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案例教学中的设计案例
说课稿可以促使教师深入思考教学方案,注重细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下面给大家整理一些政治课案例教学中的设计案例,方便大家学习怎么写政治课案例教学中的设计案例。
政治课案例教学中的设计案例篇1
友情宣言活动——“友情真谛之我见”
活动过程:
第一步: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对“友谊”或者对“朋友”一词的理解,或说说自己所知道的一些有关友情的名人名言、谚语。(也可以让学生填写教材53页“我对朋友的理解”栏目。)
第二步:请学生走出来,对全体同学宣读自己的“友情宣言”,然后找出自己的好朋友,请他接下去宣读,轮流进行。
二、慧眼识人,慎重交友——辨别真假友情
(_学生交友的现状,认识交友的标准,让学生明确自己不是随意地和任何人都能交朋友的,而是有自己选择的“标尺”。)
(一)童谣频道——播放歌曲《找朋友》
思考与交流——择友标准大家谈:
1.这首幼儿时代就耳熟能详的歌曲,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2.你心目中真正的朋友是什么样的?
3.你的择友标准是什么?哪些朋友可以称为益友?哪些朋友可以称为损友?
(学生发言:3—4人)
(二)情景剧场(小品)
人物:小明、青年、两个坏学生、两个警察。
情节:小明放学后,被两个坏学生拦住抢钱,高个子青年解围。小明感激不尽,视其为恩人,并交为朋友。平时和男青年吃喝玩乐,还学会了抽烟、喝酒。小明受到了欺负,都让青年帮助他打架。有一天,青年偷了一台照相机,让小明帮助藏起来,.小明帮助藏了起来。案发后,两人均被警察抓走。
请学生分析:这个小品说明在交友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
在小品中,小明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能交那些对自己行为产生不良影响的朋友,结交了这样的人做朋友,不会“帮”你,反而会“损”你、“害”你。我们把这种对自己道德品行产生不良影响的朋友称为损友。
孔子也发表过对损友的见解:
损者三友——
友辟:心术不正的人(容易引导你步人歧途)。
友柔:华而不实的人(使你容易变得虚伪)。
友佞:阿谀奉承、花言巧语、谄媚的人(使你目中无人)。
我们的生活要求高质量的生活,我们的友情也需要高质量的友情,与益友交往是高质量的,与损友交往则是低质量的。因此要善交益友,不交损友。
(三)“我谈益友”活动——结交良友
第一步:请学生结合自己的交友经历,自由畅谈一下:自己(学生).与__成为朋友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朋友可以称为益友呢?在自己(学生)心目中,益友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第二步: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归纳结交良友的若干准则,并做简单解释。如:
1.志同道合,共同奋斗——这是结识朋友的基础。
2.坦诚相待,推心置腹——这是结识朋友的标准。
3.彼此勉励,荣辱与共——这是结识朋友的目的。
4.讲求原则,广交益友——要分_真的友情与庸俗的哥们义气。
5.相互尊重,淡泊名利——尊重他人即是尊重自己。
6.心系他人,设身处地——与他人相处,凡事替换一下“位置”。
7.平易近人,宽容大度——适当宽容是化解人与人之间矛盾甚至怨恨的溶液。
8.忠于友情,讲究信誉——诚实守信是我们选择、结识朋友的标准之一。(也可以按照教材进行归纳)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认为益友分为三类:
益者三友——
友直:正直的人(影响你的品行)。
友谅:诚实守信的人(影响你的责任心)。
友多闻:有学问的人(影响你对知识的兴趣)。
这个标准是古人总结的。友情的建立是根据自己的“标尺”选择的结果,在选择朋友时要分_真的友情与庸俗的“哥们义气”的区别。前者以共同的事业为基础,后者以各自的私利为出发点;前者以造福于社会为准绳,后者以满足彼此的私利为准则;前者具有广泛性、原则性,后者却具有狭隘的排他性、不讲原则。
交朋友,建立友情,要有自己的选择,要经过自己认真的思考。交朋友时,要交那些对自己有帮助的朋友。帮助可以是很多方面的:可以是品德方面的,可以是学习方面的,也可以是技能方面的。总之,就是能使自己上进。这样的朋友是应该多交的,我们把这种能够帮助自己上进的朋友称为益友。
(四)乐交需要自己帮助的朋友
温馨故事:快速阅读教材54页王小刚和李小勇的故事。
讨论与交流:你身边是否有你需要的朋友?
教师总结:生活中,人人都希望自己能结交到对自己有帮助的益友,借助友谊为自己的进步助一臂之力。但交友不能只从自己的需要、利益出发。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需要我们关心和帮助的人,伸出我们的关爱之手,和他们交朋友,在那里也可以开出友谊之花。
结束语:友情是朋友间真挚的情感、心灵的交流,是经过岁月洗礼的真金,是精神世界的宝贵财富。生活中充满友情。在你成功的时候,有人与你同欢乐;在你悲伤的时候,有人与你分担忧愁。生活在友情中,你会像一滴水溶人大海,一棵禾苗生长在沃土,拥有一种博大的力量。
【课后作业】
《基础训练》P31训练一
政治课案例教学中的设计案例篇2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初中生活的收获与美好,体味初中生活的价值;关注个人成长,积极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交流、学会创造;树立自信自强的意识,不断实现自我超越;关注学习的过程,积极参与
能力目标:能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自我进行反思;能针对学习任务和要求,搜集、处理相关信息;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知识目标:知道反思个人成长的维度与方式;理解个人成长的关键是挑战自己和超越自己;理解过程与结果的辩证关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自己。
教学难点:关键性选择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歌曲导入:
为了梦想
踏上了征途就不会认输
迈自己的步幅不管他人是否不服
翻开自己的书走在自己的路
永不言弃的态度不管自己是否太苦
……
想一想:聆听歌曲,回首走过的路,你有什么感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哪件事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它对你的成长起了怎样的作用?
提示:回首三年,我们一起经历酸甜苦辣,一起快乐成长。三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也不断有收获。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这一方面的话题。
二、新课讲授
(一)初中三年的收获
1.活动:填写成长树
(1)将成长树分成以下几类:①掌握的学科知识;②取得的成绩、荣誉等;③参加的实践活动及收获;④结交的志同道合的朋友;⑤知晓的有关道德和法律的知识等。
(2)学生结合个人经历有选择地填写
提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梳理初中学习生活的各种收获。
(3)学生展示分享,并谈谈自己的成长感悟。
提示: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别人的长处、优点,学会欣赏别人,从别人身上学习好的经验,也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不足,全面理解自己的成长。
2.教师讲述:初中三年,我们在学海中泛舟,掌握越来越多的知识;我们参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我们结交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成长的路上互帮互助,风雨同行;我们不断修炼自己的道德操守,提高自己的法治意识,坚持与德并进,与法同行;我们逐步树立全球视野,主动思考人类的前途命运。
(二)个人成长从根本上说是战胜自我和超越自我的过程
1.教师提问: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先把心摔过去。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自己的成长收获或者个人成长经历和体验,分享类似的故事。(2)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和体验,如何理解“先把自己的心从横杆上‘摔’过去”这句话?(3)你从这次的成长经历和体验中,得到哪些启发或者教训?
提示:(1)学生回答,选取感触最深的一件事。(2)正确认识自己,勇于战胜自己,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3)学生回答。
2.教师讲述:初中三年我们学会反思,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每天都在进步。在学习和探索的道路上,我们逐渐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长处,挖掘自己的潜能,实现自我超越。
(三)辩证看待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教师提问:结合刚才分享的成长经历和体验,说说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提示:结果很重要,过程同样重要。过程中的种种经历,无论顺利还是曲折,都是我们成长的重要积累,也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在过程中所获得的体验与感悟,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学习收获。
(四)学会合理选择
1.材料展示:
假如你走在“对”的路上,你可能会有以下5种感受:
(1)你愿意听取他人的建议,但听那些建议时,你的内心并不会有太多的怀疑和动摇。
(2)你很有可能并不确定眼下的这条路会最终让你到达哪里,但至少目前走的过程让你有享受的部分。
(3)你从你所在做的事情中获取能量,而不是耗竭你自己的能量。
(4)在众多的选项中,你一直都选择了自己本能更喜欢的那个。
(5)你找到了自己的“平衡点”——那些你热爱、擅长,同时有社会价值贯穿其中的事情。
思考:阅读材料,说说面对选择时你有哪些感受,为什么有这些感受。
提示:学生回答。
2.教师提问: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我未来的选择。回答下列问题:
(1)初中三年的学习,为我们作出理性选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说说你目前的选择是什么。(2)一旦选择之后,你有什么打算或者你将如何继续为此做准备?
提示:(1)理性分析主客观条件并结合自身实际回答。(2)学生讨论回答。
3.教师讲述:在人生路上,我们每次关键性的选择都将对未来产生重要影响。现在,我们就面临着重要的选择,要理性分析主客观条件,思考并决定自己的目标和方向。
(五)努力奋斗,走好每个阶段,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未来,无论身处何处、走向何方,我们都需要努力奋斗,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总结了初中三年的收获,知道了要正确认识自己,勇于战胜自己,也知道了结果很重要,过程同样重要。同时对结束与开始进行了探讨,认识到了选择的重要性,知道了我们的人生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更加懂得珍惜当下;立足现实,我们脚踏实地走向远方的目标。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习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收获的季节,结合自己的实际总结了初中三年的收获,结合教材上的“探究与分享”材料理解了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和过程的重要性;二是结束与开始,通过学习了解了结束与开始的关系,结合材料认识了选择的重要性,做出选择后就要全力以赴,努力拼搏,踏上人生的新征程。
政治课案例教学中的设计案例篇3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中国担当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同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紧密相连;感受我国的大国担当,增强国家认同感
能力目标:正确认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提高国际沟通与交往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中国在经济、政治等方面对世界发展的担当与贡献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积极有作为。
教学难点:贡献中国智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军队参与维和行动,不仅制止冲突、维护秩序,还注重改善当地民生。多年来,中国维和部队以工程兵、医疗、运输等保障部队为主,这充分彰显了中国和平发展的理念。“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种超越时空和血亲的大爱在中国维和军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一名维和战士在出国前的志愿书上曾这样写道:只要能为世界和平作出一点贡献,再苦再累,哪怕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想一想:中国维和部队向世界展现了什么?
提示:在战乱中点燃和平的火炬,在风浪中扬起前行的风帆,在贫穷中播种美好的希望,中国军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中国“爱和平、负责任”的大国风范。
二、新课讲授
(一)中国担当,积极作为
1.教师提问:阅读教材“运用你的经验”,分析对于中国担当的几种不同理解,说说你眼中的中国担当是怎样的。
提示:在多元、开放的背景下,各国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密不可分。作为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发展好自身,是承担世界责任的重要体现。同时,中国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世界承担更多的责任。
2.材料展示:
9月28日,印度尼西亚中苏拉威西省发生强烈地震。灾难发生后,中国政府、当地中资企业、中国志愿者团体等开展了积极有效的救援工作。中国驻印尼使馆表示,为帮助印尼应对灾害,中国红十字会灾后即刻向印尼方面提供20万美元紧急现汇援助,中国驻印尼使馆也在当地购买了一批灾民急需的生活物资用于赈灾。中国商务部与印尼方有关部门密切沟通,快速备妥援助物资。
思考: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并结合材料,分析西非与中国远隔万里,中国为什么坚持参与这一救援行动,中国为什么要积极开展印度尼西亚地震的救援工作。
提示:上述材料反映出来,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危机与灾难时常出现。面对各种区域性和全球性的危机与难题,中国不推诿、不逃避,也不依赖他人,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3.教师提问: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说说中国维和官兵在守护什么,中国为什么积极参与联合国安理会维和行动。
提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维持和平行动是联合国实现其“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宗旨的重要手段,在国际和平与安全领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是中国重要的外交目标之一。因此,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是中国作为一个地区性大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中国全方位参与全球治理,在有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个领域,积极采取行动。
4.材料展示:
材料一: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五年来,中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易地扶贫搬迁830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3.1%;棚户区住房改造2600多万套,农村危房改造1700多万户,上亿人喜迁新居。
材料二:国家统计局2月发布的全国农村贫困监测调查显示,按现行国家农村贫困标准测算,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166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386万人;贫困发生率1.7%,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数据显示,截至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末的9899万人减少至1660万人,累计减少8239万人;贫困发生率从的10.2%下降至1.7%,累计下降8.5个百分点。
思考:上述两则材料,反映出什么问题?
提示:作为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用有限的资源,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稳定解决了世界上约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让七亿多人口摆脱贫困,这是对世界发展的重大贡献。
5.小结:中国担当,积极作为的表现。
(1)态度:中国不推诿、不逃避,也不依赖他人,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相应的责任。(2)行动:中国全方位参与全球治理,在有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个领域,积极采取行动。(3)贡献:中国用有限的资源,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本解决了世界上约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让七亿多人口摆脱贫困,这是对世界发展的重大贡献。
6.教师补充: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努力提高自身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致力于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二)中国担当,贡献智慧
1.教师提问: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思考:(1)针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难题,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中国方案”的理解。(2)课前查一查,我国还贡献了哪些“中国方案”?这些“中国方案”将为解决世界难题带来怎样的影响?
提示:(1)“中国方案”坚持互利共赢,强调权利与责任的对等,强调共存共处、共同发展,强调求同存异、包容互鉴。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国情,有自己的文化,从自己的国情出发,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这是各国利益的共同点。“中国方案”为其他国家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以及解决一系列全球性问题提供了借鉴与参考。(2)不仅首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还从国际维和到远海护航,从“一带一路”到《巴黎气候协定》,从“中非合作”到“埃博拉”救助,从“亚投行”到“中欧班列”开通等,均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着眼于时代发展大势,积极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促进人类社会共同发展。
2.教师提问: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思考:作为谈判的重要一方,中国在伊朗核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贡献了哪些智慧?
提示:中国在伊朗核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扮演了协调者的角色。中国在参与调解争端的时候,常常能够在强烈的分歧对抗中,寻找到各方共同点,并引导各方换位思考,巧妙帮助各方化解分歧,直到最终达成各方满意的结果。
3.小结:中国担当,贡献智慧的表现。
(1)显示智慧:向世界展现了大国风范,显示了中国智慧。(2)贡献智慧:中国着眼于时代发展大势,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3)增长智慧:中国广泛参与国际事务,在承担责任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增长智慧。
4.问题思考:回顾“运用你的经验”中对于中国担当的几种理解,辨析: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我们要全力帮助其他国家发展。
提示:中国的国际担当要基于对自身清醒的认识。作为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任务还很艰巨,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因此,中国的担当是符合目前国情的担当,中国为世界的发展作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
5.教师讲述:中国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更好维护我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的同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增强我们在国际上说话办事的实力。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承担国际责任,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在国际上树立起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了解了我国在维护区域稳定与安全、化解区域危机、对外经济援助、全球环境保护、各种灾难救援及高致死性传染病与瘟疫的防控等各个领域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为解决国际社会各种难题与危机的化解作出了巨大贡献,为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教学反思
本课时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学好本课要充分利用教材上的材料,引导学生深读材料,积极合作探究,当堂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认知教育,引导学生学会以全球视野与辩证的眼光认识并正确对待中国对世界的责任与担当,增强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的意识。
政治课案例教学中的设计案例篇4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走向未来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关心国家发展,自觉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联系起来,增强服务国家和社会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能力目标:学会畅想、规划未来;初步学会认识、把握未来变化发展的趋势
知识目标:了解初中生活之后的发展路径与内容;理解学习与实践的意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畅想未来的目的和要求。
教学难点:踏上新征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歌曲导入:
我的未来不是梦
我从来没有忘记我
对自己的对爱的执着
我知道我的未来不是梦
我认真的过每一分钟
我的未来不是梦
我的心跟着希望在动
说一说:回忆自己曾经的憧憬和梦想,你还记得吗?它们实现了没有?现在的你对未来又有哪些新的畅想?
二、新课讲授
(一)畅想未来的目的和路径
1.材料展示:
生命清单
洛杉矶郊区,15岁的少年约翰·戈达德拟了一个梦想清单:到尼罗河、亚马孙河和刚果河探险;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山和麦特荷恩山;驾驭大象、骆驼、鸵鸟和野马;探访马可·波罗和亚历山大一世走过的路;主演一部像《人猿泰山》那样的电影;驾驶飞行器起飞降落;读莎士比亚、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
他给每个梦想编上号码,总共有127条。这张清单并不仅仅是一个雨天的白日梦:他知道这是一个挑战。
想一想:(1)约翰从他的梦想清单里收获了什么?(2)这个故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3)我们可以给自己列哪些“生命清单”呢?
提示:(1)独一无二的体验、经历,对生命的挑战,对自然的挑战等。(2)我们未必要成为像约翰一样的探险家,但我们可以去做一个有梦想的人,无论这个目标是伟大或者渺小,无论它在远方还是在眼前。最重要的是,我们要为之不懈奋斗,不给生命留下任何遗憾。(3)学生回答。
2.小结:畅想未来的目的和路径。
畅想未来的目的:畅想未来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延伸生命的宽度和广度,更是为了很好地服务社会和国家。
畅想未来的路径:畅想未来需要开阔的视野,把自己的爱好、需求与国家的发展、世界的繁荣、人类的梦想相结合。畅想未来要激发兴趣,大胆尝试,积极行动,不断地反思自己,全面规划有意义的人生。
(二)展望未来,立足现实,脚踏实地,积极行动
1.教师提问: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站在人类与世界未来的角度,谈谈你对“新故相推,日生不滞”这句话的理解。
提示:新,即为新生事物,与旧相对。日生,指太阳升起。滞,停滞不前。其大致意思是:新旧事物交替变更,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停滞不前。
2.小结:展望未来,立足现实,脚踏实地,积极行动。
面向未来,既需要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也需要有脚踏实地的行动,我们不仅要正确理解自己的人生规划,而且要积极关切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关注人类与世界发展的前途和命运,在学习和实践中走向未来。
(三)抓住机遇,勇往直前
1.教师讲述:初中三年,是收获的三年,是成长的三年,也可能是有些遗憾的三年。不管怎么样,这一阶段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收获也好,遗憾也罢,最重要的是我们永远在路上。生命不止,奋斗不息。未来有更广阔的天地在等待着我们,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更好的时代,成就更好的自己。
2.教师提问: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思考:初中毕业后的选择。学生可提前对初中毕业后的选择做相关了解,与家长沟通交流或者寻求专业人员的指导,科学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做出合理选择。在课上把目前的打算或者选择写下来。
(1)如果选择到普通高中学习,请你完成以下内容。
☆想一想高中三年的生活会是怎样的。
☆我会怎样与同学相处?
☆我会在哪些方面更趋于成熟?
提示:学生填写,在课堂上与大家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不同道路面临的不同问题,做好必要的思想准备。
(2)如果选择到中等职业学校学习,请你完成以下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习任务和目标是什么?
☆就业前景如何?
☆如何进行学业上的深造?
提示:学生填写,在课堂上与大家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不同道路面临的不同问题,做好必要的思想准备。
(3)如果选择直接踏入社会,请你完成以下内容。
☆我打算如何实现生活自立?
☆以初中毕业生的身份踏入社会,我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我打算如何克服这些困难?
☆如果想继续学习,我有哪些途径?
提示:学生填写,在课堂上与大家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不同道路面临的不同问题,做好必要的思想准备。
3.小结:我们之所以可以自己做选择,是因为时代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广阔舞台,我们要做好准备,抓住机会,还要善于创造机会,成就自己。同时,我们所面临的挑战与问题,也让我们增添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提醒我们时不我待,只争朝夕。一切趁现在,一切趁年轻,勇往直前,朝着既定的目标,去想、去做、去体验、去搏击风浪、去迎接考验。
(四)做好准备,向未来进发
1.活动:诗歌朗诵
(1)创作介绍:汪国真的诗歌,在主题上积极向上、昂扬而又超脱。其着眼点是生活的导向实践,并从中略加深化,拿出一些人所共知的哲理。
(2)全班同学一起朗读诗歌《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3)说说诗歌给你的启发。
提示: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初三毕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以及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相信所有这一切都是对个人成长的磨练,是人生不可缺少的财富。
2.活动:毕业活动我设计
(1)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成长的见证。
(2)学生可以分小组设计活动方案。方案内容包括:①活动主题;②活动时间、地点;③活动流程;④活动参与人员;⑤学生发表毕业感言;⑥结束。
提示:①活动主题:毕业仪式:成长的见证;②活动时间、地点:略;③活动流程:略;④活动参与人员:父母、爷爷奶奶、朋友、以前的同学等;⑤学生发表毕业感言:略;⑥结束。
3.教师提问:根据学生的邀请,请学生说说邀请的原因。被邀请人会为自己庆贺什么?如果让你去参加一个同伴的毕业仪式,你愿意选谁?你会为他庆贺什么?
提示:学生讨论回答。
4.小结:走向毕业的过程,也是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让我们带着自信,带着憧憬,带着同学的友谊、老师的祝福和父母的期待,踏上新的征程。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畅想未来的目的和要求,知道了面向未来离不开实际行动,要正确理解自己的人生规划,而且要积极关切人类与世界发展的前途和命运,在学习和实践中走向未来。同时理解了踏上新征程的机遇和挑战,明确了带着自信,带着憧憬,带着同学的友谊、老师的祝福和父母的期待,踏上新的征程。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习了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畅想未来,结合情境学习了畅想未来的目的、畅想未来的要求和面向未来,既需要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也需要有脚踏实地的行动。另一个是踏上新征程,重点学习了踏上新征程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小组活动,探讨了对自身选择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了自己的认识水平。
政治课案例教学中的设计案例篇5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与朋友交往的感受;树立正确的友情观,学会主动交友。
2.能力目标:区分“损友”和“益友”,学会辨别和分析交友方面的一些错误认识和做法,有选择地交朋友。
3.知识目标:体会真挚的友情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明确什么是真正的友情。
【重点难点】
1.重点:友情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2.难点:友情是人的一种正常心理需要;正确区分“损友”和“益友”。
【学情分析】
进入中学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接触面逐渐拓宽,中学生普遍有强烈的交往需要,迫切需要找到知心朋友,以倾诉内心的困惑,交流对生活的感受和看法,希望自己能被别人接受;得到理解和支持。但是,处于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有时并不能够很好地理解生活中的友情,不清楚“什么是真正的友谊”,“选择朋友的标准是什么”,“具有什么样的品质的人受人欢迎”等问题。因此,引导学生学会与同伴积极地交往,让他们正确地理解友谊,善待友谊,学会寻找好朋友,对青少年友谊观的形成以及青春期情感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
讨论法、角色扮演法、比较法、个案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感悟友情,珍爱友情
(一)轻松一刻(说说、唱唱)——营造友好、轻松的氛围,感悟友情
引言:我们生活在社会中,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尤其不能少了和朋友的交往。友谊可以成为鼓舞一个人前进的力量,可以使人欣慰,使人奋发,使人向前。爱因斯坦曾说:“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严正的朋友。”
1.请学生列举以“朋友”或“友情”为主题的歌曲或者文艺作品的名称,看谁知道得最多
2.请一两位同学上讲台来为大家演唱自己所喜爱的以“朋友”或“友情”为主题的歌曲(或者播放有关“朋友”或“友情”为主题的音乐,如周华健演唱的歌曲《朋友》等),并请同学们欣赏并一起来演唱。
3.思考并交流:
(1)在歌曲播放和演唱的过程中,请问你对其中哪个画面或哪句歌词印象最深?为什么?
(2)你认为朋友能给你提供什么样的帮助?
(学生发言:3一4人)
(二)真情告白:我的交友故事——联系实际,体验感悟
每个人从小到大都在编织友情,都有过这种情感的丰富体验。请大家讲一讲自己和好朋友之间的故事(最愉快的交往、最难忘的朋友,或者回忆一下在你成长的道路上,哪一次来自朋友的善意劝说或告诫,使你至今难以忘怀)。
活动过程:
第一步:小组交流。学生6~8人一组围坐,先组内交流自己的交友故事或在交友方面最深的感受和此时新的感悟。
第二步:全班交流,分享体验。各组推荐或自荐一人为代表,用简练的语言谈自己交友的经历,或是有代表性、典型的事,并用概括的话说出自己对朋友和友情的感受。(问题提示:(1)自己为什么需要友情?(2)在学习上自己曾经得到知心朋友的哪些帮助?
(3)知心朋友在自己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应该怎么办?
(4)在自己取得成功时,希望知心朋友怎么做?
(5)知心朋友对自己最深刻的一次帮助是什么?)
学生汇报自己的感受,如:
①我感受到交朋友应该真诚,不能虚情假意,否则不会做长久的朋友;
②我感到朋友越多越好,人生路上不寂寞;
③人生的各个阶段都应该有好朋友;
④我希望自己能结交很多朋友;
⑤患难见真情,难得是挚友;
⑥多一份友情多一条路。
学生活动评价指导:主要运用他评方式,即教师通过观察、旁听l『解各组成员参与交流的情况以及态度如何等,进行评价。
第三步:教师总结,概括出友情的作用:
友情可以帮助我们排解生活中的烦恼和忧愁。
友情使人分享更多的欢乐和幸福。
友情促进个人和集体的进步。
(三)反思交流——“假如没有友情,我的生活将是……”
1.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充分想象,自由发言。(领悟:每个人都需要交往,每个人都需要朋友。)
2.出示马斯洛“需要金字塔”的挂图(或者课件)。
(1)思考与交流:看“需要金字塔”,哪些需要是物质方面的,哪些需要是心理方面的?
(2)讲解需要层次理论,着重指出被爱和爱别人是一种精神和心理的需要,而友情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心理“营养”,是我们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教师还要讲清楚封闭心理的危害,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友情。(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会有许多种需要,而爱的需要是一种基本的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都是和友情相联的。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在变化,渴望得到理解和尊重,而这种愿望在和同龄朋友的交往中更容易实现,同学友情也就会成为中学生渴求的心理需要。如果一个中学生长期得不到友情,就无法从友情中体会交往的乐趣,情绪会变得孤僻,长期下去,会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所以,获得友情不仅是满足人正常的心理需要,而且也能维护心理的健康。)
(3)温馨小语:
“得不到友情的人将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是一片繁华的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