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师资格统考《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初中》试卷
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待遇稳定,福利有保障,教师拥有“双休”加寒暑假的超长假期,教师工作环境也相比其他职业更舒适。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全国教师资格统考《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初中)》试卷,希望大家喜欢!
全国教师资格统考《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初中》试卷【篇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
1.导读《傅雷家书》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傅雷在家书中多次提到的艺术家“克里斯多夫”是哪位作家创作出的,下列回答正确的是( )。
A.司汤达 B.罗曼·罗兰
C.雨果 D.巴尔扎克
2.在学习鲁迅先生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时,教师联系了其他几篇已经学过的议论文,来帮助学生进行议论文阅读,下面不适合的是( )
A.《敬业与乐业》
B.《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C.《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D.《大自然的语言》
3.在四大名著的导读课上,教师询问学生哪一部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下面学生回答正确的是( )
A.《西游记》 B.《三国演义》
C.《水浒传》 D.《红楼梦》
4.教学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时,教师打算向学生推荐其他表现作者与友人惜别和深厚情谊的送别诗,下列诗歌不合适的是( )。
A.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B.高适《别董大》
C.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D.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5.《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皆出自《世说新语》,下面这位老师在向学生介绍《世说新语》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的是( )。
A.《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
B.《世说新语》主要记载的是南北朝时期士族阶层的言行风貌和轶事锁语
C.《世说新语》共六卷,三十六篇
D.《世说新语》具有“语言简练、辞意隽永”的特点
6.教学王安石《伤仲永》时,教师推荐了几篇议论性文言文,建议学生积累阅读,下列不适合推荐的是( )。
A.《曹刿论战》
B.《鱼我所欲也》
C.《马说》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教学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时,教师指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春景美好感受和对美好春光欣赏和赞美的思想感情,并举例相同或类似情感的诗歌进行阅读推荐,下列举例不合适的是( )。
A.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B.贺知章《咏柳》
C.杜甫《春望》 D.叶绍翁《游园不值》
8.语文课程改革倡导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下列选项中不恰当的是( )。
A.语文课程资源包括校本教学资源和课外教学资源。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B.可立足课堂学习,开发教材资源;也可融入社会活动,开发社区资源。
C.课程资源的利用,不仅要考虑多数学生的共性情况,还要考虑特殊学生的个别情况。
D.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以及对语文学习有决定意义的课程资源,使之优先得到运用。
9.某教研室组织教师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版)》,围绕“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展开讨论,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避免采用讲授法这种教学方法。
B.教师应该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好奇心以及求知欲。
C.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
D.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10.以下是某老师在进行《台阶》这堂课的教学实录,请阅读后按要求答题。
师:本篇课文较长,老师昨天已请同学们预习课文,下面请同学们再次快速阅读课文,抓关键词句,理读故事。理读故事的要求是:围绕小说的标题“台阶”,理出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部分内容。
生1:1-8小节,是小说的开端部分,台阶给我们家带来的满足及父亲认为台阶低。9-16小节,是小说的发展部分,父亲为造新台阶做准备。17-23小节,是小说的高潮部分,父亲建造新台阶的过程。24-31小节,小说的结局部分,父亲对新建成的台阶感到不习惯。
生2:1-9小节,是小说的开端部分,父亲认为台阶低,想建新台阶。9-18小节,是小说的发展部分,父亲造新台阶的准备过程。17-24小节,小说的高潮部分,描述父亲建造新台阶的过程。24-31小节,小说的结局部分,写台阶建好了,父亲对新建成的台阶却感到不习惯。
师:两位同学对故事的理读出现了分歧,他们的分歧在什么地方呢?到底谁的答案更合理些?你们能否抓住关键词句说说自己的理由。
生:(从回答的情况看,学生比较糊涂。)
师:(引导学生读第九小节的最后一句话,抓住其中的一个词“准备”,然后引导学生再找“准备”一词所出现的地方,学生发现第10小节的第一句话中出现了,通过读,大家一致认为9、10小节不能断开。教师继续追问,“准备”一词还出现在什么地方。学生找到第16小节的第一句话“父亲就是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这一句话起总结的作用,据此,学生一致认为小说的发展应是9-16小节。教师再引导学生抓24小节的第一句话“新台阶砌好了”和25小节的第一句中的“于是”一词,可见,小说的高潮部分应是17-23小节。)
师:当我们在理读小说的故事情节,产生困惑时,我们可以抓一些关键词句,注意这些句子的前后联系。想造台阶,准备造台阶、建造台阶,台阶完工,故事的情节紧扣台阶展开,台阶就是全文的线索,通过这一条线索,全文言之有序,条理清楚,因而,我们在写文章时,也应尽量言之有线,从而才能言之有序。
对以上内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B.当学生理解出现分歧时,教师没有进行评价而是请学生说出各自的理由,体现了新课标中的尊重学生的理解与感受
C.教师在最后归纳总结阅读方法的方式是不对的。
D.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给文章分层,在阅读中渗透阅读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1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版)》有关于“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下列关于“综合性学习”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
B.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
C.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
D.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相互讨论。
12.某教研室组织教师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版)》围绕“教材编写建议”展开讨论,下列观点不恰当的是( )。
A.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
B.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
C.教材内容的安排要详尽丰富,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
D.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3.阅读下面综合性学习《我是谁》的教学设计,按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
活动目标【A】:(1)正确认识自我,展现自我风采,树立信心,增进同学们之间的了解。
(2)用普通话口齿清楚地介绍自己,发言时态度大方。能根据不同的目的调整说话的内容。
全国教师资格统考《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初中》试卷【篇2】
1.报名条件
(一)具有江苏省户籍或持有有效期内江苏省居住证的人员,或在江苏省内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读的学生,可在江苏省报名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
(二)考生应符合《教师法》规定的学历要求。
1.报考幼儿园、小学、初中教师资格考试的人员,应具备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
注:具有中等幼儿师范学校的师范生可报考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具有中等师范学校学历的师范生可报考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此类考生应持有学校所在地招办备案的招生录取名册复印件,复印件应加盖原学校档案管理部门公章。
2.报考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或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考试的人员,应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或者其他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3.报考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考试的人员,应当具备普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及以上学历,并具有相当助理工程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中级及以上工人技术等级。
4.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三年级及以上的在校生、五年制高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四年级及以上的在校生可以报考对应学历层次的教师资格考试。全日制在校研究生可以报考各学段教师资格考试。
上述所有学历要求均为“毕业”,“结业”、“肄业”均不符合教师资格认定的学历要求。
(三)在江苏省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台居民,凡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自愿原则,可以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考生应持有公安机关签发有效期内的港澳台居民居住证、港澳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五年有效期的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并符合规定的学历要求。
(四)被撤销教师资格的人员,5年内不得报名参加考试;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人员,不得报名参加考试;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人员,3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全国教师资格统考《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初中》试卷【篇3】
一、整体感知
①审读题干。(从问题中获知有效信息,带着疑问通读全文)
②阅读全篇,在阅读过程中对材料做整体理解,宏观把握。(明确文章或话题的写作背景,明晰文章的行文框架与思路,把握文章体裁特点与语言风格,感知文章主旨与情感基调。)
③筛选信息。(依据问题,划定与作答相关的信息区域;把握解读角度或解题切入点。)
二、关注细节
①关注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从题目去揣测作者的写作意图)
②理清段落间的逻辑关系。(抓准核心句子——起始句、重点句、归纳句,这些句子常常是提炼文段内容的依据。)
③重视对句子的理解与分析。(比如记叙类文章里,有议论、抒情的句子;议论文及抒情散文中的中心句、过渡句;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句子、总结性的语句;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等,这些句子常常直接或间接地渗透着作者的观点。)
④注意文段中多次出现的词语、意义相近的词语。(这些词语常常是内容要点、中心意思的外在表现,不可忽视。)
三、作答技巧
①关注题目后的分值。(从分值推测答题要点,避免漏答,标清序号。)
②联系上下文作答。
③要尽量使用原文中的话,或者稍加修饰后的话语作答。(实际上,一套阅读题,四个题目中至少有两个题目是可以直接或间接用原文中的语言回答,所以,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是:答案在原文中,看你会找不会找。)
④多角度分析,条分缕析。
⑤使用术语,润色语言。(如动静相衬、以小见大、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托物言志、承上启下等)
四、现代文阅读常见题型
(一)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
1.描绘类
如: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
2.结构类
如:某两个或三个词语的顺序能够交换?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
3.修辞类
如: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
答题模式: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分析。
(二)有关谋篇布局的题型
如:该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三)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
如:文章这样写有什么样的好处或效果?
答题模式:方法+内容+效果
(四)有关鉴赏人物的题型
1.人物形象鉴赏
如:请简要分析人物的形象
答题模式:按总分/分总来回答。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做出一个定性分析,再从几个方面做具体分析。
2.人称使用鉴赏
如:使用第一/二/三人称有何好处?
答题模式: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