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说课稿 > 学科说课稿 > 语文说课稿 >

全国教师资格统考《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

时间: 小龙 语文说课稿

教师资格证对于教师来说,也是获得相关福利待遇的凭证,如购房优惠、五险一金的购买和乘车优惠等其他相关对于教师的优惠政策,如果没有教师资格证,这些福利是无法获得的。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全国教师资格统考《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希望大家喜欢!

全国教师资格统考《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精选篇1

德育原则部分的相关知识点在教师资格考试中是考察的重点。单选题主要有两种常见的出题方式,第一种是考察定义型单选,即题干给出定义,要求选出对应的德育原则;第二种是考察例子型单选,即题干给出某一例子,选出对应体现的德育原则。简答题部分主要的出题形式是考察某一德育原则对应的贯彻要求。材料分析题部分主要的出题形式是找出材料体现了哪些德育原则以及有哪些启示。接下来针对这一部分的高频考点进行整理归纳并配以习题加以巩固。

一、导向性原则

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避免出现空想;另一方面我们在教育学生时要使学生明确当前我们国家的大政方针有哪些。在做题时,看到某老师鼓励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或是向学生宣传国家当前的方针、政策或总任务时首先考虑这一原则。此外,这一原则的贯彻要求在考试时以简答题的形式来进行考察的可能性较小,因此做理解性记性即可。

二、疏导原则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也就是说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讲道理的方式来改变学生的思想认识。在做题时,看到某老师面对学生的问题,采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来说服学生,让学生逐步认识到自身的错误时首先考虑这一原则。此外,这一原则的贯彻要求也需要以简答题或材料题的形式进行识记。

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面对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教师不能采取打骂的形式来教育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同时对于一些品行不良或经常犯错的学生,我们又不能放弃,即便是班级的后进生或问题学生,也要对其提出要求,坚持进行教育。做题时,看到某教师面对学生的错误对其进行辱骂、殴打或对于班级的一些后进生置之不理时,可以首先考虑该教师违背了这一原则。此外,这一原则的贯彻要求也需要以简答题或材料题的形式进行识记。

四、知行统一原则

知行统一原则是指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也就是说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一方面不能脱离理论教育,首先要在思想认识上让学生清楚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错误的;另一方面不能脱离实践,如果仅是在理论层面进行教育而不付出实践的话学生的优秀品德很难真正形成,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还要注意把平时的理论教育转化为实际行为。做题时,看到某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仅是停留在书本的角度而没有落实到实践活动中或是某教师对学生提出高标准、严要求而自己却出现了一些不良的行为时首先考虑这一原则。此外,这一原则的贯彻要求也需要以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识记。

五、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德育工作中应主动协调多方面的教育力量,统一认识和步调,有计划、有系统的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也就是说德育工作一方面要协调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力量,做到思想一致,口径一致从而发挥教育合力来教育学生;另一方面德育工作不能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而各学段之间应该连贯的进行,使德育工作经常化和制度化。做题时,看到学校各科教师间、教师与家长间对学生的品行要求相互矛盾时首先考虑这一原则。此外,这一原则的贯彻要求在考试时以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察的概率较小。

全国教师资格统考《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精选篇2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学相长”“及时而教”等教育思想最早出自我国的( )。

A.《中庸》 B.《大学》 C.《论语》 D.《学记》

2.张老师课前宣布:“今天讲课的内容非常重要,讲完后当堂进行测验。”随后学生精神抖擞、全神贯注地投入听课,课堂秩序井然。这种情况下形成的纪律属于( )。

A.自我促成的纪律 B.任务促成的纪律 C.规则促成的纪律 D.集体促成的纪律

3.小玮的妈妈正在准备晚饭,小玮放学回家刚进门就闻到阵阵饭菜的香味儿。可是过一会小玮就闻不到了,这种现象属于感觉的( )。

A.适应 B.联觉 C.统合 D.对比

4.小颖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经常会觉得自己陷入了“怪圈”不会再进步了,甚至觉得自己突然退步了。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

A.挫折现象 B.回退现象 C.抑制现象 D.高原现象

5.学生聪聪认可自己的实力与成绩,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自信、独立等特质,渴望得到审视与评价,重视名利,一旦这种需要得到满足,聪聪就会感到自信,否则就会产生自卑或叛逆,按照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聪聪的行为属于( )。

A.自我实现的需要 B.归属和爱的需要 C.安全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6.鲁班爬山时,手不小心被一种丝茅草割破,草叶边缘的毛刺就是“利器”,锯子的雏形就这样产生了。这种创造活动的心理影响机制是( )。

A.功能固着 B.迁移 C.定势 D.原型启发

7.炎热的夏天,兰兰在户外活动时,出现头晕、恶心等现象,对此,教师应采取的正确处理方法是( )。

A.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B.将兰兰抱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解开衣领,冰敷头部

C.中暑属于正常现象,不用处理

D.通知家长,征求家长意见再处理

8.魏巍在《我的老师》一文中提到:“我们见了她(蔡老师)不由得就围了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这一叙述体现了学生的( )特点。

A.可塑性 B.向师性 C.复杂性 D.创造性

9.“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上一段教育目的的表述出自( )。

A.《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B.《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0.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 )。

A.讲授法 B.发现法 C.掌握学习法 D.讨论法

11.知道了“长方形的四个顶角都是直角”,而正方形是长方形的一个特例,那就很容易理解“正方形的四个顶角都是直角”。这种同化模式属于(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组合学习 D.推理学习

12.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属于( )。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3.低年级的小明擅自离开座位王老师不予理会,转到表扬那些坚持不动的学生,小明也不擅自离开座位了,王老师用到的是( )。

A.直接强化 B.自我强化 C.替代强化 D.间隔强化

14.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孙老师将“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拟定为教学目标之一。该目标属于( )。

A.知识性目标 B.过程性目标 C.技能性目标 D.情感性目标

15.儿童思维开始逐渐的去集中化,能够处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进行一些逆向的逻辑推理,是( )儿童的主要成就。

A.前运算阶段 B.形式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感知运动阶段

16.美国著名教育学家、课程理论专家( )是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也是科学化课程研究的集大成者,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当代教育评价之父”。

A.杜威 B.卢梭 C.拉尔夫·泰勒 D.裴斯泰洛齐

17.为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而开设的课程是( )。

A.必修课程 B.校本课程 C.地方课程 D.选修课程

全国教师资格统考《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精选篇3

考点:教育学的独立阶段(17-18世纪)

1.培根

《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1623)一文中首次指出应该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从学科分类中提出来。

2.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教育思想(1592~1670)

(1)建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

(2)夸美纽斯在文艺复兴和中世纪的连接点成长。

认为“教育适应自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教育要适应大自然的发展法则;二是教育要适应儿童个体的自然发展,即适应儿童的天性、年龄特征。

教育适应自然体现了文艺复兴的精神。

(3)泛智教育。把人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教育任务。认为教育应该是教会一切人一切有用的知识。教育是伴随人一生的事情。

(4)为了让所有人都受教育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5)他的的哲学命题:“头脑里的一切没有不起源于感觉的”。故而提出了直观性等教学原则

3.卢梭的教育思想(1712年6月28日—1778年7月2日。主要著作有《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

家境贫寒,被通缉流 亡国外,与旅馆女仆黛莱丝·瓦瑟的风流韵事,他俩有5个孩子,卢梭把所有这五个孩子都送进了一家育婴堂。

卢梭因其所撰教育论著《爱弥儿》一书出版,遭到法国__的通缉。他一生的最后二十年基本上是在悲惨痛苦中度过的。

《爱弥儿》试图描绘一个教育体系,使他在《社会契约论》(1762年)中的自然人能在不可避免趋于堕落的社会中生活。卢梭描写爱弥儿和他的家庭教师的故事,以说明如何教育出一个理想的公民。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卢梭提出的按年龄特征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思想

1139