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说课稿 > 学科说课稿 > 语文说课稿 >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时间: 小龙 语文说课稿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篇1)

【教材简析】

《全神贯注》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里做客,自己却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完全忘记了客人的事。文中对罗丹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写,生动传神,使我们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充分表现出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和对艺术执著追求的精神。

【教学理念】

叶圣陶先生说:“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的补充。”结合略读课文特点,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自主朗读、感悟、体验与感受,理解内容,体会写法;以语言为本体,以学生为主体,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提高语文能力,回归本色教学。

【学情分析】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对记叙一个人的写作方法应该有初步的了解,但还不是特别深入。通过引导学生抓住作者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的重点语句,感悟人物的形象,体会作者的写法非常重要。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新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例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的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重难点】

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例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的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朗读品味法、表演法

【课前准备】

PPT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关注“阅读提示”,导入新课

1、同学们,知道大家喜欢名言,老师带来了一句,请看:

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名言背后的故事,共同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课题:26__ 全神贯注,强调“贯”的笔顺,第三笔是小竖,第四笔是长横。

2、理解“全神贯注”的意思。

请同学们看着老师,看看谁做到了全神贯注。

3、关注“阅读提示”,导读是学习一篇略课课文的法宝,默读自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把自己认为最能体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并谈一谈你的体会。

(3)联系实际说说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体会。

让我们围绕“阅读提示”的三个问题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开课以斯蒂芬·茨威格在故事中的说的一句话开课,引入课题,并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并引导关注这篇略读课文的“阅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教给学生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

二、自主初读,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准新词:

罗丹 斯蒂芬·茨威格

邀请 挚友 仪态端庄

叽里咕噜 吱吱响 痴痴地笑

(重点强调读准人名、理解“挚友、仪态端庄”的意思,读好“叽里咕噜、吱吱响”两个拟声词。)

3、讨论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帮助学生通过抓住两个主要人物罗丹和斯蒂芬·茨威格,并用上全神贯注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并简单总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扫清字词障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用上“全神贯注”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解决阅读提示的第一个问题,并教给孩子概括课文内容的主要方法,是中段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

三、合作探究,感悟“全神贯注”

1、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思考阅读提示中的第二个问题:找出能体现罗丹“全神贯注”的语句,把它画下来,并且可以在旁边写上批注。

2、学生交流反馈:

A、预设1:

罗丹自己端详一阵,却皱着眉头,说:“啊,不!还有毛病……左肩偏了点儿,脸上……对不起,请等一等。”他立刻拿起抹刀,修改起来。

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哪些词语、哪句话、甚至是标点符号你都知道了什么?教师范读,一个学生当雕塑进行表演,学生自由交流。

(1)抓住神态的词语“端详”,理解“端详”的含义。

(2)抓住人物语言的句子,读一读你读出什么?体会罗丹对作品要求的精益求精。

(3)“……”毛病后面有省略什么?(仔细地寻找)

(4)一个感叹句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5)学生朗读体会。

总结:同学们,一个词、一个标点、一句话都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罗丹的全神贯注。

B、预设2:

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

(1)他一会儿上前,一会儿退后,在干什么?

(2)他嘴里叽里咕噜的会和谁说话?想象一下,他会说些什么?争吵些什么?

(3)“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此时的罗丹在在干嘛?让你感受到什么?

(4)一个学生进行现场表演,想象罗丹当时的工作状态。

(5)学生通过朗读表达对文本的理解。

C、预设3:

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1)学生谈自己对这段话的理解。

(2)点拨:见过醉酒的人吗?此时的罗丹是这样的人吗?

是啊,这个时候,他忘记了( ),忘记了( ),忘记了( ),好像整个世界都已经消失了,只剩下( )。

(3)引读:

罗丹对自己的作品完全到了迷恋、陶醉的程度,“他——(生读)”

此时的罗丹,他如痴如醉。就让我们再如痴如醉地读一读。“他——(生读)”

总结: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让我们认识了一位全神贯注的罗丹。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找出描写人物“全神贯注”的重点语句,通过品读这些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的品质,并且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合作探究阅读提示第二个问题,为学生创设自主交流与表达的空间。】

四、 再读名言,总结写法。

1.再次出示斯蒂芬·茨威格说的话,生读,此时此刻你又会有哪些新的理解和体会?

2、总结写法:文章通过具体事例的描写,让我们认识了罗丹这个人特珍贵的品质,希望大家学习这种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3、的确,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希望同学们课外好好阅读《中外名人故事》,继续了解名人故事,学习名人精神。

4、请尝试运用今天学到的写法描写一个人。

【设计意图:再次以名言结束,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谈一谈体会,学生的理解将更加深入,并推荐有关本单元专题的书目,使学生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同时布置关于读写结合的作业。】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品读名言,交流感受。

媒体出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2.这两句名言告诉我们什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用生动的故事诠释了二千多年前古人的这两句名言。

3.板书课题:将心比心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根据“自学要求”自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课文写了几件事?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动,画下相关语句。

2.检查字词。

3.理解课文内容。

(1)奶奶讲了一件事,一位阿姨在奶奶前面开门,一直等到奶奶进门才松手,面对奶奶的道谢,阿姨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板书:帮助推门)

(2)我亲自遇到妈妈看见实习护士扎针技术欠佳,鼓励她再来一次,护士连声感谢,妈妈说:“我的女儿……也能得到宽容和鼓励。”(板书:理解过失)

(3)指导学生按要素概括主要事件的方法。

(4)师小结:

本课讲了两件事:一件是一位阿姨为奶奶开门以及说的话让人感动;另一件是我的妈妈鼓励护士并谈及自己的女儿的话让人深思,揭示出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在生活中要将心比心,多一份宽容和尊重。

三、深入探究,理解重点句

1.阅读第一节,这节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读给大家听。

(1)媒体出示句子:

“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①“这种时候”指的是什么时候?(沉重的大门一旦松手,就不容易打开,而且很可能会撞到紧跟在后面的人。)

②阿姨希望自己的妈妈能获得他人的帮助,她自己是怎么做的?

媒体出示:

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开手。

③你从阿姨的做法中读懂了什么?

阿姨希望别人能帮助自己的妈妈,可她首先想到的是去关心、帮助他人。

用行动告诉我们想获得别人的帮助,首先要自己先去关心、帮助别人。

老师随机点拨:是啊,关爱老人是人类美好的道德修养,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在诉说着关爱老人、爱护孩子的可贵和必要。阿姨的行为折射人生的至理、至情,温暖了我的心许久。让我们一起以深情的朗读来赞美这位高尚的阿姨。

④ 齐读第一节。

第二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1.媒体出示:

一天,我陪患病的母亲去医院输液,年轻的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也没有扎进血管里,眼见针眼处鼓起青包。我正要抱怨几句,一抬头看见了母亲平静的眼神——她正在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我不禁收住了涌到嘴边的话。

(1)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动?

(2)如果你遇到了这样被扎了两针的情况,你会怎么样?

(3)因疼痛而痛哭,埋怨或是责备,但母亲为什么还那么“平静”,难道不疼,你猜猜他当时怎么想?(从哪里看出母亲的敏感、关爱理解别人的心?)

2.媒体出示:

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第三针果然成功了。

(1)“不要紧,再来一次”这简短的一句话,是简简单单就能说的出口的吗?为什么让你感到不简单?

(已经打了两针了,而且还起了青包,当时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

(2)引读:

当年轻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却没扎进血管时,母亲鼓励她——

当母亲的手被扎的鼓起青包时,母亲仍然鼓励她——

当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母亲分明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有可能面临第三次的失败,她同样鼓励着——

如果我就是母亲,我会这么说——“不要紧,再来一次。”如果你是母亲,你会怎么说——

(引言:啊!这是宽慰的说,鼓励的、耐心的……)

(3)你认识到了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善良、宽容、和蔼可亲……

3.媒体出示:

母亲用另一只手拉着我,平静地对护士说:“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1)文章已经是第二次出现”平静”这个词了,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平静这个词,你体会到母亲对一个孩子的什么感情?

(爱孩子,想着自己的孩子,心里装的都是孩子。)

(2)现在我的心情是温暖的是幸福的,一开始我的心情就这样吗?

(不是。原来是抱怨的。)

小练笔:

原来想责怪护士的我,因为母亲的话语,而感到温暖和幸福。将心比心,激动地想:“ 。”

母亲的角度:母亲太爱我了,真是我的好母亲。

我自省的角度:我为什么就不能像母亲一样体谅别人呢?我太小气了。

道理的角度:人与人之间一定要宽容对待,学会理解。只要我们将心比心,才会获得快乐与幸福。

四、拓展空间,升华情感

同学们,这一撇一捺的“人”字本就相互支撑。生活中,我们用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的事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紧紧地依偎,一声深深的安慰。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所以文中的阿姨和母亲这样想:

1.媒体出示:阿姨对奶奶的话。

“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2.媒体出示:妈妈对护士的话。

“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3.我们如果理解了阿姨和母亲的话,肯定也会这样想着:

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4.媒体出示最后一节。

将心比心是什么意思?

拿自己的心去比照别人的心。

体会别人的心理,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

齐读。

五、回归文本,自然拓展

1.课文学完了,我们的心中一定不会是空荡荡的。这就是我们每位同学的一颗滚烫的心,为了勉励自己,应该在自己心中装入一个份量最重的词,你会装入什么词?

2.学生回答,逐一板书。(帮助、关心、宽容、理解、信任、鼓励、支持、尊重……)

3.小结:孩子们,让我们彼此接纳、将心比心,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吧!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抄写名言:

3.拓展作业:

(1)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我把座位让给抱着孩子的阿姨坐。

(2)在人来人往的超市里,我帮素不相识的老奶奶找她所需要买的东西。

(3)大街上,我帮助一位残疾的叔叔捡他掉在地上的东西。

要求:

1.选择一个内容来写。

2.把自己做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

[板书设计]

↗ 帮助推门

8__ 将心比心

↘理解过失

(帮助、关心、宽容、理解、信任、鼓励、支持、尊重……)

分享: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篇3)

教学要求

1.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

(2)能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关键句段读懂鱼为什么会游到了纸上。

(2)以读促思,以读代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两者的关系。

3、学习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

4、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辅助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

花港 玉泉 清澈见底 聋哑人 一丝不苟 工笔细描 挥笔速写

2.你能用上部分词语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吗?

3. 读课题,引入新课

二、研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品质

1、抽生接续读课文。思考:作者认识了一位怎样的青年?请用文中的词概括。(课件出示)

2、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青年举止特别的?默读课文。用笔画出这些句子,并把自己的体会简要写在旁边。(课件出示)

3、同桌交流,读读画好的句子,并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桌听。

4、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体会聋哑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从中感受他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并把自己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重点引导学生从下面句子中去体会:

(1)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课件出示)

(2)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课件出示)

(3)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4)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在理解句子时相机指导学生抓住重点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来体会句子所蕴含的意思,并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5、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6、小结

三、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1、聋哑青年那勤奋专注的形象,一定会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中。那么作者是 怎样观察和描写,才使这个人物如此生动的呢?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自己的发现。

2、小结:

四、小练笔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那么人们是怎样赞叹和议论着呢?想象当时的情景并把它写下来。

五、作业设计

留心观察自己的同学,抓住特点,多看、多听、多问,写在自己的日记本上。

六、板书设计

27 鱼游到了纸上

一丝不苟 坚持不懈

鱼游到了心里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篇4)

教学目标:

1、用“勾画词句——说理由——朗读感染”的方法自学课文,自读自悟,从字里行间去受到小珊迪美好品质的感染。

2、通过交流、品读描写小珊迪外貌、语言、行动、补白心理活动等,感受小珊迪的美好品质。

3、渗透仔细观察,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来描写人物的方法,并进行课后练笔的巩固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单元课文,走进《小珊迪》这个故事。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第二组课文学了哪几篇课文?这一组的课文都有一个相同的主题,你发现了吗?(诚实、守信)其实这方面的故事还有很多呢,语文书后面的选读课文里就有一篇,是关于一个可怜的卖火柴的小男孩的故事,这个小男孩的名字叫——小珊迪(生读题)

2、打开书164页,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写了小珊迪的哪些事情呢?

二、走进“小珊迪”这位人物。

1、出示结尾段,齐读:直到今天,谁读了这个故事不受感动呢?饱受饥寒的小珊迪的美好品质,将永远打动人们的心。

孩子们,读懂这两句话了吗?谁来说说你的理解。(板:饱受饥寒美好品质)

2、课文中哪些语句打动了你的心,激发了你的同情心?哪些语句拨动了你感动的心弦?请你按照“划出词句————说理由————朗读感染”的方法自学课文。也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来学习。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可以把你感动的理由批注在句子的旁边。(学生勾画批注,师巡视。)

3、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都学得很认真,相信你们都找到了特别有感受的句子,谁来交流一下。在交流的时候,老师想你们按照“朗读感染——说出理由”的顺序发言。

预计学生交流朗读的重点句子有:

(1)一个小男孩走过来,他身上只穿着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着的脚冻得通红。根据学生的朗读教师做如下点评指导:听听你的朗读能不能激发同学们的同情之心?请你对自己的朗读作个评价好吗?这句为什么激发了你的同情心?具体是从哪个语句知道的?还有谁有更深的体会?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传达这浓浓的同情吗?

师:是呀,小珊迪挨饿受冻的外貌(板:外貌)激起了我们深深的同情。一个饥寒交迫,生活贫穷艰难的小男孩就印在了我们脑海里。还有哪些语句让我们感到小珊迪的可怜辛酸?请你有感情地读出来。

(2)、“先生,请买盒火柴吧!”

“一盒火柴只要一个便士呀!”可怜的孩子请求着。

小男孩想了一会儿,说:“我可以一便士卖给你们两盒。”

“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男孩了乞求道,“我给您去换零钱。”根据学生的朗读教师做如下点评指导:你们评评他读出了什么样的感觉?请你谈谈为什么觉得小珊迪很可怜?什么叫乞求?苦苦地求、可怜地求、像要饭一样地求,要读出这样的感觉来。

师:小珊迪的请求一次比一次迫切,话语一次比一次可怜,最后甚至是苦苦的哀求。现在我们分角色直接读出对话。你们就是那个穿着破烂衣衫的小珊迪,老师就是先生。请注意读出饿的感觉,读出那种苦苦哀求的情形。

师:这是对小珊迪的什么描写?(板:语言、动作、神态)“小男孩想了一会儿”,他会想什么?这里作者没有写出来,你能走进小珊迪的内心,把他想的写出来吗?(学生动笔写)

生1:可能会想,他们不买我的火柴,大概是贵了吧?那就便宜些,赶快卖出去几盒,去买点东西吃。

生2:天气这么冷,弟弟已经一天没吃饭了,如果不卖掉火柴给弟弟买吃的,他会饿死的。再便宜些,也许他会买的。

师:你能联系上下文来说,真棒!(师竖起大拇指)(学生朗读)刚才同学们走进了小珊迪的内心,想小珊迪之所想,这就是对人物(板:心理活动)的描写。

师小结:瞧,我们在写人的时候,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以及心理活动描写,会使人物形象更丰满,写作也会更具体了。

课文中还有哪些语句轻轻地拨动了你感动的心灵?

(3)我想可能上当了,但是看那孩子的面孔,看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又断定他不是那种人。(为作者对小珊迪的信任而感动)

(4)“这是您那个先令找回来的4个便士。”小男孩说,“珊迪受伤了,不能来了。一辆马车把他撞倒了,从他身上轧了过去。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也丢了。还有7个便士也不知哪儿去了。说不定他会死的……”(引导体会手足之情,读出感情)小珊迪被马车轧断双腿后,是怎样吩咐他的弟弟小利比的?课文里没有写,你能帮助作者补出他们之间的对话?

(配乐,出示:小珊迪被马车撞倒,轧断了两条腿,被人抬回了家,躺在床上痛苦的呻吟着,小利比看到了……)

(师巡视,指导,参与学生的交流中去)

师:刚才大家演得很投入,请同学来表演表演,一定要把握好机会哟。

(生演,2组)

师(小利比):哥哥,你的腿怎么了?

生(小珊迪):弟弟呀,我刚才替买火柴的先生换零钱往回跑时,不小心被马车轧断了腿。

师:那怎么办呢?怎么办呢?哥哥,我们一起去医院看看吧。

生:利比,哥哥快不行了,又没钱,怎么看呢?

师:哥哥,那我能为你做点什么?

生:利比,请把这四个便士送还给那位先生吧。

师:你的腿不正需要钱吗?不用还了,那位先生不会计较的。

生:不行!这是人家的,我们不能要,一定要还给他。

师:哥哥,我知道了,我这就去。

可见,小珊迪多么的(诚实、守信)

(5)可怜的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一看见我就难过地对我说:“我换好零钱往回跑,被马车撞倒了,轧断了两条腿。我就要死了。可怜的小利比。我的好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引导学生读出真诚、善良)

师:请说说你感动的理由。这四个便士对小珊迪来说重要吗?是啊,哪怕一个便士也很重要啊。对先生来说这四个便士重要吗?即便小珊迪不找还零钱,先生知道真相后会责怪他吗?那他轧断了双腿,却还一定要弟弟找还零钱,这种诚实的品质怎能不打动我们的心灵呢?小珊迪平时处处关心、照顾小弟弟,临死前从没有想到自己,而是牵挂弟弟,怜悯弟弟将要过上更加悲惨的生活。这么善良诚实懂事的孩子,你们感动了吗?那就请你们带着这份感动和同情齐读这一段。

快要死了的小珊迪却牵挂着弟弟的生活,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生:顾别人不顾自己。

生:关心弟弟的人。

师:这是多么善良的孩子啊!齐读小珊迪说的话。

师:真诚、善良、可怜而又可敬的小珊迪感动了大家,也感动了文中的我,我紧握住珊迪的手,对他说——生: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的。

是啊,人间自有真情在,(出示最后一段)读——直到今天,谁读了这个故事不受感动呢?饱受饥寒的小珊迪的美好品质,将永远打动人们的心。

三、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对小珊迪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的品读,了解了小珊迪的美好品质。你们在课后也可以用上这些方法描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相信大家会写得很棒!

四、课后练笔:

仔细观察,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描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

板书设计:

小珊迪

外貌

饱受饥寒语言对话

美好品质神态

动作

心理活动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篇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好书,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读书意识。

2、向学生讲述怎样把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得清楚,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让学生认识积累一些歇后语,激发学生积累歇后语的兴趣。

4、让学生体会我国对联语言的奇妙和人物敏捷的才思,感悟祖国语言的无穷魅力。

5、给学生自由的习作空间和更宽泛的习作内容,并进行习作兴趣的激发和习作方法的指导。

【教学时间】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1、让学生先交流一下互相都读过什么书,再介绍自己喜欢的书。(与本年级要求阅读的课外书结合起来,《爱的教育》《格林童话》等)

2、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介绍书的主要内容、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和读书后的感想;欣赏书中有趣的插图、精彩的片段;讲述与书有关的趣话、故事。(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介绍整本书介绍书的部分,不拘一格)

3、多向交流,听的人提出问题,介绍者回答补充。教师相机评价,关注语言的流畅性条理性,即评即改,真正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

一、我的发现

1、以《普罗米修斯》一文为例,让学生弄懂抓课文主要内容最常用的方法——弄清课文写了几部分内容,把每部分内容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2、初步训练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用学过的课文或片段在抓准上下功夫,语言要求不一定简练,精练。

3、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有多种方法,允许学生用行之有效的、适合自己需要的方法,并给予鼓励推广。

二、日积月累

1、熟读歇后语,让学生体会歇后语在语言环境中的形象传神的作用。

2、请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遇到过歇后语,教师出示几句歇后语,鼓励学生积累歇后语,尽力背诵歇后语。

3、书上前三句比较容易理解,后三句都包含着典故。教师相机讲述《关羽失荆州》《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的由来》《周瑜打黄盖》的典故。

三、趣味语文

1、放手让学生自己熟读感悟,在熟读的基础上体会对仗的工整,“趣”在哪里,“巧”在何处。(第一个故事中对联巧妙之处在于运用顶真的修辞手法,第二个故事中对联巧妙地将“一百四十一”这个数字隐含在一些典故和非数字的文字中,因此称这副对联是绝妙的“数字对联”)

2、“扇”是个多音字,注意区别。注音、组词、练读。

第三、四课时 习作

1、充分交流,开拓思路,激发兴趣:

习作前小组交流,说说自己最想写什么,互相启发,打开思路。

2、指导习作,不拘一格,强调清楚:

习作时确定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后,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把内容写清楚。

3、全班交流,欣赏评价,讨论修改:

进一步打开思路,全班评价,以欣赏为主,发现别人的精彩之处进行点评。另选一篇缺点明显的习作,讨论怎样修改。引导、鼓励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篇6)

教学目标

①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②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③搜集并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学生搜集有关仿生学的图文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多媒体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师: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请说一说你对它们的了解。

2、师引读: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蝙蝠和雷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两遍,难读句子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两人一组轮流读课文,互相认读生字词。

3、出示写有生字词的幻灯片,指名开火车从读生字词,提示学生注意形声字和“蝙、荧”等字的读音。

4、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①课文主要讲什么?请大家默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②指名说,教师根据说的情况,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如:有的同学是抓住课题联系课文归纳的,有的同学是把课文各部分意思连起来归纳的。

三、填表助学,自主阅读

①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含有关联词的句子,如“即使……也……”,想想说明了什么;文中提出什么疑问?请读出疑问的语气。

②默读四、五、六自然段,填写下表。(表中加黑部分为需填写的内容,答案供参考,只要学生抓住要点即可,语言是否简洁不做重点强调)

③交流:先在小组,再在班上交流填与表格的情况。

④读读课文,同桌互相看图表,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的。再指名上台介绍。

⑤小结:

a.出示句子“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说说从句子中体会到什么?(感悟“反复、终于”)

b.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雷达与蝙蝠有什么联系?下节课我们再来阅读探究这些问题。

四、范写生字,练写字词

教师示范难写的生字,如“避、揭”等,引导学生注意本课生字大多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部首只占三分之一,右边占三分之二,字要写得匀称整洁。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伟人因偶尔的愚钝而带来的这份幽默,体会女儿的天真、聪明、顽皮。

2.会写5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等。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共5个,可针对字的特点分类记忆。如“坦”“镜”“掉”“诉”都是左右结构的.形声字;“递”可联系以前学过的“弟”字进行记忆;“诉”字是平舌音。要引导学生读准确,写时不要把最后一笔“点”丢掉。

2.朗读指导

朗读的基础是很好地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这样才能通过朗读来表现情感。课文中有两处人物的语言,读好要以揣摩好人物的心理为前提。读爱因斯坦的话,要抓住“谢谢”这个词,加以引导,同时要读出十分感激的语气;读女儿的话,要活泼、轻松,以表现出女儿的调皮。

3.阅读教学

本文篇幅短小,浅显易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进丰富的课程资源,使教学更加开放。同时,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补充文中空白点,把短文读长,使故事更加具体生动。这一过程,易于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学生会同文本进行更加深入的对话,故事所蕴含的幽默效果也会淋漓尽致地得以彰显。

4.活动提示

(1)“读一读,写一写”。这是对本课生字的复习、巩固。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这些词语读熟,然后再练习书写,还可加强合作学习,同桌互考,以加深印象。

(2)“试着搜集小幽默或画幅幽默画”。这个练习旨在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幽默感。可分三步进行:第一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搜集、整理,教师可为其提供各种方法,并积极搭建平台。第二步交流展示,并进行评议。

第三步鼓励学生自己创作幽默故事或幽默画。

5.课时安排:建议1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这篇课文篇幅不长,内容似乎不够充实,学生也会觉得没有什么可学。如何把短文讲长便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反复读文的基础上,大胆想象,体会文字背后的潜台词,填充文字中的空白。例如,爱因斯坦的眼镜弄掉了,他会想些什么?当向小姑娘致谢时,他又会怎么想?听了爸爸的话,女儿会有怎样的表现?车上的其他乘客会说些什么?等等。这样,学生就会入情入境地想象当时的情形,也易于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由此,教学难点也迎刃而解。

相关资料

爱因斯坦,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1879年3月14日生于德国的乌尔姆,1955年4月18日卒于美国的普林斯顿。爱因斯坦1900年毕业于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毕业后即失业。在朋友的帮助下,才在瑞士联邦专利局找到工作。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博士学位。1909年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1911年任布拉格大学教授,两年后任德国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长、柏林大学教授,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1932年受_迫害离开德国,1933年10月定居美国。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的许多领域都有贡献,比如研究毛细现象、阐明布朗运动、建立狭义相对论并推广为广义相对论、提出光的量子概念,并以量子理论完满地解释光电效应、辐射过程、固体比热,发展了量子统计。并于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