识,认识新的分数。】

4、比较分数的大小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使学生“再认识中比较分数,在比较中巩固分数的认识”,体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这类分数的大小,同时使学生感受到:同一个图形,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数就越小。】

(三)、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做一个课堂小结,转到学生解决问题中。“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初步认识了分数 。相信大家这一节课一定有很大的收获。让我们带着收获进行下面的练习。相信你一定没有问题。”

1、加深认识:

(1)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书93页第1题)

(2)填>、< 或 =(93页第2题)

2、体验创新

(1)、你能看到几分之一

(2)、水天一色,能感觉到几分之一

(3)

3、拓展延伸 魔法箱(课件)

【设计意图:对于学生刚学的知识,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的练习,意在能让学生更好的巩固新知,并能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和拓展,做到有趣、有益、有层、有度。】

4、欣赏短片,谈谈感想。(课件)

【教学理念: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利用收集到的生活资料,开发出更多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整体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真正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学生是从生活情景走进课堂,又将带着生活问号走出课堂?这样的数学教学带给学生的是智慧的行囊,生命的启迪。】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说课稿【篇5】

一、说教材

《位置与方向》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数学常识,实践性、应用性很强,有力的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的“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这一基本理念。本课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本单元共分为2课时,我今天主要说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主要学例3、例4内容。

二、说学情

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学过用“上、下、前、后、左、右”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在本单元第一课时已经能够辨别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方向知识还是比较抽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创设具体情景,加深学生的认识。

三、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基于教材特点和学生基本情况,我将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1、会辨认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方向

2、会确定观测点,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教学重点)

3、利用所学的方向知识,准确流利地描述行走路线,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4、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和空间感受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一年级的语文课本上就学过一首方向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现在我请几位同学给大家展示一下,一边背儿歌,一边用手指相对应的方向,其他同学都是小老师,看看他们所指的方向和你想的是否一样。师提示:东面

设计说明:利用学过的知识引入本节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让学生动手指,加深学生对方向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受能力。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每天早晨,我们的同学都从四面八方来到我们美丽的常山路小学校园里,现在,老师提问,同学们举手:

谁是从东面一中方向来的.?生:

谁是从西面华叶新城小区方向来的?生:

谁是从北面水韵佳诚小区方向来的?生:

谁是从南面天山小区方向来的?生:

老师发现,有一部分同学没有举手,那这部分同学是从哪个方向来的?“四面八方”老师刚才确实只提问到四个方向,那除了这四个方向外,还有哪些方向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走进本节课。

设计说明:这部分内容通过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将东南西北和学校四周的小区结合,让学生从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加深对八个方向的认识。

首先来看大屏幕(出示方位示意图,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其中北与南相对,东与西相对。现在,我们又有四个箭头指向不同的方向,哪位同学能够将具体方向移动到相应的位置上。(黑板上提前画出方位示意图,并用纸张打印出八个方向)

东南与西北的对话,东南说:西北,咱俩位置相对,我一抬头就看见你啦。西北说:不光咱俩位置相对,西南和东北的位置也是相对的。

设计说明:通过拟人对话的方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加深学生对相对位置的理解。

师归纳:到此为止,我们认识了八个方向,要注意,找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是确定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方向的前提。

2、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首先,我会在大屏幕上出示一幅图片:学校在中间,其他小动物家在学校各个方向,告诉学生们,我们学校要迎来一群新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分别住在学校的什么方向。

小组讨论,一会儿找同学来展示。

变换观测点,提问全班。(使学生真正做到举一反三,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方法归纳:

①确定观测点。

②建立方向标。

③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

强调:以哪个建筑物为观测点,就在那个建筑物那里建立方向标。

设计说明:小组合作探究,学生主动参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迁移运用

先描述一幅场景:

小动物们来我们学校参观游览以后,我们的同学也想去动物园进行一次回访,到了动物园大门口下车后,同学们非常激动,三三两两组合在一起去他们感兴趣的场馆参观,现在来到我们面前的是文文和,我们看一下他们都想去哪里?

设计说明:以动物为线索,将探究新知和迁移运用串联到一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大屏幕上给学生展现一幅动物园导游图,出示两个问题:

1、在大门口,她想去看熊猫,应该向什么方向走呢?

2、文文现在在长颈鹿馆,她想先去看狮子,再去猴山,应该怎么走呢?

3、同桌互相提出问题,一个同学说出想去的场馆,另外一个同学描述行走路线,并且试着解答。

方法归纳:

如何描述行走路线?

1、确定出发点、目的地,选择合适的路线。

2、每到一个地点就以这个地点为观测点,确定下一个地点所处的方向。

3、用“先向……然后向……最后向……”准确描述出来。

设计说明:把所学的方向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同桌互相提问,让学生能够发散思维,畅所欲言。

(四)巩固练习

课本练习二 第5题

设计说明:这道题既考查学生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又检测学生描述行走路线的能力,比较有代表性。通过巩固练习,可以及时、准确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到了很多有关方向的知识,会辨认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方向;会确定观测点,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利用所学的方向知识准确流利地描述行走路线,解决实际问题,希望同学们用学到的知识武装自己,强大自己,变成一个了不起的方向小勇士。

设计说明:通过课堂小结,点明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

(六)板书设计

设计说明:板书设计是我整个课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致力于简明扼要,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五、说教学反思

通过巩固练习,发现学生掌握良好,说明本节课比较好的完成了设定的教学目标,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本节课没有兼顾到发言不积极的同学,以后我会从这方面着手,及时鼓励,尽量照顾到所有层次的同学。

5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