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说课稿 > 学科说课稿 > 生物说课稿 >

高二生物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 小龙 生物说课稿

说课稿的撰写,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能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高二生物课程教学设计方案规范是怎样的?下面给大家整理了一些高二生物课程教学设计方案,供大家参考。

高二生物课程教学设计方案精选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使学生理解矿质元素的概念,了解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的种类和来源

2、使学生理解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过程及其与植物根细胞呼吸作用之间的密切关系

3、使学生理解根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与根吸水的联系和区别

4、使学生了解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形式、运输方式和利用特点

5、使学生了解合理施肥、无土栽培原理和实用。

二、能力方面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过程与呼吸作用的关系以及分析影响根吸收矿质离子的环境因素,训练学生分析实验和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通过在教学中介绍合理施肥、无土栽培原理和实用,增加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培养学生关注科学、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对学生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主要讲述了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矿质元素的运输和利用、合理施肥以及无土栽培的基础知识。

1、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教材在第一章中已经学习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基础上讲述了:

(1)什么是矿质元素

将植物烘干后充分燃烧,植物体中的C、H、O、N元素会以二氧化碳、水分、分子态氮和氮的氧化物等气体形式散失,而矿质元素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于灰分中,所以矿质元素元素也叫做灰分元素,它们主要是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氮元素虽在燃烧过程中散失,不存在于灰分中,但是氮与其它矿质元素一样,也是植物从土壤中以无机盐的形式吸收来的,因此,也将氮归于矿质元素一类。

(2)什么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目前,科学家确定的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有13种,其中N、P、S、K、Ca、Mg等6种属于大量元素,Fe、Mn、B、Zn、Cu、Mo、Cl等7种属于微量元素。

(3)简要地讲述了确定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的方法

在人工配制的培养液中,除去某一种矿质元素后,植物的生长发育不正常了,而补充这种矿质元素后,植物的生长发育又恢复正常的状态,就说明这种矿质元素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2、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

教材主要从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器官、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主要部位、矿质元素的存在形式、矿质元素被植物吸收的形式、根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几个方面介绍了植物对矿质元素离子吸收,其中根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是重点,也是难点,这个过程教材概括为两步:首先矿质元素离子通过交换吸附到根细胞表面;然后吸附在根细胞表面的离子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内。

教材特别强调了根对矿质元素离子吸收与根细胞呼吸作用的密切关系。

3、矿质元素的运输和利用

(1)矿质元素的运输

教材简要讲述了矿质元素进入根毛以后如何最终进入导管和矿质元素如何被利用的知识。教材还通过列举科学家所做的实验强调了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与根对水分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即植物运输水分和运输矿质元素是一个同一过程;而植物吸收水和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不是同一过程,因此蒸腾作用能促进水的吸收和运输,也能促进矿质元素的运输的道理,但不能促进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

教材还提到了植物体除了根以外、叶片等部位也能吸收矿质元素离子,及其在农业生产实际中的重要意义。

(2)矿质元素离子的利用

教材介绍了矿质元素离子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形式与其能否被重复利用之间的关系。

4、教材注意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概括地讲述了合理施肥的基础知识,并且简要讲述了无土栽培这一新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以及优点。此外,本节还在“课外生物科技活动”栏目,鼓励学生利用无土栽培技术培养植物。

教法建议

1、引言

课前指导生物小组的同学用完全培养液和缺素培养液培养出一些植物体,以便课上展示给学生,引发他们对矿质元素对植物生活的作用的思考,以此引入本节内容。

也可以从分析植物体内化学物质的元素组成入手引入课题。例如,植物体内的物质中,蛋白质通常含有N,S、叶绿素含有Mg,核酸含有P,但植物体通过光合作用可从二氧化碳获得C和O,通过根的吸水中获得H和O。以此引导学生分析出植物体内含有的元素种类与植物吸收的元素种类之间的矛盾,从而很自然地引入植物还可从土壤吸收矿质元素这一事实。

也可以从根的渗透吸水直接引入,因为学生都知道土壤溶液中还溶解有各种矿质元素离子,这时可引发学生思考:溶于水的这些矿质元素离子是否是和水一起被吸收的?从而引入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

2、矿质元素的概念

和根对水分的吸收情况一样,学生在初中已学过有关无机盐吸收有关的初步知识,因此,教师可提出一些问题,以了解学生对矿质代谢的理解程度,找出学生对矿质代谢理解上的偏差和不足,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在讨论了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矿质元素的概念、必需元素的概念、植物体内哪些元素是大量元素、哪些元素是微量元素。

可把学生讨论的重点放在“如何确定某种元素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的方法?”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设计方案,以便渗透研究方法,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研究问题的思路有重要作用。

3、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过程,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1)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交换吸附

这是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第一步

可先让学生做《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离子交换吸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或实验结束后,教师通过一系列问题串引发学生对交换吸附的思考和理解。

学生在讨论问题时,教师可根据需要适当做一些知识和方法上的提示,最终使学生明白矿质元素离子交换的原理,然后可就上述实验做进一步讨论。

(2)吸附在根细胞表面的离子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内

可让学生回忆主动运输所需要的条件,即需要ATP和膜上有相应的载体蛋白;进而讨论“为什么矿质元素离子具有选择性?”等问题

(3)根对矿质元素离子和水分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是教学的难点。

引导学生讨论一些实验问题的基础上加深对上述观点的理解

4、矿质元素的运输和利用

(1)矿质元素的运输

引导学生讨论出植物运输水分和运输矿质元素是一个同一过程;而植物吸收水和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不是同一过程,因此蒸腾作用能促进水的吸收和运输,也能促进矿质元素的运输的道理,但不能促进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

老师可向学生介绍植物体除了根以外、叶片等部位也能吸收矿质元素离子,及其在农业生产实际中的重要意义。

(2)矿质元素离子的利用

教材介绍了矿质元素离子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形式与其能否被重复利用之间的关系。

5、教材注意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概括地讲述了合理施肥的基础知识,并且简要讲述了无土栽培这一新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以及优点。此外,本节还在“课外生物科技活动”栏目,鼓励学生利用无土栽培技术培养植物。

高二生物课程教学设计方案精选篇2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渗透作用的原理,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水分的运输、利用和散失以及合理灌溉等方面的知识内容。

1、渗透作用的原理和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教材选简要介绍了一下植物吸收水分的器官(主要器官是根,叶等器官也可以吸收水分)、吸收水分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的表皮细胞)、植物根尖的结构、以及植物吸收水的两种主要方式,即吸胀吸水和渗透吸水,指出未成熟的植物细胞,还没有形成大液泡,主要依靠吸胀作用吸水;而成熟的植物细胞,即有大液泡的细胞主要以渗透作用方式吸收水分。

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渗透吸水原理,教材通过分析渗透装置,总结出:

(1)渗透作用的概念。即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2)发生渗透作用的两个条件。即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之间具有浓度差。

接着分析为什么一个成熟植物细胞相当于一个渗透系统,指出当成熟的植物细胞具备上述两个条件时,就会发生渗透作用。

然后安排学生做《实验九、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以验证成熟植物细胞的确是一个渗透系统。

2、水分的运输、利用和散失

水分是如何从根毛细胞最终进入植物体的每一个细胞的呢?

(1)教材先分析了土壤溶液中的水分进入根尖以内的导管的两条途径

①另一条途径是通过渗透作用进入根尖成熟区的表皮细胞、并且通过成熟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层层细胞向内渗入,最终进入导管。

②一条途径是通过成熟区表皮细胞细胞壁,以及成熟区表皮细胞以内层层细胞之间的细胞间隙向里渗入,最终进入导管。

(2)教材接着又简单介绍了水分如何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在值物体内的运输、以及少部分水被植物体利用和大部分水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掉的情况

3、本节的最后教材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简要讲述了合理灌溉的原理和应用。

高二生物课程教学设计方案精选篇3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染色体结构的交异”“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以及实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是需要学生了解的内容,教材通过4个示意图直观形象地说明了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是本节的教学重点,涉及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信体等概念,其中“染色体组”是本节课的核心概念之--。理解这概念,才能正确理解依据染色体效目变异衍生出的单倍体育种技术和多倍体育种技术。

学习本节之前,学生e经学习了近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即遗传规律)、减数分裂、DNA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基因概念和功能的知识。因此,将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知识结合,能帮助学生构建更为直观而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对“遗传和变异”整体理解,也可为介绍人类进传病、生物育种及生物进化等知识作铺垫。

染色体变异发生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是细胞分裂异常产生的结果,因此细胞分裂是染色体变异的细胞学基础。如果以学生已经掌握的细胞分裂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将会大大地降低学习的难度,并能有效帮助学生从已有知识中构建出新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本节主要的知识点及突破方法

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较集中,如染色体组的概念及数目判断方法,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之间的关系,多倍体和单倍体育种等方面,突破方法如下

(1)染色体组概念:以辨图、设问、讨论和复习的方式理解染色体组的概念。染色体组的概念较为复杂,如果直接讲述,学生很难理解其实质。可以从展示男性人体染色体组成自制模型,让学生回顾同源染色体的概念,然后将人类染色体分成两组,让学生观察并讨论两组染色体组异同点等方式人手,设置一系列的问题情境,通过联系以前所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染色体组的概念。

(2)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概念:通过具体实例概念的辨析和对比,认识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之间的关系。单倍体的概念是教学中的难点。教师可以采用教材中提供的蜜蜂的实例来分析蚱王、工蜂和雄蜂体内的染色体组数目,提出单倍体的概念,并设置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区分单倍体与一倍体,单倍体、二倍体与多倍体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单倍体与多倍体育种:用图解、事例和图表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多倍体和单倍体育种。二倍体、多倍体和单习是建立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之上的。单借体具有可比性将多低体和单伤体育种放在一-起来学习,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育种的学

(4)染色体结构变异:以辨图、设问、讨论的方式理解染色体结构变异。

(5)“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学生先进行实验设计,制定实验方案后,第2节课进行实验操作。二、学情分析

作为高二学生已经学过染色体、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等概念,为染色体组等新概念的构建奠定了认知基础。前面学习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等基础知识,为创设问越情境,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开展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可能。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有精情,但学习的主动性不强,使乏深层次的思考.对基本概念、过程和原理往往一一知半锅,不能灵活远用所学知识。因此,教学中应设置好问题情境,让学生观察动手,思考和讨论,适时引导追时启发和酒时效励由浅人深,构建染色体组等基本概念

三、教学目标

(一)生命观念

1.说出染色体变异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的区别。

2.理解染色体组、单倍体、多倍体的概念、内涵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二)科学思维

1.举例说出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

(三)科学探究

1.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四)社会责任

1.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质疑、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2.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流、尊重他人。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说出染色体数目变异

难点:1.理解染色体组概念

2.理解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及其联系

五、教学策略

1.通过多媒体直观了解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概念、种类

2.通过具体事例、概念的辨析和对比,认识染色体结构变异

3.以辨图、设问讨论的方式理解染色体结构变异

高二生物课程教学设计方案精选篇4

一、知识方面

1、使学生理解矿质元素的概念,了解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的种类和来源

2、使学生理解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过程及其与植物根细胞呼吸作用之间的密切关系

3、使学生理解根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与根吸水的联系和区别

4、使学生了解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形式、运输方式和利用特点

5、使学生了解合理施肥、无土栽培原理和实用。

二、能力方面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过程与呼吸作用的关系以及分析影响根吸收矿质离子的环境因素,训练学生分析实验和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通过在教学中介绍合理施肥、无土栽培原理和实用,增加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培养学生关注科学、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对学生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主要讲述了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矿质元素的运输和利用、合理施肥以及无土栽培的基础知识。

1、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教材在第一章中已经学习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基础上讲述了:

(1)什么是矿质元素

将植物烘干后充分燃烧,植物体中的C、H、O、N元素会以二氧化碳、水分、分子态氮和氮的氧化物等气体形式散失,而矿质元素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于灰分中,所以矿质元素元素也叫做灰分元素,它们主要是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氮元素虽在燃烧过程中散失,不存在于灰分中,但是氮与其它矿质元素一样,也是植物从土壤中以无机盐的形式吸收来的,因此,也将氮归于矿质元素一类。

(2)什么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目前,科学家确定的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有13种,其中N、P、S、K、Ca、Mg等6种属于大量元素,Fe、Mn、B、Zn、Cu、Mo、Cl等7种属于微量元素。

(3)简要地讲述了确定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的方法

在人工配制的培养液中,除去某一种矿质元素后,植物的生长发育不正常了,而补充这种矿质元素后,植物的生长发育又恢复正常的状态,就说明这种矿质元素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2、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

教材主要从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器官、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主要部位、矿质元素的存在形式、矿质元素被植物吸收的形式、根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几个方面介绍了植物对矿质元素离子吸收,其中根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是重点,也是难点,这个过程教材概括为两步:首先矿质元素离子通过交换吸附到根细胞表面;然后吸附在根细胞表面的离子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内。

教材特别强调了根对矿质元素离子吸收与根细胞呼吸作用的密切关系。

3、矿质元素的运输和利用

(1)矿质元素的运输

教材简要讲述了矿质元素进入根毛以后如何最终进入导管和矿质元素如何被利用的知识。教材还通过列举科学家所做的实验强调了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与根对水分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即植物运输水分和运输矿质元素是一个同一过程;而植物吸收水和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不是同一过程,因此蒸腾作用能促进水的吸收和运输,也能促进矿质元素的运输的道理,但不能促进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

教材还提到了植物体除了根以外、叶片等部位也能吸收矿质元素离子,及其在农业生产实际中的重要意义。

(2)矿质元素离子的利用

教材介绍了矿质元素离子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形式与其能否被重复利用之间的关系。

4、教材注意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概括地讲述了合理施肥的基础知识,并且简要讲述了无土栽培这一新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以及优点。此外,本节还在“课外生物科技活动”栏目,鼓励学生利用无土栽培技术培养植物。

高二生物课程教学设计方案精选篇5

导入:基因突变导致生物变异的原因是什么?

基因能够发生突变,那么染色体能不能发生变化呢?如果染色体发生变化,它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生物的性状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一、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1.出示投影片:猫叫综合征幼儿照片。

2.让学生观察:患儿的征状---两眼较低、耳位低下,存在着严重的智力障碍。

教师补充说:患儿哭声轻、音调高,很像猫叫。

3.投影片放映:病因---染色体缺失图,包括:

在自然条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染色体发生的结构变异主要有4种:

①染色体缺失某一片断;

②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断;

③染色体某一片断位置颠倒1800;

④染色体的某一片断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4.讲述:猫叫综合征的病因是病儿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这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投影片上的其他几种情况也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变化情况。

5.染色体结构变异,为何能导致生物性状的变异呢?

教师引导学生从染色体结构的变化会引起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和排列顺序的改变等方面来加以思考。

二、染色体数目变异

1.我们已经知道染色体结构变异会导致生物性状的变异,那么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会不会引起生物的变异呢?(回答:会)染色体数目会如何改变呢?(回答:可增加,也可减少)。

2.前面所说的仅是染色体“个别数目”的增加或减少,它只是染色体数目变异的一种类型。

例如,人类有一种叫“21-三体综合征”的遗传病,患者比正常人多一条染色体---21号染色体是三条,其征状表现为智力低下,身体发育缓慢等;

再如,人类的另一种遗传病叫“性腺发育不良(Turner综合征)”,患者少了一条X染色体,外观表现为女性,但性腺发育不良,没有生育能力。

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另一种类型是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为单位成倍增加或减少,这种类型的变异在实践中的应用更为普遍。因此,我们重点介绍后一种类型的染色体数目变异。

3.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染色体组”

放映:动物精子形成过程图

组织学生观察、归纳、总结:

(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二次,结果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减少了一半。

(2)精原细胞和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精子中因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使染色体成单存在。[来源:学,科,网]

(3)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使得生殖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成为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非同源染色体。

出示:雄果蝇染色体的活动投影片。

4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