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教案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散步》教案设计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散步》教案设计精选篇1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里散步,出现了矛盾,终归于和谐的故事,体现了浓浓的亲情,唱出了一曲珍爱生命、“孝”字当先、尊老爱幼的赞歌,更写出了中年人要担负起家庭的责任,才能使社会更和谐的主题。文章篇幅短小,叙事单纯,脉络清晰,语言朴素,不需要在文章表层信息上花费太多时间,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对文章深层意蕴的领会和把握上。
二、学情分析
本文选取的是一件小事,七年级学生阅历不够,感受亲情很容易做到,但是会忽略“珍爱生命”这项内容,对中年人的责任和使命也不容易理解,要整体感知内容和情感并不容易。但是,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富有热情,课堂表现积极踊跃,愿意思考和表达个人观点,进行恰当的引导,是能够实现其知识和经验不断内化,理解和分析能力不断提高的目标的。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划重音、 停连、节奏等朗读技巧的指导,学生能够读出文章感情的起伏变化;
2.通过对关键语句或细节的研读,关于主题,学生能够说出除亲情之外的其它理解;
四、教学重点
学习朗读技巧,通过品析语言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
五、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六、教学准备
根据授课内容,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如果你的家庭是祖孙三代同堂,是否曾经一起散步?如果你的家庭中出现了分歧,比如吃什么饭?看什么电视节目等,是如何解决的?同样的经历也发生在作家莫怀戚身上,我们看他是怎样解决的?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任务:教师选择其中的一段示范朗读,并提示方法,学生自选一段进行朗读,并仿照老师的做法简要说说这样读的理由。
教师示范: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方法提示:先画出重读的字词:太、总算、来、熬。要拉长声音读。尤其是“来”“熬”要拉长声,声音要高扬起来,音色音质要亮起来,心中要充满喜悦和对母亲的关心,充满对生命的珍爱和赞美!“太迟,太迟了”虽然中间是逗号,为表达强烈的感情,要连读。
反馈指导:朗读的时候既要注意关键字词还要能读出文章的感情基调。所谓感情基调就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感情基础,或者说是这篇文章所透露出来的感情,或喜,或怒,或哀,或乐,或思念,或痛恨……读出感情基调的方法是:表情要先于朗读,语速的快慢要合适,幸福的感觉要用明亮的语气语调,忧伤的感觉要用沉郁的语气语调。
2.出示任务:读后请简要复述课文内容并回答: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反馈指导:依据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指导。
预设:文章写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里散步,产生了分歧,终归和谐的事情。
(三)聚焦分歧,体验亲情
1.出示任务:再和谐的家庭也会出现分析,他们的分歧是通过“我”的心理描写来展现的,你能否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合理想象,为其他人加上一两句心理描写,体现出一家人是如何解决这个分歧的,并能说出理由。
反馈指导:对话要符合人物的特点,符合原文中的情节。(在询问学生编写理由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概括出四个人物的特点 我:孝顺,妻子:贤惠;母亲:慈爱,儿子:懂事)
(四)感悟生命,深化认识
1.出示任务:默读课文,圈画体现“生命”的有关词、句,想一想作者的这一次散步选择在初春的田野,有什么特别的用意吗?
预设如下:
⑴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⑵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⑶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反馈指导: 插入写作背景,辅助学生理解。教师引导学生紧扣关键词语如“新绿”“嫩芽”“密”“咕咕地”“水波粼粼”“熬”等这些很具体的景物特征与人物状态,形象、生动地诠释生命,让我们感受到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的生命意识。
文章写于1985年。我父亲刚去世。照料了他多年的母亲似乎一下子给抽掉了生活目标,身体情况变得很复杂。我有个弟弟是医生,私下说,母亲处在丧偶综合症中,这是一个微妙的阶段,必须谨慎度过。—— 《二十年后说<散步>》莫怀戚
小结:初春的田野一切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草泛青了,树也泛青了,田里的水也咕咚咕咚作响了。这一切,都将使母亲想起一样东西—生命复活了。把母亲带进初春的田野,让母亲感受到蓬勃的生命的召唤,进而增强母亲活下来的信心!儿子鼓励母亲出来走走,希望让母亲呼吸新鲜空气感受新鲜气象的良苦用心体现了他的孝顺,也体现了他对生命的珍惜、珍重。
(五)体会责任,升华认识
导语:在这个散步的过程中不仅有家庭的温馨和睦,还有这一家人对生命的珍惜和向往。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在初春的田野散步。
1.出示任务:在一次散步中,作者反复地这样交代人物顺序,有什么深意吗?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文中的三句话:
⑴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⑵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⑶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反馈指导:插入链接材料,为学生理解提供帮助。
“中年人尊老爱幼的生命责任——人类的强壮的生命,没有资格独享强壮——必须对它的两端的弱势负责,即强壮当对幼小和衰老负起责任来。”“整个世界”即是指幼小的生命、成熟的生命、衰老的生命。——莫怀戚”
小结:《散步》所表现的家庭情感都是建立在对生命深刻认识的基础上的。作为生命链条中最关键环节的中年人, 对上孝顺老人、对下呵护孩子,不仅仅是因为家庭情感的缘故,更是一种对生命的把握与珍惜,是一种对生命的神圣的责任感所使然。所以我们说“ 情感” 主题论只是一种浅层的认识。我们还可以理解到对生命的珍重和责任感,理解到小家和谐和世界和谐。
(六)、布置作业,结束本课
假如你有一束美丽的鲜花,请你把它献给文中的某个人物,你将献给谁?请你结合文中描绘人物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的语句,写出你献花给他(她)的理由。(100字以内)
(七)板书设计
《散步》教案设计精选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分歧、信服、霎时、委曲、嫩芽、拆散、水波粼粼、各得其所”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及词义。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课文中具有对称美的句子及含义丰富的语句。
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去品味文中画面的优美和细节的动人。
2.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圈点勾画,随时批注阅读的心得、体会,让他们成为阅读的主体,逐步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品评鉴赏能力。
3.学习本文独特的写法,并在写作中借鉴,选取一角度,学写反映家庭生活的短文。
德育目标
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和欢乐纯真的情,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整体感知文意,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挚爱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2.指导学生把握本文独特的写法,学习运用选取描写亲情的独到角度。
教学难点
1.揣摩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学会联系语境,在动态的语境中理解词句。
2.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如何发现美、品评美,把阅读的过程当作是美点大追寻的过程,逐步提高赏读美文的能力。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文章写得很美,感情也很动人,要通过朗读去仔细品味、感受本文朴素自然而又醇香悠远的意蕴。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文章主要写“我”这个成年人的感受,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领悟必然会遇到困难障碍,因此必要的讲解点拨显得尤为重要。
3.品读法。课文是美的载体,学习的过程就是探寻美的过程。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自己品评,教师只作必要的引导点拨即可。
教学准备
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歌带、多媒体CAI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明确课文主旨;品读课文,美点寻踪,包括对一些或用词生动、或句式精美、或辞格丰富、或描写细腻、或情感丰厚、或意蕴深刻的句段的品析;悟读课文,学习说话,表现自己生活中对亲情的感悟。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播放《白发亲娘》歌曲,学生边听歌,边欣赏画面。听毕,教师深情吟咏: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称呼;妈妈,是我们每个人情感世界的主角。我们爱妈妈!寒冷的时候,妈妈是棉被;饥饿的时候,妈妈是美食;困难中,妈妈是手杖;黑暗中,妈妈是烛光;幸福中,妈妈是微笑。当我们长大成人时,妈妈衰老了,我们该如何回报妈妈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莫怀戚先生的《散步》,去感受成熟生命对衰老生命的呵护。(板书文题)
二、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出新字、新词,利用工具书,掌握音、义。
教师出示投影,检查学生词语积累情况。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粗的汉字注音。
fēn qí( ) xìn fú( ) chāi sàn( )
霎( )时 水波粼粼( ) 嫩( )芽 熬( )过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各得其所 不知所措 委屈
教师选两位同学回答。
明确:
(1)分歧 信服 拆散 shà lín nèn áo
(2)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出语气、语调、重音,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选一个同学示范读课文,其他同学点评,教师在此基础上适当指导。
如: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去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注:“/”表示大停顿,“‖”表示小的停顿,“///”表示更小的停顿。“ ”表示重读)
3.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循声低和,体味文中蕴含的浓浓亲情。
三、请同学按照自己的理解概括介绍课文内容
1.先请几位同学依自己的理解介绍文中的人物。
允许有不同的表述,可能有如下一些表述方式:
(1)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2)祖孙三代人;
(3)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4)老年人、中年人、少年;
(5)慈祥的奶奶,孝顺的儿子、贤惠的儿媳、天真可爱的孙子。
教师在同学表述的基础上,板书:成熟的生命、幼小的生命、衰老的生命。
2.师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表述概括介绍课文的内容。
可能有如下一些表述:
(1)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
(2)爱是桥梁,爱是纽带;
(3)亲情、真情、责任感、使命感;
(4)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
(5)沉重的责任,自需背负;
(6)互相爱护、尊重、体贴的一家人;
(7)幸福家庭;等等。
教师顺势出示板书:
四、学生自由品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最恰切最生动最形象,给人强烈的美感或强大的震撼力或思想教益等方面的内容,集体交流阅读心得,教师酌情给予必要的指导点拨
1.教师指导学生可从用词生动、句式精美、辞格丰富、描写细腻、情感丰厚、意蕴深刻、角度独特、手法别致等方面去思考,去探寻。学会圈点、摘录及批注。
2.学生自由阅读,对课文进行“美”点追寻。教师巡视,掌握大概情况。
如:有的集中在对文章语言的赏析方面;有的聚焦于文章的选材的角度、情节的安排、细节的刻画;有的着眼于文章写景的两个段落的分析等等。
3.教师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全班同学集体交流,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点拨。如果有些问题,学生没有提出,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引起他们注意,激发他们深入探究。
赏析文章“语言美”,可能会有如下一些问题:
(1)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提问:这四个人的次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明确:不能。可从再现生活和体现儿子对母亲的匠心独运的爱这两个角度思考。
(2)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提问:去掉“熬”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不好,从母亲的现状(思想压力和身体状况)角度考虑,“熬”字有“忍耐压力、折磨,承受艰苦”的意思。
(3)后来发生了分歧……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提问:“分歧”“责任”用在这里,有大词小用之嫌,你有什么看法?
明确:写小事用大词,显然是借散步来谈一个道理。
(4)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的,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提问: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惟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这个形象有象征意义,人到中年,肩上负着的是承前启后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5)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听她的话一样。
提问:这句话在句式上有何特点?你还能找出类似的句子吗?
明确:句式整齐、对称,有一种独特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写出了慈母孝子之间爱的深沉,和睦家庭的宁静温馨。类似的句子还有七句,此处省略。这种对称的句子为文章内容服务,作者站在人生的中点上,一边是长辈,一边是后代,这样写既表现了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又体现了作者挚爱生活,品尝人生甜美的无穷韵味。
关于文章选材的角度、情节的安排、细节的刻画,可能会有如下问题出现:
(1)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你觉得这个标题好吗?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明理由。
明确:文章选取家庭生活中平凡而又内涵丰富的一个镜头——散步,加以渲染,展示人间真情,表现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小见大,很有艺术性。
当然,也可以说不好,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鼓励创意。如有的同学以“责任”“三代人”“路在延伸”“背(bēi)”为标题,教师应当肯定。
(2)“文似看山不喜平”,本文情节简单,作者却写得饶有兴味,发人深思,奥妙在哪里?
明确:本文作者采用了尺水兴波、一波三折的写法。在情节的起伏跌宕中,体现了一家三代人温和、谦让、体贴的浓浓的亲情。
(3)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提问:这一“前”一“后”,一“叫”一“笑”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动人情景?
明确:写出了一家祖孙三代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动人情景。
(4)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提问:“我”为什么要委屈儿子,“我”处事的原则是什么?
明确:“我”“走大路”的原因表现了“我”对老人的孝敬;母亲改变主意,顺从孙子,是对孙子的怜爱。这段话表现了一家人尊老爱幼的骨肉亲情,从中看出“我”处事的原则是“孝”。
关于文中两个写景的段落,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到写景笔墨简省,有神韵,教师可适当引申:第四段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止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和礼赞。第七段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字里行间流露的正是一种对生命的珍爱。两处景物,看似简短,实则蕴含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春天来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是该抖抖精神,抖去冬日的慵懒;也得活动活动筋骨,用充沛的活力投入新的生活,迎接美好的明天。
五、悟读课文,设置情境,练习说话
假如,当你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或爸爸、妈妈或其他家庭成员为一件事有了分歧,后来分歧得到了圆满解决。请仿照课文相关情节,学说一段话,要注意刻画家庭成员,如神态、语言、心理等。
选几位在班上交流。
六、课堂小结
莫怀戚先生犹如一名技艺高超的摄影师,以其敏锐的观察力,抓住了家庭生活平凡的一个镜头——散步,写出了一家三代之间真挚而深沉的爱。语言优美凝练、细节动人,景物描写富含意蕴,值得借鉴。是的,亲情是美好的,它像美酒一般的醇香醉人,像橄榄一般的有滋有味。我们在成长中解读亲情,我们在成熟中品味亲情,传递亲情。
七、布置作业
1.仿照句式,再写一句。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2.阅读课本P127林文煌的《三代》,与课文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明理由。
活动与探究
1.写作活动设计
(1)少年的时间,许多是在家里度过的,对家庭生活最熟悉,感受最深。《散步》就是反映家庭生活的文章,读起来使人感到亲切有趣,容易触发联想,从而产生写作欲望,请通过生活细节来展现你家庭生活的和谐与温馨。
(2)本文写景饶有诗意,也有深意,试选择你熟悉的并有所感的一景,也作这样的描述,注意抓住特点,表达自己的感情。(100字左右)
2.关于组织以“拥抱亲情、感悟亲情”为主题的故事演讲会的设想
现代家庭中,我们无不沉浸在浓浓的亲情中。有些过于平淡,你忽视了;有些比较常见,你没在意。请从记忆的沙滩上捡拾这些漂亮的贝壳吧,那就是你闪光的童年。以此为话题,组织一次以“拥抱亲情,感悟亲情”为主题的故事演讲会。
3.星期天,给同学们布置一次特殊的家庭作业,给爸爸或妈妈洗一次脚,给他们一次成长的机会,在实践中,让他们感悟亲情。
4.探究性思维训练
课文中,在我决定顺从母亲走大路,决定委屈儿子时,没有写儿子的反应和妻子的反应,你能对此进行合理而又大胆的想像吗?
课后反思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的误导,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通过朗读、圈画、小组讨论、揣摩鉴赏从中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
在教学方法上,将朗读作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进入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反复吟诵,最终用朗读表达出自己对作品的感悟,对亲情的感悟。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运用圈点勾画法、品读法、讨论法,读与写(读与说)结合的方法抓住关键语句、反复咀嚼,从而领悟平易朴实的文字下深长的意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运用课内外结合的方法,以外促内,以内促外深入理解文本体察生活,将自己的独特体验表达出来。
《散步》教案设计精选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体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2、学习课文运用精巧的细节描写表现主题的方法。
3、赏析课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以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对重难点进行突破,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教学难点
结合自身实际,理解、感悟文章的亲情美
教学方法
导学互动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学导纲
1、新课导入
由歌曲《常回家看看》导入。其实,亲情无处不在,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2、出示导纲
3、自读导纲中简要提示。
4、听读课文,完成导纲中知识性问题。
二、合作互动(速读课文,先独立思考导纲中探究性问题,然后在小组内讨论)
1、散步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样的分歧?决定权在谁?
(1)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本不愿出来。(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进行埋下伏笔。注意“熬”字)
(2)儿子要走小路,因为小路有意思。
(3)决定权在我,母亲老了,她早巳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
2、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假如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母亲会怎样想? 如果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母亲走大路,妻子跟儿子会怎样想?)
(1)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
(2)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
(3) “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4)母亲改变主意,决定走小路,走不过去时让儿子背上,既照顾了孙子,又帮儿子解决了难题,体现了母亲的善解人意,疼爱子孙。不失为解决问题的一个好办法。
3、分歧是如何解决的?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她走不过去的地方,让我背着她。
4、如何理解“但我跟妻子都是慢慢的,稳稳的,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母亲给我们以生命,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设身处地
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归纳,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与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5、找出最能打动你的语句,把你的感受与同学分享一下。(根据时间灵活撑握)
(1)我选择了走大路。在尊老与爱幼的天平上,作者倾向了尊老。因为母亲老了,剩下的时日已经不多了,儿子还小,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从中可以看出我是孝子。妻子善良、贤惠。母亲慈爱,儿子活泼可爱。家庭成员之间互敬互爱,温馨和睦。
(2)“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包含着老人对子女的依赖如同子女幼小时对父母的依赖这样的人生哲理。体会母子之间“互相尊重,相处和谐”。
(3)、“前面也是妈妈和与儿子,后面也是妈妈与儿子。”
儿子发现奇趣:两对母子走在田野上,表现了儿子天真可爱、聪明活泼。
(4)、“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母亲老了,儿子成长了,挑起了生活的担子,这样母亲自然听从于儿子;而我的儿子还年幼,现在一切也要依靠父母。我身上的责任重大。我们应该理解父母,关心父母,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
(5)课文第四节景物描写。
充满春的气息,引发人们丰富的联想。
三、导学归纳
课文以“我”为中心人物,以“我”和母亲的关系为主线,用朴实的语言,展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关系,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着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于生活的高度的使命感。可见,本文写了一件“散步”的小事,却表现了“尊老爱幼”的大主题,这就是“以小见大”的写法。
四、反馈训练
1、每年在你过生日的时候,只要爸爸妈妈在身边,他们是否都为你过了生日?
2、你能准确地说出爸爸妈妈的生日吗?
3、假如今天是爸爸或者妈妈的生日,请你编辑一条短信发送给他们,为他们献上生日的祝福!(要求写50字以内的温馨短语)
结束语:其实,生活中亲情无处不在,生活的细枝末节无不体现出父母对我们的关爱,让我们用心观察生活,用心灵感受亲情、珍爱亲情。让我们一起用爱担起家庭的责任,用情担起社会的责任,为美好的明天唱出最动听、最优美的旋律吧。最后老师把这一首《让爱住我家》送给大家。希望每个人都能珍惜自己的家庭,珍惜得来不易的团圆。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
《散步》教案设计精选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通过诵读品味提高审美情趣。
2、体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以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品味关键语句,提高品评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言,体味文中的真挚情感。
2、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平时在家经常和父母一起散步吗?在散步的途中有没有让你难忘的事?今天我们将跟随作家莫怀戚一起作一次心灵上的漫步。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理解词语 (课本下注解)
2.快速抢答,了解课文所写主要内容。
明确 :(1)本文的中心事件是散步。时间:初春;地点:田野;人物: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我有儿子;
(2)故事梗概:我一家人在初春去郊外散步,母亲本不愿出去,但在我的劝说下,也出来了。“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在岔路口,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而我认为,母亲年老体弱,余年不多,伴随她的机会已很少;儿子年纪尚幼,来日方长,伴随他的机会还很多。于是我委屈儿子,顺从母亲,作出了走大路的决定。在我决定走大路的时候,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到了一处给走的地方,我蹲下身子,背后走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走来就是整个世界。”
(3)从全文来看,主要写了以下情节:
“我”劝母亲散步 全家人一起散步 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 “我”决定委屈儿子 母亲却依从了儿子 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
三、合作探究,理解亲情
教师:
刚才大家说到文中有四个人物,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们分别是怎样的人呢?(学生讨论得出)
“我”:孝敬、有家庭责任感、讲原则、不宠爱孩子
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我”孝顺的段落或语句。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象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为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硬要母亲出来,在初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说:‘走大路。’”很尊重老人家的意见,知道母亲伴同“我”的日子不会很长,所以很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谦让、疼爱孙子、善解人意
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奶奶善解人意,爱护小辈的段落或语句。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母亲很害怕自己给儿子、孙子、媳妇造成麻烦,怕成为他们的拖累,所以宁愿一个人在家)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母亲对我说”母亲很为小辈着想,不愿意为难自己的儿子,更不愿意为了自己而搅了一家人出游的兴致)
妻子:贤良、孝顺、家庭责任感
“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贤良
当“我决定委屈儿子”,妻子没有丝毫的执着;
“我蹲下,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儿子:调皮、活泼可爱、聪明、听话
“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当“我决定委屈儿子”时,儿子并没有哭闹,对此变现出非常地听话和理解
教师总结:本文无论写谁,作者在字里行间都表达一种永恒的情感:亲情。而这份情感作者只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普通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但却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板书:以小见大)。所以同学们对生活中的小事一定要仔细观察,用心感受,才能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四、真情告白:
说说家中的亲情故事
五、质疑问难,美点追踪:
莫怀戚的《散文》是一篇玲珑剔透,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真善美的颂歌。你觉得这篇散文美在哪里?
讨论并明确:
(1)尊老爱幼的人性美。(分析举例说明)
文章开篇写一家人去散步,母亲本不愿出来,但在我劝说下,也出来了。“她现在很听无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一个“慈母”,“一个孝子”,一个真诚的理解,一个绝对的信任,这种良性的因果循环正反映了古朴的伦理道德之美。
如在岔路口,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而“我”认为,母亲年老体弱,余年不多,伴随她的机会已很少;儿子年尚幼,来日方长,伴随他的机会还很多。于是“我”委屈儿子顺从母亲,作出了走大路的决定。这个决定是明智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尊老”的美德。
如就在“我”决定走大路的时候,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母亲疼爱孙儿,了解孙儿的心思,知道孙儿喜欢小路旁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小路尽头水波粼粼的鱼塘,于是决定自己克服困给,满足孙儿的心愿。母亲改走小路的决定,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幼”的传统美德。
如到了一处难走的地方,“我”蹲下身子,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非稳当不可。从形象上看,很有象征意义,中年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
(2)景物描写的意境美。
如对南方初田野的描写。冬去春来,“大块大块的新绿”有浓有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野的冬水也咕咕地起了水泡”。这“新绿”、这“嫩芽”、这“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力的礼赞。
如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召唤。是啊,尽管“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一 些老人挺不住”,“但春天总算来了”,母亲也总算“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字里行间流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春天来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正该抖擞精神,以充沛的活力投入新的生活,迎接美好的明天。
两段景物,看似简短,实则蕴含着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3)平易朴实的语言美。
1情趣盎然。“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母慈子孝,相映成趣。“小家伙突然大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和温馨。
2言浅意深。“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安然无恙地过冬天而庆幸的心情。“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这一句表现了妻子的贤惠。“在外面”这个限制语用得好,令人想起“在家里”很可能“我总是听她的”,这令人想起“男主外,女主内”的俗语。“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是很瘦……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含义深刻,以轻衬重,突出了“尊老爱幼”的重大意义,还写出了中年人已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
小结:齐读孟郊的《游子吟》
六、课后作业
1、积累本课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
2、小练笔:我是这样做子女的。
《散步》教案设计精选篇5
教学目标:
1、品味本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把握内容,领悟文章的主旨。
2把握作者的情感,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理解“我”的使命感。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广告:“好吃点,你就多吃点!”你觉得创意如何?
二、走近作者
莫怀戚,1951年出生,重庆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笔名:周平安、章大明。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曾任教于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著有小说集《诗礼大家》、《大律师现实录》、长篇小说《经典关系》、《透支时代》。
三、写作契机
本文写于1985年。写作契机有二,第一,作者全家人有一起散步的经历;第二,一美国朋友说:“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中国文化的精髓!”
四、字词知识 熬( ) 酷冬( )各得其所( )
五、 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大声、准确、整齐地朗读课文。
2、快速抢答
(1)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关键人物是谁?
⑵散步的季节?
⑶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3、第一段与下文是什么关系?(全文可分两个部分)
4、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本篇散文以“我”为中心人物,以散步为切入角度展现“一家四口,祖孙三代”的和睦关系,表现了中年一代对于生活的责任感,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六、 品读课文
问题1 为什么我决定要委屈儿子?
问题2 为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问题3 为什么“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
问题4 为什么“好像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是整个世界”?
问题5 文中有几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七、感悟亲情
1.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的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渗透着浓浓的亲情,真切感人的关爱。它不仅在莫怀戚的家中,它也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家中,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2.欣赏古诗
《游 子 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八、拓展延伸(写作指导)
1、取材于生活 2、平实的语言 3、景物的描写 4、挖掘出道理
九、布置作业
你们学习本课的最大收获是什么?(1、懂得尊老爱幼。2、学会借景抒情)
写一段话:与家人的一次愉快经历,要借景抒情,要有感悟。
十、教师寄语
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的时间来体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更应该是儿女们无言的回报。让我们的家永远洋溢着亲情,让我们的家永远充满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