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教师万能教案
说课稿可以促使教师深入思考教学方案,注重细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写好七年级数学教师万能教案要注意什么?小编给大家分享七年级数学教师万能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数学教师万能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有理数的意义.②能把给出的有理数按要求分类.③了解0在有理数分类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分类讨论的观点和能正确地进行分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联系与发展、对立与统一的思考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把所给的各数填入它所在的数集的图里.难点: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讨论交流现在,同学们都已经知道除了我们小学里所学的数之外,还有另一种形式的数,即负数.大家讨论一下,到目前为止,你已经认识了哪些类型的数.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学生列举:3,5.7,-7,-9,-10,0,-3,-7.4,5.2…
议一议你能说说这些数的特点吗?
学生回答,并相互补充:有小学学过的整数、0、分数,也有负整数、负分数.
说明:我们把所有的这些数统称为有理数.
七年级数学教师万能教案【篇2】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相反数的概念。
2给一个数,能求出它的相反数。
3根据a的相反数是-a,能把多重符号化成单一符号。
二、教学过程
师:请同学们画一条数轴,在数轴上找出表示+6和-6的点,看一看表示这两个数的点有什么特点,这两个数本身有什么特点。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生:人人动用手画数轴,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师:深入了解各小组的交流情况,讨论结束后,提问1、2人,帮助全班同学理清思考问题的思路。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知道什么叫相反数,给出一个数能求出它的'相反数。
生:阅读课本第59页,并完成练习一第(1)~(4)题。
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强调“0的相反数是0”也是相反数定义的一部分。
师:请同学们先想一想,a可以表示一个什么数,a与-a有什么关系。然后阅读课本第60页,并完成剩余的练习题,由小组长负责检查练习情况。
师:认真了解各小组的学习情况,特别是对简化符号的题和学习困难的学生,要重点对待。
生:认真思考,阅读课本,完成练习。小组长、教师对学习困难生及时进行辅导。
师:请同学们先小结一下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看一看习题2.3中,哪些题你能不动笔说出结果,请在四人小组里互相说一说。(除A组第2题外都可以直接说出结果)
生:小结。完成习题1.3 中的有关练习。
练习
1在下列各式中分别填上适当的符号,使等号左右两端的数相等;
-(+19)=____________19;
____________10.2=+(+10.2);
____________(+12)=-12;
____________(-25)=+25。
2把下面的多重符号化成单一符号:
-[-(-0.3)]=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
-[+(-50)]=____________。
3根据a+(-a)=0,那么(-8)+x=0可得x=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y+(+3.75)=0,可得y=____________。
4下面的说法对不对?请举列说明。
(1)一个有理数的相反数的相反数就是这个有理数本身。
(2)一个有理数的相反数一定比原来的有理数小。
(3)-a是一个负数。
作业
在数轴上记出2,-4.5,0各数与它们的相反数,并指出表示这些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多少。
七年级数学教师万能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进一步了解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掌握有关的符号表示;
(2)让学生经历用三角板、量角器画平行线的方法,积累操作经验;
(3)在实践操作中,探索并了解平行线的有关性质;
2、数学思考
能在观察和想象两直线存在平行关系,并在实践、探索中获取平行线的有关性质。
3、解决问题
能在观察、想像、实践、操作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初步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4、情感与态度目标
认识到通过观察、想象、实践、操作、归纳可以获取数学知识,体验数学活动富有探索性,人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平行线”是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第二节内容,本节内容安排三个课时,这一课时是本节内容的第一课时,在这一课时里,通过让学生观察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模型,想象有转动的过程中存在有相交的情况,从而得出概念及平行公理,那么本课时教学内容的设计意图主要是让学生在观察、想象两条线存在平行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两直线平行的有关性质,为今后学平行线的判定做好铺垫。本课设计的主要思路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实践、操作等方式,使学生经历实践、分析、归纳等过程,从而获得相关结论。
学生在观察、实践、操作之前,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想象木条在转动过程中的位置变化情况;2、实际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是平行线段,要把它们看成直线;3、强调画平行线时要使用工具,不能徒手画,还注意不能只画横平或竖立的图形,要让学生画出一些变式图形。
三、学校与学生情况分析
万宁市第二中学是万宁市一所普通中学,大部分的学生来自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一般。我校七年级的学生没有通过选拔考试,只是按要求就近入学。因此,大部分学生的基础以及学习习惯较差。但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淡化了知识传授、接受学习、模仿训练等传统的模式,而注重学生学习兴趣与态度的培养,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另外,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都具有好动、好胜、好强的心理特点,现在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学生已初步形成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学风,学生之间互相提问的生生互动的氛围已逐步形成。
七年级数学教师万能教案【篇4】
一、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理解相交线、垂线的定义,在具体的情景中了解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定义,能找到图形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以及对顶角。
2、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观察推断等方法准确找到图形中的邻补角、对顶角,能够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识图能力,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的性质与应用,以及对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概念和应用的理解。
2、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通过多媒体展示自然界中的相交线的图形,和同学们探讨自然界中还存在哪些相交线的图形,帮助同学们理解数学和生活的紧密关系。
2、尝试活动:让同学们提前准备道具,在课上用剪刀剪纸,并且提出问题,在剪纸过程中如果把剪刀看成两条线,则在剪纸的过程中剪刀发生了哪些变化?
3、抽象图形:抽象出具体的图形,和同学们一起给出相交线的定义。
4、尝试探究:任意画两条相交的直线,形成四个角,让同学们把形成的四个角两两一组结对,一共能有几种,并且提问角一和角二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角一和角三呢?
5、尝试反馈:在和同学们的探讨中和同学们一起给出邻补角和对顶角的定义。
6、在相交线的模型中,如果两条相交线形成的四个角为直角,介绍垂线的定义。
7、进一步研究:在研究了一条直线与另一条直线之间的关系之后进一步研究一条直线与两条直线分别相交时,讨论没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之间的关系,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定义。
四、总结拓展
引导同学们一起进行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并强调对顶角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五、布置作业
第七页,第二题,第六题,第十题
七年级数学教师万能教案【篇5】
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演示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模型(如课本p13图5?2-1)让学生观察,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直线a与b不相交的位置呢?这时,直线a与b的位置关系如何?在这种位置时,又有哪些性质?
揭示课题(板书):5.2.1平行线
(二)探讨“情境引入中的问题”
活动一:
活动内容: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两直线被第三直线所截的模型,进行转动操作实践(固定b与c,转动a)。
活动方式:每位同学都动手实践,同桌互相交流,并在班上反馈。
提出问题:
(1)转动a,直线a从在c的左侧与直线b相交逐步变为在右侧与b相交,大家仔细观察,再想象一下,在这个过程中,是否存在a与b不相交的位置?
(2)在生活的身边,有很多线是平行的,大家找一找,我们教室里的哪些线是平行的?校图内有哪些线是平行的?
(3)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平行线,也找出了很多的平行线,那究竟怎样的线叫平行线?
(4)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
活动结论:
①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②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与平行。
注:教师通过实例告诉学生,平行线必须在同一平面内。
活动二:
活动内容:让学生回忆活动一或让学生再次转动木条a,并仔细观察其变化情况,在黑板上出示课本p14图5.2-3,让学生画平行线。
活动方式:每位同学都动手操作实践,以前后桌四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并选出一位代表在班上反馈。
提出问题:
(1)在活动一:转动木条a的过程中,有几个位置使得a与b平行?
(2)让学生拿出工具画图,在p14图5.2-3中,试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出几条?再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出几条?
活动结论: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活动三:
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自己准备好的图片(课本p14图5.2-2),让学生观察、分析、讨论、交流。
活动方式:每位同学都仔细观察分析,以前后桌四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并选出一位代表在班上反馈。
提出问题:
(1)平行线在生活中到处可见,有时也可组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教师出示如课本p14图5.2-2的左图),在这一个图片中,哪些线是平行线?他们之间又有什么位置关系?
(2)在体育活动中也存在着平行线(教师出示如课本p14图5.2-2的右图),在这个图片中,旅游池中的隔道绳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
(3)以上两个实例中,说明了平行线具有什么性质?
活动结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三)知识的巩固与应用
1、课本p19习题5.2第7题。
2、选择题(用小黑板展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过任一点p可以作已知直线a的平行线。
b、同一平面内的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是平行线。
c、过直线外一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d、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四)小结
从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由学生自己小结)
(1)知识内容小结:①平行线的定义及其符号表示法。
②平行线的两条性质。
(2)学习方法小结:可以通过观察、想象、实践、分析等方式,来获得平行线的有关知识。
(五)作业布置
课本p20习题5.2第11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了三个活动来完成,上完这节课后,自我感觉比较好,因为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比较积极、主动,由于七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对模型、图片都比较感兴趣,全班学生都认真、主动地参与了观察、想象、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得出结论。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
感到不足的地方:第一,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够好,有少部分的学生虽然积极参与了活动,但难于得出结论;第二,在实践画图的过程中,操作显得不够熟练;第三,由于学校班额的人数过多,在小组讨论、发表意见时,不能够让所有小组的代表都有发言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