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篇1
教学理念
本课教学力求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设计多层次、多角度的读书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享有个性化、自由化的发展空间,让学生真正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并在交流中产生成就感,使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对话,成为自主阅读后的深层次需求,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一段,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美。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新词,弄清课文记叙顺序,理清课文脉络。学习第一自然段,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美。
难点: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准备
1、《草原》影像资料。
2、生字与组词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到过草原吗?有人这样描述:草原的空气无比新鲜,天空分外明朗。放眼望去,小丘美如画,羊群白似雪,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草原上的人们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如此美丽的景色,如此浓郁的风情怎不令人心驰神往,流连忘返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一起走进草原吧!
2.观看《草原》电视教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
3.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自读自悟
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段落好好地读一读,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三、布置自学
1、学习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音形义。
2、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
3、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
4、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四、检查自学
投影出示:
1、读生字组词,并读读生字在文中的句子,注意正音。组词:
骏( ) 俊( ) 竣( ) 限( ) 驰( )
峻( ) 唆( ) 梭( ) 垠( ) 弛( )
蹄( ) 茶( ) 貌( ) 杯( ) 跤( )
缔( ) 荼( ) 藐( ) 怀( ) 胶( )
2、理解词语:
渲染 迂回 襟飘带舞 羞涩
五、质疑问难
小组内讨论,交流。
六、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样的?
2、默读思考:本文是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的经历事情的顺序来叙述的。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写了几个意思?
3、交流、整理:
(1)草原美景(2)欢迎远客(3)亲切相见(4)热情款待(5)联欢话别
七、精读品味
学习第一段,引导学生感悟草原的美丽景色。
1、自由读、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草原的美,你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
2、再读,思考: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色怎样?作者是抓住哪些景色来写的?为什么抓住这些景物写?
(读后讨论。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奇丽景色,他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来写的。因为这些景物显示了草原的特色。)
3、细读、思考:
①、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些景物的?(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
②、作者是怎样从天空到地面,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的?(让学生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
③、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让学生自己出声读第1段第1层,图文对照,细心体会,认真想象。重点说说下面三个句子:
A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B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C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
4、默读、思考、朗读: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引导学生说一说“境界”一词的意思。读时注意理解“既……又……”的并列关系;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表达作者感受的两个句子。)
5、指导学生背诵第1段课文。
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优美景色、生动的语言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按课文描写顺序和景物特点,边读边想象,把这段课文熟读成诵。)
八、布置作业
1、抄写第一段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2、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篇2
【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传奇、咆哮、柔顺、象征、妖魔、恐怖、一无所有、哄堂大笑、能歌善舞、赞叹不已、身无分文、两面三刀、别无所求、随心所欲”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2.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独立阅读和交流探讨,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学时数】
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配乐介绍:
师: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伴奏;复杂到每个角色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
二、整体阅读,初步感知
1.阅读课前导语,明确自读要求。
2.默读课文,注意默读的速度。读后划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3.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懂的词语。
4.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段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
三、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
1.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
⑴找读前三自然段,说说你都读出了什么:
(藏戏有三个突出特点;世界上这样的剧种很少,而藏戏是其中之一;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有着民族的自豪感。)
⑵练习朗读后,找学生朗读,要求分别读出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中国拥有藏戏的自豪
2.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
⑴默读8自然段到最后,找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
(8~16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17~18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出没有舞台的特点;19~20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演出三五天的特点。)
⑵自由读8~16自然段,说说你进一步了解到了什么。
⑶看图片,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说颜色象征了什么,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
⑷自由读17和18
自然段,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⑸你想看藏戏吗,为什么?
(感受藏戏的自然、古朴、神秘这些独特的魅力。结合看戏人,来体会轻松自然、随心所欲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
3.师生合作读,感受藏戏特点和相呼应的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
⑴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生读:8~16自然段。
⑵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没有舞台呢?生读:17和18自然段。
⑶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生读:20自然段。
⑷师生合读:21自然段。
四、了解藏戏的形成
1.自读后小组讨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
2.师生共同交流小组讨论成果:
⑴ 以弱抗强的传奇:
年轻的僧人→凶险的自然。结合“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灌水吞噬”中带点的词,来体会雅鲁藏布江的凶险,一个年轻的僧人想为百姓造福,要与天抗争。这是勇敢的传奇。
⑵ 创造奇迹的传奇:
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通过7位姑娘组成的藏戏班子,以艺术和善良感召人们,大家由哄笑到献出人力、物力、财力,在江上建了58座铁索桥,来体会这种齐心合力,人定胜天的传奇色彩。
⑶ 艺术的传奇:
僧人→藏戏的开山鼻祖。这人仅由7人组成的藏戏班子,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诞生了一个为人们接受并赞叹的剧种。
五、教师小结:
师:我们祖国的许多地区、民族,都有着它们各自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奇葩。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藏戏艺术,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风雨洗礼之后,时至今日,犹如一朵盛开在西藏高原上的雪莲花,深深地扎根在西藏人民的心灵深处。藏族人民通过它歌颂生活的真、善、美,鞭笞现实中的假、恶、丑。可以说,她是藏族群众衡量生活的一把尺度,是高原儿女创造的一个艺术奇珍。
六、课后拓展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藏戏的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大家课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类剧种,查询有关的资料,了解这种戏剧的形成,体会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写一篇说明文,尽量用上我们今天学到的说明方法。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篇3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想象,体会小鸟和驯鹿之间的友谊,同时产生喜爱小动物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
1、播放音乐和动画,引出第一自然段,指导朗读。
2、理解“好奇”,什么事让小鸟这么好奇?知道朗读小鸟和小树的对话。
3、课文中哪些地方也能看出小树对小鸟很友好?学生自读课文第2——3自然段,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重点指导朗读:
(1)小树带着小鸟玩了好一会儿,才把小鸟送回家。
(2)从这以后,这棵树天天来陪小鸟。小鸟跟着他去了许多地方,看见了许多有趣的东西。
4、想象:小鸟跟着小树去了哪些地方,看见了哪些有趣的东西?
5、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体会小鸟与小树依依不舍的感情。
6、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第5——9自然段。
要求:
(1)自己读读课文5——9自然段,思考:第二年春天,小鸟回来了,她看见了谁?他们说了些什么?
(2)小组交流以上的问题。
(3)小组分角色练读6——9自然段。
7、学生交流,并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激发想象,续编故事。
小鸟来到了小驯鹿的家……
四、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去搜集一些有关驯鹿的资料,和大家一起分享。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踉、跄”等生字,理解并积累“防不胜防、跃跃欲试”等生词。
2、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体会父亲对儿子的期望,懂得人生之路亦如学步,要独立地、勇敢地、脚踏实地地走。激励学生要不畏艰险,以极大的勇气和毅力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用第二人称叙事的好处,欣赏本文亲切委婉、富有哲理、耐人寻味的语言。
教学重点:
1、结合自己学步时的真实的体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
2、感悟勇敢地、脚踏实地地走好人生旅途的哲理。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你的生活从此开始有了全新的内容和意义”“你要勇敢地走,脚踏实地地走”等句子的含义。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作者的资料,向父母询问自己学步时的情形。
2、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感知文意,学会生字词,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课件1)(播放孩子学步视频)师:你刚才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作家赵丽宏就将他儿子学步的情形写成散文《学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步》板书课题。首先我们来了解作者,(课件2)赵丽宏照片及赵丽宏简介:诗人、散文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协副主席。1951年出生于上海,其散文创作被誉为“捕捉生活色彩和芬芳的诗”。代表作有《三峡船夫曲》《雨中》《雨中的鸽子》《学步》。板书课题(齐读二遍)
过渡:课文写些什么呢?我想听听你们预习后的看法。
二、检查预习
1、请学生说课文内容。(课文主要写了作者的儿子学步的情形,文中寄托着作者对儿子的期望。)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课件三
3、理解词意:
跃跃欲试乐此不疲防不胜防踉踉跄跄心如刀割
4、汇报朗读情况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评议纠正读音
三、读文理清层次
1、请同桌两人一起读文,读完一个自然段议一议本自然段的内容,之后理一理本文的层次。
2、指名交流分段情况,课文分为三部分:
(一)(1-3自然段)详细写儿子刚学步时的神态、动作,带给父母的兴奋,惊讶和思考。
(二)(4、5自然段)写在儿子懵懂无知的情况下,父母发现儿子在学步时遇到的种种坎坷,却不知疼痛,不知退缩,乐此不疲,由此祝愿孩子,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不要失去学步时的勇气。
(三)(6自然段)议论点题。在心中叮嘱儿子,走好人生之路远比学步艰难,需要付出勇气和毅力。
四、自读自悟,写上批注,找出疑难点。
提出疑点:
1、只要不摔倒,你总是乐此不疲。
2、在你未来的人生旅途上,必然会遇到无数曲折和坎坷,儿子啊,但愿你不要失去刚学步时的那份勇气。
3、你的额头留下难以消退的疤痕,这是你学步的代价和纪念。
4、生命的过程,大概就是学步和寻路的过程。儿子啊,你要勇敢地走,脚踏实地地走。
五、播放课件,帮助解疑
放课件,学生看课件,听课文,理解内容
六、小结布置作业
1、这节课我们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文章所写内容,学习了字词,理清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同学们还自读了课文,写出了个人的感悟,找出了疑难点。下节课我们深入理解课文,解决疑难点,学习课文的写法。
2、询问父母自己学步时的情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体会父亲对儿子的期望,懂得人生之路亦如学步,要独立地、勇敢地、脚踏实地地走。激励学生要不畏艰险,以极大的勇气和毅力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用第二人称叙事的好处。欣赏本文亲切委婉、富有哲理、耐人寻味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们初读了赵丽宏先生的《学步》,知道课文讲述了作者回忆自己的孩子学步时摇晃、踉跄、摔倒的情景,表达了一位父亲对孩子走好人生道路的嘱咐和期望。那是怎样的嘱咐和期望呢?请看大屏幕(出示最后一段)齐读:
儿子,你的旅途还只是刚刚开始,你前面的路很长很长,有些地方也许还没有路,有些地方虽然有路却未必能通向远方。生命的过程,大概就是学步和寻路的过程。儿子啊,你要勇敢地走,脚踏实地地走。(板书:学步————————寻路)师:初读课文时,有的同学觉得“生命的过程,大概就是学步和寻路的过程。”这句话很费思量——生命的过程非常丰富,为什么作者却说“大概是学步和寻路的过程”呢?
二、品读第一部分(1—3自然段)(5分钟)
过渡:首先,我们细细研读,体会父亲是怀着怎样的心情看着儿子学步的呢?引读第一部分。(大屏幕出示句子)
儿子,你居然会走路了!我和你妈妈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天。
师:从沙发到房门不就四五步路吗?父亲为什么如此欣喜?出示:
从沙发到房门不过四五步路,这几步路对你可是意义不凡,是你人生旅途上最初独立行走的路。
师:是怎样的行走?(独立)这就意味着:(出示句子)
靠自己两条腿,就能找到爸爸妈妈,就能到达你想到达的地方,那是多么奇妙多么美好的事情!
师:从那时起,你的生活有了全新的内容和意义,这里的“全新的内容和意义”指什么呢?难怪父亲发自肺腑的惊叹:(出示句子)
儿子,你居然会走路了!指导感情朗读
师:再看看儿子呢?(大屏幕出示句子)
你竟然推开包围着你的椅子,然后不依靠任何东西,自己走到了门口!我们看到你时,你正站在房门口,脸上是又兴奋又紧张的表情。看到我们注意到你时,你咧开嘴笑了。你似乎也为自己能走路而感到惊奇呢。想象下,如果儿子会说话的话,他此时会说些什么?
小结:是啊,这可是你迈出生命中的第一步!你也将从这里踏上你的人生旅途,这一步留给父母和孩子多大的快乐呀!
三、品读第二部分。
过渡:学步仅仅给父母和儿子留下了快乐吗?请默读4——5自然段,边读边想:学步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留下什么样的纪念?(自读4、5自然段)
第一次,你摔倒在地上,膝盖上乌青,但你——(齐读)爬起来继续走你的路
第二次,你撞到桌角上,头上起了个大包,但你——(齐读)爬起来继续走你的路。
第三次,你绊倒在石块上,额头被戳出一道血口子,血沿着脸颊直往下流,但你——(齐读)爬起来继续走你的路。
第十次,你滑倒在水中,衣服全湿了,但你——(齐读)爬起来继续走你的路。第一百次,你踩空台阶,摔得鼻青脸肿,但你——(齐读)爬起来继续走你的路。师:已经数不清你曾经多少次摔倒,数不清你头上曾被撞出多少乌青和肿块,每次你都哭叫两声,然后脸上挂着泪珠——(齐读)爬起来继续走你的路。
师小结:学步让儿子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儿子身上的块块疤痕,不正是学步留下的纪念吗?而这种在哪里摔倒,就从哪里爬起来的勇气,不就是学步留给我们最最珍贵的纪念吗?
说说看,你学步时付出了什么代价?或者留下了什么纪念?
摔跤摔得冷你渴望学步的热情吗?是啊,只要不摔倒,你总是乐此不疲。结合课文,联系自己学步的实际,想想“此”指什么?什么样的路?(高低不平、杂草丛生、水洼泥泞)
师:用一个词概括.(坎坷、曲折、危险……)
师:这样的路,孩子却走的乐此不疲。(指导朗读)
小结:任何事情都是兴趣始,毅力终。这种对学步乐此不疲的勇气、热情和坚持正是学步留给我们最最珍贵的纪念。(板书:勇敢地走)这是怎样的勇气啊?(不怕失败,不怕挫折,百折不挠的大勇气)难怪父亲会说:
在你未来的人生旅途上,必然会遇到无数曲折和坎坷,儿子啊,但愿你不要失去刚学步时的那份勇气。
小结:在如此平常的学步中,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说“人生亦如学步”太恰当不过了,这也是父亲想告诉孩子的。
再次出示最后一段,齐读。
四、从寄语中体会父亲的期望。(12分钟)
自然过渡:为什么作者还说“生命的过程就是寻路的过程”呢?再次出示最后一段,指名读(2名)边听边思考。
1、联系上下文理解,相机板书小结。
儿子,你的旅途还只是刚刚开始,你前面的路很长很长,有些地方也许还没有路,有些地方虽然有路却未必能通向远方。生命的过程,大概就是学步和寻路的过程。儿子啊,你要勇敢地走,脚踏实地地走。
点评:这句话,意味深长!蕴含着什么意思呢?(学步和走人生之路是一样的,也要付出代价,也需要热情,勇气,坚持不懈,但人生之路远比学步艰难得多。)这句话,是父亲对儿子的期望,父亲期望儿子怎样地走?(板书:勇敢地脚踏实地)其实,天下父母对儿女都有着这样的期望,(齐读)
读着父亲意味深长的话,感之于外,受之于心!你心里一定有很多话想说吧!2、联系自己的成长经历,用简明的语言写一写你对父亲这几句话的理解。3、交流所写的感悟,师适时点拨、提升。
五、结语:读课题,同学们,这篇文章,作者用第二人称叙事,其间夹杂着自己的看法,既让我们觉得特别亲切,又让我们明白了父亲想告诉我们:人生亦如学步,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独立、勇敢、脚踏实地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你们即将告别童年,踏上人生旅途的新征程,希望你们带着学步时的勇气,热情,带着这位父亲的寄语,独立的,勇敢地,脚踏实地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吧!
六、板书设计
代价纪念
学步————(人生之路)——————寻路
(难)(更艰辛)
勇敢地走
脚踏实地地走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篇5
学生视角:
灯光是我们司空见惯的,在生活里非常普遍,课文为什么以“灯光”来命题?“灯光”究竟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难点:
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的想象“灯光”的重要含义,进而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
教师思考: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是本组教材的略读课文,表达了革命先烈对未来新生活的美好憧憬,歌颂了他们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说明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课文内容通俗易懂,以作者回忆为主线展开叙述,以“灯光”贯穿全文,饱含深情,催人深思,是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教育的优秀教材。
重点:
抓住人物的表现,体会人物的精神世界。
设计特色:
仔细品读,体会感情,联系实际,交流感悟。
信息资料:
查阅作者王愿坚的相关资料。
教学要求:
1、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明确目标:
1、教师以抒情性的语言导入新课,引出课题,奠定学文的情感基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2、介绍交流收集的作者相关资料。
3、渗透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以情引入,易于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急于读书的欲望,学习目标的渗透,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努力的方向,利于学习主动性的发挥。)
二、自读课文,质疑讨论
1、正确流利的地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组内互检互助。
2、动笔勾画,圈点批注,寻找问题,大胆质疑。
3、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梳理问题。
(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共同梳理提出的问题,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针对性。)
三、组内合作,讨论交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小组讨论在读书过程中发现并提出的问题。
2、全班合作探究。
(1)“多好啊”一词三次出现,有什么不同的含义?
(2)你对“灯光”的怎样理解?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体验,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是学生表达独特见解,感受的时机,彼此的交流,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既鼓励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收到了教学活动的良好效益。)
四、感情朗读,联系实际,交流感悟。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实际,畅谈学文后的感受。
五、实践活动:
收集阅读王愿坚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