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说课稿 > 说课稿模板 >

幼儿园语言活动说课稿

时间: 小龙 说课稿模板

说课稿是为了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要怎么写幼儿园语言活动说课稿呢?这里提供一些幼儿园语言活动说课稿,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幼儿园语言活动说课稿【篇1】

一、说教材:

《萝卜回来了》是一篇讲述小动物们相互关心的童话故事,故事中以“萝卜”为线索,将小动物们把萝卜送给朋友分享的一个个情节,串联成一篇充满爱心和喜剧特色的故事。故事采用反复式的结构,类似情节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其中描述小动物心理活动的语句既有重复,又有不一样的内容,既易于为幼儿掌握复述,又对他们有一定的新鲜感,这一种方式给幼儿清楚明了的记忆和想象因素,符合中班幼儿思维的特点,因而可以很好的为幼儿接受。

故事中所反映的“关心他人”、“与人分享”的情感主题,正是当今孩子所缺失的一种美好情感,因为“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以及充斥利益因素的快节奏社会生活,让现在大多数幼儿都缺乏“关心他人”、“与人分享”的情感体验,进而造成了孩子的“霸道”、“自私”,这和我们和谐社会的发展宗旨是背道而行的。新《纲要》中也提出:“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要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可见向孩子进行关爱他人的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我们中班孩子,他们的交往热情日趋高涨,并已逐渐学会了交往,这时候,给他们树立起一个正确的、友善的交往情感态度,对他们今后的为人处世都将起到一个不容忽视的影响。

结合故事特点以及孩子的年龄特点、培养目标,因此我选择了《萝卜回来了》这个故事为活动内容,希望通过故事中善良、生动地人物形象来激发孩子们关爱他人的意识。

二、说教学目标:

(一)根据新《纲要》中的总目标,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三方面提出了以下几个目标:

1、 初步理解故事的内容,了解小动物们相互关爱的美好情感。

这是从孩子的知识培养维度考虑制定的,由于中班孩子的理解水平还处在初级水平,倾听能力还需加强,加上本故事内容是很长的,所以我从故事的线索出发,让幼儿来逐步理解故事内容。

2、学习复述描述动物心理活动的语句。

这个目标是从孩子技能的培养维度出发的,中班的孩子虽然能独立讲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但讲话有时会断断续续,因此,我以语句的复述学习来促进幼儿的完整讲述能力。同时我们也知道“行动和言语是相互强化的”,因此,我把这句心理描述的关键语句提炼出来,语句的复述也是增进孩子感受故事情感的有效方法。

3、体验相互关心、与人分享的美好情感。

这个目标是从孩子情感态度培养维度出发制定的,“关爱他人”、“与人分享”这是故事的主要寓意,也是我们中班孩子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所应建立的情感态度,所以我制定了此情感目标。

(二)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故事的内容,了解小动物们相互关爱的美好情感。

因为故事是语言技能锻炼、情感表述的载体,只有把握了故事内容,才能进一步挖掘其教育意义,所以我把“初步理解故事的内容”作为活动的教育重点。

难点:体验相互关心、与人分享的美好情感。

因为情感的体验是抽象的,中班幼儿的理解水平又有限,所以只有孩子在理解故事内容、充分把握故事人物形象的基础上,移情至自己的生活经验,才能激发起孩子对“关爱他人”、“与人分享”美好情感的真正感悟,所以我把它作为我的活动难点。

三、说教学准备:

本次活动我准备了以下几样物品:

知识准备:幼儿认识故事中所涉及的动物以及食物。

物质准备:雪天背景图一幅,大萝卜图片一张,故事录音,小白兔、小猴、小鹿、小熊角色图片各一张,脚印组合成的箭头、打X的嘴巴图片各4个;幼儿关心他人、与人分享的生活情景图片。

根据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他们的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阶段,注意力也容易分散,因此我利用角色图,能够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同时大萝卜图片和脚印组合成的箭头,清晰地表现出了送萝卜的过程,让孩子清楚地感受到这种“自己舍不得吃,要和朋友分享”的爱的传递过程。幼儿关心他人、与人分享的生活情景图片的运用,可以唤起幼儿的已有经验,以景促情,丰富孩子的表达。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所以我从“支持”、“引导”、“合作”三方面出发,主要采用了下列几种教法:

创设情境诱导法:利用背景图片(大雪天),烘托出“萝卜”的珍贵,这一情景也让孩子进入了故事情境,为后面体验“关爱他人、与人分享”增加了感情砝码。

另外,在幼儿情感迁移部分,我也运用了“创设情境诱导法”,以孩子平时和同伴交往的情境照片,来唤起孩子关爱他人、与人分享的经验。这是因为中班孩子的记忆是无目的的,因而容易遗忘,所以需要一定的情境来激起他的回忆,促进孩子的情感体验。

设问法:“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慧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和鼓舞”,所以每次欣赏之前我都进行了设问,让孩子带着问题进入故事情节,这样不仅增强了孩子的注意力,也让孩子能有目的的倾听故事,利于故事内容的理解。

讲述法:中班幼儿的有意注意增强了,运用语速、音量的变化,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能激发幼儿的情感共识,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帮助幼儿树立简单的是非观念达到教育目的,为提高教学效果和突破重、难点做准备。

直观演示法:由于孩子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阶段,抽象思维还未形成,所以对事物的认识依赖于图片、模型等,这个故事虽然内容重复,但是涉及的人物众多,容易混淆,运用图片的直观演示,让孩子对人物形象以及“送萝卜”的过程能更清楚的把握。

讨论交流法:新《纲要》指出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所以,在活动中我运用了讨论交流发,如讨论:“为什么萝卜又回来了?”、“小动物们为什么都不吃萝卜?”来引导孩子萌发“关爱他人、与人分享”的意识。

(二)学法:

依据“孩子是学习的主人”,我采用了以下几个学法:

观察法:孩子对生动的图片总是有兴趣的,所以我采用观察法,让他们观察背景图(大雪天)以及角色图,这样不仅增强孩子的活动参与性,也帮助孩子抓住故事线索,了解故事内容。

讨论谈话法:幼儿在讨论、谈话中能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这也充分体现了新《纲要》中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的精神实质,同时,讨论的形式能给孩子宽松的讲话空间,利于孩子思维的发展。

视、听、讲结合法:这样让孩子通过多通道器官的感知,把语言和孩子的自我理解有机融合,特别是观察“送萝卜”过程图的环节中,孩子们在明晰角色间关系的同时,听听、讲讲,利于故事内容、语言的学习。

模仿扮演法:这种方法主要运用在“心理描述”语句的学习中,在活动中,让幼儿尝试模仿角色的心理对话,在角色表演中体验同伴间互相关心,愿意与他人分享的美好情感。

情境体验法:情感的激发是需要介质的,特别是中班孩子,孩子处在具体思维像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记忆特点、语言表达能力决定了他们不能把曾今发生的事情带着感情完整讲述出来,所以运用情境体验法,在一幅幅的情景图片帮助下,孩子才有话说,有情抒。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内容重复、语言通俗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激趣导入,引发疑问。——完整欣赏故事,初步了解故事内容。——分段欣赏故事,结合图片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学习心理描述语句。——完整欣赏故事,体验故事情感,迁移故事主题。

1、激趣导入,引发疑问。

师出示背景图,展开谈话:“这是什么季节?”“雪地里有什么?”“这么冷的天,小兔子出来找东西吃,它看到萝卜会怎么样?”

此环节的重点是激起幼儿的兴趣,引出故事的线索,运用了观察法和讨论法,让孩子对故事的背景有一个了解,突出了萝卜的珍贵。同时,在讨论中可能有的孩子会说出“把萝卜吃掉”、“拔萝卜藏起来”等想法,幼儿讨论得出的结论能让孩子在故事倾听过程中产生情感冲突,利于幼儿对故事主题的把握。

2、完整欣赏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师设问:“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小动物有没有把萝卜吃掉?他们是怎么做的?”教师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角色图。

此环节的重点是初步理解故事内容,通过提问法、演示法,帮助孩子了解故事的主要角色,和“萝卜”这一线索的发展情况。

3、分段欣赏故事,结合图片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学习心理描述语句。

师分段讲述故事,并提问:“萝卜是从哪里来的?”,“小兔子把萝卜送给了谁?它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小猴、小鹿、小熊同上)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按顺序摆放角色图和箭头和打X的嘴巴图片,并鼓励幼儿用生动的语言模仿小动物的心理描述语句。随后,教师组织幼儿幼儿观察“送萝卜”路线图,再次用故事中描述动物心理活动的语言来集体介绍送萝卜的过程。

此环节的重点是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学习心理描述语句,教师通过提问法、直观演示法的教法帮助孩子了解故事中情节的发展顺序,幼儿通过视、听、讲结合法,模仿扮演法来学习重复的语句,增进对故事情感的理解,“送萝卜”路线图的运用帮助孩子清楚了解了故事发展的顺序,解决了本环节的重点。

4、完整欣赏故事,体验故事情感,迁移故事主题。

教师提问:“萝卜是谁第一个发现的?最后又回到了谁的手里?小动物为什么都不吃萝卜?”“你喜欢故事中的小动物吗?为什么?”通过孩子的讨论回答,教师小结:“小动物们知道要关心朋友,有好东西要和朋友们一起分享。”并顺势介绍本故事的名称。

接下来是迁移故事主题,通过提问:“你的好朋友是谁?”“你是怎么样来关心他的?”“好朋友又是怎么样来关心你的?”等鼓励幼儿讲述自己的生活经验,若孩子讲述有困难,教师则可以播放幼儿生活中相互帮忙的情境图片,帮助孩子讲述。最后师小结:“我们小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愿意与人分享,这才是真正的好朋友。”

此环节的重点也是本活动的难点,即体验相互关心、与人分享的美好情感,教师运用讨论交流法、情境体验法来激发孩子对故事情感的把握和迁移,因为孩子的记忆是无意识的,同时孩子情感表达的语言能力还不是很高,所以要依靠一定的具体事物,因此孩子生活情景图片的运用可以达到“以景促情”的效果,解决了本环节的难点。

活动结束。

幼儿园语言活动说课稿【篇2】

一、设计意图:

幼儿的成长倾注了家人、老师、同伴以及社会大家庭大量的心血和爱。小朋友平时可能觉得得到爸爸妈妈的爱是理所当然的。本次活动以“母爱”为支点,截取及格生活中常见的爱表达方式:爱是亲亲热热、爱是为了长大、爱是一起分享、爱是给予帮助。引导幼儿理解、感受爱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体验爱的美好境界!

二、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感受,理解爱的不同方式。

2、体验被爱和爱别人都是一种幸福。

三、活动准备:

爱心卡,字卡,动物爱心图片,录音磁带。

四、活动过程:

(一)出示“爱心卡”,引出主题。

师:这是什么?(爱心卡)

幼:上面还有一个字。

析:幼儿发现卡上有字,顺着孩子们的“发现”,我及时地把问题转到了卡上的字——“爱(love)”,接着自然地导入了我们的活动主题——爱(love)。

师:对,这是一个爱字,下面的love是爱的英文字母。

师:什么是爱?

析:没有答案的问题,给孩子一个自由讲述的空间。让孩子可以把所自己认为的爱可以随意表达出来。

(二)感受、理解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师:刚才小朋友讲了很多的爱,我这里也有一些爱的故事,请你们来看看,里面都有哪些爱?他们的爱是怎样的爱?

析:让幼儿带着问题去看图。

2。提问,依次出示相应图片。

师:谁来说说你在图片里看到了什么样的爱心故事?

图一:猫妈妈和小猫的爱心故事。

师:猫妈妈和小猫在干什么?它们为什么抱在一起?

析:这个提问给了孩子大胆想像,充分讲述的自由。

师:谁知道“亲亲热热”表示什么意思?还有什么动作可以表示亲亲热热呢?

幼儿模仿亲亲热热的动作,感受爱是亲亲热热。

师:猫妈妈用“抱抱”来表达对小猫的爱;小猫觉得爱就是亲亲热热。(出示字卡——亲亲热热。)

析:让幼儿运用肢体语言这种特殊的表现、交流方式来感受爱,不但增进了与同伴的友谊,而且帮助幼儿理解了爱的表达方式。

图二:熊妈妈和小熊的爱心故事。

师:哎呀,小熊怎么了?胸妈妈怎么背对着小熊,不去救它呀?

析:小朋友不知道“小熊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学会游泳的”这一知识。在缺乏这种经验的时候,他们都以为是小熊掉到河里了。

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其实小熊是被它的妈妈故意推下水的。

师:你们觉得熊妈妈爱小熊吗?

师生共同举手表决“爱”与“不爱”。

帮助幼儿理解“爱是为了长大”。

师:其实熊妈妈非常爱小熊,因为小熊在成长过程中必须学会游泳这项本领。它把小熊推下水是为了帮助小熊早一点学会游泳。

师:现在你们觉得熊妈妈爱小熊吗?熊妈妈的爱就是为了熊宝宝快快长大。(出示字卡——为了长大。)

析:老师的引导给另外幼儿知识的点拨,孩子们了解到熊妈妈的这种爱其实是在锻炼小熊,他们对熊妈妈的态度便有了一致的改变____熊妈妈是爱熊宝宝的。

图三:蜜蜂妈妈和小蜜蜂的爱心故事。

师:蜜蜂妈妈是怎样爱她的孩子的呢?

师:小蜜蜂们品尝着香香甜甜的花蜜,高兴地说:“爱是一起分享”。(出示字卡——一起分享)

师:你有了好东西时和别人一起分享吗?

幼儿互相交流分享的经验。

析:为了帮助幼儿理解”一起分享”的含义,让幼儿结合自己的分享经验来说一说,为他们提供一个在集体面前展示自己爱心的平台。

图四:蚂蚁妈妈和小蚂蚁的爱心故事。

师:蚂蚁妈妈爱它的孩子吗?它有时怎样表达对孩子的爱的呢?

师:蚂蚁妈妈在小蚂蚁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小蚂蚁帮助。小蚂蚁觉得爱就是给予他人帮助。(出示字卡——给予帮助。)

师:除了妈妈给了小蚂蚁帮助,还有谁也帮助了小蚂蚁?(小树叶、小树枝)

相互讨论:平时你帮助过别人吗?有没有得到别人的帮助?你帮助了别人心里觉得怎么样?

析:再一次为幼儿提供相互讨论的机会,在又一次的经验交流中,使他们体验相互帮助带来的快乐。

师:在生活中,小朋友得到了爸爸妈妈、大家对你的爱,你觉得很幸福,你爱大家吗?你是用什么方式表达对大家的爱?你给了别人你的爱,你觉得幸福吗?

析:让幼儿在讨论中体会到、领悟到原来得到别人的爱和爱别人都是快乐的、幸福的。

师小结:是呀,被别人爱和爱别人都是一种幸福。

(三)延伸活动

师:老师为大家都准备了一张爱心卡,小朋友可以把你得到的爱或者你对别人的爱画在上面,并和小朋友来交流交流。

最后并把画好的爱心卡挂到爱心树上。带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

析:最后运用绘画的形式,是想让小朋友通过这种方式对得到别人的爱和你对别人的爱有一个更深一步的理解和落实。

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小朋友对这个活动的内容从他们的反映上来说,是落实下去了的。就是对四幅图进行讲述落实时,对“爱是亲亲热热”这个比较好理解的,落实得很多,而对后面“为了长大”“给予帮助”反而没有深入进去,简单过去。应对后面两个多点时间进行讲述分析。

幼儿园语言活动说课稿【篇3】

一、说教材:

《微笑》是一个美丽的散文故事,它采用了拟人的手法,通过简练优美的语言把弱小的小蜗牛用自己甜甜的微笑给整个森林带来快乐,从而自己也快乐起来的经过描写的形象逼真。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小蜗牛的助人之心和与朋友的友爱之情,体会到为朋友做事的快乐;理解无论能力大小,都可以关心别人,给别人送去快乐的道理。中班的孩子词汇量和种类不断增多,对词意的理解也比以前深刻,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所以我把教材中"小鸟为朋友歌唱、大象为朋友盖房子、小兔为朋友送信"改为短句"我可以为朋友歌唱,让他们快乐;我可以为朋友盖房子,让他们快乐",主要是通过幼儿掌握故事中出反复出现的短句型发展幼儿的连贯性语言。中班幼儿正是加速去除自我为中心的意识阶段,故事中小动物之间的相互友爱可以促使幼儿社会性情感的形成,培养关爱、同情、友好、合作的行为。

二、说目标:

对于文学作品欣赏的教学不能脱离语言领域的价值,学习作品中优美的语言,感受语言所表达的情感,要达到此目的必须引导幼儿理解作品人物形象,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在次基础上扩展想象仿编或续编。所以结合故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

1.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和小动物之间的友爱,懂得无论能力大小,都可以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道理。

2.学习用"我可以让他们快乐"的句式仿编故事中的短句,萌生给朋友送去快乐的意愿和行为。

三、说重难点重点:

因为只有把握了故事的内容,才能进一步挖掘其教育意义,所以把目标1作为教学的重点目标。

难点:中班的幼儿的理解和表述能力增强,但是对短句的仿编和情感的迁移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把目标2作为教学的难点目标。

四、说教学准备

(为更好地开展活动,我进行了教学前的准备)物质准备:故事课件、背景音乐、大图片(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图片与课件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经验准备:了解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为理解故事做铺垫。

五、说过程本次活动我预设为四个环节:

"引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分段欣赏、理解故事内容""分析讨论、感受作品的美""经验迁移、仿编短句"来完成活动,通过音乐的渲染氛围、图片的直观演示、有感情地讲述、设疑、给难点构建支架,让幼儿通过欣赏、发现、质疑、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想法。

下面具体谈谈每一个环节的开展

(一)引入活动、激发兴趣你觉得你什么时候最快乐?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讲一个关于快乐的故事。

(二)分段欣赏、理解故事内容我采用分段教学来欣赏作品。

教师讲述故事第1、2两段分别提问

(1)小动物们都在为自己的朋友做什么?

(2)小动物们都是怎么说的?

(3)讨论:小蜗牛为什么不高兴?小蜗牛能为朋友们做什么,让朋友们高兴呢?

(三)教师讲述故事第3段提问:小蜗牛做了什么让朋友们高兴?(分析:采用分段教学来欣赏作品,在次环节中使用音乐背景,让幼儿更好地感受故事的优美,以提问的方式加上课件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讨论和质疑促使幼儿发挥想象力,完成重点目标中的理解故事内容。在故事理解的过程中我会强调"我可以让他们快乐"的句式,不仅学习语言短句,也为解决后面的难点短句仿编做好铺垫)(三)完整欣赏完整欣赏,同样配以优美的音乐和课件。提问:

1.小蜗牛是怎么给大家带来快乐的?

2.小蜗牛为什么要把微笑送给别人?

3.小动物们收到蜗牛的微笑为什么都笑了?

4.森林里的小动物都夸小蜗牛棒,你们想小蜗牛知道会会怎么样呢?

5.你们认为小蜗牛、小兔、大象都是怎么样的小动物呢?

(分析:中班幼儿在初步感知故事时,对故事的内容和情感的理解都是零碎,此环节中我通过归纳性的提问,帮助幼儿梳理故事内容,引导幼儿感受森林里小动物们之间热烈欢快的气氛和充满关爱的情感,懂得不管能力大小,都可以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道理。完成重点目标)

(四)经验迁移,仿编短句

出示多幅有关于小动物相互帮助的图片,引导幼儿用"我可以让他们快乐"的句型来表述。

6.我们能为周围的人做什么让他们快乐呢?

六、说活动特色我认为我今天设计的活动还是有特色的。

1.注重情感的渲染:以优美的音乐来烘托情感氛围,可以使整个活动被浓浓的关爱情感包围,给幼儿以心灵美的情感体验。

2.注重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活动中教师利用图片为幼儿的第一次仿编提供了支架,降低了方便的难度,给幼儿说的信心。第二次没有图片的支持让幼儿仿编,体现了递进性和层次性。

3.强调幼儿在前:活动中故事的理解和情感的感受,教师都是通过设疑引导幼儿主动思考。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这个活动肯定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师能给予批评指正,让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长!谢谢!

教学反思:

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一听老师说要讲故事,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极渴慕地望着老师,都希望快一点听老师讲故事。在完整的欣赏了故事后,孩子们不由的发起了感慨,为此,教师让孩子们互相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看法,给幼儿创设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幼儿都积极发言,用语言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随后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故事,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幼儿园语言活动说课稿【篇4】

一、说教材

(一)教材来源

书本、《指南》精神、相关政策规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要满足幼儿兴趣与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二)活动对象

分析中班幼儿年龄特征分析

(三)活动目标

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及《指南》的要求,我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标如下。

(四)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针对以上分析,我将活动的重点确立为:__难点确立为__对于突破重难点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引导幼儿轻松学习;对于突破难点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注重多观察,多实践,使幼儿在亲身体验中感知事物的渐变过程。

二、说教法

(新《纲要》提出,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并能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因此,本活动教师将充当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根据小班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始终贯穿直观性原则,结合多种教法进行活动。)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所倡导的: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本次活动将采用(__情境教学法、游戏法、演示法、直观法、谈话法、操作法、视听唱法、赏识激励法、故事想象法、启发联想法、运动觉参与法__)等教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实现预期活动目标。

三、说学法

根据本活动对象的年龄特征,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主要有(__游戏法、尝试法、多种感官参与法、交流讨论法、操作体验法__)等,以培养幼儿__的能力。

四、说活动流程

(一)导入环节:

(游戏导入、语言导入、故事导入、视频、音乐……)

(五)活动延伸

五、活动反思

本活动聚焦于__(生活中常见的…幼儿感兴趣的…),从幼儿感兴趣的__引入,引起幼儿生活经验的共鸣,同时运用多媒体调动幼儿的视觉、听觉,辅之以趣味性的游戏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为幼儿创设了观察、想象的空间以及锻炼语言的机会,既有师幼互动,又有幼幼互动,整个教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层层递进,环环紧扣,有效突破重难点,完成活动目标。

幼儿园语言活动说课稿【篇5】

一、说教材:

《小乌龟上幼儿园》这个故事选自于小班上学期望整合(一),这一主题中,该故事选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较熟悉并喜欢的小乌龟、小青蛙、小鸭子、小鸡为主角。讲述了一只小乌龟第一天上幼儿园的心境及所发生的事情,最终小乌龟能欢乐地和同伴玩,融入到了团体当中的故事。现独生子女较多,其有较多的幼儿都是爷爷、奶奶带,所以,都比较娇气;并且接触外面的生活较少加上年龄较小,未离开过家长。所以,刚踏入陌生的环境中,难免会哭闹得厉害。为了能使幼儿更快地适应新环境,我觉得这个故事既贴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又贴合孩子的现实需要。所以我选择了这个故事来安抚幼儿情绪,并将它与语言和社会两大领域相结合。

二、教学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语言领域提出:“发展幼儿语言最主要是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进取的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我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本事和思维本事。”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在加上幼儿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不太愿意去倾听。所以,我从认知、本事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目标:

1、认知上:理解故事资料,明白小乌龟为什么要上幼儿园,并加深对小乌龟的认识。

2、本事上: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大胆地表达自我的想法。

3、情感上、愿意倾听故事,体会和新朋友一齐玩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目标中提到:愿意倾听故事、理解故事资料,明白小乌龟为什么要上幼儿园为重点。对于刚入园的幼儿来说情绪还未稳定,会有胆怯的心理。本次活动中的难点是:能大胆地表达自我的想法。

四、活动准备:

小乌龟、小青蛙、小鸭子、小鸡头饰。

五、教学法:

根据幼儿的学习情景,本次活动我运用了传统模式、主角扮演游戏及提问法。

1、传统模式:主要使幼儿能认真倾听故事资料。

2、提问法:幼儿认真倾听过后,教师引导幼儿大胆地把故事资料说出来。

3、主角扮演:充分让他们表现自我、大胆说话进取融入到团体当中。六、说学法:

小班幼儿年龄小,语言表达本事较弱。所以,我想经过主角扮演游戏,让幼儿体验游戏的乐趣,给幼儿供给说话的机会。其主要的目的是帮忙幼儿尽快适应新环境,从而喜欢上幼儿园,并且在简便的氛围中掌握活动重点、难点。

幼儿园语言活动说课稿【篇6】

一、设计意图

歌曲《夏天到》旋律活泼欢快、资料形象生动,问答式歌词描绘了一幅极富童趣夏天场景。歌词资料浅显易懂,音乐情绪活泼欢快,十分适合中班小朋友演唱。

中班幼儿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音乐形象与情绪感知必须借助于多种感官进行感知,所以,本次活动我采用多通道感知、情境对唱等方式,引导幼儿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曲资料,感受歌曲情绪,激发幼儿进取参与歌唱活动,并能够倾听同伴歌声、协调一致地演唱。

二、目标定位

从中班幼儿已有学习经验与年龄特点出发,本次教学活动目标确定如下:

1.感受三拍子歌曲强弱节奏,学会用愉快情绪演唱歌曲并初步学习对唱。

2.进一步感知夏天有关特征,懂得夏季卫生重要。

3.激发幼儿进取参与歌唱活动,体验歌唱活动欢乐。

从活动目标出发,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理解歌曲性质和主要资料,学会用愉快情绪演唱歌曲。活动难点是:能倾听同伴歌声、协调一致地对唱。

为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情境游戏之中,我作如下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开展《欢乐夏天》主题活动,了解夏天主要特征。

2.物质准备:关于歌曲图片、歌曲磁带。

三、教法学法

新《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构成合作探究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所以,活动中除了以进取饱满情绪影响孩子外,我精选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根据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特点和幼儿语言发展特点,我采用视听唱法,引导幼儿在观察生动形象图片,充分地刺激幼儿视觉,用语言和音乐熏陶帮忙他们简便地理解歌曲资料,熟悉歌曲旋律。

2.根据"先行组织者理论",采用难点前置方法,引导幼儿感知歌曲强弱节奏,并分段学唱。从幼儿熟悉雷声、蛙声入手,引导幼儿感受三拍子强弱节奏,同时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歌曲。

3.根据幼儿活泼好动年龄特点,采用游戏对唱方式,引导幼儿倾听同伴歌声,学习协调一致地进行演唱。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幼儿共同表演舞台,而幼儿是学习活动主体,教师"表演"以及活动中所呈现一切都必须为孩子自然学习服务。所以,我在本次活动中注重幼儿自身学习和体验,采用体验学习法和多种感官参与法,引导幼儿在体验中学习,经过想一想、说一说、看一看、听一听、学一学、唱一唱等多种感官活动,学习演唱歌曲。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活动,激发兴趣。

出示课件一,引导幼儿谈话。(图片资料:夏天风景──雷雨过后,青蛙呱呱叫)

教师:什么季节到了?

幼儿:夏天到了。

教师:你是怎样明白?

师幼互动关键是为幼儿供给宽松和谐环境,激发幼儿进取回应教师提问,开放性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思维,主动回忆日常生活中积累有关夏天知识。在这个问题中,隐含了前半段歌词资料,巧妙地借助图片所展示图像,帮忙幼儿理解并熟悉前半段歌词。同时,也为幼儿熟悉歌曲节奏做了铺垫,自然地引出了本活动重点资料:经过模仿雷声和蛙声感知三拍子节奏强弱。

(二)欣赏感知歌曲前半段

1、教师以清唱方式提问:"夏天到了怎样明白?"(即歌曲第一句)

展示雷声和蛙声节奏图谱,鼓励幼儿按图示有节奏地念出后半句歌词,并用动作区分强弱节奏。

2、欣赏歌曲前半段,教师清唱

提问:夏天到了,你心里觉得怎样样?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个体,他们思维方式和感受都有所不一样,回答可能多种多样。如何提升幼儿对夏天认识,使他们学习变得主动并且有意义,需要教师灵活机智引导。歌曲前半段与后半段节奏相同,但歌词资料、歌曲旋律有明显区别,所以我先让幼儿熟悉前半段。

提问:你最喜欢歌曲中哪一句?请你来唱一唱。

一首歌曲一下子学会有点困难,但让孩子在熟悉音乐后,唱出自我最喜欢一句并不难。并且,中班孩子已有必须表现欲望了,让他们当个小教师,他们会争先恐后,使以往枯燥学唱环节生动起来。当然,孩子如果唱得不是很准确,教师要及时引导,并努力引导他们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发展。此环节要异常注意面向全体,尤其是本事较差、胆子较小幼儿更应给予进取鼓励和机会。

3、教师与幼儿用问答方式练习歌曲前半段

(三)整体学唱歌曲

1、教师清唱歌曲后半段,提问:歌曲里还唱了些什么?

出示图片,提示幼儿学念后半段歌词。后半段歌词比较多,幼儿记忆时相对要困难一些,所以,除了图片提示之外,我还采用教师语言暗示、动作暗示等方式帮忙幼儿熟记。

2、用几种不一样演唱方式激发幼儿学唱兴趣。如:教师领唱幼儿用单音字哼唱旋律;教师和幼儿互相接唱;边做动作边唱等等。

孩子对一种表现方式兴趣不是十分持久,所以我们能够尝试让孩子用不一样唱形式来学唱歌曲。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这样变化方式很受孩子欢迎。同时,幼儿在学习前半段歌曲基础上,对歌曲旋律和节奏已经有必须感知,很快就能跟上教师领唱。

3、分组对唱歌曲(问答式对唱前半段、团体合唱后半段)

问答式前半段歌曲十分适合孩子们进行对唱。在这环节中,我先采用教师与幼儿问答对唱方式,再请幼儿自由分组进行对唱,随后请个别幼儿与团体对唱……尽可能多地为幼儿供给表现机会,让幼儿在不一样演唱过程中体验歌曲愉快情绪,以及三拍子强弱节奏。《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培养幼儿大胆表现自我情感和体验本事、鼓励幼儿用自我喜欢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所以我采用多种对唱方式鼓励幼儿表演歌曲,这是孩子领会歌曲一种升华,也是孩子们喜欢一种学习方式。

(四)活动延伸

夏天到了,小朋友们异常高兴,因为夏天有许多与春天不一样地方,我们去找找看,把夏天这些异常地方编进歌词里,唱给大家听。

活动延伸是为了孩子再一次巩固所学到本领,并给每个孩子都有表现表达机会,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成功喜悦,以增强他们自信心。孩子们在夏天主题活动中积累了很多有关夏天知识,也必须能够创编出很多新歌词,我鼓励他们相互做小教师,学学别人编新词,既满足了幼儿充分表现自我需要,也为孩子们巩固歌曲旋律、节奏供给了反复练习机会。

幼儿园语言活动说课稿【篇7】

一、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是“红黄蓝绿”这个主题的一个部分。幼儿通过前两周的活动,感知了美丽、丰富的色彩藏在哪里——红彤彤的太阳、黄橙橙的梨子、蔚蓝的天空等等。在秋景迷人的季节里,孩子们运用自己的感观发现秋天的变化,并感受到秋天是多姿多彩的。正是这样的生活经验,为本次的活动做了很好的铺垫。《秋天的颜色》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诗。它从多角度引导幼儿感受秋天的变化,以及颜色的绚丽多彩。重复的句式让幼儿更加便于记忆和理解。同时,通过仿编活动,可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能提高幼儿与同伴交流的能力,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二、说教材:

(一)活动目标:

中班幼儿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能观察到秋天的各种变化,同时他们的语言能力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能基本讲清楚自己所看到的事物及其变化。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几点目标:

1、理解散文诗的内容,知道秋天是美丽多彩的。

2、按照散文诗中的内容仿编句子。

(二)重点和难点:

到了中班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模仿能力较强,语言发展比较好了,但让他们将自己的生活经验用散文的形式表现出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学习按散文诗的内容仿编句子既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

另外,我们班的幼儿大部分对文字符号有一定的认识,在绘画方面也有一定的经验,因此将图文结合记录仿编的句子也将是本次活动的一个难点。

三、说教法:

本次活动运用了谈话法、讲解演示法、记录法等教学方法。

在活动中我主要是以幼儿所熟悉的且优美的散文诗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再用谈话的方式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最后让幼儿大胆地将仿编的内容记录下来,展示给同伴,让他们相互交流,使每个人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促进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

四、说学法:

纲要中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幼儿对秋天有一定的感性经验,他们学习的正是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在这样的前提下,幼儿有谈话的内容,想说的愿望,教师再及时地将他们仿编的内容记录下来,幼儿会有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心。因此,结合幼儿已有的经验来进行仿编,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幼儿在活动中始终保持自主学习的状态。

五、说活动准备:

活动的准备主要分两个部分:

1、幼儿在成人的帮助下观察秋天,寻找秋天的颜色并做记录,便于教师了解幼儿的知识储备,做好课前的准备。

2、每人2张句型卡、油画棒,是供幼儿记录所用的。

六、说教学程序:

1、欣赏散文诗,初步理解内容。

幼儿在课前与父母一起观察了秋天,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因此在开始时,教师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十分重要。孩子们在交流的过程中将自己所看所听的表达出来,然后再请他们欣赏散文,将他们的以往经验在头脑中进行整理,使他们初步理解散文的内容。

2、欣赏第二遍,感受秋天的绚丽多彩。

第二遍欣赏时,教师结合挂图,让幼儿将头脑中零散的画面组合成一幅完整的图画,更便于幼儿的学习和理解。纲要中提出:“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幼儿在有了前面各项活动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幼儿大胆地讨论,他们就能很快清楚地说出秋天小草为什么是黄色的,枫叶为什么是红色的等等,进而来感受秋天的绚丽多彩。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请幼儿跟着朗诵散文诗,能更好地加深幼儿的记忆。

3、仿编散文诗。

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幼儿学习了散文后,对散文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再用句型卡的方式,图文结合,引导幼儿先学习句型,让幼儿能完整地学说“我问__。告诉我说:‘秋天是__’”为幼儿用散文的方式进行仿编做一定的铺垫,然后再让幼儿将空白处加入自己对秋天的认识,更容易让初学的幼儿学会仿编。这样他们就会树立自信心,以此来激发每个孩子尝试仿编的愿望。

然而在一节活动中难以让每位幼儿来展现自己的想法,纲要中提出:“为幼儿创设展现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及满足他们交流成果的愿望。”因此,我请幼儿在自己的卡片上进行仿编记录,然后提供一面墙将他们的作品展示出来,课后可以让他们能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并从与他人的交流中获得有益的经验,让每一位幼儿得到提高。

教学反思:

秋天到了,大地的颜色也愈加美丽了。诗歌中的菊花、枫叶、松树孩子们都已经认识并熟悉了,这些颜色虽然是单一的,但是综合在一起就巧妙的形成了美丽的颜色,通过让每个孩子都说说自己对秋天的认识,在秋天都能看到哪些不同的颜色,孩子自然就会知道秋天是五颜六色的,看来孩子的体验感受比什么都来得真实。活动中第二环节是整个活动的重点,通过让孩子们欣赏散文诗《秋天的颜色》,让他们感受诗歌所表达的秋天的色彩美和语言美。这一环节的顺利开展教师采用了多种方式。如图文并茂的电脑课件的使用;教师与幼儿的提问互动中回忆、思考,从而达到对散文诗的识记;师生合作朗诵诗歌;幼儿分组扮演角色朗诵诗歌等等,都为这一环节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次活动的高潮部分在于引导幼儿积极创编,发展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让每个孩子将原有经验与散文诗相结合进行仿编,培养幼儿的艺术思维。最后的仿编诗歌,我发现孩子们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很仔细,小朋友对仿编诗歌很感兴趣,于是我就把他们编的句子合起来编到诗歌里,小朋友听到是自己编的句子,都非常兴奋,编的就更起劲了。如有的孩子想象力强我就让孩子自己仿编诗歌,有的孩子稍弱一些,我为孩子提供了很多的图片,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一句句诗歌创编的有模有样。另一方面我想到大部分幼儿都会从常见的事物,比如水果、小草等等来诠释秋天的色彩,但幼儿对一些平常不关注的事物不会引发他们的思考,因此我准备了很多的图片引起孩子们创编的兴趣,这些活动前的思考让我得教学更加严谨、细致。

4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