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说课稿 > 学科说课稿 > 语文说课稿 >

中学语文远程培训教学的设计案例

时间: 小龙 语文说课稿

经典语文的课件非常有意义的。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奥秘的浓厚兴趣。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中学语文远程培训教学的设计案例,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中学语文远程培训教学的设计案例精选篇1

《树和喜鹊》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十一个生字。

2、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互助友爱的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11个生字;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感悟朋友间的真挚友谊。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都有朋友吗?,设想一下,如果没有朋友会怎样呢?

学生自由发言

2、引出课题,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产生读书欲 望。

2、利用课件范读课文,边听边注意读音。

3、学生自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

4、交流识字方法。

5、采取不同方式检查识字情况。

6、检查读书情况。

三、再读课文,交流理解。

1、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及感受。

读了课文,你想说些什么?

2、理解“孤单”的意思并感受树和喜鹊前后的变化:

A、“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

B、“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此环节要求学生自由发言,结合课文内容只要有道理就可以。

3、结合生活实际同学们说说在课间或者是课上该怎样互相帮助、互相合作呢?

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团结友爱。

四、活动《找朋友》

五、拓展思维

1、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有过像树和喜鹊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吗?展开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推荐诗歌《没有不好玩儿的时候》。

六、师生总结

中学语文远程培训教学的设计案例精选篇2

《雪地里的小画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四种动物脚趾的不同形状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冬天到了,小朋友们喜欢下雪天吗?雪后,小朋友们在雪地里玩些什么?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出示课题:22、雪地里的小画家。齐读课题

3、讨论:

读课题,你想到了什么?(下雪后,地面上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走在上面会留下一串串的脚印)

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小画家?(年龄小,但画画本领很大的人。)

4、雪地里的小画家指的是谁呢?它们画的画什么样呢?我们来谈一谈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连贯。

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指导朗读

1、读第一句

⑴看图,想象下雪时什么样?

⑵下雪了,小朋友们高兴吗?小动物们要在雪地里画画,看到下雪,心情怎样?(非常高兴)

⑶再读第一句,要读出高兴的语气来。

2、读第二句

说说谁来到雪地里?"一群"是什么意思?

过渡:一群小画家都有谁呀?他们画了些什么呢?(自己读一读第三句,小组讨论答案)

3、读第三句

⑴提问:一群小画家都有谁?他们画了些什么?

⑵出示小动物在雪地上跑来跑去的投影片,再观察插图,看看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在雪地里画的是不是与图片上的画很相像?

⑶谁再把第三句读一读?要读清楚谁画的是什么?

⑷小动物们画了什么?(教师引读,男女生对读)反复练习记住?

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

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4、我们平时用什么画画?这群小画家是怎么画画的呀?谁来读第四句话?

⑴指读第四句。

⑵小画家们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的?

⑶演示活动投影片

小结:原来这是幅美丽的图画,就是小动物们走在雪地上,爪子或蹄子留在雪地上的脚印呀!

⑷你们夸夸他们吧!

⑸齐读第四句话。

5、师生分谈五、六句话

师: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生:他在洞里睡着啦

⑴提问:青蛙为什么不到雪地里和小动物们一起画画呢?(他在洞里睡着了)

⑵青蛙为什么躲在洞里睡觉呢?

(学生讨论交流-青蛙是冬眠的动物)

⑶最后两句话一问一答,你能读出问答的语气吗?

指名读(指导)

6、练读全文(配乐朗读,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四、指导背诵

1、填空背课文

2、独立背诵,同桌互背

3、指名背,集体背

五、小结

六、想象思维(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冬眠的?)

读了这篇文,我们知道了小鸡、小狗、小鸭、小马的脚趾形状不一样,还知道了青蛙冬天在洞里冬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识字、写字

教学重点:

指导写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读词语、生字卡

竹叶小马月牙不用

马牙用笔加

二、识字、写字

1、分小组学写生字

⑴读准字音

⑵分析字形、数笔画

2、指导写字

几:第一笔是竖撇,写在竖中线的左边,第二笔"乙"起笔与""起笔相连,两笔的底部要摆平。

用:外连接的"冂"不能写得太大,也不能写得太小,最后一笔竖要压在竖中线上。

鱼:中间的"田"不能写得太大,"田"的第二笔""要横压在横中线上,第四笔""压在竖中线上,最后为长横。

三、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连连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题

2、集体背诵第三句话

3、自己连线,老师集体纠正

四、思考

1、你们还了解哪些动物是冬眠的?

2、还有哪些动物也会来到雪地"画画"?

五、讲评小结

(教后记)

中学语文远程培训教学的设计案例精选篇3

《啄木鸟》

教学目标:

1、能在课文语境中识记“木、林、虫、捉”4个生字;认识笔画“提”,并会按笔顺正确描摹汉字“虫、米”。

2、朗读儿歌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在朗读中初步了解儿歌内容,能按提示用完整的一句话说出儿歌内容。

3、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模仿老师读出儿歌中感叹号的语气。

4、学会拼读“shù、chú、zhuō”三个音节以及三拼音,正确区分平翘舌音。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借助图片,认识“啄木鸟”,跟读“啄木鸟、捉害虫”。

师:图上的这只鸟你认识吗?谁能叫叫它的名字?(黑板上提前书写好“鸟”)

——(手举“啄木鸟”的卡片)

师:你知道它的名字,但没有把它名字的字音读准,请大家听听老师叫叫它的名字——啄木鸟(手举卡片)。跟老师叫——啄木鸟(开火车读一读)

师:谁知道啄木鸟有什么本领?

——(手举卡片“捉害虫”)指名读。跟老师读——捉害虫

读准这两个词,男生读,女生读——(手举“啄木鸟”和“捉害虫”卡片)

2、出示课题,学习生字“木”。

师:啄木鸟是怎样捉害虫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23课啄木鸟,看老师写课题:

“木”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生字,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写——(学生书空)

请大家在自己的手心里再写一个“木”。(学生应边说笔画名称边书空)

齐读课题:23、啄木鸟

二、听录音,读儿歌,学生字。

1、听课文录音,听清生字字音。

师:啄木鸟是怎么捉虫的呢?请小朋友听课文录音,要求字字过目,听清每个字的读音。(播放两遍)

2、各种形式,朗读儿歌,读准字音。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师:老师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自由地读读儿歌,能读几遍就读几遍。

(2)同桌互读,检查读音。

师:请同桌的小朋友互读,请你边听边看他有没有做到字字过目,字字音准。

(3)指名朗读,检查反馈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其他小朋友听听他把生字的字音读准了吗?

2、重点指导朗读带有感叹号三句句子。

(1)老师引读

师:你听,树林里传来了什么声音?——

那是啄木鸟在干什么?——

啄木鸟为树木,除害虫,日夜忙,忙不停——

(2)老师范读

师:再听老师读一遍,特别注意听清老师是怎么把这三句带有感叹号的句子,读好听的?(媒体画面:三句句子变色)

◆模仿老师,自由朗读

◆指名读

师:我们请三位小朋友为大家读一读

◆找伙伴朗读

师:你们三位就是啄木鸟,捉了许多害虫,心里真高兴,赶快飞到树林里找到自己的伙伴,一起来读读儿歌吧!

◆齐读儿歌(找伙伴游戏朗读后,原地不动,进行齐读并看屏幕读)

师:让我们这些欢乐的小鸟们再来一起读读儿歌

三、再读儿歌,了解内容

1、听录音,了解儿歌内容

师:请小鸟们赶快飞回座位,仔细再听听课文的录音,边听边想:

啄木鸟为谁干什么?(边说边写黑板)

板书:为??

2、学写生字“虫”

师:“虫”也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个生字。它里面又一个新的笔画(出示卡片“/”),跟老师说“提”(边说边书空)

师:请同学们借助笔顺表来先了解“虫”这个字的笔顺。请大家和老师一起说一说,写一写(书写在黑板的田字格内,学生书空说笔画)。

3、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儿歌内容

师:你能看着板书,把这句话说完整吗?

◆指名说

◆同桌互说

四、学习拼读音节

1、学习拼读翘舌音

师:这句话中两个生字的音节要学习拼读,请仔细看黑板,这个音节的声母是sh,韵母是ù,拼起来就是sh—ù—shù(手举词语卡片开小火车)

师:第二个音节老师请你试着自己读一读,声母——,韵母——,谁会拼?

(手举词语卡片指名拼)

板书:shù chú

为树木,除害虫

2、学拼三拼音

师:(手举带有拼音的词语卡片)这个音节和树、除不一样,一个声母带有两个韵母(手举三拼音的卡片),我们就称它是三拼音,跟老师读——

3、区别拼读“zhuó zhuō”

师:在这首儿歌里,有两个字音的音节非常相近(手举zhuó的词语卡片和zhuō的词语卡片)你能看出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吗?

师:同桌之间互相拼一拼这两个音节,特别注意读准声调。

变化形式读两张拼音卡片

4、再读儿歌,巩固字音。

师:读过了儿歌,学习了拼音,我们对每个字的字音应该读得更准了,一起来读一读(看书指读)

五、复习巩固,闯三关

师:让我们一起来做做游戏,闯三关

1、第一关:叫号游戏,巩固字音,识记字形。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么用“木”来记“林”字的?

2、第二关:摘果子,拼拼读读,区分平翘舌音。

师:苹果树上有拼音果,有的是平舌音,有的是翘舌音,请组内小朋友拼读一下,你能按照平翘舌音分到篮子里去吗?你能拼一拼,分一分吗?

3、第三关:小小播音员,朗读短文,巩固识字。

媒体出示:

老树生了病,啄木鸟飞来了。它用长嘴巴啄开一个洞,伸出长舌头,捉出小虫子。过了些日子,老树病好了,长出新叶子。(自读、指名读、齐读)

4、小结:祝贺大家闯关成功!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儿歌,认识了汉字,通过我们的努力,区分了平翘舌音,我们还当了回小小播音员。

中学语文远程培训教学的设计案例精选篇4

教学目标

1、把握诗歌内容和情感,并在此基础上能准确、流利、富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体味本诗优美的意境。

3、掌握起兴的手法及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品味赏析诗歌美的语言,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

课前准备

1、了解有关《诗经》知识。

2、学生朗读并疏通全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本课

1、导入《诗经》,复习前课有关《诗经》知识。

2、导入《蒹葭》:吟诵三千年华夏优美文字,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璀璨。

二、内容解读体味意境

(一)静心聆听学生配乐朗读。

(古筝曲很适合本诗的意境,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优美的情境;身边同学的朗读更容易激发学生投入的愿望)

(二)谈谈这首诗给你的整体感受。(整体把握,各抒己见)

填空:这是一首 的诗(朦胧凄美)

(三)从诗句的哪些内容感受到的?

(学生讨论、交流,幻灯片一一呈现学生讨论的结果:写景句;追寻伊人的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

1、写景句(每章的第一、二句)

(1)景物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发言)

明确:芦苇——丛生茂密。因秋来而变黄,因霜袭后会发白。秋风摇曳中更添凄凉。

白露秋霜——洁白,晶莹,触感是凉的,给人以清冷之感。

秋水——崎岖、蜿蜒、清冷。成语有望穿秋水一汪秋水。

晓雾——拂晓之时水边晨雾朦胧更添迷离之感。

(2)这些景物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明确:凄清、迷离

(3)请你运用散文笔法描绘一下这幅画面。

2、追寻伊人的过程。

在这苍茫凄清的背景下,主人公出现了,他的心情如何?请结合具体语句体会。

(1)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

——一个“在”字,主人公确信“伊人”就在水的那一边,坚定

——方、湄、涘,地点空间的变化,说明他追寻得坚定而执著

(2)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匆忙而连续的动作中,可以感受到主人公的焦急,急迫和坚定、执著

(3)“宛”字,好像仿佛之意;央、坻、沚的变化

——说明追寻而不得时、可望而不可即的痛苦、惆怅、凄凉、孤独的心情。

3、那么主人公追寻的伊人到底是谁呢?(对于课本思考与练习一的讨论)

——主旨的多义性、模糊性,使诗歌更具一种朦胧美。

总结:无论是从诗的写景、具体事情的铺叙、主旨的不确定性,都使本诗给我们留下了朦胧凄美、委婉有致的感受。

通过以上环节,对诗歌的理解应该更深入了,再一次朗读本诗,读出感情,读出个性化的理解来。

朗读的共同体会:①读前两句时语速应该较缓慢;②“溯洄从之,溯游从之”连续动作焦急急迫应该语速较急促;③“道阻且长”等相同句式应慢以体现险阻重重;④“宛在”三句读出怅惘失望之情。

三、技法探究明确作用

《诗经》的表现手法分为赋、比、兴三种,另外,重章叠句、叠字、双声、叠韵等,也是《诗经》表现形式上的突出特点。这首诗反映出以上什么特点?请具体分析。(见课本思考与练习二)(着重于起兴手法和重章叠句的分析)

1、起兴手法的运用,使全诗因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优美。

2、重章叠句的运用,作用:

(1)从乐调上看,一唱三叹,增加了韵律的和谐回环之美。

(2)从表达效果上看,反复吟唱,使诗意逐步加深,诗所抒发的感情也越加强烈,加强了感染力量,给人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

3、“苍苍”“萋萋”“采采”等叠字的运用,使描景状物更细致、更形象,也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4、大多四言一句,隔句用韵,既显得句式齐整,又富有变化,错落有致,读起来很自然。

中学语文远程培训教学的设计案例精选篇5

《所见》是清代诗人袁牧所写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写了夏天中午所见到的情景,把一个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刻画得栩栩如生。在教学中,我作了如下设计。

一、激趣导入

1、放录音,学生欣赏本课配乐解说词,老师边把诗中的情境用简笔在黑板上绘出。

2、请学生根据画面,用最精炼的语言概括出图意,引出本课题。

二、朗读古诗

1、张挂本课放大插图,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边看图边听,注意听准字音和每一句的读法。

2、学生齐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和每一句的读地。

3、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把生字读正确,并采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如通过查找,结合课文注释等)理解词义(牧童,林樾,意欲,闭口,立)

4、检查自学情况,再读古诗。

三、品悟古诗

(一)细读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

1、自读每句诗,小组交流讨论诗意,师再点拨。

a、学习“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问:牧童在干什么?他当时的神态如何?怎么看出来?此时,他的心情怎样?从哪个词体会得到?

b、学习“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问:牧童行走间听到了什么,他想做什么?为什么却“闭口”呢?

2、指名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组织交流对诗句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品悟诗意,作小结。

a、前两句诗写了牧童的神态,心情。声色俱备,情景交融,勾画出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牧童行歌图”。

b、后两句诗写了诗人对牧童心思的推想,牧童的机灵敏捷的动作,神态变化,抓住牧童刹那间的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捕蝉图”。

c、整首诗语言清新流畅,明白如话,使得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跃然纸上。

(二)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诗的停顿、节奏。

牧童/骑黄牛,意欲/捕鸣蝉,

歌声/振林樾,忽然/闭口立。

2、指导朗读,读出牧童行歌的悠然愉快的语气,读出牧童捕蝉的动作神态变化。(自己练习——指名读——评读指导——练读)

3、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四、欣赏古诗

(一)欣赏古诗,展开想象。

学生闭上眼睛,边欣赏配乐诗朗诵,边展开想象,想象牧童怎样捉蝉?是否捉到了蝉?

(二)感受意境,精炼强化。

谈谈刚才所想象到的意境,试试编故事。(同桌试编,全班交流、评议。)

中学语文远程培训教学的设计案例精选篇6

《不倒翁》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复韵母ai、ei、ui,学习拼读音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生字“把、站、起、来”,用自己掌握的方法主动识记生字。

3、能字字过目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能大体了解儿歌的内容。

4、描摹“把、样、来”,注意笔顺规则。

重点和难点

1、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四个生字,练写笔画“捺”。

2、字字过目朗读儿歌中,能不唱读、不顿读。

教学准备:实物不倒翁

教学过程

一、通过听读方式感知儿歌内容

1、实物演示不倒翁,问:这是什么?

2、出示课题,读题。

3、听课文录音,思考:听到了什么?

(先自由准备,然后讨论)

4、出示课文:说你呆,你真呆,胡子一把,样子像小孩。

说你呆,你不呆,推你倒下,你又站起来。

5、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看课文。

6、自由读。

(指名读,挑战读,齐读)

二、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新词

1、借助拼音,自己练习拼读准生字的读音:把、孩、又、起、来。

2、练写“又”和“来”,指导练写笔画“捺”。

3、生字组词。

4、游戏巩固:邮递员送信。

三、朗读指导

1、让生字回到课文中,再读课文,指导学生把语气读出来。

说你呆,你真呆,胡子一把,样子像小孩。

说你呆,你不呆,推你倒下,你又站起来。

2、再读课文,找出含有ai、ei、ui韵母的汉字。

师:拼读音节:呆、推

四、复习复韵母,拼读音节

1、复习复韵母ai、ei、ui

2、拼读音节

(自由读,指名读)

五、复习巩固生字新词

zhai chai shai zai cai sai

bei pei mei fei dei gei

zhui chui shui zui cui sui

1、抽读生字卡片。

自由读,指读,男女对读

2、改语言环境,巩固识字

出示:

不倒翁,有点呆,胡子一把,样子像小孩。

不倒翁,并不呆,推他倒下去,他又站起来。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